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创新大课堂》2017届高三政治新课标一轮复习模块高考预测(必修3 文化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446 上传时间:2024-05-24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2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创新大课堂》2017届高三政治新课标一轮复习模块高考预测(必修3 文化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创新大课堂》2017届高三政治新课标一轮复习模块高考预测(必修3 文化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创新大课堂》2017届高三政治新课标一轮复习模块高考预测(必修3 文化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创新大课堂》2017届高三政治新课标一轮复习模块高考预测(必修3 文化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创新大课堂》2017届高三政治新课标一轮复习模块高考预测(必修3 文化生活)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模块高考预测(必修三文化生活)预测一重视文化作用提升综合国力1材料一近代世界历史表明,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是一个国家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纵观当今世界创新型国家,他们的共同特征是,科技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创新综合指数明显高于其他国家,科技进步贡献率大都在70%以上,对外技术的依存度都在30%以下。材料二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在共筑中国梦的征程中,继承中华文化的厚重遗产,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将是我们圆梦的有力引擎。甲同学认为:只要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就能实现中国梦;乙同学认为:只有秉持中华民族精神,才能实现中国梦。(1)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的作用的

2、知识,分析材料一的观点。(2)结合材料二,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评述甲乙两同学观点的合理性。解析第(1)问考查文化的作用。主要涉及文化与经济、政治的相互影响、相互交融,文化与综合国力的知识。第(2)问是评析类试题。对于每一个观点都要辩证地分析其合理性。答案(1)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影响,文化对经济、政治具有反作用。科技的发展是国家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因素,体现了先进的、健康的文化会促进社会的发展。文化与经济、政治相互交融。在经济发展中,科技创新是现代化的发动机,科技的作用越来越重要。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科

3、技自主创新成为促进国家发展的主导战略,各国越来越注重科技发展。(2)文化是国家软实力的体现,精神力量是综合国力的重要组成部分。当今世界,文化越来越成为民族凝聚力和创造力的重要源泉,越来越成为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支撑,越来越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重要因素。激发全民族文化创造活力能为经济建设提供正确的方向保证、不竭的精神动力和强大的智力支持。所以,实现中国梦就要重视文化在综合国力中的作用。植根于优秀传统文化的中华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之魂,是维系中华各族人民的共同生活的精神纽带,是支撑中华民族生存、发展的精神支柱,是推动中华民族走向繁荣、强大的精神动力。所以,实现中国梦就要重视培育和弘扬中华民族精神。预测

4、二文化影响人生批判继承家风2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中国素有“礼仪之邦”之称,传统的中国家庭历来注重门楣家风,讲求耕读为本,诗礼传家,形成了明理、孝亲、忠厚、诚信、勤俭等优良传统,不仅对每个人产生了强大的影响力和约束力,还进一步影响着整个民族的价值观和道德内涵。随着经济发展和时代变迁,今天,民主、平等、和谐观念日益深入人心,传统家风中重男轻女、重读书轻商务等封建思想已不合时宜。为家风传承注入新的时代内涵,让传统家风与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接轨,已成为家风传承中不可回避的话题。(1)结合材料,运用文化生活知识,说明“为家风传承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的重要性。(2)结合材料,运用文化对人影响的知识,为形成

5、良好家风提出两条合理化建议。解析第(1)问考查为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内涵的意义,回答时要注意发散思维,从文化的作用、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发展、先进文化的建设等角度分析说明。第(2)问注意从文化对人的影响角度提出建议。答案(1)文化是经济、政治的反映,经济发展、时代变迁决定着家风必然被赋予新的时代内涵;传统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家风作为传统文化,需要批判地继承,推陈出新,革故鼎新;文化创新是一个民族的文化永葆生命力和富有凝聚力的重要保证,为家风注入新的时代内涵,使民族文化充满活力,焕发生机;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是社会主义意识形态的本质体现,是全国各族人民团结奋斗的共同思想道德基

6、础,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的内核。为家风注入新的时代内涵,是建设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要求。(2)文化对人的影响来自特定的文化环境,要创造良好的家庭氛围和家庭环境;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的特点,家长要为孩子成长树立良好的榜样。预测三重温中国校训传承中华文明3中央电视台关于校训的系列报道“校训是什么”引发社会广泛关注。很多网民纷纷晒出自己母校的校训,在考校中溯源,在品鉴中感慨。比如,清华大学“自强不息厚德载物”的校训出自易经,东南大学“止于至善”的校训出自大学,中山大学“博学审问慎思明辨笃行”的校训源于中庸,香港中文大学“博文约礼”的校训则出自

7、论语。可见,校训就是中国文化在现代社会的积淀、传承和弘扬,是中国社会核心价值观的体现。 (1)运用文化生活的知识分析在今天开展重温校训活动为什么能引发社会广泛关注。 (2)请你根据材料,从文化生活角度为开展好重温校训活动分别从国家、学校、学生角度提出几点合理化建议并指出其依据。解析第(1)问,可从“校训”这一现象展开思考:校训作为一种文化现象对人生有塑造作用;校训继承了传统文化,可从传统文化的作用角度进行说明;重温校训是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因而还可以从继承、发展的角度分析说明;另外,还可以围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进行发散,即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意义。第(2)问限定了行为主体,因此回答时

8、一定要从国家、学校、学生三个角度,分别提出具体的建议并指出其对应的理论依据。本题涉及的教材知识有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文化影响人的来源、大众传媒的作用、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因素、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提高自身思想道德修养的要求等,考生可将以上知识与主体对应作答。答案(1)文化对人的影响具有潜移默化、深远持久的特点。开展重温校训活动可以丰富人的精神世界,增强人的精神力量,促进人的全面发展。传统文化具有相对稳定性和鲜明的民族性,是维系民族生存和发展的精神纽带。重温校训可以更好地传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和传统美德,增强民族凝聚力。文化在继承的基础上发展,在发展的过程中继承。重温校训,有利于继

9、承优秀的传统文化,促进文化发展,增强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要开展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开展重温校训活动,有利于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有利于提高全民族的道德素质,培育文明风尚。(2)国家:要利用广播电视等媒体进行宣传活动,大众传媒具有强大的传递、沟通、共享功能,已经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手段;将一些校训进行汇集整理并出版发行,精神活动离不开物质活动,精神产品离不开物质载体。学校:开展好重温校训的具体活动,引导青少年传承优秀传统文化。文化对人的影响来源于各种形式的文化活动;教育是文化传承的重要途径,具有选择、传递、创造文化的特定功能。 学生:提高自身思

10、想道德修养,不断追求更高的思想道德目标。脚踏实地、重在行动,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点滴小事做起,做新时期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弘扬者和建设者;人民群众是文化传承和创新的主体。预测四发展先进文化建设文化强国4互联网催生了新的文化形态,娱乐化成为网络文化的主流,以休闲娱乐为主要目的的网民已占到35.7%,呈递增趋势;互联网为满足人民群众的文化需求提供了新的平台和新的选择,但互联网的发展使网上内容贫乏的问题凸显。网上的内容资源从数量到质量都远远不能满足用户的需求;各国文化之间的交流丰富了文化的多样性,但文化安全问题也日益突出。不同文化、文明之间的矛盾,尤其是某些强势文化的渗透将危及我国的文化安全。请运

11、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相关知识,谈谈怎样应对互联时代的文化冲击。解析该题要求针对互联网催生的新的文化形态、存在的问题及不足,从“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角度提出应对文化冲击的措施。互联网内容贫乏,因此要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以满足人民群众不同的文化需求;网上资源的质量参差不齐,因此要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辨别不同性质文化的眼力和自觉抵制不良文化的能力;文化安全问题突出,因此要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要坚持正确的文化取向,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坚持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答案大力发展社会主义大众文化,满足人民“多层次、多样化、多方面”的文化需求。坚持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指导实践,树立文化自觉和文化自信,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大力发展科技、教育和文化事业,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思想道德修养和科学文化修养。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建设,用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鼓舞斗志,用社会主义荣辱观引领风尚。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