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 专题综合测评: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277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4.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 专题综合测评: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 专题综合测评: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 专题综合测评: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 专题综合测评: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 专题综合测评: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7-2018学年人民版历史选修一 专题综合测评:专题四 王安石变法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专题综合测评(四)(时间:45分钟分值:90分)本试卷共6个非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90分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宋)太祖、太宗平一海内,惩累朝藩镇跋扈,尽收天下劲兵,列营京畿,以备藩卫,其边防要郡须兵屯守,即遣自京师诸镇之兵,亦皆戍更。兵无常师,帅无常帅,内外相维,上下相制,等级相轧,虽有暴戾姿睢,无所厝(安置)於其间,是以天下晏然(安定),逾百年而无犬吠之惊,此制兵得其道也。元马端临文献通考材料二宋代养兵之多,为历代罕见。而养兵之费大致占宋代财政支出的十之八九。兵制上的严重缺陷,使军队管理涣散,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进而北宋在与辽、西夏的战争中接连失败,并因此向辽和西夏进行巨额的

2、贡纳,“积弱”的局面日趋加剧。摘编自探讨王安石军事改革中的利弊(1)根据材料一概括北宋初期军事改革的主要特点,并指出其改革动机。(6分)(2)结合上述材料和所学知识,分析北宋初期军事制度的利弊。为解决材料二中“积弱”的局面,王安石采取了哪些相关措施?(9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归纳军事改革的特点;第二小问结合改革的指导思想进行分析。第(2)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利弊即可;第二小问,列举出王安石变法采取的措施即可。【答案】(1)特点:“强干弱枝”、“兵将分离”、“内外相制”。(任答其中两点即可)动机:吸取五代十国藩镇割据的教训,强化君主专制中央集权。(2)利弊

3、:一方面,兵权的集中有利于宋王朝统治的巩固;但另一方面,军队数量庞大导致财政支出困难,分化军事管理权导致军令不畅,兵将不知则削弱了军队的战斗力。 (任答其中两点即可)措施:整编禁军、实行将兵法、保甲法、保马法、军器监等。 (任答其中三点即可)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冬十月丁未,诏曰:“今富强者并兼山泽,贫弱者绝望一廛,致令地有遗利,民无余财,或因饥馑以弃业,或困灾贫而流亡。仓廪不足,租调难持,而欲天下太平,百姓丰足,安可得哉?”魏书高祖纪材料二人之困乏,常在新陈不接之际,兼并之家乘其急以邀倍息,而贷者常苦于不得。常平、广惠之物,守藏积滞,必待年歉物贵然后出粜,而所及者大抵城市游手之人而

4、已。今通一路之有无,贵发贱敛,以广蓄积、平物价,使农人有以赴时趋事,而兼并不得乘其急。凡此皆以为民,而公家无所利其入,亦先王散惠兴利以为耕敛补助,衰多益寡,而抑民豪夺之意也。宋会要辑稿食货(1)根据材料一指出北魏的社会问题。结合所学知识评述孝文帝为解决这些问题所采取的措施。(9分)(2)材料二中的措施和孝文帝改革相比,其显著的特点是什么?这些特点说明了什么问题?(6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的信息归纳社会问题即可;第二小问,结合孝文帝改革的相关措施回答即可。第(2)问的第一小问,通过对比两则材料得出特点;第二小问,根据特点进行问题的说明。【答案】(1)社会问题:土地兼并严重;

5、百姓贫饥流亡;政府赋税得不到保障。评价:孝文帝改革推行均田制。均田制解决了农民的土地问题,一定程度上抑制了土地兼并,保证了政府赋税徭役的来源,促进了北方经济的恢复和发展;但没有改变土地私有制,土地兼并等社会问题又会重新出现。(2)特点:青苗法利用商品货币关系协调矛盾,发展经济。说明:宋朝的商品经济、货币经济十分发达;王安石具有超前的市场经济意识,是了不起的改革家。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荆公知明州鄞县,读书为文章,三日一治县事。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兴学校,严保伍,邑人便之。故熙宁(宋神宗年号)初为执政,所行之法,皆本于此。邵伯温邵氏闻见录材料二

6、王安石微服赴江宁,遇一老妪喂鸡豕,唤“啰,啰,啰,王安石来!”鸡豕俱来就食。问其故,老妪曰:妾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妾本以桑麻为业今桑麻失利,只得蓄猪养鸡,等候吏胥里保来征役钱,或准与他,或烹来款待他,自家不曾尝一块肉。故此民间怨恨新法,入于骨髓。据京本通俗小说拗相公材料三范纯仁(范仲淹之子)批评王安石: “欲求近功,忘其旧学。舍尧、舜知人安民之道,讲五伯(霸)富国强兵之术。尚法令则称商鞅,言财利则背孟轲。”续通鉴纪事本末(1)根据材料一指出,王安石在鄞县推行了哪些变法措施? (3分)(2)根据所学知识指出,王安石实行募役法的初衷是什么?根据材料二分析,新政客观上

7、造成了哪些不良影响?(4分)(3)根据材料三,概括反对派否定王安石变法的理由。(4分)(4)综合以上材料,你认为确保社会改革措施顺利贯彻的主要因素有哪些?(4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中“起堤堰,决陂塘,为水陆之利”“贷谷于民,立息以偿,俾新陈相易”“兴学校”“严保伍”等关键信息概括。第(2)问的第一小问,结合所学知识列举即可;第二小问,根据材料二中“孀居二十年,也要出免役、助役等钱,钱既出而差役如故。故此民间怨恨新法”等关键信息归纳即可。第(3)问,根据材料三中“忘其旧学”“舍尧、舜”“讲五伯”“尚法令”“言财利”等关键信息概括即可。第(4)问,从上述三则材料出发,成功的经验要肯定,

8、不足的教训和反对的意见要汲取,综合进行论述,分点进行表达即可。【答案】(1)措施:农田水利法;青苗法;保甲法;兴办学校。 (任答其中三点即可)(2)初衷:增加政府财政收入,保证农民的生产时间。影响:增加了农民负担,新政危害百姓。(3)理由:舍弃义理;强调法令和王霸之道;追求利益;忽视仁政。 (4)因素:兼顾社会各个阶层的利益;得民心;要形成共识,有社会舆论的支持;用人得当等。 (言之有理即可) 4北宋中期,王安石及其追随者编撰刊发一系列论著,阐发了其在哲学思想、政治思想、经济思想和教育思想的基本理论和观点,被称为“新学”。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世之不见全经(指儒家经典)久矣,读经而已,

9、则不足以知经。故某自百家诸子之书,至于难经、素问、本草(均为古代中医著作)、诸小说无所不读,农夫、女工无所不问,然后于经为能知其大体而无疑。盖后世学者与先王之时异矣,不如是不足以尽圣人故也。王安石王临川集材料二己酉,王安石进所撰诗、书、周礼义。帝谓安石曰: “今谈经者言人人殊,何以一道德?卿所撰经义,其以颁行,使学者归一。”遂颁于学官(主管学务的官员和官学教师),号曰三经新义。辛亥安石新义行,士子以经试于有司,必宗其说,少异,辄不中程。清毕沅续资治通鉴卷第七十一(1)根据材料一,概括王安石“新学”的治学特点。结合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新学”出现的时代背景。(8分)(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

10、,分析“新学”在变法中的作用。(7分)【解析】第(1)问的第一小问,根据材料一概括其治学特点;第二小问,根据所学知识分析王安石推行“新学”的背景。第(2)问,根据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归纳分析“新学”在变法中的作用即可。【答案】(1)特点:立足儒学,汲取百家之长。背景:儒学没落;北宋统治危机加深;王安石倡导变法革新。(任答其中两点即可。)(2)作用:“新学”一度成为北宋官方统治思想;有利于统一思想;有利于培养变法人才;为变法提供理论依据。5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王安石曰:“夸所以未举事者,凡以财不足故。故臣以理财为方夸先急务。未暇理财而先举事,则事难济。臣固尝论天下事如弃棋,以下子先后当否

11、为胜。又论理财以农事为急;农以去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摘编自宋李焘续资治通鉴长编材料二一人立标,万人射之,强者嫌其近,弱者恶其远。岂标有远近哉,亦射者之力不同耳。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特急于见功,知有己而不知有人,知有利而不知有害,故其为法也,即无不善,以刚狠暴戾之心行之,宁有不为害者乎,况乎其未能尽善也。清张彦士读史矕疑(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王安石“去疾苦、抑兼并、便趣农为急”主张所要调节的矛盾及对应的变法措施。(7分)(2)材料二肯定了变法中的王安石有哪些长处?在作者看来,哪些因素制约了王安石变法的实际效果?(8分)【解析】第(1)问,结合王安石

12、变法涉及的主要阶层分析矛盾即可;结合王安石变法中与农业有关的措施回答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中“安石敢为异议而不顾,其才力气勇,必有大过人者”分析长处即可;结合王安石变法失败的原因分析即可。【答案】(1)矛盾:调节政府、地主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措施:募役法、青苗法、农田水利法。(或答矛盾:调节政府、商人和农民之间的矛盾;措施:市易法。)(2)长处:力排异议,变法意志坚定;才华和勇气超人。因素:急于求成,不听取他人意见;变法手段简单粗暴;未看到变法措施不利和不完善的一面。6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我的业师梁启超先生说,王安石是大改革家,中国千古一人,在他以前,有过改革家,如在齐的管仲,在

13、秦的商鞅。然而,论到有见识,彻底了解宋朝的政治缺失、人民疾苦,有办法解决他的问题,有毅力贯彻他的计划,在宋朝以前或其以后,中国只有王安石。黎东方我对历史的看法材料二王安石既执政神宗曰:“不知卿所施以何为先?”王安石曰:“变风俗,立法变,正方今所急也。”二十二史札记材料三王安石以新法害天下,引用奸邪,更张法令,驯至靖康之难,人皆咎安石为祸。二十二史札记(1)王安石变法前“政治缺失”与“人民疾苦”的主要表现是什么?(5分)(2)结合材料二和所学知识分析,为减少“人民疾苦”,王安石采取了哪些改革措施?取得了什么成效?(5分)(3)结合史实评述材料三中的观点。(5分)【解析】第(1)问,根据材料一和所

14、学知识分析王安石变法的背景即可。第(2)问,根据材料二的信息和题干限制,列举相对应的王安石变法的措施即可,并对措施的成效进行分析。第(3)问,首先弄清楚材料三所要表达的观点,然后对该观点进行评述。【答案】(1)庞大的官僚机构和军费开支,造成“三冗”现象。土地兼并,高利贷和沉重赋役的盘剥,造成北宋人民生活困苦,许多人成为流民。(2)措施:实行青苗法、募役法、方田均税法、市易法。成效:促进了农业生产的发展;政府财政收入增加;一定程度上减轻了人民的负担。(3)材料三完全否定王安石变法,并认为北宋灭亡也是因王安石变法,此观点是错误的。新法并非只是“害天下”,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积贫积弱的局面;王安石并非“引用奸邪”,只是用人不当。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