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名校推荐》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4-7儒林外史 .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236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0.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名校推荐》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4-7儒林外史 .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名校推荐》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4-7儒林外史 .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名校推荐》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4-7儒林外史 .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名校推荐》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4-7儒林外史 .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名校推荐》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4-7儒林外史 .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名校推荐》重庆市大学城第一中学校人教版高中语文选修《中国小说欣赏》教案:4-7儒林外史 .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格一课堂教学方案 课题名称儒林外史三维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了解吴敬梓的生平与儒林外史的思想内容、主题、艺术成就。 2.过程与方法:通过课堂合作探究,学习儒林外史-匡超人的客观、真实的间接讽刺的笔法。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习儒林外史的多样化的讽刺手法。重点目标客观、真实的间接讽刺的笔法难点目标多样化的讽刺手法及运用导入示标出示图片,边出示边指出作家作品及人物,都出示完,提问这些图片上人物的共同特点是什么? 明确:都是可笑可鄙的人物,都是作者在作品中所讽刺的人物。 今天我们通过儒林外史节选部分匡超人的学习,来体会其讽刺艺术。目标三导学做思一:说说“儒家”和“儒林”儒家作为一种学术流派,儒士

2、作为一个社会阶层,在传统的中国社会文化中有着特殊的地位。东汉班固在他的汉书艺文志诸子略序中是这样说的:儒家者流,盖出于司徒之官。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者也。游文于六经之中,留意于仁义之际。祖述尧、舜,宪章文、武,宗师仲尼,以重其言,于道最为高。孔子曰:“如有所誉,其有所试。”唐、虞之隆,殷、周之盛,仲尼之业,己试之效者也。然惑者既失精微,而辟者又随时抑扬,违离道本。苟以哗众取宠,后进循之,是以五经乖析,儒学浸衰。此辟儒之患。作者笔下的儒林是个怎样的社会阶层?这些人物是“助人君,顺阴阳,明教化”之流吗?读一读儒林外史,理一理其中的人物关系,答案便不言自明。吴敬梓把作品的主要人物锁定在儒士阶层,通

3、过塑造形形色色的人物形象构筑芸芸众生的儒林,来表达自己对科举制度、功名富贵等社会现实的深刻见解,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由此可见,作者取材视角之独特,对社会批判的力度也是显而易见的。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 请学生说说自己所知道的吴敬梓和他的儒林外史,教师作必要的补充。 吴敬梓(1701-1754),字敏轩,号粒民,晚号文木老人,安徽全椒人。中年后自称秦淮寓客。晚年潦倒扬州,常吟张祜诗句“人生只合扬州死,禅智山光好墓田”而一语成谶,五十四岁客死扬州。出生于世代书香官宦家庭,至其父时家境破落让他饱尝了世态炎凉,科场失利又使他对科举的腐败、士大夫阶层的堕落有了清醒的认识,最终使他彻底告别科举仕途,不再与统

4、治阶层为伍。三十三岁时移居南京,在秦淮水亭,历时十余年时间,创作出惊世之作儒林外史。儒林外史为我们塑造了一个个生动鲜活却又令人含泪去笑的人物形象,既为我们描绘了一幅儒林群丑图,又被视为文运衰落、文人有厄的痛史。在这众多的人物之中,匡超人(名迥,字超人)的形象别具意义,作者借助他把儒林中的附庸风雅者(如景兰江、赵雪斋)、追求功名富贵者(如马二先生),以及泼皮无赖似的潘三之流集中到一起,既展示了士人秀才们的酸腐,又显示出功名富贵者的辛辣。故曰:匡超人这一形象已穷极文士情态、荟萃儒林痛丑。作者对他笔下的匡超人及其他人物的态度只是批判与抨击吗?阅读课文,从三个方面讨论并分析匡超人的形象特征。学做思二:

5、探讨匡超人的形象特征及其社会意义文节选部分的匡超人,已经由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成无耻之徒,他的无耻行为是通过哪些具体的事情反映出来的?对待家人的态度:不顾夫人肯否,执意送她去乡下 隐瞒婚史,与辛小姐再结夫妻 闻夫人之死,要母亲、兄长争名份对待儒林旧友的态度:闻潘三入监,恕不探望 怕承担赏罚不明之虞从这里,我们看到的是一个虚伪狡诈、迂腐辛辣的士林丑恶之人,他的言行举止与儒林众生相比,有过之无不及。他的语言、心理活动已使儒林众生丑相毕现,他的行为结果却如此令人生厌与不屑。然而,作者笔下的匡超人最初却并不是这样一个丑态百出之人,而是一位心地善良纯净,讲孝道、重友情的青年。小说是如何描写心地善良,讲

6、孝道、重友情的青年匡超人的? 让学生回顾并叙述自己从小说第15-18回里读到的匡超人印象;师生共同参与讨论。 第15回:匡超人头一年跟着一个卖柴的客人来省城杭州,在柴行里记账,不想客人消折了本钱,不得回家,于是流落在此。遇到马二先生,受到夸奖:“又勤学,又敏捷,可敬可敬!”并且得到他十两银子的资助。马二先生让他回乡读书,“图个日后宦途相见”;并且告诉他:“书中自有黄金屋,书中自有千钟粟,书中自有颜如玉。”从马二先生这里,匡超人第一次知道求取功名富贵,“显亲扬名”“才是大孝”。这是马二先生给他上的第一课。 第16回:回到家乡乐清县,匡超人见人作躬打揖,甚是知书达礼。整日杀猪磨豆腐,帮助久病在床的

7、老父亲出恭甚是体贴周到,每日念书至四更鼓。作品中运用大量的细节描写,突出匡超人是个超级孝子和酷爱读书之人。因他的知书达礼和勤奋苦读,受到知县的提拔,中了相公。 第17回:因知县提拔中了相公,却因知县遇事,将会祸及于匡超人,于是,他只得躲回杭州,旧地重游。客舍中遇到景兰江,景兰江不喜欢马二先生的时文(功名),在一次众人饮酒之时,景兰江问道:“众位先生所讲中进士,是为名?是为利?”众人道:“是为名。”景又说道:“可知道赵爷虽不曾中进士,外面诗选上刻着他的诗几十处,行遍天下,哪个不晓得有个赵雪斋先生?只怕比进士还享名多着呢。”匡超人听得,才知道天下还有这一种道理除了马二先生说的功名富贵之外,还有士林

8、秀才们的附庸风雅之趣。 经过这一番见识之后,匡超人的思想与精神发生了急剧的变化。小说在第18、19回里写到他与潘三的相遇,则使他彻底陷入了腐化堕落的儒林大染缸。在潘三眼里,“这一班人(西湖诗会诸友)是有名的呆子。”还说景兰江因为做诗把头巾店的本钱做得精光,他告诫匡二相公,“在客边要做些有想头的事,这样人同他混缠做甚么?” 在潘三的招待宴请之下,匡超人先是做起了赌场的抽头,接着为潘老爷弄回批、假文书,经过潘三的出谋划策,成为考场枪手,干起了替考的勾当。在潘三看来,“像这都是有些想头的事,也不枉费一番精神,和那些呆瘟缠甚么!”匡超人果然听了潘三的话,和那边的名士来往稀少。后来,在潘三的一手策划之下

9、,隐瞒婚史,再娶巡抚衙差郑老爹的三女儿为妻。从此,匡超人便彻底堕落为一个无耻可笑可鄙之徒。学做思三:作者塑造匡超人这个人物形象的用意是什么?全本小说总共五十五回,却用了五回多来塑造匡超人的形象,作者塑造这个人物形象的用意何在?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说明作者所处时代的儒林已经是一个大染缸,匡超人的变质堕落的过程正是儒林熏染的结果。这充分说明了匡超人这个人物在儒林外史中具有重要的社会历史地位。(一)儒林外史独特的艺术成就 问题一作品的独特结构“虽云长篇,颇同短制” 这部作品不仅以讽刺作为主要的艺术手段,而且在结构上与通常的长篇小说以中心人物、中心事件来结构故事的方式不同,以连缀的故事、相互衔接的人物

10、,既独立又前后呼应地结成艺术整体。它奠定了我国讽刺小说的基石,对后来的文学的影响是巨大而深远的。 问题二独特的艺术表现手法讽刺艺术 作者因久阅文坛,对文人心态自然非常熟稔,一旦发为讽刺,不但穷形尽相,往往还剔骨见髓,使有疾者霍然汗出。他观察点的特色是:人物、冲突。周进、范进都是在八股制艺取士的舞台上扮演着悲喜剧的角色,马二先生是一个具有双重性悲剧的人物,匡超人人性的异化则是“圣人”之徒戕害的结果。实际上吴敬梓是对形形色色的知识分子进行了一次哲学巡礼。 细节描写,夸张的语言,写实手法,等等,这些是形成小说讽刺艺术的基础。(二)中外文学视野中的儒林外史 在中国古代长篇小说的几种经典性著作中,儒林外

11、史是最受冷落的一种,以至鲁迅要为之抱不平:“儒林外史作者的手段何尝在罗贯中下,然而留学生漫天塞地以来,这部书就好像不永久,也不伟大了。伟大也要有人懂。”(且介亭杂文二集叶紫作丰收序) 所著有文木山房集,诗说若干卷;又仿唐人小说为儒林外史,穷极文士情态,争传写之。(程晋芳吴敬梓传) 我们安徽的第一个大文豪,不是方苞,不是刘大櫆,也不是姚鼐,是全椒县的吴敬梓。(胡适吴敬梓传) 迨吴敬梓儒林外史出,乃秉持公心,指摘时弊,机锋所向,尤在士林;其文又戚而能谐,婉而多讽:于是说部中始有足称讽刺之书。(鲁迅中国小说史略) 夫曰外史,原不自居正史之列也;曰“儒林”,迥异玄虚荒渺之谈也;其书以功名富贵为一篇之骨

12、,有心艳功名富贵而媚人下人者;有倚仗功名富贵而骄人傲人者;有假托无意功名富贵自为高,被人看破耻笑者;终乃以辞却功名富贵,品地最上一层,为中流砥柱。(清闲斋老人) 儒林外史是一部极为出色的著作,足堪跻身世界文学杰作之林,它可与意大利卜伽丘、西班牙塞万提斯、法国巴尔扎克或英国狄更斯等人作品相抗衡可称为世界上一部最不引经据典、最饶诗意的散文叙述之规范。(英国中国文学与外国文学之比较研究) 吴敬梓是18世纪现实主义的讽刺文学家。杰作儒林外史共五十五回,是以社会群丑为题材的中世纪骑士故事。故事情节不受拘束,前后穿插贯穿。这点与蒲松龄不同,而使他对作品的叙述和人物性格的描写都远远超过了前人。采用方言是他独

13、特的写作方法,从而使小说得到了很好的展现。(英国大百科全书)达标检测思考并交流:读完上面的文字,你视野中的吴敬梓和儒林外史具有了怎样的价值和意义?反思总结1.知识建构从教材提供的选段出发,辐射到小说的有关章节,使学生比较全面地了解匡超人在那样的儒林环境中,是怎样从一个心地善良的青年堕落到可笑可鄙的人的,把握人物形象的特征,了解作品的社会意义。2.能力提高立足文本,通过品读作品的语言文字体悟出作者的情感态度,理解作者的良苦用心,评述人物的形象特征,欣赏并品味文学作品的艺术特色;学生把人物放到特定的时代背景中去解读的理解能力有所提高。3.课堂体验学生课前准备充分,课堂讨论参与积极。课后练习对照课后问题进行思考,读出自己的感悟,记下发现并思考的问题。章节:从士林到官场 课时:3课时 备课人:郑旭 二次备课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