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40讲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 第40讲 中国人文地理概况 第40讲 考点整合 考点整合 省(自治区、直辖市)县 乡 黑龙江黑河至云南腾冲一线 大 小 人口基数大,人口增长快 控制人口数量,提高人口素质 大杂居、小聚居 第40讲 考点整合 水田 旱地 秦淮 长江 山东 长江流域 提高单产 第40讲 考点整合 防风固沙 保护农田 涵养水源 保持水土 东北 西南 第40讲 考点整合 山西 大庆 中国的工业:第40讲 考点整合 钢铁 机械 造船 能源 水源 北方 水源 综合性 能源矿产 轻工业 第40讲 考点整合 邮电业 水运 航空 中国的交通运输:第40讲 考点整合 第40讲 考点整合 上海 大连 广
2、州 北京 上海 第40讲 要点探究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一 中国的农业1我国主要农作物的分布及其影响条件 第40讲 要点探究 第40讲 要点探究 2.我国主要农业区分布和区位条件 第40讲 要点探究 例12010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图文资料,完成下列各题。桑蚕的适养温度为2030,生长周期约1个月。桑蚕的饲养需要投入的劳动量较大。我国桑树分布广泛,是世界重要的桑蚕丝生产及其产品出口国,太湖平原、四川盆地和珠江三角洲是我国传统的桑蚕丝主产区。自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开始了空间转移。下图示意我国2000年与2007年桑蚕茧产量(产量大于0.1吨)的省区分布。第40讲 要点探究 (1)据图简述我国桑蚕
3、养殖业的发展特点。(2)简述广西桑蚕业迅速发展的优势地理条件。(3)有人建议贵州向广西学习,大力发展桑蚕业。你是否赞成?简述理由。第40讲 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考查学生根据图表提取有效信息、迁移运用知识和归纳、描述、论证问题的能力。主要考查农业发展特点、影响因素和发展方向等知识。(1)仔细观察图例,明确信息点有两个,即时间和产量,结合图示得出20世纪末我国桑蚕养殖业的空间和产量变化。(2)结合材料(桑蚕的适养温度)、图(纬度、距珠三角近)中的提示信息和已知知识解答。(3)结合桑蚕养殖业发展的影响因素,比较贵州和广西的差异,言之有理即可。第40讲 要点探究 答案 (1)答案要点一:全国总产量增长
4、较快;传统主产区中,珠江三角洲发展较快,其他发展缓慢;广西发展迅速,成为最大的桑蚕养殖省区;其余省区(大于0.1吨)多数有发展,只有新疆减产较大。答案要点二:东部原产量大,增长量较少,中部有明显增长,但总产量相比不大;西部以广西为代表增长迅速;主产区由东部转移到西部(总产量2000年以东部最多,2007年以西部最多)。(2)热量资源丰富(纬度较低);劳动力丰富且价格较低;距离珠三角较近,便于引进生产技术(经验)和销售产品。(3)赞成。理由:经济较落后,耕地较少,有大量剩余劳动力,热量条件好等。或不赞成,理由:地势较高,交通不便,离市场远,与广西竞争处于劣势等。第40讲 要点探究 点评 农业区位
5、选择要做到因地制宜 种植业湿润、半湿润平原;林业山地与丘陵;畜牧业干旱、半干旱地区;渔业湖泊或水库;柑橘高温多雨的热带、气候湿润的亚热带;甜菜气候温和的中温带;棉花光照充足、夏季高温的平原或水分充足的沙漠绿洲;水稻水分条件好的平原;苹果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地区等。第40讲 要点探究 我国农业生产布局调整取得重大进展,主要农产品生产向优势产区集中的格局逐步形成。下面是我国某一农作物的分布图,读图回答(1)(2)题。图403 第40讲 要点探究 (1)该农作物是()A稻谷 B小麦 C棉花 D油菜 (2)A地区该农作物的单产和质量均高于B、C两地,从气候条件分析,A地占优势的是()A光照 B热量 C水
6、分 D风能 解析(1)该农作物主要分布在黄河下游、长江中下游及新疆地区,从而可以判断该农作物为棉花。(2)新疆地区晴天多,光照强,但水源不足。答案(1)C(2)A 第40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二 我国的四大工业基地和工业地带位置特征区位优势问题及对策辽 中 南 著名的重工业区 有丰富的煤、铁、石油等资源;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还有大连的海运;经济腹地和市场广阔;工业基础雄厚,劳动力资源丰富;有统一电网;国家政策扶持 水源、能源不足,环境污染严重;跨流域调水,节能降耗,治理环境京 津 唐 北方最大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有丰富的煤、铁、石油、海盐等资源;近棉花产地;交通发达:铁路公路网稠密,还有天津
7、的海运;经济腹地和市场广阔;有北京天津两大直辖市作依托,科技文化发达,劳动力素质高;有统一电网;政策优惠,对外开放程度高 水源严重不足、环境污染严重;跨流域调水,西电东送,节能降耗,治理环境第40讲 要点探究 位置特征区位优势问题及对策沪 宁 杭 我国规模最大、结构最完整、技术水平最高、效益最高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优越的位置:东部经济区的中心;便利的交通:“黄金水道”的入海口,沿海航运的中点,京沪、沪杭线交会,国内三大航空港之一;广阔的经济腹地和消费市场;雄厚的工业基础;发达的科技和高素质的劳力;政策优惠,对外开放程度高 能源和矿产不足、土地资源紧缺、环境质量下降;西电东送,西气东输,治理环境珠
8、 三 角 轻工业为主的综合性工业基地 地理位置优越:地处东南沿海,毗邻港澳,面向东南亚,著名侨乡,便于引进外资和先进技术;交通便利;市场广阔;人口稠密,劳动力资源丰富;政策优惠,对外开放程度高 常规能源不足、土地资源紧缺、环境质量下降;西电东送,治理环境第40讲 要点探究 2.我国主要的工业地带 工业地带特征主要工业中心工业部门优势劣势沿海工 业地带 我国最发达的工业地带 包括沿海的经济特区、开放城市和经济开放区 包括四个工业基地的各工业部门,重点发展外向型企业 便利的海运,便于吸引外资和国外先进技术 能源短缺第40讲 要点探究 工业地带特征主要工业中心工业部门优势劣势沿长江 工业地带 工农业
9、发达、综合性强的工业地带 沪宁杭、武汉、重庆、宜昌、乌江渡、六盘水、攀枝花等 钢铁、轻纺、电力、矿业、有色金属冶炼、煤炭、电子等 能源充足,水运便利,农业发达,人口众多 交通尚难满足需要陇海兰新 工业地带 前景广阔、潜力较大 连云港、徐州、郑州、洛阳、西安、兰州、乌鲁木齐等 煤炭、轻纺、机械、石化、航天等 资源丰富、陆运便利 干旱缺水,尚待开发第40讲 要点探究 例2 2009年5月4日,国务院原则通过了关于支持福建省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若干意见,海峡西岸经济区从区域战略上升为国家战略。材料 台湾岛两侧表层海水温度图和台湾岛附近海水等深线图 图404 第40讲 要点探究 (1)根据图中表层
10、海水的温度,说明台湾岛东西两侧海水温度的差异及原因。(2)简要分析图示区域东西两侧海水深度差异较大的原因。指出台湾岛河流的突出特征及开发利用方向。(3)简述厦门港的区位优势。解析 本题以海西经济区的建设为背景,考查学生读图分析能力。海水温度的高低主要受洋流影响;海底深度与板块碰撞的消亡有关;港口建设主要从海域条件与陆域条件两方面进行分析。第40讲 要点探究 答案(1)东侧温度比西侧温度高 东侧受日本暖流影响 (2)台湾东部临板块消亡边界处(或海沟)(东部为板块碰撞挤压处或大洋板块俯冲到大陆板块之下),海水深度大,西侧海底有大陆架分布,海水较浅。台湾的河流流量大,流程短,落差大,水流急。开发利用
11、:发展旅游业、水电工业(或灌溉)。(3)纬度较低,港湾不冻;海湾内风浪较小;海湾周围地形平坦;港口配套的铁路、公路和其他基础设施完善;腹地广阔。第40讲 要点探究 下图是我国西部地区综合产业带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1)(3)题。图405 第40讲 要点探究 (1)A地区的重点产业可能是()A以钢铁工业为龙头的冶金业 B以蔬菜、水果为中心的新型农业 C以旅游业为导向的第三产业 D以能源开发为主导的采掘业 (2)图中所示地区产业带呈长条状,形成这一现象的最主要原因是()A人口分布状况 B主要交通线走向 C水源条件 D地形因素 第40讲 要点探究 (3)关于C、D地区产业发展区位条件的分析,正确的是
12、()AC地区最突出的区位优势是矿产资源丰富 BD地区传统的区位优势是交通便捷 CC地产业发展的重点是能源开发 DD地区产业发展最大的制约因素是邻国众多 第40讲 要点探究 解析 第(1)题,A地区位于新疆南部的塔里木盆地,石油、天然气资源丰富,是我国新的石油基地和西气东输的起点。第(2)题,呈长条状的产业带主要沿陇海兰新铁路分布,这里城市、人口的分布也与铁路线的分布有关。第(3)题,图中C为三峡地区,D位于我国云南省西南边境。三峡地区水能资源丰富,水能开发是这一地区的重点。云南省位于云贵高原,地表崎岖,交通建设难度大;该地区邻国众多,为发展边境贸易创造了良好的条件。答案(1)D(2)B(3)C
13、 第40讲 要点探究 探究点三 我国主要的铁路干线1南北铁路干线 铁路宝中宝成成昆线太焦焦柳黎湛粤海线京广线京九线京哈京沪线走 向 示 意 图意义 加强西南和西北地区联系,促进西部大开发;有利于民族团结 改善铁路布局,提高晋煤南运的能力,分流京广线的运量 沟通了华北、华中与华南,是我国铁路网的中轴线,运量最大的南北大动脉 缓解京广线、京沪线的运输压力,加速老区脱贫致富,维持港澳地区的稳定与发展 沟通了东北、华北和华东的联系,是东部经济发达地区的南北大动脉第40讲 要点探究 2.东西铁路干线 铁路名称走向示意图意义京包包兰线 促进华北与西北的联系,分担陇海线的运量,建设少数民族地区,巩固边防陇海
14、兰新北疆、青藏线 沟通东部和西部,促进西北、青藏地区的发展,巩固边防,横贯亚欧第二条大陆桥,加速沿线工业的发展沪杭浙赣湘黔贵昆线 横贯江南的东西干线,加强华东、中南、西南之间的联系,与长江航线相辅相成第40讲 要点探究 例3 2009北京卷下图显示某年湖北省与相邻省级行政区往来货物的铁路运输量差异,读图回答(1)(2)题。第40讲 要点探究 (1)接受湖北输出货物运量最多的邻省(直辖市)位于湖北以()A南 B北 C东 D西 (2)承担由邻省(直辖市)输入湖北的货物运量最大的铁路线是()A京沪线、京广线 B京广线、焦枝线 C京九线、枝柳线 D陇海线、焦枝线 第40讲 要点探究 解析 本题考查考生
15、提取信息、应用信息解决问题的能力,结合对区域内交通运输线路的分析。由坐标图提取解题信息:输出货运量依次为:湘、豫、赣、陕、皖、渝;输入货运量依次为:豫、陕、湘、赣、皖、渝。第(1)题,由图中信息可知接受湖北输出货物运量最多的邻省是湘(湖南),湘位于湖北的南面,故选A。第(2)题,由邻省输入湖北的货物运量最大的是豫(河南),连接两省的铁路主要是京广线、焦枝线。答案(1)A(2)B 第40讲 要点探究 点评 评价某地交通运输发展条件一般应从区位条件、自然条件、资源条件和社会经济条件、科学技术条件等方面进行评价分析。(1)区位条件:某事物的区位有两层含义:该事物的空间位置和与其他地理事物的空间联系。
16、某地交通建设的区位条件包括自然地理区位、经济地理区位和战略区位等方面。(2)自然条件:某地交通建设的自然条件可从地质条件、地形条件、气候条件等方面来分析。地质条件:地壳构造运动活跃地区,断层、地震、滑坡、泥石流频繁发生,交通建设难度大,安全性差,应尽量避开。从工程的安全性、稳定性和地下水的运动等方面来考虑,在背斜和向斜两种地质构造中应选择背斜、避开向斜。第40讲 要点探究 地形条件:平原地形对交通线路的限制较小,工程造价较低,选线时要注意少占好地,处理好交通建设和农田水利设施、城镇发展的关系。山区地形起伏大,地质条件复杂,对交通线路的限制很大,工程造价高,应尽量避开沼泽地、陡坡,无法避开陡坡、
17、山地的地方可修建盘山公路和隧道。气候条件:湿润地区应注意排水,干旱地区应注意防风固沙,高寒地区应注意克服冻土和缺氧带来的不利影响。航空港应选择能见度比较好的地区。(3)资源条件:丰富的资源对交通运输具有很大的潜在需求。资源的开发需要便利的交通作保证。(4)社会经济条件:交通运输是支撑区域经济发展的必要条件和重要基础,在整个国民经济发展中必须先行一步,以适应其他经济部门的发展对交通运输的需求。(5)科学技术因素:科技水平比较低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往往是最主要的;科技水平比较高的时代或地区,自然因素的影响程度逐渐下降,社会经济因素成为最主要的因素。第40讲 要点探究 阅读下图,回答问题。我
18、国部分省、市、自治区与东南亚、南亚部分国家示意图 图407 第40讲 要点探究 (1)比较拉萨、昆明、三亚气候特点的差异。(2)近十几年来,我国新建了青藏铁路、南昆铁路、粤海铁路,试分析上述三条铁路线相同的主要功能。解析 三地气候特点的差异要从气温、降水、光照等角度进行分析,铁路建设的主要功能要从资源开发、客货流动、商品交换、信息、资金流动、拉动沿线经济、区际联系等方面分析。第40讲 要点探究 答案(1)拉萨:冬寒夏凉,空气稀薄,日光强,气温日较差大,降水集中在夏季。昆明:冬暖夏凉,四季如春,降水集中在夏季,受夏季风强弱或昆明准静止锋的影响,秋、冬、春旱季长短有差异。三亚:全年皆夏,光照、热量
19、、降水丰富。(2)加快资源开发、货物流通、商品交换,旅客流动、信息和资金的流动,推动沿线经济的发展,促进经济交往和区域合作,实行优势互补。第40讲 备用习题 今年以来蔗糖价格一路飙升,最高达到每吨7000元左右。读我国蔗糖产量与蔗糖均价走势变化图,回答(1)(4)题。备用习题 第40讲 备用习题 (1)图中蔗糖主产区可能为()A江苏 B.湖南 C江西 D.广西 (2)影响甘蔗主产区发展甘蔗生产的主要自然因素是()A湿热的气候 B肥沃的黑土 C充足的水源 D.平坦的地形 (3)图中蔗糖价格与种植面积的关系表述正确的是()减产周期就是价格上行周期 增产周期就是价格下行周期 减产周期就是价格下行周期
20、 增产周期就是价格上行周期 A B C D (4)造成20092010年甘蔗产量和蔗糖价格上涨的原因是()受去冬今春的西南大旱影响 市场对蔗糖需求的稳定增长推动了糖价的上涨 国家停止进口国外蔗糖 蔗农主动减少甘蔗种植面积 A B C D 第40讲 备用习题 解析 甘蔗主要分布在我国的粤、琼、桂、川、滇、闽、台等省区,其中广西是最大的产区;甘蔗需水量大,通常要求种植于光照充足、雨量丰富、土层深厚肥沃的地区。广西地处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光热充足、降水丰富;据图中全国及广西的产量变化与蔗糖价格的关系,可以可以得出一个结论:减产周期就是价格上行周期,增产周期就是价格下行周期;糖价上涨与西南大旱导致占全国糖料蔗种植面积60%以上的广西蔗糖减产有关,从历史的角度看来,糖价一直在平稳上涨,这与群众对蔗糖的需求量随生活水平提高而提高有关。答案(1)D(2)A(3)C(4)A