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六单元20世纪以来中国重大思想理论成果第16课三民主义的形成和发展编者选题表知识点题号易中三民主义的提出1、2、3旧三民主义发展为新三民主义45孙中山有关民主共和政府的设想6综合7一、选择题1.孙中山选集中写道:“凡为国民皆平等以有参政权;大总统由国民公举;议会以国民公举之议员构成之,制定中华民国宪法,人人共守;敢有帝制自为者,天下共击之。”这从理论上解决了当时革命派迫切需要解决的()A.夺取政权与建立政权问题B.法制建设与废除专制问题C.革命动力与奋斗目标问题D.民主权利与革命价值问题解析:A材料体现了三民主义的民权思想,即夺取政权,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项正确;材料没有体现法制建设与废除
2、专制问题,B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革命动力与奋斗目标问题,C项错误;材料没有涉及民主权利与革命价值问题,D项错误。2.(2018吉林实验中学期末)1905年,同盟会出版的民报创刊号撇开孔孟老庄,把墨子奉为一代宗师,并刊登了臆想的墨子画像。当时配发的文字介绍,最有可能称墨子为()A.中国古代反对民族压迫第一人B.世界第一平等博爱主义大家C.中国古代关注民生发展第一人D.世界第一追求和平主义大家解析:B1905年,同盟会推崇墨子,是因为墨子的兼爱思想和资产阶级宣扬的博爱思想有类似之处,故B项正确;墨子思想中没有反映反对民族压迫的思想,故A项错误;墨子的“兼爱”“非攻”“节葬”“节用”等都体现了民生思
3、想,但这不是辛亥革命的核心目的,核心是推翻君主专制,创立民国,故C项错误;D项涉及墨子的非攻思想,但是和资产阶级革命的目的关系不大,故错误。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共有七章,其中第一章总纲规定:中华民国由中华人民组织之;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中华民国领土为二十二行省、内外蒙古、西藏、青海;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这些规定()A.完全照搬美国1787年宪法B.体现了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C.体现了孙中山的民权思想D.反映了全体中国人的民主要求解析:C据材料“中华民国以参议院、临时大总统、国务员、法院行使其统治权”结合所学可知,此规定确立了责任内阁制,与美国1787
4、年宪法确立的总统制不符,A项错误;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是资产阶级革命的指导思想,材料只体现出了民权主义,不能完整反映孙中山的三民主义思想,B项错误;材料“中华民国之主权属于国民全体”体现出孙中山的民权思想,C项正确;中华民国临时约法是中国第一部资产阶级类型的宪法,不能反映全体中国人的民主要求,D项错误。4.(2018广东惠州期末)孙中山认为中国作为一个贫穷落后的国家,需要采用欧洲的生产方式达到繁荣富强的目的,同时避免欧洲资本主义制度的种种弊端,尤其是尽量避免造成贫富悬殊。为实现这一目的,孙中山提出了()A.实业救国 B.平均地权,节制资本C.创立民国,建立民主 D.联俄联共解析:B孙中山在经济
5、发展方面提出的内容是平均地权和节制资本,因此本题选择B项。5.民国十三年,孙中山谈到:“民生主义究竟是什么东西呢?民生主义就是共产主义,就是社会主义。所以我们对于共产主义,不但不能说是和民生主义相冲突,并且是一个好朋友。”由此可见,此时的三民主义()A.成为辛亥革命的指导思想B.促进国民革命运动的兴起C.是反资本主义的革命纲领D.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解析:B民国十三年即1924年,此时与辛亥革命相去甚远,故A项错误;1924年,孙中山重新阐释三民主义,将民生主义与共产主义密切相连,体现了联共、扶助农工的思想,促进了国共合作,推动了国民革命的发展,故B项正确;三民主义是资产阶级的革命纲领,故C
6、项错误;三民主义不属于马克思主义范畴,故D项错误。6.孙中山认为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只有实行“直接民权”或“全民政治”,才能“济代议政治之穷”,“矫选举制度之弊”。由此可以看出他认为()A.实行直接民主才能确保民主政体B.全民政治是实现三民主义的核心C.应当实现国民直接、平等的民权D.民权主义者应学习借鉴西方民主解析:C据“全体人民应当直接参与管理国家、管理政府、管理官员、管理立法等工作,只有实行直接民权或全民政治,才能济代议政治之穷,矫选举制度之弊”说明,孙中山已看到西方代议制的弊端,反对步欧美代议政治之后尘,主张把中国改造为“全民政治”的民国,
7、由人民行使直接民权,C正确;A表述太绝对,错误;B材料无法体现,排除;D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二、非选择题7.(2018湖北长阳期末)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窃尝深维欧洲富强之本,不尽在于船坚炮利、垒固兵强,而在于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此四事者富强之大经,治国之大本也。孙中山上李鸿章书(1894年)材料二我们为志士的,总要择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拯救我们中国,最优等的人格来待我们四万万同胞。孙中山在东京中国留学生欢迎大会上的演说(1905年8月13日)材料三持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甚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
8、者亦间有之。彼于中国文明一概抹杀者,殆未之思耳。且中国之心性理想无非古人所模铸,欲图进步改良,亦须从远祖之心性理想,究其源流,考其利病,始知补偏救弊之方。建国方略孙文学说(19171919年)材料四如果不管中国自己的风土人情是怎么样,便像学外国机器一样,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可以盲从,搬进中国来也可以行得通。孙中山三民主义民权主义(1924年4月20日)(1)材料一中孙中山以为的“欧洲富强之本”是什么?(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概括孙中山用“地球上最文明的政治法律来拯救我们中国”的具体事例。(3)据材料三、四,概括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主张及态
9、度。(4)综合上述材料及所学知识,分析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态度变化的原因。 解析:第(1)问,分析归纳材料“人能尽其才,地能尽其利,物能尽其用,货能畅其流”可以得出答案。第(2)问,根据材料“1905年”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辛亥革命、中华民国建立和临时约法等方面来分析出答案。第(3)问,从材料“中国近代之文明以比欧美,在物质方面不逮固甚远,其在心性方面,虽不如彼者亦多,而能与彼颉颃者正不少,即胜彼者亦间有之”中可以归纳出孙中山对西方文明的主张。依据材料“把外国管理社会的政治硬搬进来,那便是大错”“欧美的物质文明,我们可以完全仿效”分析归纳出孙中山对学习西方政治文明与物质文明的不同态度。第(4)问,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孙中山个人的革命经历、共产国际以及中国共产党等方面来分析出孙中山对西方文明态度变化的原因。答案:(1) “欧洲富强之本”:人尽其才,地尽其利,物尽其用,货畅其流。(2)领导辛亥革命;建立中华民国(共和政体);颁布中华民国临时约法。(3)主张:中国近代物质文明不如西方,但在心性方面,中国文明具有一定优势。态度:西方的物质文明可以效仿,但政治文明不可照搬。(4)原因:革命屡遭挫折;共产国际和中国共产党的帮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