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辽源市田家炳高中2017-2018学年度下学期6月考试历史试卷一、选择题(60分)1.北京晨报:中国传统思维中,一向有一个祖先、一个政权、一个核心的习惯。五千年文明需有一个源头,从制度方面寻找是()A井田制影响 B禅让制影响 C八股取士影响 D宗法制、分封制影响2. 金乡县志记录了明代地方官的一次祝酒词:“敦崇礼教,举行宴饮,凡我长幼,各相劝勉,为子尽孝,长幼有序,内睦宗族,外和乡党”。此中包含的中国传统观念不包括 ( )A宗法观念 B崇信佛道观念 C遵守秩序观念 D忠孝观念3.北京晨报一文认为:“西周封建制是传统中国中契约社会的代表,天子将土地分给诸侯,而诸侯则向天子效忠,从而以最简单的人际
2、关系组织了复杂的社会治理体系”。关于这段史料的认识不正确的是 ( )A封建制即分封制 B天子与诸侯间契约强调相互的权利与义务C“契约社会”有当代主权在民的内涵 D分封制与宗法制共存于治理体系4西周时分封的诸侯国,“如姬姓的随、唐等国到达了汉水以东地区;建都于蓟(今北京)的燕国更延伸到了东北遥远的地方;改封到今江苏丹徒一带的宜侯更是延伸到了东南遥远的地方”。这样做的主要目的是( )A安抚有功的贵族功臣 B扩大周王朝的统治区域C确保贵族的政治垄断 D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5“文武将吏,擅自署置,贡赋不入于朝廷,虽称藩臣,实非王臣也。”(选自旧唐书)该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君权与相权的矛盾 B
3、中央与地方的矛盾C汉族政权与少数民族政权的矛盾 D文臣与武将的矛盾6王安石于公元1042年中进士,先后做过苏州通判、常州知州等地方官,公元1069年被提拔为参知政事。以下对王安石仕途中职位的描述,错误的是( )A通判负责监督知州 B知州管理地方行政 C通判的设置有利于加强中央对地方的控制 D参知政事行使地方监察权7.据史记平津侯主父列传载:“元元黎民,得免于战国,逢明天子,人人自以为更生。”此段文字表明司马迁认为秦朝统一的意义是( )A.使人民脱离了诸侯国的统治 B.为我国长期统一奠定了基础C.建立了统一的多民族国家 D.使人民有了生产的安定环境,符合各族人民的愿望8大明永乐帝虽有洪武帝一样独
4、揽大权的雄才伟略,但一次又一次的御驾亲征让他不能真正意义上地总揽政事,于是一个帮助皇帝的“助手”机构内阁就应运而生。对明朝内阁制度的表述不正确的是( )。A它不是权力分化的结果B内阁不过是皇帝旨意的拟稿人,执行皇帝命令C始终不是法定的中央一级的决策机构D已在不同程度上制约了皇帝的权力9. 下列四则史料反映了我国封建社会不同时期的选官制度,按时间先后排列正确的是( )上品无寒门,下品无士族文章之士不根教化、进士以诗赋取人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A B C D10宋太祖曾说:“朕选儒臣干事者百余人,分治大藩(节度使辖区),即使他们都贪浊,也不及武臣一人为害之大。”为此,宋太祖采取的最重要措施
5、是 ( ) A设“三衙”,收精兵 B“强干弱枝,守内虚外”C各州郡财赋大部分由中央掌握 D 派文臣做知州11雅典民主政治存在明显的缺陷表现在( ) 只适用于小国寡民的城邦 妇女和奴隶无民主权利 居住在雅典的外邦人无公民权 抽签选举和轮流坐庄的参政方式A. B. C. D.12法学总论第二篇第一条指出:“罗马人所适用的,一部分是自已特有的法律,另一部分是全人类共同的法律。”对材料中前后两个法律解释正确的是 ( )A. 前者指成文法,后者指习惯法 B.前者指公民法,后者指万民法C. 前者指习惯法,后者指成文法 D. 前者指万民法,后者指公民法13美国1787年宪法第二条第一款规定:“总统有权缔订条
6、约,但须争取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他有权提名,并于取得参议院的意见和同意后,任命大使、公使及领事、最高法院的法官。”这主要体现了这部宪法的 ( )A自由原则 B平等原则 C民主原则 D制衡原则14十二铜表法规定:“利息不得超过一分,超过的,处高利贷者四倍于超过额的罚金”、 “对于自己承认或经判决的债务,有三十日的法定宽限期”。此规定最能说明该法律 ( )A保护贵族的既得利益 B对平民利益具有一定的保护C不允许高利贷的存在 D是一部成文法典15“法律条文没有作出规定的,法官就不能受理。譬如有公民的奴隶被人拐走或偷跑掉,此公民要求法律受理就要找法官,向他申明;根据某某法律,我认为此奴隶应归我所有。
7、法官确认后才能受理。”这一描述主要说明罗马法 ( )A强调人人平等 B保留习惯旧俗 C强调法官至上 D.重视法津程序16有位教师在讲解近代西方资本主义政体的建立时把“近代以来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发展模式”梳理成以下四点,评委教师一致认为有一点归纳是不妥当的,另外三点总结得很好,你认为评委教师肯定的是( )。英国模式:渐进改革 法国模式:人民革命德国模式:专制独裁 美国模式:至善至美A B C D17.在资产阶级革命时代,英国通过了权利法案、法国颁布了人权宣言、美国制定了1787年宪法。这说明了( )A以法律手段限制王权,是这些国家革命的共同举措B以立法形式巩固革命成果是这些国家的相同手段C资
8、本主义制度在欧美得以普遍确立D工业资产阶级获得了独掌政权的法律地位18制约平衡原则是英美法德等国建立近代政治制度过程中的核心原则之一,下列现象中未能体现这一原则的是 ( )A德国宰相与联邦议会关系 B法国第三共和国宪法颁布C美国参议院议员名额分配 D英国首相与议会下院关系191787年制宪会议的核心人物麦迪逊说:“如果人都是天使,就不需要任何政府了;如果天使统治人,就不需要对政府有外来的或内在的控制了。”他说这番话的意图是( )A.美国不需要建立统一的政府 B.政府权力不能受任何力量的控制C. 应采取独裁措施 D.应采取相应的措施防止独裁政权的出现20英国女王伊丽莎白二世曾对英国人民说: “我
9、无法领导你们作战,我不能赋予你们法律或司法判决,但我可以做其他一些事情。”她能做的事情有代表国家出访他国任命议会中的多数党领袖组阁决定英国的重大政策任免内阁大臣和高级文官( )A B C D21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任何一州都不得“缔结任何条约,参加任何同盟或邦联”;“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对进出口货物征收任何进口税或关税”;“未经国会同意,不得在和平时期保持军队或战舰。不得与他州或外国缔结协定或盟约。”这些规定体现的原则是( )A共和制 B总统制 C分权制 D联邦制22法国大革命开始以来,法国经历了第一共和国、第一帝国、复辟的波旁王朝、七月王朝、第二共和国、第二帝国、第三共和国的发展历程,这说
10、明由封建专制到民主共和是历史发展的必然趋势历史总是在曲折发展中前进当时法国的封建势力还比较强大法国人民反对共和制 ( )A B C D23美国1787年宪法具有一定民主性,在其内容中最能体现这一性质的是( )A三权分立 B规定人民有言论、出版、集会和信仰自由C允许奴隶存在 D规定总统和议员由人民选举产生241689年权利法案和1871年德意志帝国宪法的共同之处在于( )A为君主立宪制的确立奠定基础 B确立责任内阁制C规定首相对议会负责 D确立君主至高无上的地位25. 国歌记录了一个国家的历史和追求。出自德意志国歌的应该是 ( )A这就是星条旗,愿它永远飘扬;在这自由国家,勇士的家乡B愿她保护法
11、律,使民心齐归向,一致衷心歌唱,神佑女王C公民们,投入战斗!前进,前进,万众一心,把敌人消灭净D统一、权力和自由,是我们千秋万代的誓言26.上联是“内无相,外无将,不得已玉帛相将”,作者是中日甲午战争的主要策划者、日本内阁首相伊藤博文,当他把这幅上联拿给前去日本谈判的李鸿章,要求李鸿章对出下联时,这位清政府中举足轻重的人物思考良久,终于勉强想出下联:“天难度,地难量,这才是帝王度量。”下列对李鸿章的下联理解正确的是( )A.清王朝整体的软弱导致被迫签约 B.李鸿章本可以不理伊藤博文C.玉帛是精品,李鸿章愿意做“玉帛相将” D.李鸿章无视皇权,说自己有帝王度量27.一般认为,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民
12、主革命,其主要依据是,辛亥革命 ( )A建立了资产阶级共和国 B是由革命政党领导的武装斗争C主力军是民族资产阶级中下层 D实现了资产阶级的利益要求28.(2010年全国卷18)1925年1月,中国共产党党员人数为994人,10月增加到3000人,年底发展到10000人。这一时期中国共产党快速发展主要是由于( )A共产国际的大力支持 B北伐战争的胜利进行C土地革命高潮的兴起 D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29下列关于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说法,不符合史实的是:( )A新中国的成立标志着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基本胜利 B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党中央的正确领导C抗日战争的胜利为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奠定了基础 D中共
13、一大提出了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的奋斗目标30“在濯濯的北方山岭,在桑麻茂密的长江原野,在华南的稻田和多雨的山岭中,整个民族武装起来,已有着统一的指挥了。”它描绘的是( )A工农兵联合,打倒列强除军阀 B打土豪分田地,井冈星火成燎原之势C中华民族团结御侮,抗日卫国 D各解放区连成一片,全国解放指日可待二、材料分析题31.材料一孟子中记载了孟子与其学生关于法律问题的讨论。学生问:“舜做天子后,假如其父杀人,舜的法官该怎么办呢?”孟子回答:“抓起来就行了。”学生又问:“难道舜不阻止法官吗?”孟子说:“舜怎么能阻止呢?法官是按职责办事。”学生问:“那舜又该怎么办呢?”孟子说:“舜应当放弃天子之位,毫
14、不顾惜。然后偷偷也背上父亲逃到海边住下,一辈子都很快乐,把曾经做过天子的事情忘掉。” 据孟子材料二公元前399年,苏格拉底被雅典陪审法庭以亵渎神明与蛊惑青年的罪名判处死刑。他与他的弟子们都认为判决不公。当弟子们安排苏格拉底逃走时,他却认为,虽然逃走是一种正义,但审判过程符合雅典法律程序,遵守合法的判决也是正义的要求,而且是更大的正义,因为如果拒服从判决,就等于践踏法律,倘若人人都以自己认为的正义为借口而任意践踏法律,社会秩序将混乱不堪,城邦将无法存在。最终他选择在弟子面前饮下毒药,从容赴死。摘编自(古希腊)柏拉图苏格拉底的申辩(1)结合材料及所学知识,概括孟子和苏拉拉底的法制观念。(8分)(2
15、)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两种法制观念产生的社会背景及其共同的历史价值。(10分)32.材料:下面是1960年我国中学历史教科书中“抗日战争”内容的目录摘编。第二十章 全国抗日战争的开始第二十一章 两条战线、两个战场 1抗日战争中的两条路线 2国民党军队的大溃退 3平型关大捷 4敌后抗日根据地的建立和迅速发展第二十二章 毛主席论持久战的发表和中国共产党的六届六中全会第二十三章 国民党反共高潮的被击退和新民主主义论的发表第二十四章 日本帝国主义在沦陷区的殖民统治第二十五章 解放区的巩固和发展第二十六章 国民党的黑暗统治和民主运动的开展第二十七章 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 1中国共产党第七次全国代表
16、大会 2解放区军民大反攻和日寇的无条件投降 3抗日战争胜利的伟大历史意义 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对该目录提出一条修改建议,并说明修改理由。(所提修改建议及理由需观点正确,符合历史事实。)(10分)33. 历史上的重大改革回眸材料一 清末,有很多部门负责管理北京的街道与沟渠、河道,“严且备矣”,但“究其实,无一人过问”,以致北京城“粪土载道,秽污山积”,“洋人目之为猪圈,外省比之为厕屋”。清政府每年出资修缮,并向商民收取巨款,但款项皆被官员私吞,并没有真正用于街道等的修缮。戊戌变法时期,清政府令“各衙门即行查勘、估修,以壮观瞻,并大清门、正阳门外,菜蔬鸡鱼摊肆,一概逐令于城根摆设”。对此改革,
17、“官吏闾民,皆称不便”,更有官吏怂恿百姓联名反对。据苏继祖清廷戊戌朝变记材料二 凡改革之事,必除旧与布新,两者之用力相等,然后可有效也。苟不务除旧而言布新,其势必将旧政之积弊,悉移而纳于新政之中,而新政反增其害矣。摘自梁启超戊戌政变记(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原因。(6分)(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清末北京街道管理改革的困难及启示。(6分)1-10 DBCBB DDDCD11-20 DBDBD ABADC21-30 DADAD AADDC31.【答案】:(1)孟子:治国需要法制;权力不能干预执法;当法律与人伦冲突时,维护人伦。(5分)苏格拉底:守法是正义
18、行为;法制关乎城邦存亡;法律至上,严格守法。(5分)(2)社会背景:战国时期,各国变法图强,法律的权威地位逐渐确立;宗法观念的影响;儒家伦理思想的影响。(6分)古希腊工商业相对繁荣;城邦民主政治高度发达;各种社会思潮活跃;法律作用突出。(6分)历史价值:他们的法制观念分别对中国和西方法制发展产生深远影响;是人类思想发展史上的宝贵遗产。(3分)【答案】32.建议:增加淞沪会战一目。理由:淞沪会战是抗战初期中、日双方的重大战役,中国军队顽强抵抗日军侵略,粉碎了日军三个月灭亡中国的企图,抗日战争是全民族的抗战,正面战场和敌后战场都是其重要组成部分,应予增加,才能反映出抗战全貌。【考点】抗日战争与新史
19、观【考查能力】分析提炼信息能力,深刻理解与综合运用新史观的能力,综合辨析与表述能力,以及综合历史研究方法与素养。【解析】1960年的教科书,深深地打上了“左”倾时代的印记。过于凸显共产党的在抗战全程中的作用,强调国民党在抗战中的被迫性与消极性,有违唯物史观全面、客观、辩证地分析问题的方法。浏览目录,学生很容易发现其与所学教材的不同。再结合所学知识,学生不难理解应当增加国民党爱国官兵英勇抗战的史实。如:淞沪会战、中国远征军、世界反法西斯统一战线等内容。【考生误区分析】信息提炼不准,思维缺乏理性和批判精神,对新史观的综合理解与运用能力不足,历史学科语言的表述及综合运用能力欠缺。33.【答案】:(1)原因:西方的影响:政出多门,互相推诿;城市宜居性差,影响城市形象;日常维护不力,经费被官吏贪污。(2)困难:改革触动了一些官吏的既得利益;打破了百姓习惯。 启示:改革既要除旧又要布新,不可偏废;除旧弊难免触及多方利益;改革需要勇气和毅力;改革需要强有力的领导;改革应以人民的福祉为宗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