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河西区20202021学年度第一学期高三年级期末质量调查历史试卷一、选择题1. 周之有懿德也,犹日莫如兄弟,故 之。故以亲屏周。“ ”中应为A. 禅位B. 传位C. 封建D. 礼乐【答案】C【解析】【详解】“故以亲屏周”指的是利用亲族来维护周天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里指的是分封制,西周通过分封亲族子弟,建立诸侯国来维护周天子的统治,C正确;西周实行嫡长子继承制,排除A;传位和“故以亲屏周”不符,排除B;礼乐制度是维护等级制度,和“故以亲屏周”不符,排除D。2. 管子治国中写道“夫富国多粟生于农,故先王贵之。凡为国之急者,必先禁末作文巧,末作文巧禁则民无所游食,
2、民无所游食则必农。”接在后面的文句最可能是A. “及陷乎罪,然后从而刑之,是罔民也。”B. “民事农则田垦,田垦则粟多,粟多则国富。”C. “所来少不觉其少无卖不尽之货又买不尽此地之货为海内第一”D “使人人各遂其私求,人人之私利既获,而通国之功利寓焉”【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管仲重视农业,认为国家要想富强,首先要“末作文巧”,说明其经济思想是重农抑商,因此后文最可能接的是对农业的重视相关内容,B正确;A强调的是施行仁政,排除;C、D强调的是商业发展的重要性,排除。3. 下图是出土于甘肃省嘉峪关地区魏晋墓葬中的两幅壁画。据此,可以得出的结论是A. 北魏孝文帝改革促进农业发展B.
3、 犁耕技术已在西北地区出现C. 魏晋时期代田法得到普及推广D. 农业生产动力有了重大突破【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壁画可以看出,魏晋时期西北地区出现了铁犁牛耕技术,B正确;通过题干无法得出这是孝文帝改革的结果,排除A;代田法在壁画中无法体现,排除C;农业生产动力依然是畜力,排除D。4. 学者认为,尽管中国古代社会有阶层划分,但仍是公平的社会,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相当大的流动性。促成流动的制度性因素包括A. 井田制世卿世禄制B. 井田制察举制C. 土地私有制中外朝制D. 土地私有制科举制【答案】D【解析】【详解】依据材料“尽管中国古代社会有阶层划分,但仍是公平的社会,不同社会集团之间存在着
4、相当大的流动性”,结合所学可知,封建土地私有制可以自由买卖,拥有土地的成为地主阶层,失去土地的成为贫民阶层,因此它容易导致社会集团的流动;科举制主要是根据考试成绩来选官,较低集团的人可通过科举步入仕途;故D项正确;中国古代的世卿世禄制是维护贵族集团利益的,不能实现不同集团之间的流动性,排除A项;井田制是奴隶社会的土地制度,土地属于国有(王室所有),无法变动,故与社会集团流动性无关,排除B项;中外朝制是汉代加强皇权的措施,与流动的制度性因素无关,排除C。5. 东西方先哲的思想,有的倾向哲理思辨,有的倾向实际功利。其中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精神的是 墨家学派的诉求王阳明心学的主旨 智者学派的主张百科全
5、书派的共同追求A. B. C. D. 【答案】A【解析】墨子针对战国时期诸侯争霸、社会动荡的局面,提出 “兼爱”“非攻”“尚贤”,表达了小手工业者反对战争、提高社会地位的诉求;公元前5世纪,雅典奴隶制民主政治发展到顶峰,智者学派主张以人和人类社会为探索的主题,研究人类,反思人类自己。所以都贯穿着讲求实际功利的精神。针对法国的君主专制制度,以狄德罗为代表的百科全书派宣扬理性和科学,反对迷信和专制。王阳明心学的主旨是“致良知”和“知行合一”,体现了哲理思辨的倾向。6. 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为7.527.5%,这废止了近代某一条约的相关规定。这一条约是A. 南京
6、条约B. 北京条约C. 马关条约D. 辛丑条约【答案】A【解析】【详解】1842年,中英南京条约规定,外商进出口货物交纳的关税,中国须同外国商定,中国逐渐丧失关税自主权;1928年南京国民政府制定的海关进口税则由中国政府自主确定进口货物税率,中国重新收回了这项主权,A正确;B、C、D涉及的条约内容中没有关税相关内容,排除。7. 1861年11月20日清廷诏命曾国藩统辖江苏、安徽、江西、浙江四省军务,所有四省巡抚、提督以下各官悉归节制,并专饬太常寺卿左宗棠赴浙江,浙省提督以下各官均归调遣。这一任命A. 反映光绪帝重用汉族官员B. 是为了阻止太平军西征C. 利于开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D. 抵制了
7、英法的军事侵略【答案】C【解析】【详解】曾国藩、左宗棠都是洋务派的代表人物,任命他们统辖地方军政事务,有利于洋务运动的开展,即有利于开启中国早期现代化的尝试,故C正确;A项不是材料的主旨,排除A;太平天国的西征已经结束,排除B;第二次鸦片战争已经结束,排除D。8. 1892年,维新思想家宋恕提出“欲更官制、设议院、改试令,必自易西服始”。康有为在奏议中也不止一次提及“易服”。维新派如此重视易服的主要原因是A. 改制中易服更易推行B. 意在营造改制的社会氛围C. 中国需改变对外形象D. 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学生对维新思想背景的理解与运用的能力。AC两项为无关
8、项,对材料内容解读不正确,题干要求回答的是主要原因,所以排除AC两项。D项是梁启超注重易服的原因,但不是主要的,正是因为长袍马褂代表了守旧势力,所以他主张易服,根本目的是为了变法维新制度氛围,故答案选择B项。考点:近代中国思想解放的潮流维新思想梁启超主张易服9. 严复认为发明富强之事,造端于民,以智、德、力三者为之根本。进而提出了鼓民力、开民智、新民德的三民学说。结合所学知识判断这一学说A. 强调国民素质与国家命运相结合B. 标志着戊戌变法运动开始C. 主张采用革命的手段来开启民智D. 成为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答案】A【解析】【详解】由“发明富强之事,造端于民”可知题干强调国家富强与否与国民有
9、很大的关系,A项正确;1898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是戊戌变法开始的标志,排除B;严复是维新派人士,不主张革命,排除C;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革命派的指导思想,作为维新派的严复的思想不可能成为三民主义的思想来源,排除D。10. 中国大地从南到北、从珠江三角洲到长江三角洲,处处燃烧着革命的火焰,使孙中山先生致力国民革命凡四十年未能完成的革命事业,在仅仅两三年之内,获得了巨大的成就。这一革命的火焰A. 促进第一次国共合作实现B. 完成了民主革命任务C. 推翻了军阀政府的统治D. 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基础【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北伐战争是由中国国民党领导下的国民政府以国民
10、革命军为主力,蒋介石为总司令于1926年至1928年间发动的统一战争,这次革命使革命的火焰从珠江三角洲燃烧到了到长江三角洲,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沉重打击了帝国主义的侵略势力,D正确;北伐战争是在第一次国共合作之后,A排除;北伐战争以国民党叛变革命失败而告终,并未完成民主革命任务,排除B;国民大革命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但不是完全推翻,排除C。11. 某一宣言称:承认三民主义为今日中国之必需,取消“苏维埃政府”,将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该宣言发表于A. 辛亥革命时期B. 北伐战争时期C. 抗日战争时期D. 解放战争期间【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苏维埃政府成立于20世纪30年代武装反抗国
11、民党时期,红军改编为国民革命军是在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国共共同抗日,取消“苏维埃政府”,陕甘宁边区作为特区而存在,故选C,排除ABD。考点: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正式形成。12. 1949年3月,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全党工作重心转变,这意味着A. 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B. 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C. 社会主义制度的初步建立D. 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的迅速展开【答案】B【解析】【详解】七届二中全会标志着党的工作重心由农村转移到城市,意味农村包围城市的革命阶段基本结束,B正确;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完成是在渡江战役之后,排除A;社会主义制度初步建立是在19
12、56年三大改造之后,排除C;社会主义革命与建设是在建国后展开的,排除D。13. 下列文献中,首先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方,应实行民族的区域自治”的是A. 新民主主义论B. 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C. 论联合政府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1954年)【答案】B【解析】【详解】1949年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中明确规定:“各少数民族聚居的地区,实行民族区域自治,按照民族聚居的人口多少和区域大小,分别建立各种民族自治机关。”后来,民族区域自治又明确载入历次宪法,成为我国的一项重要政治制度,故B项正确;AC项没有涉及到民族区域自治制度,D项是在1949年之后,故ACD项不符合题意。1
13、4. 尼克松通过中美和解得益匪浅。在新的三角关系中,美国明显保持了平,尼克松在某种意义上把中国拉过来矫正了世界的平衡。文中三角分别指A. 美国、日本、中国B. 中国、美国、西欧C. 美国、日本、西欧D. 中国、美国、苏联【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美关系的正常化主要是因为中美两国出于对抗苏联的共同利益,故“三角”分别指中国、美国和苏联,故选D;日本和西欧都是追求美国的,没有和美国和中国形成三角,排除ABC。15. 1979年五届人大二次会议通过了七部法律,其中有三部组织法和一部选举法,对地方各级人大和政府、法院、检察院的组织和职能,全国和地方人大的选举程序做了法律规定。说明
14、()A. 依法治国的理念付诸实践B. 形成完备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C. 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D. 进一步加强和扩大了基层民主【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材料反映人大通过七部法律,出台了对各政府部门的法律规定,体现出了依法治国的理念,故A项正确;我国的法律还在完善中,当时不能说形成了完备的法律体系,故B项错误;1979年我国政治体制改革已全面展开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基层民主情况,故D项错误。16. 下图反映了中国国内生产总值的变化情况。“甲线段”所示时期的经济高速增长,主要得益的经济理论是A. 社会主义的高度计划经济B. 自负盈亏的分配管理制度C. 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D
15、. 和平与发展的世界形势观【答案】C【解析】1992年,邓小平发表了南方谈话,认为计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而不是区分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标准。这极大地解放了人们的思想,使得改革开放进入到新阶段,促进了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快速发展。故本题应选C项;A项应为改革开放以前的经济体制,B项开始于20世纪80年代,均与题目中的时间“19901995年”不符;D项不属于经济理论,故排除。【考点定位】本题形式考查新时期的经济体制改革。17. 古希腊城邦雅典的公共墓地主要用于埋葬牺牲的战士,城邦为他们树立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这旨在强调A. 氏族传统对城邦的作用B. 军事对城邦的重要
16、性C. 对战士宗教信仰的尊重D. 城邦公民的平等【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墓碑,刻上所有牺牲者的名字,但并不写明他们的家世”可以看出材料强调城邦公民的平等,D正确;不写明家世体现了要否定家族和血缘在城邦中的作用,排除A;材料中反映城邦对战士的死后的一种礼遇,没有体现出军事对城邦的重要性,排除B;材料没有体现宗教信仰问题,排除C。18. 后汉书西域传记载,公元97年,东汉的班超曾派人出使欧洲强国大秦。东汉和大秦都创造了辉煌的文化。属于它们的文化成就分别是A. 春秋繁露、理想国B. 九章算术、日心说C. 蔡伦改进的造纸术、罗马法D. 活字印刷术、物种起源【答案】C【解析】【详解】“大秦”指的
17、是古罗马,结合所学内容可知,中国东汉时期蔡伦改进了造纸术,古罗马形成了罗马法,故选C;春秋繁露是西汉董仲舒的著作,排除A;日心说和物种起源都是近代提出的,不是古罗马时期,排除BD。19. 欧洲某个时期崛起了一个富有的阶级,他们成为教会之外新的艺术资助人。于是,艺术家创作的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这里的“艺术家”是A. 中世纪时期画家B. 文艺复兴时期画家C. 19世纪现实主义画家D. 20世纪现代主义画家【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重点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等信息可知这是人文主义的体现,结合所学内容可知应该是文艺复兴时期的画家,故选B;中世纪的画家
18、没有“转向宗教题材以外的、表达人物内心的肖像画”,排除A;19世纪的现实主义画家注重描述现实生活,排除C;20世纪的现代主义画家体现的是对传统的反叛,排除D。20. 1603年,一位旅居西班牙的法国人说:“我在这里听到一个谚语:本地除白银外,所有东西都价格高昂。”之所以出现这一谚语,主要是因为西班牙A. 贵族阶层生活奢靡B. 工商业的发展迅速C. 对殖民地疯狂掠夺D. 矿产资源十分丰富【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查新航路开辟的影响。新航路开辟后,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引起价格革命。本题考查了新航路开辟后引起的“价格革命”,新航路的开辟具
19、有重大的历史意义,尤其对欧洲产生重大的影响,引起“商业革命”和“价格革命”,所谓“价格革命”指由于西方殖民者的掠夺,大量贵金属源源涌入欧洲,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据此本题中西班牙正由于对殖民地疯狂掠夺,国内金银大量涌入,造成金银价值下降,物价猛涨。故C正确。考点: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形成新航路开辟影响21. 1688年,英国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主要目的是A. 再现女王执政传统维护统治B. 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的外衣C. 修复因战争而恶化的英荷关系D. 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资产阶级议会迎立荷兰执政威廉为国王,并拥
20、立他的妻子玛丽(詹姆士二世的女儿)为女王,是对英国君主制传统的继承与尊重,这样可以为光荣革命披上合法外衣,B正确;A不符合史实,排除;英荷关系与题干现象无关,排除C;议会的作用主要目的是为了维护资产阶级的利益,而非否定王位世袭男性优先的原则,排除D。22. 欧美国家率先实现了生产活动中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直接推动这一转变的是A. 牛顿经典力学B. 珍妮机C. 蒸汽机D. 达尔文进化论【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第一次工业革命时期,蒸汽机的广泛使用实现了人类动力来源从动植物向矿物的转变,C正确;理论本身不能直接推动生产生活的转变,排除A、D;珍妮机主要依靠人力而非矿物能
21、源转化而来的动力,排除B。23. 下列关于当前世界政治格局的表述,正确的是A. 苏联解体后两级格局变成了单极格局B. 第三世界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C. 中国和美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D. 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当今世界格局苏联解体后由两级格局向多极化发展,出现“一超多强”的局面,任何一大国,即便是最强大的美国也无法控制当今世界。欧盟、日本的崛起促成了三足鼎立的局面;.中国的综合国力远远超过其他国家的说法也是错误的。故D项正确。二、非选择题24.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秦汉的钱币,通常在钱文中都明确标明钱的重量,如半两、五铢,唐高祖
22、武德四年(621年),统一铸造开元通宝钱,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都以通宝、元宝相称。北宋时期的四川地区首先出现了纸币-交子。明初,白银普遍流通,一两白银值铜钱1000文。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千家驹郭彦岗中国货币演变史材料二 最初的交子并非由政府,而是由商人发行的无固定的时间、限额、发行人数,于是高额铸币税导致私交子的过度发行不久即发生了信用日降和挤兑风潮政府反复衡量行用交子利害关系后。仁宗天圣元年(1023年)设置益州官交子务,官交子于第二年二月二十日开始发行。与私交子相比,官交子的管理更为完善.只允许在四川流通,三年为一界,发行利润统一归交子务等。管汉
23、晖宋元货币流通及其在世界货币史上的地位材料三 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金属铸币)钞(纸币)为主,银、谷、缭帛等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的结构转变15、16世纪明代市场快速发展,市场力量使明初通货结构承受着内部紧缩的压力。同时,全球经济贸易结构的发展使得明代的通货结构转变成为可能。邱永志明代货币结构的转变及其原因以白银的货币性质为分析视角(1)根据材料一,概括中国古代货币演进发展的基本特点。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北宋政府发行官交子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明代通货结构变化的表现,并分析导致其变化的原因。(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货币在社会发展中历史
24、作用。【答案】(1)特点钱文内容发生变化(由重量相称到年号相称);货币材质发生改变(由金属货币向纸币发展);白银逐渐成为普遍流通货币;成熟的金融运作方式逐渐出现。 原因维护经济稳定运行的需要(促进商品流通,减少物价波动);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来源;维护统治秩序。(2)变化由钱钞为主,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原因商品经济的发展;国际贸易的扩大;中国主导东亚贸易圈;海外白银大量流入。 (3)作用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扩大海内外贸易;推动社会发展。【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此后我国铜钱不再用文字标重量”“明初,白银普遍流通”“明清时晋商在全国开设了许多票号经营汇兑、借贷等业务”可知,关
25、于特点可从钱文的内容、钱文的材质、白银成为主要流通货币及成熟的金融运作方式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原因:根据材料“不久即发生了信用日降和挤兑风潮政府反复衡量行用交子利害关系后”可归纳出维护经济稳定运行的需要;根据材料“发行利润统一归交子务等”可归纳出可以增加政府财政来源;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维护统治秩序也是重要因素。(2)变化:根据材料“明代的通货经历了从钱(金属铸币)钞(纸币)为主,银、谷、缭帛等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的结构转变”可归纳出由钱钞为主,实物货币并行到银钱兼用、白银为主。原因:根据材料“15、16世纪明代市场快速发展”可归纳出商品经济的发展;根据材料“全球经济贸易结构的发展”
26、可归纳出国际贸易的发展;结合所学知识可知,中国主导东亚贸易圈和海外白银大量流入也是重要因素。(3)作用:结合上述分析和所学知识可知,关于作用可从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扩大海外贸易及推动社会发展等角度进行分析即可。25.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中国,对 science 的翻译经历了从格致到科学的用词变化。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19世纪中叶后,研格致,营制造者,乘时而起,格致一词大量使用。19世纪末,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民国初,学界还将 science音译为赛因斯,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冯天瑜近代汉字术语创制
27、的两种类型材料二 中体西用后来久被指为包庇封建,其实,那个时候的中国,天下滔滔,多的是泥古而顽梗的士人,在封建主义充斥的天地里,欲破启锢闭,引入若干资本主义文化,除了中体西用还不可能提出另一种更好的宗旨。如果没有中体作为前提,西用无所依托,它在中国是进不了门,落不了户的。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材料三事件观点戊戌变法康有为的托古改制思想反映了资产阶级的软弱性,不仅没有减轻变法的压力,反而加速了变法的失败。”辛亥革命如果不是武昌起义爆发,新政将按计划进行,中国最终将成为一个君主立宪的资本主义国家。新文化运动新文化运动是“情绪主义”的产物,导致了各种思想混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
28、出19世纪中叶以后,从格致到赛因斯,反映中国人向西方学习的内容发生了怎样的变化。分析导致变化的主要原因。(2)材料二中中体西用与近代中国哪一事件有关。根据材料二指出评价历史事件应遵循的原则是什么?按照这一原则并结合所学知识,任选材料三中的一种观点对其进行评价【答案】(1)变化由器物技术层面到政治制度再到文化思想层面的变化。原因西方列强侵入;民族危机加深;西学东渐下的主动求变等。或(两次鸦片战争后,认识到器物技术落后,主张师夷长技,学习西方先进的科学技术;甲午战败,认识到制度的落后和师夷长技的局限,学习西方政治;辛亥革命后民主政体有名无实,于是提倡民主、科学,寻求思想解放。)(2)洋务运动;原则
29、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戊戌变法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件。辛亥革命该观点忽视了当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新政步入困境,民主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历史现实。新文化运动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精英试图把中国引入民主政治轨道的追求。任选一个【解析】【详解】(1)变化根据“明末清初,受古代格物致知的影响,时人将science音译为格致”、“梁启超等效仿日本的做法,将science译为从事科学,讲求政艺”、“意在强调科学的理性精神”可得出由器物技术层面到政治制度再到文化思想层面的变化。原因根据所
30、学可从民族危机、西方思想的影响等方面概括。(2)根据所学可得出中体西用是洋务运动的指导思想;原则根据所学可得出历史评价应把评价对象放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进行。评价结合所学可得出戊戌变法该观点忽视了当时封建顽固势力强大,维新派实力相对弱小的特定历史条件。辛亥革命该观点忽视了当时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政府的新政步入困境,民主革命势力迅速发展的历史现实。新文化运动该观点忽视了当时的专制统治和复古逆流的社会现实,以及新文化运动知识精英试图把中国引入民主政治轨道的追求。任选一个,言之有理即可。26. 近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经历了四次转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现代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经过了意大利(约
31、1210-1530)英国(约15501650)法国(约17501810)德国(约18101890)美国(约1910至今)五个中心。王常青近现代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转移及其对中国高等教育的启示材料二 我们看到文化的震荡、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快速增长、新学科群的崛起、科学家的集体流动,都是导致高等教育中心发生转移的因素,高等教育会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相关因素的影响。据此,全文建构的吸引力公式如下(简化)其中A代表某一地区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当前吸引力值,*是乘号(表示相乘),H代表该地区成为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历史吸引力值,E代表该地区的经济状况因子P代表该地区科教相关人才因子,G代表政府的科
32、教政策因子,体现国家对高等教育的重视程度,R代表高等教育改革因子,L代表学习交流因子,S代表科教相关人员社会地位因子。摘编自冯傅祎、孙名谣高等教育中心转移吸引力规律(1)依据材料一,在如图中描绘出近代以来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的四次转移路线示意图,并概括特点。(2)依据材料二,提出一个观点,结合英国和法国两个国家的史实进行论证。(要求:观点明确,逻辑清晰,史实准确,表述合理)【答案】(1)示意图:特点: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由欧洲转到美国。(2)【解析】【分析】【详解】(1)示意图:据材料一“近现代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经过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五个中心。”可知,其示意图应是从欧洲转移到美
33、洲。特点:结合材料“近现代世界高等教育中心经过了意大利、英国、法国、德国、美国五个中心。”可知,其特点是由地中海沿岸转到大西洋沿岸,由欧洲转到美国。(2)观点: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转移与各国总体实力密切相关论证:据材料二“我们看到文化的震荡、社会的变革、经济的快速增长、新学科群的崛起、科学家的集体流动,都是导致高等教育中心发生转移的因素,高等教育会受到经济、政治、文化等多方面相关因素的影响”并结合所学可归纳出其观点是“世界高等教育的中心转移与各国总体实力密切相关”。论证可结合所学英法两国政治上的“资产阶级革命”、经济上的工业革命、文化上的文艺复兴、启蒙运动等方面来论述。- 14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