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八单元中华民族的抗日战争和人民解放战争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4分,共48分)1.1936年9月中共中央指示:目前把日本帝国主义与蒋介石同等看待是错误的。日本继续进攻,国民党中央军全部或其大部有参加抗日的可能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这表明 ()A.蒋介石抗日态度已根本转变 B.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C.中国共产党党内“左”倾错误得到纠正 D.中国共产党由反蒋抗日到逼蒋抗日【解析】选D。根据题干“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另一方面要向他们提议要求建立抗日的统一战线”可知此时中国共产党由反
2、蒋抗日到逼蒋抗日,故选D。根据题干“一方面继续揭破他们的退让、妥协,丧权辱国的言论与行动”可知此时蒋介石抗日态度未根本转变,故排除A;西安事变后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基本形成,与题干所述时间不符,故排除B;中国共产党党内“左”倾错误得到纠正是题干中现象的原因并非本质,故排除C。2.(2021福州高一检测)右图是抗战时期丰子恺所创作的漫画救国捐。画中的题词是“今朝不吃糖,将钱去救国;虽只一分钱,多少有补益”。据此可知,该漫画意在 ()A.揭露日本侵华的野心B.支持八路军敌后抗战C.促进国共间合作抗战D.激发民众的抗战热情【解析】选D。漫画中的“救国捐”“将钱去救国”,说明作者意在唤起民众的民族意识,激
3、发民众支持抗战的热情,D正确;漫画没有涉及日本侵华野心,且日本侵华当时已是事实,A错误;漫画既不能说明是在支持敌后抗战,也不能说明促进国共合作抗战,B、C错误。【拓展延伸】近代中国的民族觉醒(1)本质内涵:是民族认同感和为民族独立富强而奋斗的精神。(2)发展过程。鸦片战争后,民族意识萌发。鸦片战争的惨败使中国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人们的思想意识也开始发生改变,人们从“天朝上国”的美梦中惊醒,反对外来侵略、保家卫国的民族意识开始觉醒。甲午中日战争后,民族意识强化。甲午中日战争、瓜分狂潮使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首先是知识分子掀起了维新变法运动,紧接着是农民阶级的义和团运动,资产阶级革命派掀起了辛
4、亥革命,民族意识逐渐强化。五四运动后,民族意识升华。五四运动是一次全民族参与的反帝爱国运动,工人、农民、资产阶级空前团结,外争主权,内惩国贼,表现出极大的爱国热情,使民族意识进一步升华。抗日战争时期,民族意识高涨。随着日本侵华的不断加剧,中国的民族意识进一步强化,形成高潮,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民族复兴意识也达到了空前的觉醒。3.(2021烟台高一检测)2017年初,教育部要求各级各类教材全面落实“十四年抗战”概念。学界部分专家认为,虽然海峡两岸此前都习惯称之为“八年抗战”,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反映出 ()A.历
5、史评价具有主观性B.历史评价应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C.史实的不确定性D.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转变【解析】选D。根据材料“但从学术界根据史实的研究成果来看,十四年抗战的说法更科学”可知史学研究成果推动历史观念转变,故选D。十四年抗战是对历史客观事实的反映,故排除A;历史评价应遵循客观性原则,从“八年抗战”到“十四年抗战”概念的转变体现了尊重历史的客观性,而不是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故排除B;中国抗战十四年的概念是有历史事实作为依据的,而不是不确定,故排除C。4.针对日军实行的“以战养战”,中国共产党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领导沦陷区人民积极开展抗日宣传,同时组织领导沦陷区的工人以怠工、罢工等斗争形式
6、破坏日军掠夺资源的部署,还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这主要体现了 ()A.相持阶段对敌斗争的残酷复杂 B.党的群众路线与统一战线策略C.沦陷区人民抗日救亡运动高涨 D.日本侵华方针政策的阴险狠毒【解析】选B。据材料“领导沦陷区人民积极开展抗日宣传还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可知,中国共产党充分发动沦陷区人民的反日斗争,并利用“日伪矛盾”发动群众进行斗争,这是党的群众路线与统一战线策略的体现,故选B。A、D与材料主旨不符,故排除;抗日救亡运动高涨是在日本局部侵华时,而材料反映的是全面侵华后,C与材料不符,故排除。5.“八百壮士”坚守上海四行仓库是抗日战争时期一次会战中的一个历史事件,电影
7、八佰就反映了四行仓库保卫战的历史,也是中国人民艰苦抗日的缩影。下列对该次会战评价正确的是 ()A.标志着中国全面抗战的开始B.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妄想C.呈现出国共两党合作抗战的特征D.体现了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的合作【解析】选B。根据材料中“坚守上海四行仓库”可知,四行仓库保卫战发生在淞沪会战期间,淞沪会战粉碎了日军“三个月亡华”的狂妄企图,故选B。A是卢沟桥事变的影响,C是忻口会战的一个特点,与题干材料信息不符,故排除;材料反映的是正面战场的抗战,不是两个战场的合作,故排除D。6.1939年2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施政纲领中规定:“在不损害边区主权的原则下,保护一切同情中国抗战国家的人
8、民、工商业者、教民,在边区生产、经营与文化事业方面的活动。”这一规定旨在 ()A.打破日伪军的封锁B.缓和国共间的矛盾C.落实民主政权建设D.扩大抗日统一战线【解析】选D。根据“在不损害边区主权的原则下,保护一切同情中国抗战国家的人民、工商业者、教民,在边区生产、经营与文化事业方面的活动”可以看出,中国共产党制定了有利于调动边区人民的生产积极性的政策,这为将边区各界人民团结起来,形成最广泛的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故选D。A、B、C表述虽然正确,但都不是政策的主旨目的,故排除。7.有学者认为,国民党控制着整个国家机器,在抗战中发挥了不可替代的作用;而中国共产党的正确导向和正确的战
9、略、策略则是抗战胜利的根本保证。这说明 ()A.中国共产党的导向作用是抗战胜利之源 B.国共抗战是全民族抗战主体力量C.国民政府的抗战起着决定性作用 D.国际社会促成国共两党合作抗日【解析】选B。题干强调了国共两党在抗战中的作用,故选B。A解读题干片面,C表述不符合史实,D在题干中没有体现,故均排除。8.罗斯福发表的“炉边谈话”指出:勇敢的中国人民抗击日本的侵略,歼灭了无数日军,摧毁了大量的日本军用物资。援助中国进行的英勇抗战并最终发起反击是非常必要的,因为中国的抗战是最终战胜日本的重要因素。这最能证明()A.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的中流砥柱作用B.中国国民党正面战场的抗战起了主要作用C.中国
10、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D.国际力量的援助是中国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解析】选C。材料信息说明了罗斯福对中国抗战的重视,高度赞扬了中国抗战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取得胜利的重大作用,这最能证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故选C。材料信息未强调中国共产党和中国国民党在抗战中的作用,故排除A、B;中国抗战胜利的关键因素是全民族抗战而非国际力量的援助,故排除D。9.1945年,大公报在报道中将“毛泽东翩然到渝”与“抗战胜利”“中苏定约,结为盟好”并列为国家的三大喜事。“毛泽东翩然到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完全粉碎了。”据此可知,“毛泽东翩然到渝”这一事件 ()A
11、.得益于美国调停的重大进展 B.增强了中国共产党消灭国民党的实力C.加速了国民党发动内战进程 D.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解析】选D。根据材料“毛泽东翩然到渝,使我们过去所听到的对共产党的一切诬词和误解,完全粉碎了”可知,参加重庆谈判有利于中国共产党在政治上取得主动,故选D。A、B、C均不符合史实,故排除。10.(2021天津高一检测)中国人民解放军的一位将领回忆解放战争时写道:“邓政委接着说我们多背一些敌人,宁愿本身多忍受一个时期的艰苦,也要拖住敌人几十个旅于自己周围,使山东、陕北的兄弟部队能腾出手来,大量消灭敌人。釜底抽薪不要怕烫手,这是个关系到全局的战略行动。”由此判断这位将领
12、所在的解放军部队的战略任务是 ()A.支援陕北山东,粉碎重点进攻B.实施战略反攻,牵制敌人兵力C.挺进敌军后方,支持淮海战役D.发动渡江战役,覆灭南京政府【解析】选B。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47年国民党对中国共产党控制的陕北和山东发动重点进攻,毛泽东利用陕北的险要地势和群众基础,率领中央机关转战陕北的大山之中,与20余万敌军周旋。与此同时,毛泽东还命令刘邓大军千里跃进大别山,实施战略反攻,逼迫陕北和山东地区的国民党军队回援,从而达到牵制敌人兵力的目的,这才有了材料中“邓政委”的告诫,故选B。A为刘邓大军取得鲁西南战役胜利的历史意义,并非战略任务,故排除;淮海战役和渡江战役时,中国共产党已无陕北
13、、山东之危,不符合材料情境,故排除C、D。11.(2021德州高一检测)据统计,淮海战役的第三阶段,解放军参战兵力与解放区支前民工的比例高达19。当时人民提出的口号是“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民众踊跃“支前”的原因是 ()A.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B.解放区基本实现“耕者有其田”C.土地革命得到民众热烈欢迎D.国统区财政经济陷入崩溃境地【解析】选B。结合所学可知,1947年解放区的土地改革,实行“耕者有其田”的土地政策,使人民群众得到了土地,调动了人民的革命积极性,从而出现了“倾家荡产,支援前线,忍受一切艰难,克服一切困苦,争取战役的胜利”局面,故选
14、B。国民党军队主力基本被消灭是三大战役结束,而材料只是“淮海战役”,故排除A;土地革命是国共十年对峙时期,与材料时间不符,故排除C;D与材料无关,故排除。12.某学者认为“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分别推翻了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这三次历史事件推动着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的进程”。对图中阴影部分内容,推测正确的是 ()A.都建立了统一的民主革命政权 B.都体现了无产阶级的先进性C.都表现了统一战线的重要性 D.都具备了反帝反封建的特征【解析】选D。依据材料信息可知,辛亥革命、国民革命、解放战争都属于民主主义革命的性质,被推翻的“清政府、北洋军阀政府、国民党政府”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本国封
15、建势力和西方列强的利益,所以推翻这三个政府都有反对帝国主义和封建主义的特征,故选D。二、非选择题(共52分)13.(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九一八事变后,中国人民就在白山黑水间奋起抵抗,成为中国人民抗日战争的起点,同时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七七事变后,抗击侵略、救亡图存成为中国各党派、各民族、各阶级、各阶层、各团体以及海外华侨华人的共同意志和行动,中国由此进入全民族抗战阶段,并开辟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摘自习近平在纪念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7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材料二抗日战争对中华民族的复兴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被称为中国复兴枢纽。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
16、底的民族解放战争,这场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因为战争的结果之一,是中国不仅成为一个具有独立主权的国家,而且跻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在不同帝国主义势力支持下,中国各利益集团争权夺利,造成了中国的长期分裂,极大地破坏了民族争取独立所需的凝聚力。抗日战争的爆发,改变了中国内部分裂的状况。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经济发展不平衡性是中国的一个显著特征,这种不平衡性使中国现代工业几乎因日本的侵略而彻底颠覆。1937年川、滇、黔、陕、甘、湘、桂7省工厂之和仅占全国总数的6.03%,资本总数仅占全国的4.04
17、%。而到1943年,后方各省工厂企业已经达到4 524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工人数增加了82倍,资本增加了164倍。摘编自荣维木抗日战争与中华民族复兴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说明中国战场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东方主战场。(13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抗日战争成为“中国复兴枢纽”的原因。(13分)【解析】第(1)题据材料一中“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全民族抗战”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可从世界反法西斯战争开始、中国的抗日斗争及其对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影响等角度分析回答。第(2)题根据材料二中“抗日战争是近代以来中国最为彻底的民族解放战争”“对中国取得完整的独立
18、主权有着决定性意义”“中国跻身在国际事务中具有充分发言权的大国行列”“在政府与人民之间,在不同阶级阶层之间,在不同党派之间,形成了同仇敌忾、亲密合作的关系”“到1943年,后方各省工厂企业已经达到4 524家,与战前相比,工厂数增加了18倍,工人数增加了82倍,资本增加了164倍”等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反侵略历史、领土(主权)收复、民族凝聚力增强、国际地位提高、民族经济、革命进程和社会进步等方面分析说明即可。答案:(1)在规模空前的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中,中国军民同仇敌忾、奋起抗击,在东方开辟了第一个大规模的、持续时间最长的世界反法西斯战场,揭开了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序幕;中国战场的抗战挫败了日本
19、法西斯的侵华战略企图,注定其彻底覆灭的历史命运;中国战场坚定支持被压迫国家和民族的抗日斗争,成为亚洲反法西斯战争的坚强阵地,铸成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的坚固支撑;中国战场长期牵制和抗击了日本军国主义的主要兵力,持久抗战有力牵制日本法西斯的全球战略步伐,有力地支援与配合了盟军的反法西斯斗争,为取得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胜利奠定了基础。(2)抗日战争是百年来中国第一次取得完全胜利的反侵略战争;收回了宝岛台湾,捍卫了中国的领土主权;促进了中华民族的觉醒,增强了民族凝聚力(或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形成,增强了民族凝聚力);为世界反法西斯战争作出重要贡献,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改变了原有工业布局,扩大了现代工业区域
20、;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开辟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14.(26分)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毛泽东发现农民们可以动员起来,甚至能够夺取城市,但是不能够同国民党军队打仗。因此,毛泽东找到了信心,认为中国共产党是能够生存和发展下去的,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支持战斗,就可以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江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摘编自美费正清伟大的中国革命材料二1937年2月,中国共产党在致国民党三中全会电中保证“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决定以减租减息作为解决农民土地问题的基本政策。1942年,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根据地“减轻地主的封建剥削,实行减租减息
21、,借以改善农民的生活,提高农民抗日与生产的积极性”,“减租减息之后又实行交租交息,借以联合地主一致抗日”,并进一步提出了“奖励富农发展生产和联合富农”的基本原则。1946年,第二次国共合作彻底破裂,中国共产党再次变减租减息政策为没收地主土地分配给农民的政策。1947年,中共中央制定了中国土地法大纲,要求“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摘编自王桧林主编中国现代史(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举措。简评其对中国近代革命的深远影响。(10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与抗战时期相比,解放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土地政策有何调整?
22、分别具有什么作用?(10分)(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简析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基本经验。(6分)【解析】第(1)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一“只要在一个地区内有人力支持战斗,就可以发展自己的武装力量。1931年以毛泽东为主席的江西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就成了这一努力的榜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为实现“生存和发展”的实践举措主要是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毛泽东的实践使中国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第(2)题第一问根据材料二“停止没收地主的土地”“废除地主阶级封建剥削的土地所有制,实行农民的土地所有制”可归纳出是由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调整为没收地主土
23、地,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第二问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主要是为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服务的,解放战争时期的土地政策主要是为推动解放战争胜利,赢得群众支持服务的。第(3)题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关于中国革命道路成功的基本经验是需要从国情出发、坚持党的正确领导和坚持群众路线等。答案:(1)实践举措:开展土地革命;武装斗争;根据地建设(开辟农村革命根据地)。影响: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建立了独立自主的新中国。(2)调整:由保留地主土地所有制调整为没收地主土地,实行农民土地所有制。作用:前者有利于巩固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实现全民族的抗战,推动抗战的胜利;后者激发了农民革命和生产的积极性,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坚实基础。(3)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与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人一切从实际出发,从国情出发实现了道路创新;中国共产党的正确领导;人民群众的支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