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规范练12自然地理环境的差异性(时间:45分钟,分值:100分)课时规范卷第页一、选择题(11题,共44分)(2013江西南昌调研)下图是某山地植被分布情况。读图,完成第14题。1.该山地位于()A.北半球低纬度B.北半球中纬度C.南半球低纬度D.南半球中纬度2.甲植被名称是() A.常绿阔叶林B.常绿硬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3.若图中的垂直比例尺为150 000,则其水平比例尺为()A.125 000B.1250 000C.12 500 000D.125 000 0004.与北坡相比,南坡的自然特征表现为()A.水土流失较重B.自然带数量较多C.年降水量较少D.气温垂直递减率更大答
2、案:1.B2.D3.C4.A解析:第1题,由图可知,该山地山麓自然带为针阔混交林带,所以该地位于中纬度地区;同一自然带南坡分布的海拔高于北坡,说明南坡为向阳坡,故该地位于北半球。第2题,由图可知,该山地山麓地带为针阔混交林带,甲自然带以上为高山草甸,则甲应该为针叶林带。第3题,水平比例尺为图上水平距离与实地水平距离的比,结合图示可知,图上1厘米代表实地距离25千米,则水平比例尺为12 500 000。第4题,由图可知,该山地南坡坡度比北坡大,降水强度相同的条件下,南坡更易产生水土流失,A项正确;南北坡的自然带数量相同,B项错误;南坡雪线低于北坡,说明南坡降水量多于北坡,所以C项错误;同一自然带
3、分布的地区,气温大致相同,图中南坡针阔混交林带分布的范围比北坡大,说明其气温垂直递减率比北坡小,D项错误。(2013河南郑州一模)读“四川省某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示意图”,完成第56题。5.甲植被类型最可能是()A.针阔混交林B.常绿阔叶林C.热带雨林D.荒漠6.影响该山地东西两坡植被类型差异的主导因素是()A.水分B.热量C.海拔D.土壤答案:5.B6.A解析:第5题,由题可知,该山地位于四川省,位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甲地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雨热充足,且位于落叶阔叶林以下热量更好的区域,所以植被应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第6题,由图可知,该山地东侧植被以森林为主,西侧植被以草原、荒漠为主,主要原因
4、是山地东侧为迎风坡,降水多,西侧为背风坡,降水少,故导致山地东西两侧植被差异的因素为水分。下图中甲地位于(46.3N,83.7E),丙地位于(42.1N,87.5E)。读图,完成第79题。新疆天山大气环流模式7.甲处降水较多的原因主要是()A.植被茂密,降水丰富B.甲处纬度偏高,降水相对较多C.临近海洋,水汽丰富D.来自海洋的气流,在甲处受地形抬升8.图中丙处的植被类型最有可能为()A.森林B.草原C.草甸D.荒漠9.图中甲、乙、丙自然带的分布反映了 ()A.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规律B.从赤道向两极的地域分异规律C.有规律更替,呈现山地垂直地域分异D.不规律的非地带性分布现象答案:7.D8.
5、D9.D解析:第7题,新疆位于非季风区,但来自大西洋和北冰洋的水汽,受天山地形抬升,易形成降水。第8题,丙处位于盆地中,降水稀少,自然植被为荒漠。第9题,甲、乙、丙自然带属于非地带性分布现象。下图为“青藏高原及我国温带若干自然带的关系图式”。读图,完成第1011题。10.R所代表的自然带可能是()A.苔原带B.温带草原带C.亚寒带针叶林带D.温带落叶阔叶林带11.导致自然带沿OF方向发生变化的主导因素是()A.热量B.水分C.风力D.光照答案:10.B11.A解析:第10题,据图中信息可知,OE方向上,自然带由荒漠带经草原带过渡到了森林(或灌丛草甸)带,OF方向上,自然带由高山经山地向温带分布
6、的自然带变化,由此可推出R所代表的自然带应为温带草原带,故选B项。第11题,OE方向上自然带由荒漠带经草原带过渡到了森林(或灌丛草甸)带,说明主要是受水分因素影响;而OF方向上自然带由高山经山地向温带分布的自然带变化,其主要影响因素为热量,故选A项。二、综合题(2题,共56分)12.( 26分)下图为四幅“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图”,已知甲地位于南半球,乙、丙、丁三地均位于我国。读图,完成下列问题。(1)当甲地西坡山麓植被一片枯黄时,甲、乙、丙、丁四地的昼长由长到短是,甲地东、西两坡垂直自然带基带不同的原因是什么?(2)制约乙所在自然区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B.土壤C.水分D.热量(3)
7、乙地雪线分布高度南坡高于北坡的原因是什么?(4)丙山最可能是()A.南岭B.太行山C.武夷山D.秦岭(5)近年来,雪线海拔逐年升高的原因是什么?应采取哪些对策?答案:(1)丁乙丙甲甲地东坡为迎风坡,东南信风从海洋上带来大量水汽,在东坡形成地形雨,且东坡受暖流影响,增温增湿,故基带形成雨林带;西坡为背风坡,降水偏少,形成热带草原带。(2)C(3)乙地位于北半球温带地区,南坡为向阳坡,北坡为背阴坡,南坡气温较北坡高,故雪线高于北坡;且乙地北坡为迎风坡,降水量大,南坡为背风坡,降水量小,故北坡雪线低于南坡。(4)D(5)全球变暖。对策: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提高能源利用率,节约能源,寻找新能源;增加温
8、室气体吸收量,植树造林,保护植被;加强国际合作。解析:第(1)题,甲地西坡山麓植被枯黄说明其所在地区为冬季,即北半球的夏季,则纬度位置越靠北,白昼越长。根据自然带基带可判断出乙、丙、丁三地的纬度由高到低为丁、乙、丙;同一山脉不同坡向自然带不同,是受水分条件的影响。第(2)题,乙所在自然区应为西北干旱半干旱区,制约其农业发展的主要因素是水分。第(3)题,影响雪线高度的因素主要有降水和气温。第(4)题,根据丙山基带,可知其北坡为温带,南坡为亚热带,故该山最可能为秦岭。第(5)题,雪线上升说明气温升高,治理措施有减少温室气体排放量,增加其吸收量等。13.(30分)下图为“某区域等值线图”。读图,完成
9、下列问题。(1)图中甲山峰东坡垂直带数目较多,垂直带谱较为完整,试分析主要原因。(2)分析M、N两地区10 积温值存在明显差异的主要自然原因。(3)P、N所在地形区地表崎岖,试分析各自的原因。答案:(1)地处亚热带,纬度较低;山峰海拔高,相对高度大;东坡是迎风坡,降水丰富。(2)M地为四川盆地,海拔较低;且北部有山地阻挡冬季冷空气南下,积温值较高。N地为云贵高原,海拔较高,积温值较低。(3) P地为横断山区,由于亚欧板块与印度洋板块碰撞挤压而形成高山和深谷,加上流水对河谷的侵蚀作用,形成山河相间、地表崎岖的地貌。N地是云贵高原,石灰岩广布,在流水的溶蚀作用下形成喀斯特地貌,地形崎岖。解析:第(1)题,根据经纬度分析,甲位于横断山区,东邻四川盆地,东坡相对高度大、水热条件好,且由于地处亚热带,因此自然带谱较为丰富。第(2)题,M为四川盆地,冬夏温度均比N(云贵高原)高。第(3)题,P(横断山区)山高谷深,受板块挤压(内力作用)和流水侵蚀(外力作用)共同影响形成;N(云贵高原)受流水溶蚀形成喀斯特地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