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四 课题4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215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6 大小:29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四 课题4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6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四 课题4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6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四 课题4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6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四 课题4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6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四 课题4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6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四 课题4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6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四 课题4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6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四 课题4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6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四 课题4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6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四 课题4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6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四 课题4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6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四 课题4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6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四 课题4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6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四 课题4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6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四 课题4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6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学案:专题十四 课题40 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6页
亲,该文档总共1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题40现代中国的科技、教育与文学艺术 课程要求1.列举新中国成立以来科技发展的主要成就,认识科技进步在现代化建设中的重大作用2.了解我国教育发展的史实,理解“国运兴衰,系于教育”的深刻含义3.知道我国“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讨论在贯彻“双百”方针过程中取得的经验和教训思维引领1.现代中国科学技术发展的主要因素有哪些?2.纵观新中国成立后科技的发展历程,说明我国科技进步的侧重点发生了什么变化?原因是什么?素养点拨从历史解释、唯物史观角度,考查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说明

2、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一、现代中国的科技成就(一)科研的起步与国力的展示1.措施:(1)确立发展方针:自力更生。(2)成立科研机构:1949年成立了中国科学院,1958年成立国家科学技术委员会。(3)组织科研队伍:鼓励海外知识分子回国并大力培养科技人才。(4)制定发展规划:1956年,国务院成立科学规划委员会,编制出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划,在全国范围内掀起“向科学进军”的热潮。2.科技成就:领域时间成就国防1958年第一座实验性原子反应堆建成,标志着中国开始跨入原子能时代1964年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标志着中国跨入核国家行列1967年第一颗氢弹爆炸成功1970年第一颗人造地球卫星“东方红一号

3、”发射成功医学1965年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结晶牛胰岛素农业1973年袁隆平成功培育出籼型杂交水稻(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提出1.提出:1988年9月,邓小平第一次明确提出了这一论断。2.意义:反映了20世纪七八十年代科技和社会发展的鲜明特点,是对科学技术在当代生产力和社会经济发展中的重大变革作用的理论概况。它成为实施“科教兴国”战略的理论基础。(三)走向世界的中国科技1.表现:(1)核技术:中国已成为当今世界少数几个拥有比较完整的核科技工业体系的国家之一。(2)空间技术。1984年,中国成功发射了第一颗试验通信卫星、第一颗实用通信广播卫星升空。中国还是世界上少数几个掌握了卫星回收技术

4、和“一箭多星”技术的国家之一。从1990年开始,中国进入国际卫星发射市场。(3)运载火箭技术。1980年5月,中国向南太平洋海域成功发射远程运载火箭。1999年11月以来,中国成功地运用长征2号系列运载火箭进行了五次“神舟号”飞船的发射与回收试验。2003年10月,中国在甘肃酒泉成功发射了“神舟5号”载人宇宙飞船,杨利伟成为中国航天史上首位进入太空的航天员。(4)信息技术。1983年,中国成功研制出第一台每秒向量运算一亿次的“银河”巨型计算机系统。2002年,中国研制出运算速度可达每秒1.027万亿次的超级计算机。(5)生物工程。中国科学家于2001年至2002年相继完成了国际人类基因组合作计

5、划中的基因测序任务和水稻基因组工作框架序列图。建立起我国自己的基因组大规模测序技术和科研队伍。2.意义:对增强中国的综合国力和促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具有重要意义。1.中国研制核武器的背景说明:中国研制原子弹是为了打破美苏的核垄断、核威胁,增强国防实力。2.新中国的科技成就用“一、二、三”巧记新中国的科技发展(1)一个论断: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2)两个阶段:科研起步、走向世界。(3)三大规划:十二年科技发展远景规化、“863计划”“火炬计划”。思维引领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教育事业的特点体现在哪些方面?素养点拨1.用时空观念审视教育发展,明确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阶段性特点。2.用唯物史观认识我国社

6、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需要与发展教育之间的关系,理解国家重视教育和教育改革的初衷和意义。3.把教育事业发展同国家富强联系起来,同民族统一与复兴联系起来,培养家国情怀。二、教育事业的发展(一) 社会主义教育的兴办1.废除旧的教育制度:(1)方针: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规定新中国的文化教育是民族的、科学的、大众的文化教育。(2)措施:改造旧教育、旧学制,创建新教育管理制度。(3)作用:完成了从半殖民地半封建教育向新民主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的转变。2.建立新的教育制度:(1)措施:开展扫盲和工农识字教育;优先录取工农子女入学。刘少奇倡导“两种教育制度”和“两种劳动制度”。(2)性质:新中国教育是为人

7、民大众服务。(3)意义:初步形成比较完整的国民教育体系,培养造就了一大批国家经济建设的新生骨干力量。(二) “文化大革命”中的“教育革命”1.表现:“停课闹革命”、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教育革命”的展开和改革高等学校招生办法。2.影响:出现了“文化断层”“人才断层”的局面,严重影响了全民族文化素质的提高和现代化事业的发展。(三) 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1.背景:“文化大革命”结束后,教育界拨乱反正,平反冤假错案。2.措施:恢复高考;邓小平提出“三个面向”的教育方针;“科教兴国”战略的提出和实施以及教育立法的较大进展;在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中提出了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的多

8、项重大举措;2018年9月全国教育大会上习近平的重要讲话。3.成就:各级各类教育跨上了新台阶:基本普及了九年义务教育,基本扫除了青壮年文盲;中等职业教育发展迅速,成人教育成绩显著,高等教育总体规模发展迅速。知识青年及“上山下乡”(1)知识青年指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自愿或被迫从城市下放到农村做农民的年轻人。(2)知青“上山下乡”:1955年毛泽东提出“农村是一个广阔的天地,在那里是可以大有作为的”,成为后来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的口号。1966年,高考停止,许多中学毕业生既无法进入大学,又无法被安排工作,领导层为避免局面失控,根据毛泽东“知识青年到农村去,接受贫下中农的再教育,很有必要”

9、的指示,掀起大规模的知识青年“上山下乡”运动。从20世纪50年代到70年代末上山下乡的知识青年的总数估计在1 200万至1 800万之间。思维引领如何辩证看待“双百”方针下的自由?素养点拨1.从时空观点的角度考查“双百”方针的贯彻情况,认识国家的文化政策对文艺、科学发展的影响。2.从唯物史观角度,认识制定正确的政策,是推动文艺、科学的发展,满足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需要。三、“百花齐放、百家争鸣”的方针1.提出:(1)背景:社会主义基本制度的建立和大规模经济建设的开展。(2)提出:1956年4月,毛泽东在中共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上提出。(3)目的:调动一切积极因素建设社会主义。(4)含义:艺术问题上

10、百花齐放;学术问题上百家争鸣。(5)影响:文学创作繁荣,电影和戏剧创作百花争艳。2.破坏:“文化大革命”期间,文艺创作万马齐喑,文化园地百花凋零,“样板戏”一枝独秀。3.复苏:改革开放后,在“双百”方针和“二为”方向指导下,文艺创作再现勃勃生机。4.实行“双百”方针的现实意义:(1)符合文化发展的规律,为繁荣文化指明了正确的方向。(2)有利于促进文学艺术发展、科学进步、社会主义文化繁荣。(3)有利于在坚持四项基本原则的前提下,努力发展学术自由和创作自由。(4)有利于促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繁荣和发展。正确理解“双百”方针下的自由“双百”方针并不意味着一切文学艺术都可以不受限制地自由发展,也不

11、是各种各样的作品都可以自由出版。贯彻“双百”方针的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文化的发展方向,在国家宪法允许的范围内,鼓励各种形式的文学艺术自由发展,提倡不同学派、不同观点互相争鸣。理解“双百”方针说明: “双百”方针促进了艺术的发展、科学的进步,繁荣了社会主义文化。探究点一全面认识“ 双百”方针 材料一现在春天来了嘛,一百种花都让它开放,不要只让几种花开放,还有几种花不让它开放,这就叫百花齐放。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范围之内,各种学术思想,正确的、错误的,让他们去说,不去干涉他们。毛泽东思维交互:(1)根据材料一,概括“双百”方针的前提、内涵和实质。提示:前提:遵守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内涵:“百花齐放”

12、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指科学研究上不同学派可以自由争论。实质:在艺术、学术上实行民主。材料二这一政策就是要我们在文艺工作和科学工作方面,也把一切积极因素都调动起来,更好地为人民服务,为繁荣我国的文学艺术而努力,为使我国的科学工作赶上世界先进水平而努力。陆定一百花齐放,百家争鸣思维交互:(2)材料二反映出“双百”方针实施的目的是什么?提示:推动中国科技发展、文艺繁荣,推动社会主义建设,为人民服务。材料三20世纪70年代,洋务运动被全面否定,曾经提出洋务运动具有一定积极意义的学者被扣上“崇洋媚外”的帽子,受到批判。20世纪80年代初出现了一股研究洋务运动的热潮,尽管

13、在一些问题上争论较大,但洋务派引进西方技术符合时代潮流的观点为越来越多的人所接受。思维交互:(3)材料三中20世纪七八十年代对洋务运动的评价发生变化的原因是什么? 结合材料三,“双百”方针的曲折与新生带给我们怎样的启示?提示:原因:“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后,“双百”方针恢复;实行改革开放,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启示: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政治的关系,要处理好科学、文艺工作和人民生活的关系,要处理好继承传统和不断革新的关系。全面认识“双百”方针1.从“双百”方针的内涵看,“百花齐放”是指文学艺术的不同形式和风格可以自由发展;“百家争鸣”是指学术问题上的不同学派可以自

14、由争论。是中国共产党领导文学艺术和科学研究工作的重要方针。2.从背景来看,“双百”方针是在承认社会主义社会仍然存在各种矛盾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在国家迫切需要迅速发展经济和文化的时代背景下提出来的。3.从基本精神来看,“双百”方针的基本精神是要在艺术和科学领域实行政治民主和艺术、学术民主,其实质是为人民服务。4.从受挫原因看,“双百”方针在贯彻过程中遇到了挫折,不是“双百”方针本身的问题,而是受“左”倾错误干扰造成的。5.从历史经验教训上看,将学术问题、文艺问题政治化,就无法实现“百家争鸣”;政治生活不民主,学术界、文艺界就无法实现“百花齐放”。“双百”方针能顺利贯彻执行,社会主义文化就能兴旺发

15、达。探究点二新中国的科技材料一新中国成立后,提出“向科学进军”。1949年11月,成立了以郭沫若为院长的中国科学院,作为新中国的主要政府研究机构,并在随后的几年里陆续成立了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中国气象局等科学技术协调与研究机构。逐步建成了由中央各部门、高等院校和地方组成的科学研究体系。中国的科学技术发展进入了崭新的历史阶段。20世纪中期以后,以航天技术、原子能技术、电子计算机的应用为代表的世界性的第三次科技革命到来,科学技术飞速发展,超过了以往任何历史时期。为适应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浪潮,我国广大科技工作者在极端困难的条件下,自力更生,取得“两弹一星”的重大成就。据新华社电思维交互:(1)根据材料一

16、,概括现代中国科技发展的原因。提示:党和政府的重视、领导和支持;借鉴了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成果;广大科技工作者的努力。材料二这次卫星发射成功,是我国发展空间技术的一个良好开端,是毛主席无产阶级革命路线的伟大胜利,是无产阶级“文化大革命”的又一丰硕成果中国人民这一伟大胜利,给正在坚持武装斗争的亚、非、拉各国人民和全世界革命人民以巨大的鼓舞,给反革命的美帝国主义和社会帝国主义以沉重的打击,粉碎了他们垄断空间技术的迷梦。据新华社电思维交互:(2)根据材料二,分析卫星发射的时代特征,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其影响。提示:时代特征:国内:“文化大革命”时期,以阶级斗争为纲;国际:处于“冷战”时期。影响:中国开始进入

17、航天时代,打破了美苏对空间技术的垄断,增强了国防实力;提高了中国的国际地位。新中国取得巨大科技成就的条件和原因1.制度前提:新中国的成立和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为科技事业发展创造了前提。2.政策支持:党和政府在不同时期对科技发展的重视和决策,为科技发展提供了可靠的保证。3.环境条件:社会的稳定为科技发展提供了良好的环境。4.主观因素:(1)广大科技工作者的爱国热情和辛勤劳动,无私奉献和勇攀高峰。(2)老一辈革命家对“左”倾错误的抵制和人民群众对基础工程的大力支持。(3)新中国教育的发展提供了雄厚的人才储备。5.外部因素:第三次科技革命的推动。角度从历史解释角度考查对艺术特色的理解(2017全国卷

18、T31)图5为1954年某画家创作的婆媳上冬学,这一作品()A.继承了传统文人画的特点B.受同期西方流行画派影响C.体现了现实主义绘画风格D.注重表现作者的艺术想象【解析】选C。文人画是集文学、书法、绘画及篆刻艺术于一体的,与题干中作品明显不符,故A错误;此时西方流行的画派是现代主义画派,现代主义绘画反传统、反理性,重视自我感受和自我表现,与图写实的特点明显不符,故B错误;图画真实再现了新中国成立后妇女在冬天接受教育时的场景,属于现实主义绘画,故C正确;图画是扫盲的真实场景,不是艺术想象,故D错误。【备考策略】属于考查“冷点”,多通过新材料、新情景考查新时期教育、科技的发展。1.新中国成立初期

19、,有工人代表在谈及当时扫盲教育的意义时感慨:人家讲政策、讨论生产技术,自己在一旁根本插不上嘴,这让我觉得很惭愧。材料主要说明当时的扫盲教育()A.增强了职工的责任意识B.有利于政治建设的开展C.顺应了工农群众的诉求D.表达了经济建设的需求【解析】选C。材料站在普通工农群众对提升自身生产技能等文化需求的视角,说明了扫盲教育的积极意义,故C正确。A、B、D与材料主旨不符。【拔高训练】1958年8月1日,中国第一台计算机由张梓昌带领研制的103型通用数字电子计算机研制成功,运行速度每秒1 500次;1959年,由张效祥教授带领研制的中国第一台大型数字电子计算机,运算速度达到每秒1万次。这反映出()A

20、.当时中国科技人才大量涌现B.当时中国科研出现“左”倾冒进现象C.新中国计算机技术落后于欧美等国家D.新中国在部分科技领域取得突破【解析】选D。根据材料可知,我国在1958年和1959年在计算机领域取得了很大成就,这体现了中国在某些科技领域取得了突破性进展,D正确。根据材料时间可知,此时处于“大跃进”时期,我国的教育等各个领域发展受到很大影响,人才匮乏,A错误;材料体现的并不是“左”倾冒进的结果,B错误;材料没有涉及与欧美等国家的比较,C错误。2.19561957年,文艺报先后介绍了俄罗斯作家陀思妥耶夫斯基、印度诗人迦梨陀娑、奥地利钢琴家莫扎特、保加利亚艺术家玛依斯捷尔等人的作品。这得益于()

21、A.外交领域的巨大成就B.“双百”方针的正确指导C.“求同存异”方针的提出D.社会主义制度的建立【解析】选B。19561957年,文艺报介绍了不同意识形态、不同地区国家的著名作家、艺术家,结合当时的文化氛围可知,这得益于当时“双百”方针的提出,B正确;中国和奥地利建交时间是1971年,排除A;“求同存异”方针是在亚非会议上提出的,主要涉及的国家是新兴的民族国家,与题干中的俄罗斯等不符,排除C;社会主义制度建立是在1956年,这一制度的建立带有意识形态色彩,但是文艺报中介绍了印度诗人、奥地利钢琴家,说明社会主义制度建立和题干现象不存在因果联系,排除D。3.读下表,据此可知,影响遗传学发展的主要因

22、素是()19501955年遗传学全面学习苏联,“基因”是反动的资产阶级学说19561959年第一次遗传学座谈会召开,连续翻译出版3本以摩尔根的基因论为代表的遗传学著作19661976年各级学校生物学课程被取消,遗传学所有的研究工作几乎停止1978年以来中国遗传学会成立;以袁隆平、李振声等为代表的遗传学专家先后获得了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享誉世界摘编自中国遗传学史A.遗传学自身发展规律 B.科教兴国战略C.“双百”方针 D.意识形态【解析】选C。材料中遗传学发展的历程和“双百”方针的历程基本是一致的,没有“双百”方针时,科学问题当成政治问题,“双百”方针受到破坏时,遗传学发展停滞不前,“双百”方针贯彻时,遗传学发展;所以遗传学受到“双百”方针的影响,故选择C;材料体现了外在因素对遗传学发展的影响,而并非遗传学发展规律,故排除A;科教兴国战略是20世纪90年代以后提出,故排除B;遗传学在新中国成立初期受到意识形态影响,历程没有体现意识形态影响,故排除D。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