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1540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15.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6页
第6页 / 共8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7页
第7页 / 共8页
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doc_第8页
第8页 / 共8页
亲,该文档总共8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吉林省辽源市田家炳高级中学友好学校2020-2021学年高一语文下学期期末联考试题本试卷共20题,满分150分,共10页。考试用时120分钟。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清楚,将条形码粘贴到条形码区域内。2.选择题必须用2B铅笔填涂;非选择题必须使用0.5毫米黑色中性笔书写,字体工整,笔迹清楚。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纸、试题卷上答题无效。4.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一、现代文阅读(24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13题。中华传统文化立足现实

2、的社会和人生,始终关注社会和谐与人生幸福。这既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特 质,也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最根本的价值追求。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也规定了此后中华传统文化的基本精神和主要走向。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在儒家文化中表现得最为鲜明和突出。从孔子开始,儒家就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由此出发,便有“仁者爱人”“克己复礼为仁” “仁爱万物”“仁者以天地万物为一体”的由人、社会至自然

3、的层层理论展开,有“为天地立心,为生民立命,为往圣继绝学,为万世开太平”的使命感和责任感。这一切,无不体现着对理想社会和美好人生的向往与追求。在中华传统文化中,儒、道两家最具代表性。与儒家讲仁爱形成对照的是,道家更强调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相处。道家身国同构、经国理身的理念,表现出其根本价值取向是向往真正符合人性的和谐社会与美好人生。由此,儒、道两家虽然对社会和人生的理想形成了不同的致思路向,但在拥有共同价值追求的基础上可以相融互补。在魏晋玄学那里,通过名教与自然之辨,二者实现了辩证的统一,为容纳和吸收外来的佛教准备了思想文化条件。两汉之际传入的佛教在魏晋时通过依附玄

4、学而走进中国思想文化。作为讲求“出世”的佛教,其根本宗旨是摆脱人生之“苦”而追求永恒之“乐”。这种对幸福快乐人生的追求,成为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经过不断的中国化,佛教最终融入了中华文化,成就了中华文化展中文明交流的历史佳话。中国佛教关注现实人生,强调佛性与人性的统一,注重人格的自我培养与自我完善,形成了自身鲜明的思想特点与文化精神,对中华文化乃至世界文明发展都做出了重要贡献。儒、佛、道作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三大主干,文化表现形态各有特色,却具有共同的价值追求。三家的融合发展,充分体现了中华传统文化“和而不同”的圆融和谐精神。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使 之在建设中华民族精神家园、践行

5、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继续发挥积极作用,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对传统文化中适合于调理社会关系和鼓励人们向上向善的内容,我们要结合时代条件加以继承和发扬,赋予其新的含义。”可见,我们要传承发展中华传统文化中优秀的内容, 而且在传承中要有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是传承发展中华优秀传 统文化的根本之路。(洪修平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价值追求,略有删改)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儒、道两家在中华传统文化中最具代表性,道家则更强调道法自然,崇尚清静无为,主张返璞归真,与自然和谐相处。B.佛教讲求“出世”,旨在追求幸福

6、快乐的人生,这是佛教与儒、道文化融合发展的契机和基础。C.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重要的人文转向,直接引发了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的产生。D.儒家文化长期居于中华传统文化主导地位,对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也表现得最为鲜明突出。2.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文章旨在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共同价值追求,号召在创建幸福和谐社会中继续发挥其积极作用。B.文章第一段总体介绍了中华传统文化的特质和最根本的价值追求,为下文具体阐述指明论述方向。 C.文章结尾呼应开头,收束全文,指出继承和发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意义和任务,可谓卒章显志。D.文章依次介绍了儒、佛、道各具特色的文

7、化表现形态,指出它们相融互补,有着共同的价值取向。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3分)高一语文试题 第1页(共10页) 高一语文试题 第2页(共10页)A.如果能深入挖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那么在传承与发展中的形式化倾向则可能得到克服。B.如果不是孔子致力于以仁为核心的理论构建,就不会有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的儒家思想。C.外来佛教融入中华文化的例证,有助于我们更好地了解中华传统文化的价值追求及其当代意义。D.对于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只有在传承中有创造性转化才能更好地传承。(三)文学类文本阅读(15分)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题。望春风王韵路边的大树开始褪去了枯黄

8、,和田间的桃枝一起绽出新叶。我也受到了感染,心情顿时明媚了许 多。路上行人明显多了起来,渐渐恢复了往日的喧嚣。不时看到戴着口罩、装备齐全的骑行者,他们塌下身子,双手稳稳地攥住把手,如一尾尾灵活的鱼儿,在车流的汪洋中穿行。第一批被春天唤醒的,总是乡间的农人。在乡村,春风是人们最好的朋友。它把山坡吹绿,把枝头的新芽催绽,与田野上每一个守护着土地的人不期而遇,带来花的清香与叶的肥嫩。疫情逐渐缓解,卡口渐次开放。农民陆续走入田中,土豆已经种上了。麦子地里,农业站的技术管理员在查看麦苗长势,指导农民除草施肥、喷洒农药。苹果地里,果农们在为果树剪枝、开沟、追肥。度过了这一个多月焦灼的日子,农民们终于回到那

9、片一生难以割舍的土地,扑向那地毯般铺张开来的田野,不错过惊蛰前后的每一个日子。郊外田畦都齐齐整整,荠菜花满坡满地,不时能看见三五个人戴着口罩在麦地里挖野菜。那些肥嫩的荠菜、苦菜子被人们摘下,收进随身带来的布袋、提篮中。在挟裹着乡土气息的清风里,他们带着满心的喜悦回家,品尝这大自然恩赐的美味。姜地里,一家家姜农戴着口罩,扛犁带锨,拉着竹竿和塑料薄膜,提着推着正月里在土炕上生的姜芽,开始下地种姜了。干活干得起了兴,他们脱掉了羽绒服外套,忙得满头大汗。很快,白花花的塑料膜包上地畦,一大块黄土地就这样落了一层亮亮的白雪。村庄路口,一个穿深绿棉衣的老太太正拉着一个穿暗红外衣的老太太的手,隔着彼此的口罩,

10、絮絮地嘱咐着什么。两位老太太都是70多岁的年纪,干瘦矮小的身体,核桃般沟壑纵横的面孔,灰白的头发。两人拉扯了一会儿,红衣老太终于离开绿衣老太,走向马路对面,步子缓慢,但是很沉着,稳稳的,没有回头。春天的风依然凛冽,吹着老人灰白的头发、瘦小的身子。绿衣老太一直站在那里,目光始终追随着红衣老太。终于走到了路南侧的人行道上,红衣老太默契地回首,仰起菊花般的笑脸, 挥舞着胜利的手势,向对面的老太太大声喊着什么。隔着一条路的距离,只能看到口罩在动。绿衣老太也挥起了手,大声地喊着什么,那笑容也如菊花般,层层叠叠。然后,红衣老太转过身,步子似乎轻盈了很多,继续向前方走去。路北侧的绿衣老太突然意识到了寒冷,肩

11、膀缩了起来,搓着两只手,缓缓转身离去。她们应该是一对老友吧。疫情阻隔多日不见,红衣老太一定是惦记着闺蜜,于是穿过村庄路口去看望。离别时,绿衣老太不放心,执意要送老友,红衣老太摆脱了她拉扯的手,安慰说自己能走。老 人过马路时故意走得镇静而从容,因为她知道,老友温暖的目光正陪伴着她前行。(节选自光明日报2020年3月20日第15版)4下列对文本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文章通过一幅幅朴实自然的劳动、生活画面,塑造了一个个勤劳、淳朴、乐观、对生活充满希望的农人形象。B文章由乡村春景着手,移步换景,远近结合,形象地描绘了疫情缓解后乡村中的一幅幅生机勃勃的景象。C文中用

12、菊花来比喻两位老奶奶的笑容,生动形象地描摹出了两张因老友重逢而喜悦绽放的被岁月侵蚀而沟壑纵横的脸庞。D结尾处,绿衣老太太在老友温暖的目光中走得镇静而从容,体现了老友间浓浓的情谊,展现了疫情逐渐退去,人情不减的浓浓的人情美,深化了文章主旨。5文章以村口两个老人相逢、相离的平常场景作结,作者运用了大量笔墨使得两位乡村老妪形象跃 然纸上,请试分析作者是如何刻画这两位老人形象的。(6分)6. 俗话说:“好题一半文”,题目对文章的解读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请你结合你对文章的理解,试分析本文题目的含义及作用。(6分)高一语文试题 第3页(共10页) 高一语文试题 第4页(共10页)二、古诗文阅读(42分)(

13、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0题。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也。本名旷,显宗后改为平。王莽时为郡吏,政教大行。其后每属县有剧贼,辄令平守之,所至皆理,由是一郡称其能。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母欲还取之,平不听,曰:“力不能两活,仲不可以绝类。”遂去不顾,与母俱匿野泽中。平朝出求食,逢饿贼,将亨之,平叩头曰:“今旦为老母求菜,老母待旷为命,愿得先归,食母毕,还就死。”因涕泣。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属与贼期,义不可欺。”遂还诣贼。众皆大惊,相谓曰:“常闻烈士,乃今见之。子去矣,吾不忍食子

14、。”于是得全。建武初,平狄将军庞萌反于彭城,攻败郡守孙萌。平时复为郡吏,冒白刃伏萌身上,被七创,困顿不知所为,号泣请曰:“愿以身代府君。”贼乃敛兵止,曰:“此义士也,勿杀。”遂解去。萌伤甚气绝,有顷苏,渴求饮,平倾其创血以饮之。后数日萌竟死,平乃裹创,扶送萌丧,至其本县。后举孝廉,拜济阴郡丞,太守刘育甚重之,任以郡职,上书荐平。会平遭父丧去官。服阕,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人或增赀就赋,或减年从役。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后以病免。显宗初,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荐平及琅邪王望、东莱王扶曰:“臣窃见琅邪王望、楚国刘旷、东莱王扶,皆年七十,执性恬淡,所居之处

15、,邑里化之,修身行义,应在朝次。臣诚不足知人,窃慕推士进贤之义。”书奏,有诏征平等,特赐办装钱。至皆拜议郎,并数引见。平再迁侍中,永平三年,拜宗正,数荐达名士承宫、郇恁等。在位八年,以老病上疏乞骸骨,卒于家。节选自后汉书刘平传7.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B.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C.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

16、平/抱仲女而弃其子/D.更始时/天下乱/平弟仲为贼所杀/其后贼复忽然而至/平扶侍其母/奔走逃难/仲遗腹女始一岁/平抱仲女而弃其子/8.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古代丧礼规定,父母死后要守丧三年,期满除服,称为服阕,阕是终了的意思。 B.年号是中国封建王朝用来纪年的一种名号,本文中的显宗更始就是年号。C.乞骸骨意为向皇上乞回骸骨,归葬故乡。这是古代官员请求辞职或休假的委婉说法。D.孝廉是我国封建时代科举制设立的考试科目之一,意为孝顺亲长、廉能公正。9.下列对原文有关内容的概括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 3分)A.刘平笃行节义,舍身救护郡守。建武初

17、年,庞萌在彭城反叛,为保护郡守孙萌,他爬在孙萌身上,受了七处伤;孙萌死后,他又护送孙萌灵柩回乡。B.刘平治政有方,取得卓著政绩。做郡吏时,治理有贼寇的属县,所到之处,社会安定,任全椒县令,增加百姓财富,减少服役年限,百姓心怀感激。C.刘平德才兼备,多次受到荐举。做济阴郡丞时,太守刘育器重他,委以重任;显宗初,尚书卜射钟离意称赞他性情恬淡,修身行义;两人都曾举荐他。D.刘平信守承诺,受到贼寇敬重。逃难时被贼寇活捉,他与贼寇约定,侍奉母亲吃完饭再来受死,后果然如约而返,使贼寇大为感动,因此得以活命。10.把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贼见其至诚,哀而遣之。平还,既食母讫,因白曰

18、:“属与贼期,义不可欺。” ( 5分)(2)刺史、太守行部,狱无系囚,人自以得所,不知所问,唯班诏书而去。( 5分)高一语文试题 第5页(共10页) 高一语文试题 第6页(共10页)(三)古代诗歌鉴赏(9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诗,完成11-12题。览镜孔平仲拂拭菱花试一临,貌随年改叹光阴。朱颜惨淡尘埃满,白发萧疏瘴雾侵。自笑腐唇因苦学,谁知瘦骨为愁吟。平生履行无人识,嗟尔顽铜岂照心。11.下列对这首诗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首联写诗人拂拭菱镜试图自照,却因见容貌改变而生感叹,开篇点题。B.颈联的腐字内蕴丰富,既是诗人的肖像描写,又点明其儒者特征。C.颔联描写诗人生活贫困,居

19、住的环境十分恶劣,布满尘土,瘴气入侵。D.尾联诗人斥责镜子为顽铜,实则以镜喻人,流露出诗人的不平之意。12.全诗表达了诗人哪些情感,请简要分析。( 6分)(三)名句名篇默写(每空1分,共14分)13.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空缺的部分。(14分)(1) 杜牧阿房宫赋中以“_,_”描写阿房宫宫人的美丽,她们伫立远眺,盼望皇帝临幸。(2)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写孔子借回答为什么“哂由”表达自己治国主张的句子是“ _,_ ”。(3)苏洵六国论中表示,哪怕是尺寸之地,也是先祖们经过“_,_”获得的,极其不易。(4)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表现这座庞大的宫殿依山势而设计、结构精巧的特点的句子:_,_。(

20、5)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中的曾晳在谈自己的志向时,描绘了一幅美好的图景:暮春时节,穿着春服,五六个成人,六七个童子,“_,_”, 唱着歌回去。(6) 苏洵在六国论中假设,六国若能采用正确策略合力抗秦,那么“_”;他为六国有这样好的形势,却“_”,导致国力日渐削弱乃至灭亡而悲叹。(7) 杜牧在阿房宫赋中总括秦的纷奢是建立在对人民的剥削和掠夺之上的,并且还挥霍无度,对秦国贪婪掠夺而又肆意挥霍财富的行为提出批评的语句是 ,。三、语言文字运用(2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列1416题。(每小题3分,共12分)史学以“事”为研究对象,文学以“人”为描绘中心,各有侧重。历史上所有的“事”都是

21、“人”做的, 。所以,必须把“人”写透彻,才能把“事”说清楚,这是优秀的史学著作所追求的境界。司马迁便把这境界提升为一种自觉的追求。此前的先秦史著,编年体的春秋左传,国别体国语国策,总体上都是以历史事件为中心所作的记录,都没有注重突出历史事件中的人。到史记,我国史著的面貌才和以往的 ,“本纪”“世家”“列传”皆围绕人为中心,简称为“纪传体”。这体例 非司马迁莫属。史记的贡献( )。史记注重人物的性格、禀赋与细节,这是司马迁用笔的着力之点、精彩之处。商君列传中,魏相公叔痤向魏惠王推荐商鞅为接班人,惠王默然不语,公叔痤说:“鞅有奇才;您若不任用他,就该把他杀了,千万不要让他为别国所用!”后来,公叔

22、痤又把这话告诉了商鞅,劝他赶快离开,以防不测。商鞅听后莞尔一笑,说:“既然大王没听信您的话来任用我,又怎能听信您的话来杀害我呢?”如此,商鞅的形象便 。这便是史记的细节与性格。14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成语,全部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无一例外 千差万别 开始 跃然纸上B.毫无二致 迥然相异 开始 入木三分C.毫无二致 千差万别 首创 入木三分D.无一例外 迥然相异 首创 跃然纸上高一语文试题 第7页(共10页) 高一语文试题 第8页(共10页)15.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本纪”“世家”“列传”皆围绕人来写,称为“纪传体”。B“本纪”“世家”“列传

23、”皆以人为中心,被称为“纪传体”。C“本纪”“世家”“列传”皆以人为中心,称为“纪传体”。D.“本纪”“世家”“列传”皆围绕人,被称为“纪传体”。16下列在文中括号内补写的句子,最恰当的一项是( )(3分)A不仅仅表现在体例上,更表现在性格细节上B不是表现在体例上,而是表现在性格细节上C. 表现在体例、性格和细节上D. 表现在体例上之后,接着表现在性格细节上17.下面是某中学校学生会发出的倡议书,其中有三处表达不得体,请指出并作修改。(3分)倡议书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近期,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来得很猛,防控疫情,人人有责。作为新时代中学生, 我们应该响应国家号召,肩负起抗击疫情的责任。为此

24、,我们向全体同学发出以下倡议:一、维护大局,服从安排。不准提前返校,尽量减少出门次数。二、科学认知,坚定信心。了解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发病情况、传播途径和防护知识,不要 太害怕,树立科学、理性的态度。三、做好防护,争做表率。注意科学饮食,保持充足睡眠,增强自身免疫力,带头遵守所在社区关于疫情防控的各项规定,为抗击疫情尽一份力。同学们,让我们行动起来,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只要我们上下一心,众志成城,我们一定能 打赢这场抗疫阻击战!某校学生会2020年3月18日将 改为将 改为将 改为18.仿照下面的示例,利用所给材料续写三句话,要求内容贴切,句式与所给示例相同。(6分)示例: 送人玫瑰,手留

25、余香,春蚕到死丝方尽,这是奉献他人的美好情怀。材料:报效 关爱 知恩老吾老及人之老 报君黄金台上意 吃水不忘挖井人心念父母 马革裹尸 羊羔跪乳 善待老人 投笔从戎 乌鸟私情19.请对下面这段新闻报道的文字进行压缩。要求保留关键信息,句子简洁流畅,不超过60个字。(6 分)2019年8月2日,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司长吕玉刚在教育部新闻通气会上表示,教育部正在研究制定教师惩戒权的具体实施细则,将尽快出台。吕玉刚指出,教育惩戒目的重在教育,实施细则制定将从关爱和保护学生以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的愿望出发,明确教师教育惩戒权实施的范围、程度、形 式等,规范行使教育惩戒权。明确教师惩戒权主要是为解决两方面问题,

26、一是解决当前教师不敢管的问题;二是解决不善管的问题。此次明确教师惩戒权,可让老师、家长都有把“尺子”去衡量、判断,缓解家校矛盾等问题。20.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昨天,我们的党在红船上成立;昨天,我们建立了一个新中国;昨天,我们抗美援朝、保家卫国; 昨天,四万多医护工作者以生命赴使命,逆行驰援武汉;2020年脱贫攻坚如期实现,823个贫困县脱贫摘帽,1亿人摆脱贫困。今天,我们站在“两个一百年”的历史交汇点上,今年我们将迎来建党100 周年,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明天呢?将还有很多的困境,但我们的远景目标是,2035年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2050年,我国将建成富强民主文明和谐

27、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回首昨天,你得到了什么?立足今天,你思考了什么?面对明天,你将何为?新兴中学团委准备组织一次青年团员“站在历史的交汇点上”的演讲活动,庆贺建党100周年。请你以一名青年团员的身份,写一篇演讲稿。要求:综合材料,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自拟标题;不要套作,不得抄袭;不得泄露个人信息;不少于800字。高一语文试题 第9页(共10页) 高一语文试题 第10页(共10页)友好学校第七十一届联考高一语文答案1(3分)【答案】C【解析】C.曲解文意,“直接引发了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的产生”错,原文说的是“历史悠久的中华传统文化,在殷周之际出现了重要的人文转向,即由神本向

28、人本转向以及人道主义思潮出现。这为儒、墨、道、法等诸子百家提供了最直接的思想来源”2.(3分)【答案】D【解析】D.颠倒顺序,“文章依次介绍了儒、佛、道各具特色的文化表现形态”表述有误,原文论述时,是先讲儒家,再讲道家,最后讲佛家,其顺序并非“儒、佛、道”。3.(3分)【答案】A【解析】B.说法绝对,原文的相关表述是“在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中,儒家思想长期居于主导地位,成为中华传统文化的主流和基础从孔子开始,儒家就致力于以仁为核心,仁礼相辅互动的理论构建。”C.应是“成功例证”D.最后一段,在传承中要有发展,只有发展才能更好地传承。4(3分)【答案】D【解析】“绿衣老太太在老友温暖的目光中走

29、得镇静而从容”错误,结合倒数第二段可知走得“镇静而从容”的是红衣老太太。5.(6分)外貌描写。通过服装、相貌细致的刻画了两个乡村老妇的形象。(2分)神态描写。运用比喻的手法,生动形象的写出了两位老人久别重逢的喜悦之情。(2分)动作描写(或细节描写)。“拉扯”、“站”、“回首”、“挥手”等动作表现了两个老人之间的深情厚谊。(2分)【解析】从文中来看,文章最后两段写到这两位老太太,“村庄路口,一个穿深绿棉衣的老太太正拉着一个穿暗红外衣的老太太的手,隔着彼此的口罩,絮絮地嘱咐着什么。两位老太太都是70多岁的年纪,干瘦矮小的身体,核桃般沟壑纵横的面孔,灰白的头发”,这些是对两位老太太的外貌描写;“两人

30、拉扯了一会儿”“绿衣老太一直站在那里”“红衣老太默契地回首”“挥舞着胜利的手势”等属于动作描写,“拉扯”“一直站”“回首”“挥舞”等动作可以看出两位老人之间情感的深厚;如“仰起菊花般的笑脸”“那笑容也如菊花般,层层叠叠”等属于神态描写,“菊花般”使用比喻手法,可以看出两位老人内心的喜悦。6.(6分)含义:(3分)作者在疫情缓解后外出观看春日景象;人们盼望疫情尽快结束,“春天”尽快到来,对恢复正常生活秩序充满期待。(3分)作用:“望”字引领全文,“春风”交代了散文时间背景,塑造了一幅幅春日乡村自然、生活景象;一语双关,写出了疫情缓解,人们渴望疫情尽快结束的美好期盼;题目含蓄蕴藉,使文章富有诗意美

31、。(3分)【解析】首先分析标题的含义,“望春风”是动宾短语,“望”意思是“看”“盼望”,“春风”是“望”的对象,从下文来看,写作者疫情缓解之后外出看春日的景象,所以这“望春风”先是指作者看春日景象;“望”还有盼望之意,下文提到疫情,疫情犹如严冬,这里的“春风”应是指疫情消失的正常生活的天到来,所以这一标题还指人们对疫情早日消失的盼望。接着分析标题与文本情节之间的关联,文章主要写作者在疫情缓解之后外出所看的春日景象,“望”是看,也是“盼望”,所以说标题中“望”引领全篇;从标题的艺术效果来看,“望春风”含有双关意思,表现出人们对疫情早日消失的盼望之情,含蓄而有诗意之美。7. (3分)答案D【解析】

32、“更始时”是时间状语提前,一般单独断开,排除AB。“平”作“抱仲女而弃其子”的主语,在其前断开,排除C。8.(3分)答案A【解析】B“显宗”不是年号,而是帝王的庙号。C.“请求辞职或休假的委婉说法”错误,这就是辞职回乡,不包含“休假”。 D.封建时代科举制设立的考试科目之一”错误,这是古代的察举制度,并非科举考试制度。9.(3分)答案B【解析】“ 任全椒县令,增加百姓财富,减少服役年限,百姓心怀感激”错误;原文“拜全椒长。政有恩惠,百姓怀感,人或增赀就赋,或减年从役”指人们感念他的恩惠,主动多交赋税,减少年龄也要主动参加劳役。因为刘平实行德政,百姓自愿多交赋税,提前服徭役。10.(10分)(1

33、)贼寇看到他极其诚恳,可怜他让他回去。刘平回去,给母亲吃完饭后,就禀告母亲说:“ 刚才与贼寇约定,按照道义不可欺骗他们。”(哀:为.哀,同情、怜悯,感到可怜; 食:给.吃饭; 白:告诉; 期:约定。)(5分) (2)刺史、太守巡视辖区,全椒县监狱里没有关押的囚犯,百姓都自认为各得其所,刺史和太守都不知询问什么,只颁布朝廷的诏书就离开了。(行部:巡视辖区,考核政绩; 系:关押; 以:认为; 班:颁布。)(5分)参考译文:刘平字公子,楚郡彭城人。本名旷,显宗后改为平。王莽时做了郡吏,政教大行。后来每属县有盗贼,就派刘平去守卫,他所到之处都得到治理,从此一郡都称赞他的能耐。更始年间,天下很乱,刘平的

34、弟刘仲被贼所杀。后来贼人又忽然到来,刘平扶持老母,奔走逃难。刘仲的遗腹女才一岁,刘平抱仲女而抛弃亲生儿子。母亲想回去取他的儿,刘平不听,说道“:我的能力不能养活两个小孩,老二不能没有后代。”于是离去不顾,与母亲都躲进野泽之中。刘平早上出外找吃的东西,碰上饿贼,将烹刘平,刘平叩头道“:今早为老母找点野菜充饥,老母正等着我活命,愿能让我先回去,等母亲吃饭完毕,我一定回来让你们杀死。”于是流泪不止。贼人看他很诚恳,同情他让他回家。刘平回去,母亲吃完饭,就对母亲说“:刚才与贼人有约,不能欺骗别人。”于是回到贼人那里,众人都大吃一惊,彼此交谈道“:常听说有烈士,今天真正见到了。你走开罢,我们不忍心吃你。

35、”于是刘平的性命得以保全。建武初年,平狄将军庞萌在彭城造反,打败了郡守孙萌。刘平当时又在做郡吏,冒着白刃伏在孙萌身上,遭了七处刀伤,伤痛乏力极了不知如何是好,便号哭请求道“:我愿用身子代替府君。”贼人便收拾兵器停止杀戮,并且说:“这人是位义士,莫杀他。”于是解散走开。孙萌伤势太重断了气,一会儿复活了,口渴找水喝。刘平从自己伤口取血给他喝。过了几天,孙萌终于死了,刘平于是包扎刀伤,扶送孙萌的棺木,送回本县。后来刘平被举为孝廉,拜为济阴郡丞,太守刘育十分重视他,任以郡职.上书推荐他,正赶上刘平遭遇父亲去世辞官。丧服既满,授予全椒长。政治有恩惠,百姓很感激,有的自报财产时以少报多,从而多交纳赋税,有

36、的减少年龄提前从役。刺史、太守巡视辖区,全椒县监狱里没有关押的囚犯,百姓都自认为各得其所,刺史和太守都不知询问什么,只颁布朝廷的诏书就离开了。显宗初年,尚书仆射钟离意上书推荐刘平和琅笽王望、东莱王扶道:“臣私下见琅邪王望、楚国刘旷、东莱王扶,都年已七十,秉性恬淡,所居的地方,邑里都得到感化,修身行义,应该在朝供职。臣不够了解他们的为人,只是羡慕推士进贤的意思。”书奏上,有诏书征召刘平等人,特赐办装钱。到了朝廷后都拜为议郎,并多次引见。刘平再升为侍中,永平三年拜为宗正,几次推荐名士承宫、郇恁等。在位八年,因年老多病上疏请求退职回家,死在家中。11. (3分)答案C (“颔联描写诗人生活贫困,居住

37、的环境十分恶劣,布满尘土,瘴气入侵”理解有误,颔联写诗人美好的容颜变得憔悴,面如灰土,稀稀落落的白发,呈现出似有瘴疠入侵的病态。写的是诗人衰老憔悴的面容,并不是描写生活贫困及居住环境。)12.(6分)参考答案:年华易逝,青春不再的感伤之情:镜中的“我”朱颜惨淡、白发萧疏,诗人览镜自伤;(2分)苦无知音的孤独之情:诗人因苦学愁吟而形容枯槁,却无人能理解自己为何憔悴;(2分)功业无成的苦闷之情:诗人愿望未能实现,自嘲身为一介腐儒苦学致仕却落得无人赏识的境地。(2分)13.(14分)(1)一肌一容,尽态极妍 (2)为国以礼 其言不让 (3)暴霜露斩荆棘 (4)各抱地势, 钩心斗角 (5)浴乎沂风乎舞

38、雩 (6)吾恐秦人食之不得下咽也 为秦人积威之所劫(7)奈何取之尽锱铢 用之如泥沙14(3分)答案D 【解析】第一空,无一例外:指全部如此,没有一例不同。毫无二致:丝毫没有什么两样,指完全一样。由“历史上所有的”可知,此处应为“无一例外”。排除BC两项。第二空,迥然相异:指差别很大,明显不一样。千差万别:形容种类多,差别大。由“到史记,我国史著的面貌才和以往的”可知,此处强调与“此前的先秦史著”不一样,应为“迥然相异”,排除A项。第三空,首创:最先创造;创始。开始:发端;从头起;从某一点起。由“到史记,我国史著的面貌才和以往的(不同)这体例 非司马迁莫属”可知,语境强调“首先创造”,“开始”没

39、有创造之意,应为“首创”。第四空,跃然纸上:形容刻画、描写得非常生动、逼真。入木三分:形容书法笔力刚劲有力,也比喻对文章或事物见解深刻、透彻。由“商鞅的形象便”可知,此处描写对象为“商鞅的形象”,应为“跃然纸上”。15(3分)答案B 【解析】A、C两项,“称为纪传体”错误,以“本纪”“世家”“列传”作主语,均缺少介词“被”;D项,“皆围绕人”错误,“围绕人”是介宾短语,缺少谓语,后面应加“来写”。16(3分)答案A 【解析】由上文“本纪世家列传皆以人为中心,简称为纪传体。这体例”和下文“史记注重人物的性格、禀赋与细节,这是司马迁用笔的着力之点、精彩之处”可知,此处横线处的句子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40、,而且下文重在阐述“注重人物的性格、禀赋与细节”。B项,“不是而是”,并列关系,单方面肯定。C项,“表现在体例、性格和细节上”,没有过渡作用。D项,“之后接着”,表示承接关系,缺承上作用。A项,“不仅仅更”,表递进关系,有承上启下作用,故最恰当。17(3分)【答案】“来得很猛“改为“来势汹汹”;(1分)“不准”改为“请勿”;(1分)“太害怕“改为“过于恐慌”。(1分)【解析】本题要求为倡议书修改“三处表达不得体”的地方,用于是公文,故注意语体,“来得很猛”和“太害怕”都是口语,应该分别改用书面语,如“来势汹汹”“过于恐慌”;而 “不准”语气太过生硬,故可改为“请勿”18.(6分)参考答案投笔从戎,马革裹尸,报君黄金台上意,这是报效祖国的美好情怀。心念父母,善待老人,老吾老及人之老,这是关爱老人的美好情怀。乌鸟私情,羊羔跪乳,吃水不忘挖井人,这是知恩图报的美好情怀。19 (6分)参考答案(1) 教育部将出台教师惩戒权的实施细则。(2)细则将明确规范行使教育惩戒权。(3)此举可解决教师不敢管和不善管的问题。20 (60分)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