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mageVerifierCode 换一换
格式:DOC , 页数:21 ,大小:738.50KB ,
资源ID:648152      下载积分:9 金币
快捷下载
登录下载
邮箱/手机:
温馨提示:
快捷下载时,用户名和密码都是您填写的邮箱或者手机号,方便查询和重复下载(系统自动生成)。 如填写123,账号就是123,密码也是123。
特别说明:
请自助下载,系统不会自动发送文件的哦; 如果您已付费,想二次下载,请登录后访问:我的下载记录
支付方式: 支付宝扫码支付
验证码:   换一换

加入VIP,免费下载
 

温馨提示:由于个人手机设置不同,如果发现不能下载,请复制以下地址【https://www.ketangku.com/wenku/file-648152-down.html】到电脑端继续下载(重复下载不扣费)。

已注册用户请登录:
账号:
密码:
验证码:   换一换
  忘记密码?
下载须知

1: 本站所有资源如无特殊说明,都需要本地电脑安装OFFICE2007和PDF阅读器。
2: 试题试卷类文档,如果标题没有明确说明有答案则都视为没有答案,请知晓。
3: 文件的所有权益归上传用户所有。
4. 未经权益所有人同意不得将文件中的内容挪作商业或盈利用途。
5. 本站仅提供交流平台,并不能对任何下载内容负责。
6. 下载文件中如有侵权或不适当内容,请与我们联系,我们立即纠正。
7. 本站不保证下载资源的准确性、安全性和完整性, 同时也不承担用户因使用这些下载资源对自己和他人造成任何形式的伤害或损失。

版权提示 | 免责声明

本文(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为本站会员(高****)主动上传,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仅提供信息存储空间,仅对用户上传内容的表现方式做保护处理,对上载内容本身不做任何修改或编辑。 若此文所含内容侵犯了您的版权或隐私,请立即通知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发送邮件至service@ketangku.com或直接QQ联系客服),我们立即给予删除!

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doc

1、吉林省白城市通榆县一中2018-2019学年高一历史6月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两部分,满分为100分,答题时间为90分钟。考生作答时,选择题答案和非选择题答案答在答题卡上。考试结束后,将答题卡交回。第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30题,每小题2分,共60分。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其制两柄上弯,高可三尺其所盛种粒,各下通足窍,仍旁挟两辕,可容一牛,用一人牵,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这段话描述的农具是A. B. C. D. 【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其所盛种粒”、“傍一人执耧,且行且摇,种乃自下”等信息可知,材料描述的是西汉时期的播种

2、工具“耧车”,B项符合题意;A项是两牛一人的犁耕技术,不符合题意;C项是灌溉工具翻车,不符合题意;D项是隋唐时期的曲辕犁,不符合题意。故选B。2.史记记载了某水利工程建成后的政治、经济效益:“渠就,用注填淤之水,溉舄卤之地四万余顷,收皆亩一钟,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该水利工程是A. 郑国渠B. 都江堰C. 灵渠D. 井渠【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郑国渠属于最早在关中建设的大型水利工程,战国末年由秦国穿凿,与“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秦以富强,卒并诸侯”相符,故A项正确。都江堰修建在四川地区,与材料“于是关中为沃野,无凶年”不符,排除B。灵渠沟通岭南与长江水

3、系,与材料不符,排除C。井渠是一种利用古井技术打穿若干竖井相连的隧洞式灌溉渠道的方法,出现于汉代,与材料“秦以富强,卒并诸侯”不符,排除D。【点睛】本题考查中国古代的水利工程,需要掌握郑国渠修建的作用,解题的关键信息是“渠成,注填淤之水,溉泽卤之地四万余顷”、“关中为沃野”等,分析材料即可知道答案。3.据魏国李悝尽地力之教载:“治田勤谨,则亩益(增产)三斗。不勤,则损(减产)亦如之。”又据孟子梁惠王上载:“五亩之宅,树之以桑,五十者可以衣帛矣。”上述材料反映的历史现象是A. 井田制开始瓦解B. 商品经济发展C. 小农经济兴起D. 家庭手工业产生【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从材料“治田勤谨,则亩

4、益(增产)三斗”“五亩之宅,树之以桑”可以看出小农经济已经出现,并且促进了生产力的的发展。所以答案选C。井田制开始瓦解于春秋时期,魏国是战国时期的诸侯国,排除A;商品经济发展材料没有体现,排除B;家庭手工业产生和材料无关,排除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中国古代的农业经济小农经济4. 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古代经济文明的部分成果,关于这些成果表述正确的是A. 是元代王祯在农书中有所记载的冶铁装置,以水为动力,东汉时期发明B. 为礼器的象征,代表权力和秩序,反映西周的铸造工艺达到很高的水平C. 反映了唐宋时期官窑的水平,出现在河南D. 反映了我国汉代北方丝织技术相当发达【答案】A【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

5、查学生调动和运用所学知识的能力。应该是商朝,而不是西周;应该是北宋,而不是唐宋时期;错在地点“北方”,应为“南方”。故选A项。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中国的手工业经济冶铸业的发展5.下图瓷瓶为宋朝的钧瓷。钧瓷有的青中带红,华而不俗,称为“钧红”;有的以天青或月白与紫红色交相掩映,别致美观,称为“钧紫”。这种瓷器最有可能产于。A. 官营手工业B. 民营手工业C. 家庭手工业D. 瓷器工场【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钧瓷无论是质量还是艺术价值都是首屈一指的,这样的产品最可能产生于官营手工业中,官营手工业代表了中国古代手工业的最高水平,因此A项正确;民营手工业和家庭手工业

6、的水平低于官营手工业,故BC项排除;D项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排除。6.东汉学者班固在西都赋中描绘长安“街衢洞达,闾阎且千。九市开场,货别隧分”。这里的“九市”是指A. 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B. 物流通畅的草市C. 多个繁华的商业市镇D. 工官监管的夜市【答案】A【解析】由于抑商政策的实施“九市”是指政府严格管理的正规市场,选A是符合题意的,正确;草市唐朝才有,选项B不符合题意,排除;商业市镇明清才有,选项C不符合题意,排除;夜市宋代才有,选项D不符合题意,排除;故本题选A。7.两宋的商业经济空前繁荣,主要表现有早市、夜市昼夜相连城郊和乡村“草市”更加普遍“交子”已经出现徽商和晋商实力最强A.

7、 B. C. D. 【答案】B【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知识的识记能力,比较简单。根据所学知识可知,明清时期出现了实力强大的商帮,比如晋商和徽商等,故排除;是两宋时期商业发展的表现。所以答案选B。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宋朝商业发展8. 下边的漫画反映了明清商帮的一些特点。下列对下图解读正确的是A. 明清商帮是明清财税收入的主要来源B. 明清商帮是由政府官员子弟组成的商人群体C. 明清商帮是颠覆专制统治的重要力量D. 明清商帮依附官府垄断市场聚敛大量财富【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了明清商帮的相关内容,旨在考查学生阅读图表并结合所学解决问题的能力。明清时期财税收入的主要

8、来源是农业,所以排除A;商帮不是有政府官员子弟组成,排除B;明清商帮没有发展成独立的政治经济力量,依附于封建官府生存发展,由图片内容也可看出商帮在官府的庇护下获取了大量财富,所以C说法错误,D符合题意。所以选D。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商业的发展明清时期的商帮9. 明代沉船“南澳一号”发掘引起社会关注,学生以此为题进行研究性学习,搜集的一条史料是:“(明中后期,有大臣)请开市舶,易私贩而为公贩不得往日本亦禁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对该史料理解最恰当的是A. 明代没有民间的海外贸易B. 明政府曾奉行重商主义政策C. 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D. 明政府从此废除“

9、海禁”政策【答案】C【解析】试题解析:古代中国的经济政策。本题考查学生阅读信息和根据所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材料显示明朝易私贩而为公贩的时间为(明中后期),说明明朝前期存在私贩即民间的海外贸易,排除A;材料未涉及政府重农政策,排除B;结合“奉旨允行,几三十载”可知该政策并未一直实行,不能说明明政府从此废除“海禁”政策,排除D;根据“请开市舶”、“不得往日本”、“不得以硝黄、铜、铁违禁之物夹带出海”可以看出明政府曾有条件地允许海外贸易,C符合题意。10.有学者认为18世纪中后期西方早已“选择海洋”,而中国却“选择陆地”。这种“选择”给中国带来最主要的影响是A. 一定程度上抵御了西方列强的入侵B.

10、 中国成为当时世界经济贸易中心C. 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D. 导致中国的综合国力迅速衰退【答案】C【解析】试题分析:A项符合史实,但不是给中国带来的最主要影响;BD项不符合史实,排除;中国“选择陆地”,实行闭关锁国政策,与世界隔绝,使中国失去资本扩张和工业化的契机,中国逐渐落后于世界潮流。故答案为C。考点:古代中国经济的基本结构与特点古代的经济政策闭关锁国11.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下列说法正确的是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农村商品开始交流到城市市场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中国逐渐卷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A. B. C. D. 【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

11、学知识,鸦片战争后,近代中国的经济发生了深刻的变化,家庭手工业开始与农业分离,自然经济开始解体,中国逐渐被卷入了资本主义世界市场,19世纪60年代以后近代资本主义性质的企业开始出现,故表述正确,C项符合题意;农村商品开始交流到城市市场在古代社会就已经存在,表述错误,故排除A、B、D三项。故选C。12.对“中国近代工业”的理解最准确的是A. 中国近代工业产生于1840年B. 指其使用机器生产C. 中国近代工业以重工业为主D. 它的发展彻底瓦解了中国的自然经济【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近代化”在经济上主要表现是工业化和市场化,据此可知“中国近代工业”主要的核心含义是指在生产手段

12、上运用机器来进行生产,B项符合题意;中国近代工业产生于20世纪60年代的洋务运动,A项错误;中国近代工业以轻工业为主,C项错误;中国近代工业的出现和发展对自然经济起到了瓦解的作用,但不是彻底瓦解,自然经济在近代一直居于主导地位,D项错误。故选B。13.19世纪六七十年代,中国近代民族资本主义企业兴起条件有政府的提倡与鼓励外资企业利润的刺激洋务运动的诱导实业救国思潮的推动A. B. C. D. 【答案】C【解析】19世纪60-70年代,腐朽的清政府不可能提倡与鼓励民族工业的发展;实业救国思潮兴起的时间是20世纪初,因此选项是错误的。选项和选项分别是内部和外部的两个主要因素,所以本题选择C选项。1

13、4.下列关于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 主要集中在沿海地区B. 集中在重工业,轻工业基础薄弱C. 在整个国民经济中所占比重很小D. 在一些工业部门,外国资本仍超过民族资本【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民国初年我国民族工业发展主要集中在纺织、面粉等轻工业,重工业基础薄弱,B项表述错误,符合题意;A、C、D三项都符合民国时期的我国民族工业发展状况,表述符合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故选B。15.“公和永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斯时运用缫丝机械尚无相当人才,乃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指导常务且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自光绪八年到十三年,营业失败。”由材料可知

14、,公和永缫丝厂出现这种结局的主要原因在于A. 深受各级官吏的盘剥压榨B. 规模较小,技术力量薄弱C. 忽视了对国内市场的开拓D. 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答案】D【解析】试题解析:本题主要考查近代中国民族工业的曲折发展,旨在考查正确解读材料的能力。由题目中的信息“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延意麦登斯为工程师”、“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可知公和永缫丝厂营业失败的主要原因在于过分依赖于外国资本主义,故本题应选D项;题目中未涉及各级官吏对公和永缫丝厂的盘剥,故排除A项;B项无法体现题目中的信息“所有产品需运往国外市场”,C项无法体现题目中的信息“仅有丝车一百零四部,各项机械均购自意、法等国”,

15、故排除。16.下图是国民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发行法币数额变化情况的制图,法币大量发行带来的影响是A. 促进了国民经济建没运动的迅速开展B. 抗日战争胜利后经济恢复使得货币需求量大增C. 引发通货膨胀造成民族工业陷入绝境D. 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奠定了物质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图示可以看出,国民政府在20世纪40年代发行法币数额总体呈现快速增长的状态,特别是1945年抗日战争结束后,这种纸币的滥发,引发了通货膨胀,从而造成了民族工业陷入了绝境,C项符合题意;A项是在国民政府成立后初期,不符合材料时间,排除;B项本身表述错误,不符合史实,且不是影响,排除;为资产阶级民主政治奠定了物

16、质基础的是民族工业的发展,D项表述错误。故选C。17.下面这幅图是著名漫画家剑凡创作于20世纪30年代的作品,一把写着“提倡”的残破扇子,扇着写着“实业”的燃烧着的蜡烛,这幅漫画的含义是A. 中国民族工业受到外企的排挤B. 辛亥革命后实业救国成为潮流C. 民族工业走向衰败不可避免D. 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方兴未艾【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中的漫画可以看出,材料中用“残破扇子”来扇风是不能解决写着“实业”的燃烧着的蜡烛的实业发展问题的,蜡烛还会继续燃烧,表明民族工业走向衰败是不可避免的,C项符合题意;A项从材料漫画中无法得出;材料是20世纪30年代,不是反映辛亥革命对民族工业的影响,B项排除

17、;D项一定程度上促进了民族工业的发展,不符合漫画主题,排除。故选C。18.在中国,社会主义制度基本建立的标志是A. 解放战争的胜利B. 三大改造的基本完成C.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D.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颁布【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56年底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三大改造完成后,标志着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基本建立,B项正确;解放战争的胜利后,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成立,结束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剥削和压迫,标志着中国成为主权独立的国家,A、C两项同材料无关;D项是1954年颁布,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开创了中国人民民主的全新阶段,不符合题意。故选B

18、。19.下表是我国19531962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从表中数据的变化,可以提取的有效信息,不包括年份国民经济比例(%)农业轻工业重工业195352.829.617.6195743.331.225.5196021.826.152.0196233.630.336.1A. “一五”计划受苏联模式的影响B. 中央经济纠错整顿收到良好效果C. 国有企业改革使重工业持续发展D. “左倾”错误使经济比例严重失调【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国有企业改革是在20世纪80年代中期进行的,不符合材料时间,C项不符合材料所示时间的史实,符合题意;材料中显示的是1953-1962年三大产业的比例关系,根据表

19、中的数据可以看出当时发展重工业,这是受到苏联模式的影响,A项符合材料和史实,但不符合题意;1960年开始部分纠正左倾错误,提出八字方针,收到了良好效果,农轻重三者比例趋于均衡,B项符合材料和史实,但不符合题意;1958年后的“大跃进”和“人民公社化”等左倾错误,使经济比例严重失调,D项符合材料和史实,但不符合题意。故选C。20.农村由人民公社体制到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这一重大改革的变化主要表现在土地所有制形式经营管理方法生产经营的权利产品的分配原则A. B. C. D. 【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1978年以后,在全国普遍实行以家庭联产承包为主要形式的责任制,所有权和经营权分开,土地的经营方

20、式,由集体经营变为分户经营,平均主义的分配方式改为按劳分配。因此农民获得的是土地的使用权和经营权,土地所有制没有改变。故说法错误,故D正确,排除ABC。故选D。考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道路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和国有企业改革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21.中共十四大的召开,推动我国改革开放进入一个新的发展时期。这次大会A. 提出了“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B. 提出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C. 使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D. 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答案】B【解析】【详解】“三个有利于”的判断标准是邓小平在1992年南方谈话中提出的,故排除A项;使新时期经济体制改革

21、目标和基本原则具体化的是十四届三中全会,故排除C项;确立邓小平理论为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的是中共十五大,故排除D项。中共十四大上提出了建立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故选B。22.经过二十多年的改革开放,我国已经形成经济特区、沿海开放城市、沿海开发区、沿江开放城镇、内地省会开放城市的开放体系。长江三角洲属于A. 经济特区B. 沿海开发区C. 沿海开放城市D. 沿边开放城镇【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1985年后,我国先后决定将长江三角洲、珠江三角洲和闽东南厦门、漳州、泉州三角洲地区和环渤海湾地区开辟为沿海经济开发区,因此B项正确;经济特区有深圳、珠海、汕头、厦门和海南,故A项错

22、误;1984年国家开放大连、天津、秦皇岛、青岛、烟台、上海、南通、连云港、宁波、温州、福州、广州、湛江、北海共14个沿海港口城市,故C项错误;长江三角洲不属于沿边开放城镇,故D项错误。故选B。23.20世纪20年代初,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以及成千上万的行人。这表明上海A. 是当时中国最繁华的商业城市B. 各地经济发展具有严重不平衡性C. 交通工具受西方的影响比较深D. 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阶层的需要【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主要考察的是对材料的理解分析能力。材料“上海马路上每天要通过大量各式各样的车辆汽车、卡车、电车

23、、马车、自行车、人力车、独轮推车、手推车”“成千上万的行人”可以看出各种各样交通工具适应了不同类型人的需要,故D项正确;材料中只说明了上海的繁荣状况,没有说明其他城市的状况,故ABC项排除。所以答案选D。考点:中国近现代社会生活的变迁交通、通讯工具的进步交通工具的进步24.在武昌起义压力下,清廷于1911年12月17日根据资政院的呈请,准官民自由剪发。此时离清帝退位仅50余天。革命派关于“发辫之所由来,由于满洲之入中原”“发辫之消除,亦与满洲而俱尽”的预言,终于得以实现。这说明A. 剪辫风潮具有浓厚政治色彩B. 人们对满族人非常痛恨C. 政治事件完全左右社会风俗D. 剪辫易服推动社会进步【答案

24、】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所述,在武昌起义的压力下,清政府准许民自由剪发,这预示着清政府的统治即将终结,革命派“发辫之消除,亦与满洲而俱尽”的预言,终于得以实现,说明剪辫风潮具有浓厚政治色彩,故A项正确;人们痛恨的是满洲贵族,而不是满族人,故B项错误;C项完全表述太过绝对化,表述错误,故C项错误;D项从材料中无法说明,故D项排除。故选A。25.刘铭传在台湾积极实施建设,如:1891年兴建了大清帝国第一条官办客运铁路,铺设了可通福州的电报线,还策划开办了邮政与新式学堂。这些建设A. 有助于当地社会的近代化B. 改变了台湾的落后状态C. 开启了中国的交通近代化D. 使中国近代教育开始起步【答案】

25、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刘铭传在台湾兴建铁路、铺设电报线、开办了邮政与新式学堂,这些措施促进了台湾的经济和文化的发展,有利于当地社会的近代化历程,故A项正确;材料中措施主要是有利于台湾近代化,不是改变了台湾的落后状态,故B项错误;材料中不仅是交通措施,且表述不符合史实,故C项错误;中国近代教育开始起步可以追溯到洋务运动中新式学堂的兴办,D项错误。故选A。26.中国近代著名报人黄伯耀说:“小说家为主动,则凡读小说、听小说者,必各居于被动矣。其感化力之神也,一家如是,一国又何莫不然哉!”黄耀伯这一讲话的用意是A. 发挥报刊的舆论导向作用B. 发展报业,丰富民众生活C. 提倡白话文学以移风易俗D

26、. 发展近代传媒以实业救国【答案】A【解析】【详解】根据材料可知,近代著名报人黄伯耀认为,小说可以对人进行感化和导向,所以作为近代重要的传媒媒介“报刊”,日益广泛地影响着社会、风俗 、文化、生活诸多方面,应该要发挥报刊的舆论导向作用,故A项符合题意;B项不是材料讲话的用意,故B项排除;材料没有提到是否提倡白话文的信息,故C项错误;材料用意是要发挥报刊的舆论导向作用,不是实业救国,故D项错误。故选A。27.一部反映19世纪末期中国某富商家族兴衰历史的电视剧正在热播,剧中有这样几组镜头,你认为其中与史实不相符的是A. 镜头一:商人通过有线电报向家人报平安B. 镜头二:商人身着中山装到北京洽谈生意C

27、. 镜头三:商人与外国友人在西餐厅进餐D. 镜头四:商人见到政府官员称“老爷”“大人”【答案】B【解析】【详解】根据材料“19世纪末期”,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此时辛亥革命还未发生,中山装是辛亥革命后的服饰,故B项与史实不符,符合题意;有线电报在19世纪70年代以后已经传入中国,A项与史实相符,不符合题意;19世纪40年代后西餐已传入中国,C项与史实相符,不符合题意;革除“老爷”、“大人”等称呼是在辛亥革命后,故19世纪末商人见到政府官员称“老爷”“大人”与史实相符,D不符合题意。故选B。28.20世纪30年代,某报刊评论道:“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每至礼拜日,必有许多少年男女同乘一车,疾驰于南京

28、路、静安寺路、福州路。”这说明A. 汽车已成为人们的主要出行工具B. 近代上海的交通日益便利发达C. 近代上海的奢侈风气最为盛行D. 新式交通工具冲击着传统观念【答案】D【解析】试题分析:本题考查的是近代中国交通工具进步带来的影响,旨在考查解读材料、正确认知的能力。根据材料信息“20世纪30年代”、“上海近日以乘汽车为豪”,材料主旨体现出近代交通工具的进步冲击着人们传统思想观念,D项符合材料主旨和题意,正确;A项不符合20世纪30年代时期中国史实,排除;B项不符合材料主旨,排除;题干信息仅仅提及上海,故无法得出比较性的结论,排除C。故选D。考点:近代中国物质生活与社会习俗的变迁近代交通工具的进

29、步概况及影响29.中国茶和茶文化历史悠久,享誉全球。“一个地球,一个联合国,一杯中国茶”成为2010年上海世博会上彰显中国茶文化魅力的流行语。上海是近代中国茶叶的一个外销中心。1884年,福建茶叶市场出现了茶叶收购价格与上海出口价格同步变动的现象。与这一现象直接相关的近代事业是A. 电报业B. 大众报业C. 铁路交通业D. 轮船航运业【答案】A【解析】根据材料和所学知识可知,近代中国电讯事业的发展为相隔万里的上海与福建茶叶价格同步变动创造了条件,A项正确。B项报纸的传播讯息有延迟性的,不可能做到两地价格的同步,排除。C项铁路运输是需要耗时间,且福建的铁路此时并未出现,排除误。D项与铁路交通业类

30、似,轮船运输也需要大量时间,不可能做到日价格的同步,排除。所以选A 30.上海纺织女工杨燕秀从1965年开始记录家庭的开支情况,事无巨细,无一遗漏,一记就是37年。这本普通百姓的“豆腐账”却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它的历史价值主要在于:A. 记录内容是民众的日常生活B. 记录者是普通老百姓C. 反映了一定时期的社会变迁D. 记录时间具有连续性【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材料,杨燕秀从1965年开始记录的37年的普通百姓的“豆腐账”,这反映的是37年来的中国社会生活的变迁史,这是它的历史价值所在,所以被中国革命博物馆收藏,C项符合题意;A项不是其历史价值,排除;历史价值不在于记录的是不是普通百姓

31、,B项错误;D项不是历史价值的体现,排除。故选C。第II卷(共31.请从以下时间轴中任选三个以上事件,自行拟定一个具体的论题,并就所拟论题进行阐述。(要求:先摘录三个关联事件,再明确写出论题;阐述要史论结合。)【答案】示例一:事件:1914年一战爆发,1915年全国兴起抵制日货运动,1917年张謇大生纱厂获利。论题:第一次世界大战期间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获得了进一步发展。1914年第一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基本上卷入到了战争之中,因此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经济侵略;1915年初袁世凯承认日本提出的二十一条,由此激起了全国民众抵制日货、提倡国货的运动;此外,辛亥革命推翻了封建专制统治,建立了中华民国,

32、也为资本主义的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这些因素共同推动民族资本主义在一战期间获得了进一步发展。如:1917年张謇的大生纱厂也获利达到76万两白银示例二:事件:1914年一战爆发,1917年11月俄国爆发十月革命,1921年中国共产党成立,1919年1月巴黎和会论题:第一次世界大战影响了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1914年第一世界大战爆发,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中国的经济侵略,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因此获得了进一步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近代化进程;1917年11月俄国爆了发十月革命,科学社会主义思想从理论变为了现实,先进的中国人也在新文化运动后期开始宣传马克思主义,为1921年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奠定了理论基础;在一战

33、结束后召开的巴黎和会上,战胜国之一的中国反而成为被宰割的对象,由此引发了中国五四运动,五四运动也成为中国新民主主义革命的开端【解析】本题为开放性问题,主要围绕经济发展与政治变革、经济发展与文化繁荣、经济发展与思想解放、经济发展与社会转型等多方面作答,注意中外分开叙述,论题明确,史论结合。可以从第一次世界大战为起点,论述与中国民族资本主义经济发展或中国近现代历史的进程。32.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近代中国出现的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其中,香港、青岛等长期被列强占据;上海、天津、汉口等被辟为通商口岸,出现了畸形繁荣的商业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推动了唐山、无锡等城市的兴起;郑

34、州、石家庄等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周谷城现代中国社会变迁概论(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国近代新兴城市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其影响。材料二 租界内康庄如砥,房屋多西式,轩敞华丽,有高至六七层者,钟楼矗立,烟突如林,入夜则灯火辉煌,明如白昼。中西邮局、海关、银行、领事馆、电报局、巡捕房、丝厂、船坞、轮船公司皆在焉。沪地教堂林立,规模宏大李维清上海乡土志(2)根据材料二,概括上海在社会生活方面向近代转型的主要表现;结合所学知识分析近代上海社会生活较早转型的原因。材料三 1949年以来,中国努力推进现代化的蓝图,是先建设社会主义并进而实现共产主义。它始终是决策的指南。经过苏联的斯大林主义、1

35、956年后中国的乌托邦主义和1977年中共十一大之后邓小平推行的务实主义的探索,现在已经有人在议论,认为中国将可能成为当代实现现代化的一个样板。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但对大量的市场经济的做法予以放行。他说,新的体制是“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结合”。吉尔伯特罗兹曼中国的现代化(3)根据材料三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邓小平时代中国的巨变是在什么基本前提下发生的,并说明邓小平“务实主义”的突出表现。【答案】(1)特点: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商业的推动;铁路等新式交通的影响;带有殖民地、半殖民地的色彩。影响:改变城市布局;成为列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的基地;加剧自然经济的解体;引起生活方式和

36、思想观念的转变。(2)表现:出现西式建筑;近代邮电事业发展;外来宗教的传播。原因:上海是鸦片战争后第一批开放的通商口岸,大量西方官员、传教士、商人来此居住;上海是近代工业最早的诞生地和集中地;西方科学技术和思想逐渐传入。(3)前提:坚持社会主义制度。表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改革开放;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相结合,肯定市场经济的作用【解析】【详解】(1)特点一问,根据材料一“新兴城市主要集中在东部地区”、“近代工矿企业、商业的发展”、“因地处铁路沿线导致较大的发展”、“长期被列强占据”等信息可以概括特点。影响一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从积极和消极两个角度思考,积极上:注意从对城市布局、对自然经济、

37、对生活方式和思想等领域回答; 消极上:从成为列强商品输出、资本输出的基地回答。(2)表现一问,根据材料二“房屋多西式,轩敞华丽”、 “中西邮局”、“沪地教堂林立,规模宏大”等信息,从西式建筑、邮电、宗教来概括即可;原因一问,根据材料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政治、经济、思想的角度看入手,根据鸦片战争后通商口岸的开辟、近代民族工业诞生、西方科技和思想的传入等知识回答即可。(3)基本前提一问,根据材料三“邓并不放弃社会主义作为最终目标”,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前提是坚持社会主义制度;突出表现一问,根据所学知识,可以从改革开放的进行、市场经济的建立等方面回答。33.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观察下图:材

38、料二 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是推动中国近代化进程的重要进步力量之一。作为近代中国新的生产方式,它的产生和发展推动了中国经济社会的发展,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它还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如君主立宪思想、民主共和思想、新文化运动等)奠定了物质基础;民族资产阶级也成为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重要力量,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卢新建主编:新课程高中教师手册历史材料三 第一个五年计划主要成就分布图请回答:(1)根据材料一,概括指出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特点;并结合所学知识分析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出现图中“1912-1919阶段”发展的原因。(2)根据材料二,

39、指出阻碍近代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发展的根源,并探讨中国民族资本主义在中国近代化进程中的作用。(3)根据材料三,概括“一五计划”中工业建设的重心集中在哪些部门?这些成就的取得对中国的工业化进程有什么意义?【答案】(1)曲折发展。辛亥革命为民族工业发展扫除了一些障碍;民族资产阶级的政治地位得到提高;政府颁布了一系列发展实业的法令,激发了民族资产阶级投资兴办近代企业的热情;群众性反帝爱国运动的推动;民族资本家的爱国心,兴起“实业救国”;欧洲帝国主义国家忙于一战,暂时放松对华的经济侵略(2)根源:近代中国社会性质(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作用:抵制外国经济侵略,推动中国经济发展、民主革命和思想解放进程

40、。(3)部门:交通运输、机械制造(汽车制造,重型机器制造)钢铁生产意义:改变了中国工业落后面貌,奠定了中国工业化的基础。【解析】【详解】(1)特点一问,根据材料一中的民族工业发展的曲线图,很容易得出曲折发展的特点;“1912-1919阶段”发展的原因,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结合所学民族工业短暂的春天的原因,从内部的辛亥革命、人民群众和外部的一战等相关知识回答即可。(2)根源一问,根据材料二“中国民族资本主义产生于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化过程中”,可知主要是中国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性质;作用一问,根据材料“在一定程度上对外国经济侵略起到了抵制作用”、“为近代中国的思想解放”、“推动了近代中国民主革命的发展”等信息,并结合所学知识,可以从对外国经济侵略的抵制、对中国经济发展的推动、对民主革命和思想解放进程的作用等方面回答。(3)集中的部门一问,根据材料三中“一五计划”中工业建设成就可知,主要集中在交通运输、机械制造、钢铁生产等重工业部门;意义一问,结合所学的“一五计划”的意义来回答即可。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