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专题过关检测(三) 近代中国的民主革命(时间:4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5分,共60分)1某学者认为:“在这十年期间,中国有两个中央政府,一在北京,一在广州,可是两方所能控制的区域都极为有限。”下列事件中,发生在“这十年期间”的有()辛亥革命五四运动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国民大革命ABC D解析:选D从材料可以判断此时期是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当时北洋政府在北京。辛亥革命时期只有一个政府即清王朝,故错误;五四运动是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发生的,故正确;建立井冈山革命根据地时期,当时中央政府是南京国民政府,故错误;国民大革命是在北洋政府统治时期发生的,故正确。D项符合题意。21913年,某
2、身着日式服装的革命党人途遇一老农,老农询问其国籍,某称“予中华民国人也”。老农“忽做惊状,似绝不解中华民国为何物者”,当被告知亦为中华民国人时,老农茫然惶然,连声说:“我非革命党,我非中华民国人。”这表明()A国内民众的反日情绪强烈B革命党人处于不合法状态C辛亥革命对农村影响有限D农民阶级不支持辛亥革命解析:选C在辛亥革命之后,老农对革命情况一无所知,说明辛亥革命后民主共和观念虽说已日渐深入人心,但对农村的影响是非常有限的,也说明辛亥革命脱离了人民群众。3南京临时政府教育部秉承临时约法“人民有信教之自由”的含义,以“忠君与共和政体不合、尊孔与信教自由相违”为由,规定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
3、这一举措()A否定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B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民主意识C推动学校采用西方教育模式D使儒学失去了主流思想地位解析:选B否定袁世凯的尊孔复古逆流与临时约法颁布的时间不符,故A项错误;由材料信息可以分析出此举措是有利于民主与自由的,故B项正确;推动学校采用西方教育模式与学校不准祭孔、不准尊孔读经不符合,故C项错误;使儒学失去了主流思想地位应该是在新文化运动时期遭到了彻底批判,故D项错误。41923年在中共三大上,共产国际代表马林和中共重要领导人陈独秀主张共产党员应全体加入国民党,并应在工人群众中发展国民党组织,认为只有“一切工作归国民党”,“才能增强国民革命的力量”。这说明当时中国共产党(
4、)A暂时放弃作为工人阶级政党的性质B接受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C已决定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D致力于开展民族民主革命解析:选D依据材料“共产党员应全体加入国民党”的信息,结合所学可知是国共党内合作,是为了“增强国民革命的力量”,政党的性质不变,故A项错误;材料中“共产国际代表马林”表明了共产国际的帮助,“一切工作归国民党”不能证明共产国际的统一领导,故B项错误;1924年,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同意共产党员可以以个人名义加入国民党,这标志着国共两党合作形成,与材料时间不符,故C项错误;据材料“才能增强国民革命的力量”,说明中国共产党认识到建立革命统一战线的必要性,故D项正确。5五四运动是中国
5、民主革命历程中的重大事件,下列对其表述不正确的是()A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B青年学生是运动的先锋C提出了“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D是一次毫不妥协的反帝反封建的革命运动解析:选A根据所学知识可知,五四运动是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而不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开端。6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在()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C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D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解析:选C依据所学可知,轰轰烈烈的国民革命运动虽然由于国民党右派叛变革命而失败,但它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反动统治,这是它的主要影响。A项与史实不符,B项是其发展的原
6、因,D项是其特点。7一个偏僻的小山村的土墙上残留着革命时代的标语:“消灭新旧军阀战争!”“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红旗飘扬高举起,白匪土豪大恐慌。”这种历史场景出现在()A国民革命时期 B井冈山时期C抗日战争时期 D解放战争时期解析:选B材料中“一个偏僻的小山村”“消灭屠杀工农的国民党!”“白匪土豪大恐慌”表明大革命失败后以国共两党为代表的阶级矛盾,故B项正确。81927年,中共中央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决议认为:“党的责任是努力领导工人日常斗争,发展广大群众的革命高涨,组织暴动,领导他们到武装暴动,使暴动的城市能成为自发的农民暴动的中心及指导者。城市工人的暴动是革命的胜利在巨大暴动内得以巩固而
7、发展的先决条件。”这一主张表明()A革命的重心已由农村转向城市B中共的主要领导人犯了右倾机会主义错误C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迅速发展D中共领导人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解析:选D从材料信息可知,此时的中共中央由于受共产国际的影响,仍坚持“城市中心论”,还没有认识到中国革命的特殊性,没有形成“工农武装割据”的思想,故D项符合题意,A、C两项不正确。“城市中心论”是“左”倾错误的表现,并非是右倾的表现,排除B项。9某学生做了一张国共十年对峙时期知识复习表,把党的正确探索总结为“三次变化”,表中甲、乙两处空白应为()三次探索开始于革命方式的变化甲革命道路的变化毛泽东开创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中央领导的变化乙
8、A.秋收起义、八七会议B南昌起义、长征的胜利C南昌起义、遵义会议D八七会议、井冈山根据地的建立解析:选C南昌起义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第一枪,遵义会议确立了毛泽东的正确领导,故C项正确。10在一封毛泽东、彭德怀署名的信中提到:“事急矣,时亦迫矣,万方多难,国势阽危,华北沦亡息萁豆相煎之嫌,愿结同仇之谊,知足下家仇国耻,常思建白于国人,我们是断铁斩钉,坚决收复我东北”据此书信内容推断,信中所述事件与下列哪件历史事件直接相关()A九一八事变 B西安事变C华北事变 D瓦窑堡会议解析:选B根据材料“华北沦亡”,是1935年,而九一八事变是1931年,故A项错误;根据材料“息萁豆相煎之嫌,愿结同仇之
9、谊坚决收复我东北”可知与东北军、张学良有关,故B项正确;收复的是东北,而不是华北,故C项错误;瓦窑堡会议的内容是提出建立抗日统一战线,材料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11新中国成立后,国内学者对19461949年国共之间的战争定性为“人民解放战争”或“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不过,近些年来也有学者开始以“内战”一词来概括这场战争。对这一变化的认识正确的是()A前者强调了战争的性质,后者强调了战争的结果B前者受革命史观的影响,后者受社会史观的影响C前者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后者是对历史的客观评价D前者只强调了战争的一方,后者则强调了战争的双方解析:选C历史价值是指对历史发展所产生的积极影响或者是事物本身所
10、具有的特殊意义,19461949年国共两党的战争,是中国人民在共产党的领导下进行的反对国民党专制独裁的战争,通过战争,中国人民获得解放,这是战争带来的积极影响,用“人民解放战争”来进行概括是对历史的价值评价;而从历史的客观评价来看,这场战争是国共两党的内战,故C项正确。121947年的最后一天,蒋中正在日记中写道:“本月忧患最深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几如雪片飞来,蓐食宵衣,兢兢业业,未敢或懈,自省俯仰无愧,信道益笃,成败利钝,一惟听天命而已。”造成蒋介石“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是()A人民解放军的反攻作战取得节节胜利B毛泽东提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C人民解放军发动辽沈战役D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
11、于人民的决议解析:选A根据“1947年的最后一天”“各方告急与失败之报”等信息可知,解放战争中人民解放军反攻取得胜利,国民党节节败退是其“忧患最深”的主要原因,故A项正确;1946年8月6日,毛泽东在和美国记者安娜路易斯斯特朗的谈话中指出:一切反动派都是纸老虎,故B项错误;辽沈战役是在1948年9月发动的,故C项错误;根据“政治协商会议通过有利于人民的决议”可以推断出是1946年的政协会议,故D项错误。二、非选择题(第13题20分,第14题20分,共40分)1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五四运动成为每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机。五四运动后不久,梁启超也改变了自己过去的看法,将“中
12、华民族”的概念扩大为所有民族的共同体。摘编自近代中华民族意识的觉醒材料二总而言之,国共合作主导下的国民革命,是一场更富有现代意义上的社会革命性质的大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这场革命与社会生活各个领域的变迁更加密切相关,革命的社会动员程度和民众参与积极性更加高涨,是在对政治共同体作出新的解说(新三民主义)的前提下,由一个新的政治上层来取得政权,建立起更强有力的政治体制。它反映的历史主流,是在中国建立起对外自主独立的、对内具备有效权力和权威体系的统一的现代民族国家。陈勤、李刚、齐佩芳著中国现代化史纲无法告别的革命(1)依据材料一及所学知识,指出五四运动为什么成为每一个中国人自我认同、民族意识崛起的契
13、机。(10分)(2)依据材料二,分析国民革命与辛亥革命相比呈现出怎样的新特点?(10分)解析:第(1)问,从民族危机加剧、五四运动的反帝爱国主题及五四运动具有群众基础广泛等角度组织回答。第(2)问,材料二一共三句话,分别概括三句话所体现的内涵即为答案所在。答案:(1)原因:19世纪中期以来民族危机日益严重;巴黎和会上中国外交的失败导致五四运动的爆发,反帝爱国运动是五四运动的鲜明主题;这次运动由爱国学生发起,工人阶级、商人相继加入,群众基础广泛。(2)宣传发动广,群众参与多(群众基础更广泛);国共两党合作;以新三民主义作指导;具有明确的反帝目标。14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1926年,国民
14、政府誓师北伐,国民革命如同狂风暴雨冲击着旧世界,国民革命军犹如秋风扫落叶般撼动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材料二中国政治经济的根本危机,在全国任何一处都是同样尖锐化,没有丝毫根本的差别。因此在中心城市爆发了伟大的工人斗争,必须形成全国革命高潮争取一省与几省首先胜利,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没有工人阶级的罢工高潮,没有中心城市的武装暴动,决不能有一省与几省的胜利。1930年6月中共中央政治局会议材料三中国的特点是:不是一个独立的民主的国家,而是一个半殖民地半封建国家;在内部没有民主制度,而受封建制度压迫;在外部没有民族独立,而受帝国主义压迫。因此,无议会可以利用,无组织工人举行罢工的合法权利。
15、在这里,共产党的任务,基本地不是经过长期合法斗争以进入起义和战争,也不是先占城市后取乡村,而是走相反的道路。毛泽东战争和战略问题(1)依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指出北伐战争的主要功绩。(6分)(2)材料二认为中国革命应走什么道路?其主要依据是什么?(6分)(3)依据材料三概括毛泽东提出的革命新道路,从毛泽东革命新道路的提出,你能得到怎样的认识?(8分)解析:第(1)问,结合国民革命北伐的对象,概括北伐战争的功绩。第(2)(3)问,围绕着中国革命的道路命题,考查了中国由最初照搬俄国革命道路的失败到探索出农村包围城市的中国革命道路及内容等,回答各小问的关键是正确提取材料中的有效信息并进行归纳、整合。答案:(1)北伐战争最主要功绩在于歼灭了吴佩孚和孙传芳的主力,动摇了帝国主义统治中国的根基。(2)道路:以城市为中心的道路。依据:认为“无产阶级的伟大斗争是决定胜负的力量”。(3)新道路:农村包围城市,最后占领城市、夺取全国政权的道路。认识:革命必须从本国国情出发;必须将马克思主义原理与中国革命实践相结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