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单元综合测试一时间:45 分钟 满分:100 分一、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 15 小题,每小题 4 分,共 60 分)1叶茵田父吟诗说:“未晓催车水满沟,男儿鬼面妇蓬头。但求一熟偿逋债,留得糠粞便不忧。”该诗主要反映了封建社会()A男耕女织式的自然经济B开垦荒地逐渐增多C政治腐败,民不聊生D赋税沉重,农民生活困苦D解析:由材料中“但求一熟偿逋债”可知,农民债务沉重。四个选项中只有 D 项能反映这一状况。2淮南子记载:“故神农之法曰:丈夫丁壮而不耕,天下有受其饥者;妇人当年不织,天下有受其寒者。故身自耕,妻亲织,以为天下先。”这句话强调了()A男耕女织的
2、重要性 B重农抑商的必要性C小农经济的脆弱性 D古代农业的落后性A解析:材料意思是男耕女织可以免受饥寒,所以男耕女织以为天下先,材料反映的是男耕女织的重要性。3下表为唐代主要牛耕图表,据此,最为合理的解释为()A.封建制度制约技术发展B犁耕技术落后制约农业发展C唐代各地均使用直辕犁D曲辕犁在唐朝前期尚未普及D解析:材料显示,曲辕犁在唐代较为少见,故正确选项是 D项;唐朝是我国封建制度发展时期,故 A、B 两项错误;C 项不符合材料信息,排除。4春节时,在农家的房门上常贴有“五谷丰登日,六畜兴旺年”的春联,期盼着来年丰收。这反映出我国古代农业的一个显著特点是()A以家庭为单位的个体农耕B“男耕女
3、织”的经营方式C精耕细作的农业生产模式D种植业与家畜饲养业结合D解析:依据材料“五谷丰登日,六畜兴旺年”可知,这体现了中国古代农业以种植业为主,家畜饲养业为辅的特征,种植业与家畜饲养业结合,因此 D 选项正确。材料主要体现的是中国古代农业种植业与家畜饲养业结合的特征,其他选项也是中国古代农业经济的特征,但并非材料主旨。5据记载,宋代时,“陈、许、颍、亳等州,止因去秋一次水灾,(农户)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这说明小农经济()A具有保守性 B缺少防灾意识C具有脆弱性 D具有自给自足性C解析:根据材料“遂致骨肉相食,积尸满野”可知,水灾过后,小农经济破产,骨肉相食,这体现了小农经济下对自然灾害抵
4、抗能力弱,具有脆弱性的一面,故 C 项正确。6明正德松江府志记载:松江“俗务纺织,不止乡落,虽城中亦然,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织者率日成一匹,有通宵不寐者,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材料反映了()A私营手工业所占地位 B小农经济走向衰落C家庭手工业面向市场 D出现资本主义萌芽C解析:材料所述“田家收获,输官偿息外,未卒岁,室庐已空,其衣食全赖此”表明是和农业结合的家庭手工业,而不是私营手工业,故 A 项错误;材料主题围绕家庭手工业展开,没有反映小农经济的衰落,故 B 项错误;“里媪晨抱纱入市,易木棉以归。明旦复抱纱以出,无顷刻闲”反
5、映了家庭手工业产品进入市场的情况,故 C 项正确;材料中没有手工工场或雇佣关系的信息,故 D 项错误。7下面两幅图片的前后变化说明中国古代()A人身依附关系加强 B家庭手工业已消失C市场需求不断扩大 D机器工业开始出现C解析:图片中从“家庭成员、学徒”到“工人”的变化,反映了人身依附关系的减弱,故 A 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家庭手工业已经消失,故 B 项错误;图片中从“部分产品进入市场”到“全部产品进入市场”,反映出市场需求不断扩大,故 C 项正确;图片中从“手工作坊”到“手工工场”,反映出手工业经营方式的变化,无法说明机器工业开始出现,故 D 项错误。8明末,某地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
6、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并有“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步步闻机声,家家织绸缎”的民谣。这说明该地()A手工工场普遍建立起来 B农业生产地位降低C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 D农工商业协调发展C解析:手工工场是存在雇佣关系,材料没有体现雇佣关系,故 A 项错误;“桑植满田日,户户皆养蚕”说明农业生产在该地占重要地位,故 B 项错误;材料“出现了收蚕、烘煮、缫丝、制丝、织绸、浆染等家庭作坊几百家”说明手工业实行专业化生产,故 C 项正确;材料反映的是农业、手工业状况,没有体现商业,故 D 项错误。9商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与这种繁荣景象相关的因素是()A产生职业商人 B私商
7、成为商人主体C集镇夜市兴旺 D形成大的商帮A解析:商朝的商业十分繁荣,有“商葩翼翼,四方之极”之称,与这种繁荣景象相关的因素是商民善于经商,后世将经商的人称为“商人”,故选 A 项;当时实行工商食官制度,工商业由官府垄断,夜市兴旺开始于唐宋时期,形成大的商帮是在明清时期,因此排除 B、C、D 三项。10宋朝刘子翚忆樊楼一诗中写道:“梁园歌舞足风流,美酒如刀解断愁。忆得少年多乐事,夜深灯火上樊楼。”从“夜深灯火上樊楼”一句中,可分析得出宋代汴京城商业活动的突出特点是()A夜市繁盛,突破了时间限制B草市兴起C管理严格D坊市分开A解析:本题考查古代商业的发展。由题干中的“夜深灯火上樊楼”可知,夜市繁
8、盛,突破了时间限制,其他选项与题干无关。11西汉初年,政府曾经规定商人不得衣丝乘车。汉景帝时期,曾经明确指出:“黄金珠玉,饥不可食,寒不可衣其令郡国务劝农桑,益种树,可得衣食物。”这表明我国古代封建王朝最基本的经济政策是()A重农抑商 B工商皆本C农商皆本 D重商抑农A解析:本题考查重农抑商政策。材料中主要是限制商人的措施及重视谷物和丝麻的言论,这明确表明了重农抑商的态度。12唐宋时期,广州、泉州、明州、杭州、扬州、登州等沿海港口城市都繁盛一时。导致这一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造船技术先进 B航海技术的发达C海上贸易兴盛 D晓市、夜市繁华C解析:结合所学可知,唐宋时期广州、扬州、泉州等东部沿
9、海港口城市均出现了繁荣的局面,此现象的出现与海上贸易兴盛密切相关,故选 C 项。A、B 两项均为以上港口城市繁荣的次要原因,故排除;晓市、夜市繁华为部分港口城市繁盛的表现,不符合题意,故排除 D 项。13古代曾有人认为:“夫明王治国之政,使其商工游食之民少而名卑,以寡趣本务而趋末作。”据此可知,该人的观点是()A实行法治,避免中央集权弱化B解决流民问题以增强国力C重新分配土地,缓和兼并现象D打击商贾以加强农业生产D解析:本题考查资本主义萌芽与“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材料意思是:明君治理国家的政策,总是要使工商业者和游手好闲的人尽量减少,而且名位卑下,以免从事农耕的人少而致力于工商业的人多。
10、由此可见,该人观点是打击商贾以加强农业生产,D 项正确。14纪录片走向海洋中说,朱元璋坚信“农桑”才是“治国、平天下”的根本,他屡次宣布“通番禁令”,实行闭关锁国的海禁政策。这说明()A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B经济模式与政治抉择密不可分C海禁令主要是内忧外患的产物D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B解析:中国传统的自给自足的农业生产模式,造就了统治者固有的重农抑商和海禁政策,说明经济模式与政治抉择密不可分,故 B 项正确;中华儒学与海洋文明密切相联严重偏离材料主旨,A 项错误;海禁令主要是传统农业生产模式的必然产物,当然外部的殖民威胁加剧了这一政策的出台,C 项错误;明初海禁令受西方入侵的影响不
11、符合材料主旨,故 D 项错误。15明隆庆初年,“抚臣涂泽民用鉴前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凡三十载,幸大盗不作,而海宇宴如”。这说明当时()A官府废止明初以来“海禁”B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C巡抚掌握对外贸易决策权D官方朝贡贸易体系已瓦解B解析:依据材料“为因势利导之举,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易只通东西二洋,不得往日本倭国,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可以看出,当时官府有条件地开放“海禁”,故 B 项正确;当时明朝政府没有废止“海禁”政策,故 A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从材料中可
12、以看出,巡抚请旨皇帝,获批后实行,所以巡抚没有对外贸易的决策权,故 C 项错误;明朝时,官方朝贡贸易体系没有瓦解,故 D 项错误。二、材料解析题(本大题 2 小题,共 40 分)16(18 分)读图回答下列各题。(1)图一和图二分别反映了什么样的农业耕作方式?哪种方式更进步?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对我国农业的发展有什么影响?(6 分)(2)图四中的商业有什么特点?(2 分)(3)图三、四和图一、二之间有什么内在联系?商人是古代社会交往中最为活跃的人群,但其社会地位却很低,原因何在?谈谈你对商人的认识。(6 分)(4)比较上述几幅图,哪幅图给你印象最深?它对古代中国社会的发展有什么重要影响?(4
13、 分)答案:(1)方式:图一反映的是刀耕火种,图二反映的是铁犁牛耕。铁犁牛耕更进步。影响:古代农业耕作方式的变革是农业生产力提高的显著标志,它使农产品的产量有所提高,有利于农业生产的进一步发展。(2)突破原先空间和时间上的限制,商业活动不再受到官吏的直接监管,商业区已经相当繁华。(3)联系:商业经济的繁华建立在农耕经济发展的基础上。原因:古代中国统治者推行重农抑商政策。认识:商人拥有大量财富,为社会经济的发展作出了很大贡献;商人的活跃也形成了特殊的交通现象;客商也常面临人身财产的安全风险;商人重利轻离别等。(4)图一:锄耕是古代中国农业重要的种植经营方式,锄耕的出现促进了古代中国农业生产的发展
14、。图二:新的耕作方式有利于土地的进一步开垦和农产品产量的增加,加速社会生产力的提高。图三: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促进了经济的进步,扩大了古代中国社会的物质文化交流。图四:商业的繁荣是经济发展的结果,又反过来促进了经济的发展,有利于古代社会的进步,商税成为古代政府的重要财源。(答出任意一点即可)解析:本题选用不同图片来反映农业生产方式演变及商业发展的状况,主要考查学生对图片材料的解析能力。解题关键是从图片中获取有效信息。第(1)题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即可。第(2)题注意时间限制是清代,结合宋以后商业及城市发展回答。第(3)题注意农业与商业的相互促进的关系。第(4)题选择任意一幅图回答即可。注意语言表述的
15、简洁。17(22 分)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徐州古丰县,有村曰朱陈。机梭声札札,牛驴走纭纭。女汲涧中水,男采山上薪。有财不行商,有丁不入军。家家守村业,头白不出门。白居易朱陈村材料二:明代隆庆、万历年间,蒲州张四维家族、王崇古家族、马自强家族,均是大商人家庭,三家联姻为亲戚增强了其商业竞争实力。在亲缘集团的基础上,晋商又逐渐发展为地缘组织。张正明明清时期的山西盐商材料三:15001800 年的三百年间,地方志资料显示这是一段市镇稳定成长时期,尤其在正德、万历年间以迄清代乾隆时代,市镇的数量平均增加一两倍以上,而且有许多市镇达到空前的繁荣。刘石吉明清时代江南市镇研究材料四:市肆之中多一工作之人,
16、即田亩之中少一耕稼之人。惟在平日留心劝导,使民知本业之为贵,崇尚朴实,不为华巧。清世宗实录卷 57请回答:(1)材料一反映了我国古代传统社会生产的基本模式是什么?结合所学知识回答与其相对应的基本土地制度。(8 分)(2)据材料二、三归纳明清时期商品经济发展的状况。(6 分)(3)据材料四并结合所学知识回答,清政府推行的主要经济政策是什么?这些经济政策有何消极影响?(8 分)答案:(1)基本模式:自给自足的小农经济。土地制度:封建土地所有制(封建土地私有制)。(2)商帮出现;工商业城镇兴起。(3)经济政策:重农抑商、海禁和闭关锁国。消极影响:阻碍了资本主义萌芽的滋长,使中国与世隔绝,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解析:本题考查古代中国的经济。第(1)问,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小农经济对应的土地制度;第(2)问,可从商帮和工商业城镇兴起两个角度总结;第(3)问,注意审题,从“消极”方面总结重农抑商、闭关锁国政策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