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高考圈题》2016高考生物(新课标I卷)总复习题组训练:题组13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61559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758KB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考圈题》2016高考生物(新课标I卷)总复习题组训练:题组13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考圈题》2016高考生物(新课标I卷)总复习题组训练:题组13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考圈题》2016高考生物(新课标I卷)总复习题组训练:题组13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考圈题》2016高考生物(新课标I卷)总复习题组训练:题组13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考圈题》2016高考生物(新课标I卷)总复习题组训练:题组13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高考圈题》2016高考生物(新课标I卷)总复习题组训练:题组13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1页
《高考圈题》2016高考生物(新课标I卷)总复习题组训练:题组13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1页
《高考圈题》2016高考生物(新课标I卷)总复习题组训练:题组13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1页
《高考圈题》2016高考生物(新课标I卷)总复习题组训练:题组13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1页
《高考圈题》2016高考生物(新课标I卷)总复习题组训练:题组13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1页
《高考圈题》2016高考生物(新课标I卷)总复习题组训练:题组13 免疫调节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圈题(生物)新课标I卷题组13 免疫调节 (一)考法解法【命题特点分析】本部分属于每年高考轮考内容,根据对近年高考真题分析,预测2015年考查该部分内容的概率很大;单选题、非选择题(必做题)的形式均有呈现,难度系数在0.4-0.5之间;考查重点为细胞免疫与体液免疫的过程、艾滋病。试题多以生活实际场景或实验探究为题干主线,主要考查学生对实验的分析能力及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该部分知识与细胞的基本结构联系紧密,经常联合出题。【解题方法荟萃】解决该部分试题,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着手考虑:1、抗体和抗原的化学本质及相互关系抗体的化学本质是蛋白质;抗原的本质是大分子化合物或者由大分子化合物构成的结构2、

2、体液免疫、细胞免疫流程图的分析比较项目 体液免疫 来源:学科网ZXXK细胞免疫 区别 来源:学.科.网Z.X.X.K作用物质 来源:学科网ZXXK特异性抗体 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来源:Zxxk.Com增强免疫细胞活力的各类淋巴因子 作用对象 侵入内环境中的抗原 被抗原侵入的宿主细胞 比较项目 体液免疫 细胞免疫 区别 作用过程 关系对于外毒素,体液免疫发挥作用;对于胞内寄生物,体液免疫先起作用,阻止寄生病原体的传播感染,当寄生病原体进入细胞后,细胞免疫将抗原释放,再由体液免疫最后清除3、自身免疫病指自身的免疫系统对自身的成分发生免疫应答,造成机体损伤。4、艾滋病病毒及致

3、病机理(二)真题剖析【题干】(2010全国新课标卷理综29)将同种大鼠分为A、B两组,A组大鼠除去淋巴细胞后,产生抗体的能力丧失:从B组大鼠中获得淋巴细胞并转移到A组大鼠后,发现A组大鼠能够重新获得产生抗体的能力。请回答:(1)上述实验验可以说明_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_,任何检测相应的抗体。(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_。在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和编码抗体的基因这四种物质中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是_。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和红细胞这三类细胞中不属于免疫细胞的_。【答案】(1)淋巴细胞 (2)抗原 (3)浆细

4、胞 编码抗体的基因 红细胞【解析】(1)实验表明有淋巴细胞的实验大鼠可以产生抗体,没有淋巴细胞的实验大鼠不能产生抗体,说明淋巴细胞是免疫反应所需的细胞。(2)为了证明接受了淋巴细胞的A组大鼠重新获得了产生抗体的能力,需要给A组大鼠注射抗原,然后检测相应的抗体。(3)动物体内能产生特异性抗体的细胞称为浆细胞或者效应B细胞。抗体、溶菌酶、淋巴因子都属于免疫活性物质,而编码抗体的基因不属于免疫活性物质。吞噬细胞、淋巴细胞都是免疫细胞,而红细胞不属于免疫细胞。【题干】(2011全国新课标卷理综30)回答问题:(1)人体肝细胞可产生一种分泌蛋白(称为蛋白A),运出细胞后进入血液。已知内质网、核糖体和高尔

5、基体参与了蛋白A的合成或运输,则这些细胞器在蛋白A的合成和运输过程中行使功能的顺序是、。人体的胰岛细胞中(含有、不含有)蛋白A基因。(2)为了研究小鼠在接受大肠杆菌碱性磷酸酶(AKP)刺激后其体内抗体水平的变化,提取大肠杆菌AKP,注射到小鼠腹腔内,进行第一次免疫。一段时间后,检测到抗体水平达到峰值。在这个过程中,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形成的细胞可以产生抗体。经过一段时间后,再用大肠杆菌APK进行第二次免疫,细胞可以快速增殖、分化,小鼠体内产生大量抗体。上述免疫属于(特异性、非特异性)免疫。【答案】(1)核糖体 内质网 高尔基体 含有 (2)B 浆 记忆 特异性【解析】分泌蛋白先由内

6、质网上的核糖体初步合成,然后由内质网和高尔基体依次进行加工、包装和运输。这反应了细胞器之间的分工协作,也是反应生物膜在结构与功能方面相互联系的实例。细胞分化的原因是遗传信息的执行情况不同,所以,同一人体的不同组织细胞,具有一整套相同的基因。但不同的组织细胞被转录的基因不完全相同,分化了的细胞中,既有相同的mRNA和蛋白质,也有不同的mRNA和蛋白质。在特异性免疫的体液免疫过程中,机体受抗原的刺激后,B淋巴细胞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浆细胞产生抗体,特异性的作用于抗原;记忆细胞在同种抗原的再次刺激下,增殖分化出大量浆细胞,机体迅速地产生更多抗体,能更有效地抑制或清除抗原

7、。【题干】(2013全国新课标卷理综4)示意图甲、乙、丙、丁为某实验动物感染HIV后的情况A从图甲可以看出,HIV感染过程中存在逆转录现象B从图乙可以看出,HIV侵入后机体能产生体液免疫C从图丙可以推测,HIV可能对实验药物a敏感D从图丁可以看出,HIV对试验药物b敏感【答案】D【解析】从甲图中可以看出,HIV感染人体后,存在以RNA为模板,合成DNA的过程,故A正确;从乙图可以看出,感染HIV后抗体的产生迅速增加,故B正确;从丙图看出,加入药物a后,T细胞的数量减少变慢,说明药物a可以抑制HIV,故C正确;观察图丁,加入药物b后,HIV的浓度不变,故药物b对HIV不起作用,故D错误。(三)高

8、考圈题【题干】如图表示人体免疫某一过程的示意图,分析并回答有关的问题:(1)图中所示的是_免疫过程,b细胞的名称为_。(2)若图中抗原再次进入人体内,不能被细胞a, b, c中_细胞特异性识别。(3)已知图中所示物质d由4条多肽链组成,其中含有3个二硫键(SH + SH S-S + 2H)。若此物质由100个氨基酸组成,已知氨基酸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为128,此物质的相对分子质量约是_。与物质d合成分泌直接有关的细胞器有 。(4)如果图中所示的抗原为酿脓链球菌,当人体产生抗体消灭该菌时,也会攻击心脏瓣膜细胞,导致风湿性心脏病,这属于免疫失调中的_病。【答案】(1)体液 记忆细胞 (2)c (3)

9、1106 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 (4)自身免疫【圈题理由】本题涉猎知识点体液免疫,自身免疫病和HIV病毒,均为免疫内容的重难点知识。且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这种出题形式有利于考查学生学科素养。【解析】(1)该免疫过程有B细胞的参与,为体液免疫,图中b细胞由B淋巴细胞增殖分化而来,不产生抗体,因此为记忆细胞。(2)图中a为吞噬细胞,c为浆细胞,a、b、c中不具有抗原识别功能的是c细胞。(3)100个氨基酸形成4条肽链,3个二硫键组成蛋白质,共脱出水分子96个,6个氢原子,所以形成的蛋白质分子的相对质量为128100-9618

10、-6=1106。浆细胞产生抗体,抗体的化学本质属于蛋白质,并且属于分泌蛋白,核糖体是该蛋白质的合成场所,在内质网上进行加工和运输,最后通过高尔基体的加工和分泌。(4)自身免疫病的特点是抗体敌我不分,会攻击机体自身的成分。【题干】回答下列有关人体免疫的问题。下图表示人体细胞受到病毒攻击后发生的部分免疫反应,据图回答问题。(1)人体免疫系统由免疫器官、免疫细胞和 组成。图中表示浆细胞的是细胞 (用图中细胞编号回答)。(2)图中细胞完成的免疫应答过程有两大方面,既能通过途径保护人体,又能产生 。(3)巨噬细胞与被感染细胞相比,附着有核糖体的内质网较发达,这是由于巨噬细胞需要_(多选)。A表达细胞表面

11、受体B产生更多的细胞内水解酶C合成大量ATPD合成更多蛋白质分泌到胞外(4)图中属于非特异性免疫的是途径_。A B C D(5)图示的4个途径中,一定会发生膜上受体与细胞外分子相互识别过程的有_。(6)若人体第二次受到相同病毒攻击,会发生快速免疫应答。请用箭头()、相关文字以及图13中相关细胞编号写出快速免疫应答的途径。【答案】(1)免疫分子 (2)淋巴因子 (3)A、B、D (4)A (5)、 (6)【圈题理由】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的相关知识,为所学知识的要点。同时考查学生是否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否能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判断图表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解析】(1)人体免疫系统是由免疫器官

12、、免疫细胞和免疫活性物质组成的。细胞I是效应T细胞,细胞II是记忆细胞,细胞III是B细胞,细胞IV是B细胞,细胞V是记忆细胞,细胞VI是效应B细胞。(2)细胞I是效应T细胞,效应T细胞可与靶细胞结合导致靶细胞裂解,抗原释放后由抗体消灭,同时效应T细胞可产生淋巴因子,加强其他免疫细胞的功能。(3)巨噬细胞能吞噬病原体,细胞内溶酶体中含有大量的水解酶,可水解抗原,细胞中合成的分泌蛋白较多,细胞消耗的ATP也较多。(4)图中过程为巨噬细胞吞噬处理抗原,该过程为非特异性免疫反应。(5)过程能识别抗原但不能特异性识别抗原,过程、能特异性识别抗原。细胞识别需要依赖于细胞膜上受体参与。(6)人体发生二次免

13、疫时,记忆T细胞和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为新的记忆T细胞、记忆B细胞、效应T细胞和浆细胞。考点:本题考查人体免疫的相关知识,意在考查考生能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能获取有效信息,分析判断图表做出合理判断或得出正确结论的能力。【题干】科学研究表明:精神因素(焦虑、紧张等的心理应激)会使T细胞活性下降,对病毒、真菌感染的抵抗能力和对肿瘤细胞的监控能力下降,还间接引起机体生成抗体的能力降低。下图表示神经、免疫、内分泌三大系统相互调节的部分示意图,请根据图回答:(1)由图可知,神经系统可通过突触前膜释放 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动,还可通过有关 间接调节免疫器官或免疫细胞的活

14、动,以上两种物质作用完成后可能都要 活性(填“失去”或“保持”)。(2)精神因素使T细胞活性下降后,呈递抗原信息的能力降低,且 的分泌量减少,影响了 细胞分裂和分化能力,使抗体生成量减少。(3)若抗体结合到消化道上皮细胞,再接受同一抗原刺激后引起腹泻呕吐,这在免疫学上称为 ,参与抗体合成与分泌的膜性细胞器有 。【答案】(1)神经递质 体液(或激素) 失去 (2)淋巴因子、B (3)过敏反应 内质网、高尔基体、线粒体(答核糖体不给分)【圈题理由】本题通过生产生活实际场景,考查学生识图能力、识记能力和是否理解所学知识的要点,能否精准把握知识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更重要的是,考查学生是否能够运用所学知

15、识与观点,通过比较、分析与综合等方法对某些生物学问题进行解释、推理,做出合理的判断或得出正确的结论。【解析】(1)根据所学知识,突触前膜可以释放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的受体结合,从而调节免疫细胞或免疫器官的活动;从图中可知,免疫细胞还可以接受激素调节;激素和神经递质一旦与受体结合发挥作用后立即被灭活而失去活性。(2)T细胞受抗原刺激后可以释放淋巴因子,由于精神因素可以导致T细胞活性下降,淋巴因子的分泌量会减少;淋巴因子可以促进B细胞的增殖分化,淋巴因子的减少,会影响B细胞的增殖分化,导致抗体生成量减少。(3)抗体与自身的消化道上皮细胞结合,再次受到抗原刺激后引起的腹泻呕吐,属于过敏反应;与抗体合

16、成、分泌有关的细胞器有核糖体、内质网、高尔基体和线粒体,但核糖体没有膜结构。(四)分层训练基础过关1型糖尿病可能因人的第六号染色体短臂上的HLAD基因损伤引起。该损伤基因的表达使胰岛B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HLAD抗原,T淋巴细胞被其刺激并激活,最终攻击并使胰岛B细胞裂解死亡。以下说法错误的是A上述过程属于细胞免疫B上述过程不产生记忆细胞C型糖尿病由基因突变引起D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答案】B【解析】依题意,损伤的HLAD基因的表达,使胰岛B细胞表面出现异常的HLAD抗原,T淋巴细胞被其刺激并激活,最终攻击并使胰岛B细胞裂解死亡,说明该过程属于细胞免疫,型糖尿病属于自身免疫病,A、D项正确;在细

17、胞免疫过程中,在抗原的刺激下也有记忆细胞的产生,B项错误;型糖尿病可能因人的HLAD基因损伤引起,即HLAD基因发生了突变,C项正确。2重症肌无力(MG)是一种由神经肌肉接头处传递功能障碍所引起的自身免疫性疾病,即患者体内的自身抗体破坏了神经肌肉突触后膜的受体蛋白。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理论上患者的神经肌肉突触间隙中神经递质的量与正常情况基本相同兴奋由神经到肌肉突触后膜,经历了电信号化学信号电信号的转变注射受体蛋白来增加受体数量,可以缓解该病症状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引起的A. B. C. D.【答案】D【解析】突触后膜受体被破坏,不影响突触前膜释放神经递质,所以神经递质量

18、与正常情况基本相同,正确;突触前膜完成的是电信号化学信号的转变,错误;由题意可知,抗体破坏了膜上的受体,抑制抗体的产生,膜上的受体可发挥正常作用,故可以缓解症状,错误;自身免疫病和过敏反应都是由于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免疫能力过强引起,正确。3PM2.5是粒径小于2.5um(相当于细菌大小)的颗粒物,被认为是造成雾霾天气的“元凶”。PM2.5进入人体后,会被吞噬细胞吞噬,同时导致生物膜通透性改变,引起细胞死亡。下列叙述错误的是A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三道防线B吞噬细胞因不含分解PM2.5的酶,最终导致细胞死亡CPM2.5可携带病菌进入人体,导致机体出现炎症反应DPM2.5引起细胞

19、死亡的原因可能与溶酶体水解酶的释放有关【答案】A、【解析】吞噬细胞吞噬PM2.5,属于人体免疫的第二道防线,A错误;吞噬细胞内不含分解PM2.5的酶,导致生物膜的通透性改变,引起细胞死亡,B正确;PM2.5可携带病毒进入人体,机体出现炎症反应,防御病菌,C正确;PM2.5进入机体,溶酶体分解PM2.5,水解酶的释放可导致细胞死亡,D正确。4下列有关特异性免疫的叙述,正确的是A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不属于特异性免疫B在抗原和淋巴因子的共同作用下,B淋巴细胞可以直接分化为浆细胞C在体液免疫过程中,每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D甲型H1N1流感病毒侵入机体细胞后进行的特异性免疫是细胞免疫,所

20、以机体不需要合成其相应的抗体【答案】C【解析】类风湿性关节炎等自身免疫病属于特异性免疫,A项错误;B淋巴细胞受到刺激后,在淋巴因子的作用下,增殖分化为浆细胞和记忆细胞,B项错误;每个浆细胞只能分泌一种特异性抗体,C项正确;在病毒感染中,往往是先通过体液免疫的作用来阻止病毒通过血液循环而播散,再通过细胞免疫将被病毒感染的靶细胞裂解,导致其死亡,病原体失去寄生的基础,最终由浆细胞合成的抗体来予以彻底消灭,D项错误。5基因疫苗是将编码病原体蛋白的基因插到质粒上,然后将之导入人或动物体内,让其在宿主细胞中表达,诱导机体产生免疫应答。其主要机制如下图:请据图回答有关问题(1)接种基因疫苗后,目的基因指导

21、合成的病原体蛋白,作为 刺激人体产生初次免疫。(2)与初次免疫比较,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免疫的特点是 ,与 (填图中的编号)细胞有关。(3)在初次免疫中,接受的刺激后细胞将作出的反应是 ;细胞的作用是 。(4)细胞的功能或特性包括 。A DNA周期性复制; B 核孔数量较多; C 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 D 细胞表面有较多突起; E 分泌淋巴因子【答案】(1)抗原(2)反映强烈,抗体产生快且浓度更高 (3)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一部分成为记忆细胞 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4)BC【解析】本题主要考查体液免疫的相关知识(1)根据体液免疫的过程和抗原的概念可知,接种基因疫苗后,目的

22、基因指导合成的病原体蛋白,作为抗原刺激人体产生初次免疫。(2)与初次免疫比较,当机体再次接触相同抗原时免疫的特点是反映强烈,抗体产生快且浓度更高,与记忆(填图中的编号)细胞有关。(3)在初次免疫中,接受的刺激后细胞将作出的反应是迅速增殖分化为浆细胞一部分成为记忆细胞;细胞的作用是与靶细胞密切接触,导致靶细胞裂解死亡。(4)细胞为浆细胞,它的的功能或特性包括核孔数量较多、内质网、高尔基体发达。智能拓展6近年来研究表明:调节性T细胞可以抑制T细胞增殖和分泌淋巴因子,在自身免疫、肿瘤免疫和移植免疫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调节性T细胞来源于造血干细胞,在胸腺中发育成熟。调节性T细胞又可以分为CD4+、CD

23、25+、Foxp3+等多种类型。下列对调节性T细胞的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造血干细胞可以通过有丝分裂直接产生多种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B调节性T细胞与T细胞、效应T细胞具有相似的生理效应C给自身免疫病患者注射相应种类的调节性T细胞,可起到一定的治疗效果D正常机体内的调节性T细胞有助于自身的免疫系统识别并清除肿瘤细胞【答案】C【解析】多种类型的调节性T细胞是细胞增殖、细胞分化的结果,即直接来源是基因选择性表达导致细胞分化的结果、而根本来源是由造血干细胞通过有丝分裂增殖而来, A错;B选项考查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题干中明确指出调节性T细胞能抑制T细胞增殖,因而难以分化为效应T细胞,因而他们的生理效应不同,

24、B错;自身免疫病是自身免疫系统异常敏感、反应过度而攻击自身成分导致的,调节性T细胞可以抑制T细胞增殖和分泌淋巴因子,适当降低自身免疫功能,因而对自身免疫病有一定的治疗效果,但在免疫系统功能降低的同时,会使部分肿瘤细胞免于被识别和清除,C对D错。7下图甲表示人体内免疫细胞的起源和分化,图乙表示一正常人注射疫苗以及再次接触抗原后体内产生抗体的反应。下列分析正确的是乙甲A图甲中不需抗原刺激就能进行的只有 B图甲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阻碍而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C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浆细胞,快速产生大量抗体D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出现过敏反应【答案】A【解析】据图甲,图甲不需要抗原刺激也能进行12

25、3过程,分化了吞噬细胞,淋巴细胞,A正确;图甲2过程受一些类固醇药物阴碍,并不会出现细胞免疫力降低,B错误;图乙d时表示抗原直接刺激记忆细胞,快速分化浆细胞,产生大量抗体,C错误;图乙中抗体浓度由n上升到m,表示机体的第二次免疫,不属于过敏反应,D错误。8某免疫学研究人员将病毒q注入A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均死亡;而将同剂量的病毒q注入B组小鼠体内,其小鼠只在第1周发热,以后恢复健康。在死亡和恢复健康的两种小鼠的体内均检测出具有活性的病毒。对此现象的解释不合理的是AA组小鼠体内未产生病毒q的抗体,而B组小鼠体内产生了病毒q的抗体B注入A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有活性,而注入B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没有活性C

26、A组小鼠缺乏免疫力,而B组小鼠具有正常的免疫力DA组小鼠的胸腺发育不全,而B组小鼠的胸腺发育正常【答案】B【解析】题干中“在死亡和恢复健康的两种小鼠的体内均检测出具有活性的病毒”,说明注入B组小鼠体内的病毒q有活性,否则病毒q不会复制而检测出有活性的病毒。9下图为某种树突状细胞(DC细胞)参与免疫的过程,其相关叙述不正确的是ADC细胞摄取抗原物质属于胞吞作用,吸收Ca2+等离子属于主动运输BT细胞其膜上的受体与DC细胞分泌的特定物质结合后,才能出现免疫效应C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必然导致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D获取患者的DC细胞经体外增殖再输入该患者体内,可提高清除抗原的效果【答案】C【解析】由图

27、可知,DC细胞摄取抗原物质属于胞吞作用,吸收Ca2+等离子属于主动运输,A正确;T细胞膜上的受体与信号分子结合后,才出现免疫效应,B正确;T细胞发生免疫效应时,不一定导致B细胞的增殖与分化,C错误;患者的DC细胞经体外增殖再输入该患者体内,可提高清除抗原的效果,D正确。10疫苗对预防传染病具有重要意义。请回答:(1)用一定浓度的福尔马林或其他化学试剂处理病毒,使之失去致病性,可以制成灭活疫苗,请解释为什么不能用加热杀死病毒的方式制备灭活疫苗?_。(2)DNA疫苗是目前正在开发的最有潜力的疫苗之一。DNA疫苗注射后,能在接种者体内表达出_。(3)某人已接种过针对某病毒的疫苗,用简单的图示表示该病

28、毒入侵后,此人体内免疫系统发生体液免疫作用的主要过程。(4)艾滋病是由HIV所引起的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英文缩写是_。HIV是一种RNA病毒,能够侵入和隐藏在人体_细胞内部,并嵌入染色体,随人体基因一起复制,因而难以研制出能有效抵抗HIV的疫苗。研究发现,在少数情况下,感染HIV的人会许多年没有明显的症状,这一发现表明HIV虽然侵入了人体,但在相当长的一段时间内可能没有复制,而是处于静息状态,这提示我们可以从何处着手研究艾滋病的防治方法?_。【答案】(1)加热可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影响蛋白质的抗原性(2)抗原蛋白(3)如下图(4)AIDS T 可以想办法抑制HIV的复制(比如抑制逆转录

29、酶的活性)【解析】(1)加热可使病毒的蛋白质变性,从而影响蛋白质的抗原性,不能激发特异性免疫。(2)DNA能够控制蛋白质合成,故DNA疫苗为相关抗原DNA加工而成,故DNA疫苗注射后,能在接种者体内表达出抗原蛋白。(3)已接种过针对某病毒的疫苗,体内会生成针对该病毒的记忆B细胞,当该病毒再次入侵,记忆B细胞会迅速增殖分化形成浆细胞,分泌大量抗体结合该病毒,阻止其扩散,起到体液免疫功能。(4)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其英文缩写是AIDS。HIV主要攻击入侵T细胞。HIV可以通过逆转录生成DNA整合到T细胞的DNA,等待时机成熟在大量复制形成HIV的RNA,从而大量繁殖HIV,故可以通过抑制逆转录酶的活性来抑制HIV的复制。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