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第18讲高频热点主题串讲主题一中西方政治文明的变迁(1)中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与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度。(2)古希腊的民主政治与罗马的法律制度。(3)近代西方英、美、法、德资产阶级代议制。 (4)巴黎公社与俄国十月革命。(5)近代中国民主政治的探索与尝试。(6)现代中国的民主政治建设。 真题回扣考向1中西重要政治制度的演进与历史借鉴1 2011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各题。材料一春秋战国时期,按“官有能而禄有功”的原则,废除血缘世袭的贵族制,建立起官僚行政制度。秦至汉初,秉承法家理念,功与能为官吏升迁任免的主要依据。汉武帝以后,儒生出身的官吏地位上升,官吏个人品行对于引导、教化百姓的功用日
2、益受到重视。东汉时,士大夫追逐基于德行的“名”,官吏矫情虚伪而无实际才能成为普遍现象。曹操执政,强调“唯才是举”,功、能者优先,“不官无功之臣,不赏不战之士”。西魏北周选任官吏,突出思想品行的重要性:“凡所求材艺者,为其可以治民。”强调对官员的品行与政绩考核:“其志行善者,则举之;其志行不善者,则去之凡求贤之路,自非一途。然所以得之审者,必由任而试之,考而察之。”摘编自翦伯赞中国史纲要材料二唐代将品德与任职态度方面的“四善”作为考察官员最重要的内容:“一曰德义有闻,二曰清慎明著,三曰公平可称,四曰恪勤匪懈。”同时规定各类职务的最佳业绩标准,称作“最”。每年考核,公示结果。考核分为九等:“一最四
3、善为上上,一最三善为上中,一最二善为上下居官饰诈,贪浊有状,为下下。”“善”是获得薪酬奖励与迅速提升的关键。据新唐书材料三取士概归学堂,固已明示天下以作新之基且设立学堂者,并非专为储才,乃以开通民智为主,使人人获有普及之教育,且有普通之知能,上知效忠于国,下得自谋其生。其才高者,固足以佐治理,次者亦不失为合格之国民。查科场试士,但凭文字之短长,不问人品之贤否,是以暗中摸索,最足为世诟讥。今学堂定章于各项科学外,另立品行一门,用积分法,与各门科学一体核考,同记分数,共分言语、容止、行动、作事、交际、出游六项,随处稽察,第其等差,至考试时,亦以该生平日品行分数,并合计算。凡算学、地理、财政、兵事、
4、交涉、铁路、矿务、警察、外国政法等事,但有一长,皆可保送。俟考时分别去取其取定者,酌量用为主事、中书、知县官。摘编自袁世凯、赵尔巽、张之洞等会奏之停科举推广学校折暨上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1905年)(1)根据材料一、二并结合所学知识,概括秦至唐官员选拔所体现的“德”“才”观的变化并简析其原因。(2)根据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简要评述清末对“德”“才”的新认识。解答分析:_答案试解:_ 应考必备中国古代政治机构、制度变革史实及发展趋势朝代中央机构地方制度选官制度秦朝皇帝制度,皇权至高无上;三公九卿制的确立,君主专制下的中央机构实行郡县制,在全国范围内废除分封制,郡守、县令(县长)都由皇帝任免沿用军
5、功制汉朝汉武帝时设立中朝,形成中外朝制度郡国并行制到彻底解决王国问题,中央集权加强;设立刺史监察地方察举制,以孝廉为核心隋唐中央机构实行三省六部制科举制北宋设立中书门下、枢密院、三司分割相权地方行政、军事、财政权力收归中央,派文臣做知州,设通判监督沿用隋唐科举制,并不断发展完善元朝中央三省合一,只设中书省实行行省制度;设立宣政院管理少数民族地区 (续表)朝代中央机构地方制度选官制度明朝废丞相,皇权与相权合一;设立内阁,帮助皇帝处理政务沿用行省制度,进一步加强对边疆地区的管辖清朝清初沿用内阁制度,设立议政王大臣会议;军机处使专制皇权发展到顶峰继续实行科举制,但科举制发展到八股取士的形式,走向了僵
6、化发展趋势日趋完善严密;相权削弱直到消亡,皇权加强;专制主义日益浓厚地方权力越来越集中到中央,中央集权得到不断加强选拔标准、方式、形式日趋完善,体现了公平、公正、客观的原则考向2中外权力监督与制衡的变革及历史的启示2 2013四川卷 权力监督与制约是政治领域的重要问题。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中国从西周就开始了权力监督的制度建设。秦汉时期已有大量相关法规,如关于官吏任用与铨选的置吏律、关于官吏调任与监察的效律和考核官吏为政情况的上计律等。唐朝时出现了中国历史上第一部专门的行政法典唐六典,首次以法典的形式为行政监督提供了完备的法律根据。在此基础上,宋朝不仅大量充实各项监察法规,诸多行政制度也体
7、现了权力监督理念,如在人事任用上通过“避亲法”“避嫌法”等回避制度约束官员权力。明清两朝也制定了专门的行政法典和比较完善的监察法,对监察考课机关的职掌权限、官员的条件及责任义务等做出详细的规定。(据白钢中国政治制度史)材料二宋英宗欲擢王畴为枢密副使,封驳官钱公辅认为王畴“素望浅”,不宜擢升。英宗不仅不采纳其意见,反而贬钱公辅为滁州团练使。(据贾玉英中国古代监察制度发展史)(1)根据材料一概括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突出特点。根据材料一、二分析古代中国权力监督的作用与局限。材料三英国政治制度史大事记(部分)1215年大宪章限制王权,保障贵族特权,保护部分骑士与市民的利益1265年孟福尔会议召开,英国议
8、会产生的标志1628年权利请愿书1689年权利法案1720年王位继承法1721年沃波尔主持内阁会议,开创了多数党领袖组阁的先例1747年君主不再行使立法否决权1832年议会改革法案19世纪30年代责任内阁制趋于完备19世纪中叶两党制度形成1867年第二次议会改革19世纪晚期内阁权力膨胀,人称议会“第三院”1884年第三次议会改革1911年阿斯奎斯法案,上院权力进一步削弱1948年议会通过人民代表法案,确立“一人一票”制(2)根据材料三,指出近代英国限制王权历史进程中的重要事件。说明近代英国政治体制的权力制衡关系。(3)英国民主政治的发展呈现出鲜明的渐进性、灵活性等特点,任选其一结合史实予以说明
9、。解答分析:_答案试解:_ 应考必备全面理解西方民主政治中的分权制衡原则(1)内涵:分权制衡是近现代西方国家普遍运用在政治体制和其他国家管理活动中的重要法理;制衡学说源于分权思想,本质是权力约束权力。其中主张立法权、行政权、司法权三权分立说是西方分权相互制衡的基本原则。(2)起源:分权思想起源于古希腊、罗马,深受欧洲启蒙思想家的影响,最终形成于资产阶级革命时期,是近代资产阶级革命的产物。(3)与权力监督的区别:权力监督是封建专制社会的产物,权力监督是主要甚至是唯一的权力约束;在民主政治中,权力约束最主要的形式是权力制衡,权力监督只是一种从属的权力约束。(4)作用:近代法治产生后,以权力制衡为核
10、心的法治原则替代权力监督,成为民主政治最主要的制度保障。考向3中西方政治制度的差异及相互影响3 2013新课标全国卷 阅读材料,完成下列要求。材料太和殿,清朝皇帝治国理政的场所白金汉宫(左)和唐宁街10号(右)自18世纪中期至今分别为英国王宫和首相官邸提取材料中的信息,结合所学知识,从建筑与政治关系的角度进行中英比较。解答分析:_答案试解:_ 应考必备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路径(1)中西古代政治制度的起源和形成有两条不同的路径,即专制主义路径和共和制路径。前者具有任命制、终身制和集权制等特征,后者具有选举制、任期制和分权制等特征。(2)古希腊国家制度的地域性完全是切断血缘关系而冲破氏族藩篱的结果,而古代中国国家制度的地域性则是血缘关系通过宗法制度得以延伸的结果。古希腊政治制度的“公共权力”逐步发展为公民权,而古代中国政治制度的“公共权力”本质上为血统性的“个人”行使。前者演变为“主权在民”的路径,后者则演变为“主权在君”的路径。(3)中西古人对政治制度的认知和思维路径,与他们各自所处的政治制度的客观现实是一致的。不同的认知和思维路径,反过来制约着中西政治制度路径的演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