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历史人民版必修2互动课堂 专题七 1.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7049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历史人民版必修2互动课堂 专题七 1.DOC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历史人民版必修2互动课堂 专题七 1.DOC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历史人民版必修2互动课堂 专题七 1.DOC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历史人民版必修2互动课堂 专题七 1.DOC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互动课堂疏导引导一、战时共产主义政策1.背景:(1)俄国十月革命的胜利,诞生了第一个社会主义国家,以列宁为首的布尔什维克党接管了国家政权,并退出了第一次世界大战,领导俄国各族人民进行了一系列的社会改造工作。(2)社会主义国家的诞生和退出帝国主义战争,引起帝国主义的恐惧和仇恨,它们妄图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扼杀在摇篮中。而国内被推翻的地主和资产阶级也不断在各地发动叛乱。2.内容:(1)农业:苏维埃政府实行余粮收集制,将农民除口粮、种子粮以外的一切余粮收集到国家手中,后来征集对象又扩大到肉类、马铃薯等各种农产品。(2)在工业方面,实行了广泛的工业国有化,不论大、中、小企业,一律国有,实行高度集中管理。

2、(3)在产品分配上,国家取消了自由贸易,粮食等一切生活必需品都由国家统一分配,实行实物配给制。(4)为了保证前线胜利和工厂劳动力的需要,实行成年人劳动义务制,规定“不劳动者不得食”,凡16岁到50岁的公民,只有完成一定的劳动义务才能领取相应的口粮。3.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是苏俄在战争逼迫的特定环境下采取的军事性的非常措施。它适应了战时需要,把全国有限的人力物力高度集中起来,保障了红军的军备供应,为战胜国内外敌人提供了保证,使苏维埃政权经受住了考验,站住了脚跟。但是,在实行这一政策的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二、新经济政策1.背景(1)1920年底,苏俄国内战争基本结束。由于经历了4年世界

3、大战和3年国内战争,整个国家已是满目疮痍,百业凋敝,经济遭到了严重的破坏,濒临崩溃。工农业产量大幅度下降。(2)经济危机引起严重的政治危机,1921年春天,全国各地普遍发生了农民反对余粮收集制的暴动。在城市,许多工人因生活条件的恶化也心怀不满,纷纷罢工。农民、工人阶级的不满情绪也牵动着军队和士兵。(3)列宁在1921年3月俄共(布)第十次代表大会上作了关于以实物税代替余粮收集制的报告。根据这一报告,党内一致通过了废止余粮收集制、实行粮食税的决议,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开始向新经济政策过渡。2.内容(1)农业:以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农民可自由支配纳税后剩余的粮食。(2)工业:改变国营企业高度集

4、中管理的办法,实行经济核算,在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大生产和国家掌握经济命脉的前提下,部分国有企业采取租让制和租借制的形式,实行国家资本主义。(3)商业:允许商品买卖,实行自由贸易。(4)分配制度:废除平均主义的实物配给制,实行按劳取酬的工资制。3.作用(1)调动了广大人民的生产积极性,使苏俄经济很快走出困境,为实现工业化打下了坚实的基础。(2)国家财政状况有了明显改善,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也有了初步好转。(3)工农联盟得到巩固,从而巩固了苏维埃政权。4.苏联的建立(1)背景:十月革命后,俄国国内建立了俄罗斯苏维埃联邦社会主义共和国和其他一些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它们在国内战争期间曾结成军事同盟并

5、肩战斗。战争结束后,政治、经济、军事等方面的相互联系和共同利益,组成一个统一国家联盟的问题提上了日程。(2)成立:1922年12月,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在莫斯科召开了第一次代表大会,各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在自愿和平等的基础上成立了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简称苏联。1924年1月,苏维埃第二次代表大会通过了苏联第一部宪法,把苏维埃社会主义共和国联盟以法律的形式确定下来。三、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的区别1.区别: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的主要区别表现在对待三个问题的态度上,即如何对待小生产者、如何对待资本主义成分、如何对待商品经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否定了小生产者、资本主义和

6、商品经济的作用,将它们从社会主义经济中根除出去,影响了经济的恢复、发展与社会主义建设,是一种建设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的办法,不考虑俄国的经济条件、人民接受能力,不要任何中间环节,使用军事手段和行政命令,企图直接使俄国向社会主义过渡;新经济政策则完全不同,是以经济手段为主,逐步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技术改造,建立社会主义的物质基础,向社会主义的过渡是一种间接的办法,是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直接过渡的根本否定。2.启示:上述两种政策的实施结果表明,对于小生产者应该关心尊重他们的利益和兴趣,鼓励他们发展生产,引导他们向社会主义过渡;对于资本主义成分,因为它毕竟比小生产先进,所以很有利用的必要,可以把它纳入国家

7、资本主义的轨道,作为向社会主义过渡的中间环节;对于商品经济,应将其作为各种经济成分、各个经济部门之间的纽带,作为工农之间、城乡之间的结合点,通过它沟通经济发展。活学巧用1.评价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时,首先应看它是否有利于()A.集中人力、物力投入战争B.把革命理想变为现实C.促进生产的恢复与发展D.维护新生政权的权威解析: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历史作用有两点:一是保证了战争胜利,巩固了苏维埃政权;二是造成了1921年苏俄的政治经济危机。因为此政策是“战时”这个特定历史条件下采取的应急措施,其首要目的是要保证战争胜利,从而巩固新政权。如果不采取此政策,新政权就无法巩固,那么苏俄就会被颠覆,更谈

8、不上建设社会主义了,所以评价该政策历史作用时就首先从保证战争胜利方向去考虑。答案:A2.1920年,苏俄农民中流传这样的说法:“土地属于我们,面包却属于你们;水属于我们,鱼却属于你们;森林属于我们,木材却属于你们。”它反映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保障了农民的利益B.挫伤了农民的积极性C.实行了军事化措施D.取消了自由贸易制度解析:只要细读材料便可得出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满和怨恨的结论,由此推理可知B项是正确答案。答案:B3.苏俄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从根本上说是由于()A.苏俄国家的社会性质所决定的B.帝国主义国家实行的经济封锁C.农民对战时共产主义政策不满D.苏俄当时的社

9、会生产力决定的解析:解答的关键是要分清C、D两项的区别:由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实行过程中出现了许多弊病和错误,一些做法超越了生产力发展的实际水平,违背了客观经济规律,因而遭到广大农民的反对,从而也造成了苏俄的经济危机和政治危机,这一政策已不能适应战后的新情况,所以政府决定由新经济政策取代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据此,可判断C项是新经济政策实行的直接原因,D项则是根本原因。因为混淆了新经济政策实行的直接原因与根本原因,所以我们做题时容易错选C项。答案:D4.材料一:收割队和征粮队征集的一切粮食,应按下列基础进行分配:首先,自然分配必需数量的粮食,以满足当地居民最贫苦阶层对粮食的需求其余的粮食立即无条件

10、地送往粮食收集中心。这批粮食的分配应由省粮食委员会根据粮食人民委员部的指令执行。世界现代史资料选辑材料二:为了保证农民在比较自由地支配自己的经济资源的基础上正确和安心地进行经营,为了巩固农民经济和提高生产率,以及为了确切地规定农民所应负担的国家义务在纳税后剩余的一切粮食、原料和饲料,农民可以自己全权处理可以用来交换工业品、手工业品和农产品。苏共决议汇编材料三:粮食税是从极度贫困、经济破坏和战争所迫使采取的特殊“战时共产主义”,进到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的一种过渡形式。而正常的社会主义产品交换,又是以带有小农在居民中占优势所造成的特点的社会主义,进到共产主义的一种过渡形式。材料四:既然无产阶级紧

11、紧掌握着政权,紧紧掌握着运输业和大工业,这里就没有什么使无产阶级政权可怕的地方。论粮食税请回答:(1)材料一提出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三指出其实施的背景。(2)材料二又提出了什么措施?依据材料二、三,分析其实施的主要原因有哪些?(3)有人认为由材料一的措施转向材料二的措施会导致资本主义复辟。这种观点是否正确?为什么?试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加以说明。(4)综观上述措施的转变,它们体现了俄共(布)遵循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哪些原则?解析:第(1)(2)问中的“措施”可以依据材料一、二中的有效信息进行回答,“背景”则应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第(3)问属于观点判断类题目,既可以根据材料四中的“无产阶级紧紧掌握着

12、政权”等信息判断其观点是否正确,也可以通过新经济政策在工业方面的举措进行判断;回答第(4)问时,需要根据所学的政治学原理去作答。解答此类材料解析题,应注意从材料中充分提取有效信息,并及时与所学知识相衔接,从而作出有效的分析和判断;如果有些问题不能从材料中直接提取,则需要结合所学知识进行归纳。如:本题第(1)(2)问中的“措施”就可以分别从材料一、二中进行提取,问到“背景”时,则必须结合所学知识解答。参考答案:(1)措施:实行余粮收集制。原因:经济遭到了严重破坏,人民生活极度贫困。(2)措施:实行粮食税。原因:小农经济在经济中占绝对优势;提高当时的劳动生产率。(3)观点:不正确。理由:无产阶级掌握着国家政权,控制着国家的经济命脉。(4)原则: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的发展;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5.苏俄实施新经济政策的根本目的是()A.消除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的不利影响B.建立社会主义的经济基础C.加强无产阶级对经济的指导D.平息工人罢工和农民暴动解析:要注意对“根本目的”的理解,根本目的是指在同一事物的若干目的中,那种最本质、居支配地位的因素。新经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就是为苏俄建成社会主义社会的经济基础。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Copyright@ 2020-2024 m.ketangku.com网站版权所有

黑ICP备2024021605号-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