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711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15 大小:49KB
下载 相关 举报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页
第1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2页
第2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3页
第3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4页
第4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5页
第5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6页
第6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7页
第7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8页
第8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9页
第9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15页
吉林省白城市第一中学2021-2022学年高一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文试题 WORD版含答案.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15页
亲,该文档总共1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白城一中2021-2022学年度上学期第一次阶段考试语 文 试 题考试说明:本试卷分为第卷(阅读题)和第卷(表达题)两部分,考生作答时,单项选择题按照对应题号涂在答题卡上,其余答案在答题纸上作答。第卷 阅读题一、 现代文阅读(一) 论述类文本阅读(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 题。 杜甫的诗一向被称为诗史,它广泛而深刻地反映了唐代安史之乱前后的现实生活和时代面貌。把杜诗称为诗史,最早见于晚唐孟棨的本事诗。其在叙述李白的一段中,附带着提到杜甫,说“杜逢禄山之难,流离陇蜀,毕陈于诗,推见至隐,殆无遗事,故当时号为诗史”。从这句话看来,诗史这个名称好像是在杜甫时代已经存在了纵使不在杜甫时代,也应该

2、在孟棨以前。 普遍地用诗史标志杜诗的特点,始于宋代。五代时写成的旧唐书杜甫本传没有提到诗史;北宋写成的新唐书则说杜诗“世号诗史”。宋代诗文以及诗话中,凡是有关杜甫的,诗史二字常常可以遇到。像“推见,至隐,殆无遗事”、像“读之可以知其世”、像“纪当时事,皆有据依”,的确是杜诗的特点,也是杜甫成为我国一个伟大诗人的重要原因之一。杜甫在这方面给中国的诗歌拓宽了一个领域,明代的唐诗研究者胡震亨说,“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他认为以时事入诗,杜甫发挥了极大的独创性,道前人所未道,这是杜甫对于中国诗歌的丰功伟绩。但回顾诗歌的历史,追溯诗经的传统,这种说法是不符合事实的。但把目光局限在从晋宋到唐初的三百年

3、内,这时期的诗歌除却陶潜、鲍照、庾信以及后来的陈子昂等人的优秀作品外,自然代替社会,形式胜过内容,已成为普遍的现象,而杜甫以其满腔热诚,大量地歌咏时事,从这方面看来,说是自他开始,也未为不可。 杜甫生在唐代封建社会发生巨大变化的时代。他既有热情的关怀,也能作冷静的观察,洞悉时代的症结和问题的核心所在。他观察的范围广、认识深,并能以高度的艺术手法把他观察、认识的所得在诗歌里卓越地表达出来,大大超过了在他以前的任何一个诗人。所以我们说,杜甫是中国诗歌优良传统伟大的继承者和发扬者。也就是这个缘故,杜诗才获得了千百年来被人公认的诗史的称号。 诗史不同于历史,不能理解为用诗体写成的历史。一部好的历史同样

4、需要作者能够认识时代的症结和重大问题的核心,同样可以写得很生动。可是作为诗史的杜诗则在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还通过多种多样的风格和具有独创性的表达方法处处体现出作者本人的形象,很少只是客观的描述。浦起龙说得好,“少陵之诗,一人之性情,而三朝之事会寄焉者也”诚然,杜诗不仅反映了时代,同时也浸透了作者的思想感情,使人感到诗人的性情活跃在诗的字里行间。这正是杜甫的诗史与一般历史不同的地方,正如胡宗愈所说的,里边包涵着诗人的“出处去就,动息劳佚,悲欢忧乐,忠愤感激,好贤恶恶”。 抒情和时事与社会生活相结合,是我国诗歌从开始以来一直到建安时代的一个共同的特点。这个特点的发扬光大,杜甫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

5、摘编自冯至论杜诗和它的遭遇) 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据孟棨本事诗记载,杜甫遭逢安史之乱,作品充分反映社会现实,所以当时就称之为诗史。B.与自然代替社会,形式胜过内容的诗歌相比,陶潜、鲍照等人的作品同杜诗一样,都在大量地歌咏时事。C.乱世中的杜甫对社会生活有广泛的观察和深刻的认识,并凭高超的艺术手法表达出来,这是前无古人的。D.作为诗史的杜诗不同于一般的历史,字里行间包涵着悲欢忧乐好贤恶恶,活跃着诗人的性情。2.下列对原文相关论证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文章开篇提出论题,接着论述杜诗被称诗史的历史、原因及诗史与历史的区别。B.文章引用

6、胡震亨的论述,阐明杜甫以时事入诗给中国的诗歌拓宽了一个领域的观点。C.第四段在论述杜诗的特点时,将浦起龙与胡宗愈的说法进行对比,支撑了自己的观点。D.文章在赞扬杜甫对我国诗歌贡献的同时,也对言过其实的说法有所辩驳,具有思辨性。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与同时代大多数诗人不同,杜甫以满腔热诚、大量歌咏时事著称,所以我们说以时事入诗,自杜少陵始,也未为不可。B.诗史不同于历史,不能理解为用诗体写成的历史,故而诗史不能真实地反映历史,而主要是反映作者的主观情感。C.杜甫的史诗深刻反映现实的同时凸显作者本人的形象,其诗句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就体现这样的特色。D

7、.在认识清楚时代的症结和问题的核心所在的同时,把抒情和时事与社会生活紧密结合起来,就能够书写出一部优秀的历史。(二)文学类文本阅读(14分) 阅读下面文字,完成4-6小题。逃跑铁凝二十多年前,老宋从北部山区来到这个城市,这个剧团。老宋在团里的任务是传达、收发,兼烧开水锅炉。每天,锅炉不仅定时定点烧开,温度也绝对可靠。那时,老宋还会站在当院,亮起大嗓喊几声:“老师们,水开了!”老宋将全团干部演员职工家属统称为老师。演员听了高兴,领导和职工家属也不会挑礼。老宋并不是一个喜爱喧闹的人,他的语言似是很金贵的,不像他的两条腿那样勤快。每天,他按时出入各个办公室分发报纸、杂志、信件。他步履轻盈,悄无声息,

8、把报纸、杂志分送给该送的人,从未出过差错。除了分内的事,分外的事他也没少做。团里唱小生的老夏是老宋的好友。他只向老夏说一些家事。他那嫁了人的闺女,嫁的是一个更穷的地方的懒人。前几年那人忽然扔下老宋的闺女和刚满月的孩子,悄悄走了,不知去了哪里。闺女的日子很难,处处得老宋接济。光阴像箭一样。老夏要退了,老宋也更老了。他走路不再是快步,有点拖着腿的样子。当他走过来,人还没到眼前,你就能听见鞋底蹭着地面的嚓嚓声。他的记性也差了,有时会把张三的信送到李四的办公室去。但剧团没辞退他。直到有一天,老宋的腿不争气地出了大毛病。从前老夏替老宋瞒着,现在是瞒不过去了。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了医院,医生为老宋检查后

9、说尽快手术吧,保腿要紧。老宋问手术得多少钱,医生说,一万五左右。老宋对老夏说,咱们回去吧。他全部的积蓄连一百五十元也不到。老夏走家串户,挨门敛钱,共筹集到一万五千八百六十二元。为此,他专门找到现任团长一道去给老宋送钱。一来显得郑重,二来也算有个旁证。老宋一夜没睡,他数了一夜钱。他一张一张地抚摩,一张一张地在灯下照,一张一张地把鼻子凑上去闻。一些新钱嘎巴嘎巴响得很脆,一些旧钱散发着微微辛辣的油泥味儿,或者黏黏的霉潮气。即便一张两块钱的旧票,压在掌上也是沉甸甸的。老宋数完钱就开始想心事,他想,难道他的腿真有病吗?难道他真的要把刚刚数过的这些钱都扔给医院吗?想着想着,他决心不再相信这条腿是条病腿。为

10、证实自己的见解,单用那病肿的左腿撑起全身的重量,他竟然站住了。他又做了几下其他动作,居然也做出了。接着他想起演员练功时做出的高难动作,他依次模仿起来。直到稀里哗啦摔在地上,一个形容才确凿地来到他的脑海:这哪儿还是一条腿啊,分明是烂冬瓜。传达室的灯亮了一夜。第二天老宋就从这个剧团和这个城市消失了。老夏终于气愤起来,团里的老师们也气愤起来。他们那一片爱心呢?他们的钱是血汗钱!尤其让老夏不能容忍的是,人们纷纷在他面前发些抱怨,好像是老夏骗了大伙儿的钱,并且协助了老宋逃跑。老夏想起当年老宋来团是靠了一个住在本市的亲戚的介绍。找到那亲戚后,那人说,老宋回老家第二天就去把腿锯了,两千不到。剩下一万多又有什

11、么不好?又是穷闺女,又是穷外孙。老夏愤怒难平,疑惑难平。不久,团里有人从北部山区演出回来,告诉老夏说在一个旅游景点看见老宋了,老宋坐在一个小铁皮房里卖胶卷。老夏决心去亲眼看看那逃逸的老宋的现状,让他尴尬、难堪和愧疚。他很快就发现,在一个小铁皮屋子旁边,老宋拄着双拐,左腿那儿空着。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一时竟想不好到底该不该去和老宋打招呼。老宋也看见了老夏,顿时木呆呆地愣在那里。突然间,老宋撒腿便跑,他那尚是健康的右腿拖动着全身,拖动着双拐奋力向前;他佝偻着身子在游人当中冲撞,如一只受了伤的野兽,他跳跃着直奔一条山间小路而去,眨眼之间就没了踪影。(有删改)4.下列对小说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12、( )。(3分)A.小说开头交代了老宋的工作内容和日常表现,凸显了他认真负责、勤劳干练、乐于助人等特点,为下文团里不辞退他并为他捐款作铺垫。B.小说运用倒叙的方式,讲述了老宋为接济女儿,宁愿不顾惜自己的身体,用众人的捐款改变家庭境况而携款逃跑的故事。C.小说善于运用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拿到善款后,老宋夜里用触觉、视觉、嗅觉、听觉细细体味那些钱,体现出了人物复杂的心情。D.作者采用平静的叙事语调,把人物、事件置于冷静客观的语境中,不做任何价值判断,让人物的艰难、悲凉、矛盾和无奈得以深刻体现。5.请结合全文,简要概括并分析老夏的性格特点。(5分)6.文章略写老宋第一次“逃跑”,请简要分析作者这样安排

13、情节有何作用。(6分)二、 文言文阅读.(22分) 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7-11小题。大铁椎传清魏禧大铁椎,不知何许人也,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与遇宋将军家。宋,怀庆青华镇人,工技击,七省好事者皆来学。人以其雄健,呼宋将军云。宋弟子高信之,亦怀庆人,多力善射,长子灿七岁,少同学,故尝与过宋将军。 时座上有健啖客,貌甚寝,右胁夹大铁椎,重四五十斤,饮食拱揖不暂去。柄铁折叠环复,如锁上练,引之长丈许。与人罕言语,语类楚声,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 既同寝,夜半,客曰:“吾去矣。”言讫不见。子灿见窗户皆闭,惊问信之。信之曰:“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吾与将军俱不

14、敢问也。”子灿寐而醒,客则鼾睡炕上矣。 一日,辞宋将军曰:“ 吾始闻汝名,以为豪,然皆不足用。吾去矣!”将军强留之,乃曰:“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今夜半,方期我决斗某所。”宋将军欣然曰:“吾骑马挟矢以助战。”客曰:“止!贼能且众,吾欲护汝,则不快吾意。”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客不得已,与偕行。将至斗处,送将军登空堡上,曰:“但观之,慎弗声,令贼知也。” 时鸡鸣月落,星光照旷野,百步见人。客驰下,吹觱篥数声。顷之,贼二十馀骑四面集,步行负弓矢从者百许人。一贼提刀突奔客。客大呼挥椎,贼应声落马,马首裂。众贼环而进,客奋椎左右击,人马仆地,杀三十许人。宋将军屏

15、息观之,股栗欲堕。忽闻客大呼曰:“吾去矣。”尘滚滚东向驰去。后遂不复至。 魏禧论曰:子房得力士,椎秦皇帝博浪沙中,大铁椎其人与?天生异人,必有所用之。予读陈同甫中兴遗传,豪俊侠烈魁奇之士,泯泯然不见功名于世者又何多也?岂天之生才不必为人用与?抑用之自有时与?子灿遇大铁椎为壬寅岁,视其貌当年三十,然则大铁椎今四十耳。子灿又尝见其写市物帖子,甚工楷书也。注:魏禧(16241681) ,清代散文家。字冰叔。一字叔子,号裕斋。宁都(今属江西)人。明末诸生,明亡后隐居翠微峰,不仕清。7.下列对文中加框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

16、持/而腰多白金B.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C.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D.客初至/不冠不袜/以蓝手巾裹头足/缠白布大铁椎外/一物无所持/而腰多白金8.下列句中加粗字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北平陈子灿省兄河南省:探望。B.故尝与过宋将军过:访问。C.扣其乡及姓字,皆不答扣:通叩,询问。D.时座上有健啖客啖:谈话。9.下列省略句中补出的省略内容,解释错误的一项是() (3分)A.北平陈子灿省兄(于)河南于:介词,到(某地)B.故尝与(之)过宋将军之:代词,他,指代大铁椎。C.吾始闻汝名,以(

17、之)为豪之:代词,你,指宋将军。D.客不得已,与(之)偕行之:代词,他,指宋将军。10.下列对大铁锤传的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3分)A.大铁椎其人名不见经传,能吃、力大、寡言,一把四五十斤重的大铁椎片刻不离身,给人以种种神秘感,直到最后才知道他是一个身怀绝技、勇武过人的“异人”。B.宋将军威名远播,雄健有加。大铁椎慕名而来,却发现他们“皆不足用”,既说明大铁椎有抱负,想寻找真正的英雄干一番大事,又表现他有知人之明,豪放而坦诚。C.大铁椎欣然答应了宋将军的请求,带着将军前去与响马贼决战,却让将军“登空堡上”,叮嘱他“但观之,慎弗声”。充分表现了他关心友人、敢作敢当的大丈夫气概。D.大铁椎决

18、战前后连续三次说出了“吾去矣”一语,这既是大铁椎向将军的告别之语,更是大铁椎对寻找到志同道合者之难,实现抱负、施展才能之难的沉重叹惋。11.将文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10分)(1)吾数击杀响马贼,夺其物,故仇我。久居,祸且及汝。(2)宋将军故自负,且欲观客所为,力请客。三、 诗歌鉴赏阅读下面诗歌,回答12-17题。(20分)祈祷闻一多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谁的心里有尧舜的心,谁的血是荆轲聂政的血,谁是神农黄帝的遗孽。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还告诉我这歌声的节奏,原是九苞凤凰的传授

19、。谁告诉我戈壁的沉默,和五岳的庄严?又告诉我泰山的石溜还滴着忍耐,大江黄河又流着和谐?再告诉我,那一滴清泪是孔子吊唁死麟的伤悲?那狂笑也得告诉我才好,庄周,淳于髡,东方朔的笑。请告诉我谁是中国人,启示我,如何把记忆抱紧;请告诉我这民族的伟大,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注】河马献来的馈礼:传说伏羲氏时,有龙马出于黄河,背负“河图”;有神龟出于洛水,背负“洛书”。周易系辞上:“河出图,洛出书,圣人则之。”石溜(li):岩石间的水流。12.下列对本诗相关内容的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诗人想要寻找问题的答案,但是又担心惊扰了这数千年记忆的静谧与庄严,所以反复提醒“轻轻的告诉我,不要喧哗

20、”。B.“告诉我那智慧来得离奇,/说是河马献来的馈礼”,表现了诗人对离奇传说的质疑,凸显出诗人超出常人的清醒和勇于批判的精神。C.对于“谁是中国人”这样一个无须回答的问题,闻一多偏偏要固执地追问,可见他所谓的“中国人”并非单纯以“国籍”概念界定。D.本诗赞美之中含有迷惘,诗人另一首诗死水把旧中国比作“一沟绝望的死水”,诅咒中蕴含希望,两者表达的炽烈的爱国情感是相通的。13.下列对本诗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诗歌运用四行一节的新格律体,并采用两行一换韵的技法,在视觉上给人以整齐和谐的建筑美,在听觉上给人以抑扬顿挫的音乐美。B.诗歌标点的使用别具匠心,如第二节有疑问词

21、却用逗号、句号,第四、五节中陈述句却用问号,是语气的变化,更是情感的变化,耐人寻味。C.诗歌的最后一节与第一节完全相同,感情上是对第一节的重复,形式上首尾照应,形成精致圆熟的结构,有回环往复的咏叹之美。D.诗歌语言庄严肃穆、蕴意深远;排比手法的运用使情感更浓烈,相关典故及古代人物的运用使诗歌具有穿越历史的深邃,引人怀想。14.诗歌题为“祈祷”,祈祷往往源于痛苦而指向希望,请结合诗歌简要分析诗人有怎样的痛苦和希望。(5分) 忆秦娥娄山关毛泽东西风烈,长空雁叫霜晨月。霜晨月,马蹄声碎,喇叭声咽。雄关漫道真如铁,而今迈步从头越。从头越,苍山如海,残阳如血。【注】遵义会议后,红军经娄山关北上准备于泸州

22、与宜宾之间渡过长江,但遇到阻碍,毛泽东果断决定二渡赤水折回遵义,于是再次跨越娄山关。15.下列对这首词的理解和赏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 (3分)A.本词上阕选取了“西风”“长空”“雁”“晨月”等意象,充分调动感觉、视觉和听觉,描绘了一幅凄冷悲壮的画面。B.本词上阕“喇叭声咽”中“咽”字的意思是“呜咽”“幽咽”,一个“咽”字生动表现出了军号声深沉低回的状况。C.本词下阕通过描写海涛般起伏的苍山、如鲜血般殷红的残阳,景中含情,借以表现浴血奋战英勇牺牲的激战情景。D.这首词上阕写景,下阕抒情;上阕激昂,下阕沉郁;写景状物、抒发胸臆,体现了毛泽东作为诗人的才情和技巧。16.这首词表达了作者哪些思想感

23、情?请简要分析。(6分)四、默写题17. 补写出下列句子中的空缺部分。(6分)(1)沁园春长沙上片中,描写近景并使用动静结合手法的句子是“_,_”。(2)荀子劝学中“_,_”两句,表明君子并非天资过人,只是他们善于利用外部条件来弥补自身的不足。 (3) 韩愈师说中指出教师作用的句子是“_,_”。 第卷 表达题 五语言表达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9分)历史是最好的教科书,也是最好的营养剂、清醒剂。70年前,面对延烧至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线上的战火,面对帝国主义侵略者_的霸权行径,英雄的中国人民志愿军将士,高举保卫和平、反抗侵略的正义旗帜,同朝鲜人民和军队一道,历经两年零九个月_的浴血奋战,

24、赢得了抗美援朝战争的伟大胜利。这一战,拼来了山河无恙、家国安宁;这一战,让全世界对中国_。从此,中国人民彻底扫除了近代以来任人宰割、仰人鼻息的百年耻辱,彻底扔掉了“东亚病夫”的帽子。鉴往事,知来者。70年斗转星移,中华大地发生的沧桑巨变举世瞩目。今天,抗美援朝战争的硝烟早已散去,但这场战争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历史上最值得骄傲、最值得大书特书的战争,赢得的和平环境、巩固的安全基石、激发的民族自信、奠定的大国地位,都在历史大潮中_出愈加夺目的光辉。站在新的历史交汇点上,我们要以发展的思维、长远的眼光来审视历史、观察现实、思考未来。对于这场战争来说,我们要更好地汲取历史,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我们要

25、弘扬伟大的抗美援朝精神,在民族复兴的道路上砥砺前行。18.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全都恰当的一项是( )A.颐指气使 卓尔不凡 刮目相看 放射B.颐指气使 艰苦卓绝 侧目而视 折射C.不可一世 卓尔不凡 侧目而视 折射D.不可一世 艰苦卓绝 刮目相看 放射19.下列各句中的破折号,和文中破折号作用相同的一项是( )A.“这正好。你是识字的,又是出门人,见识得多。我正要问你一件事”她那没有精采的眼睛忽然发光了。B.儿子遇害后,痛定思痛的约翰决心找到更好的应对儿童失踪的办法推动立法,建立更有效的寻找失踪儿童的机构。C.梅家的一个年轻小姐,很贤惠,也很规矩。有一天夜里,忽然地投水死了。后来,后来,

26、你知道吗?D.把“含香之署”讲成“有香味的房子”;把“怀刺”讲成“怀抱着有刺的东西”都是全无根据地乱解一通。20.文中画横线的句子有语病,下列修改最恰当的一项是( )A.对于这场战争来说,我们要更好地汲取历史,促进人类更好地和平与发展。B.就这场战争而言,我们要更好地汲取历史,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C.对于这场战争来说,我们要更好地汲取历史经验,促进人类更好地和平与发展。D.就这场战争而言,我们要更好地汲取历史经验,更好地促进人类和平与发展。21. 下面是关于“核电”的评论文章中的一段文字。请在横线处补写恰当的语句,使整段文字语意连贯,内容贴切,逻辑严密。每处不超过15个字。(6分)核电有

27、零排放的环保优势,_。在选择支持核电之前,一位环保人士如此纠结。其实,在人类历史的进程中,_?汽车与车祸、飞机与空难、摩天大楼与熊熊大火科技发展提供了便捷,也带来了风险;发展中不同诉求的交织、冲突,_。如何在面临两难时做出权衡,在面对风险时保持理性,在全力提高安全性、可靠性的前提下大力利用新技术,这是我们不得不面对的课题。22.请从下列文学形象中任选一个,说明你更喜欢其中哪一位,并陈述理由。要求:不要出现常识性错误,60个字以上。(4分)通讯员(百合花) 年轻媳妇(百合花)六、作文23.阅读下面的材料根据要求写作。(60分)阅读下面材料,根据要求写作文。人生是一条浪花飞溅的长河,时光的流逝淡化

28、了过去的记忆。但总有一些人和事在你的心灵深处留下不可磨灭的痕迹,就像照相的底片,随时可以再现。请以“回望岁月的痕迹”为题写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选好角度,确定立意,明确文体,不要套作,不得抄袭。高一语文答案1.B; 2.C; 3.C 4.B; 5.体贴善良。起初,老宋的腿出了毛病,老夏替他瞒着;后来,看到老宋“左腿那儿空着”,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乐于助人。老宋的腿病瞒不住了,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医院;老宋没钱治腿,老夏走家串户,挨门敛钱。细心谨慎。他专门找到现任团长,邀团长同他一道去给老宋送钱,做个旁证。解析:如从“老宋的腿不争气地出了大毛病。从前老夏替老宋瞒着,现在是瞒不过去了”“老

29、宋拄着双拐,左腿那儿空着。老夏心中涌上一股酸涩”等情节中可概括出老夏体贴善良的性格特征。从“老夏用自行车驮着老宋去了医院”,老宋没钱治腿,“老夏走家串户,挨门敛钱”等情节中可概括出他乐于助人的性格特点。由老夏给老宋送钱时特意找现任团长做旁证可知老夏细心谨慎。6.增添小说的戏剧性。老宋悄无声息地“逃跑”让情节发生突转,给读者以“意料之外,情理之中”的艺术美感。推动情节发展。略去老宋逃跑的心理、过程乃至下落,而写团里的老师们的气愤,引发老夏的一系列行为。揭示文章主旨。老宋在保全身体和改善生存条件的权衡中选择携款逃跑,表现出老宋强烈的家庭责任感,社会底层人物在生存与道德间充满了无奈和尴尬,体现了作者

30、浓厚的人文关怀。制造悬念,给读者以广阔的思考和想象的空间。7.C8.D 9.B; 10.C; 11.(1)我已经数次杀死响马贼(强盗),抢夺他们的物品,所以(他们)都仇视我。如果(我)在这里常住下去的话,那么将会连累到你。(2)宋将军向来(本来)自以为了不起,并且也很想看看客人的本领,就竭力请求客人同往。【参考译文】 大铁椎,不知是什么地方人。北平陈子灿到河南去看望他的哥哥,在宋将军家里遇见了大铁椎。宋将军是怀庆青华镇人,擅长武术,七省爱好武术的人都来向他学习,人们因他长得魁梧健壮,所以叫他宋将军。宋将军的徒弟高信之,也是怀庆人,力气大,擅长射箭,比陈子灿大七岁,是他小时候的同学,因此陈子灿曾

31、经与他一同访问过宋将军。当时座上有个饭量很大的客人,容貌很丑陋,右腋下夹着个大铁椎,有四五十斤重,吃饭以及拱手行礼时,一刻也不放下它。大铁椎柄上的铁链折迭围绕着,像锁上的链子,把它拉开有一丈多长。他很少跟人们交谈,说话像楚地(今湖南湖北一带)的口音。问他家乡在哪,姓甚名何,都不作回答。我们在一起睡觉,到半夜,客人说:“我走了。”话音刚落,人就不见了。陈子灿见窗门都关着,就吃惊地问高信之。高信之说:“客人刚来时,不戴帽子,不穿袜子,用蓝手巾包着头,脚上缠着白布,除了大铁椎外,什么东西都没有携带,而腰带中裹着很多银子。我和宋将军都不敢问他。”陈子灿一觉醒来,侠客却已打着呼噜睡在床上了。有一天,侠客

32、向宋将军告辞说:“我当初听到你的名声时,把你当作英雄豪杰,然而你的武艺全不顶用,我走了。”宋将军竭力挽留他,他就说:“我曾屡次打杀拦路抢劫的强盗,夺取他们的财物,因此他们很恨我。我若久留此地,灾祸将会牵连到你。今晚半夜,强盗们正约定和我到某个地方决斗。”宋将军高兴地说:“我骑着马带着弓箭来助战。”侠客说:“不要去,强盗本领强且人又多,我想要保护你,就不能杀个痛快。”宋将军向来自以为了不起,并且也很想看看侠客的本领,就竭力请求侠客同往。侠客没办法,就带他一起走。将要到达决斗的地方,侠客送宋将军登上一座荒废无人的堡垒,说:“你只许观看,千万别作声,(以免)让强盗们发觉你。”这时,鸡叫月落,星光照着

33、空旷的原野,百步之内能够看见人。侠客骑马飞驰而下,吹了几声觱篥。一会儿,二十多个骑马的强盗从四面聚集过来,徒步行走背着弓箭跟在后面的有一百多人。一个强盗提着刀纵马冲向侠客,侠客大喊:“看椎。”挥舞起铁椎,强盗应声坠落马下,马头也被砸得碎裂。那伙强盗向前包围上来,侠客奋力挥舞铁椎左右猛击,强盗们连人带马栽倒在地,三十多人被杀死。宋将军屏住呼吸观看这场恶战,吓得两腿发抖,几乎从堡垒上掉下来。忽然听到侠客大声呼喊道:“我走啦!”尘灰滚滚,朝着东方飞奔而去。之后就再也没有回来。魏禧评论说:张良找到了大力士,在博浪沙用铁椎捶击秦始皇,大铁椎大概也是那种人吧?老天生下有奇异才能的人,一定有用得着他的地方。

34、但我读陈亮的中兴遗传,发现那些才智出众、侠义刚烈、雄奇卓异的人,无声无息地不能在当代显露功绩声名的,又为什么这样多呢?是不是上天降生的人才不一定被人任用呢?还是任用他们自会有一定的时机呢?陈子灿遇见大铁椎是壬寅年,看他的相貌应当是三十岁,那么大铁椎今年已有四十岁了。子灿又曾经看见他写买东西的单子,楷书写得非常工整漂亮。12.B; 13.C; 14.诗人身处内忧外患的乱世,看不清国家的前途,因而迷惘、痛苦。诗人希望国人能传承民族精神,丢弃卑怯,自尊自强,担起复兴中华的重任。诗人希望大力弘扬中华文化,呼唤民族文化复兴,抵御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解析:本题考查评价文章的思想内容和作者的观点态度的能

35、力。伏羲氏创八卦、立文字,文明的繁盛伴随着“龙马出河”“凤凰授歌”的传说。诗人借用历史传说典故表现了中华文化悠久的历史和奇幻灿烂的气质。在灿烂的记忆里,他又分明意识到,我们古老的传说都成为遥远的历史。全诗表现了闻一多在迷惘悲观中执着追求、苦苦寻觅的探索精神。闻一多固执地追问“谁是中国人”,结合诗歌内容来看,他所谓的“中国”并不是一般的“国籍”概念,他心目中的“中国人”是中华民族的俊杰,是热爱和弘扬民族文化、捍卫和传承民族精神的人,而他所观察到的“同胞”却太怯弱、太卑下了,他们没有能力肩负起复兴中华的重任。因此,诗人的祈祷中包含着对国家前途不明的痛苦以及对国人能传承民族精神、弘扬民族文化、自尊自

36、强、复兴中华、抵御西方列强的“文化侵略”的希望。15.D16.面对艰难险阻时勇猛前行的豪情壮志。面对激烈战斗时英勇无畏的牺牲精神。面对重重困境时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心。17. (1)漫江碧透 百舸争流(2)君子生非异也;善假于物也(3)师者;所以传道受业解惑也18.D; 19.B; 20.D; 21.也有安全风险这样的纠结岂止是核电这正是人类社会的两难处境解析:纵观全段,在讲述优势的同时,也提到了风险,所以处应填写有风险的内容。处采用问句形式,后面是另外举例,所以此处应填写这样的纠结岂止是核电。处是对上面内容的总结,联系下文中的两难提示,要突出两难境地。22.答案:【示例一】我更喜欢通讯员。由于“

37、我”是个女同志,通讯员始终走在“我”的前面,刻意与“我”保持距离。当“我”跟他说话,问起他娶媳妇与否的时候,他“飞红了脸,更加忸怩起来”。当“我”站起来要走的时候,他“摘了帽子,偷偷地在用毛巾拭汗”。文章由此展现了一个纯洁、质朴、羞涩、腼腆的小通讯员的形象。在返回部队时怕“我”饿着,他主动留给“我”两个馒头。在物资短缺的年代,他省下口粮给“我”,这种无私奉献的精神远超馒头本身的价值。不仅如此,小通讯员在枪筒里稀疏地插着几根树枝,展现了严峻冷酷的战争年代,没有泯灭的生活情趣以及对生命的热爱。【示例二】我更喜欢年轻媳妇。在包扎所棉被不足,需要向老百姓借的时候,年轻媳妇将自己唯一的嫁妆一条枣红底撒满

38、白色百合花的假洋缎被面的新被子主动捐献出来。在物资极度匮乏的年代,更可以见出她的真诚善良、无私奉献。当初还羞于为伤员擦身的年轻媳妇,当通讯员身负重伤被抬回时,她不再羞涩,主动为通讯员擦洗身体,从中可以看出人性的纯美。23. 【写作指导】(1)审题立意分析:首先,抓住关键痕迹;其次,明确限制岁月,即以过去时间为背景;再次,选材自己经历的事件或其他人对自己的人生影响,也就是这个或这些人事给自己的启示、影响,对自己人生指导等。(2)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可以从个人的角度撷取生活的一朵浪花,写一个人或一件事对自己的影响。也可以放开视野,剪辑历史的点滴组接成一幅画卷。关键是要以时间的流逝为背景,紧扣“痕迹”,写出对自己心灵产生影响和启迪的人、事、物,写出你划过心底的印记。而这印记,将会伴随你成长,在你的生命中熠熠闪亮,他是前进的马达,是抚平你心灵褶皱的手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