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794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2 大小:58.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2页
2022高考历史一轮复习课时作业:四 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2页
亲,该文档总共1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四专制时代晚期的政治形态(40分钟60分)一、选择题(共12题,每小题3分,共36分)1.(2020南平模拟)明朝中后期,官场形成一条惯例,不是庶吉士(官职,由科举考试中进士的人担任)不可入内阁。翰林院庶吉士成为进入内阁的敲门砖,因此内阁阁臣多为翰林文学之士实属正常。这一规定()A.促进了文化教育的普及B.提高了行政决策的效率C.造成了政治局面的动荡D.导致了经世之才的缺乏【解析】选D。据材料“内阁阁臣多为翰林文学之士”结合所学科举考试的内容以四书五经为主,可知内阁阁臣多

2、数精通文学而缺乏实际的治国才能,故选D;内阁阁臣是官僚中的少数,不能促进文化教育的普及,排除A;材料“内阁阁臣多为翰林文学之士”说明阁臣更加精通文学而不是处理行政,排除B;材料“翰林院庶吉士成为进入内阁的敲门砖”说明阁臣选拔比较稳定,不会造成政治局面的动荡,排除C。2.(2020德阳模拟)洪武十年,明太祖在中央设通政使司。“通政”意为“政令通畅”,通政使司掌握内外一切奏章和臣民密封申诉之件,“出纳王命,为朝廷之喉舌;宣达下情,广朝廷之聪明,于政体关系最重也”。明初设立通政使司旨在()A.分割地方权力B.提高行政效率C.加强行政管控D.弥补丞相职能【解析】选C。通政使司的主要职责是上传下达,保持

3、“政令通畅”,从而加强了明太祖对行政事务的管理和控制,故选C;通政使司是中央官员,没有派驻到地方,排除A;通政使司主要职责是上传下达,加强皇权,排除B;通政使司“出纳王命”分割了丞相职能,排除D。【拔高训练】明初,设都察院专司监察百官。后来又设大理寺,与都察院、刑部合称三法司。大案由三法司会审,再奏请皇帝裁决。这一举措()A.避免利用权力干预司法B.使皇帝的权力渐趋衰弱C.利于实现对朝政的控制D.遏制了朝廷官场的腐败【解析】选C。根据材料,从“明初,设都察院专司监察百官”,到后来“大案由三法司会审,再奏请皇帝裁决”可知,皇帝通过设置三法司,实现了对司法权等朝政的控制,故选C;皇帝裁决三法司的会

4、审结果体现了利用权力干预司法,排除A;“再奏请皇帝裁决”进一步加强了皇帝的权力,排除B;朝廷官场腐败的根源是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这一举措不能真正遏制官场腐败,排除D。3.根据史料统计,明朝担任阁臣者更换极为频繁,如崇祯帝在位17年,阁臣达50人。明朝甚至有阁臣在位不到两月者。明朝统治者这样做的出发点是()A.避免阁臣弄权B.削弱丞相权力C.完善明朝法制D.重塑皇帝权威【解析】选A。材料反映的是“明朝”“频繁”地更换“阁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这样做有利于防止阁臣专权,加强君主专制。故答案为A。B,明代在废除丞相后才设立内阁,该项表述不符合史实,排除;C,频繁更换阁臣与完善法制无关,排除;D,

5、“重塑皇帝权威”不符合史实,明初通过废丞相设内阁,使专制皇权空前强化,不存在重塑皇帝权威的问题,排除。4.(2021年辽宁适应性测试)明万历十四年(1586年),礼部主事卢洪春上疏劝谏皇帝勤政。皇帝大怒,传谕内阁,命拟旨治其罪。阁臣拟夺其官,“帝不从,廷杖六十,斥为民”。诸给事中申救,忤逆帝意。“诸御史疏继之,帝怒,夺俸有差”。这一过程中()A.礼部削弱了内阁权力B.内阁行使了决策的权力C.御史制约了皇帝权力D.给事中行使了言谏权力【解析】选D。“诸给事中申救,忤逆帝意”说明了给事中行使了言谏权力,故D正确。礼部主事劝谏皇帝,并不涉及内阁权力削弱与否,故A错误;行使决策权力的是皇帝,故B错误;

6、“诸御史疏继之,帝怒,夺俸有差”说明御史并没有制约皇帝权力,故C错误。5.明天启年间,宦官刘若愚对批红情形描述如下:“凡每日奏文书,自御笔亲批数本外,皆众太监分批,遵照阁中票来字样,用朱笔楷书批之,间有学的偏旁偶讹者,亦不妨改正。”据此分析可知,明朝()A.内阁票拟权得到一定维护B.内阁制是宦官专权的根源C.皇帝决策时重视宦官智慧D.批红权与票拟权相互制衡【解析】选A。根据材料“遵照阁中票来字样,用朱笔楷书批之”,可见当时内阁的票拟权得到一定维护,A正确;宦官专权的根源是君主专制,排除B;材料未涉及皇帝决策,排除C;材料中宦官批红基本遵照内阁意见,二者之间未见制衡,排除D。6.(2021信阳模

7、拟)军机处的印信收藏在皇宫,用时由军机处的副职章京亲到内奏事太监处“请印”,用完即刻送回。这最能说明()A.军机处处在皇权严格控制下B.司礼监的太监把持朝廷大权C.军机章京对军机大臣形成制约D.军机处实际上行使宰相的权力【解析】选A。由材料“军机处的印信收藏在皇宫,用时由军机处的副职章京亲到内奏事太监处请印,用完即刻送回”可知军机处印信使用的程序非常严格,军机处处在皇权的严格控制下,皇帝通过军机处将全国的军政大权完全集中到自己手中,故选A。7.“清制,凡巡幸上陵、经筵、蠲(jun)赈、内臣外臣黜陟,及晓谕中外事,用明发上谕,交内阁,以次交部、科。凡诰诫臣工、指授兵略、查核政事、责问刑罪之不当者

8、等事,用寄信上谕,由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出发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qin)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内阁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B.六部已经变成内阁下属机构C.军机处有军国大事的决定权D.中枢机构分权提高行政效率【解析】选D。材料中“用寄信上谕,由军机大臣面承后撰拟进呈,出发即封入纸函,用办理军机处银印钤(qin)之,交兵部加封,发驿驰递”强调廷寄制度,保证了皇帝政令能够以最快的速度传达各地,该制度的实施有利于皇帝对全国军政大事的控制,“用明发上谕”“用寄信上谕”体现了中枢机构分权,故选D;A史实错误,内阁不是法定的中央行政机构,排除;B史实错误,六部由皇帝

9、直接领导,排除;军国大事的决定权在皇帝,军机处只是传达,排除C。8.清朝承袭明朝的票拟制度,但是内阁的权力愈来愈低,特别是雍正帝时设立军机处以后,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一切机密大政均归军机处办理。这说明()A.内阁与军机处逐渐合并B.专制统治基础有所扩大C.清朝内阁已经名存实亡D.军机处分化了内阁权力【解析】选D。根据材料内容可知清朝内阁权力愈来愈低,特别是军机处设立后办理了本属于内阁的事务,使内阁成为只是办理例行事务的机构,属于军机处分化了内阁权力,故选D;A在材料中没有体现,排除;专制统治最终控制在皇帝一人手中,所以不能说专制统治基础扩大,B错误;根据材料“内阁变成只是办理例行事

10、务的机构”说明内阁仍然办理事务,因此不能说名存实亡,C错误。9.清雍正年间,军机处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军机大臣多从“亲臣重臣”中遴选,任命谕旨通常说,命某人“在军机大臣上行走”或“在军机大臣上学习行走”。材料中未能体现出()A.在军机处办理要务易于保密 B.军机处官员便于皇帝宣召C.军机处官员按才德标准遴选 D.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性质【解析】选C。本题考查中国古代君主专制制度的强化。考查学生知识迁移和理解能力。从材料“设在皇宫内,与皇帝日常生活办公地毗邻”,可得出军机处易于保密,而且便于皇帝宣召,故A、B正确;“行走”即临时任命之意,可见军机大臣多为临时差遣,故D正确;材料

11、未体现出遴选军机处官员的才德标准,故选C。10.国史大纲载:“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贮至四百万。及其籍没,家资不及严嵩二十之一。然能治国,不能服人。法度虽严,非议四起。”“非议四起”主要是由于()A.自身不正贪污腐化 B.不善理财入不敷出C.阁臣弄权不合制度 D.世俗日下嫉贤妒能【解析】选C。据材料“张居正为相(内阁首辅)法度虽严,非议四起”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明朝内阁是皇帝的顾问机构,不是法定的中央机构,而张居正作为内阁首辅,大权独揽,不符合明朝制度,故“非议四起”,故C正确;材料没有反映张居正自身不正贪污腐化,故A错误;材料“太仓粟支十年,太仆积贮至四百万”说明张居正善

12、于理财,故B错误;材料也无法体现当时世俗日下嫉贤妒能,故D错误。11.清代皇帝的诏敕文书,除了沿用前代的文种外,还独创了“寄信谕旨”这一机密文种。“寄信谕旨”简称“寄信”,指皇帝的谕旨不经内阁宣示而直接由军机大臣等寄发全国各省。这一创新()A.有助于减少行政决策的失误B.体现出君主专制的强化C.反映出君权与相权矛盾加深D.利于防止地方势力膨胀【解析】选B。本题考查清代君主专制的加强,考查学生获取和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清代“寄信谕旨”绕过内阁把皇帝的谕旨下达地方,反映出皇帝直接控制地方的意愿,也反映出君主专制的强化,故选B;皇帝的谕旨由军机大臣等寄发全国各省与减少行政决策的失误没有必然关系,故排

13、除A;丞相在明朝就已废除,C表述不符合史实,故排除;材料反映的是皇帝直接控制地方的意愿,但是“寄信谕旨”并没有具体削弱地方势力的措施,故排除D。12.(2021年湖北适应性测试)清政府投入大量人力物力纂修的全国地理总志嘉庆大清一统志,以京师为首,依次分述直隶、盛京等22统部(省)以及青海、西藏等地区。此举的历史意义在于()A.维护国家主权B.扩大地方自治C.强化三省职权D.建立行省制度【解析】选A。根据材料可知,清代重视全国性地理志的纂修,并对边疆地区进行分述,反映清政府致力于巩固国家统一的诉求,目的是维护国家主权,故A正确;根据材料描述,只是对地方进行分述,并没有扩大自治,B错误;C强化三省

14、职权在材料中没有体现,D行省制度不是清代建立且在材料中没有体现,均排除。二、非选择题(共24分)13.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洪武三年(1370 年),朱元璋将诸子分封于边塞重镇及内地各重要城市为王。规定“天子之臣,贵至太师丞相公侯,不得与讲分礼,伏而拜谒。子孙后代嫡长子袭封,余子皆降等袭爵”“凡王所居国城,及境内市井乡村军民人等敢有侮慢王者,即拿赴京治罪”“凡王所守者祖法,如朝廷之命合于道理,则惟命是听。不合道理见法律篇十二条”“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各王府配备三护卫,约 16 000 人,众子“据名藩,控要害,以分制海内”,并节制

15、地方驻军。亲王禄米万石,郡王 2 000 石 子孙后代按亲疏由国家负责供养,宫室造作、婚丧嫁娶亦由政府负责,王府官员亦由政府支给禄俸。材料二明成祖规定,藩王不得离开封地,不得拥有私兵,王府按朝廷规定配置一定数量的护卫,超员当罚。藩王及其后代不得出仕做官,不得干涉地方政务,不得考取功名。对有过王府,收回其护卫军,并欢迎王府主动献还。永乐一朝,被收缴护卫军的王府已占半数。永乐元年(1403 年),命有司“自今王府非得朝命,不得擅役一军一民及领一钱一物,听从者有罚。自永乐三年至十五年,齐、晋、谷、代、岷诸王相继因罪被废。但是,明成祖及其后世却没有改变“眷亲支之厚”的祖制,反而对藩王大加赏赐,鼓励他们

16、掠夺土地。据记载,洪武时宗室人口共计 58 人;嘉靖八年(1529 年)“宗室载属籍者 8 203 人”;至万历四十年(1612 年),据大学士李廷机、叶向高疏称“万历三十二年,玉牒宗支共计一十五万七千余位,今袭封新生已逾十四年,又有六十余万位。”以上材料均摘自朱永嘉明代分封宗藩制度之设计及实施结果等(1)据材料一,概括指出朱元璋所实行的分封制给明朝社会政治带来的隐患。(6分)(2)据材料二,概括明成祖对待藩王政策的特点,说明其影响。(6分)【解析】第(1)题“隐患”,据材料一信息“天子之臣,贵至太师丞相公侯,不得与讲分礼,伏而拜谒”“凡王所居国城,及境内市井乡村军民人等敢有侮慢王者,即拿赴京

17、治罪”“亲王禄米万石,郡王 2 000 石子孙后代按亲疏由国家负责供养”可知,藩王在政治、经济上具有极高的地位;由材料信息“各王府配备三护卫,约 16 000 人并节制地方驻军”得出: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由材料信息“如朝无正臣,内有奸恶,则亲王训兵待命,天子密诏诸王,统领镇兵讨平之”可知,赋予藩王以违反朝廷命令,甚至对朝廷动兵的权力;依据所学知识从容易助长藩王成为割据势力,破坏中央政府的权力的角度补充。第(2)题“特点”,据材料二信息“藩王不得离开封地,不得拥有私兵,王府按朝廷规定配置一定数量的护卫,超员当罚”可知,在政治和军事上严格限制、削弱藩王的势力;由材料信息“明成祖及其后世反而对藩王大

18、加赏赐,鼓励他们掠夺土地”可知,在经济上进一步厚待藩王。“影响”,依据材料信息“玉牒宗支共计一十五万七千余位,今袭封新生已逾十四年,又有六十余万位”并结合所学知识从一方面解除了藩王对中央的威胁,另一方面加剧政府的财政负担,导致人民负担沉重等角度分析。答案:(1)藩王在政治、经济上具有极高的地位,拥有庞大的军事力量,并且赋予藩王以违反朝廷命令,甚至对朝廷动兵的权力。容易助长藩王成为割据势力,破坏中央政府的权力。(6分)(2)特点:在政治、军事上严格限制、削弱藩王的势力,在经济上进一步厚待藩王。(2分)影响:一方面解除了藩王对中央的威胁,同时由于宗室人口的日益膨胀,政府的财政负担加剧,导致人民负担

19、沉重。(4分)14.(2020合肥模拟)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2分)材料 明代瘟疫暴发频繁,往往伤亡惨重。为了做好灾前预防,明王朝设有专用救灾的预备仓制度,灾疫发生后,可以起到平抑粮价、稳定市场、减轻灾民负担的作用。对各地出现的疫情,官员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深入灾区,认真勘察灾情并如实报告。在疫情较轻微的时候,官方只免费向民众施药;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往往饥荒相伴,官方常常施药和施粥相结合;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病死者众多,明朝还创建义冢组织助葬,并且疏散大量聚集的工匠、夫役、军队等,降低其密度,减少聚集时间,改善卫生环境,以减少疫情。除此之外,明代在中央设太医院,地方设惠民药局,分工合作,各

20、司所职。政府和医家还重视瘟疫研究,出现了如痘疹心得瘟疫论等大量防治瘟疫的医书。明代的民间救助在应对瘟疫灾害时,也常表现得较为活跃。除却亲属社会关系之外,非亲属中的同年、同乡、邻里、朋友、同僚、主客等社会关系,以及各种慈善和救济组织在灾疫救助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政府对灾后重建也比较重视,采取安抚政策,抚恤灾民,包括量情减轻或减免地方赋税、徭役、军役负担,赎还被卖男女,制止疫区犯罪,移民到疫区,招抚流民复业等。据陈旭明代瘟疫与明代社会等整理 根据材料,概括明代应对灾疫措施的主要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简析其意义。【解析】第一问特点,据材料“官员必须及时组织人员深入灾区,认真勘察灾情并如实报告”可

21、知政府主导;据材料“明王朝设有专用救灾的预备仓制度”“明代在中央设太医院,地方设惠民药局”可知设置专门机构;据材料“在疫情较轻微的时候,官方只免费向民众施药;在疫情很严重的时候,往往饥荒相伴,官方常常施药和施粥相结合;在疫情最严重的时候,病死者众多,明朝还创建义冢组织助葬,并且疏散大量聚集的工匠、夫役、军队等,降低其密度,减少聚集时间,改善卫生环境,以减少疫情”可知分类实施且具有一定科学性;据材料“政府对灾后重建也比较重视”可知防治与重建相结合;据材料“除却亲属社会关系之外,非亲属中的同年、同乡、邻里、朋友、同僚、主客等社会关系,以及各种慈善和救济组织在灾疫救助中也是不可忽视的重要力量”可知民间力量广泛参与。第二问意义,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分析:对于疫情来说,有利于控制疫情;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为民众生命财产提供了一定保障。对后世来说,为后世防治灾疫提供了借鉴。答案:特点:政府主导;设置专门机构;分类实施;具有一定科学性;防治与重建相结合;民间力量广泛参与。(6分)意义:有利于控制疫情;稳定社会秩序,巩固封建统治;促进经济恢复和发展;为民众生命财产提供了一定保障;为后世防治灾疫提供了借鉴。(6分) 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