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南京浦口区高三地理考前练习题 2007.5一、选择题:下图为北半球东部沿海某区域等值线图(图中数据表示海拔高度,单位为米)。该图比例尺为1:8000000,山顶距离海岸线的水平距离在250Km左右。完成13题。1、a地与b地的相对高度是:( )A、600m B、1400mC、400m D、1000m2、七月份,当a地气温为20时,则( )A、b地温度为16.4 B、b地温度为23.6C、b地温度比a地低 D、b地温度比a地高3、b区域可能是:( )A、山谷 B、大陆坡 C、山脊 D、海岭说明:这是一个以等高线为考查点的读图题。今年在我市的三次模拟考试中很少涉及到等高线问题,而这个题目中把等高线
2、和等深线结合在一起,考查相对高度的计算和海底地形类型,值得老师在最后复习中让同学们了解。题目在讲解时,还应拓展一下思路,如海底矿产资源、我国沿海洋流以及洋流对沿海气候的影响等。另外第2题中的a、b温度比较,并不是要求计算。而是考查海洋温度的特点,在水面以下1000米处,温度较低。答案:B、C、B2004年春,世界一些地区爆发了严重的禽流感,我国政府采取了严格的防御对策:疫情发生地3KM内家禽全部捕杀;35KM内强制免疫;10KM内活禽市场必须关闭。读我国某乡镇禽流感疫情分布图,判断46题。4、该分布图的比例尺是( )A 1:100000 B1/200000 C 1:300000 D1/6000
3、005、图中数码代表的村落,必须强制免疫的是( )A B C D6、禽流感对人类的影响主要表现在( )A造成人口年龄结构严重老化 B传染疾病,影响人口素质C造成区域环境容量增加 D制约第一产业发展,不影响第三产业发展说明:本题是考查比例尺应用的一个问题。比例尺同学们都会计算,但如何在新的情境下使用,这是值得老师思考的。本题背景较为陈旧,但其中反映的思路请老师明鉴。本题可以进一步拓展,如关于规划公路、铁路、水坝长度,利用等高线估算洪水或水库淹没区域等。答案:C、B、B读某国轮廓图,回答78题。7、当甲图中A旗杆正午的影子如乙图所示时,甲图中、地的旗杆可能无影子的是( )A B C D8、若此时,
4、A旗杆的影子处于一年中最长,那么( )A纽约曙光初现 B亚平宁半岛上和风细雨C圣地亚哥天气干热 D孟买正受到西南气流的洗礼说明:这是一个“传统”的关于地方时、太阳高度和同一时刻地球上地理现象判断的问题。此时练习这样的题目主要目的是对这类问题基本方法的巩固。这类问题的考查,个人观点认为不会出现偏、难、怪题,主要是那些贴近生活、贴近学生实际和可以进行的活动问题。本题难度不大,但也有助于学生巩固解决此类问题方法,同时也有助于促进学生注意审题。答案:B、D下图是“沿某段纬线地下震源深度及频率分布示意图”,图中P点以西为大陆,PQ为海洋,QR为岛屿,R点以东为海洋。据此回答911题。9、图示地区位于哪两
5、个板块交界处( )A亚欧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B印度洋板块与太平洋板块C美洲板块与太平洋板块 D美洲板块与南极洲板块10、下列关于该岛屿受地震影响产生的破坏程度的说法,不正确的是( )A岛屿东侧大于西侧 B同级震级,震源a造成的破坏程度小于bC同级震级,震源a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d D同级震级,震源b造成的破坏程度大于c11、结合环境特点,对该岛屿发展的叙述,不合理的是( )A交通发展要快速化 B农业发展要机械化C居民住宅要高层化 D产品的市场要外销化说明:这是一个涉及海陆分布、板块构造、震源深度与烈度和日本地理特征的问题。看似本题与课本联系远了一些,特别是现行地理课本中没有强调震源深度与破坏程度的
6、关系,但作为地质灾害答案:A、B、C2004年10月8日,“新丝绸之路”中国公路快速通道(连云港新疆霍尔果斯国道主干线)全线贯通。连霍国道主干线起始于江苏连云港,沿“古丝绸之路”向西延伸,终点为新疆霍尔果斯。横贯我国东、中、西部,沿途经过江苏、安徽、河南、陕西、甘肃、新疆六省区,全长4395千米,覆盖我国30%的人口和37%以上的国土面积。汽车走完全程的时间由14年前的15天左右,缩短到现在的50个小时。据此回答1213题:12、有关公路运输的叙述,正确的是:A是发展最快、应用最广、地位日趋重要的运输方式B是历史最悠久、最快捷的现代运输方式 C是运具与线路合二为一的新型运输方式 D运载量大、速
7、度快、运费较低,受自然条件影响较大13、“丝绸古道之旅”正吸引着众多国内外考古学家和游客,下列位于古丝绸之路沿线上的名胜古迹有: A苏州园林、龙门石窟 B布达拉宫、云冈石窟 C桂林山水、长江三峡 D秦陵兵马俑、敦煌莫高窟说明:交通运输建设是我国九十年代以来基础设施建设的重点。本题以新的高速公路为背景,考查了交通运输方式的特点和沿线地理事物与地理现象的分布。教师可通过这个题目进一步引导学生回忆交通运输建设的意义、交通运输线路选择的区位因素、交通运输沿线其它的地理事物和现象,如矿产资源分布、自然带变化的规律等。答案:A、D2005年5月,我国组织一次大规模珠穆朗马峰高度测量,登山队选择登顶时间为5
8、月下旬。14据长期观测珠穆朗马峰高度是不断变化的。引起珠峰高度变化原因的准确说法是:( )A印度洋板块和亚欧板块碰撞形成的B是长期内力与外力共同作用形成的C是长期受外力作用影响形成的D是雅鲁藏布江对山麓的冲刷作用形成的15登山最佳时间在5月份而不是6月,可能是下列哪个现象有关:( )A5月份是珠峰地区白昼最长、气温最高的时间B5月份太阳高度最小,观测效果最佳C6月份西南季风活跃,山区风速增大D6月份太阳辐射中的紫外线最强,危害较大说明:珠峰高度的测量是今年一项重大地学科研项目,本题意在引导学生关注这些地学科研的进展。第一题是较为传统的题目,第二小题对学生可能有一定的难度,这里要注意引导学生了解
9、南亚季风活动的规律及对该地区农业生产的影响,也可以与东亚季风的活动与我国雨带的移动规律联系起来。此外我们也可以关观注我国第一次进行海洋环球调查的有关情况。答案:B、C二、非选择题:16读南极地区的三则材料,回答下列问题:材料一:据南极长城站消息:中国第14次南极考察的气象科技人员在长城站测得降水的PH值为5.46,这是近半年来测得的第八次PH值小于5.6的酸性降水。材料二:1987年南极哈雷湾上空臭氧总量变化图材料三:科学家最近发现,南极上空渐渐出现了一种低空云团,象一团褐色的云雾,而且年复一年,越来越大,越来越浓没有消散或飘走的趋势。据分析,烟雾是由水汽、冰晶及悬浮在空气中密度很大的固体飘尘
10、组成,飘尘主要成分是硫的氧化物。(1)南极长城站位于60W附近,它所面临的大洋是 。(2)从材料二可知,臭氧含量最低值为 DU(多布森单位),当臭氧含量在 DU时称臭氧层空洞。(3)当南极臭氧层空洞最大时( )A.南极为秋季B.澳大利亚混合农业区的绵羊饲养即将进入忙碌期C.华北平原冬小麦开始播种D.北极地区极昼现象明显(4)从材料三可知,南极上空含硫氧化合物是由人类 而来,请结合大气环流知识,分析烟雾在南极上空持久不散的原因。(5)综合三则材料,南极地区环境问题的出现主要是 污染的结果。说明:极地考察同样是重大地学科研项目。近年来我国对南极、北极科考都取得了很大进展,北极建设了科考站黄河站,南
11、极成功地确定的DOMAA点,并将在此建设我国第三个南极站。本题主要引导学生观注极地地理现象和地理特征,以及人类活动对极地环境的影响。本题可以联系到极地气候、资源、洋流、极昼(夜)现象、环境问题与可持续发展等内容。答案:(1)大西洋 (2)110 200 (3)C (4)燃烧煤和石油 南极上空有稳定的极地冷高压控制,致使烟雾持久不散 (5)大气环境17下为江苏省交通示意图(为简明起见,管道、航线没有表示),读图回答以下问题:(1)江苏省境内由宁启铁路、新长铁路、 、 等和它们的站点共同构成了 运输网。沪宁、宁通、宁连、宁徐、京沪等高速公路和密如蛛网的其它公路、站点构成了 运输网。由京杭运河、 及
12、支流和现代化港口组成了 运输网。而由上述运输网以及管道、航空运输网共同构成了 运输网。(2)江苏的交通运输网络与全国和世界连接在一起,使江苏与世界联系更加密切而便捷。其中东起连云港,西到欧洲的 港的铁路被称为“ ”。这条铁路大大缩短了亚欧之间的距离,成为东西交通的大动脉。(3)江苏的交通发展体现了现代交通发展的趋势是:说明:在遇到考江苏的考题时,把江苏这个小区域放在一个大背景中去分析。如从自然地理角度来说,淮河以北的自然特征、与自然环境相关的农业生产等地理现象与黄淮海平原特征相近,南部则与长江中下游平原和南方丘陵山区的气候、地形、水文特征相似。从人文地理角度看,苏南与苏北的差异,可以从分析我国
13、三个经济地带或发达国家与发展中国家差异的角度去分析。本题是以江苏交通建设为背景考查交通建设的相关知识,具体涉及的是交通运输网的形式和等级,以及交通运输发展的趋势。老师还可以引导学生观注我省一些重点交通项目的建设,如宁启铁路建设的意义、线路选择,润扬长江大桥,京沪高速铁路的建设和站点区位选择等有关的内容。也可以引导学生分析交通运输网在江苏的疏密差异、交通运输线路的走向所反映的地理特点以及形成原因等(与文化一章相联系)。(1)津沪铁路、陇海铁路,铁路运输网;公路运输网;长江,内河(水运)运输网;江苏省级运输网 (2)鹿特丹,(第二)亚欧大陆桥 (3)高速化、专业化、网络化18下为我国某地地形示意图
14、,读图回答:500500600600600AB2221.5110110.5(1)图中AB之间的水平距离约为 km。(2)图中A、B中 点适合种植橡胶,原因是:这里种植橡胶的限制性因素是:(3)世界范围内橡胶种植纬度大体在南北纬17度之间,但该地区却达22度,主要是因为:A北有高大山脉,阻挡冷空气南下,气温高于同纬度其它地区B由于农业科技的发展,通过培育良种、改革农业种植技术C由于全球变暖,导致气温上升,使橡胶种植范围扩大D人们根据经济技术条件,对不适宜农业生产条件进行改造(4)在图上画出一个最主要的分水岭。说明:橡胶的北限扩展是我国农业科技人员数十年的艰苦努力成果,它也是人类改良品种、选择有利
15、地形发展农业生产的一个典型事例,在课本中有具体的叙述。本题主要从本区种植橡胶的有利条件和限制性因素考虑。教师在指导学生答题时要注意引导学生审题,注意两个问题的含义,并指导学生如何分析。答案:(1) 55 (2) B ;与A相比,B地处背风向阳的南坡,热量条件优于A地。热量条件不好,受台风和偶尔南下的冷空气影响,春季多阴雨等。(3)B(4)如图所示500500600600600AB2221.5110110.519南水北调是“十五”计划四大工程之一。由于北方地区水资源严重短缺与大量浪费现象并存。因此,南水北调必须坚持“先节水后调水,先治污后通水,先生态后用水”的基本原则。读南水北调示意图,回答:
16、(1)东线从江苏扬州抽水站抽水,经_运河到天津;中线从汉江_水库引水,从郑州附近通过黄河;西线从金沙江_、大渡河等河流将水引入黄河。(2)华北平原地区严重缺水的原因是:人为原因是:(3)南水北调对北方地区的意义:说明:南水北调是近年来的热点问题,南水北调的线路、南水北调的原因、南水北调的意义以及南水北调的基本原则,一直是我们需要关心的问题。答案:(1)京杭运河,丹江口水库,雅砻江。(2)自然原因:降水少蒸发量大,属于半湿润地区,且降水集中在7、8月份,许多都以洪水形式流入海洋;河流湖泊少,积蓄水量少。人为原因:工农业发达、人口稠密、污染和浪费现象严重。(3)缓解水资源紧缺的局面,促进经济发展;
17、改善北方地区投资环境,带动沿线地区相关产业的发展;增加北方地区水资源,有利于改善北方地区生态环境。ABCDEHFG202005年5月9日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0周年纪念日,同盟国对德国法西斯的伟大胜利,改变了世界历史进程和政治割据。下为当今欧洲政治地图,回答下列问题:(1)图中字母代表的地理事物:国家:A ,B ,C ;海峡:D ;半岛:E ;(2)H和G是俄罗斯两个重要港口,根据它们的区位条件分析, 吞吐量较大,理由是 。(3)下为城市F与北京的降水量示意图,试分析莫斯科与北京相比,降水季节分配有什么特点,原因是什么。(4)简述第二次世界大战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什么影响。(5)试从综合国力
18、分析二战中苏德间的胜败原因。说明:今年是二战胜利60周年,世界许多国家举行了规模盛大的庆祝活动。二战对世界政治格局产生了深远的影响,因此二战有可能成为今年高考的命题背景之一。本题是以二战为背景,综合考查欧洲的地理特征。这里选编了欧洲国家、城市、海域、岛屿等地理事物考查题,选编了气候特征的内容,还从世界政治地理格局的角度考查了二战的影响和综合国力的知识。我们出此题的目的是让老师和同学注意欧洲和俄罗斯的地理概况,以此为背景还可以考查许多内容,如欧洲的地形特征、气候特征、欧盟、欧洲的环境问题等。同时还可以关注日本的问题。答案:(1)德国、法国、意大利、英吉利、巴尔干;(2)H,因为这里是俄罗斯经济发
19、达的地区,且有四通八达的铁路运输网,腹地广阔。而G虽然终年不冻,且出海不需经过其他国家海域,但远离发达地区,吞吐量较小。(3)与北京相比,莫斯科降水相对均匀,其中冬季降水明显多于北京,而夏季降水远少于北京。原因是两者处在不同的大气环流控制之下,莫斯科受西风控制,而北京受季风环流影响;由于欧洲沿海有北大西洋暖流,加上海岸线曲折,地形平坦,海洋带来的水汽可以影响到莫斯科。而北京因处于我国北方,夏季风影响的时间较短,降水集中。(4)二战使美苏两国强大起来,英法严重削弱,德国一分为二,欧洲东西出现了分裂。美国和苏联由合作转向对立,形成两极格局。亚非拉民族解放运动高涨,殖民体系瓦解,广大发展中国家成为一支北新兴的政治力量。(5)二战中尽管德国在对苏联作战初期,采用闪电战术,在短期占据了优势,但最终是以彻底失败而告终。从综合国力角度看:从基本实体看,德国国土面积较小,资源相对于苏联贫乏,人口数量也相对较少;而苏联国土辽阔,尽管在战争初期几乎完全失去了西部重要工业基地,但在东部地区建立了强大的工业体系;从经济力量看,德国和苏联均为重工业为主的工业体系,生产能力强大;从内政外交看,德国发动了战争,在国际上处于孤立地位,而苏联与世界广大爱好和平的国家组成了强大的同盟国,并且在抵御外来侵略面前,苏联国内人民团结一心。此外两国均有强大的军事力量和雄厚的科技实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