收藏 分享(赏)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

上传人:高**** 文档编号:646761 上传时间:2024-05-29 格式:DOC 页数:25 大小:354KB
下载 相关 举报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页
第1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页
第2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3页
第3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4页
第4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5页
第5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6页
第6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7页
第7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8页
第8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9页
第9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0页
第10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1页
第11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2页
第12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3页
第13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4页
第14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5页
第15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6页
第16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7页
第17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8页
第18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19页
第19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0页
第20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1页
第21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2页
第22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3页
第23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4页
第24页 / 共25页
《解析》天津市六校2018届高三上学期期中考试历史试卷(静海一中、杨村一中、宝坻一中等) WORD版含解析.doc_第25页
第25页 / 共25页
亲,该文档总共2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1、20172018学年度第一学期期中六校联考高三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涂写在答题卡上。2.选出答案后,用铅笔把答案卡上对应的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填涂。其他答案,写在答题卡上,不能答在试卷上。第卷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1.5分,共48分)1.礼记中说:“人道亲亲也,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材料主要说明A. 主张实行宗法制B. 宗法制利于巩固统治C. 强调统治阶级要“尊宗敬祖”D. 强调嫡长子继承制【答案】B【解析】材料“宗庙严故重社稷,重社稷故爱百姓”的信息可知,材料强调的

2、是宗法制对于巩固统治的重要意义,故B项正确;材料中主要体现宗法制的作用,故A项错误;“尊敬祖宗”只反映材料一个方面,不是全部,故C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嫡长子继承制,排除D。2.“本朝进士真宗时,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这表明科举制A. 有利于提高社会文化水平B. 扩大官吏的范围C. 考试程序更加客观公平D. 强化思想统一【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始建糊名法,一切以程文为去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糊名法遮盖了考生姓名,这有利于考试程序更加客观公平,故C正确;糊名法与提高社会文化水平没有直接联系,故A排除;糊名法属于考试程序,与扩大官吏的范围无关,故B排除;糊名法与强化思想统一也没

3、有因果关系,故D排除。3.某同学在读新唐书百官志时,将记载的内容整理成如下表的形式。表中、所代表的官吏职责对应省、部的官僚机构分别是官僚机构职责尚书省掌典领百官掌佐天下执大正,而总判省事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A. 中书省、户部B. 中书省、礼部C. 门下省、户部D. 门下省、刑部【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掌佐天下执大正,而总判省事掌天下土地人民钱谷之政”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唐朝中书省有草拟诏令职能,掌佐天下执大正,故为中书省;户部掌管钱粮户籍,符合材料,故为户部,故A正确;礼部掌管仪制及学校贡举,不符合材料,故B排除;门下省负责审核封驳,故C排除;刑部掌管司法刑狱,故D排除。4.从此“

4、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由此可知A. 汉武帝重用身边之人削弱相权B. 唐代三省制分割了相权C. 宋代有效地分割了丞相的军权D. 清设军机处强化皇权【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军机成为最大的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分位”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宋代为了分割丞相的军权而设立枢密院,符合题意,故C正确;汉武帝重用身边之人削弱相权,属于中外朝制度,与材料无关,故A排除;唐代三省制分割相权,但没有枢密院,故B排除;清朝没有丞相,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枢密,参与军机的谋臣成为重臣,渐渐与文官之首(丞相

5、)分位”,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宋代设立枢密院的史实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5.史书记载:“元起朔方,固已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世祖以其地广而险远,思有以因其俗而柔其人,乃郡县土番之地,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这里的“官”隶属于A. 中书省B. 行中书省C. 宣慰司D. 宣政院【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设官分职,而领之于帝师”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元朝设立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和宗教事务,符合材料,故D正确;元朝中书省是中央最高行政机关,故A排除;行中书省属于地方制度,不是管理西藏地区和宗教事务,故B排除;宣慰司也属于地方机构,并不是专门管理西藏地区和宗教事

6、务,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紧扣材料信息“崇尚释教(佛教),及得西域设官分职”,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元朝宣政院管理西藏地区和宗教事务的史实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6.梁启超在论述中国古代专制政治发展时说:“专制权稍薄弱,则有分裂,有分裂则有力征,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从中国古代历史整体来看,这一论述中可以确认的是A. 君主专制是国家统一的决定因素B. 分裂动荡导致专制权力产生C. 武力夺取政权有利于国家统一D. 专制程度随着历史进程而不断加强【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

7、这反映了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加强的趋势,故D正确;君主专制并不是国家统一的决定因素,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分裂动荡导致专制权力,而是说明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加强,故B排除;武力夺取政权与国家统一之间没有必然因果关系,故C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有力征则有兼并,兼并多一次,则专制权高一度,愈积愈进”,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君主专制程度不断加强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7.恩格斯在评述雅典民主政治时指出:“由于实施这个新制度和容纳大量被保护民一部分是移民,一部分是被释放的奴隶血缘制度中的各种机关便受到排挤而不再过问社会事务”。材料中“新制度”指的是:A. 财产等级制度B.

8、陪审法庭制度C. 以地域划分选区制度D. 陶片放逐制度【答案】C【解析】从材料“血缘制度中的各种机关便受到排挤”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克里斯提尼改革中,设立10个地区部落,取代原来的4个氏族部落,地域原则代替了血缘原则,削弱了氏族贵族在各方面的影响,因此材料中“新制度”指的是以地域划分选区制度,故C项正确;AB项是梭伦改革的内容,排除;D项是一种以民主方式反对民主敌人的有效办法,排除。8.查士丁尼钦定出版的法学阶梯中写道:“我们所适用的全部法律,或是关于人的法律,或是关于物的法律,或是关于诉讼的法律。首先考察人,因为如果不了解作为法律的对象的人,就不能很好地了解法律。”这集中体现了罗马法A. 注

9、重法律程序B. 适用范围扩展C. 具有人文精神D. 体系最终完成【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首先考察人,因为如果不了解作为法律的对象的人,就不能很好地了解法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罗马法重视以人为法律的对象,体现了人文精神,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法律程序,故A排除;材料也没有反映罗马法的适用范围的扩展,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民法大全,不能说明罗马法体系最终完成,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首先考察人”,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罗马法重视以人为法律对象的角度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9.有学者指出,1688年“光荣革命”开始了一个现代化的英国。这里“现代化”指的是A

10、. 大宪章的颁布B. 议会制度的出现C. 君主立宪制确立D. 责任内阁制形成【答案】C【解析】【详解】根据所学知识可知,光荣革命以后,议会的权力大增,成为君主立宪制的前提,政治走向民主化,符合“开始了一个现代化的英国”,故C项正确;A项是1215年颁布的,排除;中世纪时,英国已经有了议会,故B项错误;1721年,下院多数党领袖沃波尔经常主持内阁会议,英国的责任制内阁开始逐渐形成,沃波尔实际上成为英国的第一位首相,与“光荣革命开始了”不符,故D项错误。10.富兰克林在制宪会议上说:“手艺人制作木头桌子的时候,如果木料的边缘厚薄不一,不合格,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桌子就稳定了。”这体现

11、了A. 公平原则B. 妥协原则C. 自由原则D. 民主原则【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他们就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美国制宪会议的各方妥协的精神,故B正确;“两边各削去一些”并不是公平原则,故A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自由原则,故C排除;民主原则表现为人民主权,材料未涉及,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两边各削去一些,让各方严缝”,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美国制宪会议的各方妥协原则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1.宪法通过后,共和派在众议院选举中获得多数席位。1877年支持君主制的法国总统麦克马洪迫使亲共和的内阁辞职,并解散众议院。共和派在重选

12、中获胜,麦克马洪遭到彻底失败后认识到:“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该事件对法国政治产生的影响是A. 最终确立了共和政体B. 君主派主动退出历史舞台C. 形成了议会向总统负责的传统D. 维护了“议会至上”的原则【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不能将行使解散众议院之权树立为治国的体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维护议会权威的观点,体现了“议会至上”,故D正确;1875年法国已经确立了共和政体,不符合题干时间,故A排除;材料并不能说明君主派主动退出历史舞台,故B排除;法国议会并不向总统负责,故C排除。12.中国近代史学者刘彦认为:“大开海禁,启欧西列强竞争之机,辟数千年国是之局

13、者,实以鸦片战争为始。”学者在这里强调的是鸦片战争A. 晚清政府开始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B. 中国主权开始遭到破坏C. 是传统中国与西方近代文明的碰撞、交融点D. 中国主动对外开放【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大开海禁,启欧西列强竞争之机,辟数千年国是之局者,实以鸦片战争为始”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鸦片战争促进中国与世界的接轨,与西方近代文明碰撞,故C正确;鸦片战争之前清政府已经开始与西方国家进行贸易,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强调中国主权开始遭到破坏,而是说明鸦片战争的客观积极性影响,故B排除;当时中国是被动对外开放,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大开海禁,启欧西列

14、强竞争之机,辟数千年国是之局者”,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鸦片战争的客观积极性影响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3.“合议即成,举国争商洋务;请开铁路者有之,请练洋操者有之,请设陆军学堂、水师学堂者亦有之。其兴利之治,则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或请设商务大臣”“合议即成”是在哪次战争之后A. 鸦片战争后B. 第二次鸦片战争后C. 甲午中日战争之后D. 八国联军侵华之后【答案】C【解析】“举国争言洋务”,“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这些就是早期维新思想。结合所学知识,1894年,甲午中日战争,1895年马关条约签署,这大大刺激了列强瓜分中国的狂潮,中华民族危机空前严重,维新思想兴起,故

15、本题答案选C项;鸦片战争后刚刚触及国人天朝上国的架子,很多人仍没有清醒过来,A不选;B项后主要是地主阶级掀起洋务运动,但是当时顽固派势力仍然很强大,很多人仍然认为中国是好的,不用向西方学习。八国联军侵华战争比题干所说材料时间晚。点睛:解题关键是抓住“举国争言洋务”,“或言银行,或言邮政,或请设商局”结合所学维新思想的背景即可选出答案。14.“各种主义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各阶级、各阶层的代表人物纷纷登台亮相,各种名目的政纲、政论、宣言遍布报刊。中国开始走出家族统治和王朝更替的社会形态。”出现这一现象主要是由于A. 甲午战争的刺激B. 辛亥革命的影响C. 五四运动的推动D. 国民大革命的开展【答

16、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各种主义开始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中国开始走出家族统治和王朝更替的社会形态”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11年辛亥革命推翻了清朝统治,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促进了新观念新思想的传播,故B正确;甲午战争后仍然是清朝统治,故A排除;五四运动之前中国已经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故C排除;国民大革命开展于1924年,不符合题意,故D排除。15.斯塔夫里阿诺斯在全球通史中写道,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在这些战争中所遭到的耻辱性失败,迫使中国人打开大门,结束他们对西方的屈尊态度,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以下属于“重新评价”表现的是更新观念,学习

17、西方崇尚理性,倡导民主民族觉醒,一致对外兴办实业,挽救危亡A. B. C. D. 【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19世纪三次灾难性的战争使他们(中国)受到了巨大的刺激,重新评价自己的传统文明”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三次战争指两次鸦片战争和甲午战争,第二次鸦片战争后洋务运动学习西方科技,故正确;甲午战争后清政府放宽设厂限制,实业救国兴起,维新派掀起维新变法运动,倡导民主,故、正确;抗日战争时期中华民族一致对外,故排除。故选A,排除BCD。16.新潮2卷4号记载着这样一段话:这次运动是民众自决的精神这次运动中大家直接向公使团及国外人类表示,是中国民众对外自决的第一声;不避艰险,直接问罪,是中国

18、民众对内自决的第一声。所以这次运动是“二重保险的民众自决运动”。“这次运动”应该是A. 辛亥革命B. 五四运动C. 国民革命运动D. 抗日战争【答案】B【解析】【详解】据材料“这次运动是民众自决的精神直接向公使团及国外人类表示,是中国民众对外自决的第一声;不避艰险,直接问罪”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19年五四运动群众性反帝爱国的特点,故B正确;辛亥革命主要反对清朝统治,不符合材料,故A排除;国民革命运动在1924年发生,不是“中国民众对外自决的第一声”,故C排除;抗日战争在1931年发生,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直接向公使团及国外人类表示,是中国民众对外自决

19、的第一声”,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五四运动的特点、意义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17.读下图,对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新民主主义革命,表述正确的是A. 在建立了井冈山革命根据地B. 在召开中共一大C. 在中共指挥了渡江战役D. 遵义会议在召开【答案】D【解析】【详解】据题干地图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遵义会议在贵州遵义召开,位置正确,故D正确;井冈山革命根据地在湖南、江西两省边界罗霄山脉,而处于湖南和福建交界,故A排除;中共一大在上海召开,而处于广东,故B排除;渡江战役在安徽芜湖、安庆一线,而在上海,故C排除。18.“学生、平民和城市精英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的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加强了

20、过去联系微弱的中国社会各阶层之间的认同感。”(中国的近代化)这种“心理统一”和“认同感”主要是由于A. 北伐战争基本推翻北洋军阀统治B. 农村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C. 全国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D. 解放战争胜利奠定了统一的基础【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从中国沿海地区向内地被迫撤退,造成促进心理统一的强大压力”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抗日战争时期大量人口从沿海地区向内地撤退,抗日救亡运动不断高涨,加强了中华民族的“心理统一”和“认同感”,故C正确;北伐战争时期没有大量人口从沿海地区向内地撤退,故A排除;农村革命根据地蓬勃发展与材料无关,故B排除;解放战争时期也没有“从沿海地区向内地撤退”的现象

21、,故D排除。19.“十月革命借助战争完成了一次历史性转换,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这旨在说明十月革命的意义是A. 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B. 为俄国社会发展开辟了一条新道路C. 开创了工业化的新道路D. 促进了世界民族解放运动【答案】A【解析】【详解】据材料“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十月革命结束了资本主义独占天下的局面,打破了资本主义世界体系,是人类历史上第一次获得胜利的社会主义革命,故A正确;B选项是对俄国而言,不是其世界意义,故B排除;工业化的新道路,属于经济方面,不符合题意,故C排除;D选项是对世界民族解放

22、运动而言,不符合材料“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故D排除。【点睛】本题解题的关键是正确理解材料信息“俄国不再是西欧资本主义的效仿者,而是世界历史的引领者”,学生应该结合所学知识从十月革命的世界意义入手,即可排除无关选项。20.浙江大学陈剩勇教授指出,中国是一个政府主导型国家,引入和倡导协商民主,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的过程,达到利益表达、利益协商和利益实现,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材料认为A. 新中国民主政治逐渐与时俱进B. 政治协商制度适合中国国情C. 中国政府在积极推进协商民主D. 政治协商制度独具中国特色【答案】B【解析】

23、材料“建构公共协商机制,通过各方平等自由的对话讨论和协商”中阐述的是政治协商制度,“应是当前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首选价值”说明政治协商制度适合中国的国情,故B项正确;材料论述的不是民主政治与时俱进的信息,故A项错误;材料论述的是政治协商制度适合中国的国情信息,故C项错误;政协属于符合国情政治,不是单独论述政协的特点,故D项错误。点睛:五四爱国运动一个导火线:巴黎和会中国外交失败。 两个阶段:第一阶段以北京为中心,学生是主力军;第二阶段转移到上海,工人成主力。两个标志:新民主主义革命开端,无产阶级登上政治舞台。 三点成果:释放被捕学生,罢免卖国贼职务,拒签和约。四点精神:爱国、进步、民主、科学。2

24、1.1980年8月,邓小平在党和国家领导制度的改革中强调:“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党员在党章和党纪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谁也不能占便宜,谁也不能犯法。”这表明中国A. 新时期法律制度不断健全B. 坚持执法为民的原则C. 推进依法治国的决心D. 以法治代替人治【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1980年公民在法律和制度面前人人平等人人有依法规定的平等权利和义务”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依法治国的观点,故C正确;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新时期法律制度不断健全,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明执法为民的原则,而是强调依法治国,故B排除;材料也无法体现以法治代替人治的信息,

25、故D排除。22.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印发我们已沉默了四十年的传单30万份。传单写道:“难道我们没有父母?而我们的父母是生是死不得而知。我们只要求: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这一潮流说明A. 港澳回归激发台湾民众回归大陆热情B. 海峡两岸“三通”的开展C. 海峡两岸业已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D. 台胞期盼当局尽快放开赴大陆探亲的限制【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987年,台湾民众发起返乡运动生则让我们回去奉上一杯茶;死则让我们回去献上一炷香”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台胞赴大陆探亲的强烈愿望,故D正确;1997年和1999年港澳回归,不符合题干时

26、间,故A排除;2008年海峡两岸“三通”,故B排除;1992年海峡两岸业达成“一个中国”的共识,故C排除。23.国家主席习近平在回顾新中国的外交成就时说:“这是国际关系史上的重大创举,为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新型国际关系做出了历史性贡献既代表了亚洲国家对国际关系的新期待,也体现了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他的评论是A. 和平共处五项原则B. 不结盟政策提高了中国的威望C. 万隆亚非会议成功D. 中国恢复联合国合法席位【答案】A【解析】【分析】试题分析:和平共处五项原则于1953年底由周恩来总理在接见印度代表团时第一次提出,是建立在各国间正常关系及进行交流合作时应遵循的基本原则,得

27、到中国、印度河缅甸政府共同倡导,代表了亚洲国家经历了长期国际不平等待遇之后对新型国际关系的期待,故A正确;不结盟政策开始于南斯拉夫,与题干中的“亚洲国家”不符,故B错误;万隆会议是亚非发展中国家召开的,不符合题干主旨,故C项错误;D项不符合材料“各国权利、义务、责任相统一的国际法治精神”。所以答案选A。考点:现代中国的对外关系新中国建立初期的重大外交活动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和平共处五项原则【详解】【点睛】24.1947年苏联谴责美国某政策时说:“(它)真正目的是要把欧洲分裂成两个国家集团,为某些谋求霸权的强国的利益,利用一些欧洲国家去反对另一些欧洲国家。”这说明此政策A. 引发了美苏两国军事冲突

28、B. 迫使苏联与美国争夺霸权C. 导致欧洲走向了分裂对抗D. 使欧洲化分成了两大阵营【答案】C【解析】依据材料可知,此政策是马歇尔计划。马歇尔计划是美苏“冷战”的表现,两国之间没有发生直接的军事冲突,故A项错误;材料没有反映出苏联对这一政策的反应,故B项错误;美国实施的马歇尔计划“利用一些欧洲国家去反对另一些欧洲国家”,导致欧洲走向了分裂对抗,故C项正确;在马歇尔计划之前,欧洲已经划分成了两大阵营,故D项错误。25.下图是在浙江河姆渡发现的用于捻麻纱的木、陶锭盘,制作时间约为公元前5000年。这类文物可以用来证明我国古代A. 原始农业的产生B. 制瓷技艺的高超C. 纺织技术的起源D. 商品经济

29、的发展【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浙江河姆渡发现的用于捻麻纱的木、陶锭盘”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捻麻纱属于纺织业,证明了我国古代纺织技术的起源,故C正确;材料与原始农业无关,故A排除;陶锭盘不属于瓷器,故B排除;材料未涉及商品经济的信息,故D排除。26.管子大匡载:“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材料反映的实质问题是A. 以法律形式确立土地私有B. 赋与税都是以田为征收对象C. 承认私人对土地所有权D. 改革赋税制度发展农工商业【答案】C【解析】【分析】试题分析:“赋禄以粟,案田而税,二岁而税一,上年什取三,中年什取二,下年什取一,岁饥不税

30、。”材料反映按照田亩多少交税,不同的年景交税不同。其实质是承认私人对土地的所有权,C正确。A是商鞅变法的影响。B是现象,D与题意无关,排除。考点:古代中国的经济结构和特点古代中国经济政策土地私有制【详解】请在此输入详解!27.“市舶之利,颇助国用,宜循旧法,以招徕远人。”这种现象应发生在A. 西汉B. 唐朝C. 南宋D. 明朝【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市舶之利,颇助国用以招徕远人”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南宋发展海外贸易、增加税收的政策,故C正确;西汉和唐朝时期并没有材料反映的政策,故AB排除;明朝曾实行海禁政策,故D排除。28.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成为19世纪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

31、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材料表明A. 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B. 国际贸易迅速发展C. 世界市场最终形成D. 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19世纪中期机器纺织品国际贸易中最主要的工业制成品。殖民地国家的主要出口产品中,棉花、生丝、矿产原料逐步取代了茶叶、香料等生活用品的出口”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19世纪世界贸易的商品结构发生重大变化,故D正确;仅凭材料信息并不能说明英国已经成为世界工厂,故A排除;材料主旨不是说明国际贸易迅速发展,而是说明商品结构发生变化,故B排除;19世纪末20世纪初世界

32、市场最终形成,不符合题干时间,故C排除。29.美国“钢铁大王”卡内基创立的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钢铁价格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从实质上看钢铁价格下降反映了A. 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产生活B. 垄断组织控制产品生产与价格C. 社会化大生产推动经济发展D. 铁路和轮船运输降低产品成本【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卡内基钢铁公司垄断了美国钢铁市场,钢铁价格从1870年的每吨100美元跌到1900年的每吨12美元”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垄断组织对商品价格的影响,从实质上说明社会化大生产推动了经济发展,故C正确;材料未涉及电气时代改变人类生产生活的

33、信息,故A排除;垄断组织控制产品价格,属于表面现象,故B排除;铁路和轮船运输降低产品成本,属于交通条件,不属于实质,故D排除。30.据孙毓棠中国近代工业史资料记载:从1872年到1894年开设的74家民族资本工厂创办人的身份看,这些工厂明确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据此可知A. 近代民族工业诞生于东南沿海地区B. 商人群体是近代工业的主要投资者C. 近代民族企业发展非常迅速D. 商业资本促进近代民族工业的发展【答案】D【解析】【详解】据材料“属于上海、广州、福州、宁波等地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反映了近代商业资本创办民族工业,故D正确;材料反映

34、的是民族资本工厂创办人的身份,而不是近代民族工业诞生的地区,故A排除;74家民族资本工厂,商人投资的大约有17家,这并不能说明商人群体是近代工业的主要投资者,故B排除;材料没有反映出近代民族企业发展非常迅速,故C排除。31.1935年11月国民政府颁布了工业奖励法,鼓励发展重工业,并提出重工业建设应由“中央予以指导,令各省分别举办”。而政府的投资主要集中于西北、西南等内地落后省份。这说明A. 国民政府开展“国民经济建设运动”B. 经济建设目的是围剿红军长征C. 政治形势影响政府经济决策D. 我国工业布局趋向于完全合理【答案】C【解析】【详解】据材料“1935年11月鼓励发展重工业政府的投资主要

35、集中于西北、西南等内地落后省份”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当时日本侵华形势严峻,影响了政府经济决策,力图为抗日战争奠定工业基础,故C正确;“国民经济建设运动”并不是鼓励发展重工业,也不是集中于西北、西南,故A排除;当时经济建设主要目的是抗日,故B排除;政府的投资主要集中于西北、西南,并不能使工业布局趋向于完全合理,故D排除。32.据史书记载:天津进口货物中,美国货占到70%,大量走私进口的美国货还不包括在内。天津市场上出售的货物,美国货占到将近60%,天津的民族工业因此纷纷破产。这种情况发生在A. 辛亥革命后B. 国民革命时期C. 土地革命时期D. 抗日战争胜利后【答案】D【解析】【详解】抗日战争胜

36、利后,国民政府与美国签订中美友好通商航海条约,美国商品大量涌入中国市场,使民族工业陷入绝境,纷纷倒闭。故D正确;辛亥革命后到一战期间民族工业获得短暂的春天,与材料内容不符,A错误。国民革命时期是欧洲列强卷土重来继续对中国经济侵略,与材料史实不符,B错误。土地革命的后期,国民政府实行国民经济建设运动,民族工业发展较快,不符合题意,排除C。第卷二、非选择题(33题18分,34题17分,35题17分,共52分)33.历史学科核心素养是指逐步形成的具有历史学科特征的思维品质和关键能力。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在北京市房山区琉璃河西周燕都遗址出土青铜器克罍(li),其内壁铸有铭文,如图,铭文大意为:

37、周王对太保(周王室官职名,这里指任此职的召公奭(sh)说,你用(宣誓效忠的)盟誓和清酒来供奉你的君王。我非常满意你的供享,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等六族。克到达燕地,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机构。为纪念此事铸造了这件宝贵的器物。(1)阅读材料一,从中可以看出西周分封制的哪些信息?材料二 义和团杀洋人、捣毁洋教、铁路,砍断电线这些破坏完全出于对外来事物的敌视,这是蓄意破坏财产的罪行。袁伟时现代化与中国的历史教科书问题材料三 在看待义和团的历史作用的时候,要小心谨慎加以分析,不要在倒洗脚水的时候,把婴儿也一起倒掉了。张海鹏中国近代史基本问题研究(2)材料二与材料三两位历史学

38、家对义和团的评价有何不同?为什么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记载?材料四 清代姚锡光在甲午战后根据当时被日军占领城市绅民的口述整理成东方兵事纪略,详细记载了黄海大战中致远舰的沉没过程。1904年日本方面为获取钢材,对所有的甲午沉舰都进行过长期破拆,致远舰的位置在资料上也有标注。考古队找到一张由日本绘制的“黄海北部及渤海”的海图资料,海图上明确标注了致远舰、扬威舰的沉没位置。其中,致远舰的位置,就在“丹东一号”附近。2014年9月17日,一门11毫米10管格林炮出水。此与致远舰的装备一致。该炮是英国纽卡斯尔市阿姆斯特朗工厂制造,被安装在致远和靖远两艘巡洋舰上。“致远”专属白瓷餐盘。盘心有篆书“致远”

39、二字,外圈为字母,上半圈为“CHIH YAN”(致远威妥玛拼音),下半圈为英文“THE IMPERIAL CHINESE NAVY”,组合成一个圆形徽标。盘口沿处一圈锦纹,纹饰原有描金,因海水浸蚀仅留下纹饰印痕。口径20.5厘米、底径11.5厘米、高1.5厘米。(3)材料四所给图示史料中,有实物史料、有文献史料,更有兼具实物和文献特征的史料,按上述三个标准对图中史料进行分类。(4)2015年,经过考察出水文物和各领域专家的质询、讨论后,确认“丹东一号”沉船为致远舰。请你写出判断依据。(5)综合上述材料,简要说明出土文物在历史研究中对文献资料的作用。【答案】(1)西周分封了燕国,授土授民;诸侯要

40、对周王宣誓效忠和贡献财物,镇守疆土并进行管理;与宗法制互为表里。(2)材料二认为义和团破坏外来文明;材料三认为评价义和团不能全盘否定,要客观辩证地分析。与两位历史学家所持有立场、史观、意图、思考方式或者研究材料的占有情况相关。(3)实物史料:图三、图四;文献史料:图一、图二;兼具特征的:图四。(4)证据一:日本所绘海图标识的致远舰沉没地点与发现“丹东一号”的位置最为接近。证据二:2014年的打捞中发现了一门11毫米10管格林机关炮,致远舰和靖远舰配有。证据三:2015年再次打捞“丹东一号”,发现了写有“致远”中英文字款识的瓷盘。综上,通过文物史料与实物史料对“致远舰”问题进行互证,形成完整的证

41、据链。(5)印证、补充或纠正文献记载,使认识更接近历史真实。【解析】【详解】(1)信息,据材料一“命(你的儿子)克做燕地的君侯,管理和使用羌族、驭族、微族等六族。克到达燕地,接收了土地和管理机构”,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分封制的内容、与宗法制的关系等方面回答西周分封制的信息。(2)不同,据材料二“这些破坏完全出于对外来事物的敌视,这是蓄意破坏财产的罪行”与材料三“要小心谨慎加以分析,不要在倒洗脚水的时候,把婴儿也一起倒掉了”即可从破坏外来文明、客观辩证分析等方面回答两位历史学家对义和团的评价有何不同。原因,结合所学知识从立场、史观、材料占有等方面分析为什么对同一历史事件会有不同的记载。(3)分类,据

42、材料四的文字和图片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图三11毫米10管格林炮、图四“致远”专属白瓷餐盘属于实物史料;图一东方兵事纪略、图二日本绘制的“黄海北部及渤海”的海图资料属于文献史料;图四“致远”专属白瓷餐盘兼具实物和文献特征的史料。(4)依据,结合所学知识及各种史料,从致远舰沉没地点、格林机关炮、“致远”中英文字款识的瓷盘、完整的证据链等方面指出判断依据。(5)作用,综合上述材料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印证、补充、纠正文献等方面说明出土文物在历史研究中对文献资料的作用。34.对外交往有利于国家发展。阅读材料,回答问题。材料一 朝贡外交是中国古代王朝特有的一种外交体系自商周以来,中原王朝都直认为自己居天人之中

43、,是“天朝上国”,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朝贡外交走进历史博物馆同列强将不平等条约强加在中国头上分不开。不平等条约的另一面:推进中国融入全球化历史进程(1)根据材料一和所学知识,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特点。材料二 太平洋战争爆发后,中国与美、英等国已成为反法西斯战争的同盟国,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大为提高。中国加紧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活动。1942年3月,新任外交部长宋子文向美国政府正式表达了中国希望立即废除旧约,改订新约的要求。由于中国政府的主动姿态,并且为了争取中国继续坚持抗战,美、英两国经过反复磋商后,决定采取一致行动,分别与中国谈判废约。1943年1月11日,中美、

44、中英分别签订条约,废除了在华治外法权和一些特权。摘自王桧林中国现代史(2)根据材料二及所学知识,归纳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材料三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及成就:(一)中国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二)倡导召开了联合国五个常任理事首脑的历史性首次会晤;(三)积极参加亚太经合组织的各项活动;(四)倡导和推动建立上海合作组织。(3)根据材料三,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并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国际因素。(4)综上,你对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有何启示?【答案】(1)特点:以天朝上国自居,注重朝贡礼仪;以政治目的为主,忽视经济利益(或以宣

45、扬国威为主);厚往薄来,倍偿其价;是在官府控制下的古代对外贸易。(2)原因:中国政府的主观努力;中国坚持抗战;中国人民长期的反帝斗争;中国成为反法西斯战争同盟国,战略地位大为提高;抓住中国战场战略地位提高的有利时机。(3)实行以联合国为中心的多边外交;积极参与地区性国际组织;积极发展与周边国家的睦邻友好关系。因素:和平与发展是世界的主题;经济全球化趋势;区域集团化趋势。(4)启示:只有不断提高综合国力,才能真正维护国家主权和民族尊严;坚持对外开放,加强与世界各国的交流,这样才能促进国家的繁荣与富强;利用有利的国际环境开展外交活动。【解析】【详解】(1)特点,根据材料一“中原王朝都直认为自己居天

46、人之中凡要与中原王朝建立关系、展开外交者,必须以朝贡方式进行”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天朝上国、朝贡礼仪、政治目的、厚往薄来、官府控制等方面概括中国古代朝贡外交的特点。(2)原因,根据材料二“中国战场的战略地位大为提高。中国加紧废除不平等条约的活动由于中国政府的主动姿态,并且为了争取中国继续坚持抗战”及所学知识从政府努力、反帝斗争、战略地位等方面归纳抗战时期南京国民政府取得外交成就的原因。(3)特点,根据材料三“中国在联合国和地区性国际组织中的重要活动全面参与联合国事务,积极开展多边外交活动”,并结合所学知识从多边外交、国际组织、睦邻友好关系等方面概括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外交活动的特点。因素,结合所学知识

47、从世界主题、经济全球化、区域集团化等方面指出导致这一特点的国际因素。(4)启示,结合所学知识从综合国力、国家主权、对外开放、加强交流、国际环境等方面回答对国与国之间的交往有何启示。35.经济的发展反映着时代的变迁,影响着社会的进程。阅读材料,回答问题。(1)依据下列图文材料指出明清时期经济领域的新现象。并结合所学概括新现象出现的背景。 材料二 19世纪中叶的英国工业革命被誉为“被解放了的普罗米修斯”,在人类历史上首次创造了一幅烟囱多于教堂尖顶的图景。它在不过三代人的时间里,改变了整个英格兰的面貌: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摘编自马克垚世界

48、文明史(2)依据材料二指出工业革命给英国社会带来的影响。该时期英国经济发展使其确立了怎样的世界经济地位?材料三 1843年前后中国海关新旧税率比较项目旧税率(实征银两)新税率(银两)进口布(每匹)03730100棉纱(每担)24061000出口南京丝(每担)2373310000茶叶(每担)04750250摘编自【美】马士中华帝国对外关系史(3)据材料三,说明1843年前后中国海关进出口货物税率的变化。结合所学,指出导致这一变化的直接因素。并概括该变化对近代中国经济的影响。【答案】(1)现象:资本主义萌芽产生;区域性商帮形成。背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繁荣。(2)影响:环境污染;机

49、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工厂取代工场(或工业化);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地位:世界工厂,世界贸易的中心。(3)变化:进出口货物税率下降明显。因素: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制度。影响: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瓦解中国自然经济;使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解析】(1)现象:由图中的多个丝织工人在工作和图的名称中的“手工工场”可以得出新现象是资本主义萌芽产生;由中国经济史刚要中的文字“徽商”并结合所学知识可知,这是指区域性商帮形成。背景:结合所学明清时期经济的相关知识可知,资本主义萌芽发展的前提条件是商品经济发展繁荣,而商品经济发展的前提又是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所以其背景是:农业

50、、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商品经济繁荣。 (2)影响:题目需要结合材料二回答,由材料二中的“烟囱多于教堂尖顶”可以得出带来了环境污染;由“从家庭手工业过渡到大工厂生产,从手工劳动过渡到机器劳动”可以得出机器生产代替手工生产和工厂取代工场(或工业化);由“从乡村社会过渡到都市化社会”可以得出加速了城市化进程。地位:结合所学知识可知,工业革命后,英国的工业生产能力世界第一,成了名副其实的世界工厂,同时也是世界贸易的中心。(3)变化:题目要求“据材料三”说明。由材料三中的表格可以看出,进口的布和棉纱税率大大下降了,而出口的南京丝和茶叶的税率也大大降低,所以可以得出进出口货物税率下降明显。因素:需要结合所学分析,根据所学鸦片战争的相关知识可知,南京条约中的协定关税制度使得英国可以参与关税税率的协商,当然会促进进出口中国的货物税率降低,这有利于英国商品输出的需要。影响:结合所学近代中国经济结构变动的相关知识可以从对中国关税主权和对中国经济发展的角度分析其影响。由于关税税率的降低是由于中英双方协定关税,而这与之前相比就等于破坏了中国关税主权;中国进出口货物关税税率的降低,使得外国工业品大量涌入中国,这就不断瓦解中国的自然经济,从而使得中国经济结构发生变化;同时中国的原料也随之大量出口,这样中国的市场就被国际市场所主导,所以可以说中国逐步被纳入资本主义世界市场。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猜你喜欢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园

网站客服QQ:123456
免费在线备课命题出卷组卷网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编号:京ICP备12026657号-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