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一)教学目标考纲(理)了解春秋至明清时期的主要文学体裁、代表人物及其代表作。考纲(文)诗经、楚辞、汉赋、唐诗、宋词、元曲和明清小说的成就;不同时期文学特色。(二)学习导学一、诗经1、时间:初年至,约500年,共计305首诗歌。北方文学的代表2、内容:是精粹,民间歌谣,反映下层人民生活,也揭露阶级压迫和剥削(关雎硕鼠);是周王城的诗歌,反映贵族的生活和情感,分为小雅和大雅;是国王和诸侯用于祭祀和重大典礼的乐歌,主要是对祖先和当权者功德的歌颂。3、特点: 句式以诗体为主,或间以杂言;风格为主义4、地位:中国最古老诗歌总集,奠定了中国现实主义传统的基础。被后世列为儒家经典。二、楚辞1、产生:公元前
2、世纪产生于南方国的一种新的诗歌体裁,屈原是杰出代表。2、特点:句式较为灵活,长短不一。风格为主义的创作手法。3、地位意义:风骚并称,对后世文学产生巨大的影响。4、屈原:代表作。他追求“美政”,同情人民,具有强烈的忧患意识。三、汉赋1、汉赋特点:从骚体诗演变而来的文和文并用的文体。2、西汉赋:汉武帝时为全盛阶段,气势恢弘、词藻华美。子虚赋上林赋。3、东汉赋:代表、,短篇赋兴起,摆脱了文辞铺张的弊病,意境清新活泼。四、唐诗1、原因:国家统一,国力强盛;政策和科举制度的的推动。中外、民族之间的文化交流。2、代表人物:(1)李白,体现盛唐蓬勃向上的时代精神。诗气势磅礴、热情奔放,具有主义风格。(2)杜
3、甫,唐朝由盛转衰。揭露统治阶级政治腐朽,反映了下层人民在战乱前后的悲惨境遇,同情人民、关怀国事,反映这个急剧变化的现实。(“诗史”)他的诗风深沉浓郁。 (3)白居易,中唐国势日衰。他倡导诗歌沿着现实主义方向发展,追求浅显平易诗风。五、宋代词苑1、产生:由民间流行的长短句歌词发展而来,唐朝民间产生,是宋代文学的标志。2、北宋:为婉约派代表,其词在宋元时代流传最广。为豪放派代表,对词发展贡献巨大,打破诗词界限,使词走向广阔社会人生。3、南宋:李清照是派代表,蕴含对国家兴亡的感慨。辛弃疾是派集大成者。4宋词兴盛原因 手工业商业的繁荣,奠定物质基础。适应了市民阶层娱乐生活需要。阶级和民族矛盾尖锐,词更
4、能表达思想情感。六、元曲(包括散曲和杂剧)标志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1、散曲:时期北方民间流行并兴盛于元明的一种诗歌体裁。包括小令和套数等形式。特点:音节和用韵上较自由,句子长短参差,多用方言俗语。内容题材广阔,描绘生动。影响:对后来的诗歌与戏曲创作产生了深远的影响。2、元杂剧(北曲或北杂剧)特点:融合宋金以来各种表演艺术而形成的一种完整的戏剧形式。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演唱。代表人物:感天动地窦娥冤表演场所:“”(“勾栏”或 “瓦子”)。兴盛原因:商品经济发展、市民阶层娱乐生活需要;统治阶级宴乐的需要。文化政策。七、明清小说商业发展,适应市民阶层娱乐生活的需求。政治黑暗、社会矛盾加深,一些文人对现实不
5、满。作品作者时间内容特点体裁特点和价值三言、二拍冯梦龙、凌濛初明朝真实、生动地反映了明代社会生活风貌。短篇白话世情小说儒林外史吴敬梓清朝描绘了知识分子、官僚乡绅的生活古代优秀的讽刺小说红楼梦曹雪芹清朝揭示了封建社会败落的命运,批判礼教古代最优秀的长篇小说聊斋志异蒲松龄清朝借花妖狐魅,艺术地反映了现实社会优秀文言短篇小说集(三)巩固迁移1、司马迁在史记屈原贾生列传中所说:“国风好色而不淫,小雅怨诽而不乱。”下列对这段评述理解正确的是A“风”用朴实的笔法刻画劳动人民的真实情感B小雅主要歌颂祖先和当权者的功德C“雅”主要内容是描述男女之间的爱情故事 D“风”主要记叙人民反抗贵族的斗争2、右图为讲史话
6、本(元刊本)新全相三国志平话书影,对此解读不准确的是A书影字体是真书 B铜活字印制而成C对后世小说影响很大 D反映了当时城市经济的繁荣 3、元代杂剧兴盛,作家众多,名剧迭出。下列关于元杂剧的描述,错误的是( )A杂剧是用北方流行的散曲曲调演唱,故又被称为北曲B关汉卿的感天动地窦娥冤是杂剧的代表作品C杂剧的固定演出场所被称为“勾栏” D杂剧遭到了统治阶级的排斥4、有人称:北宋到明清,在“附庸风雅”的贵族文化之外,一种新文化形态在崛起植根于熙熙攘攘的商业生活、人头攒动的瓦舍勾栏中的市民文化。下列属于“市民文化”形态的是清明上河图 程朱理学 元曲 小说 汉赋A B C D5、中国古代文化构成中包括丰
7、富多彩的艺术形式。下列相关表述正确的有A王羲之的行书把书法的写意性发挥到了极致 B元杂居标志古代戏曲艺术的成熟C.作为文学体裁的词开始产生于宋朝 D小说的兴盛反映小农经济时代的要求材料一 (元杂剧)“上则朝廷君臣政治之得失,下则闾里市井父子兄弟夫妇朋友之厚薄,以至医药卜巫释道商贾之人情物性,殊方异域语言之不同,无一物不得其情,不穷其态”。许多剧本,塑造了性格鲜明的人物形象,揭露了现实生活中封建制度的弊陋丑恶,歌颂了被迫害者的反抗精神。 简析元代叙事文学的兴盛景象材料二 (杂剧)其以声文缀于君臣、夫妇、仙释氏之典故,以警人视听,使痴儿女知有古今美恶成败之劝惩,则出于关、庾(庾吉甫,元剧作家)氏传奇之变。(元末)杨维桢结合材料一回答,元杂剧有何特点?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元杂剧有怎样的社会功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