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高考复习方案 | 新课标语文湖南省专用参考答案课时作业(一)1B解析 A项,粘(zhn)连;C项,箴(zhn)言;D项,证券(qun)。2C解析 A项,阴霾(mi);B项,针砭(bin);D项,对峙(zh)。3B解析 A项,吮(shn)吸;C项,畏葸(x)不前;D项,岿(ku)然。4B解析 A项,“症结”的“症”读“zhng”;C项,“非难”“发难”的“难”读“nn”;D项,“朴刀”的“朴”读“p”。5B解析 A项,数(shu)见不鲜;C项,“强迫”“强词夺理”的“强”都读“qing”;D项,连累(lei),累(li) 赘。6B解析 A项,“夹道(ji)”应读“夹道(ji)”;C项,“拓片(t
2、u)”应读“拓片(t)”;D项,“横财(hng)”应读“横财(hng)”。7D解析 A项,“发酵(xio)”应读“发酵(jio)”;B项,“角逐(jio)”应读“角逐(ju)”;C项,“脖颈儿(jng)”应读“脖颈儿(gng)”。8A解析 B项,“挑拨离间(jin)”应读“挑拨离间(jin)”;C项,“否认(fo)”应读“否认(fu)”;D项,“拈花惹草(zhn)”应读“拈花惹草(nin)”。9C解析 A项,“着落(zho)”应读“着落(zhu)”;B项,“脐橙(j)”应读“脐橙(q)”;D项,“劲旅(jn)”应读“劲旅(jng)”。10C解析 A项,“佣工(yng)”应读“佣工(yn)”;B
3、项,“棺椁(chn)”应读“棺椁(u)”;D项,“租赁(lng)”应读“租赁(ln)”。11C解析 A项,“庸俗(rng)”应读“庸俗(yn)”;B项“入场券(jun)”应读“入场券(qun)”;D项“呱呱坠地(gu)”应读“呱呱坠地()”。12C解析 A项,“亟待(q)”应读“亟待(j)”;B项,“契合(qi)”应读“契合(q)”;D项,“夹生饭(ji)”应读“夹生饭(ji)”。13B解析 A项,“顷刻(qng)”应读“顷刻(qn)”;C项,“倨傲(j)”应读“倨傲(j)”,“果脯(p)”应读“果脯(f)”;D项,“轻佻(tio)”应读“轻佻(tio)”,“穴位(xu)”应读“穴位(xu)”
4、。14B解析 A项,“屏气凝神(bn)”应读“屏气凝神(bng)”;C项,“殷红(yn)”应读“殷红(yn)”;D项,“颔首(hn)”应读“颔首(hn)”。15D解析 A项,“窨井(yn)”应读“窨井(yn)”;B项,“脂肪(zh)”应读“脂肪(zh)”;C项,“不着边际(zho)”应读“不着边际(zhu)”。16B解析 A项,“旋涡(xun)”应读“旋涡(xun)”;C项,“祈求(q)”应读“祈求(q)”;D项,“弄堂(nng)”应读“弄堂(lng)”。17B解析 A项,梏();C项,档(dn);D项,宕(dn)。18D解析 A项,“隽”读“jun”;B项,“氛”读“fn”;C项,“嚼”读“
5、jio”。19C解析 A项,“悄”应读“qio”;B项,“纤”应读“xin”;D项,“抔”应读“pu”。20D解析 D项,镣(lio)铐。21. B解析 B项,“挑”应读tio。课时作业(二)1D解析 A项,“编缉”应为“编辑”。B项,“箴默”应为“缄默”。C项,“脉膊”应为“脉搏”。2B解析 A项,“得垄望蜀”应为“得陇望蜀”。C项,“万事具备”应为“万事俱备”。D项,“闲情逸志”应为“闲情逸致”。3C解析 A项,“一泄千里”应为“一泻千里”。B项,“宣染”应为“渲染”。D项,“人烟阜胜”应为“人烟阜盛”。4B解析 A项,“遨翔”应为“翱翔”。C项,“斐声文坛”应为“蜚声文坛”。D项,“众口
6、烁金”应为“众口铄金”。5B解析 A项,“精萃”应为“精粹”。C项,“膨涨”应为“膨胀”。D项,“聒燥”应为“聒噪”。6C解析 A项,“蜇伏”应为“蛰伏”,“闻过饰非”应为“文过饰非”。B项,“发详地”应为“发祥地”,“功亏一匮”应为“功亏一篑”。D项,“密而不宣”应为“秘而不宣”。7D解析 A项,“拌倒”应为“绊倒”。B项,“责无旁待”应为“责无旁贷”。C项,“锱铢必校”应为“锱铢必较”。8A解析 B项,“桀骜不训”应为“桀骜不驯”。C项,“邻界点”应为“临界点”。D项,“忧柔寡断”应为“优柔寡断”。9C解析 A项,“勤勤肯肯”应为“勤勤恳恳”。B项,“赎职”应为“渎职”。D项,“佳年华”应
7、为“嘉年华”。10D解析 A项,“雄辨”应为“雄辩”。B项,“伏卧撑”应为“俯卧撑”。C项,“震古铄今”应为“震古烁今”。11C解析 A项,“活性碳”应为“活性炭”。B项,“拒谏是非”应为“拒谏饰非”。D项,“暴料”应为“爆料”。12D解析 A项,“额首称庆”应为“额手称庆”。B项,“真缔”应为“真谛”。C项,“园舞曲”应为“圆舞曲”。13B解析 A项,“发详地”应为“发祥地”。C项,“一踏糊涂”应为“一塌糊涂”。D项,“高品味”应为“高品位”。14C解析 A项,“感同深受”应为“感同身受”。B项,“挡剑牌”应为“挡箭牌”。D项,“蝉连”应为“蝉联”。15C解析 A项,“流览器”应为“浏览器”
8、。B项,“颓费”应为“颓废”。D项,“矫往过正”应为“矫枉过正”。16C解析 A项,“借风驶船”应为“借风使船”。B项,“攻艰战”应为“攻坚战”。D项,“一石击起千层浪”应为“一石激起千层浪”。17A解析 B项,“搏弈”应为“博弈”。C项,“绿草如荫”应为“绿草如茵”。D项,“通碟”应为“通牒”,“一柱香”应为“一炷香”。18C解析 A项,“叉路口”应为“岔路口”。B项,“神彩”应为“神采”。D项,“披沙捡金”应为“披沙拣金”。19C解析 A项,“眩目”应为“炫目”。B项,“革故顶新”应为“革故鼎新”。D项,“鞠躬尽粹,死而后已”应为“鞠躬尽瘁,死而后已”。20A解析 B项,“联锁店”应为“连
9、锁店”;C项,“貌像”应为“貌相”;D项,“放任自留”应为“放任自流”。21A解析 B“惧”为“倨”;C.“谍”为“牒”;D.“井”为“阱”,“鸠”为“鸩”。22B解析 A墨守成规;C.集腋成裘;D.明火执仗。23C解析 A渡度;B.换幻;D.遐暇。24B解析 A妄枉;C.磬罄;D.涌拥。25A解析 B蹉磋;C.迭跌;D.罄磬。26C解析 A项,“民声”应为“民生”。B项,“如怡”应为“如饴”。D项,“万劫不赴”应为“万劫不复”。27A解析 B项,“渲泄”应为“宣泄”。C项,“推崇倍至”应为“推崇备至”。D项,“成群结对”应为“成群结队”。28C解析 A项,“凭心而论”应为“平心而论”。B项,
10、“烂曼”应为“烂漫”;“座落”应为“坐落”。D项,“部置”应为“布置”。29B解析 A项,老道老到;C项,纷烦纷繁;D项,滔光养晦韬光养晦。30C解析 A项,嘎戛;B项,循徇,辜姑;D项,勾沟。课时作业(三)1A解析 A项,沟通:使两方能通连,中性词。此处使用正确。B项,委曲:指事情的底细和原委。此处应该用“委屈”。C项,不管:表示条件或情况不同而结果不变,下文多用“都、总”等副词跟它呼应。此句是转折复句,应该用“尽管”。D项,改为“为舆论不齿”。“不齿”指不愿意提到,表示鄙视。2D解析 A项,扼制:控制,抑制。不强调结果,只强调过程、手段,此处更重结果,应该用“遏止”。B项,“尽管”表转折关
11、系,句意为递进关系,应该用“不仅”。 C项,“反映”应为“反应”,“反应”指事情发生后在人们中间引起的意见或行动。3D解析 “扣压”指把文件、意见等扣留下来不办理。“扣押”指拘留,扣留。“纠葛”指纠缠不清的事情,纠纷。“瓜葛”比喻辗转相连的社会关系,也泛指两件事情互相牵连的关系。“调剂”指把多和少、忙和闲等加以适当的调整。“调节”指从数量上或程度上调整,使适合要求。根据语境,选出正确答案D。4B解析 “期许”指期望(多用于对晚辈)。“期盼”指期待,盼望。“甄别”是审查辨别(优劣、真伪);考核鉴定(能力、品质等)。“甄选”指审查选定。“贯注”指(精神、精力)集中;(语意、语气)连贯,贯穿。“灌注
12、”指浇进,注入。综合来看,B项最合适。5B解析 “遏止”指阻止;“遏制”指制止,控制。“力行”指努力实践,“厉行”指严格实行。“予以”可以用在一般性名词前,表示给予;“加以”表示如何对待或处理前面提到的事物,只能放在动词前。由此推出答案为B项。6C解析 “攸关”,动词,关系到,涉及。“有关”,动词,有关系;介词,涉及。“需要”,动词,应该有,必须有。“须要”,助动词,一定要。“检视”,检验查看。“监视”,从旁边严密注视、观察。由语境推出正确答案为C项。7D解析 “声明”着重在“公开宣布,说明”上;“申明”着重在“解释,说明”上。“忽略”指没有注意到,疏忽;“忽视”指不注意,不重视。“尽管/但”
13、表示转折关系,“即使/也”表示假设关系。由语境可得出正确的答案。8A解析 “牟取”指获取名利,贬义词。“谋取”是设法取得,一般用于褒义。处应该用“谋取”。句前后是因果关系,应该用“因而”。“树立”指建立,多用于抽象的好的事情;而“竖立”指物体垂直而立。铜像只能“竖立”。9B解析 本题考查正确使用虚词的能力。“真挚”“坦诚”是并列关系,可用“而”连接;“但”和“却”都表转折,“但”的语气更重些,“却”相对较轻;由句意可知最后一空填的词应表递进关系,所以只能填“也”。10D解析 “考查”指“用一定的标准来检查、衡量(行为、活动)”,带有考核、检查的意思,常用于上级对下级,老师对学生,等等。“考察”
14、是“实地观察调查”的意思。“惠赠”是敬辞,指对方赠予(财物)。“馈赠”指赠送礼品。第句话不是讲对方赠给自己财物。“即时”指立即。“及时”指不拖延,马上,立刻。由语境可推出答案。11B解析 “宜人”指适合人的心意;“怡人”指使人舒适愉快。由语境来看,应该用“宜人”。“弥漫”指(烟尘、雾气、水等)充满,布满;“弥散”指(光线、声音、气体等)向四外扩散。由语境来看,应该用“弥漫”。“不止”表示超出某个数目或范围,副词;“不只”指不但,不仅,连词。由语境来看,应该用“不止”。12C解析 “国是”指国家大计,“国事”指国家大事,与“共商”搭配的是“国是”。“协同”指各方互相配合或甲方协助乙方做某件事,“
15、偕同”指跟别人一起(到某处去做某事)。“例行”是按照惯常的做法处理,“厉行”指严格实行。13B解析 “依然”指依旧,仍然。“已然”指已经,已经这样。联系语境,应选“依然”。“品尝”指仔细地辨别,尝试(滋味)。“品评”指评论高下、优劣。联系语境,应选“品尝”。“震撼”指震动,摇撼。“震慑”指震动使害怕。联系语境,应为“震慑”。故选B项。14B解析 “融合”指几种不同的事物合成一体。“融和”形容融洽和谐。“传达”指把一方的意思告诉给另一方。“传递”指由一方交给另一方,辗转递送。“滋润”指增添水分,使不干枯。“滋养”指供给营养,补养。结合语境,选出正确答案。15C解析 “学力”指在学问上达到的程度。
16、“学历”指学习的经历,指曾在哪些学校毕业或肄业。第句中强调的是在学问上同样达到的程度,应选用“学力”。“捉摸”指猜测,预料;多用于否定句中。“琢磨”指思索,考虑。“淡出”比喻逐渐退出(某一领域、范围)。“退出”指脱离团队或者组织;离开会场或其他场所,不再参加。这两个词语的区别在于“淡出”是一个逐渐的过程。由此推知,C项为正确答案。16C解析 “悠远”指离现在时间长或距离大。“幽远”是幽深的意思。“缓和”指平和舒缓,不紧张不激烈。“缓解”指剧烈、紧张的程度有所减轻,变缓和。“满城风雨”指城里到处刮风下雨。原形容秋天的景象,后比喻某一事件传播很广,到处议论纷纷。“沸沸扬扬”,“沸沸”指水翻滚的样子
17、,“扬扬”指喧闹、翻动的样子。像沸腾的水一样喧闹,形容人声喧闹,在此做“闹”的补语。17B解析 A项,“蜕化”比喻腐化堕落;应该用“退化”,指事物由优变劣,由好变坏。B项,“质疑”指提出疑问。C项,“求全责备”指苛责别人,要求完美无缺。该词后面不能带宾语。D项,“危言危行”即说正直的话、做正直的事,指正直的言行。与语境不合。18D解析 A项,“郑重”指严肃、认真。B项,“反应”指人受体内或体外的刺激而引起的相应的活动。C项,“杀鸡取卵”指为了要得到鸡蛋,不惜把鸡杀了。比喻贪图眼前的好处而不顾长远利益。A、B、C三项加点的词语运用正确。D项,“屡试不爽”的意思是多次试验都没有差错,与语境不符。1
18、9B解析 A项,应改为“融入”,一般指抽象事物的融合汇聚。B项,“耳目一新”指听到的看到的都换了样子,感到很新鲜。C项,关联词搭配不当,“而且”应改为“反而”。D项,“绘声绘色”形容叙述、描写生动逼真。对象使用错误,应改为“活灵活现”或“惟妙惟肖”。课时作业(四)1A解析 A项,畸轻畸重:有时偏轻,有时偏重。形容事物发展不均衡,或人对事物的态度偏向一个方面。B项,纷纷扬扬:形容(雪、花、叶等)飘洒得多而杂乱。用错对象。C项,不同凡响:形容人或事物不平凡,才能出众,本领高强,非常出色。多指文学作品方面。用在这里望文生义。D项,空谷足音:在寂静的山谷里听到人的脚步声。比喻极难得的音信、言论或事物。
19、可改为“风口浪尖”,同时将“的危险境地”删除。2C解析 C项,有口皆碑:碑,记功碑。所有人的嘴都是活的记功碑,比喻对突出的好人好事一致颂扬。适用对象错误。A项,乏善可陈:说不出有什么优点,没有什么好称道的。B项,一蹴而就:踏一步就成功,形容事情轻而易举,一下子就能完成。D项,水乳交融:像水和乳汁那样融合在一起,比喻关系非常融洽或结合得很紧密。3B解析 B项,“师心自用”指固执己见,自以为是。A项,“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用来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此处属望文生义。C项,“细大不捐”形容小的大的都不抛弃。此处属望文生义。D项,“心劳日拙”意思是费尽心机,不但没有得到好处,反而处境越来越糟。贬
20、词褒用。4A解析 A项,“经天纬地”多用来形容人有经营天下、治理国家的才能。B项,“熙熙攘攘”形容人来人往,非常热闹。用在此处与后面的“走来走去”重复。C项,“如鸟兽散”是贬义词,形容像受惊的鸟兽一样四处逃散。与语境不符。D项,“添枝加叶”形容叙述事情或转述别人的话时,为了夸张渲染,添上原来没有的内容。此处应改为“添砖加瓦”。5D解析 A项,“挥洒自如”意为写作诗文或书画,运用笔墨自如,不受拘束。此处不合语境。B项,“洋洋洒洒”形容文章或谈话内容丰富,连续不断,也形容规模或气势盛大。此处望文生义。C项,“牛刀小试”比喻有很大的本领,先在小事情上施展一下。此处不合语境。D项,“冷眼旁观”意为用冷
21、静或冷淡的态度从旁观看(多指可以参与而不愿意参与)。6C解析 C项,“过犹不及”指凡事做过了头,就跟做得不够一样,都是不好的。A项,“声情并茂”指(演唱、朗诵等)声音优美,感情丰富。此处用错对象。B项,“长此以往”指长期这样下去(多就不好的情况而言)。此处不合语境。D项,“栩栩如生”形容形象逼真,宛如活的一样。此处不合语境。7D解析 D项,“蔚然成风”形容一种事物逐渐发展、盛行,形成风气。A项,“大快人心”指坏人受到惩罚或打击,使大家非常痛快。用错对象。B项,“不绝如缕”形容局势危急或声音细微悠长。应该用“不绝于耳”。C项,“费尽心机”指用尽心思,想尽办法,含贬义。8C解析 A项,“回肠荡气”
22、形容文章、乐曲等十分动人。不合语境,这里应用“扬眉吐气”。B项,“披星戴月”形容早出晚归,辛勤劳动,或昼夜赶路,旅途劳顿。这里属望文生义。C项,“有血有肉”形容文艺作品描写生动,内容充实。D项,“不厌其烦”指不嫌麻烦。属望文生义,这里应该用“不胜其烦”。9D解析 A项,“充耳不闻”指塞住耳朵不听,形容不愿听取别人的意见。用错对象,不能修饰“喧嚣”。B项,“从善如流”指听取正确的意见及接受善意的规劝像流水向下那样顺畅自然,属望文生义。C项,“接踵而至”形容人一个接一个地前来,也比喻事情接连不断地发生。与语境中的“涌来”语意重复。D项,“曲突徙薪”比喻事先采取措施,防止危险发生。10C解析 A项,
23、“甘之如饴”指感到像糖一样甜,表示甘愿承受艰难、痛苦。这里适用对象不当。B项,“呼朋引类”指招引同类的人,多指坏人结成一伙做坏事,贬义词。褒贬失当。C项,“扶正祛邪”泛指扶持正气,除去邪恶。D项,“覆水难收”指倒在地上的水难以收回,比喻已成事实的事情难以挽回。这里适用对象不当。11C解析 A项,“众口难调”指吃饭的人多,很难适合每个人的口味。比喻不容易使所有人都满意。此处应该用“众说纷纭”。B项,“风风火火”形容急急忙忙、冒冒失失的样子,也形容很活跃、有劲头的样子。此处应该用“沸沸扬扬”。C项,“别有用心”指言论或行动中另有不可告人的企图。D项,“改头换面”比喻只改形式,不改内容(含贬义)。此
24、处望文生义。12B解析 B项,“无可厚非”指不可过分指摘,表示虽有缺点,但是可以理解或原谅。A项,“振聋发聩”指发出很大的声响,使耳聋的人也能听见,比喻用语言文字唤醒糊涂的人。属望文生义,应改为“震耳欲聋”。C项,“一言九鼎”指一句话的分量像九鼎那样重,形容所说的话分量很重,作用很大。不合语境,应改为“一诺千金”。D项,“脱颖而出”比喻人的才能全部显示出来。使用对象错误。13D解析 A项,“惩前毖后”指吸取过去失败的教训,以后小心,不致重犯错误。这里使用范围不当。B项,“白山黑水”即长白山和黑龙江,指我国东北地区。此处属望文生义。C项,“死得其所”指死的有意义,有价值。属于褒义词,这里感情色彩
25、不当。D项,“独具只眼”指能看到别人看不到的东西,形容眼光敏锐,见解高超。14A解析 A项,“穷形尽相”原指描写刻画十分细致生动,现在也用来指丑态毕露。B项,“本末倒置”比喻把主要事物和次要事物或事物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弄颠倒了。此处应为“适得其反”。C项,“交相辉映”指(各种光亮、色彩等)相互映照。此处应该用“相得益彰”。D项,“浩如烟海”形容文献、资料等非常丰富。用错对象。15C解析 C项,“登峰造极”比喻水平达到最高点。A项,“不绝如缕”形容形势十分危急,或指声音微弱而悠长。这里是“形容行人车马来来往往,接连不断”,应该用“络绎不绝”。B项,“差强人意”指大致令人满意。望文生义。D项,“
26、处心积虑”指蓄谋很久,存心已久,费尽心机,也指千方百计地谋算。此处褒贬误用,应改为“绞尽脑汁”。16C解析 A项,“不容置喙”指不允许别人插嘴说话。B项,“乏善可陈”指说不出有什么优点,没有什么好称道的。C项,“口耳相传”指口说耳听地往下传授,指文化一代一代地传下去。D项,“出其不意”指趁对方没有意料到就采取行动。后也泛指出乎别人的意料。课时作业(五)1C解析 A项,搭配不当,“清明节”与“好时光”不搭配。B项,搭配不当,“是否清正廉洁”与“制约国家健康发展”犯了两面对一面的毛病。D项,句式杂糅,可把“造成的”删掉,或把“由于”改为“由”。2B解析 A项,搭配不当,“扩大”不能与“比重”搭配;
27、C项,成分残缺,“党籍”后面应加“处分”;D项,语序不当,“不但促进了亚太乃至全球经济的增长,也给两国人民带来了实实在在的利益”两句的顺序应颠倒。3A解析 B项,中途易辙,应改为“在中国警方将糯康集团主犯抓捕归案后”。C项,搭配不当,“吸引”应改为“引发”。D项,成分赘余,“平均水平”“的均值”去掉一个。4C解析 A项,搭配不当,“发扬”应改为“发展”。B项,句式杂糅,应改为“依据此次联考笔试成绩”或“以此次联考笔试成绩为基础”。D项,宾语残缺,“灌注”缺中心语“之心”。5D解析 A项,成分残缺,“普遍存在地下排污”后应加“的现象”。B项,搭配不当,应把“激发”改为“提高”或“增强”。C项,语
28、序不当,应为“去观察、去感受、去书写”。6C解析 A项,不合逻辑,“可以肯定”与“可能”相矛盾。B项,句子成分残缺,“基本奠定”缺宾语,应加“的基础”。D项,搭配不当,“规划了”与“分布图”不搭配。7C解析 A项,“大唐女巡按”与“女刑侦专家”搭配不当。B项,成分残缺,可在“个人卫生”后加“习惯”。D项,语序不当,“横向”“纵向”应调换位置。8B解析 A项,既不合逻辑又搭配不当,“这两句哲理就告诉我们”应改为“这两句诗就告诉我们一个哲理”。C项,句式杂糅,“现在正是抓螃蟹的好时节到了”应改为“现在正是抓螃蟹的好时节”或“抓螃蟹的好时节到了”。D项,成分残缺,应在“对”后面加“以”。9A解析 B
29、项,搭配不当,应该是“举行仪式”,将“开展”改为“举行”。C项,成分残缺导致搭配不当,主语“中国科学院”和最后一句不搭配,应该在“引起了研究者的广泛关注”前加“这些现象”。D项,句式杂糅,应改为“出于的考量”或“以为目的”。10A解析 B项,“参与熄灯活动”与“取得了快速发展”句式杂糅。C项,“健全和改善”与“制度和服务体系”搭配不当,且“健全和改善”的语序不当。D项,主客体倒置,在“广大人民群众”后加“来说”。11B解析 A项,句式杂糅,是“往往会诱发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和“冠心病、脑中风等心脑血管疾病会发作”两种表达方式的杂糅,删去“发作”即可。C项,搭配不当,“神舟十号”与“一
30、次”不搭配。D项,成分残缺,应在“自然”后加“的特点”之类的词语。12D解析 A项,“上万人次”与“来观光旅游”不搭配,应把“上万人次”改为“上万人”。B项,句式杂糅,“原因是由于所致”杂糅。C项,成分残缺,应在“通过”后加上“建立”一类的动词。13D解析 A项,成分残缺,“加大治理和保护”后应加“的力度”。B项,表意不明,“第一批传承人”有歧义。C项,句式杂糅,“而导演组过度保密的背后,还是艺术自信心不足的一种表现”杂糅,可删去“的背后”。14A解析 B项,“要求译者才能胜任”句式杂糅。C项,“食品、水、牛奶”并列不当。D项,“市区和高新区的大部分地方”有歧义。15D解析 A项,语序不当,“
31、首座”应移至“成都市”后。B项,偷换主语,应将“中学生”放在“在”之后。C项,句式杂糅,删除“围绕”,改为“以为主题”。课时作业(六)1D解析 A项,关联词位置不当,应该把“不但”放在“江宜桦”的后面。B项,缺主语,可去掉“抱怨”。C项,搭配不当,可以“加大密度”,但不能“加大质量”,应改为“提高”。2B解析 A项,搭配不当,“有很高的收视率”的主语不是“汪涵”,而是“他主持的节目”。C项,不合逻辑,“近年来”和“将”自相矛盾。D项,语序不当,“不但”应放到“日照时间”前。3C解析 A项,结构混乱,中途易辙,应该把“在”放到“中央”前面。B项,成分残缺,“稳定”后面加“的金桥”。D项,“这一点
32、毋庸置疑”表意不明。4A解析 B项,成分残缺(缺少中心语),应改为“为了恪尽职守而牺牲自己幸福的思想”。C项,搭配不当,应该是“拓宽民意沟通渠道”。D项,语序不当,应该是“食入和吸收”。5A解析 B项,搭配不当,“要求”不能“予以否认”。C项,句式杂糅,“他们检测了购自九家品牌药店的多种常用中药材大都有多种农药残留”可以改为“他们检测了购自九家品牌药店的多种常用中药材,这些中药材大都有多种农药残留”。D项,成分残缺,“加大”缺宾语中心语“力度”。6B解析 A项,不合逻辑,强加因果,“具有积极的思想倾向”与“文笔清新自然,又充满思辨色彩,耐人咀嚼”之间没有必然的因果联系,可去掉“因而”。C项,中
33、途易辙,应改为“在凡高死了很多年之后”。D项,结构混乱,应改为“淘宝网要做的就是打造电子商务的产业链”,去掉“势在必行”。7B解析 A项,语序不当,“不仅”后的内容与“而且”后的内容对调。C项,“围绕以分数为中心”句式杂糅。D项,搭配不当,应改为“知识和能力得到了广泛的普及和极大的提升”。8C解析 A项,句式杂糅,“其目的”与“旨在”重复。B项,搭配不当,“适应”改为“推进”。D项,语序不当,应把“制造、研发和管理”改为“研发、制造和管理”。9C解析 A项,“保护、整理、挖掘和展示”语序不当。B项,“继”后少介词“凭”,导致后面语意不明。D项,“环境感染源可能是造成的”缺介词,应改为“环境感染
34、源可能是由也可能是由造成的”。10A解析 B项,搭配不当,“停止”和“现象”不搭配,应改为“消失”。C项,搭配不当,两面对一面,应去掉“与否”。D项,多重否定不当,删去“不”。11D解析 A项,逻辑错误,“已经”和“将”的时态矛盾。B项,成分赘余,删去“年轻的”。C项,搭配不当,将“保护”改为“保证”。12A解析 B项,成分残缺,在“经济发展深层次矛盾”之前加上“破解”。C项,搭配不当、语序不当,第二个“减少”改为“降低”,最后两句话对调。D项,语意重复,删去“故事不好看”。13B解析 A项,成分残缺,“开展”缺少宾语中心语,可在“筛选”后加“工作”。C项,搭配不当,“数据”不能与“出台”搭配
35、,应把“出台”改为“出炉”,“出台”一般与“政策”等词语搭配使用。D项,语序不当,应改为“不仅帮助他们解决就业、社会保障等方面的问题,而且创造条件让他们更多地参与党和国家的政治生活”,这样才能构成正确的递进关系。14D解析 A项,成分残缺,“符合”之前少了“在”。B项,搭配不当,“诱因”不需要“引起”。C项,成分冗余,“约”与“多个”删去一个。15C解析 A项,成分赘余,“质疑”就是提出疑问的意思,与“提出”重复。B项,句式杂糅,应删掉“可以”或“是有效的”。D项,两面对一面,“是否涨价”与“确认”不对应。16A解析 B项,成分残缺,句末应加上“的重要举措”。C项,逻辑错误,双重否定不当,删掉
36、“不”。D项,语序不当,应该是“收集、分析、研判和处置”。课时作业(七)1A解析 结合材料的语境,注意前后语句的承接关系和对应关系。由前面的“文化的高度成熟关系密切”可看出应紧承其后,然后叙述“文化高度成熟”对图书事业的影响,由分号可看出下面将叙述另一个原因,由中的“宋明理学”和朝代先后顺序可得出紧跟其后,由中的“儒学”引出。2B解析 这是一段说明性文字。从后面先写“我在哪里”后写“你在哪里”可知应先后,又根据后面的举例可知,“以海洋渔业为例”的前面应为,所举的“海洋渔业”例子是对北斗系统“在我国经济社会多个领域得到了广泛应用”的说明。再根据语句之间的逻辑关系,由“除外,还”可以确定先后,最后
37、是功能的效果。3A解析 从前文可知,是从山脚到山腰到山顶,按照空间方位顺序排列相关内容。两个“在这里”衔接的句子可根据其内容而定。如描写“飞泉”应该是在山腰,接;那么应该接写山下,如果接写山腰,则感情色彩不协调。接了,而显然接。4A解析 注意与“原野间绿荫沉沉”的照应以及“有的刚刚插下了秧”“有的尚未插秧”之间的逻辑关系。5C解析 A内容上不吻合。“高朋满座店如春”不合商店特点,此联更像餐厅开业联。B.上下联词性不相对。“不”对“红”不合适;D.结构、词性、平仄皆有不严谨处。“纵目”“登阁”需调序,二者存在先后关系;从平仄上看“览胜”“抒怀”不能颠倒,因为“纵”(仄声)对“抒”(平声)可,若对
38、“览”(仄声)则不可;“鸢飞”“鱼跃”均为主谓式结构,为了对仗,“水木”“清华”需做相应调整,改为“水清”“木华”,若改为“木华”“水清”亦可。6A解析 B老人已经97岁,用“长命百岁”祝福不妥;C.“一言九鼎”谦敬失当;D.“抛砖引玉”是谦辞,此处使用不当。7C解析 “我们学校引以为荣的模范班级”不妥,给人过于自夸的感觉;另外,此句结构比较复杂,字数太多,不符合解说词句式应简短、明确的要求。“面对刀山火海”太夸张,与场合、气氛不合。 “一决生死”用词不准确,过度渲染了比赛的激烈程度,充满血腥味,可改为“一决高下”。8D解析 题目说的是“春近”,说明春天还没有到,据此可以排除A、B两项;诗中的
39、“登临”很明显是白天,C项提到了夜静,可排除此项。故选D项。9删去“由于”或“使”;把“青青草木”改为“草木青青”;将“当年”移到“发生”前,并删去“当年”后的“的”;删去“丝毫”或“一点”;将“点缀”改为“增添”。(每修改对一处得1分,答对任意三处皆可,只写出序号不修改或修改不恰当者不得分)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寻找句子中存在的表达问题,可以从词语搭配、语序、用词准确与否、表意是否清晰明白、逻辑是否合理等角度思考。10示例一:学校的决定实属出于无奈,目前法律对校园安全事故缺少明晰的责任划定,一旦出事,舆论常把并不属于校方的责任推到学校,来自外部的巨
40、大压力使得校方对开展稍有风险的体育活动都很害怕。以至出现连跳绳、跑步也要签安全责任书的极端现象。示例二:安全固然重于泰山,但学校不要忘了自己的职责;对学生实施体育教学,提升其身体素质,是学校应尽之责,不容逃避,也不能因噎废食。学校可以多想一些积极的应对办法,加强安全管理。(从学校、社会以及其他任意一个角度回答都可,但必须言之成理,语句通顺。可根据答题情况酌情给分)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先表明自己的观点,再简述理由,分析时要考虑到不同方面的原因。角度可以是学校,也可以是社会,站在哪个角度,就要侧重从哪个角度谈,其他内容可一带而过。11乐妮,感冒好些了吗
41、?要记着吃药。想家了吧?给家里打电话了吗?哦?这是为啥?你是担心妈妈又为你着急,又会累着了?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连贯、得体、简明的能力以及正确运用标点的能力。根据两位室友对话的语境,可看出一位关心同学、一位逐渐理解母亲。(每句对话1分,标点不对酌情扣1分,共5分)12语言不连贯,应将“我的人生一直受到您亲切话语的激励”改为“您亲切的话语激励我的人生”,并将“心田”后的句号改为逗号,与前两个分句构成排比;用语不简明,“无微不至”和“悉心”重复,将“无微不至”删去;用语不得体,“光临寒舍”应改为“登门”。(一点1分,两点3分,三点5分)解析 答题时应关注语言是否自然通畅,语意是否明确,用词是否合
42、乎身份等。13(示例)正面:我赞成。没有新词汇的收录,汉语文化的发展就不会有进步的载体。收录那些能反映时代特点的词汇,体现了工具书本身应有的跟进语言最新变化的功能。反面:我不赞成。汉语词典使用广泛,收录新词要考虑词语的价值观和社会效果,有一些网络词语速生速灭,如果把这类“短命词”收录进词典,几年或几十年后的人们使用字典时,肯定会觉得这些词莫名其妙,对其权威性来说是一个很大的损伤。解析 本题考查语言表达的简明、连贯、得体、准确、鲜明、生动的能力。首先要亮明观点,然后举例加以简述,最后给出小结。既可以“赞成”,也可以“不赞成”,但理由要充分。14示例一:刘兰芝秀外慧中纫如蒲苇千秋颂,情真意挚坚若磐
43、石万代传。示例二:窦娥六月飞雪草木含悲只为冤情撼天地,素练染红山河变色全因孝女震古今。示例三:林黛玉娴静时如娇花照水聪慧气质羞须眉,行动处似弱柳扶风秀丽风韵冠红颜。解析 解答此题要注意准确把握人物的特点,然后规范运用题干中要求的修辞手法。课时作业(八)1D解析 相:观察,察看。2B解析 B都为连词,表目的。A.介词,在;介词,向。C.连词,表转折;连词,表递进。D.副词,于是;动词,依、随着。3D解析 “自请议处,原之”意思是:李清时自己向皇上请求处分,皇上原谅了他。4C解析 此段文字没有明显的断句标志,主要依据内容来判断,关键要把握省略的主语“清时(李清时)”。5(1)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
44、挖土放在葑草的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两多,修成了两边的堤坝。(“奇”“而”各1分,省略句1分)(2)过去的做法是分水时让河水向南流得少,向北流得多,后来就与之相反(向南多,向北少),运粮的船只经过袁口、靳口时,河道浅而阻塞,船不能通过。(“制”“反”“涩”各1分)(3)(李清时)就命令管事的官吏,当水涨时,各自测量河堤高过水面的尺寸并上报,选择堤坝最低的地方培土加高它。(“乃”“饬”“具”“培”各1分)参考译文李清时,字授侯,是福建安溪人,大学士李光地的从孙。乾隆七年(李清时)中进士,被选为庶吉士,授编修的职务。乾隆十四年,(李清时)被任命为浙江嘉兴知府。皇上南巡,有人建议从嘉兴到杭州另外开辟一
45、条水道行驶船只,李清时从官塘外找到相连接的水道,向上通往吴江的平望,向下能通往杭州的坝子门,被称为副河。(李清时)遭逢父亲的丧事,辞去官职。守丧期满后,被任命为山东省兖州知府。乾隆二十二年,被提升为运河道。乾隆二十六年,黄河在孙家集一带决口,运河从夏镇到南阳两边的河堤都被冲垮,李清时督促修缮。讨论这事的人有的打算用椿树枝、秫秸等捆扎成的护岸的东西,将花费六十万两库银;有人打算修建石头的堤坝,将花费三百万两库银。李清时小时候在海边行走,看到修堤拦海造田的人,把碎石块投到海水中,退潮后用木桩拦住,在上面填上土,加固成堤坝;李清时就参考了这种办法,因为运河东西两岸都是水,取土困难,(他)下令把石头堆
46、砌在两边,在中间填入葑草,河水干涸之后,征调民工挖土放在葑草的上面,花费库银十四万两多,修成了两边的堤坝。曹县发大水,水流入微山湖,从韩庄湖口流出,韩庄闸口狭小,水不能流出,(他)就下令毁掉闸北的石堤,在地面挖沟泄水。这事被皇上知道,皇上命令在这个地方修建一道滚水坝,高一丈二尺多。李清时请求降低到一丈高,让湖水下降到一丈后,就关闸蓄水。泗河经过兖州向西流进府河,济宁城东过去有杨家坝,堵截河水使之流进马场湖,蓄水用来补充运河,到了伏天秋水暴涨不能排出,淹没了农田,(李清时)下令改堤坝为闸口,看水势大小来开启或关闭。汶河分流进入蜀山湖和马踏湖,过去的做法是分水时让河水向南流得少,向北流得多,后来就
47、与之相反(向南多,向北少),运粮的船只经过袁口、靳口时,河道浅而阻塞,船不能通过。李清时重新调整分水口,下令把南边的堤坝加长,北边的堤坝缩短,作为控制河水蓄积和排泄的措施,同时降低何家坝的高度,让汶河水向南的减少,向北的增加。乾隆二十九年,(李清时)被调任江南淮徐道。三十年,(李清时)提升为河东河道总督,(皇上)赏赐绸缎和貂皮给他的母亲。李清时因为朝廷每年修缮河堤时,管事的人不衡量地势的高低,过度花费库银,却没能让低洼的地方增高;他就命令管事的官吏,当水涨时,各自测量河堤高过水面的尺寸并上报,选择堤坝最低的地方培土加高它。等到入伏后秋水暴涨,耿家寨(又称十四堡)的河水到了旧堤的上面,全靠预先修
48、筑的新堤才免于水灾。李清时整治河道工程征用材料方面的各种弊端,每年减少征收材料达一千多万斤。乾隆三十一年,运河东岸决口,李清时自己向上请求处分,(皇上)宽恕了他。乾隆三十二年七月,(皇上)任命他为山东巡抚。高苑、博兴、乐安三个县遭受水患,李清时认为小清河下游堵塞,所以上游才决口,于是他下令让有关官员调查验证。这时(李清时)突然发病,请求辞职,(皇上)没有答应。乾隆三十三年,(李清时)去世。李清时治水善于观察推断水势状况,探究事情的原委。(他)常常乘小船出入于荒草丛生的湖泽、河汊废港之中,有时徒步考察巡行,征询走访,一定要找到问题的关键,才实施修建工程。6A解析 乱:混淆。7D解析 A介词,在/
49、介词,比。B.介词,因为/连词,表目的。C.副词,就/副词,竟然。D.都表并列关系。8B解析 “晋文公鼓励”不合文意。9B解析 此题可根据对称句式来判定,如“故圣人极”与“故奸人服”、“无喜怒”与“无螫毒”。10(1)天下所有的人不得相互伤害,这是治世的最高境界。(关键词:“相伤”“治”“至”)(2)君臣的利益,没有比这更深远的了。(关键词:“上下”“利”“长”)(3)用成了隐患的臣子去侍奉孤立的君主,这就叫危险。(关键词:“隙穴”“事”“独立”“此之谓”)参考译文听说古代善于用人的君主,必定会遵循天道顺应人情并且赏罚分明。遵循天道,就能够少用气力而建功立业;顺应人情,就能够少用刑罚而推行法令
50、;赏罚分明,那么伯夷、盗跖就不会混淆。这样一来,黑白就分明了。太平时代的臣子,应为国立功来履行职责,为公尽能来接受职务,尽力于依法来担任职事。做臣子的都能发挥他们的才能,胜任他们的官职,轻松完成他们的任务,而不需要把余力保存在心里,不担负两个职位的责任。所以对国内而言没有心怀怨恨的祸乱,对国外而言没有像赵括那样轻敌冒进的祸患。明君使职事不相干扰,所以不会发生争吵;使臣下不兼任官职,所以使各自的技能得到增长;使人们不为同一件事情而立功,所以不会发生争斗。天下所有的人不得相互伤害,这是治世的最高境界。听别人说:“办事不出差错,就是尧也做不到。”而社会从来没有平安无事的时候。做君主的不肯放手赏给臣下
51、爵禄和富贵,就不能与之解救危亡的国家。所以明君鼓励廉耻之心,提倡仁义之举。过去介子推没有爵禄,凭着“义”追随晋文公出亡,途中饥饿难忍,又凭着“仁”割下身上的肉给晋文公吃,所以君主铭记他的德行,书上著录他的名字。君主乐于使臣下为公尽力,而苦于他们为私夺权;臣子安于量才录用,而苦于身兼二职。所以明君除去臣子苦恼的事,设立君主快乐的事。君臣的利益,没有比这更深远的了。不考察大臣私下的活动,轻率地考虑重大的事情,过重地处罚犯轻罪的人,长期怨恨臣子的小错,频繁地用恩惠来补救给人造成的灾难,这就像砍断手臂而接上玉一样。假如燕王对内憎恨本国民众,对外喜爱鲁国人,那么燕人就不为他所用,鲁国人也不会依附他。燕人
52、被憎恨,就不能尽力来求得功劳;鲁国人被喜爱,但不能冒死罪去亲近别国的君主。如果这样,臣子就成了缝隙一样的隐患,君主就会陷于孤立。用成了隐患的臣子去侍奉孤立的君主,这就叫危险。放弃靶子而胡乱放箭,即使射中很小的东西也不算技艺高超;放弃法制而乱发脾气,即使大肆杀伐,奸人也不会害怕。甲犯了罪,祸归于乙,怨恨就产生了。所以治理得最好的国家,实行赏罚但不凭个人喜怒,所以圣人能达到治国的极致;建立刑法,但不逞私威杀人,所以奸人服罪。射箭中靶,赏罚得当,所以尧可复生,羿能再世。这样一来,君主就没有殷、夏亡国的祸患,臣子就没有比干剖心的灾难,君主高枕无忧,臣下乐于尽职,法术普遍地施行于天下,恩德流传千秋万代。
53、 课时作业(九)1D解析 去:离开。2B解析 A介词,译为“因为”;连词,表示并列,译为“并且” 。B.都是介词,译为“对”。C.介词,译为“替”;介词,译为“被”。D.连词,表示承接,译为“于是”;介词,译为“通过”。3C解析 作者在文字上不事雕饰,且选文并没有描写吴县的山水。4(1)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他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得分点:为、扳、不忍、句意)(2)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山水那样眷恋呢?(得分点:去、惓惓、反问句式)(3)魏君对吴县的百姓有这样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吴县百姓忘记他呢?(得分点:如此、如之何、反问句式)参
54、考译文和我同年中举的好友魏用晦任吴县县令未满三年,因政绩列入优等被调入京城担任给事中。魏君任吴县县令期间有恩于民,离任时,百姓设法挽留他却未能成功,魏君也舍不得离开他的百姓,于是有热心人便画了一幅吴山图来送给他。县令对于老百姓来说,确实是非常重要的。如果县令确实是贤能的,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为蒙受其恩泽而兴旺;如果县令不贤能,那么当地的山川草木也会受他的灾祸而被糟蹋了。魏君对吴县的山河,可以说是增添了光彩。今后有那么一天,吴县的老百姓将会在峰峦间挑选一个风景优美的地方,在佛寺或道观里祭祀他,这完全是应该的。魏君既然已经离开了吴县,为什么还对这里的山水那样眷恋呢?从前,苏东坡称赞韩琦离开了黄州
55、四十多年,还念念不忘黄州,以至于写下了思黄州诗,苏东坡替黄州人把这首诗刻在石碑上。由此后人才明白:贤能之士到某一个地方,不单单会使那儿的百姓不忍心忘记他,而且连他自己也不会忘记那儿的百姓。现在魏君离开吴县已经三年了。一天,他与我同在内庭,取出这幅吴山图给我看,一边欣赏,一边叹息,就命我写篇文章记载这件事情。唉!魏君对吴县的百姓有这样深厚的感情,又怎能使吴县百姓忘记他呢?5. D解析 公一世之豪/以气节自负/以功业自许/方将敛藏其用以事清旷/果何意于歌词哉/直陶写之具耳断句译文A花间词像古董中的玉器,贵重却不实用;宋词实用,却少端重质感。后主李煜兼备两者的优点,更有意境迷离的情致。B太白诗的不可
56、超越的地方,在于(他的)思想超乎神仙,潇洒自如而来,灵峰一转而去。不屑于字句的雕琢,也不费神费力地去让人铭心刻骨,全然有一种天马行空、自由洒脱、不受拘束的气概。C屈原被放逐,他外出看见当地俗人祭祀的礼仪的歌舞音乐,那些歌词粗陋鄙俗,于是他自己创作了九歌。对上表达对神明的敬畏之情,对下表达自己的冤屈,假托九歌予以委婉的规劝。D(辛弃疾)乃一世豪杰,凭借气节而自负,凭借功名事业而自许。当他收敛了自己的才干而去从事那种清闲放旷的事务的时候,又哪里是着意于小小的歌词呢,只不过是把这作为陶冶自己性情、宣泄自己情怀的一种工具罢了。6B解析 论:判决。7B解析 B均为介词,对,对于。A.连词,表转折,但是;
57、连词,表并列,又。C.连词,于是;副词,竟然。D.介词,在;连词,表目的,来。8C解析 “含蓄地批评了他的一些缺点”于文无据。9(1)戎州的向吉等人拿着兵器经商贩卖,依仗他们人多,经过的地方不缴纳物税,州县追捕,他们就四散逃跑。(得分点:操兵、贾贩、输、走)(2)宋仁宗询问被判死罪的有多少人,并且把谨慎使用刑狱、爱惜人命作为告诫。(得分点:大辟、几何、爱人)(3)回来后,他又任舒州知州,打开常平、广惠的粮仓使陈、许、颍、蔡等地的流民活了下来。(得分点:发、活、流人)参考译文孙公名锡,字昌龄。孙公在天圣二年凭着进士的身份做官,被授予镇江军节度推官,做杭州仁和县知县。他登记并抓捕行凶作恶的人,若不
58、改变就追究查办来告诫他们。但是,完全用仁恕治理其他事务,所以仁和县的百姓都畏惧、爱戴他。天圣七年,他任开封府推官,因为在对官员的考核中,孙公登记的进士名册中有两个不合格的人,于是他被降为监和州清酒务。在这时,庞宰相做枢密使,推荐他为宫中适宜做侍讲的人。皇上正要下诏,但是孙公因为贬谪已经离开了。过了很久,恰好皇帝开恩下诏他被召回,任同判尚书刑部。戎州的向吉等人拿着兵器经商贩卖,依仗他们人多,经过的地方不缴纳物税,州县追捕,他们就四散逃跑。成教钤辖司上奏请求不要因为祭祀大典而赦免他们的罪,皇上听从了他的建议,于是派人把这些人的亲戚抓捕关进监狱,关到过了两次赦免的时间。有到宫中申诉的,刑部详尽审查的
59、官员认为有皇帝的特别命令遇到赦免不能宽恕的,虽然多次遇赦,还是按法判决。只有孙公上奏才释放他们,一共释放了一百二十三人。孙公对斟酌法度的处理方法多是如此。(孙公)又担任开封府推官,当时跟随开封府府尹上奏事情,宋仁宗询问被判死罪的有多少,并且把谨慎使用刑狱、爱惜人命作为告诫。于是,孙公就上奏开封执行皇帝的命令比法典更重要而应该改正的几件事情,他提的几件事宋仁宗都认为是正确的。有一天,宋仁宗问开封府府尹孙公的姓名,赞赏了孙公。这时,有一个贵戚家的奴婢的案件有疑问,要将审理案件的情况向朝廷上报,宋仁宗想减轻她的罪,交付给孙公审查判决,宋仁宗说:“这个人公平,仁恕,可以任用。”道士赵清贶出入庞宰相的家
60、中,接受贿赂,御史因此弹劾庞宰相。开封府核实是赵清贶自己做的,庞宰相并不知情。赵清贶受杖刑,被发配沙门岛,走了两天就死了。御史又弹劾开封府迎合宰相的意图,所以对赵清贶行杖刑用来杀人灭口。宋仁宗也怀疑是这样的,就把开封知府、推判官全部罢免了,却任用孙公做太平州知州。不久,宋仁宗就醒悟了,罢免的官员都复了官,又任命孙公做提点淮南路刑狱。在淮南两年,孙公使十三个犯了死罪的人活了下来,官员考核为全国第一,推荐的人才多是有德的人。回来后,他又任舒州知州,打开常平、广惠的粮仓使陈、许、颍、蔡等地的流民活了下来。起初,提点刑狱害怕聚集的流民做盗贼,又舍不得用常平、广惠的粮仓的粮食赈济流民,他们多次用文书制止
61、孙公,孙公都不听从;他们又用亲笔书信陈述,孙公还是不听。下属都争说“不行”,孙公依然如故。当今皇上登位,孙公被调任司封,赐给金印紫绶。他在熙宁元年正月十二日去世,享年七十八岁。10D解析 根据句子意思的完整性来判断,抓住动词。断句译文家里小童取来鸭蛋孵化,得到了数十只雏鸭。开始育养,就在盆中饲养,很少给鸭子提供水源,它们呴呴的叫声,它们白白的羽毛,我十分喜爱和它们戏玩。不几天,家童告诉我说:“小鸭有倒下的了。”不久听它们的声音,啾啾地哀叫;看它们的毛羽,疏松得要散落,我责备家童不会养。家童说:“不是不会养,是没有用水来养。”课时作业(十)1A解析 典:掌管。2D解析 A代词,他/助词,的;B.
62、动词,让/连词,表目的;C.连词,于是/介词,趁机;D.为:因为。3D解析 不是利用外出机会杀死他。4(1)那些清廉自守的人要求不去上任,就一律强迫他们前往。(2)他便托称有病要求辞官,朝廷没有答应。走到孟津时,他上书极力陈述当世的失误和古今祸乱亡国的教训。参考译文张让,是颍川人;赵忠,是安平人。他们年轻时都在宫中供职办事,桓帝时,他担任小黄门。赵忠因参与诛杀梁冀这一功劳被封为都乡侯。延熹八年,他被贬黜为关内侯,每年收入为本县租税一千斛。灵帝时,张让、赵忠一齐升任中常侍,被封为列侯,与曹节、王甫等人互相呼应。曹节死后,赵忠兼任大长秋。张让有一个奴仆头目为他掌管家务,这人勾结官府,收受贿赂,声势
63、显赫,令人生畏。扶风人孟佗财产丰饶,他与张让家的奴仆勾结,倾尽家财,赠送礼物。奴仆们都很感激他,便问他说:“你想得到什么?我们可以竭力办到。”孟佗说:“我希望你们给我行拜礼。”当时,求见张让的宾客乘坐的车子经常有成百上千辆,孟佗那时去见张让,到得较晚,无法进去。那奴仆首领便带领众仆人到路上来迎接拜见他,随即一同和他的车子进了大门。宾客都很吃惊,以为孟佗与张让关系很好,争着把珍贵的玩物赠送给他。孟佗拿出一部分送给张让,张让大喜,便让孟佗担任凉州刺史。第二年,南宫发生火灾。张让、赵忠劝灵帝在全国征收田税,每亩十钱,以便修建宫室。朝廷征调太原、河东、狄道各郡的木材和有纹理的石头,每当州郡押送到京城时
64、,黄门、常侍就吩咐呵责那些不合格的州郡,于是强迫折价贱买,售价只给十分之一,然后趁机再卖给宦官,宦官又不马上接受,终至木材积压腐烂,连年建不成宫室。刺史、太守又把私人征调加进去,百姓大声悲叹。凡是诏书征用官员,灵帝都让西园侍从暗中督促,号称“中使”。他们惊动州郡,大量收受贿赂。升迁除授刺史、太守以及茂才、孝廉时,都责成这些人交纳助军钱和修宫钱,大郡多达二三千万钱,其余官职要出的钱也各有差别。应该赴任的人,都需要先到西园谈好价钱,然后才能前去。有些人交不足钱,甚至被迫自杀。那些清廉自守的人要求不去上任,就一律强迫他们前往。当时,钜鹿太守河内人司马直刚刚受任新职,由于他有清廉的名声,便少让他交钱,
65、减为三百万钱。司马直接到诏书,惆怅地说:“做百姓的父母,反而要剥削百姓,来满足时下的索求,我不忍心。”他便托称有病要求辞官,朝廷没有答应。走到孟津时,他上书极力陈述当世的失误和古今祸乱亡国的教训,随即吞药自杀。奏书呈送上去后,灵帝为此暂时不收修宫钱。中平六年,灵帝去世。中军校尉袁绍劝大将军何进下令诛杀宦官,以取悦天下。由于计划泄露,张让、赵忠等人趁何进进宫之机,便共同将他杀死。而袁绍率兵杀死赵忠,逮捕宦官,无论老少一律处死。张让等数十人劫持献帝为人质,逃到黄河边。追兵迅速赶来,张让等人伤心哭泣,向献帝诀别说:“臣等被消灭后,天下也就乱了。请陛下保护好自己!”然后跳到黄河里自尽了。5C断句译文
66、文徵明临帖写千字文,每天以写十本作为标准,书法就迅速进步起来。他平生对于写字,从来也不马虎草率。有时给人回信,稍微有一点儿不符合心意,他一定三番五次地改写,不怕麻烦。因此,他的书法越到老年,越发精致巧妙。6C解析 访:查访。这里是“寻找”的意思。7D解析 D均为介词,拿,用。A.代词,他/动词,到;B.表承接,就/表转折,竟;C.连词,表递进,况且/连词,表转折,却。8A解析 A项有两处错误:陈泰岩雇船收债而不是买船;见到舟人的相貌时,只是觉得与众不同。9B解析 此题考查文言断句。抓住陈述对象“妾”和时间词“夜”即可。10(1)(陈泰岩)对舟人说:“太阳就要落山了,你为什么不在这里住宿呢?”(
67、“语”“盍”“诸”,各1分)(2)现在你的父母已经死了,你孤单单的一个人要依靠(投奔)谁呢?(“既”“茕茕”“依”,各1分)(3)陈泰岩问起他的姓氏和家乡,舟人说:“现在天下这么乱,哪里还需要这些呢?”最终他也没有说。(“讯”“紊紊”“安用”“竟”,各1分)参考译文没有人知道舟人的姓与名,也没有人知道他的家乡住处,以及他所从事的职业。因为与他偶然在舟中相遇,所以就用“舟人”来称呼他吧。我们郡中的陈泰岩,是一位文士,一次他派仆人雇船,到远乡去收债。他同侄子与仆人来到船上,看到舟人胡须如戟,眼光如炬,仪态风度十分壮伟,光着膀子用篙撑船。陈泰岩心中就觉得他与众不同。进到舟中,又看见一个十六七岁的女子
68、,依稀有大家闺秀的气质。陈泰岩又私下里感到疑惑。等撑起船后,舟人把船划得像飞一般,一会儿就到了岸边。岸边有三头牛在水中,妨碍小船停泊。舟人招呼放牛的人把牛牵起来,两头牛被牵走了,但另一头仍在水中,费了很大劲也牵不走。舟人就伸出手,抓住牛后肘,将牛扔到了岸上。岸上的人原本聚集在一起观看,但看见这举动,就都躲避了,这令陈泰岩更加疑惑。收完债,陈泰岩拿着数十金回到舟中。他对舟人说:“太阳就要落山了,你为什么不在这里住宿呢?”舟人说:“你不要害怕。即使舟中的客人带着几百万缗钱,要走数万里路,我也不会辱没使命,你为什么要担心这么点儿钱呢?”陈泰岩不能勉强他,姑且听从了他。船在河中行驶,太阳快落山了,微风
69、吹动着波浪,舟人忽然撑着船靠了岸。陈泰岩非常害怕,询问舟人泊船的原因。舟人说:“风雨就要来了。”(果然),过了一会儿,半空中电闪雷鸣,大雨瓢泼而至,船停靠在大柳树下,被柳树遮蔽着。雨停后,他们再次起程,最终安然无恙。距离郡中还有几里地,陈泰岩又对舟人说:“前面的村子被树木掩映着,但有酒旗从树梢中露出,应该能买到酒吧?”舟人说:“好的。”于是就拿着酒壶离开了。陈泰岩于是就趁机询问船尾的女子:“你是干什么的啊?你为什么一个人跟从那个髯者行舟呢?我担心那髯者不是个好人,更何况那髯者又是做什么的啊?你心里一定明白,向我说一说吧。”女子抽泣着说:“你说的不对,我也是为官者的女儿。从前跟从父母出行到三泖湖
70、,夜里遇到了强盗,他们杀死了我的父母,把他们扔到湖中,掳掠了钱财和我。忽然我见那髯者从黑暗中跃入舟中,一个人杀死了数十名强盗,又带着我离开,我哭着请求他杀死我。那髯者说:现在你的父母已经死了,你孤单单的一个人要依靠谁呢?幸亏你的仇人已被杀死了,我会慢慢地帮你寻找你的亲戚,送你回去,即使找不到你的亲戚,我也会给你找一个好男子,让你出嫁。我会坚守道义不会污辱你,不会像那群强盗的做法一样。我因此忍死留在此处。”说罢,女子泪如雨下。陈泰岩又说:“船很小,你们两个人怎么一起生活呢?那髯者最终是怎么做的?”女子说:“自从我来了后,那髯者总是睡在船板上,即使刮风下雨也不叫苦。他停船没有固定的地方,所交往的,
71、也不止一个人。他们在一起所谈论的话,我都不明白,他们每次都是痛饮后离去。夜晚,他一定要登到高处观星斗,回到舟中常闷闷不乐,我也不太了解他为什么这样。”舟人买酒回来后,斜视着那女子,好像已知道她所说的话,看起来有点儿生气的样子。陈泰岩了解了这些后,认为他是异人,作长揖向他请罪。于是他们煮酒相让坐下,相谈甚欢。舟人就说:“我和您萍水相逢,想赠送给您几句话。天下大乱,各自珍重,我也从此离开。”陈泰岩问起他的姓氏和家乡,舟人说:“现在天下这么乱,哪里还需要这些呢?”最终他也没有说。到了郡里,两人感慨叹息着分手,以后最终没有再相遇。课时作业(十一)1(1)晴川历历汉阳树(2)“云”写云雾缭绕的九华山路旁
72、,寺宇时隐时现;“柳”是眼前绿水环抱的清弋江村边,柳树轻拂桥面。(2分)景色优美,反衬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惜别之情。(2分)(3)“寂寥”指朋友离别的落寞之情。诗的前半部分写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眼前是那样明亮。周围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与后半部分诗人惆怅的心情构成强烈对比。(或说“乐景衬哀情”;概括“寂寥”的内涵1分,描述所写景象1分,点出手法1分)诗词赏析首联用明快的色调,简洁的笔触,勾画出一幅“春郊送别图”。这两句诗不只是写景,它还交代了送行的时间、环境,渲染了离别时的氛围。三、四两句又展示了两幅美景, 同时透出诗人对友人远行的关切和惜别时
73、的依恋之情。五、六句叙写行者与送行者的不同心境:裴坦刚中进士不久,春风得意,所以,尽管是在离别的时刻,也仍然乐观、开朗;而杜牧宦海浮沉,颇感失意,面对离别,一种空虚无着、怅然若失的感觉油然而生。最后两句写出了诗人只身回京城的寂寞感。诗的前半部分的环境描写与后半部分诗人惆怅的心情构成强烈对比:江南的早春,空气是那样清新,阳光是那样明亮,芳草是那样鲜美,人(裴坦)是那样倜傥风流,热情自信,周围一切都包孕着生机,充满了希望;而自己呢?并没有因此感到高兴,反而受到刺激,这更加深了内心的痛苦。这里是以江南美景反衬人物的满腹愁情。2(1)路上行人欲断魂(2)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用花能理解人的语言,迎人而
74、笑,把盎然的春意刻画了出来,同时也烘托出人物欢愉的心情。(3)与颈联写自己的苦闷心情形成反衬,又以心情的苦闷来衬托尾联对友情的执着,(2分)从而突出了友谊的弥足珍贵。(2分)诗词赏析前四句赋写春景,一派明媚、生机盎然的景色。特别是颔联“花如解语迎人笑,草不知名随意生”更是活泼生趣。但到颈联诗情却陡然一变“晚节渐于春事懒,病躯却怕酒壶倾”,为什么会有这种消极的情怀呢?不难想象,诗人在这里正是在表达对友人的思念啊。因为没有朋友在身边,所以美好的春景也懒得去赏,寂寞的酒杯更是不能端起了。(当然还有自己身体的原因,年事已高,再加之有病)最后一联“睡余苦忆旧交友,应在日边听流莺”,着一“苦”字,多少思情
75、都包含在里面了。这首诗最突出的特点是以乐景衬托哀情,由极美的春景反衬自己极无聊的心情,又由极无聊的心情反衬极深厚的友情,千回百转,千情百结,韵味无穷。3(1)万里悲秋常作客(2)特点:雄伟壮观。作者运用衬托、夸张手法写出了浮桥的特点:以“怒涛”衬托其稳固;用“九轨”“千艘”极力夸张,写出桥面的宽阔及其雄伟的气势。(3分)(3)颈联的感情基调是感伤,而尾联的感情基调是豪迈。颈联中除意象叠加组合成美丽画面外,动词运用得也很好:“催”字带有光阴在钟鼓声中流逝、年华虚度、壮志未酬的感慨,“自”字写出了作者对世事变幻的深深感慨。尾联转感慨为豪迈,豪气犹在,醉吹横笛,写出了作者乐观豪迈、壮心不已的感情。(
76、4分)诗词赏析这首诗表现了浮桥的壮丽,寄寓着作者对中兴景象的憧憬。诗作意境阔大豪迈,于晓畅的语言中显示了豪壮瑰玮的风格。首联说客中多病,闻南台之名而试作一次探访,这是出游缘起。颔联写浮桥,表现其壮观,笔锋转为雄壮。颈联写至南台的所见所感,在对钟鼓和云烟的描写中,“催”“自”两字透露出深深的感慨。尾联转为豪迈,“白发未除”,但“豪气在”,显示出乐观、豪迈的心境;接下来的一句,于榕树下醉吹横笛,是对乐观、豪迈心境的形象化描述。4(1)借景抒情(寓情于景、情景交融)。(1分)通过描写花香、溪水、鸟鸣、草露、松风,渲染出静谧凄清的氛围,(1分)烘托了作者月下独行的落寞孤寂。(2分)(2)异:王诗感叹生
77、不逢时,但仍持积极入世之态;苏诗对遭排挤打击而愤懑,有归去退隐之意。(2分)同:均被贬失意,(1分)但旷达乐观(豁达潇洒)。(1分)诗词赏析此诗用典颇多。首句“花香”暗含着于良史的春山夜月。“掬水月在手,弄花香满衣。”寄情隐逸,实则是对楼台深翠微的无奈。“石林茅屋”让人联想到温庭筠的商山早行,“鸡声茅店月”,心情郁郁,对时政失望。 第二联典出王维的鸟鸣涧,“人闲桂花落,夜静春山空。月出惊山鸟,时鸣春涧中。”这些与其说是享受隐居,不如说是对人世间的钩心斗角感到失望。 第三联首句的正确顺序是“不辞草露芒屦湿”,意思是,不怕草上有露水,第二句包含着即使不招人待见,也要这么做的意思。 尾联第一句的“猗
78、兰”典出孔子的猗兰操,据一些史料记载,猗兰操是孔子从卫国(也就是豫北地区)返回家乡鲁国时,感叹自己生不逢时,不被重用而表达的感受。而后一句是全诗的中心句,反用苏轼的“也无风雨也无晴”,而道有无限情,点明作者不会跟前面那些失意的隐居的人一样弃时事不管,独善其身,而是要继续做事。5(1)上片写作者的闲情逸致,作者常来此地游玩,为此地的美景所陶醉。(2分)下片写山村男婚女嫁,灯火通明,一片欢声笑语,热闹非凡。(2分)(2)这个“闲”字,写出了作者的心情悠闲。在这赋闲之时,作者把酒言欢,醉卧石边,怡情山水,优哉游哉。(2分)这个“闲”字也暗含英雄失路之痛,身世之悲。(2分)诗词赏析这首词的开头三句写的
79、是作者平时在带湖附近山冈上游览、栖息的生活,简练地概括了他在这里的种种生活场景。接下来,“醉扶怪石看飞泉,又却是、前回醒处”,具体写了当天发生的事情,怪石、飞泉表现了作者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更主要的是表现了他的醉酒。所以要写“闲”和“醉”,着力点正在于表达作者的无奈之情,对朝政的失望。词的下片,“东家娶妇,西家归女,灯火门前笑语”,写农民婚娶的欢乐、热闹情况。这和作者孤独地停留在山石旁的寂寞情况形成了强烈的对比,足以令他感到格外的寂寞。但作者的心情并非如此,他分享了农民的欢乐,冲淡了自己的感慨,使词中出现了和农民感情打成一片的热闹气氛。“酿成千顷稻花香,夜夜费、一天风露。”作者以这两句结尾,写
80、出了为农民的稻谷丰收在望而喜悦,代农民感谢夜里风露对于稻谷的滋润。这样,就把自己的整个心情投入到了农民的爱和关心中。6(1)情景交融。(1分)通过“暮暮复朝朝”的惨淡愁云和潇潇淫雨,营造了阴郁沉闷、迷蒙伤感的氛围,表达出对心上人的强烈思念之情。(1分)想象(从对方着笔、虚实结合)。(1分)作者遥想心上人别后无心梳妆,容衰体瘦。从对方着笔,寄托了自己的无穷思念。(1分)比喻。(1分)把眉比作山峰,把腕比作美玉;无心梳妆如山峰“翠减”,容衰体瘦似美玉“香销”。生动形象地表现出心上人的青春靓丽和对自己的强烈的思念之情。(1分)叠词连用。(1分)“淡淡”摹阴沉之天色,“萧萧”状淅沥之雨声,“暮暮”“朝
81、朝”写愁云苦雨持续时间之长。叠字的连用让读者身临其境,且烘托渲染了阴郁沉闷、迷蒙伤感的气氛。(1分)(答出两种手法且分析合理给4分)(2)作者相思心切,既得萱草,也不能解忧,加倍突出忧思的绵绵无尽,难排难解。(1分)“修竹”引自杜甫诗句,只见“修竹”而不见美人,自然会触目伤怀。(1分)“芭蕉”,更是助愁添恨的景物。(1分)在寂寞的相思中,这三个景象,一句一景,却不是简单的罗列,无不关合着忧思,添愁加恨,更加充分表现了诗人对心上人的无尽思念。(1分)7(1)上片即景抒情。(1分)写暮春时节,纤风细雨,烟笼杨柳,郁郁葱葱,万家屋舍掩映在杨柳的青烟绿雾中。(1分)水流花落,春光将尽,惹人愁思,借湿花
82、恋树寄寓人的恋春、惜春,表现了作者的感伤情绪。(2分)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内容和表达技巧的能力。上片描绘了一幅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色,重点描写了小雨纷纷之中的湿花因恋树而不忍飞,但又不得不和春天一起随着水流归去的愁苦。作者通过描写湿花对树的留恋来表达自己对春天的留恋,从而传达出恋春、惜春之感。(2)一方面写今日在春风里买醉的快乐,实际表达的是对时光流逝的无奈;另一方面写借想象将来追思今日之乐而不可再得的悲凉。何况今日买醉,仅为驱遣春愁,又非真正的赏心乐事,进一步突出人生失意的哀愁。解析 本题考查鉴赏诗歌语言的能力。“而今”句表明而今的暂时欢乐,又预示了他年回忆此时情景,将成为兴感的来源罢了。从这
83、句中可以看出作者的思路:由而今而念及他年,又由他年回思而今。显示出不同的时间,不同的环境,常常使人有哀乐不同之感。读懂诗歌纤纤小雨,轻轻春风,杨柳含烟,千家万户都掩映在和风细雨之中。满怀着对树枝的依恋,被春雨淋湿的花瓣想飞也飞不起来。这种景色,真让人惆怅不已,只能眼看着春光和东流的江水一样悄悄逝去。九十天的春光,极其短暂,说去也就要去的,能经得起几番风雨?即使解尽金龟换酒相留,也不能挽留住春天的脚步。我要委托东城酒店的老板来为我沽酒。今天要喝他个一醉方休,就算将来是一场伤心的回忆,那就让他年忆旧时的凄苦之泪尽情奔流吧!8(1)“输”字运用了拟人的手法,(2分)北山将翠绿的泉水输送给池塘,春水涨
84、满池堤,呈现出滟滟的波光,生动传神地描写出了春天的生机盎然。(2分)解析 首句写春水漫涨,直堑、回塘波光滟滟。“输绿”生动传神,运用拟人的手法写出了春天盎然的生机。首先要解释词句的意思,然后指出修辞手法以及表达效果。(2)诗人因悠闲地数着落花而久坐,又慢慢地寻着碧绿的春草而回家迟。(2分)“坐久”“归迟”表现出诗人的从容不迫、悠闲自得。(1分)“细数”“缓寻”则暗含了一种百无聊赖的闲愁。(1分)解析 三、四句抒写了诗人神离尘寰、心无挂碍的超脱情怀。读懂诗歌北山的绿水往下流,山泉涨满池塘;笔直的沟渠和曲折回环的池塘中的水波光滟滟。我在寂静的钟山半山腰,悠闲地坐了很久,细数落花一片一片落下。我慢慢
85、地寻找碧绿的芳草,不知不觉回家已经晚了。9(1)这一句使用夸张手法,极言自己离京城遥远;(2分)突出表现了诗人对京城深深的眷念之情,以及对回京之难的感叹。(2分)解析 “鸟飞犹是半年程”,极言离京遥远。这种艺术上的夸张,其中含有浓厚的抒情因素。(2)诗人用山欲留人来表达不得回乡的痛楚之情,不说走不了,而说山留人,将重重阻碍和羁绊,说成殷勤的挽留;(2分)没有直接表达对当权者的不满,表面写景物,语气平静舒缓,实则蕴含着对统治者的愤懑之情。(2分) (扣住“曲折委婉”分析,意思对即可)解析 “青山似欲留人住,百匝千遭绕郡城。”这“百匝千遭”的绕郡群山,不正是四面环伺、重重包围的敌对势力的象征吗?人
86、到极端困难、极端危险的时刻,由于一切希望已经断绝,对可能发生的任何不幸,思想上都有了准备,心情反而会平静下来。不说人被山阻隔,却说“山欲留人”,这正是作者情感表达曲折委婉的反映。读懂诗歌我孤独地登上高楼,遥望京城长安,是多么遥远啊,鸟儿也要飞上半年。青山好像有意留住我,重重叠叠地环绕着这座郡城。10(1)对时光流逝的叹惜;对个人历经坎坷的感慨;对湖边春色的怀恋;再次来此的欣喜。(以上四点,答出任意一点给2分,答出两点给4分)解析 起首二句,直接描述自己时隔三年旧地重游的怀恋心境。“又是三年”,不仅突出离别的确切时间,而且暗示其间经历了人生的多少波折变幻;一个“又”字,内涵复杂,既包含了对时光流
87、逝的叹惜,对历经坎坷的感慨,也包含了对湖边春色的怀恋,对再次来此的欣喜。(2)运用拟人手法写春风杨柳:东风似乎有意,轻轻吹拂,送我渡过湖波;杨柳似乎含情,微微摆动,丝丝抚摩我的面庞。词人不说船乘风势,人触柳丝,而说风助船行,柳拂人面,正是寓情于物的拟人写法,从而创造出一个物我合一的艺术境界。动静结合:寒光亭下一碧万顷,犹如辽阔无际的蓝天;在这明丽如画的水天之间,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一静一动,动静结合;有点有面,点面交映,使得整个画面充满了蓬勃的生气。(答对手法2分,举例赏析2分)解析 描写“春色”的手法,答题范围是“东风吹我过湖船,杨柳丝丝拂面”“寒光亭下水连天,飞起沙鸥一片”。读懂诗歌(我)远道而来问候三塔湖畔那美好的春景,再次来到这里已经过了三年。东风似乎有意,轻轻吹拂,送我渡过湖波;杨柳似乎含情,微微摆动,丝丝抚摩我的面庞。尘世的生活道路(我)如今已经习惯了,这样的心境无论到哪儿都是悠闲、安适的。寒光亭下,水光接天,一群沙鸥展翅飞起,自由翱翔。