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河北省南和县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历史上学期第一次月考试题 考试时间 60分钟 满分 100分一、单选题(本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1.“在19131938年的25年间,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年增长率为0.7%。”这段史料可以用来说明19291933年经济危机()A.破坏性严重B.是生产的相对过剩C.持续时间长D.加剧各国之间的矛盾2.凯恩斯给罗斯福的信:“您已经使您自己成为各国有志于在现行制度的框框内进行合理的实验以改正我们所面临的弊端的委托人。”“合理的实验”是指()A.国家干预经济B.建立福利国家C.实施计划经济D.实行国家资本主义
2、3.“只要大公司大企业得到繁荣,千百万失业劳动群众最终也会得到好处”,他乐观地预计,危机只是暂时的,“繁荣就在眼前”。这是一位美国总统对当时时局的看法,这位总统是()A.胡佛B.罗斯福C.肯尼迪D.克林顿4. 下图中,美国汽车产量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其主要原因是( )A.消费者购买力下降B.厂家生产能力下降C.政府限制汽车生产D.汽车销售价格上涨5.“二战”后,西方主要资本主义国家盛行“凯恩斯主义”经济思想。在这一思想的影响下,这些国家()A.积极开展第三次科技革命B.大力加强国家干预经济C.谋求建立经济区域集团D.推进产业结构的调整6.1933年3月到6月,美国总统向国会提交了15项重
3、要提案,国会予以全部批准。这一现象说明当时的美国( )A.国会失去了立法权力B.分权制衡体制形同虚设C.政府行政效率大大提高D.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加强7.下表是1977年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分布表。该表体现的最主要的信息是()邮政电话煤炭工业铁路运输航空运输英国10010010010075法国10010010010075联邦德国1007550100100美国10025私有25私有A.私有经济比重增加B.以信息技术为主导的新经济出现C.福利政策的出现D.战后资本主义经济调整,国家加大对经济的干预指导8.下列对下面漫画的理解,正确的是()A.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实施提高了人民的幸福指数B.反映
4、了大规模福利政策实施的弊端C.西方国家福利政策的扩大缓和了社会矛盾D.福利政策的实施压制了人民生产的积极性9.下图是20世纪30年代美国某农场主公开销毁牛奶的场景。这种现象的出现说明()A.美国经济进入极度繁荣时期B.资本主义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极端尖锐C.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促进了生产的发展D.美国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普遍提高10.阅读19291933年美、法、德、英等国的工业生产下降情况统计表:美国德国英国法国日本46.2%40.6%28.4%16.5%8.4%表格说明的问题有()经济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了对国际市场的争夺 各国对经济危机干预不断减弱 美国经济对其他资本主义国家经济和世界
5、市场有着极其重要的影响 美国和德国受到的破坏程度最大A.B.C.D.11.20世纪50年代,美国政府用于采购商品和支付劳务费用的总金额超过了国民生产总值的20%,并鼓励资本家按照政府的计划进行投资。这表明美国( )A.加强了国家对经济的干预B.准备建立计划经济体制C.建立完善的社会福利制度D.倡导重建世界经济体系12.二战后,法国政府推广国有化运动,国有经济占有重要的地位。到1982年,法国的煤气、铁路、邮政、电信、电视广播等行业的国有化率为100%,电力、煤矿、航空、银行、烟草等行业的国有化率为90%,钢铁、造船等行业的国有化率在80%以上。对此理解不正确的是()A.资本主义生产关系进行了局
6、部调整B.西欧的国有经济与公有制有着本质区别C.改变了资本主义私有制,强化了公有制D.企业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为多数资本家共同占有13.有人称苏俄新经济政策使“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有人说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这两种看法的共同缺陷是( )没有从政策实施的根本目的上看问题没有看到政策仅是在一定限度内进行调整只看现象,不看本质没有从发展、辩证的角度看问题A.B.C.D.14.大前提: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由于生产社会化同生产资料私人占有这一基本矛盾而产生的。小前提:罗斯福新政将美国私人垄断资本义推向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结论:罗斯福新政从根本上消除了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这个三段式的推理属于(
7、)A.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正确B.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错误C.大前提正确,小前提正确,结论错误D.大前提错误,小前提错误,结论正确15.罗斯福新政在经济上影响深远的是( )A.促使美国经济复苏B.保存了美国的民主制度C.缓解了社会的各种矛盾D.二战后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迅速发展16. 列宁说:“政治事态总是非常错综复杂的。它好比一条链子,你要抓住整条链子,就必须抓住主要环节。”他认为1921年的主要环节是实行有秩序的退却。能体现这一思想的措施是( )A.实行大中小企业全部国有化B.恢复货币流通和商品交换C.推行农业集体化运动D.扩大国营农场的自主权17. 斯大林在论述苏联工业化时
8、说:“没有重工业就无法保卫国家,所以必须赶快发展重工业,如果这事迟了,那就要失败。”这段话表明斯大林强调在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是为了( )A.对抗马歇尔计划B.对付资本主义国家的包围C.打破冷战僵局D.按计划调配人力物力18.苏俄历史上曾出现过一个有趣的现象:一向与布尔什维克为敌的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厂,这成为他最满意的生意。这一现象出现的原因是( )A.福特企图干扰苏俄的经济恢复B.福特为经济利益放弃政治信仰C.苏俄放弃布尔什维主义的理想D.苏俄新经济政策吸引外国资本19.保尔在一次会议上对自己作出剖析:“我们过去所受的教育,只知道对资产阶级要怀有刻骨的仇恨,所以新经济政策一来
9、,我们便认为是反革命。其实党向新经济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保尔的这一剖析说明当时他已认识到( )A.实行粮食税有利于促进农业生产恢复发展B.新经济政策是向社会主义过渡的正确道路C.恢复货币和商品流通并不是发展资本主义D.新经济政策能改善工农联盟并能巩固政权20.某学者把苏联(俄)20世纪二三十年代的经济政策看做三个实验,即“追随理想的实验、面对现实的实验、回归理想的实验”,其中“面对现实的实验”应指( )A.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新经济政策C.农业集体化政策D.斯大林模式21.史学家认为,苏联一贯的致命错误之一,也是它垮台的关键原因之一,就是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
10、民地”。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 )A.苏联强调优先发展重工业B.苏联建设长期忽视轻工业和农业C.苏联农民思想觉悟水平低D.苏联为发展工业,对农村和农民索取太多22.俄国历史上某时期出现“农民生产的粮食比通常少了新政府则要求农民定期交纳,并要求工会派出军队到农村以武力采办粮食”。这一时期应是()A.农奴制改革时期B.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时期C.新经济政策时期D.苏联解体时期23.至1923年秋,(苏联)谷物生产已基本恢复到了战前1913年的水平,进而在私有制农业复兴的基础上,商贩们迅速活跃起来,据估计,私营商贩控制了全国商品零售额的75%。材料中上述现象出现的主要原因是()A.采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B.
11、新经济政策的实施C.苏联社会主义制度建立D.农业集体化的推行24. 一些史学家认为,“以一半是失败了,因而也就有另一半是成功这种较长远的政治眼光来看,诸如赫鲁晓夫这样伟大的革新者们,只有在当他们的经历成为历史之后,才能得到我们的理解和充分尊重。”上述观点表明赫鲁晓夫的改革( )A.彻底冲破了苏联原有模式的束缚B.在一定程度上冲击了原有的模式C.抛弃了以计划经济为主导的模式D.打破了原有的公有制形式25. 苏联国民经济:“1949年,当苏联爆炸第一颗原子弹,其钢铁和电力发展水平也跃居世界前列时,而全国人均不到一双皮鞋。”该描述所反映的实质问题是( )A.成为军事强国B.斯大林模式的弊端C.人民抵
12、制享乐D.实现了工业化26. 列宁说:“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材料反映的经济政策( )A.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B.允许自由贸易促进了商品经济发展C.使美国逐步走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D.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比例失调27. 如图为苏联解体后讽刺斯大林时代工业化进程弊端的漫画。此漫画最适合用来说明()A.苏联经济结构的严重问题B.苏联经济体制的僵化低效C.苏联社会财富的分配不公D.苏联解体的政治经济根源28.20世纪30年代,罗斯福政府官员霍普金斯说:“我来华盛顿,就是要做
13、到谁也不挨饿。但给人吃饭不能让人吃闲饭。”为此,罗斯福政府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整顿金融B.调整农业政策C.发放救济金D.兴办公共工程29.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金融危机冲击着全世界,各国纷纷采取扩大内需、增加就业的救市措施。20世纪30年代美国罗斯福新政对此所做的有益探索是()A.图一:胡佛村,自由放任政策的深渊B.图二:美国证券交易委员会,股票的卫士C.图三:失业保险卡,生活有保障D.图四:挖沟渠,以工代赈30.威廉爱洛克腾堡说:“19331938年这6年,标志着美国制度上的剧变。”这一剧变()A.改变了美国三权分立的体制B.彻底消除了自由主义的政策C.使美国彻底消灭了经济危机D.影响战后
14、主要资本主义国家二、材料题31.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2分)材料一材料二 2009年2月11日,经过长时间的讨价还价,美国国会参众两院就经济刺激方案最终文本达成一致,该方案最终将耗资7 890亿美元。新华网材料三 只有管得少,才能管得好。美国总统胡佛1.材料一中两幅不同时期的图片反映了相同的问题,是什么?(3分)2.历史上的美国政府是如何解决图二所示问题的?(2分)其特点是什么?(2分)3.对比材料二、三,材料二的做法是否体现了材料三所反映的经济思想?说出你的理由。(5分)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10分)材料一 列宁说:“我们在夺取政权时便知道,不存在将资本主义制度具体改造成社会主
15、义制度的现存方法我不知道哪位社会主义者处理过这类问题我们必须根据实践做出判断。”材料二 斯大林认为社会主义只能实行计划经济;社会主义只能允许两种公有制形式的存在和发展;社会主义所有制越大越公就越优越;以重工业为中心的工业化道路就是社会主义区别于资本主义的工业化道路;加强党的领导就是一切权力越来越集中于党;社会主义越发展阶级斗争越尖锐。材料三 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实际GDP平均增长率对比:1. 根据材料一,结合所学知识回答列宁进行了哪些探索。(4分)2.根据材料二,归纳“斯大林模式”在经济方面的特点。(3分)3.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在上台后都实施了一系列的经济改革措施,根据材料三说明这些
16、改革对苏联经济的作用。(3分)33.由于时代和国情的不同,各国走上了不同的经济发展道路,创造了不同的发展模式。(18分)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苏联史研究专家闻一在他的著作凯歌悲壮里,把苏俄(联)的历史分为五个时期:凯歌年代、退却年代、剥夺年代、战争年代和战后年代。他认为19211927年是苏俄(联)历史上的“退却年代”,20世纪30年代是苏联历史上的“剥夺年代”。1934年,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到苏联访问之后写下了莫斯科日记,书中写道:“目前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这是不可避免的。我丝毫不怀疑,世界更美好的未来是与苏联的胜利连在一起的。”材料二 他是一个精明的统治者,在驾驭政府与时
17、代方面有无与伦比的胆略和才能,又由于他在内政方面的巨大建树和在与法西斯斗争中的不朽功绩,而被世人公认为同华盛顿、林肯相比肩的美国历史上最伟大的总统。是他,把美国人民从苦难和经济大萧条中拯救出来,扩大了中央政府的权力,首创干预经济生活的先例。材料三 在20世纪80年代初期的中国领导层看来,中国1977年全年的农业成就是不能满足本国需要的,其失误在于农民缺乏努力工作和发挥积极性的动力。毛及其同僚依靠组织方式上的变化,通过大规模的劳力动员,以实现农业奇迹;邓及其同僚同样依赖改变组织方式尽管在类型上二者十分不同来提高农业生产率。费正清剑桥中华人民共和国史1.材料一中的“退却年代”是指什么?(2分)你如
18、何理解罗曼罗兰所说苏联30年代“这些政策包含着某种消极的东西”?(3分)2.材料二中的“他”对资本主义发展模式的突出贡献是什么?(2分)请用全球史观评价他的贡献。(4分)3.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材料三中前一种“组织方式”弊端的主要表现。(3分)以后一种“组织方式”为开端,我国的经济体制做出了怎样的政策调整?(4分)参考答案 一、单选题1.答案:B解析:19291933年经济危机破坏性严重是指在工业、农业、金融等方面造成破坏,与材料现象不符,故A项错误;从材料“世界工业生产量增长了83%,但是世界贸易量只增长了3%”可知,盲目的生产导致生产相对过剩,故B项正确;持续时间长是指经济危机的时间,故C项
19、错误;经济危机爆发后,各国打起贸易战、关税战,高筑贸易壁垒,转嫁危机,加剧各国之间矛盾,故D项错误。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经济危机的本质。2.答案:A解析:“现行制度的框框内进行合理的实验”是指罗斯福在资本主义自由经济范围内实行国家干预经济措施,故A项正确;建立福利国家是二战后西方国家普遍实行的制度,不符合题干信息,故B项错误;材料中反映只是干预经济,不是实施计划经济,故C项错误;实行国家资本主义是二战后形成的资本主义运行新模式,不是材料中反映的主旨,故D项错误。考点:资本主义经济大危机罗斯福新政影响;3.答案:A解析:材料反映的是经济危机
20、时期,可以先排除肯尼迪、克林顿,故C、D两项错误;根据材料“乐观地预计,危机只是暂时的”说明坚持原有政策不变,这位总统应该是胡佛,故A项正确;罗斯福坚持改革,故B项错误。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胡佛的经济政策。4.答案:A解析:根据所学,美国汽车产量在1933年发生了较大变化可知是经济大萧条的影响。经济大萧条导致失业率的上升,市场萎缩,收入减少,生活条件恶化对汽车的消费能力减小。5.答案:B解析:6.答案:C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美国总统的提案得到了国会的快速通过,说明政府行政效率的提髙。 国会拥有立法权,故A项错误;材料说明分权制衡体制
21、得到了很好的执行,故B项错误;材料无法体现国家对经济的干预,故排除D项。7.答案:D解析:表格中发达国家国有经济的比重许多都是100%,这是西方资本主义国家奉行国家干预的经济政策,实行国家对经济宏观调控的结果。因此,D项符合题意。8.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当代资本主义国家的新变化。漫画中表现的是在发达国家内懒汉较多,因为国家发给高额的福利,体现出高额福利政策“一刀切”的做法使得国家出现沉重的财政负担和其他弊端。9.答案:B解析:抓住时间限制“20世纪30年代”,通过“公开销毁牛奶”可以看出当时的商品根本没有市场,反映了生产与销售之间的矛盾。10.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分析材料的能力。本题属于材
22、料选择题,考查学生对知识的理解能力。经济危机期间主要资本主义国家加强对国际市场的争夺,从材料本身看不出来。经济危机期间各国纷纷加强对经济的干预。因此本题选择D选项。考点:罗斯福新政和当代资本主义的新变化1929-1933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破坏程度11.答案:A解析:这是二战后初期美国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加强的表现,实质仍然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调整,而不是准备建立计划经济体制。题目中的数字并没有专门指社会福利,所以排除C。材料是有关美国国内的经济活动,所以与世界经济体系的建立没有关系,故排除D。12.答案:C解析:题干材料阐述了法国的一些关系国计民生的行业的国有化程度很高,战后西欧国家扩大了国有
23、经济的占有比例,但它的国有经济本质上仍属于私有制,企业由个别资本家占有变为由资本家群体占有,没有改变资本主义的性质,属于生产关系的局部调整。答案为C。点评:此题难度较大,解题关键是整体理解战后西欧国家经济发展的特点,要求学生熟练掌握相关基础知识。13.答案:B解析:分析题干,“布尔什维克转向资本主义”,是指新经济政策实行商品经济,允许资本主义存在。罗斯福新政是“社会主义计划经济”,是指罗斯福新政实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苏联和美国实行的经济政策,都是对生产关系的调整,都是符合两国当时的实际的,都是为了恢复和发展生产力。但是都没有改变两国生产资料所有制的性质。所以看法正确,在此题中没有涉及。点评:此
24、题难度很大,主要考查学生对新经济政策和罗斯福新政近代认识和理解,要求学生从本质上理解这两种经济政策。14.答案:C解析:罗斯福新政不能从根本上消除资本主义经济危机。15.答案:D解析: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对以后资本主义的经济发展具有深远影响。从此,资本主义告别“自由放任”政策占统治地位的时代,迎来以国家干预经济为特征的国家垄断资本主义时期。16.答案:B解析:该题考查列宁领导的苏俄经济探索,材料中的关键信息是1921年和“退却”,应当是列宁实施的新经济政策,选项中只有B项符合。17.答案:B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对苏联优先发展重工业原因的理解。要注意题目限定的条件:“外部环境”。
25、联系当时苏联所处的国际环境,二三十年代苏联处于世界资本主义包围之中,必须优先增强国防力量,巩固政权,故选B。A、C、D三项均出现在二战后初期,与题目时间不符。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的是斯大林体制。斯大林体制是1936年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于斯大林体制,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作用,能够集中全国的人力物力搞经济建设,另一个方面这种体制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越来越僵化,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也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18.答案:D解析:本题考查全面解读材料的能力,解题的关键是理解“美国资本家福特在苏俄建成了汽车制造
26、厂”这一现象的本质内容。联系已学史实可知通过“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向社会主义国度失败后,列宁开始调整经济政策,实行了新经济政策,利用外国资本发展苏俄经济,为向社会主义过渡准备了条件,因此D符合题意。故选D。19.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准确解读材料信息的能力,材料中“其实党向新经济的过渡,是无产阶级同资产阶级斗争的一种形式。”说明保尔对新经济政策有比较正确的认识,B项说法最符合题意,且说明了新经济政策的实质,A C D只是对新经济政策表现和作用的正确解读,没有B项认识深刻。点评:“新经济政策”是高考中的高频考点和难点。高考之所以一再关注“新经济政策”是因为它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进行建设社会主
27、义的伟大尝试,尽管其有很大的不足,最终也未能在俄国完全贯彻,但是其首创精神给后世带来重大启迪和影响,尤其是对今天如何将社会主义事业继续向前推进仍发挥重要作用。20.答案:B解析:题目中的“理想”是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现实”指的是落后的经济状态,战时共产主义实行余粮征集制,工商业国有化,属于追随理想,故A项错误;新经济政策是在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引起经济停滞不前,人民极其不满的情况下,局部的恢复了资本主义,属于面对现实,故B项正确;斯大林执政后,放弃了新经济政策,重新发展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在农村建立集体农庄,故C项错误;斯大林模式是高度集中的经济政治体制,属于回归理性,故D项错误。21.答案:D
28、解析:斯大林经济模式下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取得重大成就的同时也出现了众多问题:片面发展重工业,忽视了农业、轻工业,把农村看作社会主义工业化的“殖民地”,主要是指苏联为发展工业牺牲了农业和农民的利益,对农民和农村索取太多。故选D。ABC三项都未体现出对农民索取太多的内容。点评:此题实际上考查的的是斯大林体制。斯大林体制是1936年建立起来的高度集中的政治经济体制。对于斯大林体制,应该从积极和消极两个方面进行分析,一方面应该看到其积极的作用,能够避免单纯的市场手段的弊端,这为资本主义国家所吸收借鉴;另一个方面这种体制忽视了商品货币关系,单纯的依靠国家的行政性指令,越来越僵化,不利于调动人们的工作积极性
29、,也造成了农轻重比例的严重失调。22.答案:B解析:农奴制改革时期,不存在“工会”,并且农奴改革涉及的是农民人身自由与土地,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苏俄在农村强制实行的余粮收集制,这属于“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内容,故B项正确;新经济政策用固定粮食税代替余粮收集制,与材料信息不符,故C项错误;苏联解体是社会性质发生变化,与材料信息不符,故D项错误。考点:俄国十月革命与苏联社会主义建设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战时共产主义政策23.答案:B解析:从题干中可以看出时间和私营经济以及苏联等信息,可以判断这不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这些信息描述的正是苏联的新经济政策,故B项正确;苏联社会主义制度
30、的建立是在1936年,时间不对,故C项错误;农业集体化是斯大林模式的一个重要方面,故D项错误。24.答案:B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赫鲁晓夫改革的认识。解答此题可用排除法。依据所学可知,赫鲁晓夫改革依然是坚持社会主义公有制,在斯大林模式的框架下所进行的改革,只是小修小补,没有进行根本变革。分析选项,B项表述准确,符合题意,所以应选B。25.答案:B解析:材料中不仅体现了苏联军事实力和重工业实力强大,也体现了苏联轻工业薄弱,故A项不是材料的全面体现,故A项错误;材料反映出斯大林模式下苏联重工业发达,但轻工业落后的工业体系不平衡的现象,是斯大林模式弊端的体现,故B项正确;苏联人民生活物资缺乏是忽视
31、轻工业的经济政策导致的,故C项错误;苏联实现工业化是在1937年,故D项错误。26.答案:B解析:“我们还不能实现从小生产到社会主义的直接过渡所以我们应该利用资本主义作为小生产和社会主义的中间环节,作为提高生产力的手段,途径、方法和方式”指的是新经济政策,集中人力物力财力保卫了新生政权指的是战时共产主义政策,故A项错误;允许自由贸易促进商品经济发展是新经济政策的内容,故B项正确;使美国逐步走出经济大萧条的阴影的是罗斯福新政,故C项错误;优先发展重工业造成经济比例失调的是斯大林模式,故D项错误。27.答案:A解析:观察漫画可知其主题是“不平衡”。斯大林时代的农轻重比例失调,这是符合当时的实际状况
32、的,故 A 项正确;B 项表述不符合漫画主题,故错误;苏联计划经济体制下的分配相对比较公平,故 C 项错误;斯大林体制弊端导致苏联解体符合史实,但不合漫画主旨,故 D 项错误。28.答案:D解析:材料的观点是一方面要解决普通民众的吃饭问题,另一方面又“不能让人吃闲饭”,由此可以排除C项。兴办公共工程刺激了就业,从而保障了工人的生活。29.答案:D解析:扩大内需就是扩大内部需求,包括投资需求和消费需求两个方面。根据所学知识可知D项符合题意。30.答案:D解析:从题干的材料中所给的时间可以看出这是在说美国的罗斯福新政,具体考察它的影响,它并没有改变美国的政治制度,故A项错误;它只是由国家干预经济,
33、不是完全抛弃自由主义,故B项错误;由于资本主义基本矛盾的存在,经济危机不可能被彻底消灭,故C项错误;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的新模式,影响到了二战后其他主要的资本主义国家,故D项正确。考点:罗斯福新政与当代资本主义罗斯福新政罗斯福新政的影响二、材料题31.答案:1.都反映了经济危机后出现失业现象,人民生活受到严重影响2.实施罗斯福新政。特点:国家干预经济; 3.不能体现。因为材料二体现的是政府对经济进行干预,是“看得见的手”;而材料三却主张自由放任,反对国家干预经济解析:本题创设新情境,考查学生依托材料再现史实、阅读理解材料并进行对比分析的能力。第1问观察两幅图片,可知“失业”是两者的
34、共同点,结合美国当前的金融危机与20世纪30年代的大危机即可回答。第2问依据图二提示可知是罗斯福新政;第3问根据“参众两院达成一致”可知是政府在干预经济,而材料三中经济思想是自由主义。32. 答案: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 2.单一的公有制和计划经济;优先发展重工业; 3.从19531983年苏联与世界GDP平均增长率对比来看,赫鲁晓夫、勃列日涅夫的改革在一段时期内收到了一定效果,但就长期而言,都不可避免地遭到了失败的厄运。他们的改革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苏联经济存在的问题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的阅读归纳能力。第1问,列出名称即可。第2问,从材料二中进行归纳,注意限定在“经济方面”。33
35、,答案:1.“退却年代”:指新经济政策。理解:在苏联高度集中计划经济体制下,片面发展重工业,国民经济比例严重失调;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缓慢,牺牲农民的利益太多。2.贡献: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评价:为其他资本主义国家所借鉴,二战后资本主义国家普遍推行国家垄断主义。3.表现:分配上实行平均主义;经营管理上高度集中。调整: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并存;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并存。解析:1.第一小问“退却年代”实行新经济政策,部分恢复发展资本主义;第二小问即回答斯大林模式下优先发展重工业,导致国民经济比例失调。2.第一小问罗斯福新政开创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新模式;第二小问从全球史观角度看,它对当时欧洲其他国家、以及二战后欧洲国家经济的恢复都发挥重要作用。3.第一小问分析计划经济模式在所有制、管理体制、分配制度方面的弊端;第二小问1992年确立改革目标,改革高度集中的计划经济,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