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红桥区2017-2018学年高二上学期期中考试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列生物中属于原核生物的是A. 噬菌体 B. 乳酸菌 C. 酵母菌 D. 草履虫【答案】B【解析】噬菌体属于细菌病毒,无细胞结构,不属于原核生物,A项错误;乳酸菌是乳酸杆菌的简称,属于原核生物中的细菌,B项正确;酵母菌是一种单细胞真菌,属于真核生物,C项错误;草履虫是一种原生动物,属于真核生物,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细胞种类,对于此类试题,考生需要掌握一些常考的生物所属的类别,特别是原核生物,包括蓝藻、细菌、支原体、衣原体、放线菌。其中对于细菌的判断,要掌握技巧,一般在菌字前有“杆”、“球”、“螺旋”和“弧”等字样
2、的都为细菌。2. 在组成生物体的各种元素中,下列组合中均属于大量元素的是A. C、H、0、Zn B. P、S、Mg C. C、H、K、Fe D. O、N、P、Cu【答案】B【解析】Zn属于微量元素,A项错误;P、S、Mg均属于大量元素,B项正确;Fe属于微量元素,C项错误;Cu属于微量元素,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相关知识,知识点简单,要求考生识记组成细胞的元素的种类、含量及作用,能准确判断各选项的元素是否属于大量元素,再根据题干要求选出正确的答案即可。3. 组成细胞的化合物中,生命活动的主要承担者是A. 核酸 B. 糖类 C. 蛋白质 D. 脂质【答案】C【解析】蛋白质是生
3、命活动的的主要承担者,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4. 已知Mn2+是一些酶的活化剂,如硝酸还原酶。缺Mn2+的植物无法利用硝酸盐。这说明无机盐离子A. 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 B. 对维持细胞酸碱平衡有重要作用C. 对调节细胞渗透压有重要作用 D. 对维持细胞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答案】D【解析】对维持细胞形态有重要作用的主要是大量元素,A错误;维持酸碱平衡作用的是缓冲对,B错误;对调节细胞渗透压有重要作用主要是大量元素,C错误;Mn2+能够激活硝酸还原酶,使硝酸发生化学变化后被植物体利用,这说明Mn2+对于维持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D正确。【考点定位】无机盐的主要存在形式和作用【
4、名师点睛】无机盐离子的作用有:(1)维持细胞和生物体的生命活动有重要作用;(2)维持细胞的酸碱平衡;(3)维持细胞的渗透压;(4)无机盐对维持细胞的形态和功能有重要作用等。5. 下列关于糖的叙述,正确的是A. 葡萄糖和果糖分子都具有还原性 B. 葡萄糖和乳糖都可以被水解C. 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和果糖 D. 麦芽糖可以被小肠上皮细胞直接吸收【答案】A【解析】葡萄糖和果糖分子都具有还原性,都属于还原糖,A项正确;葡萄糖是单糖,不能被水解,B项错误;构成纤维素的单体是葡萄糖,C项错误;麦芽糖属于二糖,要分解成葡萄糖才能被小肠上皮细胞吸收,D项错误。葡萄糖和果糖都是还原糖,A正确。B错。C错。乳
5、糖为二糖,要分解为葡萄糖和半乳糖才能吸收,D错。【点睛】本题考查糖类的分类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要理解糖类根据水解程度分为单糖、二糖和多糖,根据是否具有还原性分为还原性糖和非还原性糖。6. 下图所示为某多肽分子结构。下列关于该多肽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该多肽含有3个肽键B. 该多肽水解后可产生4种氨基酸C. 该多肽是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D. 该多肽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答案】A【解析】肽键的结构简式为CONH,据图可知,该多肽含有4个肽键,A项错误;组成该多肽的5个氨基酸中,有2个氨基酸的R基相同,都H,故该多肽由4种氨基酸组成,其水解后可产生4种氨基酸,B项正确;该多肽是
6、由5个氨基酸通过脱水缩合形成的,C项正确;据图可知,该多肽含有一个游离的氨基和一个游离的羧基,D项正确。7. 下列关于脱氧核糖核酸(DNA)和核糖核酸(RNA)的叙述中,正确的是A. 组成DNA的元素是C、H、0、N、P,而RNA不含有O元素B. DNA能携带遗传信息而RNA不能C. 原核细胞含有DNA但不含RNAD. 人体细胞的细胞质中既有DNA又有RNA【答案】D【解析】DNA与RNA都属于核酸,组成元素都是C、H、O、N、P,A项错误;有些病毒的遗传物质是RNA,也可以携带遗传信息,而且以DNA为遗传物质的生物中,DNA可以通过转录将其携带的遗传信息传递给mRNA,并以此充当翻译的模板,
7、故B项错误;原核细胞中同时含有DNA和RNA,C项错误;人体细胞的细胞质中既有DNA又有RNA,例如人体细胞质的线粒体基质中含有少量的DNA和RNA,细胞质基质中含有mRNA和tRNA等,细胞质的核糖体中含有rRNA,故D项正确。 8. 若检测下表中的待测物质,所选用的试剂及预期结果都正确的是选项待测物质检测试剂预期显色结果ARNA 甲基绿红色B脂肪苏丹蓝色C淀粉斐林试剂砖红色D蛋白质双缩脲试剂紫色A. A B. B C. C D. D【答案】D【解析】吡罗红使RNA呈现红色,甲基绿使DNA呈现绿色,A项错误;脂肪可用苏丹染液鉴定,呈橘黄色,或用苏丹染液鉴定,呈红色,B项错误;淀粉遇碘液变蓝,
8、斐林试剂只能用于鉴定还原性糖,C项错误;蛋白质可与双缩脲试剂产生紫色反应,D项正确。【点睛】本题考查生物组织或细胞中化合物的鉴定实验,题目比较简单,只需考生熟记相关实验的原理即可正确作答。这需要考生在平时的学习过程中注意归纳总结。9. 细胞核内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是A. 核膜 B. 染色质 C. 核孔 D. 核仁【答案】B【解析】细胞核内的染色质由DNA和蛋白质组成,其中DNA是遗传物质,因此细胞核内染色质是行使遗传功能的结构,故B项正确,A、C、D项错误。10. 下图表示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液中K+浓度对小麦根系吸收K+速率的影响。下列有关曲线形成机理的解释,正确的是A. 曲线ab段的形成是由
9、于细胞膜上K+载体未达到饱B. 曲线bc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的K+浓度与培养液的K+浓度相同C. 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细胞内K+过多而大量排出D. 若培养液中缺氧则曲线上的b、c点右移【答案】A【解析】曲线ab段随着营养液中K+浓度的增加,K+吸收速率增加,限制因素是K+浓度,但能量供应充足,而且细胞膜上K+载体未达到饱,A项正确;曲线bc段的限制因素不再是营养液中K+浓度,而可能是载体数量,也可能是能量供应,B项错误;曲线cd段的形成是由于培养液浓度过大,导致细胞失水,细胞代谢减弱,为主动运输提供的能量减数导致的,故C项错误;若培养液中缺氧则细胞呼吸供能减少,K+吸收速率下降,曲线上的b、
10、c点向左下移动,D项错误。11. 植物细胞杂交时,一项重要的技术是将植物细胞的细胞壁除去,通常采用的方法是酶解法。你认为普通的植物细胞去除细胞壁所用的酶应选择A. 纤维素酶和淀粉酶 B. 蛋白酶和纤维素酶C. 纤维素酶和果胶酶 D. 蛋白酶和果胶酶【答案】C【解析】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是纤维素和果胶,根据酶的专一性可推知,如果要去除植物细胞的细胞壁,最好选用纤维素酶和果胶酶,故C项正确,A、B、D项错误。【点睛】本题是对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和酶作用的专一性考查,回忆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和酶的作用特点,然后结合题干信息进行解答。对于植物细胞壁的组成成分的记忆和酶作用的专一性理解是解题的关键。12.
11、水池内某种藻类所分泌的一种物质能抑制蝌蚪体内蛋白质的合成,从而减缓水池中蝌蚪的生长和发育。该物质最可能直接作用的结构是A. 中心体 B. 核糖体 C. 液泡 D. 溶酶体【答案】B【解析】藻类分泌的一种物质能抑制蝌蚪体内蛋白质的合成,而蛋白质合成的场所是核糖体,由此可推知该物质最可能直接作用的结构是核糖体,B项正确,A、C、D项错误。【点睛】试题以信息的方式呈现给考生陌生的问题背景,提升了学生获取信息以及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3. 用同一个显微镜观察了同一装片四次,每次仅调整目镜或物镜、细准焦螺旋,结果如下图所示。其中视野最亮的是A. B. C. D. 【答案】A【解析】根据题意可
12、知,4次观察的顺序是放大倍数逐渐增大的;显微观察时放大的倍数越低,视野中的细胞数目越多,视野越亮,放大倍数由低到高的顺序是ABCD,所以A视野最亮,A项正确,B、C、D项错误。【点睛】本题考查显微镜使用方法的相关知识。解题的关键是理解显微镜的使用方法和原理。与低倍镜视野相比,高倍镜下细胞数目较少,细胞较大,视野较暗;可通过使用大光圈或使用凹面镜使视野变亮。14. 在适宜反应条件下,用白光照射离体的新鲜叶绿体一段时间后,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红光或绿光照射。下列是光源与瞬间发生变化的物质,组合正确的是A. 红光,ATP下降 B. 红光,未被还原的C3上升C. 绿光,H下降 D. 绿光,C5
13、上升【答案】C【解析】叶绿体色素对绿光吸收最少,若由白光突然改用光照强度与白光相同的绿光,可导致光反应速率减慢,光反应产生的H和ATP减少,而短时间内暗反应仍以原来的速率进行,消耗H和ATP,故短时间内H含量会下降,C正确。【考点定位】光合色素的种类及作用。15. 下列有关酶的叙述正确的是A. 酶都是蛋白质B. 只有分泌功能的细胞才能产生酶C. 离开活细胞酶就失去活性D. 酶的活性易受温度和pH的影响【答案】D【解析】酶的化学本质都是蛋白质或RNA,A项错误;所有活细胞都能产生酶,B项错误;酶既能在细胞内发挥作用,也能在细胞外发挥作用,C项错误;酶的催化活性易受温度和pH的影响,D项正确。16
14、. 为研究高光强对移栽幼苗光合色素的影响,某同学用乙醇提取叶绿体色素,用石油醚进行纸层析,下图为纸层析的结果(、为色素条带)。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 画滤液线时,滤液在点样线上只能画一次B. 色素、在石油醚中的溶解度大于、C. 强光照导致了该植物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D. 移栽幼苗在强光下光合作用的强度较正常光照下强【答案】C【解析】分离色素时画滤液细线时,重复画线操作应在前一次画线晾干后再进行重复操作,以保证滤液细线上有足够多的色素分子,A错误;色素III和IV是叶绿素,扩散速度慢,说明在石油醚中的溶解度小于I、II,B错误;强光照和正常光照相比,明显叶绿素含量降低,类胡萝卜素含量增加,可见类胡萝
15、卜素含量增加有利于该植物抵御强光照,C正确;移栽幼苗在强光下总的光合色素并未增加,所以光合作用的强度较正常光照下没有增强,D错误。【考点定位】绿叶中色素的提取与分离17. 将紫色洋葱鳞片叶外表皮细胞置于30%蔗糖溶液中数分钟后,滴加清水、吸引,重复多次,则在此过程中下图所示细胞将发生A. 区域扩大,区域紫色变浅 B. 区域缩小,区域紫色加深C. B/A值逐渐变大 D. B/A值保持不变【答案】C18. 下图表示蔗糖酶作用的模型。有关叙述正确的是A. b代表蔗糖酶 B. c、d代表葡萄糖C. 该模型可以解释酶的专性 D. 该模型可以解释酶的高效性【答案】C【解析】a在反应前后没有变化,所以a代表
16、蔗糖酶,b代表蔗糖,A项错误;蔗糖的水解产物是葡萄糖和果糖,所以c、d代表葡萄糖、果糖,B项错误;该模型的含义是:酶a与底物b专一性结合,催化化学反应的发生,产生了产物c和d,所以该模型可以解释酶的专一性,但不能解释酶的高效性,C项正确,D项错误。19. 下列关于生物体内ATP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植物细胞产生ATP的过程称为光反应B. 活细胞ATP的合成与水解时刻发生C. 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D. ATP中含有C、H、O、N和P元素【答案】A【解析】植物细胞能进行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故产生ATP的过程有光反应和呼吸作用,A项错误; ATP和ADP的相互转化在活细胞中是永不停息地进
17、行的,这既可以避免一时用不尽的能量白白浪费掉,又保证了及时供应生命活动所需要的能量,B项正确;ATP是生命活动的直接能源物质,C项正确;ATP中含有C、H、O、N和P五种元素,D项正确。20. 下图是利用小球藻进行光合作用实验的示意图。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 A. 1:2 B. 8:9 C. 2:1 D. 9:8【答案】B【解析】试题解析:根据光反应的过程可以看出,氧气中氧元素的来源于水中的氧原子,所以A物质是O162,B物质是O182,所以图中A物质和B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之比16:18=8:9。所以B正确。A、C、D不正确。考点:本题考查教材中生物学实验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
18、能理解相关实验的原理和方法,把握材料和试剂的选择,熟练完成相关实验的能力。21. 鱼腥藻是一种蓝藻,其体内含有A. 叶绿体,能进行光合作用 B. 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C. 线粒体,能进行有氧呼吸 D. 核膜,能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答案】B【解析】蓝藻属于原核生物,能够进行光合作用,但没有叶绿体,只含有叶绿素和藻蓝素,A项错误;核糖体是原核细胞唯一共有的细胞器,核糖体能合成蛋白质,B项正确;蓝藻能够进行有氧呼吸,但是没有线粒体,只是具有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系统,C项错误;原核细胞没有核膜和核仁,D项错误。22. 有关下列概念图的叙述,不正确的是 A. 表示的碱基可有5种 B. 若表示的是核糖,则是R
19、ANC. 表示五碳糖 D. 一定是核糖核苷酸【答案】D【解析】是含氮碱基,组成DNA的碱基有4种,RNA的碱基有4种,共5种,A正确;若表示的是核糖,则是RNA,B正确;不管是DNA还是RNA,表示五碳糖,C正确。组成DNA的基本单位是脱氧核糖核苷酸,组成RNA的为核糖核苷酸,D错误;【考点定位】核酸的结构【名师点睛】学生对核酸的分类与功能理解不清核酸的分类与功能(1)种类:生物体中的核酸有2种,DNA(脱氧核糖核酸)和RNA(核糖核酸)。(2)结构(如图)核酸的构成核苷酸核酸(3)功能:核酸是细胞内携带遗传信息的物质。在生物体的遗传、变异和蛋白质的生物合成中具有极其重要的作用。23. 下图表
20、示在不同光照强度下,某植物的氧气释放速率。该植物在2 000lx光照强度下,每小时通过光合作用产生的氧气量是(单位为mL)A. 17 B. 12 C. 23 D. 18【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氧气的释放量表示净光合作用,而氧气的产生量表示真光合作用,真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即17+6=23,故C正确。考点:本题主要考查真光合作用、净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之间的关系,意在考查考生能用文字、图表以及数学方式等多种表达形式准确地描述生物学方面的内容的能力。24. 下图是一种细胞在进行某项生命活动前后,几种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请据图分析,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合成A. 胰岛素 B. 与有氧呼吸
21、有关的酶 C. 淀粉 D. 血红蛋白【答案】A【解析】内质网以囊泡的形式将蛋白质运送到高尔基体,囊泡与高尔基体膜融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增加;被进一步修饰加工的蛋白质,再以囊泡的形式从高尔基体运送到细胞膜,又导致高尔基体膜面积减少;因此内质网的面积逐步减少,细胞膜的面积逐渐增加,高尔基体的面积不变。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在此变化过程中最可能合成的是分泌蛋白。而与有氧呼吸有关的酶、淀粉和血红蛋白都不是分泌蛋白,只有胰岛素属于分泌蛋白,故A项正确,B、C、D项错误。【点睛】本题以生物膜面积的变化图为背景,考查学生从材料中获取信息的能力和对知识的理解迁移能力。分析题图可知,与该项生理活动之前相比,该
22、项生理活动之后,内质网膜面积减少,高尔基体的膜面积基本不变,细胞膜的膜面积增加,该过程可能是通过囊泡运输,由内质网运输到高尔基体,在由高尔基体运输到细胞膜,因此可判断该过程可能是分泌蛋白的加工和分泌过程。据此答题。25. 下图表示用动物受精卵做以下实验,下列关于该实验的分析不正确的是A. 受精卵的细胞核离开细胞质则不能生存B. 细胞质离开细胞核则不能较长时间生存C. 只有保持细胞的完整性,细胞才能正常地进行生命活动D. 细胞核和细胞质都是细胞代谢和遗传的控制中心【答案】D【解析】提取受精卵的细胞核单独培养,不久就退化消失,说明离开细胞质,细胞核不能存活,A项正确;将去核的细胞单独培养,不久也消
23、失,说明细胞质离开细胞核也不能生存太久,B项正确;给去核的细胞重新移入细胞核形成重组细胞,重组细胞能正常生活且能进行分裂繁殖,这说明胞只有保持细胞完整性才能进行正常的生命活动,C项正确;细胞核是细胞的控制中心,细胞质是代谢的主要场所,D项错误。二 、简答题26. 下图为某生物体的细胞结构示意图,请据图回答。( 中填写数字代号、横线上填写文字)(1)该细胞为_(“动物”或“植物”)细胞。判断的依据是a_;b_。(2)与该细胞相比,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具备图中所示结构中的 _。(3)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处理后,呈现绿颜色的结构是 _。(4)若将细胞中各种细胞器分离,选择其中二种测定
24、几类有机物的含量,结果如下表所示(表中数据为干重比)。请回答:细胞器蛋白质(%)磷脂(%)核酸(%)细胞器A6728微量细胞器B61039根据表中数据分析,你认为A、B最可能分别是图中的 _和 _的结构。【答案】 (1). 动物 (2). 没有细胞壁 (3). 没有叶绿体(或没有液泡、或有中心体) (4). 中心体 (5). (或)细胞核 (6). 线粒体 (7). 核糖体【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细胞的结构和功能的相关知识。图中是中心体,是核糖体,是内质网,是线粒体,是高尔基体,是核膜,是核仁,是细胞膜,是染色质;表格中细胞器A含有磷脂和核酸,最可能是线粒体或叶绿体,细胞器C是核糖体。(1
25、)该细胞为动物细胞;判断的依据是a没有细胞壁;b没有叶绿体(或没有液泡、或有中心体)。(2)洋葱属于高等植物,与该细胞相比,洋葱根尖分生区细胞不具备图中所示结构中的中心体。(3)甲基绿能使DNA呈现绿色,而该细胞内的DNA主要存在于细胞核内的染色质中。所以用甲基绿、吡罗红混合染色剂对细胞染色处理后,呈现绿颜色的结构是(或)染色质(或细胞核)。(4)根据表中数据分析,细胞器A含有磷脂分子,说明具有膜结构,含有微量的核酸,可推知为线粒体或叶绿体,所以细胞器A对应图中的线粒体;细胞器B不含脂质,说明细胞器不含膜结构,又含有核酸,可推知最可能是核糖体,所以细胞器B对应图中的核糖体。27. 下图甲表示某
26、生物膜结构,图中、表示某些物质,a、b表示物质跨膜运输方式。请据图回答问题:(1)图中、分别是_和_,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依赖于物质_ (填标号)。(2)a、b运输方式分别是 _和_。(3)若图表示人体红细胞膜,则K+进入细胞的方式为_(填标号)。(4)科学上鉴别死细胞和活细胞,常用染色排除法,例如,用台盼蓝染色,死的动物细胞会被染成蓝色,而活的动物细胞不着色,从而判断细胞是否死亡。该方法利用的是细胞膜的_功能。【答案】 (1). 蛋白质 (2). 磷脂分子 (3). (4). 主动运输 (5). 自由扩散 (6). a (7). 控制物质进出细胞【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细胞膜的结构和功能的
27、相关知识。需要考生认真识图并审题,获取有用的信息,再结合题意,梳理相关知识点,对各题进行分析作答。图中为糖蛋白,表示蛋白质,表示磷脂分子;a运输方式为主动运输,b运输方式为自由扩散。(1)图中表示蛋白质,表示磷脂分子;细胞间的信息交流依赖于物质糖蛋白。 (3)K+进入红细胞的方式为a主动运输。(4)用台盼蓝染色,台盼蓝为细胞不需要的物质,活细胞不吸收;死细胞膜失去了活性,丧失了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台盼蓝进入细胞,细胞才会被染成蓝色,所以该实验方法利用的是细胞膜控制物质进出细胞的功能。28. 下图为绿色植物新陈代谢的部分过程示意图。分析回答:(1)在植物的叶肉细胞中,甲、乙两种细胞器都是重要
28、的“能量转换器”,其中在乙细胞器内完成的能量转换是_。(2)图中甲、乙两种结构的膜面积都很大,其中甲增加膜面积是通过. 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乙增加膜面积是通过_。(3)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如适当提高空气中的C02含量,短时间内甲结构中的C3含量将_。请写出在甲结构中的总反应式:_。(4)物质A是_。在有氧呼吸的过程中,物质A在乙中的反应式是_。【答案】 (1). 有机物(中的化学能)热能和ATP(中的化学能) (2). 类囊体的叠加 (3). 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 (4). 上升 (5). (6). 丙酮酸 (7). H2O+丙酮酸CO2+H【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从两种细胞器切入,进而考查
29、细胞代谢的各个方面,涉及了物质变化和能量变化,光合作用和呼吸作用的过程等知识。甲乙两种细胞器分别是叶绿体和线粒体,前面两问是考查两种细胞器的结构特点以及能量转换方面的功能特点,第三问考查外部条件变化对光合作用暗反应的影响,第四问则是葡萄糖参与的有氧呼吸中的物质变化过程。图中物质A是丙酮酸,有氧时候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1)图中乙能吸收O2,放出CO2,可推知乙是线粒体,是有氧呼吸的主要场所,其内完成的能量转换过程是有机物中化学能释放热能和ATP中化学能。(2)图中甲是叶绿体,乙是线粒体。叶绿体通过类囊体的叠加来增加膜面积,线粒体是通过内膜向内腔折叠形成嵴增加膜面积。(3)绿色植物在光照条件下
30、,如适当提高空气中的CO2含量,短时间内CO2的固定增强,受光反应产生的ATP和H的限制,C3的还原基本不变,因此C3含量将上升。叶绿体是进行光合作用的场所,光合作用的总反应式见答案。(4)物质A是丙酮酸,在有氧呼吸过程中,丙酮酸在线粒体中参与有氧呼吸第二阶段的反应,丙酮酸和H2O彻底分解成二氧化碳和H,并释放出少量的能量。反应式见答案。29. 下图是探宄酵母菌细胞呼吸方式的两组实验装置,请据图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时,在A、B、C、D、E五个锥形瓶中,应将酵母菌及含葡萄糖的培养液加入_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应加入_瓶中;而应在_瓶中加入NaOH溶液,其目的是_。(2)一段时间后在瓶中取少量培养
31、液,滴加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可检测到酒精的存在,其反应的颜色由橙色变化为_。【答案】 (1). B、D (2). C、E (3). A (4). 吸收空气中的二氧化碳 (5). D (6). 灰绿色【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探究酵母菌的呼吸方式的相关知识。需要考生理解该实验的原理和实验操作流程。据图分析,甲表示有氧呼吸装置,乙表示无氧呼吸装置。酵母菌在有氧条件下,进行有氧呼吸产生CO2和H2O,在无氧条件下,进行无氧呼吸产生CO2和酒精。甲、乙装置分别用于检测有氧和无氧条件下是否产生CO2。A瓶加入NaOH溶液,可吸收空气中的CO2,避免对实验结果的干扰。C、E瓶用于检测CO2的产生。D瓶应
32、封口放置一段时间后,再连通E瓶,这是为了消耗掉瓶中的氧气,创造无氧环境。(1)实验时,在A、B、C、D、E五个锥形瓶中,应将酵母菌液及含葡萄糖的培养液加入B和D瓶中,澄清的石灰水应加入C和E瓶中;而应在A瓶中加入NaOH溶液,其目的是吸收CO2。(2)一段时间后在D瓶中取少量培养液,滴加重铬酸钾的浓硫酸溶液可检测到酒精的存在,其反应的颜色由橙色变为灰绿色。30. 请用所给的实验材料和用具,完成实验设计来验证哺乳动物的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要求完成实验设计、补充实验步骤、预测实验结果、得出结论,并回答问题: 实验材料与用具:适宜浓度的蔗糖溶液、唾液淀粉酶、蔗糖、淀粉4种溶液,菲林试
33、剂、试管、37恒温水浴锅、沸水浴锅。 (1)实验设计如下表:试管溶液蔗糖溶液淀粉溶液蔗糖酶溶液淀粉酶溶液甲+_+-乙-+-+丙+-+丁-+注表中“+”表示添加;“-”表示未添加(2)实验步骤: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混匀,置于_一段时间;取出试管,分别加入_,混匀,沸水水浴一段时间;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3)当甲-丁的试管中_试管具有砖红色沉淀,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4)在上述实验中,若将37恒温水浴改为20,而在其他条件不变的情况下重做上述实验,出现砖红色的颜色会比37时的浅,其原因是_。【答案】 (1). 37恒温水浴锅 (2). 斐林试剂 (3). 甲、乙 (
34、4). 蔗糖酶活性降低【解析】【试题分析】本题是要验证蔗糖酶和淀粉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通过实验目的和实验材料分析可知,实验的自变量是底物不同、酶种类不同,因变量是是否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属于无关变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由于本题是验证性实验,结果预期应该支持实验目的。(2)实验步骤:应根据表格中的实验设计进行,实验操作过程中注意无关变量应保持一致且适宜。因此实验步骤应是:按照上表中的设计,取试管、加溶液将上述溶液混合均匀,在37恒温水浴锅中保温适当时间。取出试管,分别加入适量的斐林试剂,混合均匀,再在沸水浴中保温一定时间。观察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3)结果预测:应该是在只有含蔗糖和蔗糖酶溶液的甲试管以及含淀粉和淀粉酶溶液的乙试管出现砖红色沉淀,其他试管不应该出现砖红色沉淀。则说明酶的催化作用具有专一性。(4)如果将37恒温水浴锅的温度调到20,由于20低于酶的最适温度,酶的活性会降低,水解产生的还原糖少,所以出现砖红色试管中的颜色会比37时的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