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试题精选从2014年7月至2015年2月广东省各地高三历史名题,按照广东省2015年高考文综历史考纲顺序分解而成,去除各地重复考试试题,试题排版工整合理、精美规范,欢迎各位历史同行交流使用,因时间有限,如有遗漏和错误,望广大同行指正、批评。高考模拟题分解栏目 按考纲顺序分解整理分解整理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1(2015广东惠州二模12)12六虱指的是危害国家的六事。商君书靳令指出,礼乐、诗书、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为“六虱”。这反映了秦国当时()A儒家思想没有市场 B法家思想倍受冷落C道家思想成为主流 D墨家思想渐趋没落【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商鞅变法【解析】“礼乐、诗书、
2、修善孝弟、诚信贞廉、仁义、非兵羞战”都是儒家思想的主张,在商鞅变法中被称为“六虱”,可以判断出儒家思想在当时不受欢迎,故A项正确;商鞅是法家的代表人物,在秦国推行变法,推崇法家思想,故B项错误;道家思想并没有成为主流,故C项错误;“非兵羞战”和墨家思想的“非攻”相似,但不能因为这点就片面的认为墨家思想渐趋没落,故D项错误。【答案】A2(2015广东五校协作体高三第一次联考13)13某班以“如何看待孔子的思想”为主题开展研究性学习,搜索出孔子不同形象的图像。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映了现代对传统儒家思想要客观对待,批判继承B说明孔子代表平民百姓的利益,得到人民的拥护C反映了欧洲启蒙运动以孔子为宗
3、教对象批判,宣传启蒙思想D反映了孔子开创的儒学,被统治者所推崇,成为统治思想【考点】中国传统文化主流思想的演变孔子思想主张;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启蒙运动 【解析】现代对传统文化儒家思想态度是批判继承,科学对待,故A项正确;孔子代表的是没落奴隶主利益,不是平民百姓的利益,故B项错误;启蒙运动的思想家们运用孔子的人文理念和以道德治国的思想对封建统治及宗教统治进行抨击,故C项错误;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被统治者所推崇是汉武帝时期董仲舒的儒学思想,故D项错误。【答案】A3(2015广东百校高三质量分析联考19)19东方圣人孔子和古希腊哲人苏格拉底的思想既有许多相似之处,也有不同之处。二者在思想上的主要差
4、异是()A是否强调知识的作用和道德的力量 B是否推崇君主权威 C是否注重对人与社会的研究 D是否体现人文精神【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西方人文精神的起源苏格拉底思想主张 【解析】该题属于逆向思维型试题。苏格拉底和孔子均强调知识的作用和道德的力量,故A项错误;孔子维护奴隶主的统治,而苏格拉底则维护雅典民主政治,故B项正确;孔子的“仁、礼、德”与苏格拉底的“认识人自己”均注重对人和社会的研究,故C项错误;孔子思想“仁者爱人”与苏格拉底“认识人自己”均体现对人的重视和尊重,故D项错误。【答案】B4(2015广东珠海一模12)12有西方学者认为:“中国的思想家对自然科学和玄学都没有多
5、少兴趣,他们提供讨论的哲学是社会的、政治的和伦理的。从规劝和改良的语气来看,这种哲学无疑反映了一个屡起冲突、政治混乱的时期哲学家们在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力图提出稳定社会和安抚人心的原则。”属于这一时期特征的思想是()A强调要顺应自然,“无为而治”B提出“春秋大一统”,以德为主,以刑辅德C三教并行D理学成为官方哲学【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道家思想【解析】材料中“晚周时期大动乱的形势下”信息说明是春秋战国时期百家争鸣时期的思想,强调要顺应自然,“无为而治”,属于道家思想,属于该时期思想主张,故A项正确;“春秋大一统”属于属于董仲舒思想,不符合题干时间,故B项错误;三教并行属于魏晋南北朝时
6、期,故C项错误;理学成为官方哲学是在南宋时期,故D项错误。【答案】A5(2015广东茂名一模12)12黄宗羲在孟子师说中评论:“周之制度,当以孟子为主,以正周礼之失”;“乃知孟子性善之说,终是稳当”;“故国之所以治,天下之所以平,舍仁义更无他道”。由此可知,黄宗羲推崇孟子的()以礼治国主张 性善论仁政学说 兼爱思想A B C D【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孟子思想主张 【解析】第一句古文干扰比较大,意思是周朝的制度,以孟子为主,来修正周礼的缺失,说明孟子的主张不是“礼”,故错误;第二句古文“乃知孟子性善之说,终是稳当”可知正确;最后一句古文“舍仁义更无他道”可见正确;兼爱是墨子的思想,故错误
7、,选项B项符合题意。【答案】B6(2015广东湛江一模12)12“古者舜耕历山,陶河滨,鱼雷泽,尧得之服泽之阳,举以为天子。”后世的哪一思想最 能说明这一现象()A儒家“仁爱”思想 B墨家“尚贤”思想C道家“无为”思想 D法家“法治”思想【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墨家思想【解析】材料引文意为:古时舜在历山耕地,在河滨制陶器,在雷泽捕鱼,尧帝在服泽之阳找到他,选拔他作天子,可知舜当选为天子是因其能力和贡献,体现的是古代推选贤能的人当首领的禅让制。儒家“仁爱”思想是指“仁者爱人”,与题意不符,故A项错误;墨家的“尚贤”思想也是以贤能为用人标准,故B项正确;而道家“无为”思想是老子在“道法自然”
8、基础上提出的,是指遵循事物的自然趋势而为,与题意不符,故C项错误;法家“法治”思想是指依照法律治理国家,与题意不符,故D项错误。【答案】B7(2015广东中山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2)2清代考据学家章学诚校雠通义(雠,chu,校对)中说:“后世文字,必溯源于六艺,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易掌太卜,书掌外史,礼在宗伯,乐隶司乐,诗颂于太师,春秋存乎国史。”这段文字揭示的社会文化状况是()A有教无类 B学在官府C私学兴起 D百家争鸣【考点】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学在官府 【解析】材料与教育范围无关,故A项错误;从“六艺非孔氏之书,乃周官之旧典也”,可看出当时的文化被官府垄断,故B项正确;材料没
9、有提及私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百家争鸣的情况,故D项错误。【答案】B8(2015广东广州高三调研38)38(26分)北京同仁堂见证了中国300多年的社会变迁。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片断一 1669年同仁堂由乐显扬创建,1723 年开始供奉御药,创业初成。同仁堂人以“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为己任,讲究“仁心仁术”之道。片断二 步入近代,同仁堂除加强产品开发和市场营销外,还积极利用官方联系以图在原材料、定价权、品牌维护、资金方面获得好处,企业获得新发展。1931 年九一八事变后,同仁堂业务逐渐萎缩。据杨在军家族企业长寿之家族因素剖析等(1)据片断一,指出同仁堂的文化理念与中国古代哪
10、一思想流派相吻合,该流派的思想核心是什么?(4分)【考点】(1)春秋战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儒家思想【解析】(1)第一小问,从片段一“同修仁德,济世养生”、“仁心仁术”等信息可以看出其符合儒家学派理念;第二小问,结合所学知识,联系儒家学派的思想核心相关知识点回答即可。【答案】(1)流派:儒家学派。(2分)核心:仁。(2分)9(2015广东深圳一模38)38(24分)史学发展与现实脉搏息息相通。阅读下列材料: 材料一 (孔子作春秋)以绳当世,贬损之义,后有王者举而开之。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司马迁史记孔子世家(1)根据材料一,结合时代背景分析孔子作春秋的政治目的。(6分)【考点】(1)春秋战
11、国时期的百家争鸣孔子思想主张【解析】(1)根据题目要求,该问分两个方面来回答,一是从制度变革和政局形式两个方面分析时代背景,二是根据关键词“春秋之义行,则天下乱臣贼子惧焉”来分析其政治目的是维护周礼。【答案】(1)目的:力图维护周礼,恢复正常的统治秩序。(2分)背景:分封制逐步瓦解,宗法制遭到破坏;周王室衰微,诸侯争霸,政局混乱。(4分)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2015广东七校联合体高三12月联考12)12“汉武帝的统一思想是要人民只读一种书,他的手段是利禄的引诱。”下列认识不正确的是()A“统一思想”确立了儒学的正统地位B“统一思想”巩固了中央集权C“一种书”指儒家经典 D“利禄”指通过考试
12、的办法选拔官员【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汉武帝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建议后,儒学获得正统地位,故A项正确,不符合题意;思想的统一有利于政治的统一,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一种书”指的是统一的思想,即儒家思想,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用考试的办法选拔官员是在隋唐时期才出现,故D项错误,符合题意。【答案】D 2(2015广东四校高三期末联考13)13有学者指出,除秦律外,历史上的法典都出自于儒者的手笔,这是中国法系的一大特色。学者是想说明()A儒学的正统地位 B儒学的包容性C儒学的积极作用 D儒学的局限性【考点】汉代以后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首先明确历代法典为中国古代
13、封建立法的全面总结,是古代政治的重要成果,“都出自于儒者的手笔”体现了儒学与政治的紧密结合,体现了儒学在政治上的正统地位,故A项正确;材料未体现出“包容性”,故B项错误;儒学的积极作用不只在法律方面,故C项错误;材料未提及儒学的局限性,故D项错误。【答案】A3(2015广东惠州一模15)15明清时期,北京曾有多次雾霾的记载。明清皇帝极为恐惧,为消除雾霾,曾令文武群臣致斋三日,并禁天下屠宰,以期感动上苍,赐下甘霖,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思想最早渊源于()A先秦儒学 B汉代儒学 C宋明理学 D佛教【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天人感应”【解析】这种行为所反映的是天人关系,而先秦儒学主要讨论人际关系,故A
14、项错误;汉代董仲舒对儒学的改造,提出“天人感应”学说,如果天子无道,上天便会降灾于他,因此就会出现这种行为,故B项正确;宋明理学有力地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与灾害天谴论对皇权的约束无关,故C项错误;明朝佛教并非官方哲学,不会导致统治者的这种行为,故D项错误。【答案】B4(2013广东汕头高三质量检测13)13秦代律法“细密严苛,轻罪重罚”,汉代律法则“以刑辅德,重德轻刑”,特别是汉武帝执政后,汉律更加明显地融人“三纲五常”的礼教原则。这种变化趋势反映了汉武帝时期()A儒学正统地位的确立 B法家思想的彻底消亡 C程朱理学占据主导地位 D限制君权的主张甚嚣尘上【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汉
15、代重视德行,汉律中强调“三纲五常”的礼教原则,反映了经过董仲舒改良后的新儒学占据了正统地位,故A项正确;外儒内法是封建社会统治思想的实质,故B项错误;程朱理学的出现时间是宋代,与题干时间汉代不符,故C项错误;材料中没有涉及限制君权,故D项错误。【答案】A5(2015广东韶关一模13)13孔子作春秋时创设了一种写史方法:既强调将褒贬寓于叙事之中;又要求对尊者、亲者、贤者隐恶扬善。其政治思想明显体现“为尊者隐”的是()A墨子 B董仲舒 C李贽 D黄宗羲【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董仲舒思想主张 【解析】墨子主张兼爱、非攻,与“为尊者隐”无关,故A项错误;董仲舒的政治思想有君权神授、大一统、天人感应
16、、天人合一等,特别是“君权神授”和“天人感应”,把封建君主抬到了“天子”的高度,皇帝代表“天”统治万民,作恶可原谅、可秘而不宣、可再给机会,做多了就是圣明,故B项正确;李贽批判孔孟学说,主张个性自由,故C项错误;黄宗羲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经世致用,故D项错误。【答案】B6(2015广东肇庆二模14)14钱穆在中国历史研究法中说“至秦汉以后,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之谓,实是后起儒家能荟萃先秦各家之重要精义,将之尽行吸收,融会为一。”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汉代儒学取得独尊地位,异己遭到排斥B秦汉以后,儒学得到丰富和更新C汉初儒学融合了佛教、道教思想D儒学在汉代成为官方哲学
17、【考点】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 【解析】材料认为,秦汉以后儒学吸收其它学说的精要,加以融合,逐渐成为传统文化的集大成者,“中国学术大致归宗于儒家”。“此非各家尽被排斥”,表明儒学并非完全排斥异己,故A项错误;秦汉以后,儒学吸收道家、法家、阴阳家等思想,得到丰富和更新,故B项正确;佛教在西汉末年才传入,不符合时间限制,故C项错误;材料强调的是汉代儒学融合其它学说,而不是其主流地位的确立,故D项错误。【答案】B7(2015广东惠州二模38)38(25分)外语在近代中国教育过程中占据着重要的地位。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古代中国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h)鸟之音”,意思是并非人
18、类的语言,读书人谁要学它,就是“下乔木而迁于幽谷”自甘堕落。近代中国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陆续设有英文馆、法文馆、俄文馆、德文馆等。同文馆开始只招收10名学生,后扩大到100多名。1904年,政府规定“中学堂以上必勤学洋文”;大学堂“必深通洋文”,译学馆“以储交涉之才”。现代中国第一阶段教育部副部长钱俊瑞在1952年明确指出:“俄文,它是列宁、斯大林的语言,它是社会主义大门上的一把钥匙。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打破语言、文字上的隔阂,搬掉放在我们发展中苏友谊大道上的一座大山。我们学会俄文,就能更加直接地学习苏联的先进经验,可以使我们祖国更加速向社会主义前进。我们学好了俄文,就可以更加促进两大民
19、族的文化的交流,促进两大民族的友谊和合作。”现代中国第二阶段1978年底,北京日报刊出文章,号召“努力掌握外国语这个武器,为把我国建设成为伟大的社会主义强国贡献自己的力量。”1984年,教育部宣布“英语成为高考必考科目”。(1)据材料,概括古代中国和近代中国对待外国语的态度,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原因。(8分)【考点】(1)汉代儒学成为正统思想;18401900年间列强侵略;西学东渐思潮【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表格中的“古代中国”中的从孟子时代开始,“华夏正音”之外的语言被贬为“鹱鸟之音”,可以看出态度为认为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原因结合古代中国强盛,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儒家正统思
20、想影响等来作答;第二小问根据表格“近代中国”中的“1862年,京师同文馆成立”和“1904年,政府规定”,可以得出态度为政府主导(鼓励)学习外语,原因结合近代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先进,有识之士的推动;外语是与西方沟通的媒介等来作答。【答案】(1)古代态度:认为并非人类语言,不屑于学习(2分) 原因:古代中国强盛;中华文明先进,领先周边世界;儒家正统思想影响。(2分,每点1分,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近代态度:政府主导(鼓励)学习外语(2分) 原因:近代中国遭受外国侵略,民族危机深重;西学东渐;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先进;有识之士的推动;外语是与西方沟通的媒介。
21、(2分,每点1分,任答2点即可,其他言之成理也可给分)宋明理学1(2015广东惠州三模14)14“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久奈世儒横臆说,竞搜物理外人情。”这首诗反映了()A董仲舒的“独尊儒术”B朱熹的 “格物致知”C王阳明的“心外无理”D顾炎武的“经世致用”【考点】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王阳明心学) 【解析】董仲舒的“独尊儒术”是建议汉武帝利用思想上的统一来达到政治上的大一统,材料没有体现,故A项错误;朱熹的“格物致知”主张通过对外物一一求索的手段来认知天理,不符合“须从根本求生死”,故B项错误;“须从根本求生死,莫向支流辩浊清。”意思是凡事有最关键的决定因素,做事情一定要找到这个决定因
22、素,不要被各种表象或次要因素干扰了,结合后两句中的“世儒”“物理”,可以判断这是王阳明强调“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的思想,“根本”就是“心”,故C项正确;顾炎武的“经世致用”突出强调重视学问在现实中的实践,材料中没有反映,故D项错误。【答案】C2(2015广东六校高三第二次联考4)4唐诗“慢束罗裙半露胸”、“绮罗纤缕见肌肤”,描写了唐朝服饰的艳丽奢华和开放。但宋朝时的服饰却简洁质朴,女装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唐宋服饰的演变,反映了人们审美观的变化,此种审美观的转变主要是由于()A封建经济的衰退 B专制集权的巩固C理学思想的影响 D审美意识的觉醒【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解析】唐宋时期我国
23、政治、经济文化高度发展的封建经济繁荣,故A项错误;专制集权的巩固主有利于加强皇权和中央集权,与审美观念的改变无关,故B项错误;宋代程朱理学的兴起,在思想上对封建伦理纲常的强调,某种程度上束缚了人们的思想,这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当时的审美和意识形态,使当时的服饰变得拘谨、保守,色彩淡雅恬静,故C项正确;唐宋只是审美观念不同,所以说宋代审美意识才觉醒是错误的,故D项错误。【答案】C3(2015广东汕尾高三调研15)15“自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文职人员考试的根据以后,理学成为直到19世纪末叶以前 帝国官方的正统观念,其结果是为了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材料强调()A程朱
24、理学有力的维护了封建专制统治B理学成为正统观念,儒家退出历史舞台C科举制导致社会僵化不断增长D朱熹评注的儒家经典成为科举考试内容【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解析】由“其结果是为了不断增长的社会僵化提供了其所以存在的一个学术性理由”可知,理学为僵化的社会服务,故A项正确;理学是儒家思想获得新发展的表现,故B项错误;题干强调理学与社会僵化之间的关系,而没有强调科举制导致社会不断增长,故C项错误;题干强调理学与社会僵化之间的关系,没有涉及科举考试,故D项错误。【答案】A4(2015广东韶关高三摸底14)14宋明理学家倡导的“存理去欲”或“存心去欲”的修养论、“格物”或“格心”的认识论、成贤成圣的境界
25、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均反映出理学家()A注重研究自然科学 B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C注重研究人文科学 D以关心社会进步为前提【考点】宋明理学【解析】格物致知,注重研究自然,但其他观点均与自然无关,故A项错误;无论是存心或者存理,其灭欲的目的都要将思想认识统一到理,是从整个社会层面而言的,也即维护社会秩序。格物或格心是手段,其落脚点还是着眼于整个社会的理,成贤成圣的境界论、由齐家而平天下的功能论都以整个社会为个人努力的目标,故B项正确;修养、认识、境界、功能论等属于主观的思想,不能称之为科学,故C项错误;理学重建了信仰,但也束缚了思想,不利于社会的进步,故D项错误。【答案】B5(201
26、5广东百校高三质量分析联考13)13宋代“二程”的思想对于儒学发展的意义在于:他们第一次以“天理”作为最高范畴,系统地整理了儒家学说,认为“凡事皆有理”而“万理出于一理”。这从理论上确立了()A儒家思想的正统地位 B儒家心学的统治地位C儒家伦理学说的先天权威性 D理学作为统治思想的合理性【考点】宋明理学程朱理学 【解析】儒家思想正统地位确立于西汉时期,董仲舒提出“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为汉武帝所接受,故A项错误;“二程”的思想属于程朱理学派别,与陆王心学有区别,故B项错误;“二程”所谓“天理”,实际上是从天理的高度论证了儒家的纲常礼教、伦理道德的合理性,故C项正确;题干要求看其从“理论上”
27、而不是其实际作用,故D项错误。【答案】C6(2015广东中山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5)5古代有位思想家提出“饥来吃饭倦来眠,只此修行玄更玄;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这位思想家应该是()A老子 B李贽 C朱熹 D王阳明【考点】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王阳明心学) 【解析】从材料“说与世人浑不信,却从身外觅神仙”可以看出作者反对从身外寻求真理,主张从心中探寻,属于心学主张。老子是道家学派创始人,故A项错误;李贽是晚明异端思想家,故B项错误;朱熹是程朱理学集大成者,故C项错误;王阳明是陆王心学代表人物,故D项正确。【答案】D7(2015广东江门一模39)39(26分)世界各国文明在相互碰撞中既有彼此
28、之间的学习和融合,但也有冲突,甚至战争。材料一 日本学者认为,隋唐时期,日本从中国学习了几个文化要素,使得日本的历史完成了一个飞跃,这几个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佛教。 孟宪实传统文化:中国文化软实力之源(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举例说明隋唐时期中国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领域出现新的变化?(4分)【考点】(1)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隋唐三省六部制、科举制;三教合一潮流;古代中国的文学成就唐诗;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四大发明(雕版印刷术)【解析】(1)该问提示从政治制度和思想文化两个角度分析。政治制度可结合三省六部制完善以及科举制度形成;思想文化从材料一信息“文化要素就是汉字、儒学、官制和大乘
29、佛教”,可以看出形成三教合一的思想潮流。【答案】(1)制度:三省六部(1分)、科举制(1分);(三省六部和科举制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文化:三教合一(或三教并行)(1分)、唐诗的繁荣(答雕版印刷术也可给分)(1分);(“三教合一”和唐诗的繁荣任答一点即可得2分)8(2015广东六校高三第三次联考38)38(24分)教科书反映主流价值观念和社会现实,随时代的变化而变化。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弟子规是中国古代启蒙教材,原名训蒙文,李毓秀(16471729年)作,“总叙”部分是:“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1)材料一涉及了儒家的哪些主要思想?联系作者所处
30、时代分析编写此书的目的。(4分) 【考点】(1)宋明理学【解析】(1)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中的“弟子规 圣人训 首孝悌 次谨信 泛爱众 而亲仁 有余力 则学文。”可以得出宣扬儒家的思想是孝敬、谨慎、信用、仁爱、学习等;第二小问联系材料一中“李毓秀(16471729年)”所处的时代为清朝,目的是宣传宋明理学,教化人民,巩固专制统治。【答案】(1)思想:孝敬、谨慎、信用、仁爱、学习等。(任答2点2分)目的:宣传宋明理学,教化人民,巩固专制统治。(2分)9(2015广东韶关一模38)38(26分)科技改变世界,科技创造生活。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其时(宋朝),中国是世界上最大也是最成功的国家。它
31、的领导地位源于一系列的因素,从技术上的发明到工业企业的兴起和管理良好的农业,从普遍的教育和行政管理试验的传统到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美】乔纳森斯彭斯(1)材料一中“对宗教和各种哲学思想的宽容”指的是什么思想?运用所学知识从工业企业、行政管理等方面说明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国家。(8分)【考点】(1)宋明理学;古代中国手工业的发展;汉到元政治制度的演变宋太祖加强中央集权【解析】(1)第一小问抓住材料中括号里的重要提示宋朝,联系宋明理学诞生的背景,儒佛道三教合一,可知这种思想是宋明理学,但回答时的表述要规范,因为明朝尚未建立,固回答“理学”才是正确的答案。第二小问运用所学可知宋朝并无明显
32、的“工业企业”,但手工业的发展可与之建立联系,两宋时期,棉花的种植使得棉纺织业兴起,海上陶瓷之路印证了当时制瓷业的发达,“工业企业”的发展促进了商品经济繁荣;“行政管理”方面,联系起宋太祖吸取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教训,加强中央集权,从权、钱、兵三个方面削弱地方、加强中央,这些史实皆可印证当时中国是世界上最成功的国家。【答案】(1)思想:理学。(2分)说明:工业企业:棉纺织业兴起,制瓷业发达,(2分)促进了经济的繁荣。(1分)行政管理:从权、钱、兵等方面(或采用二府三司三衙制)(2分)加强中央集权,加强对地方的控制。(1分)10(2015广东珠海一模38)38(24分)历史一般是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
33、件和行动,研究历史可以采取不同的历史角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明朝自宣宗(13981435)以后,很少皇帝能专注于国事,朝廷作为主要操在官僚手中,而皇帝则被赋予浓厚的神秘性格,仲裁百官间的争执,强迫性地执行开明专制。当时的士绅官僚,习于一切维持原状,而在这种永恒不变的环境中,形成注重內思的宇宙观,使今人看来,晚明时期显得停滞而无生气。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注重内省”的相关史实;你是否同意黄仁宇“停滞”的判断,请说明理由。(8分)【考点】(2)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农学和医学;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王阳明心学);古代中国书画的发展文人画
34、;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析】(2)第一小问依据明朝中后期历史从科技、思想以及绘画等艺术方面回答;第二小问属于观点评述题,同意材料中观点可以依据明朝中后期中国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等方面从消极方面阐述“停滞”的观点,不同意材料中观点可以从明朝中后期经济以及思想领域出现新现象来评述作答。【答案】(2)史实:科技方面,科技成就如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巨著体现了总结性的特征,缺乏创新发展;思想方面,王阳明吸取佛教的观点,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发展心学;(每点2分,共4分)绘画艺术方面,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强调表示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
35、趣;(答出其中的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观点理由:只答观点不答理由的不给分,其他言之合理的可酌情给分)同意“停滞”:政治:中国君主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科技:中国科技缺乏创新,进入总结阶段;思想:理学居于官方哲学,儒学走向僵化;文化:八股取士,压抑了人才的选拔;(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不同意“停滞” :经济: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明清之际李贽、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具有早期启蒙和民主色彩;(每点2分,共4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可酌情
36、给分)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1(2015广东清远一模14)14杨朱学说在先秦战国时代曾经是“言盈天下”,是与儒墨并驾齐驱的显学。杨学的宗旨是“为我”、“贵己”、“轻物重生”、“全性(生)葆真”。杨学与下列哪一思想相似()A儒学 B墨家学说C宋明理学 D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 【解析】“为我”、“贵己”、“轻物重生”、“全性(生)葆真”的意思是强调自身的重要性,认为生命比物质更重要,要求保全真本性。儒学内容过于庞大,杨朱学说与儒墨并驾齐驱,可见二者之间有区别,故A项错误;墨家主张兼爱、非攻,故B项错误;宋明理学强调天理,维护三纲五常,故C项错误;明清之际的进步思潮中,李贽提倡个
37、性自由,与杨朱学说思想相似,故D项正确。【答案】D2(2015广东潮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12)14明末清初的思想家黄宗羲说,帝王们“用一人焉,则疑其私,而又用一人以制其私;行一事焉,则虑其可欺,而又设一事以防其欺”。对此认识不正确的是()A监察制度有利于加强集权 B分权是加强集权的有效手段 C通过人事变革达到加强皇权的目的 D黄宗羲借以抨击君主专制【考点】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黄宗羲思想主张 【解析】材料意思是通过权力的分化使政治机构之间进行相互牵制,古代中国监察制度的设立主要是用于防止官员的腐败,并不是分化事权,故A项错误,符合题意;通过分权来加强中央集权符合材料观点,故B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通
38、过人事变革来加强皇权,也符合材料观点,故C项正确,不符合题意;黄宗羲的思想具有抨击君主专制的性质,符合材料观点,故D项正确,不符合题意。【答案】A3(2014广东佛山一模38)38(26分)心理史学是历史学和心理学相结合的跨学科研究,它根据集体的行为来解释历史现象和历史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士人作为一个知识性群体,在历史发展中具有重要的作用,他们心态可以体现时代的兴衰变迁。明初,忠君爱国,乐于为君王服务、奉献成了士人的普遍心态,到明中期,即使朝政混乱,大多数官僚仍在凭借责任感与良心为国服务,直言敢谏、廉洁奉公是士人阶层的突出爱国心态。到晚明时期一股新异的思想解放之风开始弥漫,这股
39、新异的思想在理性精神上唤起了人们的觉醒,人的主体意识和人的社会价值得到彰显。 论晚明士人心态变化(1)结合材料一分析明初至明中期士人群体心态产生的思想根源(4分)。举例说明晚明时期“新异思想”的表现。(2分)【考点】(1)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析】(1)第一小问据材料一“明初,忠君爱国,乐于为君王服务、奉献成了士人的普遍心态”和“到明中期,即使朝政混乱,大多数官僚仍在凭借责任感与良心为国服务,直言敢谏、廉洁奉公是士人阶层的突出爱国心态”可知士人群体的心态受理学(或儒家思想)影响,他们这种忠君爱国,乐于奉献的意识与理学强调的社会责任感,注重气节相一致;第二小问考查调动与运用所学知识,属于史实说明
40、题,据材料一“这股新异的思想在理性精神上唤起了人们的觉醒,人的主体意识和人的社会价值得到彰显”可知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他们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也可具体举出某一个思想家的思想说明,如李贽的思想,否定孔子及程朱理学的权威,认为人人都有做出自己判断的权利,提出男女平等等。【答案】(1)根源:士人群体的心态受理学(或儒家思想)影响。他们这种忠君爱国,乐于奉献的意识与理学强调的社会责任感,注重气节相一致。(考生只写理学或儒家思想给2分,有合理分析的给4分)表现:李贽的思想;否定孔子及程朱理学的权威;认为人人都有做出自己判断的权利;提出男女平等。(2分。写出一点给2分,李贽其他
41、思想,同等给分)或者考生写:明末清初三大思想家的思想;批判君主专制;主张工商皆本;主张经世致用。(2分。写出一点给2分)4(2015广东惠州三模14)39(24分)婚恋观的嬗变折射出社会变迁。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今世流品,可谓混淆之极。婚嫁之身,惟论财势耳,有起自奴隶,骤得富贵,无不结姻高门,缔眷华胄者。” 据李竞艳明代中后期社会文化探析(1)指出材料一中婚恋观发生的变化,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变化的原因。(6分)【考点】(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发展;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析】(1)第一小问,通过“惟论财势耳”,可以得出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第二小
42、问,结合所学知识,可从明清时期的经济、思想等时代特征进行分析,经济上商品经济发展,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上早期民主启蒙思想产生。【答案】(1)变化:由重门第转向重财富(2分) 原因:明朝中后期,商品经济迅速发展,在资本主义萌芽出现;商人实力雄厚,市民阶层队伍壮大;拜金逐利之风兴起;传统婚恋观念受到冲击;早期启蒙思想(李贽等人反正统意识)出现。(4分,每点2分,其他表述言之有理可酌情给分)5(2015广东珠海一模38)38(24分)历史一般是指构成人类往事的事件和行动,研究历史可以采取不同的历史角度。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二 明朝自宣宗(13981435)以后,很少皇帝能专注于国事,朝廷作为主
43、要操在官僚手中,而皇帝则被赋予浓厚的神秘性格,仲裁百官间的争执,强迫性地执行开明专制。当时的士绅官僚,习于一切维持原状,而在这种永恒不变的环境中,形成注重內思的宇宙观,使今人看来,晚明时期显得停滞而无生气。黄仁宇中国大历史-晚明:一个停滞但注重内省的时代(2)结合所学知识简述明朝中后期“注重内省”的相关史实;你是否同意黄仁宇“停滞”的判断,请说明理由。(8分)【考点】(2)古代中国的科技成就农学和医学;宋明理学陆王心学(王阳明心学);古代中国书画的发展文人画;明清君主专制制度的加强;古代中国的经济资本主义萌芽;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析】(2)第一小问依据明朝中后期历史从科技、思想以及绘画等艺术
44、方面回答;第二小问属于观点评述题,同意材料中观点可以依据明朝中后期中国政治、经济、思想以及文化等方面从消极方面阐述“停滞”的观点,不同意材料中观点可以从明朝中后期经济以及思想领域出现新现象来评述作答。【答案】(2)史实:科技方面,科技成就如农政全书、本草纲目等巨著体现了总结性的特征,缺乏创新发展;思想方面,王阳明吸取佛教的观点,提出“致良知“知行合一”学说,发展心学;(每点2分,共4分)绘画艺术方面,明清时期文人画成就突出,强调表示个性,借物抒情,追求神韵意趣;(答出其中的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观点理由:只答观点不答理由的不给分,其他言之合理的可酌情给分)同意“停滞”:政治:中国君主
45、专制强化,封建制度走向衰落;经济:小农经济占主导地位;科技:中国科技缺乏创新,进入总结阶段;思想:理学居于官方哲学,儒学走向僵化;文化:八股取士,压抑了人才的选拔;(答出其中任意两点即可,每点2分,共4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不同意“停滞” :经济:明朝中后期,江南一些手工业部门开始出现了资本主义性质的生产关系(资本主义萌芽出现);思想:明清之际李贽、黄宗羲等进步思想家对传统儒学批判继承,具有早期启蒙和民主色彩;(每点2分,共4分。其他言之成理的可酌情给分)6(2015广东潮州高三上学期期末质检38)38(26分)自然、法律和造物者对人都是公平的,妇女在生活、自由和对幸福的追求上具有和男
46、子相同的权利。阅读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题。 材料一 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了“才女文化”的繁荣,这些女性靠文学创作和鉴赏批判来传承妇女文化。其中最突出的是刻印女性书籍的兴起、读者大众群的出现、对情感的重新 关注、女性教育的提倡、女性出游机会的增多和女子特性的重新定义等。这些妇女创造了一种丰富多彩和颇具意义的文化生活方式。 (1993年)(美)高彦颐闺塾师明末清初江南的才女文化绪论(1)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分析明清之际的江南地区出现“才女文化”繁荣的经济、思想、文化和特定社会群体原因。(8分)【考点】(1)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清商品经济发展;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析】(1)结合明清时期经济
47、、思想、文化以及社会群体的实际情况进行分析,从经济上商品经济繁荣、资本主义萌芽产生;思想上受明末清初批判理学,抨击封建专制等思想的影响;文化上印刷技术的进步有利于文化传播;社会群体方面市民阶层逐步壮大这几个角度作答。【答案】(1)经济:商品经济的繁荣和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发展;思想:程朱理学的僵化;早期启蒙思想(反封建民主思想)的影响;文化:教育的发展;出版印刷业的发展;社会群体:市民阶层的壮大。(每点2分,共8分)7(2015广东中山高三上学期期末考试12)28(16分)社会风尚是指在全社会所推崇倡导的一种健康、向上的社会风气和习惯,是这一时期社会政治、经济、思想发展状况的反映。阅读下列材料,结
48、合所学回答问题。材料三 在服饰上,明初对于服装的色彩和用料限定甚严但至晚明,“团龙、立龙”却已成为平常百姓常用的服装花纹。明初严禁庶民厅房逾三间,但到明后期,则“江南富翁五间七间,九架十架,犹为常耳”。摘自冯天瑜中华文化史(3)材料三反映了明朝中晚期怎样的社会风尚?结合所学知识,指出产生这一风尚的主要社会原因?(4分)【考点】(3)古代中国商业的发展明代商品经济发展;明清之际的儒学思想【解析】(3)第一小问,从材料三中从明初到晚明时期服饰、建筑变化中,可以总结出晚明社会风尚情况;第二小问,结合明中后期社会经济以及思想状况回答即可。【答案】(3)风尚:“逾礼越制”成为普遍现象;或封建礼制被破坏。(2分)原因:明中后期商品经济发展;反封建的思想出现,如答到李贽的离经叛道亦可。(2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