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1课 中国古代的民族关系与对外交往【学考过关练】一、选择题12009年,在新疆塔里木盆地西北边缘丝绸之路古道荒漠中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有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这一发现蕴含的历史信息是()A西汉政府着力保护丝路畅通B汉代先进生产技术传入西域C西域与内地的交往源远流长D汉政府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发现了大片西汉时期屯田(军人以军事建制垦荒种地)及官署遗址群,遗存包括有民居、水渠和防御性建筑”可知,西汉政府在新疆设立官僚机构和安排军队进行屯田,对西域实行有效管辖,故D项正确。2魏晋时期,匈奴人刘渊入主中原,称汉高祖刘邦曾
2、以宗女为公主嫁给匈奴冒顿单于,其子孙“冒姓刘氏”,遂定所建政权曰“汉”。刘渊这一做法意在()A恢复宗法制度B确立其统治的正统地位C弘扬中原文化D推动与其他政权的交往【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匈奴人刘渊利用过去汉朝与匈奴的和亲关系,建国称汉,将自己作为刘汉的正统继承者,目的是确立其统治的正统地位,故B项正确。3在7世纪的中国,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的风气从宫廷传播开来,广泛地流行于城市居民中,如男子头戴豹皮帽,妇女穿波斯风格的窄袖紧身服,一些贵族甚至在城市里搭起了突厥人的帐篷。这一现象()A得益于开明开放的政策B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C不利于社会风气的改善D消除了民族之间的隔阂【
3、答案】A【解析】材料表明,在7世纪的中国即唐朝,追求各种各样的外来奢侈品和奇珍异宝形成风气,说明唐朝与周边民族的经济文化交流频繁,这得益于唐朝实行开明的民族政策和开放的对外政策,故A项正确。近代以后中国人逐渐打破了传统的华夷观念,排除B项;材料反映的是中外经济文化交流频繁的现象,并非反映社会风气不好,排除C项;D项表述太绝对,排除。4唐代元稹估客乐诗载:“求珠驾沧海,采玉上荆衡。北买党项马,西擒吐蕃鹦。经营天下遍,却到长安城。城中东西市,闻客次第迎。”据此可以判断出当时()A商帮活动范围广泛B市场不受地点限制C海上丝绸之路兴盛D民族经济往来频繁【答案】D【解析】“党项马”“吐蕃鹦”等周边民族商
4、品都在长安城销售,由此可以判断出唐朝各民族经济往来频繁,故D项正确。5唐代的民族政策,除了朝贡、和亲外,在边区还设立羁縻都护府,任命当地部族领袖为都护府长官,都护府享有高度的自治权。唐代的羁縻政策()A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B导致藩镇割据局面出现C冲击了君主专制中央集权制度D固化了“夷夏之辨”的观念【答案】A【解析】羁縻政策尊重少数民族的习俗,给予少数民族地区高度的自治权,有利于边疆地区的稳定和发展,故A项正确。6唐朝政府曾专门设置鸿胪寺来接待各国使节和宾客,在很多地方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这反映出唐朝()A海外贸易税收占主导B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C文化影
5、响力优势明显D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观念【答案】B【解析】材料“设置商馆以招待外商,又设互市监、市舶司来掌管对外贸易”说明唐朝管理对外贸易的机构增多,体现出对外政治经济的联系加强,故B项正确。7新疆吐鲁番等地发现的魏晋南北朝和隋唐丝织品中,出现了一些中亚、西亚流行的对禽、对兽纹饰图案;明代烧制了带有阿拉伯文和梵文装饰图案的瓷器。这主要是()A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B适应中原贵族生活多样化的要求C反映了隋唐时期民族之间联系的加强D体现了唐朝兼收并蓄的对外政策【答案】A【解析】中国古代的手工业品上出现外国文化的图案,这是为了适应对外贸易的需要,故A项正确。8中国自古以来就是一个统一的多民族国家,民族关系
6、处理得当与否关乎国家的稳定与发展。下列机构负责管理少数民族的是()A明朝的内阁B宋朝的枢密院C元朝的宣政院D清朝的军机处【答案】C【解析】元朝的宣政院负责掌管全国佛教事宜并统辖吐蕃(今西藏)地区的军政事务,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典客,秦官,掌诸归义蛮夷,有丞。县令、长,皆秦官,掌治其县。有蛮夷曰道。东汉班固汉书材料二在“天下如一”的“天下主义”观念下,唐代处理与周边部族关系的基本政策,既继承了前代的册封体制,又新创了管理体制,朝廷所授予的“都督”“刺史”称号与其首领地位一样世袭不改。张岂之主编中国历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列举秦设置的处理边疆民族事务的中
7、央政务机构和地方行政区划。(2)根据材料二,列举唐管辖民族地区的举措。结合材料一和所学知识,简要指出在处理边疆问题上唐与秦的不同之处。【答案】(1)在中央设置典客;在少数民族聚居地设置道;在今天的两广地区设立了南海郡、桂林郡、象郡等。(2)举措:设置都督府、羁縻州,当地民族首领世袭官职。不同之处:秦任命官吏实行行政管理,唐则加以羁縻政策。【选考过关练】一、选择题1西汉初年,刘邦曾被匈奴在白登山围困七日之久,后来匈奴单于甚至致信吕后要其嫁往匈奴,行政风格强硬的吕后不得不采取隐忍措施,而到汉武帝时期汉朝却主动对匈奴采取进攻。导致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汉武帝时期匈奴势力衰弱B汉武帝个性更加强硬C
8、汉朝的忍耐不起作用D汉朝国力日渐强盛【答案】D【解析】西汉初期由于国力较弱,对匈奴采取和亲政策。汉武帝时期国力强盛,对匈奴采取进攻措施,派卫青、霍去病北击匈奴,取得大胜,故D项正确。2资治通鉴记载:西汉初期,匈奴“往往入盗于汉边,不可胜数;然尚贪乐关市(边境贸易),嗜汉财务,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对上述材料的理解正确的是()A战争阻断了各民族之间的经济交流B匈奴接受了汉族先进的生产方式C经济交流是各民族人民的共同心愿D汉朝和匈奴之间以和平交往为主【答案】C【解析】西汉初期匈奴虽“入盗于汉边”,但是“贪乐关市(边境贸易),嗜汉财务,汉亦关市不绝,以中其意”,说明经济交流是双方共同的愿望,故C
9、项正确。3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答案】D【解析】大宛等国都属于中亚,因此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在于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故D项正确。4西汉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涉外机构,域外国家与西汉王朝日益频繁的贡纳关系,西域都护等官职的长期设置,都反映了西汉对外思想的巨大进步。这说明,
10、西汉对外关系()A秉承了“天朝上国”观念B呈现出制度化特征C采取了朝贡外交模式D抛弃了华夷观传统【答案】B【解析】根据材料“西汉从中央到地方建立起来的一系列涉外机构,域外国家与西汉王朝日益频繁的贡纳关系,西域都护等官职的长期设置”可知,西汉建立了系统的从中央到地方的涉外机构,说明西汉时期对外关系呈现出制度化的特征,故B项正确。5有学者在研究元朝历史时,引用了下面的材料:“岭北、辽阳与甘肃、四川、云南、湖广之边,唐所谓羁縻之州,往往在是,今皆赋役之,比于内地。”该学者引用这些材料主要是为了说明()A元朝推行民族平等政策B边疆地区经济得到发展C元朝沿用唐朝羁縻政策D元朝加强对边疆的管辖【答案】D【
11、解析】唐朝在辽阔的边疆地区实行羁縻政策,承认当地土著贵族,封以王侯,纳入朝廷管理。但到了元朝,历来由少数民族地方政权统治的一些地区,也征收赋役,正式划入了元朝版图,说明元朝对边疆的管辖进一步加强,故D项正确。6据记载,南宋绍兴六年(1136年),泉州知州连南夫奏请:“诸市舶纲首,能招诱舶舟,抽解物货,累价及五万贯、十万贯者,补官有差。”阿拉伯商人蒲罗辛贩卖乳香达30万,纲首蔡景芳招诱船货,收息钱达98万,都各补授从九品“承信郎”官衔,赐予“公服履笏”。以上材料主要说明了()A海外贸易满足了贵族的物欲追求B招徕外国货船可以增加官员政绩C商品经济发展导致民众崇尚洋货D政策调整提高了政府的财政收入【
12、答案】D【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南宋政府采取鼓励发展对外贸易的政策,对外贸易的发展有利于提高南宋政府的财政收入,故D项正确。7康熙帝时将理藩院从礼部独立出来。理藩院的主要职责一是管理蒙古、新疆等少数民族地区事务,二是处理与俄国的关系。这反映当时()A蒙古、新疆地区叛乱频繁不易管理B清朝主要依靠少数民族加强统治C理藩院基本承袭元朝宣政院职能D清朝统治者的“天朝上国”观念浓厚【答案】D【解析】由机构名称“理藩院”可以看出,其处理的是与清王朝有宗藩关系的民族或国家之间的关系,体现了清朝统治者“天朝上国”的观念比较浓厚,故D项正确。8丝绸之路兴起于秦汉时期,此后一度衰落;隋唐时期再度兴盛起来;两宋时期陆
13、上丝绸之路萎缩,但海上丝绸之路却呈现繁荣景象;直到元朝,陆上丝路再度兴起;明清时期,丝绸之路日益衰落。以下解读正确的是()A明清时期丝绸之路完全消亡B丝绸之路兴衰与统治政策无关C政治统一有利于丝路的畅通D少数民族政权不重视丝路贸易【答案】C【解析】根据材料可知,丝绸之路畅通的秦汉、隋唐、元朝都是政治统一的王朝,推理可得政治统一有利于丝路的畅通,故C项正确。二、非选择题9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从北宋到南宋,赵氏王朝一直面临严峻的外来威胁,其立足点始终在巩固统治、稳定政局方面。所谓“欲理外,先理内”,正反映了宋朝处理对外关系的内在心态。因此,宋政府不仅对北方政权采取守势,而且在外交上也遵循收缩、
14、内敛的原则,并不积极追求宗主国的地位和万国朝拜的荣耀,而是平淡地,有时甚至是放任地处理外交关系。这种外交政策和态度固然无法带来唐王朝那种崇高的国际威望,却使中外关系更多地呈现出平等、平常的状况。与以往历代政权在对外交往中极力表现天朝威严和华夷有别的情况不同,宋政府更多的是从追求实利的角度来看待对外关系,对海外贸易,尤其是民间对外贸易采取积极鼓励的政策,不仅大幅度放宽对国内民众参与海外贸易的限制,而且还采取各种措施积极招徕外商前来贸易。与此相联系,对于带来虚名的贡赐贸易,则采取严格限制的态度,由此促成了对外关系的重心由官方向民间的转移。摘编自陈国灿、吴锡标走向海洋:宋代江南地区的对外开放(1)根据材料,概括指出宋朝处理对外关系的特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宋朝对外政策的影响。【答案】(1)特点:守内虚外;注重利益;外交重心由官方转移到民间;中外关系相对平等。(2)影响:有利于宋朝在对外交往中形成和谐平等的国际外交关系;促进了海外贸易(或商品经济)的繁荣和民生的改善;一定程度上冲击了传统的朝贡体制和华夷之辨的观念;不利于宋政权对外政治上的进取及国家大一统的完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