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十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726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6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十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十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十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十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十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十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十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十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9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十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9页
亲,该文档总共9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四十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20分钟40分)一、选择题(共8小题,每小题3分,共24分)1.(2021德阳模拟)“两弹元勋”邓稼先,在他生前有不少人问:“原子弹成功后,你得到多少奖金?”他总是笑而不答。直到1986年病危时,杨振宁看望他提起此事,他才回答:原子弹10元、氢弹10元。邓稼先的这一事例反映出()A.新中国成立初期科技投入的不足B.新中国科技事业进展缓慢C.中美在国防上的巨大差距D.科技人员为国奉献的精神【解析】选D。以“两弹元勋”邓稼先为代表的科技人员

2、,为新中国的科技事业作出了巨大贡献,但收获的报酬却很少,体现了为国奉献的精神,故选D;邓稼先得到的奖金少不能说明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科技投入的不足,排除A;以“两弹一星”为代表,新中国的科技事业在多个领域取得重大突破,排除B;材料不能体现中美在国防上的差距,排除C。2.在中国原子弹成功爆炸的第二天,哈尔滨市外侨学习班的苏侨教员说:“中国有了原子弹,美国就不能横行霸道了(晃晃肩膀),这回美国老实一些了(做了个下蹲动作)。”这反映出中国原子弹的成功研制()A.可以对西方国家进行核打击B.有利于改善中国的国际环境C.打破了帝国主义的核垄断D.导致了世界政治格局的变化【解析】选B。由材料可知,原子弹的成

3、功有力冲击美国的强权政治,改善了中国的国际环境,故选B;中国研发原子弹是为了增强综合国力,排除A;材料强调研制原子弹对中国国际环境的影响而非科技影响,排除C;1964年原子弹研制成功,世界政治格局没有变化,排除D。3.1985年5月,国家科委向国务院提出了“关于抓一批短、平、快科技项目促进地方经济振兴”的请示,在请示中引用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星火计划”由此诞生。“星火计划”的寓意为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该计划的提出是为了()A.适应两弹一星的战略目标B.改变农村经济建设粗放式经营的状况C.推动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的进一步深化D.配合“科教兴国”战略的全面实施【解析】选B。

4、根据材料“科技的星星之火,必将燃遍中国的农村大地”可知,“星火计划”主要是为了促进农村经济发展,改变农村经济发展粗放型的特点,故B正确。1964年原子弹研制成功,1967年氢弹研制成功,1970年人造地球卫星发射成功,1985年两弹一星的战略目标已经实现,A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市场经济体制改革,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推动进一步深化市场经济体制改革是在20世纪90年代,排除C;“科教兴国”战略是1995年提出的,与材料时间不符,排除D。4.新中国成立后,于1952年、1956年、1958年、1960年先后形成了四次扫盲运动的高潮。从1949年到1960年约有1.5亿人参加了扫盲和各级业余学校的学习。这

5、些扫盲运动() A.推动了义务教育的普及 B.强化了民众对国家的认同 C.促进高科技水平的提高 D.奠定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解析】选B。结合所学可知,新中国前期的四次扫盲运动有利于提高普通民众的识字率,强化其对新中国政权的认同,故选B。义务教育是在改革开放后才开始的,排除A;提高高科技水平需要受过高等教育的科研人员的钻研,排除C;高校院系调整的基础是国家政策支持和经费支撑,排除D。5.下表反映了我国高考录取率(指当年录取人数与报考人数之比)的情况。高考录取率的提高()时间1977年1979年1988年2008年2011年录取率%4.86.124.65772.3 A.实现了高等教育的普及 B.满

6、足了国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 C.适应了经济社会的发展 D.促进了国民教育体系的形成【解析】选C。从表格数据可以看出,1977-2011年我国高考录取率大幅度提高,接受高等教育有利于提高劳动者素质,适应了这一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需求,故选C。我国目前高等教育还没有像义务教育那样实现普及,排除A;材料只反映了高考录取率的提高,不能反映满足国家对专业人才的需求,排除B;国民教育体系在新中国成立后至“文化大革命”爆发前已经形成,排除D。6.“985工程”是1998年中国政府为建设若干所世界一流大学和一批国际知名的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实施的建设工程。国家启动这一工程具体是为了()A.落实过渡时期总路线 B.贯

7、彻“双百”方针C.与世界经济全面接轨 D.实施“科教兴国”战略【解析】选D。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可知,1995年,我国提出“科教兴国”战略,强调坚持以教育为本,把科技和教育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位置,提高全民族的科学文化素质,而“985工程”的启动就是为了实施这一战略,因此D正确。过渡时期时间是1949-1956年,A错误;“双百”方针提出于1956年,B错误;“985工程”涉及的是教育方面,与世界经济无关,排除C。7.(2021郑州模拟)1956年5月,陆定一在中国科学院和文学艺术界联合会上发言说:“我国的历史证明,如果没有对独立思考的鼓励,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

8、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据此可知,这次“发言”()A.体现了“双百”方针的精神B.开始明确科技文艺发展方向C.清除了文艺上“左”倾思想D.反映了科技文艺的空前繁荣【解析】选A。根据材料“没有自由讨论,那么学术发展就会停滞。相反,有了自由讨论,学术就能迅速发展”可知,在学术上要强调自由讨论,百家争鸣,体现了中共中央提出的“艺术上百花齐放,学术上百家争鸣”的“双百”方针思想,故选A。B与材料内容不符,排除;C材料不能体现,排除;材料体现的是“双百”方针的理念而不是反映了科技文艺的空前繁荣,D错误。8.(2020榆林模拟)1978年3月,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把“双百”方针写进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

9、“国家实行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以促进艺术发展和科学进步,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这一法律规定出台的主要原因是()A.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决策B.邓小平提出了“三个面向”的教育思想C.建国以来的“左”倾错误得到全面纠正D.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工作的经验教训【解析】选D。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全国人大五届一次会议之所以强调将“双百”方针写进宪法,使其具有了法律效力,是因为“双百”方针在“文化大革命”时期遭到破坏,中国的文艺科技事业遭受到了极大的打击,即总结社会主义时期文艺和科技工作的经验教训,故选D。1978年3月,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还未召开,排除A;“三个面向”教育思想的提出是在20

10、世纪80年代,排除B;全面纠正“左”倾错误是在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上,排除C。【备选习题】“反思”一词,首次出现于英国哲学家洛克的著作中,他将“心灵内部活动的知觉”称为“反思”。而在我国当代文学史上,这个词却具有特定的意义,意指在意识形态、国民性等方面挖掘现实问题的根源。出现该种文学的根源在于()A.“文化大革命”给人们心灵带来了创伤B.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的思想C.“五讲四美”活动的大力开展D.“双百”方针开始得到复兴【解析】选A。20世纪70年代末80年代初,一批作家从政治、社会层面上还原“文化大革命”的荒谬本质,并追溯到此前的历史。因此反思文学产生的根源是“文化大革命”给人们心灵带来了创伤,

11、A正确。“改革开放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不是反思文学出现的根源,B错误;“五讲四美”活动提出是1981年,不是反思文学提出的背景,C错误;“双百”方针开始得到复兴也是在“文化大革命”之后,D错误。二、非选择题(共16分)9.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6分)流行语,一种词汇现象,反映了一个国家、一个地区在一个时期人们普遍关注的问题和事物。下面是流行词语:看中国(1978-2008)选出的改革开放背景下,1979年的一组流行词语。流行语词语介绍1.哥德巴赫猜想一篇介绍陈景润事迹报告文学2.科学的春天一次大会诗意的别称,也是大会上一篇热情洋溢的讲话稿3.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一篇文章的题目,一场思想

12、革命的前奏曲4.拨乱反正成语,“拨乱世,反诸正”。意指整顿混乱,使之恢复正常5.平反纠正历史错误或政治结论的行为6.恢复高考特指结束“文化大革命”十年动乱,恢复高等教育入学考试7.伤痕文学一种文学思潮。作品以中短篇小说为主,也称“伤痕小说”8.十一届三中全会新时期的纪念碑,改革开放的转折点9.小岗村地名,安徽省凤阳县的一个村庄10.望乡一部日本老影片结合材料并所学中国史的知识,围绕“改革与社会转型”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简要阐述。(要求: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须有史实依据)【解析】首先阅读理解材料,提炼材料信息。从材料中的“改革开放背景下,1979年的一组流行词语”确定背景;

13、从表格来看,材料信息涉及经济、文化、教育等方面的变化。据此确定论题“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在进行论证过程中,要联系史实,如作出改革开放重大战略决策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经济方面的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尝试、思想文化方面的真理标准的讨论推动了思想解放以及尊重科学和教育。这是从表格中可以获得的信息,还可以联系所学这一时期与改革开放有关的内容来分析说明。解答本题首先要明确写出所拟论题,阐述过程须有史实依据,做到条理清晰,言之有理。答案:示例:论题:中国的改革开放推动了社会经济、文化和教育的发展。(2分)阐述:十年“文化大革命”使中国错失了重要的战略发展机遇,“文化大革命”结束后,

14、邓小平复出,社会正处于百业待兴,百废待举的社会转折期。1978年,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拨乱反正,中共中央纠正了“左”倾错误方针,确立了实事求是的马克思主义思想路线,党和国家的工作重心转移到经济建设上来,作出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平反重大冤假错案;在经济上:农村经济体制改革开始尝试;思想文化:真理标准的讨论推动了思想解放,尊重科学和教育,尊重知识和人才;文化生活逐步走向开放;对外关系:设立经济特区,开始发展外向型经济,中日、中美建交,开始了经济文化的交流。(4分)综上所述,改革就是调整生产关系中不适应生产力发展的一系列环节,是社会主义制度的自我完善和发展,就是抓住历史机遇,推动社会发展和转型。(10分)(本题自拟的其他论题,符合题目要求,论述言之成理即可给分,但分值不得超过该项总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