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第4课 明清君主专制的加强五年高考新课标真题演练1(2007宁夏文综)明代内阁和清代军机处的共同之处是A.统领六部,处理各种政务B.参与决策,并负责朝廷日常事务C.参与机要政务,但没有决策权D.负责各地的军政事务2.(2007山东卷)服饰是个时代政治、经济和思想文化的具体体现。图5到图7是明太祖命制并颁行全国的三种男子帽式,你中得到的却切信息是 A朱元璋关心民众生栝B朱元璋鼓励发展纺织业C明朝激励加强专制皇权D明朝百姓服饰都有统一规范3(2008江苏)唐太宗说:“以天下之广,四海之众,千端万绪,须合变通,皆委百司商量,宰相筹画,于事稳便,方可奏行。岂得以一日万机
2、,独断一人之虑也。”材料表明他主张A.发挥宰相等大臣的议政权 B.君权与相权相互制衡C.中央权力重心应当下移 D.君主不应实现专制统治4.(08山东基本能力测试)下列词句休养生息杯酒释兵权犯颜直谏“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中国十一世纪时的改革家”,可以作为萧何、魏征、赵普、范仲淹、王安石等五位中国古代宰相小传的关键词句,对应的排序是A. B. C. D.5(2008年山东文综)唐朝中央政府具有较高的行政效率,主要原因在于A增设机构,独立施政 B分工明确,相互协调C一职多官,互相牵制 D简化机构,总揽于上6(2008宁夏)旧唐书良吏传记载了一名叫王方翼的官员,“(高宗)永徽中累授安定令
3、,诛大姓皇甫氏,盗贼止息,号为善政”。当时此类的记载尚有许多。这说明本资A官府与大姓的关系是地方治理的关键 B朝廷一直压制门阀C朝廷对地方缺乏影响力 D士族大姓势力膨胀导致割据7(2008宁夏)中国古代吏治腐败时会出现以钱买官的现象。“三千索,直秘阁,五百贯,擢通判”,就是对这一现象的揭露。这句话所反映的情况发生在A秦代 B汉代 C唐代 D宋代8(2008年广东文基)明初,朝臣建议建文帝削藩。随后,建文帝的叔叔燕王朱棣以清君侧为名起兵,最后占领南京,夺取帝位。此事说明当时A.实行了内阁制 B.设立了军机处C.实行了分封制 D.郡县制受到挑战9(2008上海历史,共同部分) 有网友发表帖子讨论科
4、举制时说:“自秦以来,科举兴于世,始以八股为试,学子彻夜秉读。然科举追求功禄,令学子神经麻木,岂真学识耶?”对该帖最恰当的评价是A.对科举制的评价是完全正确的 B.仅从追求功禄评价科举制是片面的C.关于科举制的史实和评价都有问题 D.关于科举制和八股取士产生的时间都有错误10(2009浙江文综卷)关于明代内阁,下列表述正确的是A明太祖罢除丞相职务,设内阁制 B.内阁成员的地位和权势有过提高C内阁正式成为统率六部百司的机构 D.司礼监最终取代了内阁11.(2009山东文综)在红楼梦第九十回中,贾母说:“自然先给宝玉娶了亲,然后给林丫头说人家。再没有先是外人,后是自己人的”。这反映出贾母A具有男尊
5、女卑的思想 B固守传统的家庭等级观念C具有浓厚的宗法观念 D遵循长幼有序的婚姻礼俗12.(2009广东文基)下列王朝,不曾设置丞相的是A清 B明 C 汉 D秦13(2009宁夏辽宁文综)明朝“析中书省之政归六部”,六部所掌主要是A决策 B行政 C监察 D 司法14(2009广东历史卷)君主专制在从秦到清不断强化的过程中偶有特殊情况。能反映这一情况的是A.战国时期秦国以王为首,同统一后秦王称皇帝B.汉武帝以身边近臣组成中朝执掌决策权,隋代实行内史、门下、尚书三省制C.唐代决策、审议、执行权分离,宋代中央机构形成全面的权力牵制体系D.明初废除宰相,清初“军国政事”有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15(2009
6、高考宁夏辽宁文综)法国史学家朗格诺瓦和瑟诺博司所著史学原论一书指出:“史料可分为两种,有时过去的事件,留下实迹(碑碣及制造品),有时,也是更常见的,事件所留下的痕迹,是心理的状态一种文字上的描写和叙谈。”作者的意思是A任何文字史实都带有主观因素 B实迹和文字史料都真实反映历史C历史是“心理的状态”的反映 D只有实迹史料才能反映历史真实16. (2009高考浙江文综)中俄尼布楚条约中说,“凡岭南一带土地及流入黑龙江大小诸川,应归中国管辖;其岭北一带土地及川流,应归俄国管辖”。对条约中的“中国”,理解正确的是这里的中国指中原地区清朝第一次使用了“中国”国号清政府对外不再使用“大清”的朝号表明清朝行
7、使和维护的是中国的主权A B. C. D. 17、(10年浙江卷)中国是多民族国家,历史上创造了许多处理民族关系的成功经验。下列史实中,发生在清朝的是A与吐蕃和亲、设置羁縻府州B设置典客主管少数民族及外交事务C设立宣政院管辖西藏及四川、青海部分地区D册封哲布尊丹巴、章嘉管理蒙古地区喇嘛教务18(2011年海南高考8题)清代地方行政制度大体沿袭明制,主管一省之民政、财政的官员,俗称“藩台”。该官职的正式名称是A节度使 B枢密使 C三司使 D布政使19.(2007海南卷)世界文化遗产荟萃(8分)根据材料与所学知识回答问题。材料:康熙帝在上谕中指出:”昔秦兴土石之功,修筑长城,我朝施恩于喀尔喀古诸部
8、),使之防备朔方,较长城更为坚固”;“秦筑长城以来,汉,唐、宋亦其时岂无边患?明末我太祖统大兵长驱直入,诸路瓦解,皆莫敢当。可见守国在修德安民。民心悦,则邦本得,而边境自固,所谓众志成城也。”(摘自清圣祖实录康熙帝康熙为什么不再修补长城?(4分)今天我们对长城价值的认识与康熙有何不同。(4分)20、(10年上海历史卷)皇权与相权 自秦朝以后,皇帝为了集中权力,不断削弱相权。唐朝曾以中书令、侍中、尚书令共议国政,行使宰相职权;清朝又以满汉大学士等出任军机大臣主持全国军政要务。问题:(10分)(1)下图反映了汉、唐,明、清四朝中枢的演变过程。按示例完成空格。(6分) (2)从上述材料中归纳出皇帝集
9、权的两种方式及其作用。(4分) 参考答案11.解析:C。林黛玉是贾母的嫡亲外孙女,被贾母视为“外人“,贾宝玉是贾母的孙子,是“自己人”。贾母强调宝玉和黛玉的远近亲疏,说明贾母宗法观念浓厚。12.解析:A。丞相制度起于秦,其后各朝代沿用。明初,太祖朱元璋借口宰相胡惟庸谋反废宰相。秦、汉以来实行一千六百余年的丞相制度自此废除。故清朝不曾设置丞相。13.解析:B。C、D选项只是表述了六部的部分权力,不够完善,A项的权力归皇帝所有。14.解析:D。我国古代封建社会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演变的规律之一就是相权不断削弱,皇权不断强化,秦朝初创皇帝制度、汉代实行内外朝制度、隋唐完善三省六部制和宋代形成二府三
10、司制、明代废除丞相制度等都反映了意义特点。但是清初实行的由议政王大臣会议决定军国大事的制度,严重威胁了皇权,属于题干所说的特殊情况。15.解析:A。B、D选项表述互为矛盾,故不能入选,C选项表述与题干不符,可排除。16.解析:C。的表述错误,因此A、B排除,明显也不对。17.解析:D。考基本的记忆内容。1783,清廷册封哲布尊丹巴,颁给金册金印,掌握喀尔喀教务。18、答案 D19、解析:可从长城的政治、军事作用,康熙时期的民族关系,康熙的治国思想思考;应考虑长城作为人类历史文化遗产的地位,中华民族精神的象征、古代中国人民的智慧。答案:清朝时统一的多民族国家进一步巩固,蒙古部落与朝廷的关系更加密
11、切;(2分)康熙认为修德安民方是守国之本,(1分) 随着军事武器的变革,长城的原有的防御作用降低(1分)康熙主要从政治,军事角度来认识长城;(1分)今天我们主要从历史文化角度认识长城,认为长城是中华民族团结,顽强抗争精神的象征(中华民族智慧的集中体现,中华民族悠久的历史和文化的载体)(3分)20、答案:(1)答案1:内朝或中朝;三省六部制或三省制;内阁制度或内阁。(6分)(2)一种是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成决策核心,另一种是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形成相互牵制。答案2:归纳出两种方式,但对作用的描述只是题干的同义反复。(2分)起用身边的亲信近臣,以加强皇帝权力;令多人共行“宰相”之职,以削弱相权。高考资源网版权所有,侵权必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