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二历史: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968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13.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二历史: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2012高二历史: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2012高二历史: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2012高二历史: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2012高二历史: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2012高二历史: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2012高二历史: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2012高二历史: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2012高二历史: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2012高二历史: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2012高二历史: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2012高二历史: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2012高二历史: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2012高二历史: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2012高二历史: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2012高二历史: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2012高二历史: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师用书素材新人教版选修3.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1.4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教师用书素材 新人教版选修3 一、教学目标 目标内容知识与能力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价值观识记理解运用规模空前的帝国主义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只有塞尔维亚和比利时从事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性质通过史实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性质问题探究法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大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迅速崛起,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对战后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 战争催生了新世界战后欧洲地位下降;美日迅速崛起;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

2、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迅速崛起,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通过史实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造成的直接后果问题探究法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飞机、汽车、化工技术的应用;政府对经济的干预;社会主义制度和和平主义思潮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通过史实分析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战后人类生活各方面产生的影响问题探究法 二、教材分析与教学建议 1知识结构 2教材分析与建议 重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大战造成的直接后果和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难点 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教材内容分析和建议 本课主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性质、大战造成的直接后果和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

3、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大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迅速崛起,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战争对战后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由于本课理论性较强,建议教师采用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引导学生思考、讨论,进行教学。 本课的引言由引文和问题组成,引文是1914年7月,英国对德国宣战的那个夜晚,英国外交大臣的一句话,表现出他对战争和国家前途的忧虑。引言提出的问题是:如何理解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结局?如何分析这次大战的性质?这次大战对人类历史产生了哪些影响?建议教师利用这个问题引导学生进入本课的学习。 第一目“规模空前的帝国主义战争”,教材简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

4、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只有塞尔维亚和比利时从事的战争具有民族解放性质,但从全局看,这并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质。 这次战争是几十年来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掠夺殖民地和压迫其他民族的政治的继续。交战双方的目的都是为了瓜分世界,争夺殖民地。 德国参战的目的,是要彻底重新瓜分世界,夺取英、法、比利时等国的殖民地,建立一个“大德意志帝国”,它的范围包括比利时、荷兰、法国的一部分、乌克兰、波兰和波罗的海沿岸国家、斯堪的那维亚半岛,还有巴尔干国家和西亚地区。建立一个以德国为中心的经济同盟,把俄国挤到亚洲去,并使其成为德国的农业附庸国。在海上打垮英国的垄断地位;在非洲、太平洋和南美夺取英、法、比利时、葡萄牙

5、等国的殖民地和势力范围。奥匈帝国则想使塞尔维亚沦为其附属国,夺取通往亚得里亚海和爱琴海的出海口,把奥匈二元制帝国扩大为三元制帝国。 在协约国方面,英国的主要目的在于保住世界霸权,同时掠夺更多的殖民地;消灭德国海军,打垮德国这个世界市场上最危险的竞争者;从土耳其手中夺取美索不达米亚、巴勒斯坦,并巩固在埃及的统治。法国要在战争中洗刷1870年普法战争中失败的耻辱,收复阿尔萨斯和洛林,侵占德国的萨尔煤铁矿区,恢复法国在欧洲大陆的霸权。沙皇俄国则要建立一个庞大的斯拉夫帝国,使黑海变成俄罗斯的内湖。意大利则要扩张领土,建立在地中海的霸权。 在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秘密协定,用来瓜分势力范围、

6、决定某些地区和国家的归属。意大利本是同盟国成员,但在大战爆发后,意大利背弃了盟约,宣布中立。它同时在两个交战集团之间讨价还价,进行讹诈,以获取更高的报酬。由于意大利所希望获得的领土大多属于德奥集团或中立国,与协约国不存在直接冲突。1915年4月,协约国同意大利签订伦敦密约,同意了意大利的领土要求,英国还答应给意大利贷款5 000万英镑作为参战费用。5月,意大利撕毁三国同盟条约,加入协约国作战,在背后捅了同盟国一刀。而保加利亚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也成为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争相拉拢的对象。保加利亚以归还被塞尔维亚和希腊占领的领土作为参战条件,这是协约国无法接受的,于是同盟国集团加紧争取保加利亚。191

7、5年9月,保加利亚与同盟国签订协定,德国许诺将马其顿、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和土耳其的一些边境地区划归保加利亚,作为保加利亚参加同盟国的报酬。10月,保加利亚正式宣布对协约国宣战。 由此可见,这次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掠夺别国领土,奴役别的民族,打击竞争者和争夺世界霸权。从双方说,都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虽然就局部来说,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侵略、比利时抗击德国侵略的战争是出于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它们所从事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但从全局看,这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教学建议:讲述本目内容建议教师可采取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并补充意大利、保加利亚参战原因等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第一

8、次世界大战的性质。也可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以加深对本目内容的理解。 第二目“战争催生了新世界”,教材简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直接后果: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迅速崛起,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1大战使欧洲的国际地位下降。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欧洲的影响最为巨大。英法在大战中的胜利,在某种程度上保住了英国的主导地位,英帝国的面积还有所扩大;英国的国际影响,在德俄被排斥出世界舞台之后也有所提高。但是,从整体上看,欧洲的经济、政治受到战争的严重打击,其地位作用不断下降。 战前,欧洲似乎可以号令一切。可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进程表明,欧洲仅靠自己的力量甚至不能解决欧洲自身

9、的问题。欧洲需要美国、日本、英国的海外领地和其他国家的参与,需要它们的经济、政治和军事的支援,才最后定出战争胜负。 大战使欧洲经济遭到严重破坏,欧洲经济在世界上的地位被削弱。大战以前,欧洲的海外投资额每年高达35亿英镑,1913年世界制成品出口的60%来自欧洲的英法德三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影响着英帝国乃至整个世界的贸易活动。英国被称为“世界工厂”,英镑成为世界共同贸易货币。英国的经济活动影响着全球经济的发展,起着稳定世界经济结构的作用。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使这种情况开始逆转,及至战争结束,英国已走下世界经济霸主的宝座。战争使英国耗掉了80亿英镑的军费,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从伦敦向纽约

10、转移;英国的海外投资,在19141918年之间下降了50%;而19131920年的7年间,欧洲的制造业产量下降了23%;19241928年,德国和法国的农业生产低于1913年。如果从纯粹的经济角度来估计,由于战争,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欧洲不再像过去那样成为世界的主宰和世界中心了。 2美日迅速崛起。取代欧洲经济统治地位的是美国。美国的工厂在战时极大需求的推动下,迅速地发展起来。在19131920年间,美国的制造业产量增长了22%,1920年的钢产量占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的2/3。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大于包括苏联在内的所有欧洲国家的总和。 美国还

11、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债权国和最大的资本输出国。到1919年,欧洲共有17个国家欠美国的债务总数已达100亿美元。美国的海外投资从1913年的大约20亿美元增加到1930年的150亿美元,其中30%投放在欧洲。黄金储备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30年的45亿美元。美国已经代替欧洲成为世界银行和世界工厂。 日本同美国一样在大战中发了横财,成为又一个暴发户。日本借英法忙于战争之机,加紧对它们的殖民地进行经济渗透,四年战争中日本的对外贸易总额几乎增加了三倍,由入超变为出超。黄金储备增加了四倍半,并成为欧洲国家的债权国,仅给英、法、俄的债款总额就为5亿日元。由于战时交战各国的船只大量被击毁和受到海上封

12、锁,日本又成为国际海运的主要角色。日本船只活跃在地中海、大西洋甚至南北美洲地区的海上,从中获得大笔贸易以外的收入。19141919年,日本的工业总产量实际增加18倍,并超过农业产值近50%,日本就从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国。 大战期间,日本趁欧洲列强忙于战争无暇东顾之机,向亚洲和太平洋大肆扩张,出兵抢占了德国在太平洋上的殖民地,并强占了中国的青岛,还强迫袁世凯政府接受“二十一条”,妄图独吞整个中国。日本想在东亚排挤欧洲列强,建立自己的霸权。 3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人类社会向整体化方向发展。首先,战争把世界各国都卷入了世界政治的漩涡,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族的觉醒,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

13、得到一定的发展。阿根廷和巴西买不到英国的机车零件和采矿机械,于是在本国自己制造;印度的塔塔家族发展了为数众多的制造业企业,其中的一个企业成为英帝国中最大的钢铁厂;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由于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也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其次,大战后期爆发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极大地激励了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匈牙利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经受了考验,日益成为欧洲政治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推动下,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如土耳其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印度爆发了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

14、,中国也发生了著名的五四运动。这些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冲击了帝国主义的世界秩序。最后,战后出现了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反映了20世纪的世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 教学建议:讲述本目内容建议教师亦采取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并补充一些具体数字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也可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以加深对本目内容的理解。 第三目“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教材简要介绍了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战争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1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第一次世界大战不仅摧毁了德意志、俄罗斯、

15、奥匈、奥斯曼四个帝国,促成一个新型社会主义国家出现,而且对战后人类生活的很多方面都产生了影响。首先就是在科学技术方面。 人类社会的悲哀之处就是最新的科技发明往往应用在自相残杀上,为了置对手于死地,无所不用其极。飞机、汽车、化工技术等第二次工业革命的最新成果在战争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战争由原来的陆上、海上平面空间,向陆地、天空、水下三维立体空间转化。战争的规模更大、更残酷了。战争期间,才发明不久的飞机受到一些国家的重视,很快进入实用阶段。英国人总是指望英吉利海峡和皇家海军能使他们免于战争的影响。但是,1915年5月31日,德国的军事飞艇飞临伦敦上空,并投下炸弹,一个新的战争时代开始了。在第一次世

16、界大战期间,德国共对英国领土发动了53次飞艇空袭,投下5 700枚炸弹,炸死了556名平民。战争已经使前方和后方变得模糊了。随着战争的发展,飞机被广泛应用在侦察上。交战双方逐渐意识到要从侦察敌人中保卫自己,这样战斗机诞生了。军用飞机在战场上成为一支新军,飞机的数量不断增加。到战争后期,帝国主义两大军事集团拥有的航空器数量都超过万架,一战的头号王牌飞行员德国的里希特霍芬一人就击落了80架敌机,足见当时空战规模之大了。为报复德国对伦敦的空袭,英国飞机也向德国投下了543吨炸弹,战略轰炸思想在西方军界产生了。1918年,英国皇家空军成军。这是世界上第一支独立的空军军兵种部队。 大战爆发时,各交战国军

17、队几乎所有的运输车辆都是马拖的,卡车只是刚刚开始使用。宣战时,英国陆军部一共只有80辆卡车。马恩河战役最紧张的时刻,法军为尽快封堵战线缺口,竟征调了巴黎市的出租汽车载运士兵上前线。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当时的主力是骑兵和步兵,人和马的体力都是有限的,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行军作战。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四个轮子代替了步兵的两条腿,步兵向摩托化转变。战前在欧洲和美国街道上占主导地位的马车,很快被汽车取代。1900年,美国生产了4 000辆汽车,到1914年,已达56万辆。 此外,德国等原料缺乏的国家,为了应付敌方的封锁,大力发展化学合成技术,从而推动了化工技术的发展

18、。战时对物资的旺盛需求,也促使人们不断改进生产流程,为生产管理的革新提供了条件。 2第一次世界大战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传统的经济政策是自由放任,政府对经济不加干预。在战争初期,各国政府都没有做好长期战争的准备,因而也没有对经济加以干预。随着战争的延长,各国不得不建立起一整套专门机构,以有效利用全国的人力物力,达到“总体战”的要求。这些机构着手干预私人企业的投资方向,负责分配政府定单,控制原材料的供应,协调各种经济关系,垄断对外贸易。开始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3第一次世界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各交战国在参战之前,极力鼓吹民族主义,号召“保卫祖国”,把战争的目的打扮得无比神

19、圣。成千上万的国民被统治者所蛊惑、愚弄走上战场。大战导致了惨重的伤亡,对经济发展造成了巨大的破坏,引发了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这就引起了人民要求和平、反对战争运动的高涨。在这次大战中,俄国爆发了“十月革命”,建立起苏维埃政权,人类历史由此诞生了一种新的社会制度社会主义制度。社会主义的理想和观念,深刻影响了人类社会的各个方面。另一方面,大战造成的巨大伤亡和破坏也在人们心中留下了长久的阴影,导致和平主义思想盛行一时。 教学建议:讲述本目内容建议教师亦采取问题比较法、问题探究法,并补充一些具体资料,放映相关资料影片,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也可由学生提出问题,师生共同探讨,以加深对

20、本目内容的理解。 三、教学设计与案例 1教学设计 书写完本课标题后,教师可引导学生阅读教材引言中的引文。此时,教师提出问题:英国外交大臣为什么担心自己国家的未来?他的担心为什么不是杞人忧天?由此导入新课。 在进行关于第一次世界大战性质的教学时,建议教师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历史纵横”、“各主要参战国伤亡人数占其总人口的比例”、“墓地与伤兵”三部分材料,并补充适当材料或放映相关资料影片,加深学生对战争残酷性的感性认识。然后引导学生自己得出第一次世界大战是帝国主义非正义战争的结论。教师可再做补充说明:这次战争是几十年来两大帝国主义军事集团掠夺殖民地和压迫其他民族的政治的继续。在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签

21、订了一系列秘密协定,用来瓜分势力范围、决定某些地区和国家的归属。这次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掠夺别国领土,奴役别的民族,打击竞争者和争夺世界霸权。从双方说,都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虽然就局部来说,塞尔维亚抗击奥匈帝国侵略、比利时抗击德国侵略的战争是出于保卫自己的主权和独立,它们所从事的战争是正义的、具有民族解放斗争的性质。但从全局看,这不能改变整个战争的非正义性。 学习“战争催生了新世界”一目时,建议教师充分阅读教材,并补充一些具体数字资料,引导学生思考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欧洲国家地位的下降和美国日本的崛起要从具体的经济数字中看出来。大战以前,欧洲的海外投资额每年高达35亿英镑,1913年世界制成

22、品出口的60%来自欧洲的英法德三国。伦敦是世界金融中心。战争使英国耗掉了80亿英镑的军费,国际金融中心的地位开始从伦敦向纽约转移;英国的海外投资,在19141918年之间下降了50%;而19131920年的7年间,欧洲的制造业产量下降了23%;19241928年,德国和法国的农业生产低于1913年。如果从纯粹的经济角度来估计,由于战争,欧洲的工业发展倒退了8年。在19131920年间,美国的制造业产量增长了22%,1920年的钢产量占世界产量一半以上,石油产量占世界的2/3。到1929年,美国的工业产量占世界工业总产量的42%。到1919年,欧洲17个国家欠美国的债务总数已达100亿美元。美国

23、的海外投资从1913年的大约20亿美元增加到1930年的150亿美元,其中30%投放在欧洲。黄金储备从1913年的7亿美元增加到1930年的45亿。四年战争中日本的对外贸易总额几乎增加了三倍,由入超变为出超。黄金储备增加了四倍半,并成为欧洲国家的债权国,仅给英、法、俄的债款总额就为5亿日元。日本船只活跃在地中海、大西洋甚至南北美洲地区的海上,从中获得大笔贸易以外的收入。19141919年,日本的工业总产量实际增加18倍,并超过农业产值近50%,日本就从农业国变成一个工业国。 第一次世界大战推动了人类社会向整体化方向发展的问题,建议教师引导学生回顾已经学过的知识。战争促进了殖民地半殖民地国家和民

24、族的觉醒,这些国家和地区的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一定的发展。例如中国的民族资本主义由于列强忙于战争,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出现了“短暂的春天”。再有,大战后期爆发的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极大地激励了欧洲各国的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德国爆发了“十一月革命”,匈牙利成立了苏维埃共和国。十月革命后建立的苏维埃政权经受了考验,日益成为欧洲政治中的一个不可忽视的因素。在俄国十月社会主义革命的推动下,战后民族解放运动掀起新高潮。如土耳其凯末尔领导的资产阶级革命取得胜利,印度爆发了甘地领导的“非暴力不合作”运动,中国也发生了著名的五四运动。这些都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势力,冲击了帝国主义的世界秩序。最后,一战后出现了

25、人类历史上第一个世界性国际政治组织国际联盟,反映了20世纪的世界已经发展成为一个互相关联的整体。 学习“大战对人类社会的影响”一目时,建议教师补充一些具体资料,如一战期间空战的情况,飞艇、飞机对大战的影响;马恩河战役和“施里芬计划”中士兵机动能力对战役成败的影响等。放映相关资料影片,充分利用教材上的“学思之窗”和图片,并引导学生回忆所学的旧知识,了解大战爆发后资本主义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的原因,社会主义制度和和平主义思潮出现的背景。 2教学案例 案例一 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帝国主义非正义性时,教师补充意大利和保加利亚参战的原因:意大利本是同盟国成员,但在大战爆发后,意大利背弃了盟约,宣布中立。它

26、同时在两个交战集团之间讨价还价,以获取更高的报酬。由于意大利所希望获得的领土大多属于德奥集团或中立国,与协约国不存在直接冲突,1915年4月,协约国同意大利签订伦敦密约,同意了意大利的领土要求,英国还答应给意大利贷款5 000万英镑作为参战费用。5月,意大利撕毁三国同盟条约,加入协约国作战,在背后捅了同盟国一刀。而保加利亚由于地理位置的重要,也成为两大帝国主义集团争相拉拢的对象。保加利亚以归还被塞尔维亚和希腊占领的领土作为参战条件,这是协约国无法接受的,于是同盟国集团加紧争取保加利亚。1915年9月,保加利亚与同盟国签订协定,德国许诺将马其顿、罗马尼亚的部分领土和土耳其的一些边境地区划归保加利

27、亚,作为保加利亚参加同盟国的报酬。10月,保加利亚正式宣布对协约国宣战。 这说明在战争期间,帝国主义列强签订了一系列秘密协定,用来瓜分势力范围、决定某些地区和国家的归属。由此可见,这次战争的目的是为了掠夺别国领土,奴役别的民族,打击竞争者和争夺世界霸权。从双方说,都是帝国主义的非正义战争。 案例二 讲述第一次世界大战对新技术发展的催化作用时。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德国“施里芬计划”失败的原因,强调指出:德国“施里芬计划”破产的一个重要原因是由于当时的陆军主力是骑兵和步兵,人和马的体力都是有限的,无法承担高强度的行军作战。攻入法国之后,德军已成强弩之末。所以在大战期间,汽车的机动性引起人们的关注,四个

28、轮子代替了步兵的两条腿,步兵向摩托化转变。 四、问题解答 【学思之窗】 战争中的失利给俄国造成了什么深远影响? 解题关键:战争激化矛盾,引起革命。 思路引领:俄国是帝国主义链条上最薄弱的一环,受战争的打击最重,损失最大。战争使俄国的各种矛盾激化,引起革命。 答案提示:俄国的工业发展远远落后于西欧国家,在对德战争中屡遭败绩,损失惨重。俄国完全没有经济实力来进行反对第一流工业强国的现代化战争。战争的失败激化了人民的不满情绪,引起了革命。 【探究学习总结】 本课测评 1第一次世界大战使世界格局出现了什么新变化? 解题关键:从世界政治经济中心的变化、新的社会制度产生等方面考虑。 思路引领:第一次世界大

29、战的主战场在欧洲,必然使欧洲国家的国际地位下降。战争激化矛盾,引起革命。俄国爆发十月革命,社会主义制度开始在欧洲确立。这有利于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殖民地半殖民地的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 答案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使欧洲国际地位下降,美日迅速崛起,促进了世界无产阶级革命运动和民族解放运动的发展,人类社会向整体化发展。 2第一次世界大战对人类的社会生活有哪些影响? 解题关键:注意题目中的“社会生活”,不要跑题。 答案提示:第一次世界大战成为新技术发展的催化剂,战争促使政府机构改变了职能,大战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 五、资料与注释 1原始资料 某些历史学家认为,20世纪早期出现的那种过激的军国主义的爱

30、国主义,是反动统治阶级成功地向群众灌输的结果,其目的在于使群众放弃支持革命,吸引群众支持现存的社会制度。实际上,统治阶级中那些最反动的人,是最不相信国家主义的。黑格尔与马志尼朱塞佩马志尼(18051872),意大利爱国者、革命者。的观点具有重要意义并有其吸引力,他们认为,民主同国家主义是互相促进的。参与国家事务的意识越强,国家越能真正体现它所建立的这些具有重大价值的不平凡的制度,人民保卫国家、服务于国家的积极性也就越高。国家成为民众效忠的焦点之后,宗教势力才能被遏制。国家为那些已经超过爱幻想的年龄、尚未事业有成的人们准备好了人生的目的、多彩的生活、激动的时刻与庄严的地位。但是,国家只有同别的国

31、家相比,才能量出它的价值与力量。无论国家的目的有多么和平,国家的理念有多么高大,它想避免(世纪之交,越来越多的思想家都在试图避免)一个结论是越来越困难了,这个结论就是:国家的最高使命是战争。 这样来解释1914年最令人夺目的现象,似乎就可以讲得通了。这一年,激动的人群拥塞在欧洲各大城市的大街上,英国的志愿入伍者堆在征兵处想在紧张局面结束前进入法国;法国的圣西尔军校毕业生穿着过时的制服,戴着白手套,军帽上插着大毛球,步伐整齐地进入战斗;德国的预备役军人,夏天还是大学生,现在手挽手,唱着歌,去迎接英国人在朗吉玛克的机枪手们送给他们的死亡,这种几乎像是狂喜的气氛,显然是受到当时文学作品的感染。191

32、4年,就像1789年,虽然看来可说是一种体制的大崩溃,也许是一种文明的大崩溃,但从其他方面来说,则是一个蜕变与更新的时刻。在1789年这个无限空间里,郁结的能量释放出来了。受到军事专业训练的广大民众怀着充分无比的良好愿望向前挺进。他们踩烂了靴跟去争取实现施里芬的不可能实现的目标。他们毫无怨言地把生命贡献出来,去履行乔弗里的进攻战略。他们还在继续不断地前进。支撑欧洲各支大军的热诚在1914年爆发,但在两年后开始低落下来。但是也有例外,至少英国与德国两国,这种热诚只是被纳入了顽强不屈与耐心硬撑的格局。 这种热诚是广泛传播的,不仅军队,而且包括军人之所由产生的各个社会阶层;报纸刊物既反映了又助长了这

33、种热诚。如果把这简单地归咎于统治阶级的宣传、操纵,那是机械的曲解。英国与法国的传统政治家阿斯奎思赫伯特亨利阿斯奎思伯爵(18521928),英国著名政治家,1908年任首相。们与维维安雷内维维安(18631925),法国政治家,1914年6月当选为内阁总理。们在战争初期掌握大权的,被级别较低的人物如劳合乔治们与克里孟梭们不客气地挤到了一边,后者较能对我们所谓的“极右翼”作出反应。甚至在德国,平民首相贝特曼霍尔维希于1917年在统帅部策划下被迫下台,继承他的兴登堡与鲁登道夫的军事独裁受到一个强力组织“祖国前线”的支持,这个组织代表了社会各阶层的利益,也许最大的支持来自中下层阶级。 所有这些使得只

34、有很少一些有远见的先知者预见到将来必定会出现全社会总动员以投入一场旷日持久的战争。第一次世界大战前的某些思想家曾以为20世纪的战争将是速战速决的,因为他们不相信大规模战争还能是不速战速决的。所有适龄男子都穿上了军服,还有谁来耕地?谁来工厂做工?算算战争的巨大费用,整个财政机器还能不垮台?战争国际化,国际贸易中断,财政还能不垮?所以,战争一定会在圣诞节前结束,谁也不去想,要是结束不了怎么办? 到圣诞节硬是没有停战。西线并未转入僵持局面,东线也没有决定性的战果。18世纪的政治家们只向各自的君侯负责,如果现在还是他们当政,在打了一场像1914年那样既无明显胜负又耗资巨大的战事之后,到1915年也许会

35、跑到一起来拟订一个大家都满意的和平协定。可是,1914年启端的战争,具有公众热诚、公众期望、公众义愤的威力,是无法像1792年那样轻易驾驭的。欧洲各国人民全部武装起来,并已承受了可怕的牺牲,是不会只作出一点小调整以保持权力平衡就罢休的。俄国人,通过他们新建立的代表性机构,不仅要求保证东南欧的斯拉夫人置于俄罗斯的保护下(这样就会使哈布斯堡帝国四分五裂),而且要求获得俄国外交政策历史悠久的老目标君士坦丁堡。德国人,除了少数无畏的社会主义者外,要求获得领土足够抵御敌人方面的任何一种联盟,永保本国的安全。英国人,用阿斯奎思先生的话来说,在彻底摧毁“普鲁士军国主义”的威胁以前,誓不把剑插回鞘内,直到德国

36、人最终彻底失败,以致其政治制度可由协约国来任意摆布。 所以,战争必须打下去。1915年好战分子再次企图在战场上作出分晓德国人在东线实行深入穿插并侧翼包围的战术;法国人在西线连续不断地正面进攻;英国人试图用两栖包围的战术进攻达达尼尔海峡,以显示它的海上威力。到了这年的年末,可以看清,100年来用来训练士兵的拿破仑战术德国人称之为“压倒战术”,即以优势兵力压倒对方的战术,现在已经不灵了。17世纪与18世纪的战争,其战略目的多半不是摧毁敌人的军队,而是耗竭敌方的经济资源,因此打的是消耗战、疲劳战。18世纪要达到这样的战略目的最好是避免战斗;到了20世纪则改用诱敌法:发动一些进攻,但并不期望获得重大战

37、术成功,只为了迫使敌人更快地用尽其资源。1916年德国人进攻凡尔登,正是这个意思;英国人1916、1917年在西线也是这么做的,如果不是完全一样的话,区别只在于更延长了时间。一位英国将军直率地说,钱袋最长的一方必将取胜。 为此,军队不再是国家战时的代理人或战士。他们只是工具,被好战分子用来榨干对方的资源,流干对方的血。与此同时,另一件传统武器海军封锁,也变得目的不明了。很快,两个海军大国英国与德国,抛弃了300年来有关海战的种种限制(不久前,1909年的“伦敦协定”还重申过那些限制),即:海上封锁须严格限于可用来从事战争的物资。如今,两国认定,所有的物资都同战争有关。英国与德国就这样处于相互围

38、困的状态。当和平到来时,战场上的胜利还不如经济上的与心理上的创伤来得多。 这种战争带来的沉重负担,老百姓只好承受,无处去抱怨,打仗欠下的债务,高得惊人。妇女代替男子在地里耕田,在工厂做工。平民百姓用不起奢侈品,屈从于日益严格的必需品配给制度,勒紧裤腰带,商店里的货品已消失殆尽。交战双方的社会都经历着同样的变化。政府对新的社会领域与经济领域加强控制。要求广泛参与政治的压力增强了,并在很大程度上被接受了。政府不得不接受工会作它的伙伴,并承认了工会的权利与它在社会上的地位。征收战争税不再像从前那样按公民财富多少规定不等的税率,现在拉平了。如果说,社会的军国主义化是老式的上层人士的新巧发明物,那么,他

39、们可做了一桩最亏本的买卖。因为,在爱国心激励下的欧洲各国人民,牺牲一切去追求不可能得到的胜利,这种胜利是足以摧毁上层人士自己。19141918年,欧洲的王朝国家,其王室与掌权的贵族世家已存在了500年,在数周之内纷纷土崩瓦解了。 2课文注释 第一次世界大战时期的空战 1918年飞机羽毛丰满。飞机,这个1914年还是战神的弱不禁风的婴儿,成效斐然地参加了各阶段的作战。航速每小时160英里、升限达2万多英尺的作战飞机投入使用。英国的皇家飞行团于1918年4月1日变成皇家空军,5月美国陆军航空队从通信兵分离出来成一个兵种。夏季,英国人在南锡附近组建起一支所谓“独立航空队”。这支航空队对德国的工业和通

40、信目标投掷了500多吨炸弹,使用的是德哈维兰式昼间轰炸机和汉德利佩奇式大型夜间轰炸机;这种夜间轰炸机可持续飞行8小时,携带1 700多磅炸弹。另一方面,1918年德国对伦敦的空袭有所减弱,最后一次是在5月份,7架飞机被击落。但是直到9月份,德国的哥达斯式飞机还在攻击巴黎。 1918年7月19日,英国人也创造了历史:他们从飞机专用舰“猛烈”号上起飞7架索普威思卡梅尔式飞机,成功地轰炸了德国在汤登的齐柏林式飞艇基地;这艘飞机专用舰是利用一艘18英寸火炮的战列巡洋舰体匆忙改装成的。 所有这些后来被称为“战略轰炸”(交战双方主要国家都进行过这种轰炸)的萌芽状态的东西,对促使民心士气的沮丧起了某种作用,

41、增加了旷工的人数,降低了产量,把成千上万的人送到伦敦地下铁道掩蔽部中去过夜,同时分散了很大的力量去进行防御,但是,总的说来,对这场战争只起到微不足道的次要作用。 可是,在地面战斗中,空军的介入则更为有效,形式也更加多样化。1918年的地面战斗总是伴随着空战,或者以空战为先导;有时几百架飞机在恶战中盘旋。轰炸战线后方、扫射部队和炮兵阵地、侦察、炮兵弹着观察以及照像,无一不是飞机应起的作用。在第二次马恩河战役和意大利的皮亚韦河战役中,对桥梁的空袭是阻止德奥军进攻的主要因素。在巴勒斯坦,飞机在美吉多显示了如何把失败转变成溃败。 战争开始时规模微不足道的空军,后来变得庞大惊人。临到战争结束时,英国约有

42、2 600架飞机在世界各地作战,法国约有3 857架,德国有2 800架,意大利有800多架,美国陆军航空兵约有740架(分布在战线后方各中队,加上约400架美国海军飞机),奥匈有600架,比利时约有150架。 在美国参战前一年为法国服务的美国志愿飞行员所组成的小小的拉斐特飞行小队,壮大成为拥有25万余人的美国航空部队。这些飞行员主要用美国制造的一种著名的“詹尼”式(柯蒂斯JN4s)教练机进行训练。但是,交付美国远征军的飞机中,实际上在美国制造的不到1/5(6 300架中的1 200架),而且所有这些飞机都是外国设计的,包括英国的德哈维兰4式(臭名昭著的“燃烧的棺材”)、英国的汉德利佩奇式、意

43、大利的卡普罗尼式、英国的布里斯托式和法国的斯帕式、尼厄波尔式和布雷盖式。在观察气球方面,美国保持较好的记录,它生产了642枚气球,而在法国实际使用的只有369枚。 这批新的飞行员中产生了他们自己的领袖、他们自己的英雄、他们自己特有的露骨的浪漫主义、他们自己的行话和他们自己的方法与战术。英国的休特伦查德少将是英国皇家空军之父,也许是这场战争中最伟大的高级空军将领。美国的威廉(“比利”)米切尔准将是位精力充沛的热忱的空军信仰者,他的思想和洞察力都远远超过他所处的时代。拉乌尔勒夫贝里、埃迪里肯巴克、弗兰克卢克和其他许多美国飞行员,摇身一变而为空中王牌驾驶员。他们的生命是短促的(他们中的大部分人不带降

44、落伞飞行),但是从来不是单调乏味的。分配到美军战区供美国飞行员使用的2 698架飞机中,停战时只有大约1 100架仍在飞行。 美国陆军航空兵飞行员击毁德国飞机750架,己方损失不足这个数的一半。但是,如同美国地面部队一样,他们不是空战的主力;英法两国空军在兵力、经验和飞机诸方面都超过美国。 1918年的空战达到战斗的高潮,同样在技术和能力上也臻于成熟。这一年的上半年,与德国的地面进攻能力相媲美的是优越的驱逐机信天翁式单座机、福克式三翼机和双翼机,以及普法尔式飞机。 但是,从7月开始,一直到这一年其余时间,协约国强大进攻的全过程,随着美、英、法、意集中了这场战争中最庞大的空中力量进行侦察、照像、

45、扫射和轰炸,德国人在数量上完全被压倒。协约国有8 000多架作战飞机在各条战线飞行,其中在法国飞行的也许不下5 200架。 在空中如同在地面一样,这场多线作战的消耗战,是德国无法赢得胜利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后果 人类创造了一个沙漠,把它叫做和平。 凡尔赛和约直到1919年6月底才签订,那已是西线月牙形战线上鸟儿重新歌唱9个月以后。德国代表遭受挫败;威尔逊十四点的某些理想主义的东西最终披上了强权政治的丑陋甲胄。但是,德国已无力抗议,停战条款就是要它处于这种地位。 到1918年12月中旬,协约国军队已进抵莱茵河,并占领了彼岸的桥头堡英军位于科隆周围,美军占领科布伦茨,法军占领美茵茨。德国的全

46、部潜艇都已经投降、被禁锢或者被凿沉了。德国公海舰队(11艘战列舰,5艘战列巡洋舰,8艘轻巡洋舰,49艘驱逐舰)无可奈何地处于停泊在斯卡帕湾英国大舰队的大炮底下,直至1919年6月被德国水兵凿沉,数以千计的火炮和机关枪已经交给协约国军队。德国人的倔强是徒劳无益的:进一步向德国本土进军的威胁足以迫使他们屈服。 和约强加在欧洲头上:一些人认为民族自决已失去控制,另一些人则说理想主义已与实用主义相结合;德国人认为太苛刻,而协约国人民则认为太温和。 如同一切用鲜血达成的妥协历史一样,这一次妥协凡尔赛和约也是暂时的。 和约鼓励在德国建立民主政府即魏玛共和国,但是把罪责、赔款和一大堆麻烦加在它的头上。和约规

47、定了防止德国军国主义复活的检查和保证措施,但协约国并没有执行。1933年1月30日,一名穿褐色衬衣的独裁者阿道夫希特勒,这个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勇敢的下士,僭取了比德皇曾经享有的更大的个人权力。和约在帝国的废墟上建立了新的国家波兰和捷克斯洛伐克但40年以后,它们仅仅是名义上自由的主权国家。和约重画了巴尔干国家的地图,但是这些国家由于它们的秘密警察以及它们的专制政治而仅仅在形式上有所改变,实质上依然故我。在把东普鲁士与德国分开的波兰走廊,和约创造了一种对民族统一主义的鼓舞,同时也是对暴乱煽动者的激励。 当美国摒弃它的总统威尔逊并且拒绝和约建立的国际组织国际联盟时,它让欧洲自作自受。向一种新的美国孤立

48、主义倒退的步伐,于1923年美军撤出莱茵兰时加快了;这种新孤立主义的出现,在经济上是由于繁荣时期,在心理上是由于缓慢地认识到这场战争并没有给民主制度带来安全。英国军队在莱茵兰一直待到1929年12月,法国部队比英国部队还多待了6个月。 但是,有时被说成是门外汉或导师们起草的凡尔赛和约是一种事实、一种后果,而不是原因;它并不是这场战争带来的罪恶的渊薮。 罪恶的渊薮是这场战争本身:它的规模之广、流血之多以及破坏性之大都是史无前例的。启示录中的四大瘟神纵横驰骋于全世界。俄国内战持续了两年多,布尔什维主义威胁着俄国(1918年12月1919年2月),并随着贝拉库恩在匈牙利建立短暂的共产党政府(1919

49、年3月8月)而在中欧昙花一现,约瑟夫毕苏茨基和他的英勇波兰人在华沙的大门口阻挡了红色浪潮(1920年8月14日)。 疫病席卷世界:19181919年的流行性感冒,使50万美国人和数百万其他国家的人丧生。从废墟中进发出斑疹伤寒、天花和瘟疫。饥荒悄然逼近穷人;腹部肿胀、眼窝深陷的婴儿图片使吃得饱的人看了无法入睡。一位叫赫伯特胡佛的工程师,因组织对比利时、俄国和遭战争蹂躏的其他国家的饥饿赈济和救援而赢得了国际声誉。在小亚细亚趁机打劫的希腊,与土耳其进行了两年之久的战争,直到一位被称作穆斯塔法凯末尔阿塔图尔克的将军即新土耳其之父,在士麦那大破入侵者(1922年9月)才停止。巴勒斯坦的犹太移民和阿拉伯人

50、内部的派别斗争以及对英、法政策的不满,增加了中东的紧张局势,开始了流血冲突,而且至今未尝稍停。德属非洲殖民地变成了征服者的战利品。在西太平洋和远东,在日本朝阳的照耀下,亚洲属于亚洲人这种说教的毒种萌芽生根。这一切留下了无穷后患。 大战的统计数字按生命和物质损失之巨大是令人惊讶的为持久而悲惨的后果,为至今仍未结束的苦难,提供了真实的原因。第一次世界大战这场特大地震震撼了现代人类的历史。总计最少有860万军人阵亡,或因重伤或疾病致死(某些估计超过1 000万人)。至少另有2 122万人受伤。俄、奥、德、法四国损失最为惨重;包括被俘和失踪在内,人员损失占动员总数的比重,德国较小,占649%,奥匈最大

51、,占90%。 军队伤亡(最近似整数)国家阵亡或因伤因病致死伤俄国1 700 0004 950 000德国1 773 0004 216 000法国1 385 0004 266 000英帝国908 4002 090 000奥匈1 200 0003 620 000意大利650 000947 000土耳其325 000400 000塞尔维亚与门的内哥罗48 000143 000比利时14 00044 700罗马尼亚335 700120 000保加利亚87 500152 400美国116 516234 428希腊5 00021 000葡萄牙7 20013 800 军事行动、饥荒、疾病和紧随大战而来的内战

52、以及动乱还造成数以百万计的平民伤亡,但无精确统计。 这场战争耗资3 380亿美元;美国从此开始有国债,且一直未能消除,费用还在上升。协约国和中立国的商船损失总计高达1 285万吨(其中被潜艇击沉的达1 1153万吨)。 千百万人无家可归。 这场大战有许多军事上的教训。其中主要的一条,用克里孟梭的名言来说就是“(战争)太重要,不能交给将军们去干”。第一次世界大战是一场全民的战争:男人和妇女,工业与农庄都被利用来为它服务;它是一场“大工厂”的战争,比起最终由北方的工业优势决定胜负的美国内战有过之而无不及。“大兵团”起了血腥的作用,但是俄国人最充分地体现了以不充足的工业手段进行战争的国家的命运。美国

53、人发现了“工业动员”这个词的意义;单有大兵团是不够的,百万大军不可能一夜之间就武装起来。工厂从平时转入战时需要有个“周期”,即准备时间。 国家的计划可谓洋洋大观,但其执行则是很不得力的:向美国工厂订购了23万辆坦克,到战争结束前只完成26辆;美军作战使用的2 251门火炮中,仅有130门是美国制造的;美军在法国消耗的885万发炮弹中,208 327发是美国制造的。工业动员的这个教训,在下一次世界大战中对美国将大有裨益。 英国和整个协约国的高级战争计划与指导机构,在逆境中从混乱和各行其是发展到协作和多国共同努力,第一次世界大战的陆海军将领们也许不能同历史上的伟大统帅相提并论,但也有某些人算得上出

54、类拔萃,如艾伦比、莫德和弗朗歇德斯佩雷;缺乏想像力、固执且感觉迟钝,但在不多的伟大时刻,在经受考验时坚定不移的海格;以少量兵力屡成大功的利曼冯赞德尔斯;极盛时期的鲁登道夫、霍夫曼;俄国的勃鲁希洛夫;塞尔维亚的普特尼克;新式渗透战术的大师胡蒂尔;霞飞和福煦;罗杰凯斯爵士,希佩尔和西姆斯海军将军;在规模小的部队方面还有土耳其的穆斯塔法凯末尔和东非的莱托福尔贝克所有这些人以及其他某些人,都应当受到格外的礼赞。 但是,集中体现在西线的消耗战和僵局的痛苦,公道地说不能怪罪将军们。他们生活在战争史上火力(即机关枪和火炮)大大超过机动力的时期。第一次世界大战中以机关枪为基础的地面防御暂时强于进攻,尽管如同德

55、国人一再显示的那样,精心准备和战术上的足智多谋可能意味着进攻的损失比防御小。胡蒂尔的渗透战术找到了实施突破的钥匙(这种战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中以崭新的形式成为德军闪击战的基础)。 但是,第一次世界大战的军队基本上是用骡马牵引的,无论是飞机还是坦克都没有在数量和能力方面充分地发展到可利用突破口扩大战果的程度。 在海上,正当装备着装甲和巨炮的战列舰臻于完善的时代,潜艇和飞机给历史投下一道长长的阴影。战胜国也许直到1917年无限制潜艇战使英国遭到失败的威胁(尽管是暂时的)之前,并没有充分认识到海上力量的极大重要性。与此相对应的是封锁圈的致命紧缩(这种紧缩是缓慢而无情的,对于德国具有毁灭性)它是协约国克

56、敌制胜的主要因素;没有这个因素,这场战争就不会胜利。英国重新吸取了它的海军历史上的教训:海战虽然在武器装备方面耗资巨大,但在人员伤亡方面却是相对便宜的。可惜对整个一代英国青年来说,这种认识为时已晚。与杀人盈野的西线相比,海上的伤亡是微不足道的:英国海上伤亡总计39 940人(亡33 527人),加上商船队死亡14 661人。德国在海战中死亡25万人、伤3万人、被俘12万人。 就技术方面而言,第一次世界大战是科学与工业相结合为战争服务从而产生的潘朵拉罪恶之盒的预演。飞机,特别是用于现在人们所知的“战略轰炸”即对大后方的战争的飞机,在19141918年还是一个次要因素。整个战争期间有48艘飞艇(可

57、驾驶的)空袭英国,炸死556人;同期飞机进行了59次空袭,炸死857名英国人。约720名德国平民死于协约国类似的空袭。毒气的大量使用造成91 198人死亡,1 205 655人受伤。而现在的毒气与当年的相比是威力更大的武器。坦克、飞机、车辆、导弹和核动力舰艇把当今核时代能够拥有的无限火力同机动能力结合起来。今天,战争是真正的总体战:各国人民的战争,各个国家的战争,大实验室、大工厂、大兵团的战争。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政治后果至今犹存。按斯彭格勒悲观的说法,这次大战显然标志着“西方衰落”的开始;它肯定地刺激了西半球(美国、加拿大)和远东(日本)的世界权力中心以牺牲西欧而成长起来。 这场大屠杀使英国付

58、出昂贵的代价:它一度扩大了帝国的疆域,但却削弱了控制它的实力。英国征服土耳其主要是依靠印度的人力,但是英国对古老土耳其帝国残存部分的主权只不过是历史长河中的短暂插曲。随着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印度的独立,英国再也没有足够的力量来维持它在中东的地位了,从而创造了一个争相弥补的权力真空。同样,英国也无力保持它的海上优势了,美国和另一个潜在对手日本向它挑战,并且最终超过了它。 从俄国革命的种子里长出一个大帝国,它借助另一次世界大战徐徐登上世界列强的宝座;这个帝国比英国所知的任何帝国都更为强大。 对于疲惫不堪、惨遭破坏但仍然沉浸在伟大和光荣的神秘气氛中的法国,第一次世界大战只不过是第二次世界大战的序幕,是以

59、最终失败之前的不牢靠的胜利宣告结束的一个篇章。 对于遭受损害但很少是有形的损害的美国,第一次世界大战意味着全球势力和影响的开端,这在不断变化着的历史舞台上是一个核心因素,没有人能说出这个因素起作用的时间将有多长。 从实际的意义讲,第一次世界大战和19391945年的第二次世界大战,都是至今仍在继续的一种过程人类历史长河中大剧变的篇章或插曲。汤因比曾把20世纪称为“动乱时代”;萨拉热窝的火种仍在我们这个世界上燃烧。在工业革命和政治革命之上,如今又增加了经济、社会和科学革命,而且了无止境。 国王和君主的日子,除了礼仪性的国家元首之外,已在第一次世界大战中宣告结束。但是“结束战争的战争”既没有结束战

60、争也没有结束暴政;它并没有带来“美好的世界”;独裁者、煽动家和极端主义者这一切从人类这个迷人的大杂烩里繁衍滋生出来过去统治着芸芸众生,如今仍旧统治着他们。1918年失败的德国,不久就好了伤疤忘了疼,重新选择了专制和征服。结果是重蹈覆辙,而且一次比一次输得更惨。 整整4年,德国在陆地、海洋和空中同世界五大洲打仗,公然作对。它的军队支撑着它那摇摇欲坠的同盟,成功地介入每一个战区,驻守在被它征服的每一块领土上,并且使敌方遭到比己方大一倍以上的伤亡。为了打破德军的力量和科学,为了制止它的狂暴,必须动员世界上所有的大国到战场上来反对它。压倒多数的人口,无限的资源,难以估量的牺牲,海上封锁,在50个月中都

61、未能战胜它。在这场斗争中小国被践踏;一个庞大的帝国被打得支离破碎,面目全非;直到把刀剑从那可怕的手中夺取过来之前,近2 000万人已被消灭或者流洒了他们的鲜血。肯定地说,德国人啊,历史已经受够了! 3学术观点 中国学者关于一战世界性的讨论 龚敏认为,一战是世界规模的战争,战争对国际政治格局和经济格局具有世界性的深刻影响。李植枬认为有四个原因使一战成为世界性的战争:第一,统治世界的几个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各控制着一批殖民地和附属国,一国参战也意味着其殖民地和附属国的参战;第二,一战是为了重新瓜分世界,交战双方在世界范围内展开争夺;第三,为了战胜对手,交战双方都极力拉拢别国入伙;第四,世界已从经济上联

62、成一气,资本输出和经济利益必然影响各国对待战争的态度。 关于一战的影响的讨论 卢文璞认为,一战对世界现代历史进程的影响决不亚于十月革命,而且十月革命与之紧密相联,因此,这两个事件可同视为世界历史进入了一个新时代即帝国主义和无产阶级革命时代的标志。夏季亭、张钦贤认为,一战对世界现代史的影响是深远的、广泛的,应该将一战列入世界现代史的范围之内。 另外,一些学者还对一战参战国的数目进行了考证。有人认为参加一战的国家是39个,有人认为是36个,还有人认为应为37个。 4参考资料目录 美保罗肯尼迪:大国的兴衰,求实出版社1988年版 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上海社会科学院出版社1992年版 苏罗斯图诺夫主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史,上海译文出版社1981年版 英杰弗里帕克:剑桥战争史,吉林人民出版社1999年版 英欧文布奥斯:图文世界大战史,中国社会科学出版社2003年版 英富勒:西洋世界军事史,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4年版 李岩、高明主编:第一次世界大战史画,蓝天出版社2005年版 徐天新等主编:世界通史现代卷,人民出版社2000年版 - 17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