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广东省潮州市2021届高三历史下学期5月第二次模拟考试试题本试卷共20小题,满分100分。考试用时75分钟。注意事项: 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考场号和座位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不按以上要求作答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考试结束后,将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一、选择题:本
2、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1 卫国是周公之弟康叔的封国,是商朝都城朝歌所在地:鲁国是周公长子伯禽的封国,原来是商代重要的属国奄国所在地;齐国是姜太公吕尚的封国,是周公东征对象蒲姑所在 地。这反映出西周的分封 A依据严格的宗法等级 B具有明确的政治目的 C得到同姓贵族的支持 D实现权力的高度集中2 诗经齐风甫田记载:井田由于“民不肯尽力”,到处是“维莠骄骄”“维莠桀桀” 的丛生茂草,一幅“公田不治”的景象。出现这一现象的原因不包括A周王室的衰微 B私田的大量开垦 C土地转让的停滞 D兼并战争频繁3 鉴于经书辗转抄写,错误很多,东汉熹平
3、年间,汉灵帝命人写定诗书论语等 七部经典。经典用标准的八分隶书体写成,刻成46方石碑,立于太学,以便学人校对是正,被称为“熹平石经”。对此理解正确的是 A儒家经典在焚书坑儒后大多遗失损毁 B我国古代书法艺术开始进入自觉阶段 C标志着儒学成为官方推崇的正统思想 D朝廷注重儒家经典的标准化和规范化4 唐宋笔记中对当朝君主的记载较多。唐人用诸多异象来表明皇帝非凡人,宋人对“人事” 的关注加强了。在君臣关系上,唐人多涉及前代,并叙述较少,宋人往往切近作者自身 所处时代,对君臣关系更加关注,多详载内廷变革与矛盾。这种变化反映了宋代 A理学成为封建正统思想 B明君贤臣共治天下的理想诉求 C市民阶层的世俗化
4、文化倾向 D社会舆论影响政治生活5 明清时期,宗族组织在长江流域及其以南地区普遍出现。但与此形成鲜明对比的是,华 北地区直至清代中后期宗族组织的发展依然较为迟滞,结构松散,规模有限,几乎没有 族产,祠堂也很少见。造成宗族建设“南强北弱”现象的主要因素是 A地区经济文化发展水平有别 B宗法观念强弱存在地域差异 C儒家进步思想影响区域变化 D南北方战乱的影响程度不同6 近代某电文写道:“闻洋人在宁波并无租界,谓之洋人寄居之处,中国官出款为雇巡捕, 弹压保护,办法较他为妥拟于苏、杭新开等处仿照办理。”此电文最早应写于 A19世纪中期 B20世纪初期 C19世纪末期 D20世纪中期7 1872年轮船招
5、商局成立,实行股份制,招集商股银73万多两,后又由各海关拨官银190 多万两作为资本。下表是其1873年至1884年的利润分配表,从中可以推知轮船招商局项目数额(总利润2927340两)占利润比例%股息97083433. 16利息178119160. 85积累155630. 53 其他1597525. 46 A呈现出良性发展的势头 B刺激了民间资本的投资 C垄断了近代水上运输业 D推动了官办工业的发展8 1937年11月,毛泽东在延安党的活动分子会议上指出:“1927年陈独秀的投降主义,引导了那时的革命归于失败。每个共产党员都不应忘记这个历史上的血的教训。”毛泽东的分析旨在 A总结国民大革命失
6、败的原因 B坚持党在抗战中独立自主地位 C强调与国民党合作的必要性 D推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建立9 1954年日内瓦会议召开前夕,周恩来总理说:“如今,我们是作为一个大国,到日内瓦 去参加一个正式的国际会议,是登上国际舞台了,因此要唱文戏,文戏中有武戏,但总 归是一个正规戏,舞台戏。”周总理这里所说的“文戏中有武戏”主要是指 A就印度支那和平行动提出合理化建议 B就朝鲜南北统一提出合理化建议 C宣传和扩大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努力 D宣传和扩大“求同存异”的外交策略10下表为不同年代的择偶标准的统计表(单位:%),下列表述对该表格信息解读最准确 的是选择项目择偶年代19481966196719761
7、977198619871996家庭出身、社会关系26.628.812.6515.6本人成分、政治面貌30.5 23.515.513.5学历10.611.712.625.3A改革开放前择偶标准的政治色彩浓厚 B新时期人们在择偶时更注重文化水平 C社会关系始终影响着人们的择偶标准 D婚姻观念与人们所处的时代密切相关11罗马法规定:“奴隶可以为主人办事、经商可以被立为继承人,公家的奴隶还可以 立遗嘱:奴隶有权提起自由身份之诉,乃至被解放为自由人。” A体现了罗马法的民主性特征 B推动罗马实现了社会转型 C蕴含了自然法的精神理念 D表明奴隶具有独立人格12“报纸支持这种狂热;政府许可这种狂热;人民不惜
8、为它而解囊”。符合上述言论的历史 事件是 A文艺复兴运动 B新航路开辟 C中国的新文化运动 D国民政府发动的国民经济建设运动13帝国主义国家在殖民地从事建设时,往往优先考虑母国利益,而非照顾殖民地。根据这 种观点,英国殖民印度时最先开始的可能是哪一项建设?A水利工程 B交通设施 C教育制度 D议会制度141921年4月,列宁在论粮食税中主张:“重新审查和修改投机倒把活动的一切法令。 这样才能做到把某种程度上不可避免的、而且为我们所必须的资本主义发展纳入国家资 本主义的轨道。”在这里,列宁主要针对的是 A严重的经济政治危机 B外国资本家经营的合法性 C农民的商业行为的正当性 D农业集体化运动15
9、理性与科学带来西方政治动荡、经济萧条和残酷战争,导致人们对理性与科学的幻想破 灭。等待戈多的荒诞意识正是产生于这种破灭造成的传统价值体系崩溃和信仰危机 之中。据此分析,该作品 A否定科学和理性的意义 B呼唤价值和信仰的重建 C推动现实主义文学兴起 D倡导践行英雄主义思想16下表是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与主要区域经济合作组织比较(2012)。据此对狭义丝绸之路 经济带认识正确的是组织名称成员国数量面积(万km2)人口(亿人)GDP(万亿美元)北美自由贸易区32 158.114.7019.24欧盟28432.485.0916.69狭义丝绸之路经济带163 962.1231.4713.42东盟10477
10、.766.082.32 A打破了经济集团相互隔绝的状态 B成为世界最大区域性合作组织 C整体经济实力优于其他经济集团 D促进世界经济力量向多元化发展 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17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14分) 材料一 宋代统治者对科举考试非常重视,宋太祖决定在殿上举行复试,加在省试之上,使科举取士变为解试、省试、殿试三级考试,逐级升考拔录,比较严格。逐渐取消了唐代以来举士时在品行、职业、服纪等方面的限制。宋太宗定制,举人若与考官有亲戚关系,则别置考场考试。王安石任宰相后,对科举考试的内容着手进行改革。规定进士考试为四场:一场考大经,
11、二场考兼经,三场考论,最后一场考策。殿试仅考策,限千字以内。 摘编自贾志扬宋代科举 材料二 18世纪以前,欧美各国文职官员的选用、任用方式导致任用私人,带来结构性的贪污腐败,因政党更迭而大批撤换行政官员还会引起周期性的政治震荡。而科举制实行竞争考试、择优录取,政权向平民开放,标榜公开取士,惟才是举。比起贵族等级制或君主赐官制等选官制度来,科举取士无疑具有其优越性。科举考试制度标榜和体现的“公开竞争、平等择优”精神具有超越时代的特性。在西方社会倡导“自由、平等、博爱”的启蒙时期法国重农主义经济学家奎奈还曾直接主张欧洲引进中国的科举考试制度。科举从形式上看相当公平,同时可以保证行政管理人员维持较高
12、的文化素质,进而提高政府工作效率因此引起西方人的兴趣并受到赞誉英、法、德、美等国曾借鉴科举建立了文官考试制度。 摘编自刘海峰科举制对西方考试制度影响新探 (1)根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宋代科举制改革的特点。(8分) (2)根据材料二并结合所学知识,归纳欧美国家借鉴科举制的原因。(6分)18材料一 明朝后期疫病发生频率呈明显的上升趋势,在1580年、1639年出现两次延续多年的瘟疫。疫情出现后,明朝基苯上都是向疫区派出医官对患者进行诊治,并散发相关的药剂,向灾民派发小额救济钱物,同时设坛做法事,期盼降神而祈福禳灾。有官员曾上疏说:“今之人皆知救荒,而不知救疫。”明朝防疫的消极反应在很大程度
13、受“天人合一”“天人感应”等思想影响,认为瘟疫是天神“震怒”的表现,这种观念使人丧失了与疫病积极斗争的意志,另一方面政府的公共责任也趁机被推卸。瘟疫导致大量人口死亡,崇祯十六年(1643年),北京鼠疫流行,不到7个月时间,就造成了20万人死亡,蔓延势烈,形势惨重。 据程杨中国明清时期疫病时空分布规律的定量研究等 材料二 伦敦于14991665年发生多次严重鼠疫疫情。随着王权的加强和民族国家的形成,都铎王朝摆脱了中世纪消极无为的宗教防疫观念束缚,而以积极的姿态来处理防疫事务。为防控疫情,1518年伦敦市政当局号召患病家庭主动进行隔离,后来隔离措施在全国逐渐合法化和制度化。政府严禁疫区人员流动,以
14、防止疫情扩散。政府积极加强疫区公共卫生建设,以消除疫病滋生条件。为确保法令有效实施,市政当局还专门任命几个临时委员会具体负责。在这些法令基础上,英国政府初步构建了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为防疫工作奠定了制度基础。1572年伊丽莎白女王签署法案,决定向全国征收“普通税”以建立济贫基金,来救助那些因为瘟疫、灾荒等突发灾难四处流浪的乞丐和流民。由于有政府救济,许多家庭愿意接受隔离,这使得英国的防疫工作有了坚实的群众基础。17世纪末期鼠疫逐渐从英国消退。 据陈凯鹏近代早期鼠疫在英国消退原因探析等 (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明朝和英国政府防疫措施的特点。(10分) (2)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
15、所学知识,说明朝和英国防疫观产生的影响(4分)19(12分)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 袁行霈等主编的中华文明史丛书书名从“协和万邦”到“海内一统”先秦的政治文明黄土与青铜先秦的物质文明奠基与经典先秦的精神文明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恢宏与古朴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物质文明经世与玄思秦汉魏晋南北朝的精神文明创新与再造隋唐至明中叶的政治文明辉煌与成熟隋唐至明中叶的物质文明鼎盛与革新隋唐至明中叶的精神文明倾覆与再建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政治文明传承与新变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物质文明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 历史著作的书名往往可以勾勒出历史的发展面貌和基本线索。请在材料中任意选择一本著
16、作,结合史实对其书名进行阐述。(要求:史论结合,阐述充分,逻辑清晰。)20中华苏维埃政权是中国共产党早期政权建设的尝试。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 材料一 到1930年,农村红色政权遍及十多个省份,红军及地方革命武装达十万人,建立了十几块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二百多个县建立了苏维埃政权。第三次反“围剿”胜利后,赣南、闽西两块根据地连成一片,形成了以瑞金为中心的中央革命根据地。1931年11月,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在瑞金成立,大会通过了中华苏维埃共和国宪法大纲。规定:“中华苏维埃政权所建立的是工人和农民的民主专政的国家”。重新调整划分了行政区域,制定了统一的法律和制度。发挥了加强统一领导和统一指挥的作用。
17、 摘编自金冲及中华苏维埃共和国的历史地位等 材料二 红军长征到达陕北,中华苏维埃政权继续延续和发展。1935年,成立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代行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中央政府人民委员会的职能。西北办事处的成立,实现了陕甘宁苏区内原来几块根据地领导权的统一,为后来陕甘宁边区政府的成立作了组织上的准备,1937年9月,陕甘宁边区政府正式成立。这标志着工农苏维埃政权的结束和建设抗日民主政权的开始。在“民族危机加深的时期”,逐步改变了对地主和富农的政策,停止没收地主土地,共产党在各抗日根据地实行减租减息政策,调动了各阶级抗日的积极性。贺永泰中华苏维埃政权在陕北(1)根据材料一指出中华苏维埃共和国成立的条件
18、(4分)(2)根据材料二概括中华苏维埃政权发生了哪些转变?这些转变说明了什么?(8分)历史参考答案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题号12345678910111213141516答案BCDBACBBADCBBCBD二、非选择题:共52分。(17题14分,18题14分,19题12分,20题12分)17(14分)答案:(1)(8分,每点2分)特点:减少对考生考试资格的限制;使殿试成为定制;注意对科举考试的规范管理,确保考试公平;丰富考试内容,比较注重实用。(2)(6分,每点2分)西方原有选官方式存在弊端;科举制具有优越性;科举
19、制选拔体现了启蒙运动所倡导的思想;西方人士的推崇和赞誉。18、(1)(10分) 特点: 明朝(6分,每点2分)政府应对消极; 防疫重点主要集中在灾后赈济救助方面防疫措施呈零散性、偶然性特征 ;防疫措施迷信色彩深厚 英国(4分,任意两点4分)政府高度重视,积极应对;周密部署,构建国家公共卫生防疫体系;防疫工作制度化;防疫措施科学、进步(2)(4分)影响 明朝(2分,任意1点即可)导致疫病蔓延,人口大量死亡;社会动荡,是明朝灭亡的重要因素之一 英国(2分,任意1点即可)(1) 为鼠疫从英国消退奠定了基础(2) 有利于都铎王朝统治的持久稳固(3) 有利于英国资本主义的发展与社会转型19、答案:示例一
20、:书名:波峰与波谷秦汉魏晋南北朝的政治文明阐述:波峰是指秦汉时期的政治。秦完成统一,虽二世而亡,但之后的两汉疆域得到拓展,对边疆加强了管理,维持了近四百年的稳定和统一。同时,秦以皇帝制度为核心,废除分封制,推广郡县制,设立三公九卿,建立一整套的官吏选拔、考核、监察制度,正式创立中央集权制。汉承秦制,不断加以完善。创立中朝,削弱三公,加强皇权。实行推恩令,派遣刺史,加强对地方的管理。实行察举和征辟制,大量选拔德才兼备的人才,完善官僚制度。总之,秦汉是中国古代国家统一和中央集权制度的第一个高峰。波谷是指魏晋南北朝的政治。魏晋时期,国家分裂,战乱不断,人民流离失所。在政治制度上,门阀士族崛起,九品中
21、正制强化了士族对权力的世袭支配,贵族政治回潮。儒学低落,玄学、佛教、道教流行,在此背景下,皇权的独尊和神圣被淡化。由此可见,魏晋时期,国家政治状况掉入低谷。综上所述,“波峰与波谷”非常准确地描述了秦汉与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状况。示例二:书名:集成与转型明中叶至辛亥革命的精神文明阐述:集成指明清时期的文化总结。明清是中国封建社会的晚期,文化领域出现了诸多集大成者的成就。思想上,基于对儒家思想的总结及反思,出现了黄宗羲、顾炎武等伟大思想家。他们反对君主专制,重视商业、提倡经世致用。这既是对传统儒家民本思想的继承,也是对程朱理学的批判,对后世影响深远。在科技领域,出现了一大批总结性的科技巨著,如医药
22、学著作本草纲目、农学著作农政全书等。文学艺术上,古典小说达到高峰,红楼梦等文学巨著问世,融各派所长的京剧产生。总之,明清时期的文化集往昔之大成,出现了文化的高潮。转型主要是指鸦片战争至辛亥革命的思想变革。鸦片战争以后,西方列强不断侵略中国,向西方学习救亡图存之道。19世纪40年代,林则徐、魏源成为第一批开眼看世界的中国人,他们提出“师夷长技以制夷”,学习西方的科技。60年代的洋务派在此基础上提出“中体西用”的思潮,引领了洋务运动。90年代随着甲午战争的惨败,维新派认为学习西方的君主立宪制度才是救亡之道。20世纪初民主革命思想进一步传播,推动了辛亥革命的爆发,终结了2000多年的君主专制制度。由
23、此可见,近代以来,中国思想经历了巨大的转型,传统思想越来越受到质疑,向西方学习成为主流,推动了社会的转型。综上所述,该书用集成来描述明清的文化,用转型来概括近代的思想状况符合时代特征。(评分说明:书名即观点2分;阐述,8分,对书名应从两个方面完整阐述,每一方面所用于论证的史实至少须有2个或两个以上;结论,2分,照搬观点1分)20(12分)20、答案:(1)(4分,任意2点)条件: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红军的壮大;苏维埃运动的高涨;反“围剿”的胜利及中央革命根据地的建立。 (2)(8分,“转变”6分;“说明”2分)转变:成立苏维埃中央政府西北办事处,代行中华苏维埃中央政府职能;成立陕甘宁边区政府,由工农苏维埃政权改变为抗日民主政权;土地革命转变为土地改革(没收地主的土地转变为地主减租减息)。说明:中国共产党依据中国革命形势(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的需要调整政策;中国共产党代表着整个中华民族的利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