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天津市静海区第一中学2020-2021学年高二化学11月考试题(含解析)本试卷分第卷基础题和第卷提高题两部分100分第卷 基础题(共8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30分。1. 未来新能源的特点是资源丰富,在使用时对环境无污染或污染很小,且可以再生。下列符合未来新能源标准的是( )天然气 煤 核能 石油 太阳能 生物质能 风能 氢能A. B. C. D. 【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煤、石油、天然气是化石能源,能引起严重的空气污染,不是新能源;核能使用不当,会对环境造成严重污染;常见未来新能源有:太阳能、地热能、潮汐能、风能、氢能、生物质能等,这些能源对环境污染小,属于环境友好型能源,
2、故选B。2. 化学反应速率在工农业生产和日常生活中都有重要作用,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将肉类食品进行低温冷藏,能使其永远不会腐败变质B. 在化学工业中,选用催化剂一定能提高经济效益C. 夏天面粉的发酵速率与冬天面粉的发酵速率相差不大D. 茶叶等包装中加入还原性铁粉,能显著延长茶叶的储存时间【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 将肉类食品进行低温冷藏,只能减慢腐败变质的速率,故A错误;B. 在化学工业中,选用合适的催化剂能加快反应速率,不一定能提高经济效益,故B错误;C. 夏天温度高,面粉的发酵速率比冬天发酵速率快,故C错误;D. 还原性铁粉能与茶叶包装中的氧气反应,降低氧气的浓度,延长
3、茶叶的储存时间,故D正确。3. 下列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的是()A. 高温及加入催化剂都能使合成氨反应速率加快B. 红棕色的NO2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C. SO2催化氧化成SO3的反应,往往需要使用催化剂D. H2、I2、HI平衡时的混合气体加压后颜色变深【答案】B【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升温平衡向吸热方向移动,合成氨放热反应,所以升高温度不利于合成氨气,错误;B、根据勒夏特列原理,增大压强平衡向气体体积缩小的方向移动,加压后平衡向生成N2O4的方向移动,加压后颜色先变深后变浅,正确;C、使用催化剂平衡不移动,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错误;D、H2、I2、HI平衡混和气
4、加压,平衡不移动,后颜色变深不能用勒夏特列原理解释,错误;答案选B。4.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 C2H5OH(l)3O2(g)2CO2(g)3H2O(g) H=1234.8kJmol1结论:C2H5OH的燃烧热 H=1234.8 kJmol1B. 稀溶液中有H(aq)OH(aq)H2O(l) H57.3 kJmol1结论:将稀醋酸与NaOH的稀溶液混合后,若有1 mol H2O生成,则放出的能量等于57.3kJC. C(s,石墨)C(s,金刚石) H=1.5kJmol1结论:相同条件下金刚石比石墨稳定D. Sn(s,灰)Sn(s,白) H=2.1kJmol1(灰锡为粉末状)结论:锡制品在寒冷的
5、冬天更容易损坏【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项、燃烧热是1mol可燃物完全燃烧生成最稳定氧化物放出的热量,C2H5OH的燃烧反应中生成的水为气体不是稳定氧化物,故A错误;B项、醋酸是弱酸,电离时吸收能量,将稀醋酸与NaOH的稀溶液混合后,若有1 mol H2O生成,反应放出的能量小于57.3kJ,故B错误;C项、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石墨能量比金刚石低,石墨较稳定,故C错误;D项、由热化学方程式可知该反应为吸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则在寒冷的冬天锡制品转化为粉末状的灰锡,容易损坏,故D正确;故选D。5. 利用含碳化合物合成燃料是解决能源危机的重要方法,已知C
6、O(g)2H2(g)CH3OH(g)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情况如图所示,曲线和曲线分别表示不使用催化剂和使用催化剂的两种情况。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H91 kJmol1B. 加入催化剂,该反应的H变小C. 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D. 如果该反应生成液态CH3OH,则H增大【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根据图示,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是放热反应,故选项A错误;B、加入催化剂只能降低反应所需的活化能,而对反应热无影响,选项B错误;C、根据图示,该反应反应物的总能量大于生成物的总能量,C正确;D、生成液态CH3OH时释放出的热量更多,H更小,选项D错误
7、。答案选C。6. 一定条件下,体积为1L的密闭容器中,0.3molX和0.2molY进行反应:2X(g)Y(s) Z(g),经10s达到平衡,生成0.1molZ。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若增加Y的物质的量,则V正大于V逆平衡正向移动B. 以Y浓度变化表示的反应速率为0.01molL1s1C. 该反应的平衡常数为10D. 若降低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则该反应的H0【答案】C【解析】【分析】【详解】A. Y是固体,若增加Y的物质的量,平衡不移动,故A错误;B. Y是固体,物浓度变化量,不能表示反应速率。C. 平衡时,生成0.1molZ,消耗0.2molX,剩余0.1molX,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8、为,故C正确;D. 若降低温度,X的体积分数增大,即反应向逆向进行,则正反应为吸热,H0,故D错误;答案选C。7. 下列选项正确的是A. 可表示Fe2O3(s)+3CO(g)=2Fe(s)+3CO2(g)H=+26.7kJ/mol的能量变化B. 中H表示碳的摩尔燃烧焓C. 实验的环境温度为20,将物质的量浓度相等、体积分别为V1、V2的H2SO4、NaOH溶液混合,测得混合液最高温度如图所示(已知V1+V2=60mL)D. 已知稳定性:BAC,某反应由两步构成:ABC,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变化曲线如图所示【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图象表示的物质能量变化为能量高于生成物为放热反应,反应Fe
9、2O3(s)+3CO(g)=2Fe(s)+3CO2(g)H=+26.7kJ/mol为吸热反应,A项错误;BC的摩尔燃烧焓是指1mol C完全氧化成CO2(g)时的焓变,且反应物的总能量高于生成物的总能量,B项错误;CH2SO4、NaOH溶液的物质的量浓度相等,当二者体积比为1:2时,二者恰好完全反应,放出的热量最多,混合液温度最高,此时H2SO4溶液为20mL,NaOH溶液为40mL,C项错误;D稳定性;BAAC,故AB为吸热反应,BC为放热反应,AC为放热反应,D项正确;综上所述答案为D。8. 在25、101kPa条件下,C(s)、H2(g)、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为393.5kJ
10、mol-1、285.8kJmol-1、870.3kJmol-1,则2C(s)+2H2(g)+O2(g)=CH3COOH(l)的反应热为( )A. -488.3kJmol-1B. +488.3kJmol-1C. -191kJmol-1D. +191kJmol-1【答案】A【解析】【分析】【详解】在25、101kPa条件下,H2(g)、C(s)和CH3COOH(l)的燃烧热分别是285.8 kJmol-1、393.5 kJmol-1和870.3 kJmol-1;分别写出燃烧热的热化学方程式可以得到:H2(g)+O2(g)=H2O(l)H=-285.8 kJmol-1,C(s)+O2(g)=CO2(
11、g)H=-393.5 kJmol-1,CH3COOH(l)+2O2(g)=2CO2(g)+2H2O(l)H=-870.3kJmol-1,由盖斯定律可知,2+2-可得反应2C(s)+2H2(g)+O2(g)=CH3COOH(1),则此反应的H =2(-285.8 kJmol-1)+2(-393.5 kJmol-1)+870.3 kJmol-1=-488.3 kJmol-1,答案选A。9. 恒温恒容下,向2L密闭容器中加入MgSO4(s)和CO(g),发生反应:MgSO4(s)+CO(g) MgO(s)+CO2(g)+SO2(g)反应过程中测定的部分数据见下表:反应时间/minn(MgSO4)/m
12、oln(CO)/moln(SO2)/mol02.02.0020.841.261.22.8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02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CO)=0.6mol/(Lmin)B. 4min后,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向容器中加入了2.2mol的SO2C. 若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变为1.0,则正反应为放热反应D. 其他条件不变,若起始时容器中MgSO4、CO均为1.0mol,则平衡时n(SO2)0.6mol【答案】D【解析】【分析】【详解】A由表中时间可知,02min内CO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2.0mol-0.8mol=1.2mol,则v (CO)=0.3 molL-1min-1,故A错误;B
13、由表中时间可知,02min内CO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2.0mol-0.8mol=1.2mol,SO2的物质的量变化量为1.2mol,结合表格数据可知,24min时SO2的物质的量为1.2mol,则24min时是平衡状态,46min时,CO增加了0.4mol,说明平衡逆向移动,且CO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0.4mol,根据反应:MgSO4(s)+CO(g)MgO(s)+CO2(g)+SO2(g)可知,46min时,SO2的物质的量的变化量为0.4mol,6min时SO2的物质的量为2.8mol,说明4min时,SO2的物质的量3.2mol,由此可判断平衡移动的原因可能是向容器中加入了2 mol的SO
14、2,故B错误;C由表中数据列“三段式”:故该温度下平衡常数K=0.9,若升高温度,反应的平衡常数变为l.0,则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所以正反应为吸热反应,故C错误;D若向1L密闭容器中充入1.0mol MgSO4和1.0molCO,和原平衡是等比等效,平衡时n(SO2)=0.60mol,当把容器容积扩大到2L时,体系压强减小,平衡正向移动,故到达平衡时n(SO2)0.60mol,故D正确;答案选D。10. 在一定温度下,只改变起始时反应物中,对反应的影响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a、b、c点均为平衡点,且b点时的转化率最大B. b点时与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21C. 平衡常数:D. 反
15、应速率:【答案】B【解析】【分析】解答该题存在两个信息思路:图中纵轴“平衡时的体积分数”推知曲线上的点对应的均为平衡状态;题干中“一定温度下”曲线上任何一点对应的温度都相同。【详解】A曲线上的点均表示反应处于平衡状态,当氧气的量一定时,的起始量越小,则的转化率越大,故a点时的转化率最大,选项A错误;B.由可知,b点时与的物质的量之比约为21,的体积分数最大,选项B正确;C.温度不变,则平衡常数不变,故,选项C错误;D.浓度越大,反应速率越大,选项D错误;答案选B。二、填空题:11. (1)对反应aA(g)+bB(g)cC(g)+dD(g)H,反应特点与对应图像如下:A.图中,若p1p2,则a+
16、b_c+d(填,或=。下同)B.图中,若T2T1,则H0且a+b_c+dC.图中,t1时刻改变的条件未改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该条件是_D.图中,若H0,则纵坐标_是反应物的转化率(填可能或不可能)(2)合成氨反应N2+3H22NH3 H (2). = (3). 增大压强 (4). 不可能 (5). 增大反应物浓度或增大压强 (6). 减小生成物浓度 (7). 【解析】【分析】【详解】(1)A图中,若p1p2,温度不变时,p2条件下,A%较大,说明减小压强,平衡向着气体体积增大的方向移动,即向左移动,则a+bc+d;B图中,若T2T1,则H0;温度不变时,增大压强,A%不变,平衡不移动,
17、即a+b=c+d;C能够改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的外界条件为温度和催化剂;只能增加活化分子数目的外界条件为浓度和压强;图中,改变条件后正逆反应速率都加快,且正逆反应速率仍然相等,平衡不动,只能是改变压强;所以t1时刻改变了条件,但未改变单位体积内活化分子百分数,该条件是增大压强;D根据“先拐先平,温度高”规律,可以推知T2T1;图中,若H0,升高温度,平衡左移,反应物转化率减小,而图给是增大的,与实际不符,因此纵坐标不可能是反应物的转化率;(2)合成氨反应N2+3H22NH3 H乙B.反应达到平衡时所需时间:甲乙C.平衡时,氧气的浓度:甲乙D.平衡时,容器内SO3的体积百分数:甲乙(4)下
18、列说法正确的是_ABCD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A和B,发生反应:2A(g)+B(g)2C(g),如图为其正反应速率随时间变化的示意图,则该反应为放热反应催化剂能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从而加快化学反应速率。如图显示的是催化反应与无催化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关系将BaO2放入密闭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s)2BaO(s)+O2(g)达到平衡时体系压强为P,保持温度不变,t0时刻将容器体积缩小为原来的1/2,体系重新达到平衡,体系压强变化如图所示将一定量的NO2充入针筒中后封口,发生反应2NO2(g)N2O4(g),如图表示在拉伸和压缩针筒活塞的过程中气体透光率随时间的变化(气体颜
19、色越深,透光率越小).则c点与a点相比,c(NO2)增大,c(N2O4)减小【答案】 (1). 变小 (2). C (3). C (4). ABC【解析】【分析】平衡状态下将体积扩大1倍,各物质的浓度将瞬间变为原来的倍,再结合新平衡时浓度,判断平衡移动的方向;结合平衡状态的特征分析判断;结合影响平衡移动的因素和等效平衡理论分析;结合图像中变量间的关系分析判断。【详解】(1)平衡时M气体的浓度为0.5mol/L,将体积扩大1倍后,M的浓度瞬间变化为0.25mol/L,重新平衡后M气体的浓度为0.3mol/L0.25mol/L,说明平衡逆向移动,则变化过程中N的转化率变小;(2)A未能体现正逆反应
20、,故2v(NH3)=v(CO2)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A错误;B氨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则密闭容器中c(NH3):c(CO2)始终等于2:1,此时不能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B错误;C密度=,总质量不断变化,体积始终不变,当密闭容器中混合气体的密度不变时,可判断反应达到化学平衡状态,故C正确;D氨气和二氧化碳的化学计量数之比为2:1,故密闭容器中氨气的体积分数始终保持不变,则不能作为判断是否达到化学平衡状态的依据,故D错误;故答案为C;(3)A甲保持温度、容积不变,已知2SO2+O22SO3,随着反应的进行,容器内压强逐渐减小,而乙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则
21、平衡时,容器内的压强:甲乙,故A错误;B乙容器中压强较大,反应速率较大,达到平衡所需时间较少,即反应达到平衡时所需时间:甲乙,故B错误;C乙容器中的平衡状态可看成在甲的平衡状态基础上缩小体积,氧气的浓度瞬间增大,平衡虽然正向移动,根据勒夏特列原理,重新平衡时,乙中氧气的浓度仍大于甲,即平衡时,氧气的浓度:甲乙,故C正确;D乙容器中的平衡状态可看成在甲的平衡状态基础上缩小体积,平衡正向移动,SO3的体积百分数增大,即平衡时容器内SO3的体积百分数:甲乙,故D错误;故答案为C;(4)A绝热恒容密闭容器中通入A和B,发生反应:2A(g)+B(g)2C(g),反应开始反应物浓度最大,反应速率逐渐增大,
22、说明反应为放热反应,随着反应的进行,反应物浓度逐渐减小,则反应速率逐渐减小,最后达到平衡状态,正反应速率不再变化,故A正确;B催化剂降低反应的活化能改变反应历程,提高活化分子的百分含量,能加快反应速率,图象分析可知是催化反应与无催化反应过程中的能量关系,故B正确;C将BaO2放入密闭真空容器中,反应2BaO2(s)2BaO(s)+O2(g)达到平衡时体系压强为P,保持温度不变,t0时刻将容器体积缩小为原来的,不考虑平衡移动,氧气的浓度应为原来的2倍,气体压强为原来的2倍,但压强增大平衡逆向进行,所以压强减小,平衡常数不变,氧气浓度不变,所以最后达到平衡压强为仍为P,故C正确;D该反应是正反应气
23、体体积减小的放热反应,压强增大平衡虽正向移动,但二氧化氮浓度增大,混合气体颜色变深,压强减小平衡逆向移动,但二氧化氮浓度减小,混合气体颜色变浅,据图分析,b点开始是压缩注射器的过程,气体颜色变深,透光率变小,c点后的拐点是拉伸注射器的过程,气体颜色变浅,透光率增大,即说明c点是压缩注射器后的情况,二氧化氮和四氧化二氮的浓度都增大,故D错误;故答案为ABC。【点睛】化学平衡的标志有直接标志和间接标志两大类。一、直接标志:正反应速率=逆反应速率,注意反应速率的方向必须有正向和逆向。同时要注意物质之间的比例关系,必须符合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的比值。二、间接标志:各物质的浓度不变;各物质的百分含量不变
24、;对于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压强不变是平衡的标志;对于气体体积前后不改变的反应,压强不能做标志;对于恒温恒压条件下的反应,气体体积前后改变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对于恒温恒容下的反应,有非气体物质的反应,密度不变是平衡标志。13. 对于已达平衡的下列反应2HI(g)H2(g)+I2(g) 2NO2N2O4 2NH3(g)N2(g)+3H2(g) (1)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再通入一定量的反应物,反应反应物的转化率_反应的转化率_(填增大、减小、不变,下同)。(2)保持压强不变,通入一定量的N2O4,反应生成物的百分含量_(3)保持容器容积不变,通入一定量氖气,则达到平衡时反应NO2转化率_(4
25、)保持压强不变,通入氖气使体系的容积增大一倍,则达到平衡时反应NH3百分含量_。【答案】 (1). 不变 (2). 增大 (3). 不变 (4). 不变 (5). 减小【解析】【分析】【详解】(1) 保持容器容积不变,再通入一定量的反应物,相当于增大压强,压强对2HI(g)H2(g)+I2(g)无影响,所以平衡不移动,转化率不变,压强对2NO2N2O4有影响,平衡正向移动,转化率增大,故答案为:不变,增大;(2)保持压强不变,通入一定量的N2O4,浓度不变,因此反应生成物的百分含量不变,故答案为:不变;(3) 保持容器容积不变,通入一定量氖气,反应混合物各组分的浓度不变,平衡不移动,则达到平衡
26、时反应NO2转化率不变,故答案为:不变;(4) 保持压强不变,通入氖气使体系的容积增大一倍,降低了物质的浓度,相当于降低压强,平衡正向移动,因此达到平衡时反应NH3百分含量减小,故答案为:减小。14. 目前降低尾气的可行方法是在汽车排气管上安装催化转化器。NO和CO气体均为汽车尾气的成分,这两种气体在催化转换器中发生反应:2CO(g)+2NO(g)=N2(g)+2CO2(g)H=-a kJmol-1。(1)该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_。(2)已知2NO(g)+O2(g)=2NO2(g)H=-b kJmol-1;CO的燃烧热H=-c kJmol-1。写出在消除汽车尾气中NO2的污染时,NO2与CO
27、的可逆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已知该反应为放热反应): _。(3)在一定温度下,将2.0 mol NO、2.4 mol CO通入到容积固定为2 L的密闭容器中,反应过程中部分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有害气体NO的转化率为_。20 min时,若改变反应条件,导致CO浓度减小,则改变的条件可能是_(填序号)。a.缩小容器体积b.在恒压条件下再充入2.0 mol NO、2.4 mol COc.降低温度d.扩大容器体积若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变,20 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NO、N2各0.4 mol,反应将_(填“向左”或“向右”)进行,再次达到平衡时的平衡常数为_。若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变,20 min时
28、再向容器中充入与平衡组分相同的气体,达到平衡后,CO的体积分数将_(填“增大”“减小”或“不变”)。【答案】 (1). (2). 4CO(g)2NO2(g)N2(g)4CO2(g) H(a2cb) kJmol1 (3). 40% (4). c、d (5). 向左 (6). 或0.14 (7). 减小【解析】【分析】【详解】(1)化学平衡常数为一定温度下,平衡时生成物浓度的幂指数积与反应物浓度的幂指数积的比值,由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可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K=,故答案为:;(2)由题意可知,已知反应的热化学方程式依次为2CO(g)2NO(g)N2(g)2CO2(g) H=a kJmol-1、2NO(
29、g)O2(g)=2NO2(g)H=b kJmol-1、CO(g)O2(g)=CO2(g) H=c kJmol-1,由盖斯定律可知,+2得反应4CO(g)2NO2(g) N2(g)4CO2(g),则H(a2cb) kJmol1,反应的如化学方程式为4CO(g)2NO2(g)N2(g)4CO2(g) H(a2cb) kJmol1,故答案为:4CO(g)2NO2(g)N2(g)4CO2(g) H(a2cb) kJmol1;(3)由图中数据可知,平衡时氮气的浓度为0.2mol/L,由各物质化学计量数之比等于变化量之比可得一氧化氮消耗的物质的量为0.2mol/L22L=0.8mol,则一氧化氮的转化率为
30、100%=40%,故答案为:40%;a.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缩小容器体积,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新平衡时,一氧化碳浓度增大,故不符合题意;b.在恒压条件下再充入2.0 mol NO、2.4 mol CO,与原平衡为恒压等效,一氧化碳的浓度不变,故不符合题意;c.该反应为放热反应,降低温度,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新平衡时,一氧化碳浓度减小,故符合题意;d. 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扩大容器体积,气体压强减小,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新平衡时,一氧化碳浓度减小,故符合题意;c、d符合题意,故答案为:c、d;由图中数据可建立如下三段式:则反应的平衡常数K=0.14,若保持反应
31、体系的温度不变,20 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NO、N2各0.4 mol,浓度熵Qc=0.1560.14,则平衡向逆反应方向移动;化学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温度不变,平衡常数不变,则化学平衡常数还是或0.14,故答案为:向左;或0.14;若保持反应体系的温度不变,20 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与平衡组分相同的气体,相当于增大气体的压强,该反应为气体体积减小的反应,气体压强增大,平衡向正反应方向移动,一氧化碳转化率减小,故答案为:减小。15. (1)探究浓度对化学平衡的影响,实验如下:.向5mL0.05molL-1FeCl3溶液中加入5mL0.05molL-1KI溶液(反应a),反应达到平衡后将溶液
32、分为两等份。.向其中一份中加入饱和KSCN溶液,变红(反应b);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显极浅的紫色。.向另一份中加入CCl4,振荡、静置,下层显紫红色。结合实验,下列说法不正确的是_A.反应a为2Fe3+2I-2Fe2+I2B.实验中,反应a进行的程度大于反应b进行的程度C.实验中变红的原理是Fe3+3SCN-Fe(SCN)3D.比较水溶液中c(Fe2+):实验KC (5). 2【解析】【分析】【详解】(1) =2,又n(CO)+n(H2)=3mol,则n(H2)=2mol,n(CO)=1mol,0-5 min内转化的n(CO)= 0.6mol,则有,所以平衡正向移动,v正v逆,H2的
33、转化率增大,故答案为:0.12 molL-1min-1,增大;反应物按方程式中各物质的化学计量数之比投料时,产物的体积分数最大,否则都会使产物的体积分数减小,故应选F点,故答案为:F;(2) 平衡常数只与温度有关,CO与H2反应生成CH3OH的反应为放热反应,则升高温度,平衡常数减小,KCKC故答案为:KA=KBKC;达到平衡状态A时,容器的体积为10L,状态A与B的平衡常数相同,状态A时CO的转化率是0.5,则平衡时n(CO) = 10 mol (1-0. 5)= 5 mol,c(CO) =0.5,c(H2)=1 molL-1,生成甲醇的浓度是0.5 molL-1,所以平衡常数KA=,设状态
34、B时容器的体积是V L,状态B时CO的转化率是0.8,则平衡时c(CO)=,c(H2)= ,生成甲醇的物质的量浓度是,解得V=2,故答案为:2。17. T 下,向一容积不变的密闭容器中,通入一定量的NO和CO,用气体传感器测得不同时间NO和CO浓度如下表:时间/s012345c(NO)/10-4molL-110.04.50c11.501.001.00c(CO)/10-3molL-13.603.05c22.752.702.70(1)则c2合理的数值为_(填字母)。a4.20b4.00c2.95d2.80(2)将不同物质的量的H2O(g)和CO(g)分别通入体积为2 L的恒容密闭容器中,进行反应:
35、H2O(g)+CO(g)CO2(g)+H2(g),得到如下三组数据:实验组温度/起始量/mol平衡量/ mol达到平衡所需时间/minH2OCOCOH2650242.41.65900121.60.43900abcdt若a=2,b=1,则c=_,达到平衡时实验组中H2O(g)和实验组中CO的转化率的关系为(H2O)_(填“”“”或“”)(CO)。(3)二甲醚是清洁能源,用CO在催化剂存在下制备二甲醚的反应原理为2CO(g)+4H2(g)CH3OCH3(g)+H2O(g),已知一定条件下,该反应中CO的平衡转化率随温度、投料比的变化曲线如图所示。a、b、c按从大到小的顺序排序为_。根据图像可以判断
36、该反应为放热反应,理由是_。【答案】 (1). D (2). 0.6 (3). = (4). abc (5). 投料比相同,温度越高,(CO)越小,平衡左移,该反应为放热反应【解析】【分析】(1)随反应的进行浓度减小,速率降低,根据3s时的浓度来求解;(2)根据等效平衡理论、结合平衡移动规律进行分析;(3)两种物质参加反应,当增加一种物质的浓度时,另外一种物质的转化率增大;结合图像根据温度对平衡移动影响的规律进行分析。【详解】(1)因为1s到2s的平均速率大于2s到3s的平均速率,即即3.05-c2c2-2.75,解之得c22.9,故应选D;(2)由H2O(g)+CO(g)CO2(g)+H2(g)可知中平衡时n(H2O)=0.6 mol,可看作向容器中加入1mol CO、1mol H2O建立平衡后又加1mol CO重新建立的平衡,可看作向容器中加入1mol CO、1mol H2O,建立平衡后又加1mol H2O重新建立的平衡,故对平衡右移的促进作用完全相同,故c(CO)=0.6mol,(H2O)=(CO);(3)(CO)越大,越大,故abc,当投料比相同时,由图像知温度越高,(CO)越小,平衡左移,故正反应为放热反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