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646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9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训练:课题3 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三秦统一多民族封建国家的建立(40分钟60分) 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这表明,秦朝的统一()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B.为秦朝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第一个奴隶制国家D.为人民从事生产提供了安定的环境【解析】选D。根据材料“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可知,秦朝的统一,结束了春秋战国时期的混乱局面,使人民有了安定的社会生产环境,故选D。2.导游介绍古城西安民俗时说:古代本地男子都自称为朕,后来秦始皇下令不许民间男子用此称呼,只有他自己才可以称为朕。这个称谓的变化从本质上反映了()

2、A.专制皇权的不容逾越B.封建等级制度的森严C.中央集权的不断加强D.皇帝安全是国家的政治大事【解析】选A。“朕”由原先民间男子的称呼,变为秦始皇专用的称呼,不许百姓使用,体现了皇帝的权威性,其地位不可逾越,故选A。3.(2020潍坊模拟)秦朝的“三公九卿”中,奉常掌宗庙礼仪,郎中令掌宫殿警卫,少府负责皇家财政及官府手工业,宗正负责皇室宗族事务等。这反映了古代中国政体的本质是()A.职分细化,各负其责B.选贤举能,唯才是用C.家国同治,皇权至上D.官员众多,政务繁杂【解析】选C。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等官职为皇室专设,为皇帝私家服务,体现出家国同治、皇权至上的本质,故答案为C;“三公九卿”分

3、工严密,各司其职,但与题干中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为皇帝私家服务的信息不符,排除A;题干材料与选才无关,排除B;奉常、郎中令、少府、宗正为皇帝私家服务,体现家国同治,与官员众多、政务繁杂无关,排除D。4.(2021北京模拟)王家范在中国历史通论中指出:今日看来西周政治里显然有深厚的贵族色彩,而“共主”名义下的地方分权体制与秦以后一统的君主“独制”格局泾渭分明。因此古贤多称周秦之间为“天下一大变局”。材料中的“独制”与“地方分权体制”相比,其不同在于()A.郡守与县令都由地方推荐任职B.郡守与县令世代镇守地方C.郡守与县令都由君主直接任命D.县令接受郡守的监督任命【解析】选C。根据所学内容可知

4、西周的“地方分权体制”指的是分封制,而秦代的“独制”指的是郡县制。郡县制之下,郡守与县令不是由地方推荐任职的,也不是世代镇守地方,故排除A、B;郡县制之下,郡守与县令都是由君主直接任命的,故选C;郡县制之下,县令由君主任命,而不是由郡守任命,故排除D。5.(2020烟台模拟)秦统一后关东地区奉儒学为政治根基。秦始皇四次东巡,在东巡过程中进行了一系列文化活动,如泰山封禅,推行祭师文化和祭拜禹、舜等先王。此行为意在()A.将儒学作为治国理念B.加强法家、儒家思想的融合C.恢复思想活跃的局面D.强化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解析】选D。秦始皇采取的泰山封禅,推行祭师文化和祭拜禹、舜等先王的措施,是为了强化

5、统一国家的文化认同,维护中央集权的统一局面,故答案为D;秦朝信奉法家思想,没有将儒学作为治国理念,排除A;材料没有反映将法家和儒家思想进行融合,排除B;秦朝时期实行文化专制,没有出现思想活跃的局面,排除C。6.(2021聊城模拟)下表中所列言论,其共同的着眼点是()言论作者出处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皇起司马迁史记李斯列传秦之所以革之者,其为制,公之大者也;其情,私也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柳宗元封建论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张居正杂著三代至秦A.秦国奠定霸业B.始皇个人品行C.秦朝速亡原因D.秦朝制度创新【解析】选D。据材料“明法度,定律令,皆以始

6、皇起”“然而公天下之端自秦始”“三代至秦,浑沌之再辟者也,其创制立法,至今守之以为利,史称其得圣人之威”等信息可知,三则材料分别强调秦的“法律”“郡县制”“秦的创制立法”的积极作用,D符合题意;材料强调的是秦朝统一的积极作用,而不是“秦国”,A说法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始皇个人的品行”,B错误;材料强调的是秦统一的积极意义,而不是其弊端,C错误。【拔高训练】20世纪后期,考古学家在湖北、甘肃、湖南等地发现了大量秦代的竹简,其中有政令、上下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吏员簿,还有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文书。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A.地方宗族势力较为强大B.行政制度比较系统C.郡

7、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D.法律制度非常严密【解析】选B。这些秦代的竹简涉及政令、上下往来公文、司法文书、吏员簿、物资登记、转运、赋税、徭役、军爵、官吏任用等。由此可知,这些重要史料可以佐证秦代有比较系统的行政制度,故B正确;材料体现不出地方宗族势力,故A错误;材料没有郡县制在全国范围确立的信息,故C错误;材料涉及法律制度,但这不是材料的主旨,故D错误。7.(2021泰安模拟)秦始皇被明代思想家李贽誉为“千古一帝”,还有人认为“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秦始皇得此评价的主要原因是()A.用郡县制取代分封制 B.实施分割相权的制度C.建立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D.创立皇帝制度和郡县制【解析】选D。题干关

8、于秦始皇“千古一帝”“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的评价都是对他的积极评价,在他建立秦朝之后所采取的诸多措施中,“皇帝制度”和“郡县制度”对后世的影响非常大,即题干中“千古一帝”赞颂了他所创立的“皇帝制度”,“中国之政,得秦皇而后行”赞颂了他所创立的“郡县制度”,故选D。8.有学者认为“由于夏、商、西周朝代的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使得该时期的大一统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而秦统一六国则最终实现了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材料表明先秦至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A.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B.民族认同感的增强C.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D.中原文化已经统一【

9、解析】选A。根据“共主与各诸侯国都是作为相对独立的国家政治行为体并列存在”“主要体现在土地、民心层面”“制度层面的天下大一统”可知从先秦到秦朝时期“大一统”内涵变化的主要趋势是从天下共主到中央集权,故选A;材料不能体现民族认同感的增强和各地区经济联系的加强,故排除B、C;中原文化已经统一的说法明显不符合史实,故排除D。9.下图是秦青铜半两钱母范。钱范是古代铸造金属货币的模子,“母范”主要提供钱范的标准样板,造出“子范”后用于大批量铸钱。此事例折射出的重大意义在于()A.对后世铸造工艺影响深远B.规范了铜钱的轻重和大小C.确立外圆内方的钱币形制D.统一铸币加强了中央集权【解析】选D。由“秦青铜半

10、两钱母范”到“子范”可得出秦国的铸币权得到了统一,有利于中央集权的强化,故D正确。【加固训练】秦律工律规定:县及工室听官为正衡石羸(同累)、斗、桶、升,毋过岁壹。秦朝此举的主要目的是()A.运用法律手段,抑制商业发展B.加强经济控制,巩固中央集权C.重视制度建设,规范手工生产D.统一生产标准,实现政府垄断【解析】选B。材料没有体现对商业的限制,故A错误;秦朝统一度量衡标准,有利于加强经济控制,巩固中央集权,故B正确;材料不仅体现“生产”,故C错误;材料体现不了政府垄断,故D错误。10.下图为出土的写有法律条文的秦简。此外秦李斯泰山刻石曰:“治道运行,诸产得宜,皆有法式。”这反映出秦朝()A.法

11、律严酷B.无为而治C.以法治国D.重儒尊法【解析】选C。材料强调的是法律对规范社会秩序的作用,未提及法律严酷,故A错误;秦朝重法,故B错误;秦朝颁布秦律,并通过秦律规范社会秩序,故C正确;秦朝焚书坑儒,故D错误。【加固训练】秦统一六国后对官吏实行严格的上计制度,即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户籍、钱谷、刑狱狱状等汇编成册,呈送上级,报告治理状况。据此可知,这一制度旨在()A.完善选官制度B.增加政府收入C.强化君主权力D.加强中央集权【解析】选D。从题目“下级官员须定期把自己所辖范围的呈送上级”,可知是上级对下级的管理,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其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故D正确。从题目可知是秦朝的“上

12、计制度”,并非选官制度,故A错误。题目只是将治理情况汇编成册,呈送上级,并未涉及政府财税收入,故B错误。题目没有涉及君主权力,故C错误。11.有学者认为:“秦亡以后,历代统治者大多耻于与法家为伍,以韩非为代表的法家思想理论面临着要么改变、要么消亡的命运。”出现这一局面的主要原因是法家思想()A.是主张专制集权的思想理论B.不利于政治局势长期稳定C.是秦朝暴政形成的理论依据D.违背了儒家伦理道德规范【解析】选C。法家思想主张严刑峻法,易形成暴政统治,这也是秦朝二世而亡的主要原因,故“秦亡以后,历代统治者大多耻于与法家为伍”,故C正确。12.“亭长(刘邦)何曾识帝王,入关便解约三章。只消一勺清冷水

13、,冷却秦锅百沸汤。”(宋冯必大咏史)诗中认为刘邦击败项羽的原因是()A.实行休养生息的政策B.废除了秦朝的政治制度C.废除秦朝暴政,与民休息D.郡国并行之举【解析】选C。刘邦的“约三章”本质上是废除秦朝暴政,与民休息,适应了人民群众的要求,这是刘邦成功的关键,故C正确。A、D都是刘邦成功后的政策,刘邦并未废除秦朝的政治制度,故B表述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12分,第14题12分,共24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肇端于春秋战国时期的郡县制度,秦代趋于成熟,两汉则日臻完备,成为汉帝国地方政治活动的核心与基干,也构建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框架。摘自周长山汉代地方政治

14、史论:对郡县制度若干问题的考察材料二郡县制打破了传统领主特权,为全国大市场的建立创造了条件,而传统农民在摆脱旧领主的人身控制之后,也发挥出巨大的生产积极性,他们第一次从底层产生了生产革新的冲动他们已经破天荒地成为独立的生产机构,而不再是具有人身依附的农奴。郡县制革命符合一切历史进步性要素,事实上也成为一切现代国家的典范。欧洲从黑暗时代过渡到现代民族国家,也是在内部实现郡县制革命的过程,现代国家的本质就在于郡县制。摘编自郡县制度与秦汉时期的霸业材料三郡县制实行以来,历经褒贬。在第一期论争中,以唐代为高潮。柳宗元等人持完全肯定的态度;与之相反,朱敬则、孙樵等人则认为郡县制度祸害社会,流弊颇深。明末

15、至清中叶是论争的第二期。顾炎武、黄宗羲等人从天下长治久安的高度,提出了地方官专任等限制皇权的社会权力结构新模式。然而,他们仍未脱离秦代以来或言封建、或言郡县的窠臼。戊戌变法以来,论争进入了第三期,时人引入了宪政、联邦制等新型社会权力架构思想,对郡县制进行了更高层次的阐释,章太炎、梁启超、毛泽东等人提出了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一些新思想,但因社会环境、思维角度的不断转换,他们的一些重要见解并非一成不变。摘自万昌华郡县制度评价理论述评(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春秋战国时期开始推行的郡县制度所产生的主要影响。(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郡县制度的主要历史作用。(不得照抄原文)(4分)(

16、3)根据材料三,分析概括郡县制度“历经褒贬”的主要原因。(4分)【解析】第(1)题,材料一表明郡县制成为中国中央集权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被后世所沿用,据此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归纳。第(2)题,注意多角度分析其作用,如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角度。第(3)题,从材料三提取相关信息,注意逐条梳理,规范书写。答案:(1)主要影响:中央对地方实行垂直管理,巩固了秦汉对地方的统治,奠定了两千多年中国地方政治制度的基础(框架)。(4分)(2)作用:打破贵族领主世袭特权,为国家统治和经济发展奠定了基础;提高了农民的生产积极性,推动了自然经济的发展;成为中外封建“现代”国家的典范。(4分)(3)原因:对郡县制度所

17、起到的历史影响(利弊)看法不一致;地方长官专任等限制王权思想的提出;西方宪政、联邦制度的传入;改造中国旧社会行政结构的需要;社会环境、思维角度不断转换的影响。(4分)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嬴政建立统一国家后,把战国时期逐步产生发展起来的中央集权制度系统化、完善化,并推行于全国。这一制度主要由三个环节构成。一是建立国家元首制度,称“皇帝”。皇帝拥有至高无上的权力,从中央到地方的主要官吏,都由皇帝直接任免,都按照皇帝的律令和意志办事。二是成立中央政府机构,即三公九卿制,就是朝廷,以协助皇帝领导全国军政事务。三公九卿制为官僚政治,职事人员各有职分、等级、俸禄,公私分明,政绩有考

18、课,讲效率,有升迁,体制划一,组织完善。三是建立地方行政制度,即郡县两级制度。郡县的主要官吏由皇帝任免升迁,地方官僚之间没有战乱、兼并之事。此制的实行开创了此后两千年间历代王朝统治的基本模式。摘编自袁行霈、张传玺等中华文明史解读材料,提炼出一个观点,并结合中国古代史的相关知识,加以论述。(要求:写出观点,观点合理明确,史论结合)【解析】首先要准确提炼出材料蕴含的一个观点。如“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中央集权制度的发展总趋势是中央集权不断加强”“权力过分集中容易导致暴政和腐败等现象,不利于调动个人、地方发展的主动性”“中央集权制度促使贵族政治向官僚政治的转变是历史发展的进步”“中央集权制

19、度对中华文明的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等。要注意,论据与史实引用应围绕自己提炼的观点组织,所提炼观点明确、合理,必须源于材料。答案:示例:观点: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或“中央集权制度是当时社会经济发展的产物”)(2分)论述:战国时期封建经济的发展、新兴地主阶级力量的增长、局部统一的出现,为中央集权制度的形成创造了社会条件。为适应新兴地主阶级加强专政和保护封建经济发展的需要,各诸侯国初步确立起君主集权的政治体制,为秦朝建立中央集权制度提供了成功的经验。韩非主张以法为工具管理国家,控制臣民,体现了中央集权的政治思想。秦始皇继承了商鞅变法的成果,实践了韩非的理论,中央集权制度是历史发展的产物。(8分)综上,中央集权制度的产生适应了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是历史发展的产物。(2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