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2019届高考模拟考试适应训练文科综合能力测试(命制:审定:)一、选择题:本题共35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有学者指出,周代的中央行政体制应是君主制,分封制只是建立在君主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体制,因此周代的国家政体,准确地说应是“君主制+分封制”,可称为君主分封制。据此可推知,周代A. 实行了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体制B. 实现了统治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C. 建立了“多元一体”的统一民族D. 协调了中央权威和地方分权关系【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周代没有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体制,秦朝建立中央集权的专制政治体制,故A错
2、误;周代也没有实现统治集团权力的高度集中,故B错误;秦朝建立了“多元一体”的统一民族国家,故C错误;材料“分封制只是建立在君主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体制”反映了周代通过分封制协调中央权威和地方分权关系,故D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分封制只是建立在君主制基础上的一种地方行政体制”,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的特点与作用出发,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下表为两汉时期传世文献中礼、法词频统计表。对此解读正确的是A. 百家争鸣局面依然存在B. 以法治国成为历史发展必然趋势C. 儒法思想对立逐步加剧D. 重法思想仍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数据反映了两汉时期传世文
3、献中礼、法词频相比较,“法”占比较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当时重法思想仍对社会产生较大影响,故D正确;百家争鸣局面到秦朝已经结束,故A错误;仅凭材料数据无法说明以法治国成为历史发展必然趋势,故B错误;两汉时期传世文献中礼、法词频数据相比较,这并不能体现儒法思想对立逐步加剧,故C错误。3.浙东学派兴起于宋代,其代表陈亮“提倡实事实功,有益于国计民生,斥责理学家空谈心性;主张富民,为富人说话”。据此可知,浙东学派A. 集中反映了封建士大夫们的诉求B. 倡导了经世致用的实学精神C. 开启了批判传统儒家思想的先河D. 改变了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提倡实事实功,有益于国
4、计民生”反映了浙东学派倡导经世致用,故B正确;材料只是反映了浙东学派的观点,没有集中反映封建士大夫们的诉求,故A错误;浙东学派兴起于宋代,材料没有反映浙东学派与明清之际的批判儒家思想之间的关系,故C错误;材料未涉及重农抑商的经济政策,故D错误。【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提倡实事实功,有益于国计民生”,学生可以从经世致用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4.明朝后期,福建南部“其地为稻利薄,蔗利甚厚,往往有改稻田种蔗者,故稻米益乏”。嘉定县“邑中种稻之田不能十一”,破产引起粮食供求脱节,吸引成批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二三日即尽,获利且倍”。这种状况反映了A. 南方普遍种植
5、高利润的经济作物B. 白银流通推动了农产品的商品化C. 引进新的水稻品种导致农作物种植结构的变化D. 市场供需刺激了长途贩运贸易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成批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二三日即尽,获利且倍”反映了江南地区对粮食的巨大需求刺激了长途贩运贸易,故D正确;材料“改稻田种蔗者”并不能说明南方普遍种植高利润的经济作物,故A排除;材料未涉及白银流通的信息,故B排除;材料反映了“改稻田种蔗”,并不是引进新的水稻品种,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抓住材料信息“成批商人载米而来者,舳舻相衔也,二三日即尽,获利且倍”,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明清时期长途贩运贸易发展的史实入手,即
6、可得出正确答案。5.下图反映的是近代中国农村棉纺织业用机纱与土纱的占比情况(单位:%)。据图中信息可得出的结论是,这一时期A. 中国传统经济生命力顽强B. 西方商品在华倾销遭到了遏制C. 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受阻D. 中国政府对民族工业进行压制【答案】A【解析】【详解】材料数据反映了1913年之前中国农村棉纺织业用土纱的比例远高于机纱,1913年之后中国农村棉纺织业用土纱仍占一定的比例,这说明中国农村传统纺纱业的顽强发展,体现了传统经济生命力顽强,故A正确;仅从机纱与土纱比例无法说明西方商品在华倾销遭到了遏制,故B排除;中国农村棉纺织业用土纱仍占一定的比例,也不能说明中国近代工业的发展受阻,故C
7、排除;材料数据未涉及中国政府对民族工业的政策,故D排除。6.20世纪初,梁启超认为儒家的平、治天下(世界)观念是不切实际的梦想,必须加以抛弃,只有国家才具有最高的价值,才值得向往。可见梁启超A. 开始否定儒家正统理念B. 宣扬了维新变法的思想C. 回应了严重的民族危机D. 主张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答案】C【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20世纪初,中国民族危机严重,故梁启超强调国家才具有最高的价值,故C正确;材料反映的是梁启超对儒家的平、治天下(世界)观念的批判,并不是开始否定儒家正统理念,故A错误;当时维新变法已经失败,故B错误;材料未涉及建立君主立宪政体的信息,故D错误。7.甲午中日战争时
8、期,英国人泰莱认为,“此役非中国与日本战,实李鸿章与日本战,大多数中国人于战事尚懵然无知也”。但在抗日战争时期,谁要是公开表示亲日,那必定会成为过街老鼠,人人喊打。这表明,抗日战争A. 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B. 促进了革命统一战线的形成C. 开启了中国现代化的进程D. 推动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答案】D【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辛亥革命使民主共和观念深入人心,与材料无关,故A错误;革命统一战线属于国民革命时期,与材料无关,故B错误;材料信息并未涉及中国现代化的进程,故C错误;材料“谁要是公开表示亲日,那必定会成为过街老鼠”反映了抗战时期全民族抗日的决心,推动中国走向现代民族国家,故D
9、正确。【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谁要是公开表示亲日,那必定会成为过街老鼠”,学生应该抓住时间范围“抗日战争时期”,据此即可得出答案。8.下表是根据统计数据,近似推算出19912000年间中国农业、国有经济部门和民营经济部门对经济增长加速的贡献。这反映了中国经济高速增长的贡献因素(19912000)A. 农业发展速度逐渐放缓B. 经济体制改革不断深化C. 国有企业改革任重道远D. 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答案】B【解析】【详解】材料数据反映了19912000年间中国民营经济部门对经济增长加速的贡献比重较高,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说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的不断深化,民营经济的作用突出,故B
10、正确;农业对经济增长加速的贡献比重较低并不能说明农业发展速度逐渐放缓,故A错误;国有经济对经济增长加速的贡献比重低于民营经济,也不能说明国有企业改革任重道远,故C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反映国民经济持续高速增长,而是对比中国农业、国有经济部门和民营经济部门对经济增长加速的贡献,故D错误。9.古罗马法学阶梯有这样的表述:我们所适用的全部法律,都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但是这种愿望的实现,首先需要考察人,因为如果不了解作为法律对象的人,就不可能很好地了解法律。这说明罗马法A. 具有永恒不变的普适性B. 体现了法律至上原则C. 注重保护每个人的权利D. 蕴含着人文主义精神【答案】
11、D【解析】【详解】材料“我们所适用的全部法律,都是给予每个人他应得的部分的这种坚定而恒久的愿望”反映了以人为本的人文主义精神,故D正确;材料未涉及罗马法永恒不变的普适性问题,故A错误;材料主旨强调人文精神,而不是法律至上原则,故B错误;罗马法是奴隶制法律,并不是保护每个人的权利,故C错误。10.霍布斯鲍姆在资本时代中写道:在19世纪中期,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大多数农民还是传统主义者,他们自动支持教会、国王或皇帝,反对城里人的“邪恶图谋”。材料表明当时欧洲A. 现代化任重道远B. 民主政治缺乏阶级基础C. 资本主义发展缓慢D. 农民与市民矛盾尖锐【答案】A【解析】【详解】结合所学知识可知,19世纪中
12、期处于工业革命时期,而“欧洲大部分地区的大多数农民还是传统主义者支持教会、国王或皇帝”反映了传统因素对欧洲现代化进程的阻碍,说明现代化任重道远,故A正确;资产阶级民主政治的阶级基础是资产阶级,材料未涉及,故B错误;工业革命时期资本主义发展迅速,故C错误;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农民与市民矛盾尖锐,而是强调传统因素对欧洲现代化进程的阻碍,故D错误。11.“当时苏维埃俄国四面被封锁、被包围,与世界隔绝,以后又与南方产量区、与西伯利亚、与产煤区隔绝,我们无法恢复工业。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实是一种功劳”。列宁意在强调战时共产主义政策A. 已成为一种经济体制B. 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恢复C. 符合俄国的具体国情D.
13、是苏俄特定时代的产物【答案】D【解析】【详解】材料“当时苏维埃俄国四面被封锁、被包围战时共产主义政策确实是一种功劳”反映了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巩固了新生的苏维埃政权,是苏俄特定时代的产物,故D正确;材料无法体现战时共产主义已成为一种经济体制,故A错误;材料主旨并不是说明战时共产主义促进了工业经济的恢复,而是强调其特定的时代背景,故B错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并不符合俄国的具体国情,而是特定时代的产物,故C错误。12.下图是联合国基于国民总收入(GN)等数据计算出主要国家在20192021年应承担的联合国会费比例。据图中数据可知A. 美国的霸权地位已丧失B. 联合国被少数国家控制C. 国际义务与国家实力
14、有一致性D. 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答案】C【解析】【详解】仅凭联合国会费比例数据并不能说明美国的霸权地位已丧失,故A错误;联合国并不是被少数国家控制的国际组织,故B错误;从美国、中国、日本、德国、法国、英国的不同比例数据可以联系到各国的国家实力的不同,说明国际义务与国家实力有一致性,故C正确;材料没有将中国不同时期的数据进行比较,不能说明中国的国际地位得到空前提高,故D错误。13.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个人所得税自1799年英国诞生以来,逐渐成为当今世界各国税收体系中举足轻重的税种。材料一 20世纪初,处于内外交困中的清政府为了挽回危局,被迫实行新政。1909年,清政府曾经组织编写过所
15、得税章程。在1914年,北洋政府曾经颁布过所得税条例共27条,第二年又制定了实施细则16条。1936年,国民党立法院通过了所得税行条例,同年,行政院颁布了施行细则,规定自1936年10月起,先行对薪给报酬所得和公债利息所得课税,其余各类所得自1937年1月起全部课税。摘编自刘妍我国个人所得税法律制度研究材料二 1787年宪法对于税收体系的形成具有深远影响。该宪法第1条第9款第4项规定:“除非得到各州一定比例直接投票者的同意,不得征收任何直接税。”从1789年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前,国会都是通过关税和特定物品消费税来维持联邦政府存续。1812年战争期间,大部分税收得以恢复征收,以支付战争开支,个人所
16、得税也临时启用。1913年,美国终于通过宪法第十六修正案:国会有权对任何来源的收入规定并征收所得税,无须在各州按比例进行分配,也无须考虑任何人口普查或人口统计数据。摘编自许多奇美国联邦个人所得税制度之历史嬗变、基本特征及其借鉴(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中国不同时期个人所得税征收的主要原因。(2)根据材料二,概括美国个人所得税征收发展过程的主要特点。(3)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说明政府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作用。【答案】(1)晚清:清政府内外交困,为挽救封建统治,实施新政的需要;北洋时期:袁世凯坚持专制独裁统治,加紧复辟帝制的需要;国民党时期:国共对峙,持续围剿革命根据地;日本不断扩大
17、侵华,民族危机加深,为抵御日本侵略作准备。(2)起点较早;个税因战争而开征;从临时性到制度化;逐步法制化(具有强制性)(3)作用:政府增加财政收入;政府进行宏观调控的主要工具;调节收入差距,平衡利益分配等;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完善国家治理体系。【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处于内外交困中的清政府为了挽回危局,被迫实行新政北洋政府曾经颁布过所得税条例共27条1936年,国民党立法院通过了所得税行条例”并结合所学知识从清政府新政、北洋政府袁世凯专制独裁、国民党围剿根据地、抵御日本侵略等方面分析近代中国不同时期个人所得税征收的主要原因。(2)特点,根据材料二“支付战争开支,个人所得税也临时启
18、用国会有权对任何来源的收入规定并征收所得税”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起点早、因战争开征、制度化、法制化等方面概括美国个人所得税征收发展过程的主要特点。(3)作用,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从财政收入、宏观调控、平衡分配、国家治理体系等方面说明政府征收个人所得税的作用。14.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儒林外史是我国清代一部杰出的现实主义的长篇讽刺小说,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鲁迅先生评为“如集诸碎锦,合为帖子,虽非巨幅,而时见珍异”。冯沅君、陆侃如合著的中国文学史简编认为“大醇小疵”。全书故事情节虽没有一个主干,可是有一个中心贯穿其间,那就是反对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讽刺因
19、热衷功名富贵而造成的极端虚伪、恶劣的社会风习,这样的思想内容,在当时无疑是有其重大的现实意义和教育意义。加上它那准确、生动、洗练的白话语言,栩栩如生的人物形象塑造,优美细腻的景物描写,出色的讽刺手法,艺术上也获得了巨大的成功。结合儒林外史的艺术价值,指出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并简要评析该历史现象。(要求:简要写出小说反映的历史现象,对历史现象的评析力求准确客观)【答案】现象:封建社会后期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评析:一定时期的文化是一定时期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儒林外史通过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市民的活动,反映了商品经济的发展情况和市民生活的精神面貌,讽刺了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对人性的毒害
20、,揭露了追求功名富贵的社会风习。明清时期,封建制度日益走向衰落,但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发展到顶峰,实行了文化专制政策,科举制度成为维护封建专制统治的工具。【解析】【详解】现象,据材料“主要描写封建社会后期知识分子及官绅的活动和精神面貌”并结合儒林外史的艺术价值从科举制度和封建礼教的毒害的角度指出所反映的重大历史现象。评析,结合所学知识从文化与政治经济的关系、商品经济和市民生活、封建制度衰落、科举制度的消极影响等方面简要评析该历史现象。15.【历史选修1: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 民国时期有三类高校:公立大学、教会大学、私立大学。1937年之前,所有大学都实行的是比较灵活
21、的学校自行招考。每个大学的考试时间是错开的,也是为了方便学生多几次报考的机会。1938年的教与学杂志总结,高校招生太费钱了。每到暑假,各地报纸挤满了大中学校的招生广告,每个大学的广告费至少要花数百元,也有千元以上的,全国各国立大学合计便要数万元!“这种无谓的浪费就是国家的损失。”1938年,国民政府教育部实施第一次公立大学全国统考,高考科目为国文、数学、西语、生理化、化学、物理、中外地理、中外历史、公民9门课,全国分为12个招生区,每个招生区有各自的高考试卷和各公立大学录取分数线别设在武昌、长沙、吉安、广州、桂林、贵阳、昆明、重庆、成都等地区。1941年后,抗日战争进入新阶段,公立大学全国性统
22、考因无法组织便停止了,与其他类大学一样仍然实行自主招生。整理自民国时期的全国统考(1)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1938年民国高考改革的内容。(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说明1938年民国高考改革的目的及结果。【答案】(1)内容:教育部门统一管理全国考试;全国十二个招生区域考试试卷和分数线各不相同;仅限于在全国公立大学录取;考试科目较多。(2)目的:节约教育经费,避免浪费。结果:受到战争形势的影响,大片国土被日本占领,全国性统考无法有效进行而被迫取消。【解析】(1)依据材料中“教育部实施第一次公立大学全国统考”“全国分为12个招生区,每个招生区有各自的高考试卷和各公立大学录取分数线”“其他
23、类大学一样仍然实行自主招生。”的信息归纳回答。(2)第一小问依据材料中“也是为了方便学生多几次报考的机会。高校招生太费钱了”分析回答;第二小问依据“抗日战争进入新阶段,公立大学全国性统考因无法组织便停止了”的信息回答即可。16.【历史选修3:20世纪的战争与和平】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一 1943年11月,在德黑兰会议上,针对在欧洲开辟第二战场问题斯大林和丘吉尔进行了激烈的唇枪舌剑。丘吉尔仍然拖延第二战场的开辟,极力主张盟军在地中海东部实行巴尔干登陆作战计划,目的是抢在苏联前楔入东南欧,以阻止苏联进入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斯大林认为“第二战场会开辟,不仅苏联需要它,而且盟国也需要它。”“盟
24、国对苏联的帮助同苏联吸引住德国法西斯军队主力所给盟国的帮助比较起来,其效果暂时还是小的。”在苏联的坚持和美国的支持下,会议决定美英将于1944年5月发动登陆法国北部的“霸王”计划。摘编自臧春华浅析欧洲第二战场开辟的曲折性材料二 1944年6月6日早6时以英美为主力的盟军先头部队总计约17万人,抢滩登陆诺曼底。此后,288万盟国大军涌入法国,势如破竹成功开辟了欧洲大陆的第二战场。美国史学家萨姆尔纽兰德认为:“从日军偷袭珍珠港到巴黎陷落、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到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次战斗的意义能够与诺曼底登陆相媲美。”摘编自诺曼底登陆的胜利抹去了敦刻尔克的耻辱(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
25、知识,归纳英国和苏联对开辟第二战场产生分歧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你怎样看待美国史学家萨姆尔纽兰德对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评价?【答案】(1)英国:维护英国在欧洲的势力,阻止苏联势力的扩张;苏联:减轻苏德战场压力,促进战争胜利。(2)看待:这一评价充分肯定了该战役的意义,但评价过高。诺曼底登陆的胜利,宣告了盟军在欧洲大陆第二战场的开辟,使纳粹德国陷入两线作战,减轻了苏军的压力,迫使法西斯德国提前无条件投降。世界反法西斯战争是一个积小胜为大胜的过程,二战中的阿拉曼战役、斯大林格勒战役、中途岛战役等都是关键性的战役,每场战役都功不可没,不应过分评价任何一次。【解析】【详解】(1)原因,根据材料一“丘吉尔目的是抢在苏联前楔入东南欧,以阻止苏联进入罗马尼亚匈牙利等国。斯大林盟国对苏联的帮助同苏联吸引住德国法西斯军队主力所给盟国的帮助比较起来,其效果暂时还是小”并结合所学知识从维护英国势力、阻止苏联扩张、减轻战场压力等方面归纳英国和苏联对开辟第二战场产生分歧的原因。(2)看待,根据材料二“从日军偷袭珍珠港到巴黎陷落、从斯大林格勒保卫战到攻克柏林,第二次世界大战中没有任何一次战斗的意义能够与诺曼底登陆相媲美”并结合所学知识从肯定战役意义、评价过高、其它战役的意义等方面回答怎样看待美国史学家萨姆尔纽兰德对诺曼底登陆战役的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