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6438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44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2017-2018学年高一语文鲁人版必修2教师用书:第3单元 6 琵琶行(并序) .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6琵琶行(并序)本课话题关注弱者朗读课文中的名段我闻琵琶已叹息,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我从去年辞帝京,谪居卧病浔阳城。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住近湓江地低湿,黄芦苦竹绕宅生。其间旦暮闻何物?杜鹃啼血猿哀鸣。春江花朝秋月夜,往往取酒还独倾。岂无山歌与村笛,呕哑嘲哳难为听。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感我此言良久立,却坐促弦弦转急。凄凄不似向前声,满座重闻皆掩泣。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白居易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他在琵琶行(并序)一诗中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形象,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会

2、中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不幸遭遇,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这类弱者的同情,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弱者的关注。做人的道理也应如此,弱势群体应得到社会的关心。链接生活中的素材“爱心超市”在洛阳不是新事物,但金谷园办事处的“爱心超市”不同一般:社区群众尤其是困难群众参加社区组织的志愿者服务活动,得到一定的积分,而后凭积分到超市兑换自己所需的物品。金谷园办事处“爱心超市”之高妙,就在于照顾到了困难群众的情绪,顾及了他们的自尊心:我不是施舍,你也不是不劳而获,有劳有得,领取物品心安理得。中国有“不食嗟来之食”的古训,面对居高临下的施舍,人们一般不愿为一时温饱而失去应有的尊严。而从国际通行做法来看,在慈善领域“保持

3、受施者的尊严”已是公认原则。不伤“弱者的尊严”,这种做法,在我们增强社会治理能力的工作中值得借鉴。背诵相关名言警句一个人要帮助弱者,应当自己成为强者,而不是和他们一样变成弱者。罗曼罗兰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风雨不动安如山! 杜甫陪着哭泣的人流泪,多少会使他感到几分安慰,但若满心的怨苦被人嘲笑,便是双重的死刑。莎士比亚知识梳理第1步|读准字音千言万语总关音湓浦口(pn)(p)铮铮(zhn)悯然(mn)银篦(b)红绡(xio)阑干(ln)冷涩(s)贾人()恬然(tin)迁谪(zh)江浸月(jn)迸(bn)荻花(d)管弦(xin)六幺(yo)霓裳(n)(chn)幽咽(y)呕哑(u)(y

4、)嘈嘈(co)船舫(fn)钿头(din)虾蟆陵(h)嘲哳(zho)(zh)第2步|识记通假奥妙无穷方块字钿头银篦击节碎(“篦”通“”,钗,古代妇女别在发髻上的一种首饰)第3步|一词多义看我七十二变(1)言(2)命(3)数(4)是(5)泣(6)辞(7)为第4步|词类活用词性变化含义迥(1)歌以赠之(名词用作动词)作歌(2)遂命酒(名词用作动词)摆酒席(3)浔阳江头夜送客(名词作状语)在夜里(4)梦啼妆泪红阑干(名词作状语)在梦里(5)商人重利轻别离(形容词用作动词)看重、轻视(6)钿头银篦击节碎(形容词作动词)敲碎(7)江州司马青衫湿(形容词作动词)被浸湿第5步|古今异义词语的昨天和今天(1)因

5、为长句古义:两个词,“因”是于是,“为”是创作。今义:表示原因;常跟“所以”连用,表示因果关系。(2)明年秋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后一年。(3)铁骑突出刀枪鸣古义:突然冲出。今义:物体表面鼓出来或超出一般显露出来。(4)老大嫁作商人妇古义:年龄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人。(5)暮去朝来颜色故古义:脸色容貌。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颜色或染料。(6)秋月春风等闲度古义:随便地,轻易地。今义:指平常、普通。(7)去来江口守空船古义:走了以后。来,语助词,无实义。今义:前去与回来,相当于“来回”。第6步|文言句式特殊句式多留意(1)尝学琵琶于穆、曹二善才(状语后置句

6、)译文:曾经跟随穆、曹二位著名琵琶乐师学艺。(2)转徙于江湖间(状语后置句)译文:在江湖上辗转奔波。(3)是夕始觉有迁谪意(被动句)译文:这天晚上才体会到被贬谪的意味。(4)江州司马青衫湿(被动句)译文:江州司马的青衫已被泪水浸湿了。常识速览识作者白居易(772846),字乐天,晚年号香山居士,河南新郑(今郑州新郑)人,我国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中国文学史上负有盛名且影响深远的诗人和文学家。他的诗歌题材广泛,形式多样,语言平易通俗,有“诗魔”和“诗王”之称。官至翰林学士、左赞善大夫。主要作品:长恨歌琵琶行卖炭翁忆江南赋得古草原离别等。探背景元和十年六月,朝中发生宰相武元衡被刺事件,主谋者是藩

7、镇割据势力。白居易激于义愤,率先上表请求严惩凶手。忌恨他的人乘机攻击他“越职言事”,加以造谣中伤,他被贬为江州(江西九江)司马。诗人因这次政治迫害而愤懑、感伤,在荒僻的江州,无处发泄,只好将一腔愁闷郁积心底。一个萧瑟的秋夜,当诗人送客浔阳江头时,偶逢琵琶女,从其苦难的身世遭遇联想到自己政治上的坎坷失意,顿时触发沦落天涯的痛苦心境,悲怆之意油然而生,他饱蘸满腹辛酸之泪,尽情倾诉悲愤之情,写下了千古绝唱琵琶行(并序)。巧识文行行是我国古典诗歌中的一种体裁,属乐府诗体。其音节、格律一般都比较自由,采用五言、七言、杂言的古体形式,富于变化。质疑手记预习完成后,请将你的疑问与“小伙伴们”探讨交流。疑问1

8、:_解惑:_疑问2:_解惑:_疑问3:_解惑:_整体感知本文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的典型形象,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不幸遭遇,唤起人们对琵琶女的同情;同时表现自己政治上的失意,抒发自己忧国遭贬的政治苦闷。文脉梳理琵琶女身世诗人感受文本层析一、阅读课文第12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1对第1段诗句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A第一句概括地介绍了时间、地点、人物和事件(主人送客人)。B第二句描写环境,有力地烘托了秋夜送客的萧瑟落寞之感。C第四句中的“无管弦”三字为琵琶女的出场和弹奏张本。D第五句写出了与朋友分别时的悲惨心情,第六句用月光进一步反衬。【解析】第六句

9、不是反衬,是正面烘托。【答案】D2诗人用“千呼万唤始出来,犹抱琵琶半遮面”来表现琵琶女出场时迟疑不决的心情,意在强调的是()A拘于礼法,男女有别,不能见男人。B技艺高超,弹奏能手,不屑见官人。C深怀怨恨,内心痛苦,无心见生人。D世态炎凉,人心叵测,不可见路人。【解析】结合后文对琵琶女身世的描写,可知琵琶女的迟疑是因为她“无心见生人”。【答案】C3与“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一句在描写音乐作用方面相同的一项是()A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B座中泣下谁最多,江州司马青衫湿C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D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解析】B项与例句都是侧面烘托。其他三项都是正面描

10、写。【答案】B4下面对第2段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A“轻拢”一句描写琵琶女弹奏的神态,同时也表现了她高超的演奏技巧。B“大弦”“小弦”两句写出了两种旋律的交错出现,“如急雨”“如私语”使两种旋律形象可感。 C“大珠”一句化视觉形象为听觉形象,给人以眼花缭乱、目不暇接的感觉。 D“间关”一句继续写了旋律的变化,用“莺语花底”这一美的视觉形象,强化了听觉形象的优美。 【解析】C项,应为“化听觉形象为视觉形象,给人以具体真实的感觉”。【答案】C5对第2段相关诗句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冰泉”“凝绝”两句写出了音乐的又一境界。幽咽之声,悲抑哽塞,好像“泉流冰下”,用视觉形象的冷涩强化

11、了听觉形象。 B“别有”“此时”两句写出了音乐结束后的余音袅袅、回味无穷的艺术境界,“无声胜有声”给听者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 C“银瓶”“铁骑”两句表现了“声暂歇”后力量的大爆发,同时,这两句也将音乐的魅力推向高潮。D“曲终”“四弦”两句写出了音乐进入到高潮时戛然而止,乐曲虽终,但由音乐而产生的惊心动魄、回肠荡气的艺术魅力并没有因此而消失。【解析】“别有”“此时”两句不是写音乐结束后的,是写音乐的暂时停顿;“无声胜有声”强调了听者都陶醉在美妙的音乐之中。【答案】B6下面描写乐曲演奏的诗句,解说最恰当的一项是()A“间关莺语花底滑”描写琵琶声轻快而流畅,如同黄莺婉转地啼叫着从花下轻盈自如地飞过

12、一样。B“嘈嘈切切错杂弹,大珠小珠落玉盘”意思是即使大弦小弦一起奏响,那听上去杂乱无章的乐音也如珠玉之声一样清脆悦耳。C“别有幽愁暗恨生,此时无声胜有声”写的是当乐曲短时休止时,另外传出深藏心底的愁思,这无声时刻的感染力更胜过有声之乐。D“曲终收拨当心画,四弦一声如裂帛”描写曲子弹奏结束时琵琶女非常用心地完成最后一支动作,四弦同时奏响发出撕裂绢帛之声。【解析】B项,“错杂弹”意思是大弦小弦有序交错地弹奏;C项,没有对“暗恨”一词的解释;D项,“当心”并非“非常用心”的意思,而是“在弦中间”的意思。【答案】A二、阅读课文第35自然段,回答下面的问题。7下列各句中,全部表现琵琶女不幸命运的一组是(

13、)自言本是京城女曲罢曾教善才服血色罗裙翻酒污弟走从军阿姨死梦啼妆泪红阑干去来江口守空船A. B C. D 【解析】是琵琶女叙述自己的身世,表现琵琶女技艺高超,表现琵琶女伤心。【答案】A8下列有关这三段内容的概括和说明,不正确的一项是()A琵琶女年轻的时候,王孙公子迷恋她的色艺,为了请她演奏,而不惜花费重金;她自己也放纵奢华,从来不懂什么叫吝惜。B. 随着琵琶女的年长色衰,贵族子弟们都已经不再上门,她的弟弟和母亲也相继离散而去。C. 白居易贬官九江以来,孤独寂寞;地势荒僻,环境恶劣,举目伤怀,一点开心解闷的东西都没有。其实这在很大程度上都是诗人自己的苦闷移情的结果。D. 白居易以一个平等真诚的朋

14、友、一个患难知音的身份,由衷地称赞和感谢琵琶女的精彩表演,并提出请她再弹一支曲子,而自己要为她写一首长诗琵琶行。【解析】B项中“母亲”的说法错误,应为“鸨母”。【答案】B9下列有关这三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A琵琶女早年曾走红京城,技艺高超,被老辈艺人所赞服,更被同辈艺人所妒忌。到后来年长色衰,飘零沦落。B琵琶女后来嫁给了一个商人,为了维持生计,她的丈夫经常独自外出,而抛下可怜的琵琶女留守空船。C“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二句感情浓厚,落失落者之泪,也为失落者触发了一见倾心之机。D作者的悲哀苦闷无法直接表达,他只是笼统含糊地说了他也是“天涯沦落人”“谪居卧病”于此,而其他断肠裂

15、腑的伤痛就全被压到心底去了。【解析】B项中“为了维持生计”的说法在文中无依据。【答案】B话题互动话题:有人认为琵琶行(并序)所塑造的丰满而真实的人物形象身上,透射着一种人文关怀,让我们感受到温暖的人情人性,对此,你是怎么理解的?学生甲:琵琶女对自身命运的关怀。一个人有了对自我生命的幸福、自由、尊严、价值等的追求,也开始了这个人的人文意识,在琵琶女自叙身世的一段中,我们可以清晰地感觉到这种意识的强烈。我们可以感觉到这样的生活并不是她本来想要的,其中所折射的一个女子追求自身命运的改变,追求幸福的心声实在动人心魄。我的观点:_【参考答案】诗人对自我生命的关怀。琵琶女的遭遇就像一面镜子一样让诗人看到了

16、自己处境的不幸和无奈。作为一个仕途走得不顺的人,白居易清楚自己沦落失意的原因。从此他进入了生活的另一选择,开始了他“独善其身”的后期生活,应该说明哲保身、乐天知命、“独善其身”是他无奈的选择。他的沦落天涯,泪洒青衫,都表现了他对生命的珍视,对正直和社会良知的追寻,对生命价值的追求。文白对译写法借鉴1写作特色借助想象,绘声具体可感作者大胆想象,借助通感、比喻等修辞将乐声的无尽美妙与节奏的无穷变化描绘得立体可感。如“大弦嘈嘈如急雨,小弦切切如私语”至“四弦一声如裂帛”,借助比喻,准确、具体地描绘了音乐的急与缓、强与弱、高与低、起与止等变化状态,动人心魄。2写法指导(1)想象的有意性。要善于控制想象

17、的方向,围绕一个中心去畅想,而不是无目的地散漫地乱想。(2)想象的新颖性。想象不是简单地再现一些已被自己或别人多次感知过的东西,而是以先前的阅历和经验为依据,大胆地去进行创造,构想出前所未有的新形象。这些新形象具有新鲜感,具有独创性。(3)想象的现实性。想象的东西虽是现实中没有的,但却扎根于现实,而不是远离现实,脱离社会的空想。(4)想象的丰富性。想象的内容应该是饱满、充实的,要善于多角度、多方面地展开想象,唤起数量众多的生动的已有的表象,从而加工制作成丰富多彩、瑰丽动人的新表象。3迁移应用选取一段名曲,用联想、想象等手法,写出听曲的感受。不少于100字。_【参考示例】高山流水一座山,一江水。

18、席地而坐,两手随意一划,青山拥着抚琴人躲开红尘,躲开哗杂,开始吟唱。记忆还旋转在浮躁之中,潺潺的流水已开始清澈地舔舐耳膜。飘逸的弹者在水中温柔着灵巧的十指,七根心弦有节奏地和着绿水歌唱。唱出一种悠闲的神韵,一种恬淡的灵性。双脚穿行在秀山丽水之间,久久不愿上岸。鱼需要水,鸟需要巢,人需要知音。知音已死,心事付琴,弦断有谁听?满腔热泪,仰天一喷,鲜血吮吸着残琴断弦。千万颗心在颤抖。乐为知己者奏。知音已亡,留琴何用?素材应用1课内素材关注弱者白居易是一个关心下层人民,同情人民疾苦的诗人。他在琵琶行(并序)一诗中塑造了一个封建社会中被玩弄、被侮辱的妇女形象,概括了冷酷的封建社会中下层妇女,特别是歌女的

19、不幸遭遇,表达了诗人对琵琶女这类弱者的同情,同时也唤起了人们对弱者的关注。【应用角度】这则材料适用于“关注弱者”“同情”“和谐”“同舟共济”等相关话题作文中。2精彩应用天下最高的学问是什么?同情弱者,帮助弱者。孔子讲“仁”,老子讲“道”,墨子讲“博爱”,归根结底,都不是为了让强者更强大,而是为了让贫弱的人得到更多的福利,让不幸的人得到更多的快乐。弱势群体理应得到社会的关心。在任何时候,任何场合,我们都要给他们提供帮助。人本来生而平等,但却在社会化的过程中,因外在的附加而产生了身份地位的差别,也就有了强者与弱者之分。多数情况下,强者高高在上,以一种俯视的姿态面对弱者,这固然不可取,但即使是对弱者

20、施以援手,却也不能以“嗟来之食”的姿态施舍之,须知,人在人格上是平等。因此,对弱者的关注与同情,绝不是施舍与怜悯,更不是呼尔而与之,而是,人格的平等,尊严的捍卫,精神的慰藉。佳作领悟江南烟雨琵琶行赵竹毅一千一百多年前,白居易左迁九江郡司马,在鄱阳湖边住了下来。一个秋天的夜晚,诗人被一支琵琶惊醒了,循着琵琶声,诗人发现了自己,鄱阳湖流下了两行清泪。琴声和着泪水沉到湖底,千年之后这里仍然能够听到嘈嘈切切的琴弦。我也是被琵琶声惊醒的,走在湖畔,千年之前的那声裂帛,仿佛就在耳边,仿佛就在昨天。那一个瞬间,白居易走在歌女的弦上,琵琶声响在诗人的诗里,拨弦的人轻拢慢捻,弦上的人醉不成欢,琵琶声渐行渐远,在

21、心头响起,在诗里隐没,书案前,只留下江州司马,泪湿青衫。浔阳江头夜送客,枫叶荻花秋瑟瑟。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新醅的酒,眼前的茶,饮不醉但求一醉的白司马,湖心的飞鸟,湖边的新芽,挑不明诗人的醉眼昏花。你来了吗?你醉了吗?你要走吗?你醒了吗?诗人与秋风,一问一答。江南的秋雨扯天扯地,诗人的酒杯,举得起,却放不下。醉不成欢惨将别,别时茫茫江浸月。忽闻水上琵琶声,主人忘归客不发。石狮子立在湖边有上千年了,你们还记不记得那个白司马?白司马怕是已经记不得你们了,那天,晚归的诗人真的醉了,烈酒烧灼着他的胸膛,他的胸中,只有难酬的壮志,烈酒朦胧了他的双眼,他的眼里,只有模糊的背影。我闻琵琶已叹息,

22、又闻此语重唧唧。同是天涯沦落人,相逢何必曾相识!琵琶声并未远去,但春天还是来了。诗,是有气味的,这会儿的诗,有一种湿漉漉的青草的芳香。诗人一来,满山的清流鸣泉便开始吟咏唱和,天罡浩荡,那是风在寻章摘句。诗人一伸手,便拽了满把的新诗,诗太多了,诗人开始随手抛撒,我跟在后面,一俯身,便是千古的经典。诗实在是太多了,诗人专门为它们建造了家园。白居易草堂,这是一个诗的乐园。日上三竿,诗人在这里高卧,伸一个懒腰,竟也是诗意盎然。我独坐在草堂前,守候着诗人,守候着白司马有些迟了的春天。琵琶还在,我分明听到了欣喜的弹拨,比诗人的脚步更迫切,比诗人的心情更舒展,比诗人的诗更浪漫。诗人归来了,一起归来的,还有诗

23、,有酒,有花。一朵花,一杯酒,一首诗,分不清谁更醉人,谁更灿烂。分不清谁会芳华于弹指之间,谁将流传得更加久远。有花,有酒,白司马醉倒在诗的马前,诗无言,诗是诗人最初和最终的家园,诗是诗人永远的春天。今夜闻君琵琶语,如听仙乐耳暂明。莫辞更坐弹一曲,为君翻作琵琶行。1悟对诗文的诗化品鉴本文在文本内容的编排方式上独具匠心,从第三段开始,独段简短引用诗文作品中的小片段,继而以一大段对这一引用的部分诗文进行诠释解说,解说时采用诗化的语言,优美流畅,极富诗歌的韵味,读来朗朗上口,美不胜收。2悟诗文情境的再现描摹纵观全文,作者采用了镜头再现的方式,对白居易与琵琶女在席间的一颦一笑都做了细致生动的再现,充分展

24、现了那个独特时空的悲哀氛围,描述了琵琶女这个令人同情的社会弱者的坎坷人生遭遇,读来悲悲切切,令人不胜唏嘘。1下列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使快弹数曲快:赶忙B曲罢悯然 悯然:忧郁的样子C低眉信手续续弹 续续:一个接一个D秋月春风等闲度 等闲:随便地,轻易地【解析】A项,快:畅快。【答案】A2下列加点词古今词义相同的一组是()明年秋今漂沦憔悴因为长句似诉平生不得志铁骑突出刀枪鸣暮去朝来颜色故老大嫁作商人妇凄凄不似向前声门前冷落鞍马稀整顿衣裳起敛容ABC D【解析】古义:第二年;今义:今年的下一年。古义:于是创作;今义:因果关系连词。古义:突然冲出;今义:物体表面鼓出来或超过一般显露出来。

25、古义:容貌;今义:由物体发射、反射或透过的光波通过视觉所产生的印象。古义:年纪大了;今义:排行第一的人。古义:以前,先前;今义:向前方,表示动作行为的方向。古义:整理;今义:使紊乱的变为整齐,使不健全的健全起来(多指组织、纪律、作风等)。【答案】D3下列加点的词语从修辞手法的角度看与其他三项不同类的一项是()【导学号:21680063】A浔阳地僻无音乐,终岁不闻丝竹声。B主人下马客在船,举酒欲饮无管弦。C曲罢曾教善才服,妆成每被秋娘妒。D间关莺语花底滑,幽咽泉流冰下难。【解析】D项,比喻,其他为借代。【答案】D4下列各句中,加点词的活用现象与例句相同的一项是()例句:歌以赠之A遂命酒B浔阳江头

26、夜送客C梦啼妆泪红阑干 D商人重利轻别离【解析】例句与A项的加点词都是名词作动词。歌:作歌。酒:摆酒席。B项,名词作状语,在夜里。C项,名词作状语,在梦里。D项,形容词作动词,看重,轻视。【答案】A阅读课本中“元和十年唯见江心秋月白”三段文字,完成58题。5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的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寻声暗问弹者谁暗:这里是轻声的意思B弦弦掩抑声声思 思:愁思C轻拢慢捻抹复挑 拢:收拢D. 银瓶乍破水浆迸 乍:突然【解析】C项,拢:扣弦。【答案】C6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语的意义和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B.C.D.【解析】A项,代词,的人;B项,指示代词,那/代词,他们;C项,指示代词,这/

27、动词,表判断;D项,动词,弹奏/代词,担任。【答案】A7琵琶行(并序)中有些环境描写的诗句很好地烘托了气氛。下面理解有误的一项是()【导学号:21680064】A“枫叶荻花秋瑟瑟”一句烘托了苍凉悲壮的气氛。B“东船西舫悄无言,唯见江心秋月白”烘托了乐声动人、听者全神贯注的气氛。C“绕船月明江水寒”一句烘托了孤独寂寞的气氛。D“别时茫茫江浸月”烘托了与朋友饯别的凄凉情景。【解析】A项,气氛应是“悲凉”。【答案】A8课文第二段文字的音乐描写历来为人们所称道,下列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诗人用生动的比喻,如“急雨”“私语”“大珠小珠”“间关莺语”“幽咽泉流”等描摹出了琵琶的美妙乐音和旋律的发展变化。 B元稹的琵琶歌里的“泪垂捍拨朱弦湿,冰泉呜咽流莺涩”,李绅悲善才里的“秋吹动摇神女佩,月珠敲击水晶盘”都和琵琶行一样,以声喻声。 C诗人在这段诗中描写音乐以侧面为主,浓墨重彩地写了琵琶女演奏的曲目及内容,渲染了琵琶女娴熟、高超的技艺。 D诗人本无意描绘音乐,从全文看,写琵琶女出神入化的演奏,主要目的应在于表现“天涯沦落”之恨的主旨。【解析】第二段描写音乐以正面描写为主,重点描写音乐的起伏变化。【答案】C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