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9656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1.43M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7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7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7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7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7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7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7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7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7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7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17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专题05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解析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17页
亲,该文档总共17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五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高频考点解读】列举1840年至1900年间西方列强的侵华史实,概述中国军民反抗外来侵略斗争的事迹,体会中华民族英勇不屈的斗争精神。【热点题型】题型一 近代列强侵华的阶段特征及影响例1、(2013上海单科T17)对于鸦片战争,有人称为中英战争,有人称为通商战争,也有人称为夷匪犯境。其中淡化了历史认识中价值判断的表述是()A.中英战争B.鸦片战争C.通商战争D.夷匪犯境 【提分秘籍】时期 阶段特征 影响 鸦片战争到甲午中日战争前 (1)侵略方式:商品输出取代直接抢掠,以发动战争打开中国大门为主要手段;(2)英法为首,俄美随后 (1)政治:开始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2、;(2)经济:自然经济逐渐瓦解,开始了近代化进程;(3)思想:出现了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4)外交上:国门打开,清王朝被迫开放 甲午中日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战争 (1)侵略方式:政治:由掀起瓜分中国狂潮到实行“以华治华”;经济:商品输出为主到资本输出为主;文化:宗教侵略、奴化教育;(2)国家:除英法等国外,后起的德日意也加入 (1)政治:民族危机加深,推动了民主革命运动的高涨;(2)经济:严重摧残了中国的民族经济,自然经济进一步瓦解;(3)思想:维新思潮和民主共和思想对封建思想形成巨大冲击,新文化运动更是动摇了封建思想的正统地位;(4)外交:中外反动势力勾结,反动政府成为列强侵华工具 【举一反三

3、】有西方学者在分析第二次鸦片战争爆发原因时说:“欧洲人渴望中国做出更大的让步以实现其贸易扩张。”若对此进行补充,下列选项正确的是 () A西方国家希望通过“最惠国待遇”获得更多权益 B西方国家想借“修约”名义攫取更多的在华利益 C清朝政府没有遵守南京条约各项条款的规定 D总理衙门拒绝了西方提出的公使进驻北京的要求【热点题型】题型二 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 例2、1870年前后,湖南、江西、江苏、湖北、直隶等地教案频发。民间传言,“或称教堂拐骗人口,或称教堂挖眼剖心,或称教堂诱污妇女”。此类传言盛行的主要原因在于() A清政府允许传教士在华传教 B民众与外国势力的矛盾加剧 C普通民众受教育程度

4、较低 D太平天国运动的影响 【答案】B 【提分秘籍】 通过分析近三年各地高考试题,可以看出“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的考查角度有:1.通过新的材料情境考查学生对列强侵华战争签订的不平等条约条款的准确再认。2.考查学生对近代列强一些侵华特权概念的准确理解与领悟。3.列强侵华客观上给中国带来的近代的外交文明及晚清政府外交近代化的举动。4.中国人民的抗争。总之,从鸦片战争到八国联军侵华,列强在继续发动军事侵略的同时,加紧商品输出和资本输出;政治侵略方式从“中外和好”到瓜分再到“以华治华”。列强在侵略奴役中国的同时,客观上传播了包括外交机构、外交方式、外交礼仪等方面的制度和理念,推动中国外交的近代化

5、。【举一反三】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中方济远航海日志记载:“7点45分,倭三舰同放真弹子,轰击我船,我船即刻还炮。”日方出版的二十七八年海战史称:“7点52分,彼我相距约3000米之距离。济远首先向我发炮。旗舰吉野立即迎战,以左舷炮向济远轰击。”这说明() A研究者的立场会影响其对历史的解释 B历史真相因年代久远而变得模糊不清 C通过文献记录最终能够还原历史真相 D原始记录比研究文献更接近历史真相 题型三 观点评述类开放型试题的解题技巧例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冲击反应”曾是国内外史学界解释中国近代历史的模式之一。其主要观点为中国社会存在巨大惰性,缺乏

6、突破传统框架的内部动力;从19世纪中期开始,西方的冲击促使中国发生剧烈变化。有人据此图示中国近代历史变迁。 (见下图)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评析“冲击反应”模式。 (要求:对该模式赞成、反对或另有观点均可,观点明确;运用材料中的史实进行评析,史论结合。) 【解析】本题属于开放性问题,是标准的观点评价性试题。此类试题的答案一般包括:判断(正确或者错误)、论证(举出例证)、评价(观点的实质)。考生容易出现的问题有:第一,观点与例证不统一,不能自然衔接;第二,指不出观点的实质。本题材料中的观点实际是一种文明史观,因此需用文明史观对中国近代史上的事件进行解读。 【答案】略 【提分秘籍】开放型试题有

7、两个基本特征:一是试题设问的开放性,命题者在设问时一般会给考生留下足够的思考空间,要求考生凭借现有的资源,充分运用发散思维,多角度、深层次、宽领域、全方位地分析和回答问题;二是答案设置的多元性,命题者没有给出试题的明确答案,只是提出评分参考,其答案一般具有非唯一性和不确定性,注重对考生答题过程的评价。因而开放型试题能够发挥考生的主体作用,提高考生学习的兴趣,考查考生的学科能力。开放探究型试题是伴随着新课程改革而流行起来的一种材料型问答题,是高考逐渐加大考查力度的重要题型之一。它主要是以“研究性学习”为问题情景,以图片、文字等材料为历史信息的载体,通过材料给定探究的范围,让学生确定探究的主题,解

8、答相关问题。然后由学生说明研究该课题的意义,提供研究该课题的方法等。开放性试题从独特的角度对相关历史知识进行多方位、多层次的考查,其答案一般具有非唯一性和不确定性,注重对过程的评价,并且允许学生根据自己的知识水平自由作答,言之成理即可。 该类试题要求考生选择其中某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述,这些观点并不局限于某些教材或权威性著作。其答案往往没有正确与错误之分,题干材料提供两种及两种以上的观点,要求学生选择一种自己赞同的观点并阐明理由。学生无论选择哪一种观点,只要言之成理、有理有据,都是正确的解答。它要求学生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多角度分析问题,以历史的客观的眼光理解、认识和评价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和历

9、史现象。 【解题技法】解答这类试题有五步:(1)围绕材料中的一种或两种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2)认真阅读材料,把材料中的主要观点逐条列出,不管其观点的对与错,先找出来,以做到心中有数。在此基础上,遴选出其中的主要观点,以备论证。在提炼观点时,不能加入自己的主观臆断,应立足材料,实事求是。(3)从题目提供的观点中选出自己认为可以有力论证的观点。注意应以开放的视角重新审视历史,应公正、客观地分析历史事件或人物,切忌先入为主,受教材或自己心中已有观点影响。(4)从所学知识中搜寻可以例证现实的相应史实。(5)在评述时,每一个结论或观点必须有相应的史实依托,以正确的历史观和世界观为基础,做

10、到论从史出,史论结合,论证有力。【举一反三】关于鸦片战争的认识,史学界历来说法不一。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陈旭麓在近代中国的新陈代谢中认为,对于中国人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它铭刻着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赶往近代的最初的一步。结果是“华夷抗礼静海寺,俨然白犬丹鸡盟”,随后,“夷人中流鼓掌去,三月长江断行旅”。鸦片战争不仅是英国对中国的胜利,而且是先进的西方对古老东方的胜利。 茅海建在天朝的崩溃:鸦片战争再研究中认为,就一般而言,历史事件随着时光流逝而意义日减。鸦片战争则不然,它是中国历史的转折,提出了中国必须近代化的历史使命。中国的现代化一日未完成,鸦片战争的意义就一分不会减。生

11、活在这一尚未现代化区域中的人们,体会现实,探索问题,免不了联系到那次灾难性的战争,屈辱、仇恨、自卑、希望种种情绪交织,民族感情油然而生。 评价材料中关于鸦片战争的观点。 (要求:围绕材料中的一人或两人观点展开评论;观点明确,史论结合) 【高考风向标】1(2014重庆卷)从1876年中英协商烟台条约的具体条款开始,英国就要求重庆立即对外通商,力图打开中国西部腹地的市场。中方谈判首脑李鸿章转弯抹角地回应:“轮船未抵重庆以前,英国商民不得在彼居住,开设行栈。”李鸿章此话的主要意图是()A利用英国开通川江航运B变相地接受英国商民到重庆居住通商C借助英国开发西部市场 D以轮船通航为条件拖延重庆对外通商【

12、答案】D【解析】本题以烟台条约为切入点,旨在考查学生提取材料信息和运用知识的能力。从题干李鸿章转弯抹角回应的信息可知,李鸿章以轮船未通航重庆为由拒绝英国要重庆立即对外通商的要求,A项“利用”、B项“接受”、C项“借助”的表述与此信息不符。根据以上分析,答案为D项。2 (2014天津卷)南京条约是中国近代被迫签订的第一个不平等条约;巴黎和会上,中国代表团拒绝在和约上签字;1943年1月,中国分别与美英两国签署新约,取消美、英在华治外法权及辛丑条约所给予它们的一切权利。从这些变化可以看出()A中国近代主权丧失B中国逐步成为世界强国C中国外交逐渐自强D中国摆脱帝国主义压迫3 (2014山东卷)“合议

13、既成,举国争言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既成”是指签订了()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北京条约 D马关条约4(2014江苏卷)下面是清道光帝给参与谈判大臣所下达谕旨的部分内容,该谕旨()A颁发于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B隐含着天朝上国的外交观念C导致了社会性质的根本改变D坚决捍卫国家领土主权完整5( 2014山东卷)以下中国文物保护单位空间分布特征示意图中,能准确反映中国近现代重要史迹空间分布特征的是()ABCD6.(2013北京卷)一位美国学者指出,第二次鸦片战争期间,美国只是“给予联军

14、以道义上的支持和合作”,却在战后获得了很多权益。其中一项权益是()A获得军费赔偿 B进驻北京使馆区(界)C在华开设工厂 D在沿江口岸自由航行7.(2013浙江卷) 近代一有识之士曾说:“一国所得,诸国安然而享之;一国所求,诸国群起而助之,是不啻驱西洋诸国,使之协以谋我。”上述言论针对的是()A领事裁判权 B片面最惠国待遇C居住及租地权 D“门户开放”政策8.(2013四川卷)史学家陈旭麓指出,19世纪40年代、60年代和90年代是中国社会从古代到近代变革过程中前后相接的三个历史环节。贯穿这三个历史环节的主题是()A反抗封建专制与建立君主立宪的统一B批判传统与全面引进西方文化的统一C发展资本主义

15、与建立民主共和的统一D反抗西方侵略与学习西方文化的统一【随堂巩固】 1“它标示的不只是这场战争胜败的严峻性,更因为它标示着以商品和资本来改变中国传统社会的轨道,作为中国的近代与中世纪的分界线,是显而易见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鸦片战争B甲午中日战争C八国联军侵华 D抗日战争2下列不平等条约组合中,搭配有误的是()A增开天津为商埠天津条约B割香港岛给英国南京条约C割九龙司地方一区给英国北京条约D允许投资设厂马关条约解析本题考查了近代有关不平等条约的内容。根据所学,A项错误,增开天津为商埠是在1860年北京条约中;其余三项表述均正确。答案A3胡绳在帝国主义与中国政治中对鸦片战争中清政府对待西

16、方侵略者态度说:“在洋人的威胁迫在眉睫之时,即逆民而顺夷,而在看到洋人似乎安抚下来,人民中的反抗情绪日渐高涨时,便又觉得为统治政权的利益打算,仍须多容纳一点民意,对洋人的要求,也就不能不违逆一点”,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依靠人民抵抗西方侵略者B对西方侵略者和人民的态度都是反复的态度C完全屈服于西方侵略者D对西方侵略者和人民采取隔岸观火的态度解析从题干材料中的关键信息“在洋人的威胁迫在眉睫之时,即逆民而顺夷”“洋人似乎安抚下来,多容纳一点民意”,可以看出清政府对西方侵略者和人民都是反复的态度,故选B项。答案B4下图是19世纪末一次战争的真实记载,此次战争对中国产生的影响是 ()A中国开始沦为

17、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B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C拓展了列强对中国资本输出的途径D中国第一次取得反侵略斗争的完全胜利解析结合题干中的时间“19世纪末”和图片中的“北洋舰队”,判断出是甲午中日战争,由此结合教材内容判断出C项是正确答案。A项是鸦片战争的影响,排除;B项是八国联军侵华战争的影响,排除;D项是抗日战争的影响,排除。答案C5近代某条约规定:“现今中国已开通商口岸之外,应准添设下开各处一、湖北省荆州府沙市。二、四川省重庆府。三、江苏省苏州府。四、浙江省杭州府。”据此判断该条约()A客观上引发了义和团运动B使清政府成为帝国主义的统治工具C导致列强开始对华资本输出D刺激西方列强掀起瓜分中国

18、的狂潮6中国外交史:“貌似强大的帝国主义,在中国人民所表现的伟大的反抗力量面前,不得不暂时放弃了瓜分中国的妄想,只得继续通过腐朽的清朝政权,来统治和奴役中国人民。”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义和团运动阻止了中国被瓜分的命运B帝国主义彻底放弃了统治中国的梦想C通过马关条约使清政府成为“洋人的朝廷”D中国完全沦为帝国主义国家的殖民地7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这一条约是()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解析辛丑条

19、约拆除天津大沽到北京沿线设防的炮台,允许各国派兵驻扎北京到山海关铁路沿线要地。与材料“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比喻相吻合;划定北京东交民巷为“使馆界”,允许各国派兵保护,与材料“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相吻合;严禁中国人民参加反帝活动,清政府成为洋人朝廷,与材料“甚至还颐指气使地闯进我们的堂屋,用枪指着我们的脑袋”相吻合,故选D。答案D8下图是时局漫画“真正的麻烦在巨龙苏醒后”。漫画中的动物代表英、法、俄、美等八个帝国主义国家。据此,你能判断他们是利用什么制约“巨龙苏醒”的?()A南京条约 B北京条约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9一学者在他的

20、著作里说,在20世纪的大幕拉开的时候,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这一“集体亮相”带来的严重后果是()A打开了中国闭关锁国的大门B设厂开矿、修建铁路C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D列强共同宰割中国解析从“20世纪的大幕拉开”“当时的世界大国们在东方进行了一次很不光彩的集体亮相”可以看出,这是指1900年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和1901年列强强迫清政府签订辛丑条约。其最严重的后果是使中国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故选C。答案C 10两次鸦片战争在本质上的相似之处应该是()A以武力为主要侵略手段B首先进攻我国东南沿海地区C威胁清朝统治的中心地带D强迫中国开放市场解析:选D。两

21、次鸦片战争虽以战争的形式呈现,也威胁到了清朝的政治中心,但战争的根本目的在于满足列强工业化发展的需要,掠夺商品销售市场和原料产地。11下表是甲午中日战争时某重大战役中中日双方兵力、损失对比表。据所学知识推断这一战役应是()项目参战舰艇(艘)火炮(门)兵力(人)舰艇损失伤亡人数中方101912 0525艘沉没1 200日方122723 5665艘重伤300A黄海海战B威海卫战役C辽东半岛战役 D台湾保卫战121895年中日马关条约中规定:“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其于内地运送税、内地税、钞课、杂派即照日本臣民运入中国之货物一体办理,自应享优例豁除。”这一规定对中国造成的严重影响是()A中国

22、开始丧失关税自主权B有利于日本对中国资源的掠夺C中国民族工业发展环境更加恶劣D日本建立起对中国的经济控制解析:选C。抓住材料中的信息“日本臣民得在中国制造一切货物”这是指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材料后面是指日本商品在华享有种种优惠条件,这样造成最大的危害无疑是把刚刚得到发展的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与外资企业放到不平等的位置,挤压和恶化了民族工业的发展空间。13李小明课堂笔记里关于某条约认识的整理表明,该条约所反映的突出时代特征是()A国内阶级矛盾服从中外民族矛盾B中外民族矛盾服从国内阶级矛盾C中国进入资产阶级民主革命时期D中外民族矛盾与国内阶级矛盾趋于合流14关于鸦片战争这一事件:过去,英国史学家总

23、以英国利益为中心来理解;我国史学家则从民族命运来思考;在当今文明史观认识下,人们又会有新的结论。能正确反映上述说法的排列是()A英国史学观/文明冲突,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商业战争B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侵略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C英国史学观/侵略战争,中国史学观/商业战争,文明史观/文明冲突D英国史学观/商业战争,中国史学观/文明冲突,文明史观/侵略战争解析:选B。根据所学知识与题干的提示,鸦片战争是英国为了维护鸦片贸易而进行的商业战争,中国认为这是侵略战争,站在文明史观角度分析,鸦片战争实质上是东西方两种不同文明冲突的表现。1518401842年的鸦片战争中国战败,

24、以一个南京条约的签署告终。而那些战争的当事人是怎样看待这场战争的结果的呢?据史料记载:清政府极力地把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从历史角度看,下列选项理解最准确的是()A清政府对鸦片战争影响的实际反思有限B清政府理性分析了鸦片战争的影响C清政府逐渐放弃天朝上国的思维D清政府想尽量保持自己的颜面解析:选A。本题考查鸦片战争的相关内容。鸦片战争后,清政府与列强签订南京条约等一系列不平等条约,使中国丧失了领土、领海、司法、关税等主权,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将鸦片战争定性为“地方性事件”,反映了清政府既没有认识到这是现代化国家对传统国家的挑衅,也没有认识到鸦片战争给中国带来的严重危害,故A

25、正确。B、C、D均与题干要求不符。16晚清人李慈铭在越缦堂日记中记载:二十七戊子记“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至挽车以运之,上方珍秘散无孑遗”。这段材料说明()A作者是圆明园遭劫的亲历者,就是第一手史料B在夷人劫掠的过程中有不少中国人极力阻止C不仅外国人对圆明园进行了洗劫,也有中国人参与了抢劫D清政府完全成为列强统治中国的工具解析:选C。本题考查西方列强入侵。第一手史料是实物,故A不正确;D是辛丑条约签订后,是辛丑年,与材料戊子年不符。从材料“闻圆明园为夷人劫掠后,奸民乘之,攘夺余物”可以判断C正确。17阅读下列材料:材料1:该督(李鸿章)身膺疆寄数十年,其昔日攻粤、捻诸逆,以

26、洋人得功,遂终身以洋人为师,而不知改变。创办海军,糜币千数百万,而至今不能一战,是李鸿章之贻误大局者一。材料2:倭人于近十年来,一意治兵,专师西法,倾其国力,购制船械,愈出愈精。中国限于财力,未能撒手举办,遂觉相形见绌。海军快船快炮太少,仅足守口,实难纵令海战。引自李鸿章1894年据实陈奏军情折材料3:1894年11月22日,我与总署晤谈一次。我问他们是否还能支持这个战争。他们说他们不能了。我说:“你们有兵士二万五千人在北京没事做。”他们答:“那些兵不能打仗,中国军队目的不是作战,而是威吓百姓。”我说:“若相信再战没好处,应当议和。”他们说:“自然他们希望议和,但由于不能和日本通信,怎能办到呢

27、?”我说:“假若授权给我,我可以经由我们驻东京公使进行商谈。”他们高兴了,请求我立即照办。 引自美国公使田贝论中日战争请回答:(1)材料1作者为何指责李鸿章?理由是否属实?(2)材料2认为中国海军与日本相比“相形见绌”的原因是什么?其真实意图何在?(3)材料3,清政府总署官员对中国军队作用的谈话,说明了什么根本性的问题?(4)分析以上材料,总结甲午中日战争中国失败的主要原因。18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在此前长达两千年的时间里,中国人控制了东亚地区的政治和经济活动,当欧洲人进入这一片领域的时候,他们并没有特别的优势,中国人也只是把欧洲人视为必须容忍的竞争对手,而不是一个入侵者,这与世界其他地

28、区发生的景象非常不同。这种均衡一直到19世纪中期才被彻底击破。根据安格斯麦迪森的统计,从1700年到1820年的120年间,中国的人均GDP增长率为零;同期,美国为72%,欧洲为14%,日本为13%,全世界平均增长率为6%。这些数据如此残酷地告诉我们,历史的转折为什么会发生。材料二中国近代外交中的重要事件、条约的影响时 间事件或条约影 响1842年南京条约“以前中国处于命令的地位去决定国际关系”的局面发生了根本性转变1895年马关条约中国面临被“瓜分”的民族危机,传统的宗藩体制已经崩溃,华夷秩序几乎荡然无存1901年辛丑条约中国完全陷入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深渊1919年巴黎和会“中国与外国的条

29、约关系,见证了一个时代的开始和另一个时代的结束”1928年“改订新约”的运动减少了一些帝国主义在我国长期享有的特权,否认了领事裁判权的合法性,增加了国家关税的收入,但又很不彻底1943年中英、中美签订新约将上海及厦门公共租界之行动与管理权交与中国政府,凡关于上述租界给予英美政府之权利应予终止等根据中国废除不平等条约历史考察中的有关内容编制(1)材料一中讲到的“均衡”被打破的标志是什么?“历史的转折”对中国产生了什么影响?(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中国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主要内容的变化趋势,并概述近代百年间签订的条约对中国产生的主要影响。解析第(1)问,主要根据材料一中的关键信息“这种

30、均衡一直到19世纪中期才被彻底击破”,结合所学知识直接回答鸦片战争及其影响。第(2)问,第一小问“趋势”要注意分析表格中“1919年”为界,前后条约内容的不同;第二小问“影响”要从第一小问中的两种趋势去总结回答。答案(1)标志:鸦片战争。影响:中国大门被迫打开,主权和领土完整不断遭到破坏,中国开始沦为19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们反思这场战争,不是计较一场军事战争的胜负,它不仅仅是一个军事问题,而是一个思想问题,中国文明,经历了内部的改良与革命,还有外来的侵略和支援,从清朝的封闭和黑暗的中世纪文化,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在近代文明的转型中,世界力图“改变中国”,而

31、我们不能只是仇恨和愤怒,我们不能狭隘地站在爱新觉罗家族政权的立场上,而是应该站在文明中国的立场上。“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裴钰改变中国鸦片战争英国出兵170周年反思材料二凡事都有两面性,尤其在历史这方面,有些事几乎是不可避免的。从直接的影响来看,八国联军屠杀中国的人民,掠夺中国的财物,逼迫中国要战争赔款,还要中国开通口岸以便他们长时期的在经济上压榨中国看圆明园和故宫,遭到了严重的破坏,被掠到海外的国宝不知有多少。但从间接的影响来讲,八国联军的侵略行径也同时惊醒了中国这个东方睡狮,让中国人知道了

32、固步自封的危害,也让那些怀着天朝上国思想的老顽固们清醒地认识到,他们的时代过去了,中国必须向世界看齐。八国联军敲开了中国的国门,也让中国从此开始现代化进程,开始参与全球化。也正是由于中国的被侵略,让中国理所当然站在正义的一方,在两次大战中不至于沦为世界所不齿的邪恶轴心国。(1)材料一中作者的主要观点是什么?对此你如何理解?(2)材料二中作者认为八国联军侵华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3)上述两则材料体现了历史研究中的什么观点?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解读材料、探究和认识问题的能力。第(1)问,通过阅读材料内容回答,作者的观点主要是指出鸦片战争使古老的中国“重新回到全面开放和多样化的近代文明转型时期”。对这种转型的理解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观念三方面阐释。第(2)问,归纳材料内容,从直接影响和间接影响两方面回答。第(3)问,结合三大史观回答。“清代中国”向近代文明转型,说的就是近代化史观和文明史观;惊醒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