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9724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19-2020学年新教材高中历史 第八单元 20 世纪下半叶世界的新变化 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课时作业 新人教版必修《中外历史纲要(下)》.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20课 社会主义国家的发展与变化1、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开始对苏联模式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是( )A.苏联模式弊端日益暴露B.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C.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D.1953年斯大林的逝世2、口号是历史的浓缩,通过它们可以窥见真实的历史。下列口号出现在赫鲁晓夫执政时期的是( )A.“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机中”B.“谁不加人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C.“开垦、开垦、再开垦”D.“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3、美国学者在俄罗斯史中写道:勃列日涅夫政府基本上只是试图作表面的改革,而不考虑从根本上进行改革。对这句话理解正确的是( )A.勃列日涅夫开创了改革的先河 B.勃列日涅夫

2、把改革限制在政治方面 C.勃列日涅夫不打算触动斯大林模式 D.勃列日涅夫首次建立市场经济体制4、华盛顿邮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评论,其标题分别是:“莫斯科:是巨大的机会吗?”“西方的援助应当使苏联实行改造而非改革”“大学对俄国如何走向资本主义观点不一”。由此判断,该时期是( )A.赫鲁晓夫执政时期B.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C.戈尔巴乔夫执政时期D.普京执政时期5、学习“两极世界的形成”这一课时,就美苏两极对峙对此界造成的消极影响,老师在黑板上写下了四个结论。最后同学们一致认为不正确的是( )A.浪费大量资源,不利于经济发展B.导致德国和朝鲜半岛的分裂C.使得世界人民一直处在核战争的恐惧之中

3、D.导致东欧剧变6、在南斯拉夫分裂以前存在的主要问题是( )A.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B.没有坚持社会主义的公有制度C.国家的宏观调控能力薄弱D.与其他社会主义国家关系紧张7、1978-1992年我国国民经济发展情况1992 年比1978年增长比1949年增长国民生产总值24000亿元7.18 倍国民收入17400亿元5.78倍48.6倍以上数据变化最能说明我国( )A.基本上实现了现代化B.国民经济达到了高度繁荣的状态C.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D.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确立8、20世纪80年代末90年代初,苏联解体、东欧剧变,国际社会主义运动遭到严重挫折,而中国却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

4、义道路,其主要原因是( )A.中国较成功地摆脱了苏联模式的束缚B.中国的改革比苏联、东欧要早C.中国奉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D.中国没有受到外部势力的影响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问题。材料一 1921年10月,列宁在新经济政策和政治教育委员会的任务的报告中说,“我们的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正在于,我们开始作战略退却:趁我们还没有被彻底打垮,让我们实行退却,一切都重新安排,不过要安排得更稳妥。”同年12月,列宁再次论述道:“新经济政策的实质是无产阶级同农民的联盟,是先锋队无产阶级同广大农民群众的结合。”1922 年,列宁总结道,“新经济政策的真正实质在于:第一, 无产阶级国家准许小生产者有贸易自由;第二,

5、对于大资本的生产资料,无产阶级国家采用资本主义经济学中叫作国家资本主义的一系列原则。”整理自列宁全集 材料二 从1953年起,赫鲁晓夫开始对义务交售制进行变革.提高收购价格,减少收购量,1958年完全取消义务交售制。从1955年起,国家放宽对农牧业的生产管理,只下达国家收购各类农畜产品的数量指标.农庄有权自行安排生产,并采取措施扶植和鼓励个人副业的发展,通过改革,苏联的粮食产量明显增加。肉类、奶类的生产也大幅度增加。赫鲁晓夫还采取了合并集体农庄的政策,把大批集体农庄改组为国营农场。1958年,赫鲁晓夫一反常态,他认为“保留大块宅房园地和私有牲畜,就成了进一步发展农业生产道路上的严重障碍”,因而

6、采取许多限制措施,1964年与1958年相比,除了水果和浆果有较大增长(24%),蛋和蔬菜有一定增长外,其余农畜产品的产量都大大下降了。苏联农业落后的问题没有从根本上得到解决。1.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材料一中“退却”在农业方面的具体表现。根据材料一,列宁是从哪些角度来阐释新经济政策的实质的?2.根据材料二,归纳赫鲁晓夫农业改革的特点和影响。根据两则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列宁与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在目的方面的异同。 答案以及解析1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20世纪50年代中期,苏联模式日益僵化,弊端日益暴露,故苏联开始对苏联模式进行改革,故选A。战后社会主义力量的壮大与苏联改革没有直接联系,B错误

7、;苏共二十大打破对斯大林的个人崇拜,这并不是“主要原因”,C错误;斯大林的逝世显然不是苏联开始对苏联模式进行改革的主要原因,D错误。 2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本题考查赫鲁晓夫改革的内容。“社会主义祖国在危机中”出现在苏维埃政权建立后不久,排除A项;“谁不加入集体农庄,谁就是苏维埃政权的敌人”出现在斯大林推行的农业集体化运动过程中,排除B项;“建立人道的民主的社会主义”是戈尔巴乔夫进行政治改革的指导思想,排除D项;赫鲁晓夫执政时期,在农业方面发起垦荒运动并多次提出了 “开垦、开垦、再开垦”的口号。答案为C项。 3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分析题干,给出了结论,实际是考查得出这一结论的理由是什

8、么,根据所学,苏联一切矛盾与问题的根源在于其僵化的体制,即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斯大林模式,所以要从根本上改革,必须改变斯大林模式,之所以有题干这样的结论,是因为他没有触动斯大林模式,答案为C。 4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材料显示俄国已经出现走向资本主义的可能性,是苏联解体前夕,因此,答案为C项。赫鲁晓夫和勃列日涅夫执政时期,没有出现俄国走向资本主义的讨论;普京执政时期俄国已经走上了资本主义道路。因此,A、B、D三项都是错误的。 5答案及解析:答案:D解析:东欧剧变是由于长期受苏联斯大林模式的影响,东欧国家普遍出现经济困难,从而引发政治动荡,这与美苏冷战并无直接关系,故D项说法不正确,符合

9、题意。 6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 7答案及解析:答案:C解析:根据表格数据信息可以知道,1992年和1978年相比,国民生产总值和国民收入都有大幅度增加。1978年十一届三中全会做出改革开放的战略决策,我国经济迅速发展,故选C。现代化是一个综合概念,包括政治、经济、文化教育的现代化,排除A;1992年我国经济发展进入一个新阶段,B“高度繁荣”说法错误;1992年我国才提出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理念,21世纪初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初步建立,排除D。 8答案及解析:答案:A解析: 9答案及解析:答案:1.表现:用固定的粮食税代替余粮征集制,农民在交纳粮食税后,剩余粮食由自己支配。角度:从策略来看,是实

10、现向社会主义的“迂回过渡从目的来看,是改善和巩固T农联盟的正确举措;从内容来看,是利用市场机制来发展社会主义经济。2.特点:前后矛盾,缺乏连续性;没有明确的指导思想。影响:赫鲁晓夫改革一方面冲击了旧体制,有利于调动劳动者的生产积极性, 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另一方面没有摆脱旧体制的束缚,政策前后不一,影响了经济的进一步发展。同:都是为解决农业面临的问题,提高农民的生产积极性。异:新经济政策的主要目的是巩固政权并向社会主义过渡,赫鲁晓夫的农业政策的主要目的则是解决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等问题。解析:1.第一小问,归纳新经济政策在农业方面的措施即可;第二小问,可分别从新经济政策的策略(方式)、目的、内容等方面进行深入分析。2.根据材料归纳“特点”和“影响”,注意特点的前后矛盾性和影响的两面性:分析“异同”时,注意关鍵信息是“在目的方面”,可以从体制、农民积极性等角度分析。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