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业分层测评1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057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业分层测评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业分层测评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业分层测评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业分层测评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7-2018学年高一历史人教版必修2学业分层测评1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学业分层测评(一)(建议用时:30分钟)学业达标1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是()A石器锄耕B刀耕火种C铁犁牛耕 D机械化耕种【解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铁犁牛耕是中国传统农业的主要耕作方式,故选C项。【答案】C2曲辕犁的出现是中国古代农具改进的一大突破。曲辕犁最早出现在()A春秋战国时期 B秦汉时期C隋唐时期 D明清时期【解析】隋唐时期,江东地区出现了曲辕犁。【答案】C3“杈耙扫帚扬场锨,碌碡簸箕使牛鞭;筛子抬筐麻袋囤,胶轮条筐和车绊锄镰锨镢样样有,各种农具要健全。”该农谣反映出古代农耕经济的特点是()A自给自足 B精耕细作C男耕女织 D家庭经营【解析】题干材料反映的是古代中国的耕作农具种类齐

2、全,这是精耕细作小农经济的典型表现。A项是古代农业生产的目的;C、D两项是古代农业的组织形式,都与材料无关。【答案】B4(20171月四川学业水平测试)战国时期,李冰在成都平原主持修筑的一项水利工程是()A都江堰 B郑国渠C灵渠 D“井渠”【解析】根据“李冰”“成都平原”及所学知识可知A项符合题意。【答案】A5下列有关小农经济这一生产模式的认识,错误的是()A铁犁牛耕是形成的主要条件B以满足基本生活需要为目的C是国家兴衰的重要基础D以家庭为单位,限制了精耕细作【解析】小农经济是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有利于农业生产的精耕细作。【答案】D6清初嘉兴人张履祥设计了这样一种经济发展模式:“今即其遗业

3、,为经画之如左:瘠田十亩莫若止种桑三亩、种豆三亩、种竹二亩、种果二亩、池畜鱼、畜羊五六头,以为树桑之本。竹果之类虽非本务,一劳永逸,五年而享其成利矣。”这一模式体现了()A精耕细作的生产方式B农业生产的专业化趋势C自给自足的生产特点D农业和手工业协调发展【解析】通过阅读材料可知,题干反映了古代小农经济自给自足的特点,故选C项。A、B、D三项无法从题干中得出,排除。【答案】C能力提升7我国古代有很多关于农业的谚语,比如“清明前后,种瓜点豆”“小暑不种薯,立伏不种豆”“白露早,寒露迟,秋分种麦正当时”,这些谚语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生产()A遵循自然规律,不违农时B以家庭为单位,男耕女织C面临自然灾害

4、,难以抵御D生产效率不高,自给自足【解析】题干中的谚语说明农作物种植按照节气进行,不违农时,故选A项。【答案】A8朱子大全指出:“夫农,衣食之所由出也。生民之业,莫重焉。一夫之力,所耕百亩,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农业是封建社会财富的主要来源B小农经济具有一定的脆弱性C小农经济关乎封建社会的稳定D自给自足是小农经济的特征【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中国古代的农业。依据所学知识可知,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农业大国,农业在国民经济中占有重要地位,古代尤其如此。材料“养生送死,与夫出赋税、给公上者,皆取具焉”说明了这一点,故选A项。【答案】A9古代中国是一个以农立国,

5、以农为本的国家。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导学号:14330005】材料一武帝末年,悔征伐之事,乃封丞相为富民侯,下诏曰:“方今之务,在于力农。”以赵过为搜粟都尉。过能为代田,一亩三圳。岁代处,故曰代田。用耦犁,二牛三人。一岁之收常过缦田亩一斛以上,善者倍之。过试以离宫卒田其宫土需地,课得谷,皆多其旁田亩一斛以上。至昭帝时,流民稍还,田野益辟,颇有畜积。 汉书食货志上材料二窃为四民之中,惟农最苦。农夫寒耕热耘,沾体涂足,戴星而作,戴星而息。蚕妇育蚕治茧,绩麻纺纬,缕缕而积之,寸寸而成之。其勤极矣。又水旱霜雹蝗,间为之灾。幸而收成谷未离场,帛未下机,已非己有矣。农夫蚕妇所食者糠籺而不足,所衣者

6、绨褐而不完。直以世服田亩,不知舍此之外有何可生之路耳。司马光温国文正公文集材料三在传统时代,所谓农业生产结构,其主要生产要素可归纳为四项:(1)耕地,(2)作物,(3)农具,(4)劳力。农业负担过重,这是一个比起小农经济的生产结构不符合现代要求更为严重、更为致命的病症。中国的传统农业,无论从其现实的经济效益,还是潜在的发展可能,它自身不是不能转变,而是其“自转变”的通道,受到来自帝国政治、经济体制的阻扼,被堵塞以至堵死。农业经济效果、历史效应,不只取决于它生产的内环境,还要受制于它的外部环境的有利与否。对传统中国而言,后者更是致命性的障碍。 王家范中国历史通论(1)材料一反映了哪些进步的农业生

7、产技术?农业技术的进步对农业产生了怎样的作用?体现了怎样的特点?(2)根据材料二,归纳司马光认为“惟农最苦”的原因。(3)材料三中的“内环境”与“外环境”分别指的是什么?结合材料一、二,应如何认识材料三中的观点?【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逐小问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归纳概括即可。第(3)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三的内容进行归纳;第二小问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分析。【答案】(1)农业生产技术:代田法;耦犁(二牛三人耕作法)。作用:产量增加;耕地面积扩大。特点:精耕细作。(2)生产(生活)艰辛;自然灾害破坏;赋税沉重。(3)“内环境”:自然环境(耕地);技术和农具,农作物;劳动力。“外环境”:国家政策(体制)。认识:小农经济在封建社会的早期已经得到较快发展;但受到封建体制(社会环境)的阻碍,无法获得突破性发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