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11讲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x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379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X 页数:11 大小:294.3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11讲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11讲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11讲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11讲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11讲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11讲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11讲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11讲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11讲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11讲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新教材2022高考历史人教版一轮总复习学案:第11讲 辛亥革命 WORD版含答案.docx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时空坐标阶段特征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属于近代民国初期,这一时期既有民族危机的加深、军阀专制的沉沦,也有资产阶级维护共和、发展经济、传播思想、变革习俗的功绩。1.政治上,资产阶级革命派领导了辛亥革命,结束了君主专制体制,建立了中华民国;袁世凯复辟帝制失败后,中华民国很快陷入北洋军阀割据混战之中;资产阶级为维护共和经历了从议会合法到武力斗争的曲折历程。2.经济上,国际时局的变迁、政府政策的调整、资产阶级的实业救国及爱国民众的救亡运动,使民族工业从初步发展到迅速发展。3.思想上,三民主义、民主科学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开始传播。4.社会生活上,

2、辛亥革命、新文化运动推动了社会生活的变迁,服饰、习俗等都发生了重大变化,但明显呈现出新旧杂陈的特点。第11讲辛亥革命课程标准热词聚焦了解孙中山三民主义的基本内容,理解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建立对中国结束帝制、建立民国的意义及局限性(1)政治:清政府自救、立宪派立宪转革命、革命派起义建民国、袁世凯施压窃政权(2)经济:晚清政府奖励实业、民族工业初步发展(3)文化:三民主义指导革命、共和理念迅速传播(4)生活:文明开化气象新、新旧习俗共杂陈知识排查教材深化一、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1.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1)背景:辛丑条约签订后,遭受重挫的清政府试图通过“新政”和“立宪”进行“自救”。(2)经过清

3、末新政预备立宪时间19011905年19061911年内容改革官制、编练新军、奖励实业、教育改革1906年9月,清政府宣布预备立宪,立宪派成立预备立宪公会1908年8月,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立宪派发起三次速开国会的请愿运动1911年5月,清政府组织“皇族内阁”(3)影响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只有推翻清政府,中国才有希望。很多立宪派人士认识到清政府实无诚意推行立宪,转而支持革命。2.资产阶级民主革命的兴起组织(1)1894年11月,孙中山在檀香山组织兴中会,走上了革命道路。(2)1905年8月,孙中山在东京创建全国性的资产阶级革命政党中国同盟会,并被推举为总理思想(1)孙中山提出的“驱除鞑虏,

4、恢复中华,创立民国,平均地权”,成为中国同盟会纲领(2)在中国同盟会机关报民报发刊词中,孙中山首次提出民族、民权、民生三大主义,合称“三民主义”军事孙中山组织多次反清武装起义。1911年4月27日的广州黄花岗起义引起了巨大震动二、武昌起义与中华民国的建立1.武昌起义(1)有利时机:四川保路运动发展成武装起义。(2)爆发:1911年10月10日晚,新军打响了武昌起义第一枪。(3)结果起义军很快控制了武汉三镇,并成立湖北军政府,推黎元洪为都督。湖南、广东等14个省和上海纷纷宣布脱离清政府独立。2.中华民国建立(1)建立:1912年1月1日,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在南京成立,孙中山宣誓就职第一任临时大总统

5、。(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的颁布时间1912年3月内容中华民国的主权属于全体国民国民不分种族、阶级、宗教信仰,一律平等国民有人身、居住、言论、出版、集会、结社、宗教信仰及请愿、考试、选举、参政等自由和权利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国务员须副署临时大总统公布的法律及命令评价中国历史上第一部具有资产阶级共和国宪法性质的重要文件(3)袁世凯窃取革命成果袁世凯在英国等列强支持下,以武力威胁并诱使革命党人展开议和。在重重压力下,孙中山被迫发表让位声明。1912年2月12日,清政府颁布清帝逊位诏书,宣告清王朝结束。1912年2月15日,临时参议院选举袁世凯为临时大总统,辛亥革命的成果落

6、到袁世凯手中。三、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1.性质:比较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民族民主革命。2.意义(1)政治:推翻了清王朝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制度,建立起共和政体。(2)思想: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推动了中华民族思想解放。(3)社会:促使社会风俗发生新的变化,冲破了封建思想的藩篱。(4)经济: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为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创造了有利条件。3.局限(1)表现:没有解决近代中国社会的根本矛盾,没有完成民族独立、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2)败因:民族工业诞生于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发展不充分,民族资产阶级不够成熟和强大,未提出科学的革命纲领,没有发动广大民众和组织严密的革命政党的领导。思维提升

7、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走向失败的原因一方面,清政府推行新政和预备立宪本质意图是用改革来抵制革命,不是真心走向现代化。另一方面,清末新政是在政府财政非常拮据的情况下进行的,当时新政的很多措施需要政府大量的财政支出,于是清政府只能增加捐税,结果导致各地纷纷掀起抗捐抗税斗争;预备立宪本应走向君主立宪政体,而君主立宪的本意是君主的权力必须要受到制约,然而清政府颁布钦定宪法大纲及出台“皇族内阁”,无论从法律还是国家机构方面,均不能体现对皇权的制约,反而体现了维护封建专制的本质。因此必然导致反清浪潮高涨,最终清朝孤立无援,分崩离析。拓展提升民生主义孙中山的民生主义主张“平均地权、涨价归公”。一方面,意图通过和

8、平赎买的方式将地主阶级土地私有制变成资产阶级土地国有制,因此其反封建并不彻底。但另一方面,也体现了孙中山意图通过土地国有的方式,防止出现西方资本主义国家贫富悬殊过大的社会弊端。情境体验1.漫画学习情境如何解读上述漫画反映的历史信息?情境体验2.社会生活情境2021年是辛亥革命爆发110周年,有导演想拍一部有关辛亥革命的微电影。如果你负责策划和宣传工作,请你撰写一篇110字左右的宣传语。图示解史革命果实落入袁世凯手中的原因思维提升辛亥革命“失败”的内涵(1)革命任务:辛亥革命未完成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任务,没有改变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性质。(2)革命成果:辛亥革命的成果落到袁世凯手中,开始了北洋

9、军阀的统治时期。主题探究能力提升主题为共和大厦奠基辛亥革命探究1唯物史观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材料一1901年清政府宣布实施“新政”,训练新兵、奖励实业、废除科举、兴办新学、派留学生出国、改革官制等。1906年,清政府下诏“仿行宪政”。1911年,清政府组织第一届责任内阁,13名大臣中,满族贵族9人,其中7人为皇族,被称为“皇族内阁”。据徐中约中国近代史等材料二今者中国以千年专制之毒而不解,异种残之,外邦逼之,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殆不可以须臾缓。而民生主义,欧美所虑积重难返者,中国独受病未深,而去之易吾国治民生主义者,发达最先,睹其祸害于未萌,诚可举政治革命、社会革命毕其功于一役。孙中山探究综合材

10、料一、二,概括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探究2史料实证辛亥革命的历史功绩材料一下图揭示了在庆祝中华民国成立的日子里,有人把中华民国的“国”字写为“口内一个民字”。材料二辛亥革命不仅打响了推翻千年帝制的“第一枪”,迈出了民主共和的“第一步”,而且引发了诸多社会革新和移风易俗的“第一回”。马敏三种视野拓展辛亥革命史研究探究(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解释材料一中“囻”的主要含义。(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说明辛亥革命打响“第一枪”、迈出“第一步”、引发诸多“第一回”具体成果的表现。【认知深化】辛亥革命爆发的必然性和历史功绩角度表现必然性历史教训维新运动的失败说明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旧中国,自上

11、而下的改良道路走不通经济基础20世纪初,民族资本主义迅速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壮大思想基础清末民权意识增长,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思想的广泛传播组织基础资产阶级革命团体的广泛建立和资产阶级革命政党的形成群众基础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使各地人民纷纷掀起抗捐抗税斗争、收回利权运动等历史功绩政治结束了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政体,颁布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经济推动了民族资本主义的进一步发展思想传播民主共和理念,民主主义思想成为不可抗拒的历史潮流生活废除了一些陈规陋习,一定程度上推动了近代物质生活和礼仪习俗的变革素养感悟唯物史观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20世纪初,列强侵华加剧、清政

12、府更加腐败,为资产阶级革命的爆发奠定了客观条件。而民族工业的初步发展、民族资产阶级力量的壮大、革命团体和政党的建立、三民主义的传播及一系列武装起义的爆发为资产阶级革命奠定了物质和阶级基础,并进行了组织、思想和军事准备,这是辛亥革命爆发的主观因素。因此辛亥革命的爆发是主客观因素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纵联横合思维升华一、三民主义的内涵及评价内涵评价民族主义(民族革命)以暴力革命推翻清王朝的反动统治,争取实现民族的独立自主把反对清王朝与建立资产阶级统一的民族国家相结合,反映了人民的意愿和时代的要求,但未明确反帝续表内涵评价民权主义(政治革命)推翻封建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要求建立“民主立宪政体”是

13、孙中山三民主义思想的核心,从理论上解决了革命政党迫切需要解决的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的问题续表内涵评价民生主义(社会革命)平均地权:核定地价,涨价归公,由国民共享,做到“家给人足”是孙中山用以解决土地问题的纲领,反映了孙中山维护广大人民利益的美好愿望,但未满足农民对土地的要求二、多角度认识中华民国临时约法目的直接防止袁世凯专制独裁根本维护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制度思想体现了西方的启蒙思想,如三权分立,权力制衡,人民主权,天赋人权等续表内容国家主权的归属及人民拥有的自由、权利和义务;确立起三权分立的制衡原则,从法律上保证民主共和制度评价积极是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具有反对封建专制制度的进步意义

14、;从法律上宣告了君主专制制度的结束和民主共和政体的确立;体现了从专制到民主、从人治到法治的转变,成为近代中国民主化进程中的一座丰碑消极掩盖了阶级的不平等,广大劳动人民没有获得真正的民主权利;由于资产阶级的软弱性和妥协性,仅凭一纸空文难保民主;开因人设法之例,对后世产生了不良影响真题实战模拟演练真题实战1.(2018浙江选考,12)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参议院行使立法权,有权选举临时大总统、弹劾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这说明中华民国临时政府实行()A.君主立宪制B.总统制C.责任内阁制D.君主制2.(2019天津卷,6)据革命老人吴玉

15、章回忆,1903年他在日本曾读过宣传社会主义的书籍,“感到这种学说很新鲜,不过那时候一面在学校紧张地学习,一面着重从事革命的实际活动,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这反映了()A.社会主义理论尚未成熟B.社会主义制度已成为青年追求目标C.中国革命理论已经形成D.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要求素养立意20世纪初,伴随着国家危局的日益严重,向西方学习先进制度和思想成为当时的思想潮流。在历史博弈中,社会主义思想虽然一度遭受曲折,但最终逐渐脱颖而出,成为中国先进知识分子的最佳选择。本题通过革命老人吴玉章的回忆,反映了当时历史的这一现实。这一考查角度有利于形成对社会主义的理论自信和制度自

16、信,也有助于形成正确的民族观、国家观和世界观,而这些均是历史价值观这一学科素养的核心要求。3.(2020全国卷,29)清帝退位诏书稿由南京临时政府拟订,袁世凯收到后擅自在诏书稿上加入“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等内容发表。孙中山表示反对,致电袁世凯强调:“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他们分歧的实质体现在()A.是否赞同共和体制B.政府组建的主导权C.是否进行社会革命D.临时大总统的人选核心价值民主与专制的斗争是民国初年政局的重大特征。袁世凯在清帝退位诏书中擅自增加相关内容,说明了其对民主本意的蔑视和专制本貌的显露。而孙中山据理力争,则体现了其对民主本意的洞悉和共和立场的坚持。正是以孙中

17、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对民主共和的不懈追求,粉碎了北洋军阀一次次的专制复辟闹剧,推行着中国社会朝着近代化方向不断前进。4.(2018浙江选考,27)20世纪初叶,出版于上海的某论著说:“有起死回生,还魂返魄,出十八层地狱,升三十三天堂,郁郁勃勃,莽莽苍苍,至尊极高,独一无二,伟大绝伦之一目的,曰革命。沿万里长城,登昆仑,游扬子江上下,溯黄河,竖独立之旗,撞自由之钟,呼天吁地,破颡裂喉,以鸣于我同胞前曰:呜呼!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上述言论意在()A.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B.再举斗争旗帜,掀起“二次革命”C.呼呼以革命方式唤起“亚洲觉醒”D.说明以上书请愿办法改革政治行不通模拟演练1.(

18、2020安徽淮南二模)1907年5月,光复会首领徐锡麟刺杀安徽巡抚恩铭,率领学生军起义,失败被杀;1908年10月,熊成基带安徽新军一部分突破安庆,举行起义,结果失败。他们的行动表明长江一带的新军()A.成为同盟会依靠的革命武装B.受到民主革命思想的影响C.不满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D.深感民族危机加深的严重2.(2020四川天府名校测评)1909年,各省进行了第一届咨议局议员的正式选举,当选的议长、副议长共63人,其身份见下表。身份人数百分比进士3047.6%举人1828.6%贡生57.9%生员34.8%其他711.1%此表反映出()A.科举制推动了中国近代政治民主进程B.辛亥革命存在着对封建

19、势力的妥协性C.传统士人在社会上仍然有较大影响力D.传统士人彻底实现了自身角色的转换3.(2020江西九校高三联考)费正清这样评价辛亥革命: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就是反中央集权的。由此可知,费正清认为()A.辛亥革命引发了军阀割据B.辛亥革命改变了社会性质C.辛亥革命结束了封建制度D.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革命4.有人认为辛亥革命是中国“从君主到民主”社会转型的开始。下列能佐证这一观点的是()A.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建立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颁布C.张勋复辟的丑剧草草收场D.国共合作掀起国民革命5.(2020山东德州期末)有学者认为清王朝的覆亡很大程度上是自我崩溃的结果,因为军

20、队、士绅、官员、满族是清朝统治最重要的支柱,辛亥前夕已全部动摇。这一观点()A.肯定了洋务运动的作用B.淡化了辛亥革命的意义C.夸大了清末新政的弊端D.强调了外来文化的冲击第六单元辛亥革命与中华民国的建立第11讲辛亥革命知识排查教材深化情境体验1提示为镇压四川保路运动,清政府将湖北新军西调,造成武汉地区兵力空虚,给武昌起义创造了条件。情境体验2提示19世纪末20世纪初,清王朝内忧外患。正是乱世之际,英雄辈出。以孙中山为首的仁人志士不懈斗争,终在武昌打响了辛亥革命的第一枪。期间各方人物你方唱罢我登场,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波澜壮阔的篇章,以巨大的震撼力和影响力推动了中国社会变革。主题探究能力提升主题

21、探究1提示列强侵华使民族危机加深;清末新政和预备立宪加剧了清王朝统治危机,推翻列强支持的清政府成为时代的必然要求,以孙中山为代表的革命党人提出了三民主义,号召推翻清政府的统治。探究2提示(1)民是国的核心,民是国的组成部分,体现了主权在民的思想与原则,也表明了辛亥革命传播了民主共和理念。(2)“第一枪”:结束清朝统治,推翻了中国两千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第一步”: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规定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全体国民,人民一律平等;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第一回”: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和赌博陋习。真题实战模拟演练真题实战1.C戊戌变法主张学习君主立宪制,民国实行的是民主共和制

22、,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临时大总统与国务员共享行政权,与总统制不符,故B项错误;根据材料“临时大总统及国务员行使行政权,国务员辅佐临时大总统,负其责任”,总统职权受到国务员制约,结合所学可知实行的是责任内阁制,故C项正确;辛亥革命主张推翻君主专制,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故D项错误。2.D本题考查社会主义理论传播的条件。从材料“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可以看出在清末已经有中国人接触到社会主义理论了,但是因为革命派当时的主要任务是推翻清王朝的统治,因此并未对社会主义学说进行深入的研究,说明先进理论付诸实践要适应时代的需要,故D项正确。材料只是说

23、明吴玉章在1903年曾经接触过社会主义理论,无法看出社会主义理论是否成熟,故A项错误。材料中“对这种学说也没有进行深入的研究,就放过去了”,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在当时并非青年的追求目标,故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中国革命理论的相关内容,故C项错误。3.B本题考查近代中国的辛亥革命。根据题干材料“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可知孙中山认为共和政府应由民众选举产生,因此其与袁世凯分歧的本质在于共和政府组建的主导权是在清帝手中还是在民众手中,故B项正确;根据题干材料“由袁世凯以全权组织临时共和政府”“共和政府不能由清帝委任组织”,可知袁世凯和孙中山均主张实行共和体制,故A项错误;社会革命是孙中山民生主义

24、的内容,题干材料没有体现这一内容,故C项错误;题干材料没有反映临时大总统的人选问题,故D项错误。4.A上述言论宣传“我中国今日不可不革命”,意在传播民主革命思想,振奋国民精神,故A项正确;材料反映出革命的必要性,没有体现与“二次革命”的关系,故B项错误;材料反映出革命的必要性,没有体现与“亚洲觉醒”的关系,故C项错误;材料反映出革命的必要性,没有体现出改良道路行不通,故D项错误。模拟演练1.B从材料可以看出,学生军起义、安徽新军起义,都受到了当时民主革命思想传播的影响,故选B项;材料没有涉及同盟会,排除A项;“不满清政府的铁路国有政策”导致了四川保路运动的爆发,排除C项;新军起义是要反对清王朝

25、,而不是反侵略,排除D项。2.C结合所学可知,清政府1905年废除科举制,故A项错误;辛亥革命爆发于1911年,与材料时间不符,故B项错误;分析表格可知,进士、举人占比较大,说明传统士人占据了清末各地咨议局议员的绝大部分,这反映了他们在社会上影响力较大,故C项正确;“彻底”一词过于绝对,故D项错误。3.A根据材料“革命的主要目标一直是推翻中央集权,它的方式本身就是反中央集权的”可知,费正清认为辛亥革命削弱了中央集权,使得地方势力壮大,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后中国出现了军阀割据,故选A项;材料涉及的是辛亥革命的目标和方式破坏了中央集权,未涉及改变社会性质,未涉及结束封建制度,未涉及革命性质,

26、排除B、C、D三项。4.B中华民国临时约法中主张主权在民,否定了君主专制,体现了“从君主到民主”,故选B项;第一个资产阶级政党即中国同盟会,其建立只是辛亥革命的背景,排除A项;张勋复辟的丑剧草草收场反映了君主专制在中国已无“市场”,排除C项;国共合作掀起国民革命发生在19241927年,排除D项。5.B根据题干内容可知,该学者认为清王朝的灭亡是“很大程度上”“自我崩溃”之结果,再结合辛亥革命的历史意义可知,这种观点淡化了辛亥革命的进步意义,故选B项;题干的着重点在于论述清王朝灭亡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洋务运动,排除A项;题干的着重点在于论述清王朝灭亡与辛亥革命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清末新政,排除C项;通过题干内容可知,该学者认为清王朝的灭亡在很大程度上是“自我崩溃”的结果,而非外因外来文化的冲击,排除D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