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雅安中学2016-2017学年高一下期半期试题理综生物试题一、选择题1. 下图为人体某细胞所经历的生长发育各个阶段示意图,图中为不同的细胞,ac表示细胞所进行的生理过程。据图分析,下列叙述中错误的是A. 图中a代表细胞分裂,b代表细胞分化,是生物个体生长发育的基础B. 的核遗传物质相同,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相同C. 细胞的形成过程中需要细胞内细胞器的互相合作D. 进入c过程的细胞,意味着即将死亡,这是细胞的一种自然生理过程【答案】B【解析】分析图形可知a过程形成的细胞形态和原来的一样,是细胞分裂。b过程后形成的细胞形态发生改变,是细胞分化,细胞分裂和分化是生物体生长发育的基础,A正确。细胞
2、分化是基因的选择性表达,核遗传物质是相同的,但细胞内的蛋白质种类和数量有所差别,B错误。细胞的形成过程是通过细胞分裂,而细胞分裂过程中需要各种细胞器相互合作,如线粒体供能,C正确。衰老的细胞是正常的生理过程,是对机体有益的,D正确。点睛:细胞增殖、分化、衰老和凋亡是细胞的正常生命活动,而不能误认为是细胞发育的4个阶段。细胞凋亡与细胞增殖都是维持生物体内细胞动态平衡的基本行为。2. 关于如图所示细胞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 因为细胞无细胞壁有中心体,所以可以判定该细胞为动物细胞,该细胞正处于有细胞有丝分裂中期B. 是一条染色体,包含两条染色单体和,它们是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的,并通过一个着丝点相连C.
3、 细胞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其中和为一对同源染色体D. 在后期时,移向同一极的染色体均为非同源染色体并能自由组合【答案】D【解析】分析细胞图像,该细胞有中心体而无细胞壁,所以是动物细胞。染色体的着丝点位于赤道板上,所以是有丝分裂中期,A正确。,和是两条染色单体,它们是一条染色体复制而来的,并通过一个着丝点相连构成一条染色体,B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有同源染色体,图中含有两对同源染色体,大小形态相同的是一对同一人染色体,所以和为一对同源染色体,C正确。有丝分裂过程中不会出现非同染色体的自由组合,D错误。点睛:关于细胞分裂图像的判断要点:首先看有无同源染色体,无同源染色体的是减数第二次分裂时期的图像
4、,再次看有同源染色体的染色体行为,如果出现了同源染色体联会,分离的行为是减数分裂,如果没有这些行为的是有丝分裂。3. 如图表示果蝇的一个体细胞,其中数字表示染色体,字母表示基因,下列叙述不正确的是A. 从性染色体组成情况上看,该果蝇只能形成两种配子B. e基因控制的性状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不同C. 只考虑1和2与3和4两对染色体时(不考虑交叉互换),该个体能形成8种配子,并且ABD配子占1/8D. 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B、b间不可自由组合【答案】C【解析】分析图像可知,7和8是果蝇的性染色体,它们的形态有所不同,所以是XY,单从性染色体组成看,该果蝇能形成含X和含Y的两种配子,A正确。e位
5、于X染色体上基因,其控制的性状和性别有关,所以在雌雄个体中出现的概率有所不同,B正确。只考虑1和2与3和4两对染色体时(不考虑交叉互换),该个体能形成4种配子,并且ABD配子占1/4,C错误。因为A、a和B、b位于同一对同源染色体上,所以形成配子时基因A、a与B、b间不可自由组合,D正确。4. 一位正常指聋哑人的父亲是短指症,母亲为正常指,父母都会说话。已知短指(B)对正常指(b)是显性;会说话(D)对聋哑(d)是显性。问正常指聋哑人父母的基因型和正常指聋哑人是由哪种精子和卵子结合而来的A. 父BBDd,母bbDD和Bd精子,bD卵子B. 父BBDD,母bbDd和BD精子,bd卵子C. 父Bb
6、Dd,母bbDd和bd精子,bd卵子D. 父BbDd,母bbDD和bD精子,bD卵子【答案】C【解析】根据后代判断父母双亲的基因型,由题意可知正常指聋哑人的基因型为bbdd,父亲的基因型为B_D_,母亲的基因型为bbD_,正常指聋哑人的正常指基因型为bb,两个b基因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正常指聋哑人的聋哑基因型为dd,两个d基因分别来自父亲和母亲,由此可推知,父亲的基因型为BbDd,母亲的基因型为bbDd,bbdd基因型是由基因型相同的精子(bd)和卵子(bd)结合而成,因此选C。【考点定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5. 在家蚕遗传中,黑色(B)与淡赤色(b)是有关蚁蚕(刚孵化的蚕)体色的相对性状,黄
7、茧(D)与白茧(d)是有关茧色的相对性状,假设这两对相对性状独立遗传。某基因型相同的雌雄家蚕杂交,F1的数量比为黑蚁黄茧黑蚁白茧淡赤蚁黄茧淡赤蚁白茧=9331,让F1中的黑蚁白茧类型自由交配,其后代黑蚁白茧中纯合子的概率为A. 1/2 B. 7/16 C. 4/9 D. 5/16【答案】A6. 关于格里菲思和艾弗里完成的肺炎双球菌转化实验,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 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内,使R型菌转化为S型菌B. R型菌转化后出现荚膜,反对者认为可能是突变所致,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C. 艾弗里提取的DNA掺杂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质,实验中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D. 艾弗里无法使
8、DNA与蛋白质完全分开,故该实验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答案】D【解析】加热杀死的S型菌的DNA进入R型菌细胞内,仍能作为转化因子,使R型菌转化成S型菌,A正确;R型菌转化后出现荚膜,发生了性状改变,反对者认为可能是突变所致,不能说明DNA是遗传物质,B正确;艾弗里提取的DNA掺杂有非常少量的蛋白质,实验中没有完全排除蛋白质的作用,所以科学家又用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进一步证明,C正确;艾弗里无法使DNA与蛋白质完全分开,故无法证明DNA肯定是遗传物质,但没有证明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D错误二、非选择题7. 某动物体细胞中DNA含量2n。下图分别为雄性动物生殖细胞减数分裂中DNA含量变化的曲
9、线图和细胞示意图。请回答:(1)细胞A的名称是_,与之相对应的时期是_(以横轴上的数字表示)。(2)细胞B的名称是_,与之相对应的时期是_。(3)细胞C的名称是_,与之相对应的曲线是_,C细胞最终能形成_个成熟生殖细胞。 (4)曲线段23时期DNA含量变化,是由于_的结果。在时期4处DNA含量减半是由于_的结果。(5)在上图右边的D中画出与A细胞同时产生的细胞的染色体示意图。_【答案】 (1). 次级精母细胞 (2). 45 (3). 精细胞 (4). 56 (5). 初级精母细胞 (6). 34 (7). 4 (8). DNA复制 (9). 同源染色体平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 (10). 【解析
10、】试题分析:根据题意和图示分析可知:图中1-3段表示减数分裂间期、3-4段表示减数第一次分裂、4-5段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图中A、B、C分别表示减数第二次分裂前期、末期和减数第一次分裂四分体时期。(1)根据以上分析已知,A细胞处于减数第二次分裂中期,称为次级精母细胞,与之相对应的曲线段是45段。(2)细胞B中不含同源染色体和染色单体,称为精细胞,与之相对应的曲线段是56。(3)细胞C处于减数第一次分裂前期,称为初级精母细胞,所以对应的曲线段是34;初级精母细胞经过减数分裂后最终能形成4个成熟生殖细胞。(4)曲线段23时期DNA含量加倍,是DNA复制的结果;4处同源染色体平均分到两个子细胞中,导
11、致细胞中DNA含量减半。(5)同源染色体分离,非同源染色体自由组合,所以与A同时产生的次级精母细胞的染色体组成为:【点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分析细胞图和曲线图,确定图中各线段所处的时期和各个细胞所处的时期。8. 分析有关遗传病的资料,回答问题。图1为某家族两种遗传病的系谱图,这两种遗传病分别由位于常染色体上的基因(A和a)及性染色体上的基因(B和b)控制。(1)14的X染色体来自于第代中的_。(2)甲病的致病基因位于_染色体上,是_性遗传病。(3)假定11与15结婚。若卵细胞a与精子e受精,发育成的16患两种病,其基因型是_;若卵细胞a与精子b受精,则发育出的17的基因型是_,表现型_;若17与
12、一个双亲正常,但兄弟姐妹中有甲病患者的正常人结婚,其后代中不患病的概率是_。【答案】 (1). 3或4(3或4) (2). 常 (3). 隐 (4). aaXbY (5). AaXBXb (6). 正常 (7). 5/12【解析】由图可知该题考查的是人类遗传病和减数分裂相关知识,需要先判断遗传病类型再根据题干做答。(1)14的X染色体来自于其母亲9号个体,而9号个体的X染色体来自第代中的3或4。(2)分析系谱图8和9号个体没有甲病,而其女儿患有甲病,所以甲病是常染色体隐性遗传病。10号个体患有乙病,而其父母没有乙病,说明该病是伴X隐性遗传病。(3)11没有甲病和乙病,但其母亲有甲病,所以其基因
13、型是 AaXBY,与15结婚,如果发育成的16患两种病,其基因型应是aaXbY,其是卵细胞a与精子e受精,说明卵细胞a是aXb,精子应是aY。一个精原细胞产生的精细胞4个是2种类型,所以b精子应是AXB,则发育出的17的基因型是AaXBXb,表现型是正常。一个双亲正常,但兄弟姐妹中有甲病患者的正常人基因型有1/3AAXBY,2/3AaXBY,这样的两人结婚,后代中患甲病的概率是1/42/3=1/6,不患甲病的概率是5/6,患乙病的概率是1/4,不患乙病的概率是3/4,所以后代中不患病的概率是5/63/4=5/12。点睛:根据遗传系谱图,判断遗传方式及判断依据。序号图谱遗传方式判断依据常隐父母无
14、病,女儿有病,一定是常隐常显父母有病,女儿无病,一定是常显常隐或X隐父母无病,儿子有病,一定是隐性常显或X显父母有病,儿子无病,一定是显性最可能是X显(也可能是常隐、常显、X隐)父亲有病,女儿全有病,最可能是X显非X隐(可能是常隐、常显、X显)母亲有病,儿子无病,非X隐最可能在Y上(也可能是常显、常隐、X隐)父亲有病,儿子全有病,最可能在Y上9. 果蝇的翅膀有长翅和残翅两种,颜色有红眼和白眼两种,分别由A、a和B、b两对等位基因控制。下图为某果蝇的染色体及基因组成,该果蝇与“另一亲本”杂交,后代的表现型及比例如下表,请分析回答: (1)左图所示果蝇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DNA复制的时期是_
15、,它一个原始生殖细胞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aXB配子,则同时产生的另外三个配子的基因型为_。(2)若只根据子代果蝇的眼色就能判断其性别,则选作亲本的另一果蝇的基因型为_;若进行测交实验,则选作亲本的另一果蝇的基因型为_。(3)从右表中信息分析可知“另一亲本”果蝇的基因型为_,子代的长翅红眼雌蝇中杂合子占的比例为_。【答案】 (1). 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 (2). aXB、AY、AY (3). XbXb (4). aaXbX (5). AaXBXb (6). 5/6【解析】分析图形可知考查减数分裂和伴性遗传。(1)减数分裂过程中DNA复制的时期是减数第一次分裂前的间期。分析图形可知该果蝇基因型是
16、AaXBY,如果产生了一个基因型为配子,产生的另外三个配子中有一个与该精细胞的基因型完全相同为aXB,另外两个是AY和AY。(2)该果蝇的性染色体不同,所以是雄性果蝇,如果要根据颜色就能判断其性别,另外一个亲本的基因型为XbXb,这样子代中白眼都是雄性,红眼都是雌性。要进行测交必须和隐性纯合子杂交,即和aaXbXb果蝇杂交。10. 某学校的一个生物兴趣小组进行了一项实验来验证孟德尔的遗传规律。该小组用豌豆的两对性状做实验。选取了黄色圆粒(黄色与圆粒都是显性性状,分别用Y、R表示)与某种豌豆作为亲本杂交得到F1,并把F1的统计数据绘制成了柱形图。请根据实验结果讨论并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你能推
17、测出亲本豌豆的表现型与基因型吗?请写出推测过程。_。(2)此实验F1中的纯合子占总数的_。(3)有同学认为子代黄色与绿色比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但圆粒与皱粒的比不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你觉得该同学的想法是否有道理?请设计一个实验来验证。_【答案】 (1). 能。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单独分析一对基因传递情况,子代中黄色与绿色分离比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YyYy,圆粒与皱粒分离比为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表现型是黄色圆粒、黄色皱粒 (2). 1/4 (3). 没有道理。如果将F1的黄色圆粒自交,则后代的圆粒与皱粒的比应该是31,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解析】该题主
18、要考查基因的自由组合定律和实验思路。(1)根据子代中表现型的分离比能推测出亲本豌豆的表现型与基因型。根据基因分离定律,单独分析一对基因传递情况,子代中黄色与绿色分离比为3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YyYy,圆粒与皱粒分离比为11,则亲本的基因型为Rrrr,所以亲本的基因型为YyRrYyrr表现型是黄色圆粒、黄色皱粒。(2)子代中纯合子的概率也可以每对分开结果相乘,即1/21/2=1/4。(3)虽然子一代中圆粒与皱粒比为1:1,但如果将子一代中的圆粒进行自交后代中会出现圆粒:皱粒为3:1,还应该符合基因的分离定律,所以其想法没有道理。点睛:验证遗传定律的方法有:测交、自交、花粉鉴定法和单倍体育种法。1
19、1. 1952年“噬菌体小组”的赫尔希和蔡斯研究了噬菌体的蛋白质和DNA在侵染细菌过程中的功能,请回答下列有关问题:(1)实验材料对实验成功具有重要的作用,选择T2噬菌体作为理想的实验材料,是因为它的结构简单,只含有蛋白质和DNA,且_。(2)获得分别被32P、35S标记的噬菌体的具体方法是_。(3)侵染一段时间后,用搅拌器搅拌,然后离心得到上清液和沉淀物,检测上清液中的放射性,得到如图所示的实验结果。实验结果表明,当搅拌时间在25 min时,上清液中的35S、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90%和20%左右,由此可以推断出_。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
20、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_。(4)通过噬菌体侵染细菌实验发现,细菌裂解后释放出来的噬菌体大小、形状等都与原来噬菌体一致,实验证明_。【答案】 (1). 侵染细菌过程中蛋白质与DNA(核酸)会自然分离 (2). 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 (3). 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 (4). 细菌没有裂解,子代噬菌体没有被释放出来 (5). 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是DNA或噬菌体的各种性状是通过DNA传递给后代的)【解析】本题考查噬菌体侵染细菌的实验过程。(1)噬菌体不仅结构简单,繁殖快,最主要的是在侵染细菌过
21、程中蛋白质与DNA(核酸)会自然分离。(2)噬菌体是病毒,必须寄生在活细胞内才能生存。要标记噬菌体必须先标记其宿主,因此标记方法是分别用含32P和35S的培养基培养大肠杆菌,再用噬菌体分别侵染被32P和35S标记的大肠杆菌。(3)标记的S是标记了蛋白质,而标记P是标记了DNA,当搅拌时间在25 min时,上清液中的35S、32P分别占初始标记噬菌体放射性的90%和20%左右,而上清液中主要是噬菌体外壳,沉淀物主要是被噬菌体侵染的细菌,由此可以推断出DNA进入细菌,蛋白质没有进入细菌。而图中“被侵染细菌”的存活率曲线基本保持在100%,本组数据的意义是作为对照组,以证明细菌没有裂解,子代噬菌体没有被释放出来。(4)噬菌体侵染细菌时只有DNA进入到细菌内,但释放出的噬菌体大小、形状都和原来的一致,说明了DNA是噬菌体的遗传物质,控制着噬菌体的所有性状。点睛:病毒是必须依赖活细胞才能进行生命活动,所以要标记噬菌体不能直接标记培养基,需要先标记培养基让其宿主带上标记,然后再用病毒去侵染宿主,这样病毒才带上了标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