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2.1.1植物细胞工程的基本技术一、教材分析本节是选修三现代生物科技专题专题2中“植物细胞工程”的第一节,本节主要讲述了细胞的全能性、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三方面内容,其中植物细胞的全能性是植物组织培养的基础,而植物组织培养又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在的基础。本节参考学时一课时,由于学时比较紧张,有关胡萝卜组织培养的实验过程课上只做理论分析,课下带领兴趣小组学生动手操作。必修模块学生已经学过细胞结构、分化、细胞的调节等知识,通过回顾旧知识建立新的知识体系。二、学情分析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细胞学基础,一些内容如细胞的全能性、细胞分化和单倍体育种等在必修模
2、块中已埋下伏笔,但作为一项新内容。尤其是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学生以前没有涉及,因此在理解上存在困难。本节主要通过创设情景、问题驱动、层层设疑并结合讨论的方法,实现教学目标。三、 教学目标:1 知识方面:简述植物细胞全能性的含义。简述植物组织培养和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尝试或了解植物组织培养过程。2情感态度方面:认同科学是一个不断发展的过程,激发探索生命奥秘的热情。关注植物细胞工程基本技术的进展。3能力方面:通过问题引领,在质疑、探究中培养学生独立思考、推理判断和创造性思维能力。尝试用流程图对知识进行归纳总结。通过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四、教学重难点:教学重点:1植物组织培
3、养的原理和过程。2植物体细胞杂交的原理。教学难点:植物组织培养的实验、植物体细胞杂交五、教学手段:问题引领、讲授法相结合 学生自主学习、讨论归纳六、 教学过程教学中采用“创设情景问题引领层层设疑自主学习与讨论引结合 点播讲授归纳总结反馈练习习题巩固”的方式来实现教学目标。具体教学思路:1课前布置导学案回忆旧知识、预习新知识;并对新知识的框架及层次结构有一个初步的认识2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导入,激发兴趣调动积极性。通过回顾细胞的全能性,详细讲解植物组织培养,建立新知识体系。3. 在学习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时,又一次有意识地创设情境,提出渐进式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维探索。4反馈练习,实现知识的正向迁移
4、。教学内容教学活动设计意图教师活动学生活动创设情境激情导入一、理论基础:细胞的全能性二、植物的组织培养技术介绍西游记中场景,孙悟空拔一撮毫毛变一群小孙猴导入。问这一神奇现象现实中能实现吗?实例展示:植物组织形成完整个体的实例:大连五中教师用菊花花瓣培养成菊花实例让学生思考为什么一块组织或细胞就能形成一个完整个体?生物体内细胞为什么没有表现出全能性,而是分化成不同组织器官?【设置练习】怎样才能由一块组织培养成一株完整植株,应该如何操作?讨论一(问题引领解决重难点)1)为什么切取胡萝卜根的形成层,其他部分也能培养成小植株吗?2)在植物组培过程中,为什么要进行一系列的消毒,灭菌,要求无菌操作?3)植
5、物细胞表现出全能性的条件有哪些?4)请同学们根据上述过程概括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的流程简图。离体植物的器官、组织、细胞愈伤组织幼根和芽等(胚状体 ) 完整植株。根据过程总结概念思考寻找理论基础欣赏、感叹!思考问题温故知新自主学习和讨论解决相关问题归纳总结小组展示修正完善激发学生好奇心和求知欲使学生感觉到高科技并不是远在天边其实就在我们身边。复习旧知识为学习新的知识奠定基础。通过问题引领,在质疑、讨论中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归纳总结和语言表达能力。联系实际创设情境导入三、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植物组织培养并没有改变生物的遗传物质,只是植物的一种快速繁殖方式,而我国的现状:人多地少,耕地面积不
6、断减少。人们需要大大提高产量的“超级植物”。介绍人们常用食物西红柿和土豆生长情况和科学家的美妙设想。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体细胞杂交过程及相关问题讨论二1、体细胞融合遇到的第一个障碍是什么?怎么解决?去除后的结构叫什么? 2、两个原生质体如何才能融合一体?体现了细胞膜的什么特性? 3、如果发生了两两融合会有几种融合情况? 4、怎样将杂种细胞培养成杂种植物? 总结过程:学生归纳教师补充讨论能否杂交实现这一想法阅读自主学、讨论解决问题思考讨论能否让植物细胞与动物细胞进行杂交?具体实验方案怎样?联系生产生活实际,培养学生理论联系实际的能力以问题为载体,锻炼学生动脑思考和推理判断能力实现课内知识的迁移应
7、用,激发学生创新的热情。小结反馈练习知识归纳,建构知识网络课件播放练习知识归纳应用进一步强调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落实重、难点作业尝试设计实验方案(绿色小奶牛)七、板书设计一、 理论基础细胞的全能性二、 植物组织培养技术移栽再分化脱分化1、 组织培养实验2、 过程: 外植体 愈伤组织 胚状体 完整个体3、 组织培养概念:三、 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1、 过程:制备原生质体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杂种细胞的筛选与植物组织培养 杂种植物2、 概念:3、 意义:八、教学特色:1、 分两次创设情境导入新内容,一次又一次激发了学生兴趣、调动了学生积极性。2、 注重新旧知识衔接,通过引导回忆,帮助学生完善知识体系。3、通过“问题引领法”层层设疑,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小组讨论交流开启学生思维之路4、及时归纳总结,培养学生合作交流和语言表达能力,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