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资源网() 您身边的高考专家温馨提示: 此套题为Word版,请按住Ctrl,滑动鼠标滚轴,调节合适的观看比例,答案解析附后。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课时素养评价六城镇化进程及其影响(30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都市区由都市核心区和边缘区组成。下图为某都市区不同发展阶段人口变化率图。据此完成1、2题。1.该都市区在发展的阶段可能会出现()A.城市总人口数量持续减少B.人口由边缘区向核心区集聚C.城市环境质量得到改善D.城市对人口迁入的拉力下降2.从到阶段过程中()A.城市规模持续扩大B.郊区城镇化水平提高C.新兴产业不断兴起D.城市居住环境恶化【解析】1选D,2选
2、C。第1题,读图可知,阶段都市边缘区人口增加,都市区和都市核心区人口呈下降趋势,说明人口从都市区和都市核心区向边缘区迁移;但是城市总人口数量不会减少;城市环境质量不会得到改善;因城市环境质量下降,交通拥堵、地价昂贵等问题,城市对人口迁入的拉力下降,人们开始向城市边缘区迁入。第2题,据图,从到阶段过程中,都市核心区人口又明显增加,说明为再城镇化阶段,由于新兴产业的不断兴起,城市积极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科技产业和第三产业,积极开发市中心衰落区,在市域内实现人口增长,出现再城镇化。下图为某城镇化过程中城市空间形态演变顺序图。据此完成35题。3.图示城镇化过程中()阶段城镇化水平最低阶段城市规模最大阶
3、段城镇化水平最高阶段出现卫星城市A.B.C.D.4.城镇化过程中,土地利用类型会出现置换。下列表述符合土地置换一般规律的是()A.商业用地逐渐被居住用地置换B.居住用地逐渐被工业用地置换C.工业用地逐渐被农业用地置换D.农业用地逐渐被工业用地置换5.阶段出现远离城市的“飞地”(这几处“飞地”仍属该城市辖区)的原因可能有()山河阻隔限制了城市发展城镇化的畸形发展环境移民城市地价昂贵A.B.C.D.【解析】3选B,4选D,5选C。第3题,读图可知,阶段城市沿交通线发展,规模小,为城市发展初期阶段,城镇化水平最低,正确;阶段城市向外扩展,处于加速发展阶段,但城市规模并非最大,错误;阶段为城镇化成熟阶
4、段,城镇化水平最高,正确;阶段城镇化水平最高,为了缓解城镇化过程中的问题,分散大城市职能,出现卫星城市,正确。第4题,一般情况下,居住用地逐渐被商业用地置换;因为工业生产容易给城区带来环境污染,所以居住用地不太可能被工业用地置换;一般情况下,农业用地会被工业用地置换;城镇化过程中土地置换的一般规律是农业用地转变为工业用地,居住用地转变为商业用地。第5题,“飞地”的出现或因自然因素的阻隔,或因“飞地”所在地环境优美,或因市中心地价太高等,它是城市职能分化和扩散的结果。城镇化的畸形发展、环境移民,不可能导致四个方向都形成“飞地”。美、日、德三个国家各自经历了迥然不同的城镇化发展道路,分别是美国的大
5、都市区发展模式、日本的综合发展模式和德国的中小城市发展模式。美国人口主要居住在大都市区内。大城市聚集发展在日本城镇化进程中起着非常重要的带动作用,同时中小城市也发挥了重要的作用。德国居住在10万人口以上较大城市的人口仅有2 500万,占总人口的30%左右。下图示意美、日、德三个国家城镇化发展历程。据此完成68题。6.甲、乙、丙依次表示()A.美国、日本、德国B.美国、德国、日本C.日本、德国、美国D.德国、美国、日本7.图示三个国家中()A.均未出现逆城市化现象B.目前德国城镇化水平最高C.美国城镇化起步最早D.“二战”后日本城镇化速度最快8.与美国、日本相比,德国城镇化模式的明显优点是()A
6、.城市数量少B.城市间竞争小C.“大城市病”不严重D.城市功能区多【解析】6选B,7选D,8选C。第6题,德国城镇化起步早,初始城镇化水平最高,乙是德国。日本城镇化速度快,三国中丙城镇化发展最快,丙是日本,甲是美国。甲、乙、丙依次表示美国、德国、日本。第7题,图示三个国家中美国、德国都出现逆城市化现象。根据图示曲线,目前日本城镇化水平最高。德国城镇化起步最早。“二战后”日本城镇化速度最快。第8题,与美国、日本相比,德国城镇化模式是中小城市发展模式,明显优点是“大城市病”不严重。城市规模小,城市数量多。城市间竞争大。城市规模小,城市功能区少。(2020浙江联考)交通拥堵已成为城市发展过程中的突出
7、问题。下图为北京市早晚高峰通勤(从家中往返工作地点的过程)方向示意图。据此完成9、10题。9.图示信息反映出北京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A.交通建设落后B.职住分离显著C.公共服务低效D.城市环境恶化10.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的措施中,可行的是()A.限制外来人口迁入B.拓宽城市交通道路C.鼓励私家车的出行D.建卫星城开发新区【解析】9选B,10选D。第9题,图中显示,北京市交通流量的“早高峰”与“晚高峰”出现在居住区和就业区间的上、下班时间,这种交通流量的“早高峰”与“晚高峰”导致北京市交通拥堵严重,因此图示信息反映出北京交通拥堵的主要原因是职住分离显著。第10题,建卫星城、开发新区,会疏解中心
8、城区的产业和人口压力,从而减轻交通压力,这是可行的缓解北京交通拥堵的措施。二、非选择题(共60分)11.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要求。(30分)(1)读图,对比中、英两国城镇化水平从30%提升到50%的发展阶段过程中的差异。(2)依据所学知识,说出我国目前城镇化的主要表现。(3)城镇化快速推进过程中,我国不少大城市都面临交通拥堵问题。为缓解交通拥堵问题,请你联系生活实际,给政府提出建议。【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从时间上来讲,英国城镇化比中国城镇化早;就城镇化发展速度来说,英国发展速度慢,中国发展速度较快。第(2)题,目前我国处在城镇化快速发展时期,城镇化主要表现在城镇人口比重的变化、城镇占
9、地面积的变化等方面。第(3)题,属于开放性问题,言之有理即可。答案:(1)从30%到50%该时间段英国城镇化进程比中国城镇化进程早;从30%发展到50%的历时英国城镇化进程比中国城镇化进程长;城镇化发展的速度英国比中国慢。(2)农业人口转化为非农业人口(或农村人口向城镇集中;城镇人口比重不断增加);农村地域转化为城镇地域(或农业用地转化为城镇用地;城镇用地规模扩大);农业活动转化为非农业活动(或第一产业向第二、三产业转变;第二、三产业集聚)。(3)合理规划布局城镇功能区(或建设新城和卫星城);分散大城市的职能(或疏散中心区的人口);大力发展公共交通(或合理规划道路网);加强管理和疏导。12.(
10、2020北京高一检测)阅读材料,回答下列问题。(30分)国家级新区是由国务院批准设立,承担国家重大发展和改革开放战略任务的综合功能区。上海浦东新区是我国第一个国家级新区,浦东新区第二产业重点发展高端制造业,第三产业重点发展金融、现代物流、会展旅游、信息服务和房地产业等。表12000年和2017 年浦东新区人口与城镇化主要指标年份年末常住人口/万人户籍人口/万人城镇化水平/%年末总人口农业人口非农业人口2000240.23164.8730.30134.5781.62017552.84298.9625.88273.0891.3表22000年和2017 年浦东新区生产总值与产业结构年份生产总值/亿元
11、产业产值比重/%第一产业第二产业第三产业2000923.510.652.946.520179 651.390.225.174.7(1)依据表1、表2,说出浦东新区城镇化在人口、产业方面的表现。浦东新区的建设在一定程度上缓解了上海市老城区在城镇化过程中产生的交通拥堵、住房紧张、环境污染等问题。(2)说明浦东新区的建设对缓解该城镇化问题的作用。城市竞争力是反映一个城市生产能力、生活质量、创新活力等方面综合水平的指标。目前,上海是中国最具竞争力的城市之一。(3)阐述浦东新区发展对提高上海城市竞争力的意义。【解析】第(1)题,表1反映了人口方面的表现:直观得出的结论是农业人口下降、非农业人口上升;再根
12、据常住人口数量远远大于户籍人口,可知人口迁入数量较多;城镇化水平最直接的表现便是城镇人口比重,因此从表1中可以得出城镇人口比重上升。表2反映了产业方面的表现,直接读表中信息即可,生产总值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第(2)题,浦东新区的建设,通过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缓解了城镇化问题,改善了城市环境,一方面建设卫星城、开发新区可以疏解中心城区或老城区人口与产业,缓解住房紧张、交通拥挤问题,另一方面可以优化城市功能区的分布,即城市空间结构,提高效率。第(3)题,浦东新区发展对提高上海城市竞争力的意义可以结合材料信息,从生产能力、生活质量、创新活力三方面作答。答案:(1)大量外来
13、人口迁入城镇,农业人口减少,非农业人口增加,城镇人口比重提高(城镇化率提高不给分);生产总值上升;第一、二产业比重下降;第三产业比重上升。(2)优化城市空间结构,分散老城区城市职能;提供就业岗位,分流老城区人口。(3)从生产能力角度:加快上海市产业结构优化、调整升级,加快高新技术等产业发展,带动全市经济发展;从生活质量角度:促进基础设施完善,增加居民就业,提高居民收入,促进环境质量改善,改善生活质量;从创新活力角度:依托国家政策支持,吸引大量高素质人才、劳动年龄人口迁入,增强创新活力。 (20分钟5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20分)(2020牡丹江高一检测)下图为兰州市2000年和201
14、0年人口密度空间分布曲线图。读图完成13题。1.兰州市城市空间主要发展方向为()A.东南方向B.东北方向C.西南方向D.西北方向2.10年间,兰州市人口空间格局演变特征显现出()A.市中心人口集聚效应增强B.郊区城镇化十分明显C.次中心人口集聚效应增强D.多中心结构发展成熟3.西北1216km区域人口密度极小,推断其主要受制于()A.地形B.水源C.气温D.灾害【解析】1选D,2选C,3选A。第1题,从图中可以看出,东南方向、东北方向、西南方向在2000年和2010年人口变化不大,西北方向变化较大,说明其为兰州市城市空间主要发展方向。第2题,从图中对比可以看出,兰州市市中心和郊区人口变化并不明
15、显,市中心人口集聚效应减弱,郊区城镇化并不明显;距离较远的次中心人口增长较快,次中心人口集聚效应增强;但次中心与市中心人口密度差异较大,多中心结构发展没有成熟。第3题,西北1216km区域,范围较小,水源、气温、灾害的差异较小,只有地形影响较大,故可能是地形。据外媒报道,在南京的“钢筋水泥森林”中,意大利建筑师设计了亚洲首例“垂直森林”。据此完成4、5题。4.“垂直森林”可以()A.改善空气质量B.改善通风情况C.降低空气湿度D.增加大气温度5.“垂直森林”体现了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是()A.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B.控制环境污染和生态破坏,治理各种“城市病”C.运用信息化手段提升
16、城市现代化水平D.中心城市加速发展,辐射功能显著增强【解析】4选A,5选A。第4题,“垂直森林”是指沿着外墙体,层层种下植物营造的绿色建筑,能起到类似森林的很多作用,如净化空气、改善空气质量、美化环境,夏日遮阳、增加空气湿度、减轻热岛效应,降低大气温度等,但不会改善通风情况。第5题,“垂直森林”强调了绿色植物的作用,体现了人与自然的和谐,也不同程度地体现了我国城市发展的趋势是强调以人为本,注重构建和谐的人居环境。二、非选择题(共30分)6.阅读图文材料,完成下列各题。(30分)材料一党的十八大后,党中央以有序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为基本出发点,提出京津冀协同发展战略。2017年4月1日,我国决定设
17、立雄安新区,这是我国深入推进京津冀协同发展作出的一项重大决策部署。雄安新区规划范围涉及河北省雄县、容城、安新3县及周边部分区域,人口较少,土地面积广,以农业用地为主,是河北省经济比较落后的地区。材料二雄安新区位置图。(1)简析我国选择在雄安建新区的原因。(2)雄安新区的定位首先是“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集中承载地”。指出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的必要性。(3)“打造优美生态环境,构建蓝绿交织、清新明亮、水城共融的生态城市”是雄安新区建设的重点任务之一。指出雄安新区生态城市建设所采取的合理措施。【解析】第(1)题,选择在雄安建新区的原因,可以从地缘角度、交通、生态环境、发展潜力等方面分析。第(2)题,北京
18、的发展方向是建设成我国的政治、文化、国际交往中心,随着城市规模扩大,出现了许多城镇化问题。如人口众多,交通拥堵,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用地紧张,地价高,城镇化问题突出等。疏解北京非首都功能有利于缓解北京的城镇化问题。第(3)题,雄安新区生态城市建设的措施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调整能源消费结构,调整产业结构,提高资源利用率,合理规划城市,提高环保意识等。答案:(1)距北京、天津近,有利于北京非首都功能的转入和京津冀的协同发展;有公路、铁路与京津等地相连,交通便利;有较大面积湿地,生态环境好;多农业用地,新区建设用地充足。(2)北京交通拥堵;大气污染日趋严重;城市用地紧张,地价高;“疏解”有利于缓解北京的城镇化问题。(3)调整能源结构,加大太阳能、风能等清洁能源比重;合理规划城市,加大湿地面积,提高植被覆盖率;调整产业结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大科技投入,提高资源利用率,减少排放;加强宣传,提高市民的环保意识。关闭Word文档返回原板块- 13 - 版权所有高考资源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