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加美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试卷政治学科(注:考试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1. 山东省启动了“放飞梦想”绿色手机文化创作传播活动;2010年3月,又开展了“诵读经典,爱我中华”活动。两大活动所体现的共同文化生活道理是( )A.开展有益文化活动,提升公民文化素养 B.净化社会文化环境,实现文明健康交往C.传播优秀传统文化,增强人的精神力量 D.创新文化传播方式,推动经典文化发展2. 目前,在我国少数民族中,有22个民族的人口在10万以下,有的不足5000人。由于人口较少民族的核心文化区
2、范围小,其文化传承的状况堪忧。面对这一现象,当务之急是( ) A.提高发展民族传统文化的能力 B.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认同感C.抢救和保护少数民族特色文化 D.加强与其他民族文化的融合3. 法国哲学家爱尔维修有句名言:“人是环境的产物”。某论坛上,主讲人让听众写下与自己关系最密切的6个朋友,并指出他们月收入的平均数大致就是你的月收入。测试结果的准确程度让所有听众惊讶不已。物以类聚,人以群分。每个人的朋友圈子都是一个特定的文化环境,它彰显着你的现在,也预示着你的未来。这种现象说明( )A文化决定人们的交往行为和交往方式 B.文化影响人们的实践活动和思维方式C.文化改变人们价值观念,丰富精神世界 D
3、.文化提高人们的道德修养,塑造完美人格世博会是展示人类文明成果的盛会,也是世界各国欢聚、沟通与合作的舞台。认识世博会是认识人类进步的捷径之一。回答45题。4150多年来,一些重大发明,如照明、通信、汽车等技术,都是在世博会上面世后才逐渐转化为主流产业的。从文化生活角度看,这是因为( )A各具特色的民族文化使世界文化多姿多彩B文化的传播与交融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C文化的交流与借鉴是人类文明进步的重要动力D现代大众传媒超越时空的强大功能加速了文化传播5. 上海世博会福建馆茶文化的展示让许多游客叹为观止。一位美籍华人欣赏了茶艺表演后,感叹道:“太精彩了!这一表演让我们享受到了美,也让我们感受到祖国茶
4、文化的博大精深。”这反映( ) A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潜移默化的 B优秀文化在交流与借鉴中创新C文化对人的影响是深远持久的 D优秀文化能增强人们的精神力量 文化是人们追求美好幸福生活的重要内容。回答第67题。6. 随着网络和数字技术的发展,网络电视、手机报、电子书等新媒体日益深入人们的生活,催生了数字出版等新的文化产业。这说明,技术是( )文化创新的不确定因素 促进文化发展的重要因素文化多样性产生的根源 推动大众传媒发展的基础A. B. C. D. 7.阿凡达是一部运用3D技术制作的电影,目前已创造了超过27亿美元的全球票房,并带动了3 D相关产业的发展。这体现了( )文化对经济的重大影响 文化是
5、政治经济的反映文化生产力的日趋重要 文化以经济发展为基础A. B. C. D.8. 截至2009年10月,我国已有昆曲、端午节等29个项目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代表作名录”,跃居世界第一。重视文化遗产的保护是因为( )文化遗产是维系人类 生存和发展的基础 文化遗产是人类历史文化成就的重要标志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研究人类文明的演进 保护文化遗产有利于实现人类文明的趋同A. B. C. D.9. 孟浩然与诸子登岘山诗:“人事有代谢,往来成古今。江山留胜迹,我辈复登临羊公碑字在,读罢泪沾襟。”该诗句可以体现( )文化是人类社会实践的产物 文化是由文人创造的文化具有继承性 文化影响人
6、的精神世界 A. B C. D.10. 当前,在大力弘扬中华文化过程中,广东省重点打造“岭南文化、活力商都、黄金海岸、美食天堂”四大品牌。这表明( ) A. 地域文化具有各自的特色 B.地域文化都是在本地域独立形成的C.地域文化之间没有共性 D.中华文化在性质上是全国地域文化的总和11. 近年来,中国民乐在欧洲的主流音乐厅多次上演,为欧洲听众带去了充满中国韵味的音乐享受,受到了较高的评价。这表明( )A.不同国家的文化各具特色 B.文化既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C.世界各国的文化具有一致性 D.文化既是通俗的又是高雅的12. 中央电视台开播百家讲坛以后,一些艰涩高深的传统经典经过现代诠释变得通俗易懂
7、,富有时代气息,为大众所接受。这说明( )A.传统文化的具体内涵能够因时而变 B.传统文化对人的发展具有积极作用C.各族人民对中华文化具有认同感 D.中华传统文化具有鲜明的民族性13. 高铁时代的到来,人们可以“在广州喝早茶,到长沙听笑话,再到武汉赏樱花”;“上午在西安吃泡馍,下午到嵩山看少林”。这说明科学技术的进步能够( )改变文化的存在形式 方便人们的文化交流更新文化的传播方式 扩展人们的文化视野A. B. C. D. 14. 随着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的精神需求也不断提高。人们在闲暇之余,观光旅游,网上冲浪,穿衣讲“服饰文化”,吃饭讲“饮食文化”,住房讲“建筑文化”等。这表明( )A.
8、人的全面发展是飞速提高的 B.人们的文化消费日益多样化,多层次C.不同历史时期,人的素质提高的要求不同 D.文化能影响经济、政治生活15. “文化创新来自创作者的灵感,主要靠文化创作者的聪明才智。”这种观点否定了( )文化创作者在文化创新中的作用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 人民群众是文化创新的主体A B C D16. 社会实践是文化创新的源泉,也是文化创新的动力和基础。因此,中华民族文化要实现创新就必须( )A对传统文化进行大胆的抛弃 B植根于传统文化的丰沃土壤C立足于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具体实践 D面向世界,汲取世界各国文化的优秀成果17. 北京奥运会会徽是传统
9、文化和现代艺术的巧妙结合,是动和静的有机融合。他的设计别出心裁,独树一帜,是目前最有神韵的奥运会会徽。由此可见 ( )A.文化创新的灵感来自社会实践 B.既要继承传统文化,又要进行文化创新C.文化创新的检验标准在与社会实践 D.文化创新是民族文化繁荣的根本动力18. 中国的京剧、书法、武术为世界独有,俄罗斯的芭蕾舞、意大利的歌剧等等享誉天下,这一切形成了世界文化大观园,上述材料表明(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主要体现为民族文化的多样性 不同民族、不同地域其文化是有差异的文化是民族的 思想理论是最正确的文化形式A. B. C. D.19. 培根说:“知识的力量不仅取决于其本身价值的大小,更取决于它是
10、否被传播,以及传播的深度和广度。”这句名言强调了( )A.知识的重要性 B.文化传播的重要性C.文化交流的过程比结果更重要 D.知识力量是巨大的20. 比尔盖茨说过,不久的将来,你可以不必离开你的书桌,就可以办公、学习,探索这个世界和它的各种文化,进行各种娱乐这段话说明 ( )信息技术的发展使得文化传播更为迅速、广阔 互联网技术正在以人们无法预料的速度、深度和广度,改变着人类文明的进程 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成为文化传播的主要途径网络技术等大众传媒能够最大程度地超越时空,显示出文化传递、沟通、共享的强大功能A B C D21微机、驾车、外语被认为是21世纪人才必须具备的三大技能;过去不识字的人被认
11、为是文盲,现在有人又提出了不懂电脑、不会学习的人就是文盲的新内涵,这说明( )A不同时期的历史特点不同,人的全面发展和素质提高的具体要求也不同B文化消费对促进人的全面发展起着不可替代的作用C随着社会的发展进步,人们文化消费的内容更加丰富D文化消费属于满足人们享受需要和发展需要的高层次消费22. 传统服装是传统文化的一部分,但只能说是传统文化的“皮层”,而那些浩瀚典籍,诸子百家的思想,伦理道理观念,那些血肉骨髓,才是传统文化真正的“内核”,如果一味专注于羽扇纶巾、津津乐道于峨冠博带,或者只是套上一件“汉服”,这不能不说是一种舍本逐末的文化“复兴”。上述观点( ) A否定了传统文化的继承性 B肯定
12、了现代文化的优越性 C属于民族虚无主义的表现 D抓住了文化传承的根本23. 广州亚运会会徽是“一只火凤凰顶着一个火红的太阳”,核心理念是“五羊圣火”,会徽设计融入了中国文化特色和岭南文化元素,为广州、中国、亚洲乃至全世界贡献一笔宝贵的文化财富。这表明( ) A文化是民族的,又是世界的 B要尊重和理解文化的差异和个性 C不同区域的文化有各自的特色 D世界各国的文化逐渐走向趋同24.孔子的儒家思想作为中国漫长封建统治的主导思想,在今天仍有广泛的影响。儒家思想的广泛传播,广泛影响与孔子设立私学,广收门徒有关,这是因为( )教育是文化发展、创新的根本途径 教育具有选择、传递和创造的特定功能教育是文化传
13、播的一个重要途径 儒家思想本身就是教育思想A. B. C. D.加美学校2012-2013学年第一学期高二年级月考试卷政治学科(答题卷)一.单项选择题(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意的,每小题2分,共48分)题号123456789101112答案题号131415161718192021222324答案二、非选择题(3小题,共52分)25(12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民本思想是中国传统文化宝库重要的思想资源,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广泛而深刻的影响。材料一 传统民本思想和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论述节选“民为贵,社稷次之,君为轻 孟子孟子尽心下“为君之道,必须先存百姓,若损百姓以
14、奉其身,犹割股以啖腹,腹饱而身毙。”唐太宗贞观政要 君道“生民之初,本无所谓君臣,则皆民也。夫曰共举之,则因有民而后有军,君末也,民本也。” 谭嗣同仁学专家点评:传统民本思想在历史上起到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具有时代局限性,统治阶级运用民本思想的目的是“治民”。“坚持以人文本,就是要以实现人的全面发展为目标,从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促发展,不断满足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要,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和文化权益,让发展的成果惠及全体人民。” 胡锦涛在中央人口资源环境工作座谈会上的讲话(2004年3月10日) 专家点评:中国共产党“以人为本”是对传统民本思想的扬弃,是立足中国发展实践,
15、适应新的发展要求提出的,其内涵将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时间的深入而不断丰富。有人认为,“民本思想和以人为本的产生都是与当时的社会条件相适应的,其政治运用的目的根本上是一致的。”请你运用文化与经济、政治关系的知识,对这一观点加以评价。26(16分)阅读下列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扫墓、踏青、折柳、洙浴、吟咪等,体现了清明节缅怀、感恩和亲近自然的文化传统。近年来,网上祭奠、家庭追思、献花遥祭等,为清明祭扫添增了新的表现形式;人文纪念、公祭先烈、文化展览等,为清明文化注入了新的时代内涵。 结合材料一,运用文化生活的有关知识,分析文化创新的途径。27. (24分)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是我国当前社会发展的总体战略目标。对于这一战略思想,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涵义。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社会主义文化的建设就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社会主义公民。(1)为什么说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仅仅从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等方面去理解是远远不够的,还应关注其深刻的文化涵义? (6分)(2)结合文化对人影响德知识,分析文化对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要意义。(10分)(3)为什么要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培养“四有”公民? (8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