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455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9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3页
备战2015高考历史热点题型和提分秘籍 专题06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解析版).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3页
亲,该文档总共2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专题六 太平天国运动与辛亥革命【高频考点解读】1.了解太平天国运动的主要史实,认识农民起义在民主革命时期的作用与局限性。2.简述辛亥革命的主要过程,认识推翻君主专制制度、建立中华民国的历史意义。【热点题型】题型一 太平天国运动例1、洪秀全尊奉“皇上帝”,自命为上帝之子下凡救世,认为其他一切偶像皆为妖魔。太平天国运动初期,太平军所到之处毁学宫、拆孔庙、查禁孔孟“妖书”;而在后期洪秀全则要求“学尧舜之孝弟忠信,遵孔孟之仁义道德”。太平天国运动由反孔到尊孔主要是因为()A拜上帝教不足以支撑其政权 B太平天国定都天京后战局出现逆转 C反孔受到传统士绅的抵制 D太平天国未

2、能得到西方势力的支持 【提分秘籍】1.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双重作用 (1)促进作用 中国的近代化不同于欧美国家,要在取得政治上的独立后才能进行。太平天国运动是中国近代史上规模巨大的反封建反侵略的农民战争,这次运动沉重打击了清朝封建统治,也有力地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 资政新篇最早提出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对当时的思想和经济发展均有影响,因此它的出现有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2)阻碍作用:鸦片战争后中国逐步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发展资本主义已成为时代潮流,而太平天国运动的天朝田亩制度却旨在建立小农经济的绝对平均主义的天国,因而不利于中国的近代化。 2太平天国运动的近代印记 (1)起义背景:政治黑

3、暗,巨额战争赔款,自然灾害,使民族矛盾与阶级矛盾空前激化。 (2)起义形式:利用基督教与中国民间宗教相结合,创立拜 上帝教。 (3)指导思想:颁布了前所未有的土地革命纲领天朝田亩制度,标志着中国农民战争的最高峰,资政新篇是先进的中国人首次提出的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的设想。 (4)革命任务:在反封建的同时承担了反对外国资本主义侵略的任务,是中国民主革命的先声。 (5)革命结果:遭到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绞杀,这是以往农民运动所不曾遇到的新情况。 3农民阶级在民主革命中的作用和局限性 (1)作用 农民阶级是中国民主革命的主力军。在近代,农民由于深受本国封建主义和外国资本主义的政治压迫和经济剥削,具有反抗

4、压迫和剥削、要求自由平等的革命性。 农民阶级领导的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都沉重地打击了中外反动势力,客观上起了阻止中国殖民地化的作用。 (2)局限性 经济上,农民阶级是分散的个体小生产者,没有长远眼光,不是先进生产力的代表。 政治上,农民阶级不能提出切实可行的革命纲领。 思想上,农民阶级缺乏科学的世界观,不能用科学的思想理论作指导,多是用迷信思想宣传和组织群众。 组织上,农民阶级具有严重的分散性,很难形成统一的、坚强的革命领导核心,太平天国领导集团的内讧和义和团的分散性都说明了这一点。 【举一反三】太平天国运动的灵感来源于基督教,其信念却根植于中国古史,洪秀全以一个崭新的诠释将二者沟通,赋予

5、了运动灵魂。其直接目的是() A打击西方列强,反对殖民侵略 B推翻清朝统治,建立人间天国 C改朝换代,让人民当家做主 D传播西方宗教,取代儒家学说 解析:选B。本题考查太平天国运动。太平天国运动虽有反殖民侵略的成分,但其直接目的并非是反侵略、让人民当家做主或取代儒学,故排除A、C、D三项,答案为B项。 【热点题型】题型二 辛亥革命例2、虽成“空壳”,但仍作为辛亥革命成果象征的是() A中国同盟会三民主义 B中国同盟会中华民国 C三民主义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D中华民国中华民国临时约法 【提分秘籍】1.辛亥革命的成功与失败对比 对比 政治 经济 思想文化 成功 推翻了清王朝的统治,结束了君主专制,民

6、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为资本主义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 推动了人民的思想解放 失败 胜利果实被袁世凯窃取,民主共和制度“有名无实” 短暂的“春天” 封建思想观念根深蒂固 2.运用多种史观审视辛亥革命 背景 过程或措施 结果 革命史观 列强侵略加剧 同盟会成立;黄花岗起义;武昌起义;袁世凯窃取革命果实 推翻清朝统治,没有完成反帝反封建的民主革命任务 文明史观 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的传播 使用公元纪年;提倡“自由、平等、博爱”,废除“大人”“老爷”等称呼,禁止蓄辫、缠足 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 近代化史观 民族资本主义发展,民族资产阶级要求推翻清朝专制统治,建立民主共和国 南京临时政府成立;颁布中华民国临

7、时约法;鼓励发展民族工商业 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为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条件 3.辛亥革命与太平天国运动相比新发展的表现及其原因 (1)表现 组织形式:从旧式的宗教组织“拜上帝会”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政党同盟会。 领导阶级:从旧式的农民阶级发展到近代民族资产阶级。 革命纲领:从农民阶级绝对平均主义的天朝田亩制度发展到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纲领三民主义。 斗争目标:从追求空想的“人间天国”发展到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 (2)原因 经济方面:20世纪初,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已有了较为迅速的发展。 阶级力量方面:20世纪初,民族资产阶级特别是中下层资产阶级的力量进一步壮大。 民族危机方面:辛丑条约签订后

8、,帝国主义侵华进入新阶段,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 思想方面:20世纪初,资产阶级启蒙思想、革命思想已在中国广为传播。 【举一反三】晚清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 A利用义和团 B颁布明定国是诏 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 【热点题型】题型三 论证分析型选择题(2013泰安一模)有学者认为,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的价值标准可以归结为四条:以农民为主体的群众运动、暴力革命、反对列强侵略、反对封建主义。下列历史事件中,同时符合这四项标准的是() A太平天国运动B维新变法运动 C义和团运动 D辛亥革命 【解析】传统中国近代史研究显然是革命史观,四个选

9、项中以农民为主体的是太平天国运动和义和团运动,但是,义和团运动提出“扶清灭洋”的口号,反封建不是其主观目的,可以排除。 【答案】A 【提分秘籍】如何解答论证分析型选择题论证分析型选择题也称结论型选择题,是从非选择题中的论证题发展演变而来的,这类题型有两种形式:一是题干一般为教材中未出现的历史结论,选项为所学史实,需要判断论证史实是否符合题干结论;二是题干为简略的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需要分析判断选项的结论是否符合题干反映的信息。这类题目主要考查学生的分析论证能力,特别是运用基本历史理论分析历史问题的能力,故难度较大。论证分析型选择题有两种形式:一是在

10、题干中提出历史结论或以一段材料作为论点,要求学生在备选项中选出与之相符合的论据或结论;二是在题干中列出一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备选项是依据这些历史事件或历史现象得出的结论。【解题技法】解答论证分析型选择题一般可分为三步进行通过对题干历史结论或史实的理解,联系迁移所学知识进行分析。通读题干,分清楚历史结论或史实的时代背景,迁移相关的人物或事件进行分析判断。分析各备选项的内涵及其与题干的关系,找出符合题目要求的选项。解答这类题目一般采取史实支撑法、史论结合法、概念分析法、理论分析法等。应用于以具体的历史事件设计的题目,如某重大事件的主要目的、根本原因、客观原因、主观原因、重大影响等,根据试题的内容

11、,联系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基本原理进行分析,通过将具体的史实同基本理论相结合进行分析,从而确定最佳选项,即用理论解决实际问题。应用于考查基本历史理论的题目,或者某一阶段、历史时期社会特征的题目,在做题时要联系具体的历史事件和现象进行针对性的分析,得出能体现历史发展趋势的规律性内容,即用史实证明结论。【举一反三】历史学家萧功秦在危机中的变革一书中指出:“中国近代历史剧变的基本分界线,是距今一百多年前的甲午战争。”下列最能说明这一结论的是() A中国割地赔款、丧权辱国 B近代民族工业开始产生 C开启了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 D开始出现向西方学习的新思潮 解析:选C。本题属于史实论证结论式选择题,

12、主要考查甲午中日战争的影响。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随着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中国民族资产阶级登上了历史舞台,为挽救民族危亡,先后掀起了维新变法和辛亥革命,开启了近代中国制度变革的探索历程,故C项符合题意。A、D两项在鸦片战争后就存在;B项发生于19世纪70年代,排除A、B、D三项。 【高考风向标】 1(2014年四川文综0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

13、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3(2014年全国大纲卷文综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答案】B【解析】内阁属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奏章,根本不能独立处理政务,唐代宰相是在皇帝的领导之下有一定的处理政务之权力,所以A是错误的;内阁不是政府的正式机构,所以也没有任免官吏的权力,故C错误;内阁不属于正式国家政权机构,协助皇帝处理章奏,只有六部才可以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故D错误;B表述符合事实,比较准确。4.

14、 (2014年北京文综14)唐代五代,中央集权大为削弱,扭转这一局面,宋初采取的重要措施之一是A.文官任知州 B.设三司使 C.设枢密院 D.施行将兵法5(2014年四川文综04)读表1,据此不能得出的认识是表1 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简表时期秦汉魏晋南北朝隋唐宋金元明清高层政区州路行省布政使司省统县政区郡郡州州路、府、州府、直隶州/州府、直隶州县级政区县县县县县县州、县A县是中国历史上最稳定的一级政区 B州的地位呈现出由高到低的演进趋势C政区层级的调整促进了地方自主性 D二级制和三级制是古代政区层级的主体6(2014年重庆文综02)汉武帝时张骞出使西域,远至今中亚阿姆河流域,受到渴望与汉通使往来的

15、大宛等国的欢迎。其间,汉设置河西四郡,打通了与西域的直接交通。张骞在出使过程中所获得的信息对打开丝绸之路和建立中国与西方的联系起到了关键作用。据此可知,张骞出使西域的功绩是A开辟了沟通中西的丝绸之路 B建立了汉朝与西方的联系C确立了汉朝对西域的管辖权 D开启了中国与中亚的交往7(2014年全国大纲卷文综14)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后来内阁首辅“俨然汉唐宰辅”。明代内阁与唐代宰相的相同之处是A均能独立处理政务 B均辅助皇帝处理政务C都拥有官吏任免权 D都直接管理地方政务【答案】B【解析】 内阁属于皇帝的私人秘书机构,协助皇帝处理奏章,根本不能独立处理政务,唐代宰相是在皇帝的领导之下有一定的处理政务

16、之权力,所以A是错误的;内阁不是政府的正式机构,所以也没有任免官吏的权力,故C错误;内阁不属于正式国家政权机构,协助皇帝处理章奏,只有六部才可以直接管理地方政务,故D错误;B表述符合事实,比较准确。8(2014年山东文综14)自秦汉至明清,中国古代行政区划经历了由郡县两级制到州郡县三级制再到省道府县四级制的演变,这体现了A中枢权力体系日趋完备 B中央对地方控制的加强C各地经济联系日益密切 D经济发展区域化程度提高9.(2013重庆卷)明史记载,太祖“革中书省,归其政于六部”,“又仿宋制置殿阁大学士”,“成祖简翰林官直文渊阁,参预机务”,至仁宗而后,诸大学士“品位尊崇,地居近密,而纶言批答,裁决

17、机宜,悉由票拟”。由此表明,明朝内阁()A在明太祖时期已正式设立B在明成祖时期开始参与国是C大学士在明仁宗后是丞相D大学士可正式统率六部百司10.(2013天津卷) 右图为岛夷志略片段。从其内容判断,该著作的出现应不晚于()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11.(2013山东卷) 自秦汉至宋元,中国政治制度变革的总体趋势是()A地方政府的自主性逐渐被削弱B国家行政权逐渐转移到君主手中C宰相逐渐退出权力中心D世卿世禄的贵族政治逐渐被打破12.(2013山东卷) 下图文字节选自一则清代档案史料。其撰拟者应是()嘉庆二十一年七月初六日内阁奉上谕:和世泰等奏,嗜国贡使连日演习礼仪极为敬谨。

18、即派苏楞额、广惠各戴原品顶戴沿途伴送,钦此A中书省 B内阁C军机处 D礼部13.(2013江苏卷) 某学者评唐朝三省制时指出:“凡未加盖中书门下之印,未经政事堂议决副署,而由皇帝直接发出的命令,在当时是被认为违制的,不能为下属机关所承认。”这里所谓“违制”的论断,主要指皇帝背离了()A诏令须由政事堂议决的制度B门下省执掌诏令草拟的职能C中书省监察地方政务的惯例D尚书省负责执行诏令的定制14.(2013江苏卷) 光绪大清会典载:“谕军机大臣行者,既述,则封寄焉。凡有旨存记者,皆书于册而藏之,届时则提奏。议大政,谳(审)大狱,得旨则与。”材料说明军机处()A地处内廷,专管军务B参与政务,秉旨办事C

19、设有官衙,机构完备D专理刑狱,职能单一【答案】B【解析】本题以材料形式考查了古代中国的政治制度,旨在考查考生从材料中获取有效信息和对历史知识再认再现的能力。结合所学可知,清朝的军机处是辅助皇帝处理政务的中枢机构,故A项中“专管军务”、D项中“专理刑狱”的说法与史实不符;C项中“设有官衙”的表述在题干中无法体现,故排除;由题干中的信息“光绪谕军机大臣凡有旨皆书于册议大政得旨则与”可知,清朝的军机大臣可参与政务,但无决策权,得秉承皇帝的旨意办事。故B项的表述符合题意。15.(2013福建卷) 建安十三年(208年),曹操亲率大军号称80万屯兵江北,周瑜率兵数万布防江南,大战(参见下图)一触即发。时

20、值隆冬季节,北风呼啸。周瑜忧心忡忡,孔明密曰:“欲破曹公,宜用火攻;万事俱备,只欠东风。”这里“东风”指()A自西北吹向东南的风B自东南吹向西北的风C刘备统领的孙刘联军D增援的船只及燃烧品【答案】B16.(2013福建卷) 清末传教士明恩溥记述:“促使中国学子年复一年地坚持科举考试,有的直到九十高龄终于拿到文凭方可罢休,有的则死于这一过程中。功名利禄一类的解释是无法说清楚的九十高龄之后,即便考中又怎么样?唯一的解释是他天生具有忍耐的禀赋。”该材料()A批判学子追求功名利禄B表明科举制下学子的愚昧无知C折射出学子的价值取向D反映出科举制失去人才选拔功能【答案】C【解析】 本题以外国传教士的角度考

21、查科举制的弊端,意在考查考生获取和解读信息的能力。解答本题的关键是准确把握材料分析社会现象的角度。中国古代科举制是以选拔官吏为目的的选官制度,而学子追逐科举可能是为功名利禄,也可能不是,只能体现学子为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忍耐性较强。A项只体现了材料中部分学子的情况,B、D项描述与材料内容无关。17.(2013大纲全国卷) 中国历史上有监察区转为行政区的现象,如汉代的州、唐代的道、宋代的路。这体现出()A中央集权促成地方行政制度变迁B经济发展导致地方行政区域调整C中央对地方的监察力度越来越弱D疆域变化影响地方行政区域设置18.(2013大纲全国卷) 汉文帝说:“盖天下万物之萌生,靡有不死。死者天地

22、之理,物之自然,奚可甚哀厚葬以破业,重服以伤生,吾甚不取。”汉文帝在此强调的是()A无为而治 B轻徭薄赋C崇尚节俭 D民贵君轻【答案】C19.(2013大纲全国卷) 明初的户役制度,将户籍分为若干类别,其中主要是民户,还有军户、匠户、灶户(煮盐户)等几十类,并严格禁止更换户别。这一措施有利于()A缓和土地兼并 B促成社会分化C强化社会控制 D发展商品经济【答案】C【解析】 本题以户籍制度切入考查明代地方户役制度,考查考生分析材料的能力。明朝实行严格的编户齐民制度,各种户别之间界限森严,严格禁止更换户别,实际上控制了不同等级的人口流动,强化了对社会的控制。A、B、D三项与题干史实均不符,答案选C

23、项。20.(2013北京卷) 读下图,判断下列各项表述正确的是()A汉武帝在颁布“推恩令”B北魏孝文帝从迁都到C和先后是两宋的都城D明太祖在废除了丞相制度21.(2013天津卷)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刘邦接受了皇帝的称号,皇帝之下设三公九卿地方行政系统仍是郡、县、乡、亭、里。郡有郡守、郡尉等,分掌政治、军事、监察之权。县分大小,万户以上设县令,万户以下设县长。樊树志国史概要(1)材料一反映了汉初哪些政治制度?指出其渊源。材料二“汉高祖矫秦县之失策,封建王侯,并跨州连邑,有逾古典。”这些受封的诸侯王和列侯都是“有土之爵”,在其封地上享有两大特权:一是“自置吏”;二是“得赋敛”。摘编自周振鹤

24、中国地方行政制度史(2)依据材料二,说明汉初“矫秦县之失策”的措施及具体内容,结合所学知识指出这一措施导致的后果。材料三汉武帝规定诸侯王除由嫡长子继承王位外,“以私恩自裂地,分其子弟”为列侯,而由皇帝制定这些侯国的名号,分别隶属于汉郡。淮南王刘安谋反,“国除为九江郡”;衡山王刘赐谋反,“国除为郡”。又颁布律令,规定王国官员地位低于一般官员,限制人们与诸侯王交游。从此,王国与汉郡无异。摘编自邱树森、陈振江主编新编中国通史(3)依据材料三,结合所学知识,列举汉武帝解决王国问题的措施,并分析其意义。【答案】 (1)皇帝制度、三公九卿制、郡县制。承袭秦制。(2)分封诸侯王国。受封王侯在封地上可以自行任

25、命官员、收取赋税。王侯权力过大,危害中央集权。(3)颁布推恩令分割王国封地;剥夺犯法诸侯王封地,改为郡县;颁布律令加强对诸侯王的防范。消除了地方割据势力,中央集权得到加强,巩固了国家统一。【随堂巩固】1太平天国1852年发布檄文:天下为上帝之天下,满洲为胡虏妖人,肆毒混乱,改变中国形象现在皇天震怒,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这体现出太平天国运动()A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B主张挽救民族危亡C具有反帝反封建的性质D代表先进历史潮流解析:从材料信息看,太平天国认为,天下是上帝(即西方的上帝)的天下,满洲人原为野蛮之人,祸乱中国(中夏),命天王扫除妖孽,廓清中夏,主张推翻满洲贵族统治,故选A项。答案:

26、A21858年,第二次鸦片战争正在进行,洪秀全写了一份御诏给英国特使额尔金,翻译官很艰难地把它译成英文,额尔金看后认为这是一个非常奇特的作品,这份御诏充满着像“西洋番弟把心开,替天出力该又该,替爷替哥杀妖魔,报爷生养战胜回”这样的词句。这反映了当时()A国内阶级矛盾激化B列强侵略导致民族危机加重C中外反动势力勾结D强国御侮成为思潮3重读近代史一书中有这样的叙述:“(缔造者们)言辞的崇高与行为的凶暴,平等的许诺与特权的森严,恰成反比,越来越使渴望解脱重重压迫的贫民失望。”与这一叙述相关的历史事件应该是()A太平天国运动B义和团运动C辛亥革命D国民革命解析:从材料信息可知,缔造者们言行不一,理想中

27、的平等与现实中的等级森严形成尖锐对比,这使贫民极其失望,符合太平天国运动的特点。答案:A4“流血的伤口不流泪,举起的杆子不下跪。攥紧的拳头不松手,过河的卒子不后退。人活一口气,难得拼一回,生死路一条,聚散酒一杯!何以成败论英雄,浩浩乾坤立丰碑!”与上述太平天国电视剧主题歌主旨相左的是()A北伐西征、天京突围B“无处不均匀”、天京事变C冲击纲常、打击侵略D重振朝政、保卫天京A图一的“天命诏旨书”具有浓厚的反封建意识B图二是南京临时政府颁布的“安民靖土”文告C两幅图片所反映的革命运动都打击了西方列强在华势力D与图片内容有关的两次革命都学习西方,试图建立民主制度6范文澜的太平天国革命运动在概括太平天

28、国革命失败的根本原因时说:“宗派、等级、享乐主义三种思想,总根源在农民阶级消极方面的狭隘性、保守性、私有性正是这些特性的反映, 也决定了太平天国的必然崩溃。 ”最能体现“这些特性” 的是()A金田起义B定都天京C天京事变D提出资政新篇解析:材料反映了太平天国运动中农民阶级的局限性,天京事变是农民阶级局限性的突出表现。答案:C7太平天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产生了一定影响,这主要表现在它()A废除了地主土地所有制B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C打击了外国侵略势力D实施了发展资本主义的方案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历史事实的记忆能力。太平天国运动是农民阶级领导的反封建运动,动摇了清朝的统治基础,推进了中国政治近代化。

29、答案:B820世纪初,许多中国留学生对中国国籍法制定提出建议,当时许多刊物中有关国籍文章就直接以标题论今日宜定国籍法论政府亟宜制定国籍法论改籍协约为国际最要之问题来理论。这种现象深刻反映出()A民主革命思想成为潮流B西方法制精神影响重大C中华民族意识逐渐觉醒D反满民族情绪日益高涨解析:开始探讨国籍法的问题反映了民族国家的观念和民族意识的兴起,故C项正确。答案:C91912年4月孙中山访察武汉后说:“以南皮(注:南皮即张之洞)造成楚材,颠覆满祚,可谓为不言革命之大革命家。”这表明当时孙中山已经认识到()A湖北新军是辛亥革命的第一推手B辛亥革命是一次成功的全民革命C长期社会变革推动了武昌首义D部分

30、洋务派官员转向了反清革命10历史的很多时候,播下的是龙种,收获的却是跳蚤。对此,鲁迅先生曾深有感触的说,辛亥革命后,“我到街上走了一通,满眼都是白旗。然而貌虽如此,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材料反映的实质是辛亥革命()A没有明确的反帝目标B脱离下层人民群众C反封建不彻底D果实被袁世凯窃取解析:“内骨子是依旧的,因为还是几个旧乡绅所组织的军政府”反映了辛亥革命中保留了封建势力。答案:C11下图是马英九在台湾纪念大会演讲的情景。他在演讲中说到:“今天是中华民国一百年元旦,这是一个值得庆祝的时刻。一百年前,中国饱受列强欺凌,几乎亡国,国父领导革命,推翻满清,建立了亚洲第一个

31、民主共和国。”回顾历史,辛亥革命是中国历史上的一次巨变,同时打开了中国近代化的闸门,这主要是指()A推翻了封建制度,打击了帝国主义B瓦解了自然经济,发展了资本主义经济C推翻了君主专制政体,促进了资本主义发展D结束了封建制度,传播了民主政治12下列属于天朝田亩制度和资政新篇相同点的是()A代表中国历史发展的方向B都是根本无法实现的空想C代表先进中国人寻求真理探索救国救民的道路D都具有反封建的进步性解析:天朝田亩制度主张建立绝对平均主义的社会,这是无法实现的空想,不能代表中国历史的发展方向,具有落后性。故选项A、C、D错误,资政新篇因缺乏必要的社会条件亦无法实施,故正确答案是B。答案:B13梁启超

32、:现在咱们中华民国,虽然不过一个十岁小孩,但咱们却是千信万信,信得过他一定与天同寿。这回革命,就像经过商周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部落酋长的世界;就像经过秦汉之间的革命,不会退回到贵族阶级的世界。辛亥革命后中国社会“不会退回”的主要原因是()民族资本主义进一步发展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西方资产阶级民主思想传播无产阶级登上历史舞台A BC D解析:辛亥革命是资产阶级发动的,建立了资产阶级的民主政权,颁布了有利于资本主义发展的法令,资产阶级的地位提高,有了政权的保证,民族资本主义得到了进一步发展,民主共和的观念也深入人心。答案:A14马克思在1853年说:“太平天国是世界上第一个具有共产主义性质的政权

33、。”而蒋介石则说:“往者,洪杨诸先民,崛起东南,以抗满清,虽志业未究而遽尔败亡在历史,足以留一重大纪念焉。”马克思、蒋介石对太平天国的评价()A符合革命史观,角度不同B符合现代化史观,立场相同C符合革命史观,角度相同D符合文明史观,具有客观性15史观不同,对辛亥革命的评价也不相同。(一)不同的史观有:文明史观;革命史观;现代化(近代化)史观;社会史观。(二)下面是对辛亥革命的不同评价:甲说:“辛亥革命是近代中国第一次完全意义上的反帝反封建的资产阶级民主革命。”乙说:“辛亥革命是中国社会近代化进程中显著的里程碑。”丙说:“辛亥革命推进中国历史发展的文明进程。”丁说:“辛亥革命影响中国社会习俗的变

34、迁。”下列搭配中正确的一组是()A甲 B乙C丙 D丁解析:甲的观点是革命史观,乙的观点是近代化史观,丙的观点是文明史观,丁的观点是社会史观。答案:D16“如果基督教国家参与镇压这场运动将是很悲哀的,因为起义者们抱着一种争取进步的激情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目前显得较可取的唯一政策避免与内战双方发生任何政府层面的瓜葛。”这则材料反映出()A太平天国运动初期英国采取中立政策B义和团运动兴起后英国避免介入C北伐战争时期英国奉行中立政策D辛亥革命时期英国采用外交孤立政策解析:由材料中“基督教国家”和“作全面改革的意向”等有效信息,可判断此运动是太平天国运动。据此正确答案为A项。答案:17.重臣端方上奏朝廷称

35、:要消灭革命党人,“唯有于政治上导以新希望”。他所指的“新希望”是()A利用义和团 B颁布明定国是诏C预备立宪 D南北和谈18. “清代中国需要改变,封闭和孤立的,腐朽和没落的,我们自己也在内部改变,无论是洋务运动,还是戊戌变法,无论是辛亥革命,还是新民主主义革命,无论是李鸿章,还是康有为,无论是孙中山,还是毛泽东,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都在尝试利用各种方法,从内部改变着清代中国,不断催生着一个崭新的新中国。”这段材料主要反映了()A近代先进中国人寻求民族独立和自强的艰难历程B在世界文明冲击下,近代中国文明的转型与进步C中国近代旧民主主义革命向新民主主义革命转变D腐朽的晚清政府是中国近代贫穷落后的

36、主要因素19.图为民国年间的漫画,画中人物指的是()A袁世凯 B段祺瑞C张勋 D溥仪20张岂之中国历史十五讲中说道:“辛亥革命时期的人文思潮虽然有对人的价值的发现,但它的灵魂不是对个人理性的高扬,而是将个人价值的实现与国家和民族的独立解放紧密结合在一起。”这一特点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民族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不够充分B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C三民主义思想存在严重缺陷D中国传统文化压抑扼杀人性解析:本题以历史事件背景分析立意,考查学生对历史史实的分析能力。结合史实可知,辛亥革命发生时中国民族危机和社会危机深重。答案:B2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的连绵不断的起义已延续了十年之久,现

37、在已经汇合成一个强大的革命”,“可以大胆预言,中国革命将把火星抛到现代工业体系的即将爆发的地雷上,使酝酿已久的普遍危机爆发”。马克思中国革命和欧洲革命材料二“运动一开始就带着宗教的色彩。”“除了改朝换代以外,他们没有给自己提出任何任务。”“他们给予民众的惊慌比给予旧统治者们的惊慌还要厉害。他们的全部使命,好像仅仅是用丑恶万状的破坏来对立停滞与腐朽。”“显然,太平天国就是中国人的幻想所描绘的那个魔鬼的化身。但是这类魔鬼是停滞的社会生活的产物。”马克思材料三太平天国“只知有民族,不知有民权;只知有君主,不知有民主。即使成功了,也不过是历史上的又一个封建王朝而已”。孙中山材料四洪秀全是中国近代向西方

38、探索真理的先进人物之一。毛泽东(1)材料二、三都否定了太平天国运动,各自的依据是什么?(6分)(2)与前三则材料不同,材料四是如何肯定太平天国运动的?(4分)(3)根据材料一、二,马克思对太平天国运动的评价经历了一个什么样的变化?分析马克思认识发生变化的原因,并说明我们可以从中学习马克思怎样的治学态度。(10分)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获取和解读信息、调动和运用知识的能力。第(1)问依据材料二中的“太平天国就22一百多年前,以孙中山为首的资产阶级革命党人发动了辛亥革命,对中国历史的发展产生了深刻影响。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偶然与必然有人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一场意外,意外里的意

39、外。这场意外,毁了一个王朝,像扳道岔一样,把古老的中国,扳到了另一个轨道上。也有人认为它不是一场意外,而是19世纪以来历史发展的必然结果。材料二肯定与否定“民国”之取代自秦始皇以来两千多年的“帝国”,是近代中国社会内在矛盾发展的结果,是一种前无古人的变化。它抉破了历代王朝的更迭机制,否定了整个皇权体制,因而也触动了传统社会的各条神经,是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陈旭麓近代中国社会的新陈代谢1911年在中国建立起美国共和政体的仿制品,真是荒唐可笑因为它在中国的历史、传统、政治经历、制度、天性、信仰、观念或习惯中毫无根基。它是外国的、空洞的,是附加在中国之上的。(美)斯塔夫里阿诺斯全球通史材料

40、三成功与局限君主专制政体社会生活民主共和民族资本主义半殖民地半封建(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你认为“1911年武昌发生的那些事”是否是一场意外,并阐释你的主要理由。(8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指出陈旭麓和斯塔夫里阿诺斯对“民国”评价的不同之处。(4分)(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运用以上五个词语以“成功与局限”为主题写一则历史短文。(8分)要求:紧扣主题,观点合理;史实准确,史论结合;条理清晰,合乎逻辑;字数在100字左右。解析:第(1)问首先要明确观点,然后结合辛亥革命爆发的历史背景阐述理由。第(2)问紧扣材料据“矛盾发展的结果”“前无古人的变化”“政治制度和社会思想的一大跃进”可以看出陈旭麓先生对民国的肯定基于- 2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