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2012高中历史 第3课 宋明理学课时作业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标.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7332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766KB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高中历史 第3课 宋明理学课时作业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标.doc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12高中历史 第3课 宋明理学课时作业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标.doc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12高中历史 第3课 宋明理学课时作业同步导学 新人教版必修3 新课标.doc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第一单元 第3课宋明理学(本栏目内容在学生用书中以活页形式分册装订!)一、选择题1.(2011济南高二检测)右图是僧人、道士和儒者在少林寺同台打坐,在别处实为少见,意味深长。从图中可以得出的信息有()A最早出现在西汉早期B这体现了“三教并立”C这体现了“三教合归儒”D这体现了佛教的独尊解析:从图片材料中可以直观地看出儒者、道士、僧人三者并坐在一起,由此可知他们是并立的,而这种局面开始出现于魏晋南北朝时期。答案:B2青年时期的钱伟长在美国大使馆填写签证表的宗教信仰一栏时,钱先生说:“我没有宗教信仰。”美国官员说:“没有是不行的,你就填信仰孔教吧。”这件事情说明()A外国人一直把儒教当成中国的国教

2、B中国以外的世界,把儒家视为一种宗教C儒家应当积极参与世界宗教对话D儒教或曰孔教就是中国人的宗教解析:本题考查学生理解、分析问题的能力。选项B、C、D的说法是错误的,儒家思想只是一种思想体系,而不是宗教,亚洲受儒家思想影响大的国家也不把它作为宗教,而是一种文化。西方对中国的文化认识不全面,误把儒家思想当作宗教信仰,看成是中国的国教。答案:A3(2011济南高二检测)中国服饰在不同历史时期特征各异,其中战国的“清新”、宋朝的“理性美”特色很明显。这折射出的历史现象分别是()A“百家争鸣”、民主政治B“罢黜百家”、理学盛行C“百家争鸣”、“经世致用”D“百家争鸣”、理学盛行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

3、解能力。战国时期我国出现了“百家争鸣”的现象,各种思想自由争鸣,是我国一次宝贵的思想解放潮流,给人耳目一新的感觉。宋明时期出现了理学,使儒学变得更加严谨深刻,给人以一种理性美。答案:D4.右图是我们所熟悉的云根书院,朱熹常到云根书院讲学布道,传授理学思想,一时八方学子云集,探究理学真谛。朱熹在讲学中最可能出现的言论观点是()A宇宙便是吾心,吾心即是真理B学以致圣的修养关键在于致良知C以天下之权寄天下之人D倡导“三纲五常”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能力。C项是民主思想,B项是王阳明的观点,A项是陆九渊的观点。朱熹倡导“存天理,灭人欲”,强调理的作用,理就是“三纲五常”。答案:D5.右图反映的是宋

4、代学者杨时和游酢向程颢、程颐拜师求教的故事。其求教内容最有可能是()A救国治国之术B“天理”C“知行合一”D“民贵君轻”解析:“知行合一”是王阳明提出的,“民贵君轻”是荀子提出的,二程的主要思想是“天理”。答案:B6“眼珠子,鼻孔子,朱子高于孔子;眉先生,胡后生,后生长于先生。”这是中国对联艺术中非常典型的双关联。对“朱子高于孔子”喻意的最佳解释是()A朱熹建立了系统的心学理论B朱熹继承并发展了儒家学说C朱熹的贡献比孔子大D朱熹的理学比孔子学说更科学解析:本题以对联中双关联的形式考查学生对儒家思想发展历程的理解。朱熹是南宋儒学大师,他在继承儒家学说的基础上系统地阐释了“理学”思想,是对儒家学说

5、的继承和发展。答案:B7宋明理学历经几百年发展,对中国社会政治、文化教育以及伦理道德产生深远影响,宋明理学与先秦儒学相比,其重大发展是()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的过程认为世界的本原是“民为贵”吸收了佛教和道教的思想具有浓郁的人文主义精神A BC D解析:本题旨在考查学生分析比较历史问题的能力。宋明理学吸收了佛、道两教思想,完成了理论化、思辨化过程。说法则不符合史实。答案:B8“今日良知见在如此,只随今日所知扩充到底,明日良知又有开悟,便从明日所知扩充到底。”这句话应出自()A董仲舒 B朱熹C陆九渊 D王阳明解析:明确提出以“致良知”的方式探寻“理”的存在的理学家是明朝的王阳明。答案:D9(201

6、1南京高二检测)如果让王阳明穿越时空与朱熹对话,他们的共识应该是()A心外无物,心外无理B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C知和行都产生于心D只有探究万物,才能得到“其中的天理”解析:“心外无物,心外无理”“知和行都产生于心”是王阳明的思想,故A、C不是其共同点;“探究万物”以明理是朱熹的主张,故D不是其相同点;双方都认为,人的善性或美德往往被欲望所蒙蔽,所以要“存天理,灭人欲”,B为双方共识。答案:B10“今日格一件,明日又格一件,积习既多,然后脱然自有贯通处。”这体现的理学思想是()A注重实践活动 B强调内心反省C维系专制统治 D凸显人性尊严解析:本题考查学生分析理解历史问题的能力。“格”就

7、是深刻探究、穷尽,“物”就是万物的本原。材料的主旨是:今日探究一件,明日又探究一件,探究多了,自然就明白其中的道理了。可见,体现的思想是注重实践活动。答案:A二、非选择题11阅读下列材料:材料一在董仲舒看来,天是百神大君,天具有仁义礼智信,皇帝是天的儿子。人间的一切都是天造就的。天按照自己的模样造就了人,人秉承天的意志长出了身体,这就是人符天数。天有三百六十六日,人骨有三百六十六节;天有十二个月,人骨有十二大节;天有五行,人有五脏;天有四季,人有四肢;天有昼夜,人有视瞑。天地有上下之别,人间有尊卑之别。君为臣纲,父为子纲,夫为妻纲,这是合于天道的伦理范畴。中国哲学与文化材料二朱子曰:“天人一物

8、,内外一理,流通贯彻,初无间隔。若不得见,则虽生于天地间,而不知的以为天地之理,虽有人之形貌,而亦不知所以为人之理矣。天命之性,处处皆是,但只寻时,先从自己身上寻起。”续近思录材料三“日变修德,月变省刑,星变结和。凡天变,过度乃占。国君强大,有德者昌;弱小,饰诈者亡。大上(太上)修德,其次修政,其次修救,其次修禳,正下无之。”史记天官书材料四“大天而思之,孰与物畜而制之!从天而颂之,孰与制天命而用之!望时而待之,孰与应时而使之!”荀子天论请回答:(1)材料一和材料二都在论述什么思想?(2)请结合当时的时代背景,谈谈在材料一中董仲舒为什么要提出这种思想?(3)材料二又是怎样论述这种思想的?(4)结合材料三、四,我们应该怎样看待这种学说的积极性?解析:本题围绕中国古代思想家关于天人关系这个主题展开考查。材料中古文字比较难懂,这方面要注意,可以结合所学知识,对之大意理解即可。答案:(1)思想:天人合一,或天人感应。(2)原因:西汉社会经济恢复元气后,黄老之学不能适应现实政治需要;董仲舒整合新儒学为君主专制中央集权的加强提供理论依据。(3)材料二的论述:朱熹认为天人本来就是合一的,世界的本原就是一个“理”。(4)评价:勇于探索天人关系;追求天人和谐;在历史上曾经对统治者的残暴和奢侈起过限制作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