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X , 页数:4 ,大小:43.54KB ,
资源ID:664739      下载积分:8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64739-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42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x)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课时规范练42 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 WORD版含解析.docx

1、课时规范练4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一、选择题1.春秋战国时期,面对社会现实,儒家从历史文献的经验中去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道家从“天”和“自然”的规律中探寻社会和人生的规律;法家从政治法律层面去分析解决时代问题的课题。由此可以推断()A.各派对传统文化都继承与创新B.社会的发展需要文化转型C.各派都试图解决国家治理问题D.各派都注重文化重建工作2.下面是儒家思想在古代的发展情况示意图。下列对a、b、c、d四处出现起伏的原因分析正确的是()A.a处处于低潮是受西汉尊崇儒术的影响B.b处处于高潮是受秦朝焚书坑儒的推动C.c处处于低潮是受魏晋时期佛、道的冲击D.d处处于高潮是受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3.

2、唐太宗认为“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故人君之患,不自外来,常由身出朕常以此思之,故不敢纵欲也”。这反映了唐太宗()A.以民为本的国家治理思想B.君主应该接纳臣民的谏议C.认为君主是国家治理根本D.充分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4.在出土的明清瓷器的图案中,常见有岳母刺字、苏武牧羊、尉迟恭救主、卧冰求鲤、单刀赴会、精卫填海等源于中国古代传统文化的题材。据此可知()A.主流价值观念深入影响社会生活B.封建政府极力宣扬儒家正统思想C.传统文化的经济价值被发掘利用D.手工业品成为文学艺术传播媒介5.公元前4世纪公元3世纪,汉字传入朝鲜半岛、日本列岛和东南亚地区。后

3、来,各国在汉字的基础上,创造出本国文字,如朝鲜的谚文、日本的假名、越南的喃字。下列对汉字传播认识正确的是()A.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B.奠定了亚洲儒学文化圈的基础C.消除了东亚地区交流的障碍D.便利中国对邻国文化的吸收6.北魏开凿的云冈石窟第12窟,以乐舞为主要内容,舞者多为袒上身,挂璎珞,下赤脚,体现了北方民族服饰对佛教艺术的影响。这反映了()A.云冈石窟艺术形象以乐舞为主B.佛教艺术在交融中走向民族化C.汉族文化兼容并包的艺术特征D.三教思想在文化上的流通交融7.“西学东渐”经历了一个渐进过程,古代以传播宗教与科技知识为主;进入近代,学习西方以科技、政治内容为主;民国初则由制度转向文

4、化。由此得出()A.传播者的身份影响传播的内容B.整个过程深受启蒙思想的影响C.西学逐渐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D.整个过程完全由中国政府主导8.某学者将其论文中涉及的历史人物情况拟定了一个提纲(如下)。他的论题最可能是()两面的林则徐:我们熟悉的林则徐;你不知道的林则徐不一样的李鸿章:先进的李鸿章;彷徨的李鸿章;传统的李鸿章变法的康有为:强烈救世的康有为;无奈的康有为A.“西学东渐”与文化自信B.渐进改良与暴力革命C.民族危机与政治民主化D.东西碰撞与个人抉择二、非选择题9.(2021河北衡水质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春秋战国社会处于大变革大动荡时期历史由分裂走向统一,针对社会的急剧变化,各

5、学派热烈争辩,著书立说,阐述各自的思想和政治主张。材料二两宋诸儒,门庭径路半出于佛老。全祖望题真西山集佛老之学,不待深辩而明。只是废三纲五常,这一事已是极大罪名!其他更不消说。朱子语类材料三新事物在旧体内总是较有活力的因素,人们虽想把它限制在原先许可的范围内,是很难如愿的。以后向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在“中体西用”宗旨引导下迈开步伐的,又徐徐地冲击着“中体西用”的宗旨。摘编自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材料所反映的历史事件及其历史地位。(2)根据材料二,指出宋儒是如何对待“佛老之学”的。这导致宋代儒学发生了怎样的变化?(3)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材料三中“以后向

6、西方学习的发展历程”是如何冲击“中体西用”的宗旨的。答案与解析课时规范练42源远流长的中华文化1.C材料“寻找解决社会问题的方法”“探寻社会和人生的规律”“分析解决时代问题的课题”等信息表明春秋战国时期的儒家、道家和法家都试图解决国家治理问题,故选C项。材料强调的不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与创新,排除A项;材料强调的也不是文化的转型与社会发展的关系,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注重文化重建工作”,排除D项。2.C观察图片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c处处于低潮是由于魏晋南北朝时期佛、道思想的冲击,故选C项。a处处于低潮是由于秦朝焚书坑儒的影响;b处处于高潮是由于汉代尊崇儒术的推动,排除A、B两项;d处处于高

7、潮是因为宋明理学的形成和推动,不是明清批判思想的推动,排除D项。3.A根据材料“君依于国,国依于民。刻民以奉君,犹割肉以充腹,腹饱而身毙,君富而国亡”可知,唐太宗看到了人民对于国家及统治者的重要性,这反映了他以民为本的国家治理思想,故选A项。材料所述为国、君、民三者之间的关系,强调了民的重要性,需要关注民生,以民为本,不是强调君主应接纳臣民的谏议,排除B项;材料强调的是民本,不是君本,排除C项;材料没有涉及吸取前朝灭亡的教训,排除D项。4.A明清瓷器图案中出现了大量与儒家所倡导的忠、孝、节、义等有关的题材,这与理学的影响有关,反映出主流价值观念对社会生活的影响,故选A项。材料所涉及的瓷器图案中

8、的内容并不一定是政府的行为,因此无法体现封建政府极力宣扬儒家正统思想,排除B项;材料没有涉及经济价值,排除C项;材料强调的是理学的影响,而不是手工业品作为传播媒介的作用,排除D项。5.A材料反映了中国汉字传入周边邻国后,他们在对汉字加以吸收改造的基础上,创造出自己的文字,说明中国汉字的传播推动了当地的文化交流与发展,故选A项。材料与亚洲儒学文化圈的基础无关,排除B项;C项夸大了汉字的作用,排除;材料反映的是邻国对中国文化的吸收,没有体现中国对邻国文化的吸收,排除D项。6.B云冈石窟主题是佛教,其中的奏者和舞者服饰均具有浓厚的游牧民族色彩,体现了佛教艺术在交融中走向民族化,故选B项。材料只提到了

9、第12窟的内容,无法得出整个石窟的艺术形象,排除A项;材料体现的是游牧民族文化,而非汉族文化,排除C项;材料并未反映三教思想在文化上的流通交融,排除D项。7.A在古代中国,传播西学的主要是以利玛窦为代表的传教士;进入近代,传播西学的主要是洋务派、维新派、革命派,传播的内容主要是科技和政治制度;民国初期,传播西学的主要是资产阶级激进派,传播的内容是西方文化,故A项正确。启蒙思想传入中国是在19世纪,因此古代的“西学东渐”并没有受其影响,排除B项;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西学并没有成为中国文化的主流,排除C项;在“西学东渐”的过程中,并不是都由政府主导,排除D项。8.D根据所学可知,林则徐、李鸿章

10、主张学习西方的器物,康有为主张学习西方的制度,在学习中要西为中用,面临着社会各方面的影响,产生东西方思想的碰撞,根据材料“你不知道的林则徐”“彷徨的李鸿章”“无奈的康有为”可以看出也有个人思想的斗争抉择,故选D项;材料没有体现文化自信、暴力革命,排除A、B两项;政治民主化不是三个人的共同点,排除C项。9.参考答案(1)事件:百家争鸣。地位:中国历史上第一次思想解放潮流。(2)对待:吸收借鉴佛教和道教思想;批判了佛、老之学,废除了三纲五常。变化:发展为以“理”和“天理”为核心的理学。(3)说明:资产阶级维新派宣传维新思想,主张实行君主立宪制,反对君主专制,“中体”受到冲击;资产阶级革命派提出三民主义,主张推翻清朝封建统治,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抛弃“中体”;资产阶级激进派提倡民主和科学,动摇了封建思想的统治地位,全盘否定“中体”。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