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三生物二轮高考题考点汇编:《考点11》神经调节.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50215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32.50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三生物二轮高考题考点汇编:《考点11》神经调节.doc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2012高三生物二轮高考题考点汇编:《考点11》神经调节.doc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2012高三生物二轮高考题考点汇编:《考点11》神经调节.doc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2012高三生物二轮高考题考点汇编:《考点11》神经调节.doc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2012高三生物二轮高考题考点汇编:《考点11》神经调节.doc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2012高三生物二轮高考题考点汇编:《考点11》神经调节.doc_第6页
第6页 / 共6页
亲,该文档总共6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考点11】神经调节1.(2011广东高考T6)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使该受体失去功能,最终导致A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 B全身出现过敏性反应C肌肉对神经递质的反应性提高 D机体对病原体的反应能力提高【命题立意】本题以重症肌无力病为背景材料,主要考查兴奋是如何在神经与肌肉间传递的。【思路点拨】可将神经肌肉突触的结构和功能机理同神经突触的相比较,来理解重症肌无力的致病机理,确定选项。【规范解答】选A 。 神经肌肉突触和神经神经突触的结构和功能大致相同。神经肌肉突触由突触前膜(神经细胞膜)、突触后膜(肌细胞膜)和突触间隙(突触前后膜间的间隙)组

2、成。其作用机理是: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后膜上的受体接受神经递质,与之发生特异性结合,引起肌细胞中肌纤维滑动而使肌肉收缩。故当“重症肌无力患者由于体内存在某种抗体,该抗体与神经肌肉突触的受体特异性结合”后,前膜释放神经递质将不能与后膜上的受体发生特异性结合,从而不能引起肌细胞中肌纤维滑动而使肌肉收缩。故A正确。重症肌无力的病因是刺激神经不能引起肌肉收缩;BCD三项重症肌无力产生的原因无关,故不选。【类题拓展】解决教材中无有,但有同理知识类问题的方法 等效法(1)题类举例:神经肌肉突触(教材中无) 与 神经突触(教材中有) ;减数分裂制片方法(教材中无)与有丝分裂制片方法(教材中有)等。(2)具体操

3、作如下:第一步:找出与题等效的教材内容 。第二步:按教材中内容去处理问题。2.(2011新课标全国高考T5)将神经细胞置于相当于细胞外液的溶液(溶液S)中,可测得静息电位。给予细胞一个适宜的刺激,膜两侧出现一个暂时性的电位变化,这种膜电位变化称为动作电位。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测量该细胞的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可观察到A静息电位值减小 B静息电位值增大C动作电位峰值升高 D动作电位峰值降低【命题立意】本题考查对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生理基础的理解。【思路点拨】静息电位主要是未受到刺激时细胞内外K+的浓度差所造成的,动作电位主要和细胞外的Na+在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的快速内流有关。【规范解答】选

4、D。静息电位主要是未受到刺激时细胞内外K+的浓度差所造成的,适当降低溶液S中的Na+浓度,不会影响静息电位;但会使动作电位峰值降低,动作电位主要和细胞外的Na+在神经细胞受到刺激时的快速内流有关。(2011北京高考T3)以下依据神经细胞功能做出的判断,不正确的是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轴突较长膝跳反射弧中传入(感觉)神经元的树突较多突触前膜释放的递质(如乙酰胆碱)始终不被酶分解分泌肽类激素旺盛的神经细胞核糖体较多【命题立意】本题以神经细胞的结构立意考察反射弧的结构组成,同时还考察了神经元间兴奋传递的有关知识。【思路点拨】解答本题注意以下关键点:(1)反射活动中兴奋从感受器产生,经传入神

5、经到达神经中枢,再经传出神经到达效应器。(2)传入神经的神经元胞体位于神经中枢附近的神经结中,传出神经的胞体位于神经中枢中。(3)神经递质一旦发挥作用就被酶分解。【规范解答】选C。膝跳反射弧中传出(运动)神经元的胞体在脊髓,通过较长的轴突和效应器相连,所以A项正确。而传出(感觉)神经元的胞体在神经结中,通过较多的树突和感受器相连,所以B项正确。突触前膜释放的神经递质(如乙酰胆碱)作用完后就被酶分解掉,以便于下一次兴奋的传递,所以C项错误。肽类激素本质上是蛋白质,在核糖体上合成,所以分泌肽类激素多的细胞核糖体较多,D项正确。【类题拓展】有关反射活动问题的几个突破点(1)反射弧各部分结构的识别:关

6、键在于传出神经和传入神经,可从神经结入手,神经结实传入神经细胞的胞体,位于传入神经纤维靠近神经中枢的位置,可以此判断出传入神经纤维,从而明确反射弧中其他各部分结构。(2)、兴奋的传导方向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到方向是从感受器产生兴奋,经传入神经纤维传到神经中枢,神经中枢下达的指令经传出神经纤维到达效应器,做出反应。一条神经纤维上某一点受到刺激,产生的兴奋向两方向扩散传到。兴奋传到经过突出时,单向传导,原因是神经递质只能从突触前膜释放,作用与突触后膜。4.(2011浙江高考T5)下图-依次表示蛙坐骨神经爱到刺激后的电位变化过程。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 图表示甲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不同B.

7、 图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去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极化状态C. 图表示甲电极处的膜处于复极化过程,乙电极处的膜处于反极化状态D. 图表示甲电乙两个电极处的膜均处于极化状态【命题立意】本题通过图示展示了蛙坐骨神经爱到刺激后由静息电位转变成动作电位的过程,考查学生如何根据电流表的偏转情况判断膜电位状况。【思路点拨】本题的解题思路如下:分析电流表偏转情况判断两侧的膜电位状态判断甲、乙两侧的膜电位分布【规范解答】选D。图中电流表不偏转,所以处于静息状态,甲、乙两处膜电位均表现为外正内负,所以两侧的膜外电位的大小与极性相同,A错;图中电流表偏向乙侧,所以甲侧膜电位为外正内负,为极化状态,乙侧的膜电位为

8、外负内正,为去极化状态,B错;图中电流表偏向甲侧,所以甲侧膜电位为外负内正,为去极化状态,乙侧已经恢复为静息状态,膜电位为外正内负且为极化状态,C错;图中的电流表不偏转,说明两侧均已恢复为静息电位,膜电位均为外正内负,均处于极化状态,D正确。【类题拓展】静息电位和动作电位的测定方法(1)静息电位测定:一端接在膜外,另一端接在膜内,如图:(2)动作电位测定:两端均接在膜外或均接在膜内,如图:5(2011江苏高考T13)右图为反射弧结构示意图,相关叙述中错误的是A伸肌肌群内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Bb神经元的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C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内正外负内负外正D在

9、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属于反射【命题立意】本题以反射弧结构为载体,主要考查对图形的识别与理解能力。【思路点拨】正确理解反射弧是解决本题的关键。分析如图:组成控制反应基本结构大脑皮层电位变化反射形成反射弧【规范解答】选D。据图可知,表示传入神经,表示传出神经,A项,伸肌肌群内同时连有传入神经和传出神经,说明其既有感受器也有效应器,由此判断A项正确;B项,b神经元位于脊髓,其活动可受大脑皮层控制(如:排尿反射),由此判断B项正确;C项,若在处施加一个有效刺激,a处膜电位的变化为:内负外正(静息电位)内正外负(动作电位)内负外正(静息电位),由此判断C项正确;D项,在处施加剌激引起屈肌收缩的途径是传

10、入神经效应器,没有经过感受器、传入神经和神经中枢,不属于反射,由此判断D项错误。6(2011海南高考T9)将记录仪(R)的两个电极置于某一条结构和功能完好的神经表面,如右图,给该神经一个适宜的刺激使其产生兴奋,可在R上记录到电位的变化。能正确反映从刺激开始到兴奋完成这段过程中电位变化的曲线是【命题立意】本题要求学生能够根据图示分析某一部位刺激后兴奋的传导和电流表指针变化情况,并能够将指针的变化情况(即电位变化情况)用数学模型图反应出来,要求学生具有较强的图形分析能力和数学模型构建能力。【思路点拨】在刺激的过程中电流表先向左偏转,然后恢复至原刻度,紧接着又向右偏转,然后又恢复至原刻度,故电流表先

11、后发生了两次相反方向的偏转。【规范解答】选D。当图中的部位被刺激后,兴奋先传导至左侧的电极处,该出的膜电位变成外负内正,而另一侧的膜电位仍然是外正内负,所以电流表会向左偏转,当兴奋传过后左侧电极的膜电位恢复成外正内负,所以电表会恢复到原来的位置,之后兴奋会传导至右侧的电极处,右侧电极的膜电位会变成外负内正,而左侧的电位仍是外正内负,所以电流表会向右偏转,当兴奋传过后,右侧电极的膜电位又恢复成外正内负,所以电流表又会恢复至原来的位置。7、(2011山东高考T26)为了更好的揭示人体生理功能的调节机制,可用猴进行科学实验(如下图)。请回答下列问题:(1)实验猴右手指受到电刺激时,会产生缩手反应。在

12、此反射的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是 向传递的。头部电极刺激大脑皮层某区域引起猴右手运动,其兴奋传递过程是:中枢兴奋传出神经兴奋神经末梢释放 后膜电位变化右手部肌肉收缩。若某动物离体神经纤维在两端同时受到刺激,产生两个同等强度的神经冲动,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会 。(2)试验猴受到寒冷刺激,皮肤温度传感器兴奋,经传入神经引起 兴奋,导致 分泌增加,机体产热增多以维持体温稳定。此调节方式为 。(3)试验猴对屏幕上呈现的某些影像会产生明显的应激反应。在受到多次此类影像刺激后,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产生这一结果的直接原因是 导致了糖代谢异常。(4)猴大脑皮层下的某区域出现病理性损伤后,表现为日排尿量异常增

13、多、饮水剧增。推测脑内 区域被损伤,引起了 缺乏。【命题立意】本题以“用猴进行科学实验”为材料,体现考纲中“具备验证简单生物学事实,并能对实验现象和结果进行解释、分析和处理”的能力要求。【思路点拨】解决(1)题的第一个空时,应从神经元角度考虑反射弧的组成;以及神经冲动在单个神经元上传导和在两神经元间传递的特点。解决(1)中二、三两空时,应考虑突触的结构以及兴奋是如何在两个神经元之间传递的。解决(1)中第四空时,应抓住题中“同等强度”、“中点相遇”这两个关键的词。在两神经冲动强度相等、中点相遇的情况下,我们可以分析出,相遇点两侧的膜电位变化是相同的,故可推知相遇时两神经冲动间没有电位差,没有电位

14、差则传导只能停止。解决(2)时,应考虑:温度传感器产生的兴奋经传入神经应传给谁?由分泌产生且又与机体产热有关的物质应是什么?解决(3)题时,应考虑与血糖调节有关的激素。解决(4)题时,要抓住“大脑皮层下”、“与排尿”有关的器官和激素。【规范解答】(1).神经冲动在单个神经元上的传导是双向的,在两神经元间是单向传递的。反射弧是传入神经元、中间神经元和传出神经元组成的。故在反射弧中,神经冲动总体是单向传递的。所以(1)的第一个空的答案是“单”。 神经末梢释放的是神经递质,神经递质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导致后膜电位变化,所以(1)中第二、三两空的答案应是:神经递质和与突触后膜上的受体蛋白结合。由

15、于两个神经冲动的强度同等,故在两神经冲动间不存在电位差,故两冲动传导至中点并相遇后神经传导停止。所以,(1)中第四空的答案是:停止传导。(2).皮肤温度传感器产生的兴奋应沿传入神经传导神经中枢;又由于该中枢与温度有关,故应是下丘脑中的体温调节中枢。与体温调节有关且又是分泌产生的物质,显然应是甲状腺激素。在此调节方式中涉及到了 “神经”,又涉及到了 “激素”,故此调节方式为神经-体液调节。(2)中的三个空的答案依次为: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激素、神经体液调节。(3).猴出现应激性高血糖症,说明糖的代谢失衡了。与保持血糖有关的激素是:胰岛素和高血糖素。导致血糖高的原因应是:胰岛素分泌不足,胰高血糖素分泌过多。所以(3)中空的答案是: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4).位于脑内与排尿有关的器官是:下丘脑。与排尿量有关的激素是:下丘脑产生的抗利尿激素。【参考答案】(1) 单 神经递质(或:乙酸胆碱)与(后膜特异性)受体结合 停止传导(或:消失,抵消)(2)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 甲状腺激素(或:甲状腺激素和肾上腺素)神经体液调节(3)胰岛素分泌减少和胰高血糖素分泌增加(4) 下丘脑或(神经)垂体 抗利尿激素(或:ADH)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