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题型 3 对策措施类非选择题命题人话命题特点1.考查方式:试题常以区域重大工程建设、生态环境建设等为命题材料背景,考查分析、论证地理问题的能力。2.设问形式:措施类试题的设问中常见设问词有“简述措施”“说出治理方法”“提出建议”“确定发展方向”“从角度提出对策”等。3.难度分值:难度中等,分值 610 分。阅卷人说失分盲区1.前因后果无关联,回答问题不是针对原因。2.机械利用答题模板,答案不贴题。3.地理术语运用不恰当,回答缺少条理性。-2-典题例证 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冬虫夏草是我国传统的名贵中药材,生长在海拔 3 000米以上的雪山草原,冬虫夏草主要产于我国青海、西藏、四
2、川、云南、甘肃和贵州等省区的高寒地带和雪山草原。三江源区是我国冬虫夏草的优质产区。-3-材料二 三江源区(图中虚线圈内)位于青藏高原腹地青海省的东南部,以牧业经济为主,草地资源是该地区重要的自然资源。近年来,由于气候变化和人类经济活动的加剧,草地生态环境恶化,草地退化和土地荒漠化问题日趋严重。-4-(1)分析三江源区成为我国冬虫夏草优质产区的气候条件。(2)分析青海省三江源区草地退化的原因,并提出治理措施。(3)冬虫夏草具有极高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有人建议在三江源地区大规模种植冬虫夏草,你是否赞同?请表明态度并说明理由。-5-解析:第(1)题,三江源区地处青藏高原,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
3、,日照充足。第(2)题,青海省三江源区草地退化有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自然原因主要为气候异常与鼠虫害严重,人为原因主要为人口快速增长以及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治理措施要从产生的原因入手进行分析。第(3)题,属于开放性设问,可以选择赞同或者不赞同。赞同的理由可以从冬虫夏草的药用价值和经济价值等方面进行分析;不赞同的理由可以从造成生态环境破坏等方面进行分析。-6-答案:(1)海拔高,气温低;昼夜温差大;日照充足。(2)自然原因:自然环境脆弱,气候异常,降水减少,鼠虫害严重。人为原因:人口增长,牲畜超载严重,不合理的经济活动。治理措施:控制人口数量,改善经济结构,退牧还草,牧畜舍饲,建立自然保护区等。-7
4、-(3)赞同。理由:三江源区有独特的药材生长自然环境,是地球上极少数未被污染的动植物“天堂”;虫草药用价值高;种植冬虫夏草经济效益高,可以有效促进社会经济协调发展和增加农牧民收入。不赞同。理由:过度采挖冬虫夏草破坏地表植被,导致草地沙化、草场退化;生态环境恶化,水土流失加剧;土地荒漠化,生物多样性减少等。-8-技法点拨 对策措施“三步”精准回答问题技巧第一步,把握设问词,确定问题类型:从设问中找准设问词,结合材料确定要针对的问题类型,常见问题类型有环境问题、自然灾害的防治措施,人口、城市化问题的解决方法,区域生态环境问题的整治措施,区域自然资源综合开发利用及区域经济发展带来的问题的解决措施,区
5、域可持续发展的方向等。-9-第二步,结合材料,寻求原因进行措施分析:1措施总是针对现象而提出的,因此解答时应该先找出造成地理现象的自然原因和人为原因,然后针对原因或不足,分析措施。2解题时注意两个方面:一是自然条件一般不易改变,主要应从改变人类活动方式上来寻找措施;二是所提措施是多方面、综合性的,不要太局限,要点应尽量全面。第三步,简洁、准确、全面分析:紧扣问题,把握关键词,做到简洁、准确,而且要具有针对性、合理性和可操作性。-10-题型建模分析角度答题要素外流湖缩小中上游植树造林;退田还湖;合理利用水资源应对干旱因地制宜实行农林牧相结合的农业结构,改善干旱区农业生态环境;在干旱多发地区选种耐
6、旱的作物,发展节水农业;开展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营造防护林;改进耕作制度等-11-分析角度答题要素防治洪涝营造中上游水土保持林;修建水库;退耕还湖;兴建分洪蓄洪工程;加固防洪大堤;疏浚河道;河道裁弯取直等解决水资源短缺问题修建水库;跨流域调水;植树造林,涵养水源;合理开采利用地下水;发展技术,提高水资源利用率;提高节水意识;防止和治理水污染-12-分析角度答题要素河流流域开发从防洪入手,综合开发利用水资源;因地制宜,发展农林牧渔业;开发水能及其他自然资源;保护环境与开发旅游资源相结合解决能源问题加强勘探开发;能源的地区调配或进口;开发新能源;改进生产技术,提高能源的利用率;产业结构调整,减少高耗
7、能工业发展-13-分析角度答题要素水土流失问题严重区的治理压缩农业用地,提高土地生产率;扩大林、草地种植面积;改善天然草场的植被状况,合理放牧;大力开展矿区土地复垦工作;综合采用工程、生物、技术措施,加强小流域综合治理(保塬、护坡、固沟)区域工业化和城市化产业结构调整,推动地区产业升级;构建区域城市群建设;加强规划与管理(加强基础设施建设和环境污染的治理)-14-分析角度答题要素传统工业区振兴改造传统工业,发展新兴工业和第三产业;发展技术,推进产业转型;完善交通网络;治理环境污染-15-应用体验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雨育农业是指完全不依靠河流及地下水源灌溉,或仅有田间坑塘补充供水,以种
8、植一年生作物为主,或兼种多年生作物或兼养家禽、家畜的种植制度。简单地说,就是完全依靠当地自然降水进行耕作的农业。这类农业的生产面积占亚太区域可耕地面积的 64%;生产率很低,仅为灌溉农业的 48%。以下为伊拉克雨育农业、山地牧场和灌溉农业分布示意图和雨育农业区气候资料图。-16-雨育农业气候资料-17-(1)描述雨育农业区的气候特征。(2)比较两地冬季日照强度的差异,并简要分析其原因。(3)分析伊拉克雨育农业和灌溉农业的分布特点,并从气候资源利用角度分析提升该地雨育农业区气候资源利用率的措施。-18-解析:第(1)题,气候特征的描述要从气温、降水及二者的组合状况方面进行。第(2)题,注意审题,
9、明确问题,要先答出差异,再分析原因。日照强度存在差异的原因应从纬度、天气状况等方面分析。第(3)题,可从图中获取雨育农业和灌溉农业的分布特点信息,气候资源包括光照、热量、降水等,可从这些方面分析措施。-19-答案:(1)夏季炎热干燥,冬季温和多雨。雨热不同期。(2)地强于地。原因:地纬度低,冬季日照时间长于地;地冬季多阴雨天气,太阳辐射弱;地冬季降水较少,太阳辐射强。(3)分布特点:雨育农业主要分布在高原山地与平原之间的过渡地带(或位于河流上游),而灌溉农业主要分布在河流中下游的平原地区。措施:冬季,营建温室大棚,改善热量条件;建设水库和渠道等水利工程;收集和储存冬季雨水,夏季加强灌溉。-20
10、-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 福建作为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核心区,目前已经开始行动,正在构建“一带一路”重要的互联互通枢纽。新航线从福州出发向南、向西,途经的正是 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重点方向。向南对接东南亚、向西连通印度洋。目前在福建沿海,从北到南,正在把原来分散的小码头、小港口整合起来,建设包括两大集装箱、两大散货、两大石油石化液态货物在内的六大港口群。图 1 为福建省年等降水量线分布图。-21-图 1-22-材料二 泉州是中国古代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也是“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其区位优势明显。泉州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图 2 是其 2014 年工业产值
11、构成示意图。图 2-23-(1)分析福建省自然地理环境对河流水文特征的影响。(2)分析泉州成为“21 世纪海上丝绸之路”的起点的区位优势。(3)指出泉州市经济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并提出在 21 世纪新丝绸之路核心区建设中可采取的可持续发展措施。-24-解析:第(1)题,自然地理环境主要包括地形、气候、植被等因素,影响河流水文特征如水量、汛期、含沙量、结冰期、水力资源等。福建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是雨季,河流进入汛期。冬季均温在 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植被茂密,水土流失少,河流含沙量小。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落差大,流量大,水能丰富。第(2)题,从泉州所处位置分析,泉州位于港口,交通便利;-25
12、-“泉州市经济总量连续多年保持全省第一”,说明该市经济发达;福建为我国著名侨乡之一;政策优势明显。第(3)题,观察图 2,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存在的问题:福建以出口加工产业为主,经济对外依赖强;以加工制造业(劳动密集型产业)为主,第三产业和高新技术产业比重低,缺乏竞争力;工业以轻工业为主,重工业比重低,工业结构不合理。可持续发展的措施主要针对存在的问题进行回答。-26-答案:(1)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夏季是汛期;冬季均温在0以上,河流无结冰期;植被茂密,河流含沙量小;地形以低山丘陵为主,落差大,流量大,水能丰富。(2)交通便利(地处我国沿海和远洋航线要道);产业优势(经济发达);著名侨乡;政策优势。(3)存在问题:以出口加工产业为主导,经济对外依赖强,深受国际市场影响;以劳动密集型企业为主导,位于国际产业低端;工业结构不合理。可持续发展措施:调整工业结构,发展高科技、高附加值企业;加快产业海外转移,腾笼换鸟;加强产品科技、创新研发能力,发展自主品牌;加大企业规模,提升产品的竞争力。-27-专题限时训练 点击进入wor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