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课时质量评价(二十七)一、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符合题目要求。1种群是生态研究的一个重要单位,下列有关种群的叙述,正确的是()A种群是指一个生态系统中同种生物所有成熟个体形成的集合 B一个呈“S”形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 K/2时增长速率最大 C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发展阶段 D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可以大于最大值即 K 值 B 解析:种群是指在一定的空间范围内,同种生物所有个体形成的集合,A项错误;一个呈“S”形增长的种群中,种群增长速率在各阶段是不同的,数量为K/2 时增长速率最大,B 项正确;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
2、目比例适中,这样的种群正处于稳定阶段,C 项错误;K 值是指一定的环境条件所能维持的该种群的最大数量,合理密植农作物时,其数量不应大于 K 值,D 项错误。2去除取样法是调查种群密度的方法之一,其原理是在一个封闭的种群中,进行随机捕获并去除,随着捕捉次数的增加,种群数量逐渐减少,因此每次捕获的数量逐次减少。以捕获累积量为横坐标,单位捕获量为纵坐标,其关系如图。下列相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中曲线与横坐标的交点可作为该种群数量的估计值 B对于标记困难或捕获会影响动物健康的种群可采用该方法捕获累积量 C对于跳蝻、蚜虫等活动能力差的种群,可采用此方法进行种群密度调查 D对于多数种群,逐个计数非常困难,
3、因此常用去除取样法等估算的方法 C 解析:根据去除取样法的原理,得到题图所示的曲线,把曲线延长,与横轴的交点,理论上就是该种群的种群数量的估计值,A 正确;标记困难或捕获会影响动物健康的种群,无法采用标记重捕法进行种群数量调查,可采用该方法捕获累积量调查种群数量,B 正确;跳蝻、蚜虫等活动能力差、活动范围小,适宜用样方法进行种群密度的调查,C 错误;对于多数种群,逐个计数非常困难,用去除取样法可以逐次减少捕获数量,最终统计捕获累积量即可估算,D 正确。3某生物兴趣小组对一种以优质牧草的根为食的田鼠进行了一段时间的追踪调查,绘制出下图曲线,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图示属于模型建构法,该模型的种类与
4、构建 DNA 双螺旋结构模型的种类相同 B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偏小 C图中 K 值反映的是环境容纳量,该值不受气候因素的影响 D图中种群增长速率最大的点为 C 点,此时该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 D 解析:题图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为“S”形,属于数学模型,而制作的 DNA双螺旋结构模型属于物理模型;调查田鼠种群密度的方法是标记重捕法,如果田鼠在被捕捉过一次后更难捕捉,则统计的种群密度会比实际值偏大;图中 K 值反映的是环境容纳量,该值会受气候等因素的影响;图中的 C 点对应的是 K/2,此时该种群的增长速率最大,种群的年龄结构为增长型。4假设某草原上散养的某种
5、家畜种群呈“S”形增长,该种群的增长率随种群数量的变化趋势如图所示。若要持续尽可能多地收获该种家畜,则应在种群数量合适时开始捕获,下列四个种群数量中合适的是()A甲点对应的种群数量B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C丙点对应的种群数量D丁点对应的种群数量 D 解析:在由甲点到丙点时,种群数量的增长速率上升,种群数量在增长;丁点时种群增长速率虽然下降,但种群增长速率仍然大于 0,种群数量仍然在增加,在该点时开始捕获,会使捕获后种群的增长速率达到最大,更新能力更强,实现可持续发展。5下列方法与研究目的不符的是()A用模型建构的方法建立种群增长的数学模型 B用标记重捕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 C用样方法研究车前
6、草的种群密度 D用标记重捕法调查达乌尔黄鼠的种群密度 B 解析:数学模型是用来描述一个系统或它的性质的数学形式,包括曲线图和数学方程式,建构的种群增长模型是数学模型,A 项正确;通常用取样器取样的方法调查土壤小动物的丰富度,B 项错误;车前草为绿色植物,调查植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样方法,C 项正确;调查达乌尔黄鼠等活动能力强、活动范围大的动物的种群密度,常用标记重捕法,D 项正确。6(2020山东济南模拟)某实验小组研究了接种量对培养液中酵母菌种群密度变化的影响,结果如图所示。下列分析正确的是()A实验中酵母菌计数应采用平板划线法 B02 h,酵母菌数量因种内竞争激烈而增长缓慢 C810 h,接种
7、量为 1.5 mL 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减小的原因可能是培养液pH 降低 D810 h,接种量为 0.5 mL 的酵母菌种群的出生率低于死亡率 C 解析:实验中酵母菌计数应采用血细胞计数板计数法,A 错误;02 h,酵母菌数量因起始数量低而增长缓慢或酵母菌需适应环境而数量增长缓慢,B 错误;酵母菌呼吸作用的过程中会产生二氧化碳,810 h,可能是由培养液 pH 降低导致接种量为 1.5 mL 的酵母菌种群密度减小,C 正确;810 h,接种量为 0.5 mL的酵母菌种群数量缓慢升高,说明出生率略高于死亡率,D 错误。7(2019江苏卷)下图是一种酵母通气培养的生长曲线,a、b 是相同培养条件下两批
8、次培养的结果。下列叙述合理的是()Aa 批次中可能有大量细菌污染 Bb 批次的接种量可能高于 a 批次 Ct1 时两批次都会产生较多的乙醇 Dt2 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相同 B 解析:a 批次若有大量细菌污染,则 K 值会下降,与题图不符,A 错误;b 曲线达到 K 值所需时间较短,可能的原因是 b 批次接种量高于 a 批次,B 正确;因为对酵母菌进行通气培养,所以 t1 时两批次都不会产生较多的乙醇,C 错误;因 a、b 两批次培养达到 K 值的时间不同,故两批次培养到 K 值时消耗的营养物质的量不同,即 t2 时两批次发酵液中营养物质剩余量不同,D 错误。二、选择题:每小题给出的
9、四个选项中有一个或多个符合题目要求。82020 年 11 月 8 日电,国家林业和草原局表示为进一步扩大麋鹿野外种群,11 月 6 日我国成功将 25 只成年麋鹿放归自然。30 多年来,通过加强栖息地建设、开展种群重建和科研攻关等加强麋鹿保护,麋鹿种群数量已突破 8 000 只。下图表示某生物群落中甲、乙两个麋鹿种群的增长速率随时间变化的曲线,下列判断错误的是()A甲、乙两种群数量的增长曲线均为“S”形曲线 Bt2t3 时间段内,甲种群的出生率大于死亡率 Ct5 时种群密度对乙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 t4 时 D甲种群数量最多的时刻为 t2,乙种群为 t4 D 解析:甲、乙两种群的增长速率变化趋势
10、都是 0最大0,说明两个种群数量增长曲线均为“S”形曲线,A 项正确;t2t3 时间段内,甲种群增长速率虽然下降但大于 0,说明甲种群的出生率仍大于死亡率,B 项正确;乙种群在 t5 时种群密度最大,所以 t5 时种群密度对该种群的制约作用大于 t4 时,C 项正确;甲种群数量最多的时刻为 t3,乙种群为 t5,D 项错误。9(2021北京模拟)科研人员对一个 6 公顷海岛上的歌带鹀的种群数量与繁殖情况进行了研究,结果如图所示。下列相关叙述正确的是()A随成年雄鸟总数量增加,有领域与无领域的雄鸟数量均会增加 B繁育期繁殖雌鸟的数量增加,雏鸟出生后的成活率降低 C歌带鹀的领域行为和环境资源共同限
11、制了种群数量的增长 D该岛上的歌带鹀种群数量会不断波动,种群 K 值约为 80 只 ABC 解析:随着繁育期有领域的雄鸟数的增多,无领域的雄鸟数所占雄鸟数的百分比随之增加,可见随成年雄鸟总数量增加,有领域与无领域的雄鸟数量均会增加,A 正确;随着繁育期繁殖雌鸟数的增加,到幼鸟离巢期时每只雌鸟的成活后代数降低,可见繁育期繁殖雌鸟的数量增加,雏鸟出生后的成活率降低,B正确;分析题图可知,歌带鹀的种群数量的增长受其领域行为和环境资源共同限制,C 正确;从题干和曲线图中看不出该种群的 K 值,D 错误。10图 1 表示某种群数量变化的相关曲线图,图 2 是在理想环境和自然条件下的种群数量增长曲线。下列
12、有关叙述错误的是()A图 2 中曲线 X 可表示图 1 中前 5 年种群数量的增长情况 B图 1 中第 10 年种群数量最多 C图 2 中 B 点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 D图 1 中第 15 年种群数量最少 D 解析:据题图 1 可以看出,该种群在前 5 年的值不变,且1,说明种群的数量每年以一定的倍数增长,所以该种群在前 5 年种群数量的变化类型是“J”形增长,可用曲线 X 表示其增长情况;图 1 中第 10 年 1,第 1020 年 1,种群数量开始减少,因此第 10 年时该种群数量最多;图 2 中 B 点时位于种群“S”形增长曲线的 K/2 值处,此时种群增长速率最大;图 1 中,第 102
13、0 年间1,则种群数量越来越少,该种群数量最少的年份是第 20 年。三、非选择题 11林场中的林木常遭到某种山鼠的危害。通常,对于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仅在林场的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对鼠害的控制很难持久有效。回答下列问题:(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山鼠种群的增长曲线呈_形。(2)在苗圃进行了药物灭鼠后,如果出现种群数量下降,除了考虑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这一因素外,还应考虑的因素是_。(3)理论上,除药物灭鼠外还可以采用生物防治的方法控制鼠害,如引入天敌。天敌和山鼠之间的种间关系是_。(4)通常,种群具有个体所没有的特征,如种群密度、年龄结构等。那么,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_。解析:
14、(1)在资源不受限制的理想条件下,种群数量呈“J”形增长。(2)在鼠害较为严重的林场局部区域(苗圃)进行药物灭鼠后,山鼠种群数量下降与药物引起的死亡率升高有关,同时山鼠种群中部分个体迁出苗圃也会导致山鼠种群数量下降。(3)天敌和山鼠之间是捕食关系。(4)种群的年龄结构是指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分为增长型、稳定型和衰退型。答案:(1)“J”(2)苗圃中山鼠种群中个体的迁出(3)捕食(4)种群中各年龄期的个体数目的比例 12“种群存活力”分析可用于研究一些因素如何影响到种群灭绝的可能性,这种研究方法目前已被用来评价秦岭大熊猫现有种群的存活能力,并借此探讨相应的保护措施。请回答下列问题:(
15、1)研 究 秦 岭 大 熊 猫 种 群 动 态,常 需 要 调 查 其 最 基 本 的 数 量 特 征_。(2)在环境条件不变的情况下,对秦岭大熊猫进行“种群存活力”分析时,得到如下表所示的数据,请据表分析回答:初始种群规 模/只1020252830405070 种群在 200年内的灭绝概率0.4120.1320.0760.0650.0410.0100.0020 若以“种群在 200 年内的灭绝概率小于 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为_只。(3)若以环境质量下降、自然灾害以及人类的偷猎和捕捉等限制种群数量增长的环境阻力为“限制压”,下图曲线表示不同“
16、限制压”下(以小数表示)初始规模不同的种群与其在 200 年内的灭绝概率(%)的关系。请据图分析:由图可知,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灭绝的可能性会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会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若种群的灭绝概率为 5%,则当限制压为 0.02 时,“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_只。(4)基于上述研究结果,请你提出 2 个针对秦岭大熊猫的保护建议:_。解析:(1)种群最基本的数量特征是种群密度。(2)根据表格数据分析,初始种群规模为 28 只时,种群灭绝概率为 6.5%,初始种群规模为 30 只时,种群灭绝概率为 4.1%,因此若以“种群在 200 年内
17、的灭绝概率小于 5%”作为种群可以维持存活的标准,则该种群维持存活所需的最小初始规模范围为 2830 只。(3)据题图分析,随着限制压的增大,种群的灭绝概率越来越高,即种群灭绝的可能性增大,维持种群存活的最小规模也会增大;若种群的灭绝概率为 5%,则当限制压为 0.02时,由曲线图可知,该种群的“最小存活种群”的规模为 160 只。(4)根据以上分析可知,影响种群存活力的因素有限制压、初始种群规模,因此针对秦岭大熊猫的保护建议为保证现有的环境状况不恶化、将偷猎和捕捉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答案:(1)种群密度(2)2830(3)增大 增大 160(4)保证现有的环境状况不恶化(或逐步恢复大熊猫的生存环境)、将偷猎和捕捉限制在一定范围之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