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0457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PPT 页数:72 大小:3.41M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1页
第1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2页
第2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3页
第3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4页
第4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5页
第5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6页
第6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7页
第7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8页
第8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9页
第9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10页
第10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11页
第11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12页
第12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13页
第13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14页
第14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15页
第15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16页
第16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17页
第17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18页
第18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19页
第19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20页
第20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21页
第21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22页
第22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23页
第23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24页
第24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25页
第25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26页
第26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27页
第27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28页
第28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29页
第29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30页
第30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31页
第31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32页
第32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33页
第33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34页
第34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35页
第35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36页
第36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37页
第37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38页
第38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39页
第39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40页
第40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41页
第41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42页
第42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43页
第43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44页
第44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45页
第45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46页
第46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47页
第47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48页
第48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49页
第49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50页
第50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51页
第51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52页
第52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53页
第53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54页
第54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55页
第55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56页
第56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57页
第57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58页
第58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59页
第59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60页
第60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61页
第61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62页
第62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63页
第63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64页
第64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65页
第65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66页
第66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67页
第67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68页
第68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69页
第69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70页
第70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71页
第71页 / 共72页
2020年高考化学一轮复习课件:第7章 第2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72张) .ppt_第72页
第72页 / 共72页
亲,该文档总共7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七章 化学反应速率与化学平衡 第 2 节 化学平衡状态 化学平衡的移动考纲要求1了解化学反应的可逆性及化学平衡的建立。2掌握化学平衡的特征。3理解外界条件(浓度、温度、压强、催化剂等)对化学平衡的影响,能用相关理论解释其一般规律。4了解化学平衡的调控在生活、生产和科学研究领域中的重要作用。考点一 可逆反应与化学平衡状态的建立1化学平衡研究的对象可逆反应2化学平衡状态(1)概念:一定条件下的可逆反应,当反应进行到一定程度时,正反应速率和逆反应速率_,反应物的浓度和生成物的浓度_,我们称为“化学平衡状态”,简称化学平衡。(2)建立过程:在一定条件下,把某一可逆反应的反应物加入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2、。反应过程如下:相等不再改变以上过程可用如图表示:(3)特征。3.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化学反应mA(g)nB(g)pC(g)qD(g)是否平衡各物质的物质的量或物质的量分数一定_各物质的质量或质量分数一定_各气体的体积或体积分数一定_混合物体系中各成分的含量 总体积、总压强、总物质的量一定_平衡平衡平衡不一定平衡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m mol A,同时也生成了 m mol A_单位时间内消耗了 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 p mol C_v(A)v(B)v(C)v(D)mnpq_正、逆反应速率之间的关系单位时间内生成了 n mol B,同时也消耗了 q mol D_平衡平衡不一定平衡不一定平衡其

3、他条件一定、总压强一定,且 mnpq_压强其他条件一定、总压强一定,且 mnpq_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且mnpq_混合气体的平均相对分子质量平均相对分子质量一定,且mnpq_平衡不一定平衡平衡不一定平衡温度任何化学反应都伴随着能量变化,当体系温度一定时_气体的密度密度一定_颜色反应体系内有色物质的颜色稳定不变_平衡不一定平衡平衡辨析拓展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2H2O=电解点燃 2H2O2为可逆反应。()(2)对反应 A(g)B(g)C(g)D(g),压强不随时间而变,说明反应已达平衡状态。()(3)对于 NO2(g)SO2(g)SO3(g)NO(g)反应,当每消耗

4、1 mol SO3 的同时生成 1 mol NO2 时,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4)对于 A(g)B(g)2C(g)D(g)反应,当密度保持不变,在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条件下,均不能作为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5)恒温、恒容条件下进行的可逆反应:2SO2(g)O2(g)2SO3(g),当 SO3 的生成速率与 SO2 的消耗速率相等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6)在 2 L 密闭容器内,800 时反应:2NO(g)O2(g)2NO2(g)体系中,当该容器内颜色保持不变时能说明该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答案:(1)(2)(3)(4)(5)(6)2向含有 2 mol SO2 的容器中通

5、入过量氧气发生2SO2(g)O2(g)催化剂加热2SO3(g)HQ kJmol1(Q0),充分反应后生成 SO3 的物质的量_2 mol(填“”“”或“”,下同),SO2 的物质的量_0 mol,转化率_100%,反应放出的热量_Q kJ。答案:考向1 考查化学平衡状态的判断1一定温度下,可逆反应 H2(g)I2(g)2HI(g)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标志是()A混合气体的压强不再变化B混合气体的颜色不再变化C反应速率 v(H2)2v(HI)Dc(H2)c(I2)c(HI)112解析:该反应是一个反应前后气体总体积不变的反应,无论是否达到平衡,只要温度不变,其混合气体的压强就不会改变,A 错误;由

6、于三种气体中只有 I2 是有颜色的,颜色不变说明 I2 的质量分数不变,已达到了平衡,B 正确;C 项没有给出表示的化学反应速率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不能确定是否达到平衡,C 错误;浓度具体比值还与投入的起始量有关,不能作为平衡状态的标志,D 错误。答案:B2一定温度下,在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发生可逆反应 2X(g)Y(g)Z(s),以下不能说明该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是()A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再变化B反应容器中 Y 的质量分数不变CX 的分解速率与 Y 的消耗速率相等D单位时间内生成 1 mol Y 的同时生成 2 mol X解析:X 的分解速率与 Y 的消耗速率之比为 21 时,才能

7、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故 C 项说明反应未达到平衡状态。答案:C判断化学平衡状态的方法“正、逆相等,变量不变”考向 2 考查“极值”思想在化学平衡计算中的应用3 在 一 密 闭 容 器 中 进 行 反 应:2SO2(g)O2(g)2SO3(g),已知反应过程中某一时刻 SO2、O2、SO3的浓度分别为 0.2 molL1、0.1 molL1、0.2 molL1,当反应达到平衡时,可能存在的数据是()ASO2 为 0.4 molL1,O2 为 0.2 molL1BSO2 为 0.25 molL1CSO2、SO3 均为 0.15 molL1DSO3 为 0.4 molL1解析:A 项数据表明,题中

8、 0.2 molL1 的 SO3 完全转化成了 SO2 和 O2,即平衡时,c(SO3)0,这是不可能的;B 项可能;C 项数据表明 SO2、SO3 的浓度都在原浓度基础上减少了 0.05 molL1,这也是不可能的;D 项数据表明 SO2 完全转化成了 SO3,即平衡时,c(SO2)0,c(O2)0,这也是不可能的。答案:B4一定条件下,对于可逆反应 X(g)3Y(g)2Z(g),若 X、Y、Z 的起始浓度分别为 c1、c2、c3(均不为零),达到平衡时,X、Y、Z 的浓度分别为 0.1 molL1、0.3 molL1、0.08 molL1,则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c1c231B平衡时,Y

9、和 Z 的生成速率之比为 23CX、Y 的转化率不相等Dc1 的取值范围为 0c10.14 molL1解析:由于 X、Y 的平衡浓度之比为 13,转化浓度亦为 13,故 c1c213,A、C 不正确;平衡时 Y生成表示逆反应,Z 生成表示正反应,且 v(Y)(生成)vZ(生成)应为 32,B 不正确;由可逆反应的特点可知:0c1v 逆:平衡向_移动。(2)v 正v 逆:反应达到平衡状态,_平衡移动。(3)v 正v 逆:平衡向_移动。正反应方向不发生逆反应方向3影响化学平衡的因素若其他条件不变,改变下列条件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如下:改变的条件(其他条件不变)化学平衡移动的方向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减小生成

10、物浓度向_方向移动浓度减小反应物浓度或增大生成物浓度向_方向移动正反应逆反应增大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_的方向移动反应前后气体体积改变减小压强向气体分子总数_的方向移动压强(对有气体参加的反应)反应前后气体体积不变改变压强平衡_移动升高温度向_反应方向移动温度降低温度向_反应方向移动催化剂同等程度改变 v 正、v 逆,平衡不移动减小增大不吸热放热注意:浓度的“决定性”作用(1)恒温、恒容条件:原平衡体系体系总压强增大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2)恒温、恒压条件:原平衡体系容器容积增大,各反应气体的分压减小4.勒夏特列原理如果改变影响化学平衡的条件之一(如温度、压强,以及参加反应的化学物质

11、的浓度),平衡将向着能够减弱这种改变的方向移动。说明:(1)勒夏特列原理的适用对象是可逆过程。(2)只能减弱改变,而不能消除改变。辨析拓展1正误判断(正确的打“”,错误的打“”)。(1)化学平衡发生移动,化学反应速率一定改变,化学反应速率改变,化学平衡也一定发生移动。()(2)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时,其他条件不变,分离出固体生成物,v 正减慢。()(3)对于反应:3SiCl4(g)2N2(g)6H2(g)Si3N4(s)12HCl(g)H0,其他条件不变,增大 Si3N4 物质的量,平衡向左移动。()(4)升高温度,平衡向吸热反应方向移动,此时 v 放减小,v 吸增大。()(5)对于反应:2SO2

12、(g)O2(g)2SO3(g)H0,降低温度,正反应速率减小程度比逆反应速率减小程度大。()(6)化学平衡正向移动,反应物的转化率一定增大。()(7)对于 2NO2(g)N2O4(g)的平衡体系,压缩体积,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混合气体的颜色变浅。()答案:(1)(2)(3)(4)(5)(6)(7)2 在 体 积 不 变 的 密 闭 容 器 中 发 生 N2(g)3H2(g)2NH3(g)H92.4 kJmol1,只改变一种外界条件,完成下表:改变条件平衡移动方向氢气的转化率(增大、减小或不变)氨气的体积分数(增大、减小或不变)增大氮气的浓度增大氨气的浓度升温充入适量氩气答案:正向 增大 增

13、大 逆向 减小 增大 逆向 减小 减小 不移动 不变 不变考向1 化学平衡移动与相关参量的变化分析1一定量的混合气体在密闭容器中发生反应:mA(g)nB(g)pC(g),达到平衡时,维持温度不变,将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当达到新的平衡时,气体 C 的浓度变为原平衡时的 1.9 倍,则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mnpBmnpC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DC 的质量分数增加解析:当气体体积缩小到原来的12时,假设平衡未发生移动,则 C 的浓度为原平衡时的 2 倍,而事实上平衡发生了移动,平衡移动的结果是 C 的浓度变为原平衡时的 1.9 倍,则可认为由虚拟中间状态向逆反应方向发生了移动。答案:B2在体积

14、为 V L 的恒容密闭容器中盛有一定量 H2,通入 Br2(g)发生反应:H2(g)Br2(g)2HBr(g)HT1Ba、b 两点的反应速率:baC为了提高 Br2(g)的转化率,可采取增加 Br2(g)通入量的方法Da 点比 b 点体系的颜色深解析:A 项,根据反应:H2(g)Br2(g)2HBr(g)HT2,错误;B 项,b 点 Br2的浓度比 a 点 Br2 的浓度大,反应速率也大,正确;C 项,增加 Br2(g)的通入量,Br2(g)的转化率减小,错误;D 项,b 点对 a 点来说,是向 a 点体系中加入 Br2 使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尽管 Br2 的量在新基础上会减小,但是 Br2

15、的浓度比原来会增加,导致 Br2 的浓度增加,颜色变深,即 b 点比 a 点体系的颜色深,错误。答案:B解化学平衡移动的思维过程(1)关注特点容器特点(恒温恒容,恒温恒压)反应特点物质状态,V(g)是否为 0,H 的正负。(2)分析条件(浓度、温度、压强等)。(3)联想原理(平衡移动原理)综合判断得结论。考向2 化学平衡移动结果的分析判断3对于以下三个反应,从反应开始进行到达到平衡后,保持温度、体积不变,按要求回答下列问题。(1)PCl5(g)PCl3(g)Cl2(g)再充入 PCl5(g),平衡向_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PCl5(g)的转化率_,PCl5(g)的百分含量_。(2)2HI(g)

16、I2(g)H2(g)再充入 HI(g),平衡向_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HI 的分解率_,HI 的百分含量_。(3)2NO2(g)N2O4(g)再充入 NO2(g),平衡向_方向移动,达到平衡后,NO2(g)的转化率_,NO2(g)的百分含量_。答案:(1)正反应 减小 增大(2)正反应 不变 不变(3)正反应 增大 减小平衡转化率的分析与判断方法(1)反应 aA(g)bB(g)cC(g)dD(g)的转化率分析:若反应物起始物质的量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达到平衡后,它们的转化率相等。若只增加 A 的量,平衡正向移动,B 的转化率提高,A 的转化率降低。若按原比例同倍数地增加(或降低)A、B 的

17、浓度,等效于压缩(或扩大)容器体积,气体反应物的转化率与化学计量数有关。同倍增大 c(A)和 c(B):若 abcd,则 A、B的转化率不变;若 abcd,则 A、B 的转化率增大;若 abcd,则 A、B 的转化率减小(2)反应 mA(g)nB(g)qC(g)的转化率分析:在 T、V 不变时,增加 A 的量,等效于压缩容器体积,A 的转化率与化学计量数有关。增大 c(A):若 mnq,则 A 的转化率不变;若mnq,则 A 的转化率增大;若 mnq,则 A 的转化率减小。微专题(6)“等效平衡”及其应用1等效平衡的含义在一定条件下(恒温、恒容或恒温、恒压)下,同一可逆反应体系,不管是从正反应

18、开始,还是从逆反应开始,还是正、逆反应同时投料,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时,任何相同组分的百分含量(质量分数、物质的量分数、体积分数等)均相同。2等效平衡的判断方法(1)恒温、恒容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反应:判断方法:极值等量即等效。例如:2SO2(g)O2(g)2SO3(g)2 mol 1 mol 00 0 2 mol0.5 mol 0.25 mol 1.5 mola mol b mol c mol上述三种配比,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均转化为反应物,则 SO2 均为 2 mol,O2 均为 1 mol,三者建立的平衡状态完全相同。中 a、b、c 三者的关系满足:ca2,c2b1,即与上述平衡等

19、效。(2)恒温、恒压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改变的反应:判断方法:极值等比即等效。例如:2SO2(g)O2(g)2SO3(g)2 mol 3 mol 01 mol 3.5 mol2 mola mol b mol c mol按化学方程式的化学计量关系均转化为反应物,则中n(SO2)n(O2)23,故互为等效平衡。中 a、b、c 三者关系满足:cabc223,即与平衡等效。(3)恒温条件下反应前后体积不变的反应:判断方法:无论是恒温、恒容,还是恒温、恒压,只要极值等比即等效,因为压强改变对该类反应的化学平衡无影响。例如:H2(g)I2(g)2HI(g)1 mol 1 mol 02 mol 2 mol 1

20、 mola mol b mol c mol两种情况下,n(H2)n(I2)11,故互为等效平衡。中 a、b、c 三者关系满足c2a c2b 11 或ab11,c0,即与平衡等效。3虚拟“中间态”法构建等效平衡(1)构建恒温、恒容平衡思维模式(见图示)。新平衡状态可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并压缩而成,相当于增大压强。(2)构建恒温、恒压平衡思维模式(以气体物质的量增加的反应为例,见图示)。新平衡状态可以认为是两个原平衡状态简单的叠加,压强不变,平衡不移动。1将 4.0 mol PCl3 和 2.0 mol Cl2 充入体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在一定条件下发生下述反应:PCl3(g)Cl2(g

21、)PCl5(g)。达到平衡时,PCl5 为 0.80 mol,如果此时移走 2.0 mol PCl3 和 1.0 mol Cl2,在相同温度下再达平衡时 PCl5 的物质的量是()A0.8 molB0.4 molC小于 0.4 molD大于 0.4 mol,小于 0.8 mol解析:答案:C2 在 相 同 温 度 和 压 强 下,对 反 应 CO2(g)H2(g)CO(g)H2O(g)进行甲、乙、丙、丁四组实验,实验起始时放入容器内各组分的物质的量见下表:实验CO2H2COH2O甲a mola mol0 mol0 mol乙2a mol a mol0 mol0 mol丙0 mol0 mola m

22、ola mol丁a mol0 mola mola mol上述四种情况达到平衡后,n(CO)的大小顺序是()A乙丁甲丙 B甲乙丙丁C乙甲丁丙D丁丙乙甲解析:四种情况均“一边倒”为反应物,进行比较:实验CO2H2COH2O甲a mola mol0 mol0 mol乙2a mola mol0 mol0 mol丙a mola mol0 mol0 mol丁2a mola mol0 mol0 mol所以乙和丁相当于增大了反应物(CO2)的初始量,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相对于甲和丙 n(CO)增大,故有乙丁甲丙。答案:A3在温度、容积相同的 3 个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保持恒温、恒容,测得反应达

23、到平衡时的有关数据如下已知 N2(g)3H2(g)2NH3(g)H92.4 kJmol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容器甲乙丙反应物投入量1 mol N2、3 mol H22 mol NH34 mol NH3NH3 的浓度/molL1c1c2c3反应的能量变化放出 a kJ吸收 b kJ吸收 c kJ体系压强/Pap1p2p3反应物转化率123A.2c1c3Bab92.4C2p2p3D131解析:甲投入 1 mol N2、3 mol H2,乙容器投入 2 mol NH3,恒温、恒容条件下,甲容器与乙容器是等效平衡,各组分的物质的量、含量、转化率等完全相等;而甲容器投入 1 mol N2、3 mol

24、H2,丙容器加入 4 mol NH3,采用极限转化法,丙相当于加入 2 mol N2、6 mol H2,丙中加入量是甲中的 2 倍,如果恒温且丙容器容积是甲容器 2倍,则甲容器与丙容器为等效平衡,所以丙所到达的平衡可以看作在恒温且容积是甲容器 2 倍条件下到达平衡后,再压缩体积至与甲容器体积相等所达到的平衡,由于该反应是体积减小的反应,缩小容器体积,增大了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所以丙中氮气、氢气转化率大于甲和乙的。A项,丙容器反应物投入 4 mol NH3,采用极限转化法转化为反应物为 2 mol N2、6 mol H2,是甲中的 2 倍,若平衡不移动,c32c1,丙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

25、,所以丙中氨气的浓度大于甲中氨气浓度的 2 倍,即 c32c1,错误;B 项,甲投入 1 mol N2、3 mol H2,乙中投入 2 mol NH3,则甲与乙是完全等效的,根据盖斯定律可知,甲与乙的反应的能量变化之和为 92.4 kJ,故 ab92.4,错误;C 项,丙容器反应物投入 4 mol NH3,是乙的 2 倍,若平衡不移动,丙中压强为乙的 2 倍,由于丙中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正向移动,所以丙中压强减小,小于乙的 2倍,即 2p2p3,错误;D 项,丙容器反应物投入 4 mol NH3,是乙的 2 倍,若平衡不移动,转化率 131,由于丙中相当于增大压强,平衡向着正向移动,氨气的转化

26、率减小,所以转化率 131,正确。答案:D1(2018天津卷)室温下,向圆底烧瓶中加入 1 mol C2H5OH 和含 1 mol HBr 的氢溴酸,溶液中发生反应:C2H5OHHBrC2H5BrH2O,充分反应后达到平衡。已知常压下,C2H5Br 和 C2H5OH 的沸点分别为 38.4 和 78.5。下列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加入 NaOH,可增大乙醇的物质的量B增大 HBr 浓度,有利于生成 C2H5BrC若反应物均增大至 2 mol,则两种反应物平衡转化率之比不变D若起始温度提高至 60,可缩短反应达到平衡的时间解析:加入 NaOH,消耗 HBr,平衡左移,乙醇的物质的量增大,A 项正

27、确;增大 HBr 浓度,平衡右移,有利于生成溴乙烷,B 项正确;原反应物按物质的量之比11 加入,又按物质的量之比 11 反应,两者的平衡转化率之比为 11;若将反应物均增大至 2 mol,其平衡转化率之比仍为 11,C 项正确;温度提高至 60,化学反应速率虽然加快,但溴乙烷的沸点较低,会挥发出大量的溴乙烷,导致逆反应速率减小,故无法判断达到平衡的时间,D 项错误。答案:D2.(2018江苏卷)(双选)一定温度下,在三个容积相同的恒容密闭容器中按不同方式投入反应物,发生反应2SO2(g)O2(g)2SO3(g)(正反应放热),测得反应的相关数据如下:项目容器 1容器 2容器 3反应温度 T/

28、K700700800反应物投入量2 mol SO2、1 mol O24 mol SO32 mol SO2、1 mol O2平衡 v 正(SO2)/molL1s1v1v2v3平衡c(SO3)/molL1c1c2c3平衡体系总压强 p/Pap1p2p3物质的平衡转化率 1(SO2)2(SO3)3(SO2)平衡常数 KK1K2K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v1v2,c22c1BK1K3,p22p3Cv1v3,1(SO2)3(SO2)Dc22c3,2(SO3)3(SO2)1解析:由题中表格信息可知,容器 2 建立的平衡相当于容器 1 建立平衡后再将容器的容积缩小为原来的12(相当于压强增大为原来的 2 倍

29、)后平衡移动的结果。由于加压,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则 v1v2;题给平衡右移,则1(SO2)2c1,p1p22p1。容器 3 中建立的平衡相当于容器 1 建立的平衡升温后平衡移动的结果。升高温度,化学反应速率加快,则 v13(SO2),c1c3。由于温度升高,气体物质的量增加,故 p3p1。对于特定反应,平衡常数仅与温度有关,温度升高,题给平衡左移,平衡常数减小,则 K1K2K3。由以上分析可知 c22c1,p1p22p1,p1p3,则 p22p3,v13(SO2),A、B 项错,C 项正确;因为 c22c1,c1c3,则 c22c3。若容器 2 的容积是容器 1 的 2 倍,则两者建立的平衡完

30、全相同,根据平衡特点,此时应存在1(SO2)2(SO3)1,由于容器 2 的平衡相当于容器 1 的平衡加压,故 2(SO3)将减小,则 1(SO2)2(SO3)3(SO2),则 2(SO3)3(SO2)1,D 项正确。答案:CD3(2017全国卷)298 K 时,将 20 mL 3x molL1Na3AsO3、20 mL 3x molL1 I2 和 20 mL NaOH 溶液混合,发生反应:AsO33(aq)I2(aq)2OH(aq)AsO34(aq)2I(aq)H2O(l)。溶液中 c(AsO34)与反应时间(t)的关系如图所示。下列可判断反应达到平衡的是()溶液的 pH 不再变化v(I)2

31、v(AsO33)c(AsO34)c(AsO33)不再变化c(I)y molL1A BCD解析:溶液的 pH 不再变化,即 OH的浓度不再变化,所以平衡体系中各组分的浓度均不再变化,说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当 v 正(I)2v 逆(AsO33)或 v 逆(I)2v 正(AsO33)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由于选项中的速率未指明是正反应速率还是逆反应速率,不能确定是否达到平衡状态,错误;反应达到平衡之前,c(AsO33)逐渐减小而 c(AsO34)逐渐增大,故c(AsO34)c(AsO33)逐渐增大,当c(AsO34)c(AsO33)不变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正确;根据离子方程式可知反应体系中恒有

32、c(I)2c(AsO34),观察图象可知反应达到平衡时 c(AsO34)y molL1,此时 c(I)2y molL1,错误。综上所述,正确,故选 C。答案:C4 (2017 海 南 卷 改 编)已 知 反 应:CO(g)H2O(g)催化剂 CO2(g)H2(g)H0。在一定温度和压强下于密闭容器中,反应达到平衡。下列叙述正确的是()A升高温度,K 增大B减小压强,n(CO2)增加C更换高效催化剂,(CO)增大D充入一定量的氮气,n(H2)不变解析:此反应的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只受温度的影响,即升高温度,K 减小,故 A 说法错误;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

33、相等,因此减小压强,平衡不移动,即 n(CO2)不变,故 B说法错误;催化剂对化学平衡移动无影响,因此 CO 的转化率不变,故 C 说法错误;恒压下,充入 N2,容器的体积增大,组分浓度降低,但化学反应前后气体系数之和不变,因此化学平衡不移动,n(H2)不变,故 D 说法正确。答案:D5(2017天津卷)常压下羰基化法精炼镍的原理为Ni(s)4CO(g)Ni(CO)4(g)。230 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K2105。已知:Ni(CO)4 的沸点为 42.2,固体杂质不参与反应。第一阶段:将粗镍与 CO 反应转化成气态 Ni(CO)4;第二阶段:将第一阶段反应后的气体分离出来,加热至 230 制

34、得高纯镍。下列判断正确的是()A增加 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增大B第一阶段,在 30 和 50 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 50 C第二阶段,Ni(CO)4 分解率较低D该反应达到平衡时,v 生成Ni(CO)44v 生成(CO)解析:A 项,平衡常数与温度有关,则增加 c(CO),平衡向正向移动,反应的平衡常数不变,错误;B 项,Ni(CO)4 的沸点为 42.2,应大于沸点,便于分离出Ni(CO)4,则一阶段,在 30 和 50 两者之间选择反应温度,选 50,正确;C 项,加热至 230 制得高纯镍,可知第二阶段,Ni(CO)4 分解率较大,错误;D 项,达到平衡时,不同物质的正、逆反应速率之比等于化学计量数之比,则该反应达到平衡时 4v 生成Ni(CO)4v 生成(CO),错误。答案:B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